口腔医疗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02:35: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口腔医疗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口腔医疗专业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初步探索

1口腔舒适门诊成立背景及运营方式

1.1口腔舒适门诊成立背景。基于我院信息平台提供的患者基本信息,各临床科室护士和呼叫中心工作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统计患者对诊疗的满意度时发现,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就诊焦虑和恐惧。我国龋病发生率较高,但国民口腔就诊次数低,患者在未解决口腔疾病的同时又被牙科焦虑症所困扰,在衡量口腔疾病带来的痛苦与就诊时的疼痛后,迫使部分患者无法正常就诊[1]。针对这种状况,本院从2006年起,提出了“舒适化口腔医疗”理念,并从改善就诊环境、屏蔽治疗噪音、开展口腔无痛治疗、采用微创治疗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取得良好的效果[2]。1.2口腔舒适门诊运营方式。由麻醉科主管,建立舒适门诊及工作模式,麻醉科安排固定人员和设备,提供各种检查和治疗的舒适化技术。与口腔专业医生实行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提高了诊治效率和医疗质量,规避了医疗风险。医院层面出台相应工作制度、就诊流程及应急机制;职能管理部门负责相应的培训及监督管理工作[3]。

2构建口腔舒适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构建口腔舒适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以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保证患者安全,持续改进,满足患者需求。熟知口腔舒适门诊质量管理体系各环节及其运行模式;确定各环节顺序和相互作用;制定为确保各环节有效运行的准则和方法;确保可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各环节的运行;监督、测量和分析各环节;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各环节及其产生结果的持续改进。2.1管理组织框架。在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下,麻醉科(舒适门诊)主任负责全面工作,主任担任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组长,是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2.2舒适门诊医疗质量管理方案。为切实有效地开展医疗质量管理,需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方案。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小组组织讨论和确定方案的具体内容,提交质量与安全控制办公室审核后,方可实施。2.3医生准入管理。舒适门诊作为平台科室,必须建立医生准入标准并严格管理。符合标准的医生方可进入平台开展诊疗活动。2.4风险防控管理。舒适化口腔医疗在我院已开展十几年,相关技术和运行模式日趋成熟,但医疗环境、镇静药物、技术操作者、患者个体差异、医疗设备等因素仍可能造成医疗风险,尤其是针对特殊群体,舒适化医疗面临的风险更高。因此,做好风险防控是舒适门诊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4]。2.4.1成熟的技术团队。口腔舒适门诊技术团队由麻醉科专业医生、儿童口腔科专业医生、颌面外科专业医生、牙体牙髓科专业医生及护理人员等组成。团队成员紧密协作、各司其职,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要求具备实施各种镇静技术、选用合适监护手段、诊治口腔疑难疾病、处理麻醉或口腔治疗并发症、运用基本生命支持技术的能力等。2.4.2术前评估。术前评估是舒适门诊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麻醉医生和口腔医生根据镇静镇痛的禁忌证和适应证,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共同进行术前评估,确定患者适合的诊疗方式及可能存在的医疗风险,确保患者安全。2.4.3知情同意。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要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支持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医疗决策,遵守告知程序,保障患者及家属能充分获得有关患者病情、诊断、治疗、服务等相关信息并行使知情同意决定。医务人员应提供的信息至少包括患者的病情、推荐治疗、医生姓名、可能的治疗效果、可能的替代方案、成功的可能性、恢复期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相应的处理措施、不进行治疗和检查可能产生的后果等,医患双方沟通达成一致后,签署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包含上述医务人员提供的信息外,还需特别强调对治疗牙位和(或)手术部位的核对;同时需由患者、主治医生和护理人员三方核对签字后才能进行治疗。2.4.4应急处置能力。任何医疗行为都有风险,医务人员具有及时发现潜在医疗风险、准确及时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是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中度及以上程度的镇静通常需要利用不同给药途径给予至少1种镇静药物,其对患者意识、指令性动作、呼吸道保护性反射及循环系统功能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呼吸道事件仍是口腔舒适化治疗中造成安全(不良)事件最常见的原因。因此,医务人员需具有呼吸道并发症等的应急处置能力,才可能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后果,保证患者安全。2.4.5设备管理。严格按照《口腔治疗中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应用操作指南(试行)》规定配备监护设备和抢救设备,根据口腔专业技术要求配备口腔治疗专科器械。医学装备科负责对设备器械进行定期维护监管,重点是对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管理,以确保医疗正常运行,保证患者安全。2.5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按照医院的《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进行安全(不良)事件上报。针对发生的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级分类汇总,专题会议上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制定改进计划,逐项落实。针对误吞误吸、治疗牙位和(或)手术部位错误、麻醉意外等安全(不良)事件要重点关注,组织相关科室及医务人员共同参与讨论,加强沟通与协作,不断完善诊疗流程,尽量减少或避免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2.6数据收集和分析。科室每月统计分析医疗运行数据和质控指标,科室质控会议通报并报送质量与安全控制办公室。主要统计内容:就诊人次、各类门诊手术人次、每椅位日均接诊人次、椅位使用率、均次费用等;麻醉总例数、镇痛治疗例数、门诊全麻例数、无痛笑气吸入麻醉例数、门诊全麻下口腔治疗危重抢救例数等。2.7考核与评价。2.7.1医疗目标管理考核。医疗目标管理考核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MBO)的概念是由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德鲁克认为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为达到管理目标,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基于HIS信息系统的可查可追溯的数据制定舒适门诊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围绕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建立月度、季度、年度医疗目标管理考核表[5]。月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主要通过HIS信息系统进行各项质控数据的监控,同时对患者就诊的全过程(检查、治疗、治疗效果、病历书写、物价收费)进行全面的监控,并对监控的结果进行考核。医疗安全考核主要是以医疗制度执行情况、医疗投诉情况、患者参与情况为主的各项进行考核。季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主要是现场检查临床医技科室基础质量与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等工作,以及医生临床技术操作、医护配合等。检查的人员主要是院级督导组和医政管理人员,检查的手段主要是现场提问,检查科室资料、现场观摩医生治疗全过程等。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主要是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重点对本年度科室医疗规模总体水平、临床诊治能力、医疗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和安全状况进行考核。医疗目标管理考核的结果与科室、个人的效益工资、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劳动聘用等挂钩,与干部选拔及任用结合。2.7.2满意度评价。患者满意度评价:科室护士和呼叫中心工作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和现场问卷调查,专业人员负责统计患者的回访率、患者对诊疗的满意度,评价结果纳入科室考核指标,同时将收集的患者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科室,科室根据患者意见和建议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科室满意度评价:医院OA系统设置舒适门诊满意评价项目,要求相关临床科室对舒适门诊进行满意度评价,评价结果纳入科室考核指标。2.8质量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安全改进遵循PDCA循环(戴明环)工作原则,每个质量改进项目均要求按四个步骤循环完成;医院设计统一的质量改进项目计划简档和报告模版,要求在监控活动中采用品管圈、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脆弱性分析、根因分析、鱼骨图、直方图、趋势图等工具[6]。

