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临床护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12:37: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口腔临床护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口腔护理液在小儿口腔炎的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口腔炎护理中应用口腔护理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口腔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给予口腔护理液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组间护理效果比较,其中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疼痛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口腔炎护理中,应用功能口腔护理液护理的效果显著,其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症状,缓解患儿疼痛,对促进患儿健康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口腔炎;疼痛;效果;口腔护理液
口腔炎是儿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口腔炎的致病因素主要为各类细菌感染,而小儿身体还处于飞速发育阶段,其抵抗力、免疫力较低,再加上经常去人多密集的地方玩耍,所以很容易感染细菌,导致口腔炎发生[1]。小儿口腔炎的临床表现包括食欲不振、口腔溃疡、肿胀、疼痛等,该疾病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着严重影响。因此,对于小儿口腔炎,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必要。而很多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疼痛影响会出现哭闹、抗拒等情况,会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造成影响,需加强对小儿的口腔护理[2]。本研究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口腔炎患儿,进行分组研究,旨在探讨小儿口腔炎时口腔护理液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口腔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女患儿比例为17∶13,年龄5个月~5岁,平均年龄(2.6±1.0)岁,其中12例急性溃疡性口腔炎、11例疱疹性口腔炎、7例手足口病。观察组中男女患儿比例为18∶12,年龄4个月~4岁,平均年龄(2.7±0.9)岁,其中13例急性溃疡性口腔炎、11例疱疹性口腔炎、6例手足口病。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比、年龄、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家属均同意研究开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经临床检查所有患儿均确诊为口腔炎;③患儿均可以配合研究开展;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炎症;②合并其他口腔疾病;③合并其他重大器官疾病;④口腔护理液禁忌证患儿。1.2方法对照组30例患儿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即使用生理盐水对患儿进行口腔护理,在生理盐水护理前,需要做好患儿的口腔清洁工作,保证患儿口腔清洁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患儿口腔,并指导患儿含生理盐水漱口。观察组30例患儿给予口腔护理液护理,所应用的口腔护理液需特别配置。配置方法为,研碎50mg维生素B2+氯化钠溶液、1%利多卡因各0.5mL,将各药物调匀后,即可以对患儿进行口腔护理。在口腔护理前,需要做好患儿的口腔清洁工作,保证患儿口腔清洁后,使用口腔护理液冲洗患儿口腔,并指导患儿含口腔护理液漱口。在口腔护理后,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儿家属,在1个小时之内让患儿禁食禁水。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患儿护理后痛感消失,可进食,溃疡面积减少>2/3为显效;患儿护理后痛感消失,可进食,溃疡面积减少幅度>1/2为有效;患儿护理后痛感持续,无法进食,溃疡面积无改善为无效。观察两组患儿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儿护理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极度疼痛,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评分。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用s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胃癌论文
【关键词】奥沙利铂
奥沙利铂是临床上使用的第三代铂类抗癌药物,其在体内通过产生的水化衍生物作用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形成DNA链内和链间交联,从而抑制DNA的合成,产生细胞毒作用和抗肿瘤活性,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奥沙利铂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有明显疗效,临床上常氟尿嘧啶联合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该药在使用过程中常会伴发一些毒副反应,需要进行特殊护理[1],本院自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使用奥沙利铂联合氟腺嘧啶及甲酰四氢叶酸钙(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58例,现将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58例患者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32~75岁。肝转移16例,淋巴结转移20例,肺转移5例,经手术治疗41例,kps评分≥70分,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
1.2方法
谈论口腔护理认识
机械通气(mechanicalventilation,MV)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广泛应用于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生命支持措施,机械通气每增加1d,发生肺炎的的危险性就增加1%~3%[1]。机械通气开始48h出现的肺实质感染称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2],是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国外文献[3-4]显示VAP发生率为9%~70%(平均20%~25%),病死率高达50%~69%;国内研究[5]显示VAP发生率为43.1%,病死率为51.6%。VAP一旦出现,将造成脱机困难、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病死率增加等危害,严重者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6]。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VAP的发生主要有2个途径:一是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应用、胃液pH值的改变引起的口咽部细菌繁殖;二是由于误吸、急诊插管等原因导致的分泌误吸入下呼吸道而引起的肺炎。章洁等[7]研究显示:口咽部细菌定植误吸是导致VAP的主要原因之一,Munro等[8]研究认为VAP的发生与口腔卫生状况有直接关系。目前对于VAP的预防措施中,大部分是从以上2个方面着手[9]。本研究将本院院内制剂银连含漱液(原名银联漱口液)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中,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观察其应用效果,从而为临床预防和减少VAP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住院的患者60例,以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60例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12~93岁;外科大手术术后8例,神经系统疾病12例,呼吸系统疾病22例,多发伤6例,其他12例。2组患者在入组时的性别、年龄、疾病分类、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标准
①无口腔疾患、插管前无肺部感染的患者;②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以上;③口咽部清洁开始时间在机械通气开始24h内;④排除无创机械通气和插管时已有肺部感染、口腔疾患、放疗化疗及使用激素者。
风险管理在口腔护理管理的应用