3思考和展望

随着药物与监测手段的进步,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对舒适化口腔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保证治疗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除了治疗理念和技术的革新,探索构建口腔舒适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也是保证患者安全、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品质的重要举措。目前,口腔舒适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尚处于初步实践阶段,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还处于摸索阶段。质量监控的手段比较单一,仅简单地利用HIS系统的数据统计,其采用人工的方式,耗费较大的人力和精力,质量管理循环周期亦较长,收集的数据存在误差,不能客观真实的反应实际的医疗状况。因此,接下来要思考的是如何在数据集成平台建立的基础上,利用知识库实现决策支持服务,提供数据挖掘功能;各个医疗业务项目均实现过程数据采集、记录与共享功能;在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关键节点等实施精准质量控制,实现全流程医疗数据闭环管理;基于前期确定的医疗质量安全服务管理指标和标准,全面利用医疗信息进行医疗安全与质量管控[7]。

查看全文

口腔医疗器械高质量管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医疗器械行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高精尖医疗器械产品逐步登上国际舞台,医疗器械市场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临床试验作为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评价的主要手段,肩负着评价医疗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任,是产品通过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的关键前提[1]。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是保证获得可靠的口腔医疗器械有效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数据的必经过程。我国的口腔器械临床试验须在国家备案的医疗机构管理,由获得国家认证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clini⁃calpractice,GCP)培训资质的口腔临床医生组成研究者团队实施完成[2]。要实现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快速发展、创新发展,迫切需要高水平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管理人员和研究团队,强化关键环节和重点细节管理。

1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特点

1.1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复杂性。一方面,口腔临床医生对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了解程度较低,对高质量临床试验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另一方面,2015年以来,在国家对创新医疗器械的众多鼓励政策支持下,医疗器械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产品,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需求急剧增加,表现出供需不平衡的局面[3]。在现行法规的要求下,越来越多的口腔医疗器械需要通过临床试验获得有效临床证据,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参与到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临床试验机构近3年项目中口腔医疗器械占75%~85%,其中又以Ⅲ类医疗器械为主。口腔医疗器械种类众多,包括Ⅲ类植入材料:牙种植体、钛钉钛板、牙充填材料、骨再生材料、颌面部美容充填材料等;Ⅰ、Ⅱ类非植入材料:牙颌骨矫形器、粘接材料等,覆盖治疗、诊断、检测、参考诊断、预防等研究领域,具有多学科前沿研究复合的特性[4]。然而口腔医疗器械产品研发过程多集中在材料学、生物学、工程力学等领域,临床医生对GCP要求比较陌生,从而导致临床试验过程质量把控能力较弱。申办方对医疗器械临床治疗口腔相关的疾病流程不熟悉,且有些缺乏合规意识的申办方将临床试验完全委托给合同外包服务机构(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CRO)开展,还易导致真实性合规性问题发生[5]。1.2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的科学性。器械临床试验的质量首先来自于试验本身的设计,一个合理的试验设计是得到科学可靠的数据和保护受试者安全的关键[6]。口腔医疗器械本身的多样性,临床试验的设计难度大于药物临床试验。但口腔医疗器械的申办方对GCP陌生程度高于药物临床试验申办方,造成临床试验设计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差于药物临床试验[7]。这就对器械临床机构和主要研究者审核试验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在选择项目时要充分考虑项目的临床需求,对试验设计的安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全面审核。由于口腔医疗器械多学科交叉前沿的特性,创新初代产品的临床预期结果往往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在试验开始前通过科学的设计和试验中严格的执行来确保临床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就Ⅲ类器械口腔植入材料而言,在临床试验安全性设计中需考量植入局部和全身的反应,而有效性的考量不仅要短期还需要考虑中长期稳定性等因素。如口腔牙种植体的临床试验设计就需要充分考虑到植体的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植入位点、骨结合时间、检测评估手段合理性、植入后可能发生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并体现在临床试验方案、知情同意书和病例报告表中[8]。1.3国内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控的特殊性。欧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规范起步于40年前,逐步形成了系统、完善、全面的管控体系。相较美国医疗器械通用性临床试验指南50项原则而言,我国的药品临床试验相关的11项通用性指导原则主要针对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和审评工作,不涉及过程指导[9]。这些技术指导原则覆盖范围较窄,数量不够,不能全面指导器械临床试验开展,这就要求临床试验机构和实施项目的临床医生进一步强化管理、严格控制临床试验过程的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取决于临床试验设计、过程监管、试验数据评价以及多方协调等多个方面,细节多、参与方多,从申办者提出研究需求到实施结束诸多环节(图1),每一环节的质量都决定了临床试验最终质量[10]。基于此,本机构建立了符合口腔器械临床试验的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控制方案,对器械临床试验的源头、过程和末端控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实现了较高的质量管理。

2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关键管控点

2.1源头控制。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周期相对较短,监管过程中往往发现问题时临床试验已经完成。因此项目前期立项审查对整个临床试验结果至关重要。为保证器械临床试验的源头控制,在临床实验前对参研项目严格做好立项审查,对企业及监查员资质、试验产品自测报告、型检报告、产品说明、产品的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产品使用的特殊要求、供货链完整可靠性、手术辅助器械、筛选成功到手术时间等器械管理细节进行全面考量。对开展临床试验科室及研究者资质进行审核,综合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以及递交资料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试验启动前召集申办方和主要研究者、统计学家开展多次方案讨论会,对研究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审核,主要关注研究方案是否具备GCP基本要素、研究者手册是否充分告知前期的研究信息,知情同意书内容是否全面、规范易懂并保障受试者权益,原始病历和病例报告表设计是否与方案保持一致等最终确定临床试验方案。项目开始前组织召开项目启动会,要求所有试验组成员、质控人员必须参加启动培训,进一步规范参与人员GCP意识。2.2过程控制。临床试验管理具有动态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只有严格把好过程质控关才能确保临床试验高质量完成。本机构根据口腔器械临床试验的特点制定的质量管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2.2.1明确工作责任根据项目周期,确定质控频率;在试验开始前项目负责人及各级质控人员需进行书面承诺,签署承诺书。2.2.2严格器械使用管理。建立器械临床试验中心器械室,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operativeprocedure,SOP),对器械使用进行严格管理;由申办方、机构管理员和器械管理员3方共同对试验产品进行查验、核对,同时记录试验产品数量、批号、型号、生产日期等信息。2.2.3保障受试者权益。规范受试者参与流程,充分知情同意,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所有方案违背、不良事件(adverseeffect,AE)、严重不良事件(se⁃vereadverseeffect,SAE)进行准确、充分、详细记录。2.2.4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各级质控人员严把质控关,按照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详细记录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及时反馈主要研究者和机构,提出整改要求并跟进整改落实情况和进展。试验负责人员应参照上述原则设计及开展相关试验,由于口腔医疗器械的特殊性,试验设计及统计方案的选择存在众多差异,临床工作者应根据临床经验或借鉴国外试验模式设计,顺利通过各项质控检查。2.3末端控制。试验结题时的核查是末端控制的主要方式。机构临床试验结束后开展自查,包括核查全部知情同意书,抽查病例报告表并对检验检查结果进行溯源[11]。试验总结报告评审是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末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此外,研究者应与发生AE和SAE的受试者保持紧密联系,及时获知并记录不良时间转归及器械使用缺陷等信息。对出现的非正常情况要及时组织研究和纠正,研究者和质控员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优化质控方案,不断提升口腔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

3口腔器械临床试验管理的对策创新

查看全文

口腔临床医学研究医患沟通研究

摘要:新时期医患沟通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力同等重要,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焦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对本院在临床学习口腔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调查发现存在较明显的医患沟通不足。本院通过增加医患沟通教育小讲座、临床实践和自我评价3个方面从理论基础和临床诊疗过程逐渐提升医患沟通能力。

关键词:口腔临床医学;研究生;

医患沟通能力医患沟通是在医疗、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疾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通过多种信息交流,由医方科学地指引诊疗患者的病情,使医患双方达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以保证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有效的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却依然严峻。2013年中国医院协会和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共同完成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导致暴力伤医事件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医患沟通不到位。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医患沟通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力同等重要,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焦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对疾病的控制感及战胜疾病的信心。随着社会对医学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口腔临床医学研究生是未来口腔医疗工作的骨干力量。目前本院有大量口腔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在临床学习,对其调查发现存在较明显的医患沟通不足,分析存在以下原因。

1课程设置欠合理

口腔临床研究生培养包括理论基础学习和临床实践学习两部分,理论基础学习由研究生院负责组织完成,医患沟通也属研究生院统一开设课程,由综合医院的教师承担,课时少,仅有十几个学时,教学基本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为概念性知识为主,列举的临床案例以综合医院病例为主,很少涉及口腔临床方面案例,对提高口腔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效果不佳。

2研究生自身问题

查看全文

口腔医学再教育急救学作用

近年来,随着口腔专科医院的逐渐独立和口腔医疗诊所的迅速增多,使得口腔医学不论在格局上,还是在专业知识、技能和人员、设备等方面越来越专业化。然而,由于人体的各个脏器及其疾病的发展和转归是相互关联的,只精通口腔医学知识和技能是不能全面治愈口腔疾病及其并发症的。特别对颌面创伤、急性感染、药物过敏以及患者基础疾病的存在而出现的心脏骤停、昏迷、休克、晕厥等严重并发症,如果抢救不及时会使口腔医疗缺乏足够的安全保障,甚至引发医患纠纷[1]。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一般情况:本研究按职称将150名临床医师按职称分为住院医师组;主治医师组和高级职称组各50名,其中男性86名,女性64名,平均年龄39.5岁。通过问卷和测试的方法进行调查。

2.调查内容:①口腔医疗知识和临床技能;②急救医学知识和CPR(心肺复苏)操作技能;③急救医学再教育的现状。

二、结果

1.口腔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优秀率:住院医师组92%,主治医师组96%。高级职称组100%。

查看全文

小议口腔医学高职学生就业情况

摘要:分析口腔医学高职学生就业情况,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近三年首次就业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首次就业率为93.1%,男女生有显著差异,就业单位以多数分布在市内机构、私有医疗机构、本省区为特征。结论:合理设置专业、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是改善就业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职业教育口腔医学就业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迄今在学校数量、招生及毕业生规模方面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2004年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2]。现就桂林医学院口腔医学高职生2006—2008年的首次就业情况作初步分析,以发现相关问题,思考相应对策,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桂林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口腔高职班毕业生,全部来自广西区内,高中应届毕业生源,学制3年(2+1)。2006届39人,男22人,女17人;2007届61人,男35人,女26人;2008届59人,男22人,女37人。三届共计159人,男79人,女80人。

查看全文

医学专业招生及就业分析

1内容与方法

1.1资料。收集贵州省各类别医学院校及其专业结构设置、2011-2015年贵州省各类医学院校不同专业招生及毕业生就业情况。1.2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贵州省所有医学教育院校进行调查,主要研究指标包括:2011-2015年贵州省各类医学教育院校各专业招生数量及其构成比、毕业人数、各专业不同就业方向人数及其构成比、各专业未就业人数以及就业率。

2结果

2.1贵州省医学院校及其专业结构设置基本情况贵州省共有12所医学教育院校,其中3所医学本科院校、3所医学专科院校及6所医学职业技术院校,医学本科院校的培养层次为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医学专科院校和医学职业技术院校的培养层次为专科和中专。硕士、本科以及专科的专业设置较为全面,博士学历的专业较少,仅有药学、中药学、医学检验、基础医学专业,中专学历的专业亦较少、主要有农村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药学等7个专业。见表1。2.2贵州省各类医学院校不同专业招生情况2.2.12011-2015年贵州省医学本科院校不同专业招生情况医学本科院校5年共招生43086人,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所占比重最大(27.71%),其次为护理学(11.18%),而招生人数较少的专业分别为精神医学、儿科学、康复治疗及卫生检验,所占比例均在1%以下。除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护理学、口腔医学等传统专业,还新开设了精神医学、卫生检疫、康复治疗等专业。从各专业招生的年度变化情况看,精神医学、康复治疗及卫生管理专业招生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大多数专业的招生人数在2013年或2014年达到最高,如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护理学、药学等专业。见表2。2.2.22011-2015年贵州省医学专科院校不同专业招生情况医学专科院校5年共招生38720人,其中,护理学专业所占比重最大(47.90%),其次为临床医学(21.09%),而卫生检验、医药营销、医学营养等专业所占比重较少(1%以下),医学专科院校新开设的专业包括口腔医学、卫生检验和医药营销等。从各专业招生的年度变化分析,护理学专业的招生人数每年均在3000人以上,其中2011年最高为4269人;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中药学等专业招生人数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卫生检验等其他一些专业在2014年和2015年没有招生。见表3。2.2.32011-2015年贵州省医学专科院校不同专业招生情况5年医学职业院校共招生81925人,其中,护理学专业所占比重最大(49.82%),其次分别为药学占9.08%、助产占8.53%、农村医学占7.38%,而口腔医学、卫生检验、医药营销、卫生管理、医学营养、医疗美容等专业占比较小(1%以下)。2011-2015年职业医学院校取消的招生专业有口腔医学和医疗美容专业,而护理、医学检验专业招生人数呈上升趋势,口腔医学专业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招生人数变化较小的专业有农村医学、卫生检验、卫生管理、医学营养等。见表4。2.32011-2015年贵州省各类医学院校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2.3.12011-2015年贵州省医学本科院校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医学本科院校毕业生中,临床医学专业占比最大(33.65%),其次为护理学(10.84%)。从就业情况来看,各专业就业率均达90%以上,其中,全科医学、精神医学、康复治疗专业的就业率均达100.00%,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为卫生管理(91.88%)。从毕业生流向情况分析,大多数专业的学生首要选择省内卫生机构就业,例如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医学、护理学、公共卫生等专业;精神科学、儿科学、康复治疗、医学影像等在省外卫生机构就业的也占较大比例;在其他机构就业是中药学、医学检验、法医学等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选择提升学历的学生中,基础医学所占比例较多(27.59%),而全科医学、儿科学、护理学、康复治疗、法医学、卫生管理等专业所占比例较小(0%~7%)。见表5。2.3.22011-2015年贵州省医学专科院校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医学专科院校毕业生中,护理学专业人数共974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228%,其次为临床医学(25.64%)。从就业情况来看,就业率居前三位的专业分别为农村医学(10000%)、卫生检验(9762%)、医学影像(9749%),就业率低于85%的专业为医学营养(8433%)和口腔医学(8065%)。从毕业生流向情况分析,除中药学、药学、医学营养等专业外,其余专业毕业生就业首选均是省内卫生机构就业,占比均超过各专业毕业生人数的50%,其中农村医学专业达100.00%;在省外卫生机构就业,只有助产专业的学生达到10%以上,其他专业占比均较低;中药学和药学专业在其他机构就业的人数占到本专业毕业生的50%以上;而提升学历的学生中,占比前三位的专业分别为卫生管理(26.49%)、医学营养(17.86%)、药学(8.04%)。见表6。2.3.32011-2015年贵州省医学职业院校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医学职业院校毕业生中,护理学专业人数最多,超过毕业生总数的50%。从就业情况看,各专业就业率均在90%以上,其中卫生检验、卫生管理、医学营养、医疗美容、口腔专业,就业率均达100.00%,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为中医学(91.62%)。从毕业生流向情况分析,除医学营养、医疗美容外,其余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省内卫生机构,占比均在50%以上,其中,占比最高的为医药营销(85.66%);在省外卫生机构就业占比居前三位的专业分别为医学营养(55.21%)、卫生检验(39.75%)、卫生管理(29.91%),而占比较小的为农村医学(0.54%)、口腔医学(0.96%);在其他机构就业方面,占比较高的专业为医疗美容(100.00%)、中药学(28.57%)、口腔医学(22.36%),而没有在其他机构就业的专业为卫生检验、医药营销、卫生管理、医学营养;而提升学历方面,占比超过10%的专业为农村医学(20.44%)、护理学(11.14%)、助产(11.47%)、医学检验(10.49%),而医疗美容、医学营养、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没有选择提升学历。见表7。

3讨论

贵州省医学本科院校的硕士和本科培养层次、以及医学专科院校和医学职业院校的专科培养层次,专业设置比较全面,但是医学本科院校的博士专业(药学、中药学、医学检验、基础医学)和专科专业(药学、护理学、医药营销、中药学)较少,可能原因主要是博士培养在我省起步较晚,而专科培养层次不再作为医学本科院校的培养重点。医学专科院校和医学职业院校的中专培养层次的专业设置亦较少,仅有农村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药学等7个专业,可能是由于随着我省医学教育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中专培养层次已不再作为重点培养方向。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有增高的趋势[4],然而,我省医学博士培养层次设置的专业较少,难以满足我省当前的需要,因此,应进一步增设博士学历相关专业,并根据医疗卫生机构需求现状增加相应专业的培养数量。另外,由于长期以来中专层次的人才培养主要面向基层,作为补充乡村级医护人员需求的主要来源[5-6],然而,随着人民卫生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基层医疗也越来越需要更高层次的医学人才[7-8],因此,医学专科院校和医学职业院校应大力发展医学专科层次的教育,以满足我省广大农村基层地区卫生人才需求。从各专业毕业生流向情况看,我省各专业的毕业生大多留在省内卫生机构就业,但医学本科院校的精神医学、儿科学、康复治疗、医学影像,医学专科院校的中药学、药学、医学营养,医学职业院校的卫生检验、医学营养、卫生管理、医疗美容专业,省外卫生机构或其他机构也是其主要的就业方向。根据就业情况调查结果,我省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康复治疗、农村医学等面向基层卫生工作的专业,就业率很高,结合国家有关社区卫生服务以及全科医疗发展的相关政策[9-10],以及我省广大基层农村地区的实际,该类专业教育应该是目前重点发展方向。而本科院校的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以及专科院校的卫生管理、营养、口腔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低,如针对该类专业是否饱和,可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是否削减该类专业的招生计划。另外,学校类别不同,相同专业的的就业率也出现相差甚大的结果,如专科院校的口腔、营养、卫生管理专业就业率低于其他专业,而医学职业院校的口腔、营养、卫生管理专业就业率达到100%,其原因可能与用人单位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卫生人才需求有关,另外,不同层次相近新专业的开设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以上结果分析,我省医学院校可适当扩增面向基层就业的专业人数,而对于就业率较低的专业,还需对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需求情况做进一步调研,以确定该专业的需求是否达到饱和。相同专业、不同培养层次的医学院校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建议对其招生人数可在进一步科学论证后进行适当调整。为保证医学专业教育有效供给和优化升级,我省医学教育应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加大对特色专业、优势专业、急需专业的扶持力度,并调整滞后专业,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人才需求,提高医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查看全文

口腔医疗器械临床管理及保养措施

〔摘要〕口腔科是医学学科分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口腔疾病具有特殊性,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使用口腔医疗器械,其具有体积大、种类多的特点,且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用于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器械数量显著增多、自动化与复杂程度明显提高,因此,医院对口腔医疗器械管理模式、维护保养手段及相关人员的素质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该研究主要从口腔医疗器械管理与维护保养的现状出发,并以科学管理方法对器械维护保养措施进行分析,以满足现代医学发展,保证器械的使用效率及最大使用价值。

〔关键词〕口腔医疗器械;维护保养;临床管理;重要性

医疗器械是医师开展临床诊疗工作所使用的重要工具,在诊疗过程中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若管理不当,则会严重影响医疗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引发医疗纠纷[1]。在治疗口腔疾病的过程中,口腔医疗器械必不可少,若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则会影响疾病治疗,甚至影响患者的健康[2]。为了保障口腔医疗器械的有效运行,采取合理的维护保养措施尤为重要。本研究对口腔医疗器械管理与维护保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管理及维护保养现状

1.1缺乏系统、完善的口腔器械管理与维护保养制度。口腔医疗器械具有结构复杂、品种多样及周转频繁的特点,且进口器械较多,但是,多数医疗机构并未针对器械管理与维护保养建立系统、完善的器械资质审核、安全事件日常管理及器械管理与维护保养等制度,导致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1.2口腔器械预防性维护工作不到位口腔医疗器械预防性维护是通过对口腔医疗器械实施科学的周期性维护保养,使器械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使用风险,确保临床治疗的安全性。目前,针对口腔医疗器械的维护工作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部分医疗机构甚至并未建立专项的器械科,器械的维护保养工作通常由厂家依据合同定期进行,在器械出现问题后,再采取针对性的维修措施[3],导致预防性维护工作不到位,增加了器械的故障风险。1.3口腔器械维护保养经验不足,技术落后。在实际的口腔医疗器械维护保养过程中,针对口腔器械的使用与维护保养信息记录不够详细,导致部分器械并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维护保养。部分医疗机构的器械维护保养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不足,从国外引进的口腔医疗器械通常仅附带使用说明书,而针对器械的相关维护保养资料及配件资料则相对较少,在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时,由于缺少资料和维护保养经验不足,很难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方案,当口腔医疗器械出现故障时,由于工作人员缺乏对口腔器械结构的了解而难以针对故障类型进行维修,导致器械的正常使用受到严重影响[4]。同时,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对口腔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开展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器械的正确使用,针对器械维护保养的培训相对较少,不利于提高维护保养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专业知识技能掌握不足、缺乏实践经验,单纯依靠现有的检测手段及维护保养技术很难满足高、精、尖口腔器械的维护保养需求,难以保障维修质量。

2管理策略

查看全文

口腔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文教育思考实践

摘要: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现阶段口腔医学生成长为口腔医师的重要环节和必经之路,而医学人文教育是包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内的全部医学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内容。口腔医学人文教育也是口腔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在临床医学人文教育框架内,又具有口腔专业特点。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口腔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口腔专业医学生培养模式缺乏人文教育;口腔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设置比例低;口腔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人文教育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口腔临床专业教学特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口腔临床规范化培训人文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案路径:转变观念,强化医学人文教育意识;推进准入制,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人文师资队伍;借力平台资源,构建人文教育保障体系;拓展途径,建立人文执业能力和临床技能综合考评机制。通过这些实施方法,将有利于提高口腔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医疗服务质量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关键词:口腔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人文教育

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在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发生深刻变革的同时,也悄然开启了一种新医学模式-“健康医学模式”。以“治疗疾病”为中心的传统医学(生物医学模式)正逐渐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健康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并逐渐得到普遍认可。健康医学模式提出,医师除了需要具备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品德外,还要对患者充满人性的关怀,这体现了当前医学发展趋势。然而,与之不协调的是我国传统医学教育长期忽视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与此不无关系,医学人文教育回归医学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地位的呼声急切而强烈。为此,国家多部委多次联合下发文件,将医学人文教育提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的高度,提出了在医学生培养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指导意见。但这些政策只是顶层设计,推进医学人文教育的路径和具体方案仍处于探索阶段。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作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住院医师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也需要在临床医学人文框架内,探索适合口腔临床医学特点和有利于提高口腔住院医师人文执业能力的人文教育途径和方案。

1我国当前口腔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在我国,口腔医学是在临床医学根基上发展、建立的,口腔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一脉相承,临床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折射在口腔人文教育的各个方面。例如医师重临床技能提高,轻人文素养提升,人文意识淡薄,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等,这与我国医学教育中医学人文教育长期缺失有关,其形成有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的因素,也有教育本身的因素。剖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将有助于探索和解决当前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教育的难题,使医学人文教育在口腔临床实践中落地。

1.1口腔医学生培养模式缺乏人文教育

查看全文

口腔科医疗设备管理制度改革与实施

摘要:口腔科医疗设备管理是影响医疗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传统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中存在设备维护工作不被重视、设备维护维修队伍专业性不强、设备相关技术受制于厂家等问题,文章从加强医疗工程队伍建设、完善口腔科设备管理体系、加强与厂家技术合作并适当约束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口腔科;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维护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各类先进医疗设备在医学检查、诊断、治疗领域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医疗设备普遍价格昂贵、使用率高,这也就导致设备的故障和损坏率明显增加,如何有效提高设备使用率,减少故障对工作的影响,最大限度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当前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就口腔科工作而言,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对医疗设备的依赖性也更强,相应的管理维护制度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被凸显。本文就口腔科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革建议。

1口腔科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1设备维护工作不被重视

现代医学技术发展迅速,医疗技术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疗设备的进步。然而管理层对医疗设备的重视程度不足,往往只重视设备购入方面的问题,对于设备购入后后期维护的力度不强,对于如何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利用率方面的管理制度趋近空白。医院没有专门的设备维护管理部门,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往往交由后勤或采购部门负责,甚至合并到水电维修范畴内,导致此类工作更加边缘化,不受重视,这就导致医疗设备很难得到有效维护,影响了使用效果。

查看全文

口腔内科副主任述职报告

我叫,年月出生,年月学校专业毕业,文化,年月参加工作,现在医院担任口腔主治医师。自担任口腔主治医师10年来,我在医院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医院的总体工作部署和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执行医院的工作方针政策,围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要求,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医院领导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在做好本职日常工作的同时,我认真努力学习,使自己的技术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日趋精湛,具备晋升口腔副高职称的资格与条件。下面,根据上级领导的安排和要求,就自己这10年来的工作情况向领导和同志们做如下汇报,如有不当,请批评指正:

一、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

10年来,我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医院的各项制度规定与工作纪律,认真学习工作业务知识。通过学习,我切实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与业务工作技能,在思想上与医院保持一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增强了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做到与时俱进,增强大局观,能较好地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贯彻执行,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完成较为复杂、繁琐的工作任务,取得良好成绩。同时,我培养自己吃苦耐劳、善于钻研的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服从医院的工作安排,紧密结合岗位实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我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认真接待每一个病人,认真对待每一项医疗任务,坚持把工作做完做好,获得了医院领导与人民群众一致肯定。

二、努力工作,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我是一名口腔主治医师,在医院从事口腔内科临床工作。口腔医疗工作专业性强,我基础较全面,基本功较扎实,对口腔内科临床方面的知识技能有较全面、较系统的了解,具备较强的知识理论水平和实践临床经验。我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诊断治疗的过程中,我严格按照医疗操作常规进行,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对病情处理得当,从未发生医疗事故及差错。

三、努力实践,提高业务工作能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