口腔科是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工作重点之一,而且口腔护理工作有别于普通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1]。随着医疗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人们对护理理念的认识不断提高。口腔科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口腔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目前,风险管理在多项研究领域得以应用,其中包括在手术室、口腔科以及急诊内科等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先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后续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计划、目的的护理。该文主要就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口腔疾病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后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获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该研究随机选取该院口腔科收治的1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79例,其中男38例,女41例,平均年龄为(37.3±3.2)岁,对照组79例,其中男42例,女37例,平均年龄为(39.1±2.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口腔疾病类型分布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管理方法。①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②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口腔科护理常见差错和不良事故,行护理风险管理,具体管理方式如下。1.2.1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建立口腔科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具体内容如下:①由口腔科护士长担任组长,制定具体细则。②对口腔科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专业和技能培训,特别是管理方式需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全面探讨在口腔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采取应对措施。③管理小组对口腔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督促,定期进行护理工作考核。④口腔科护理人员对互相的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并通过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效果进行反馈,护理工作人员针对反馈的问题积极整改。1.2.2制定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缺乏统一的护理标准,会大大降低护理服务效率,像药物发放错误、文件记录错误、无菌操作不规范以及配液错误等问题会频繁出现,在无形当中可能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的伤害。通过制定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口腔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同时能够规范化护理工作,在实行该方式的护理过程中,应从医疗技术水平、患者病情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全方位考虑,听取口腔疾病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建议,制定合理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奖惩制度,对在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表现出色的护理人员给予一定奖励。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管理,并进行监督,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责任感,使口腔科的护理服务质量得以提高。1.2.3制定完善的消毒管理制度。①做好防护措施:对于长期使用以及经常暴露在空气中的小器械和用品,采用加盖或者加保护膜的方式,避免被污染。②做好消毒灭菌:保持口腔科诊疗室内的桌椅和地面的干净和整洁,每天早中晚3次对操作台进行消毒,并采用紫外线进行系统性的灭菌处理。③注意无菌操作:对于经常接触患者伤口的医疗器械不可马虎处理,需进行严格消毒处理。1.3观察指标。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交叉感染、护理纠纷、患者识别错误、药物核对错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并进行评价对比。②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调查内容包括对口腔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以及环境质量的满意度等,满分为100分,评判标准为: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60~89分;不满意:<60分。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口腔疾病患者经过护理管理后,观察组交叉感染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5.06%(χ2=4.104,P=0.043),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6.33%(χ2=5.163,P=0.023)。观察组患者识别错误发生率为1.27%,低于对照组5.06%(χ2=1.859,P=0.173),药物核对错误发生率为1.27%,低于对照组3.80%(χ2=1.026,P=0.311)。以上结果提示对口腔疾病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见表1。2.2护理满意度。两组口腔疾病患者经过护理管理后,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口腔疾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1.01%,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94%(χ2=7.239,P=0.007),提示对口腔疾病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见表2。
3讨论
口腔健康教育护理效果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随机挑选从2017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88例牙周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很据护理方案,把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44)和实验组(n=44),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实验组心理护理联合口腔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对照组中,有25例男性,19例女性,平均年龄在(60.22±3.87)岁;在实验组中,有24例男性,20例女性,平均年龄在(61.39±2.68)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1.2方法。针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其中包括术前准备、病情观察、疾病知识宣教等等。针对实验组,给予心理护理联合口腔健康教育护理。第一,心理护理。结合患者的病情和性格特点,实施针对性护理。多和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了解,利用鼓励和安慰的形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压力[2]。鼓励患者把心中的感受与想法表达出来。利用音乐疗法,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通过深呼吸、阅读等手段,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并且,需要把治疗的手段和注意事项讲解给护理患者,提升患者的自信心。对患者存在的疑问进行解答,提升患者的依从性。第二,口腔健康教育护理。把口腔清洁不到位的危害性讲解给患者,利用视频、真人示范的形式,对患者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纠正,使患者可以形成良好的清洁口腔习惯。此外,指引学生正确进行刷牙,使患者的口腔可以保持清洁状态,提升预防疾病的效果。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情况进行观察。1.4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情况比对护理前,对照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的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情况要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保持口腔清洁,可以有效控制牙菌斑,并且需要定期复查,有助于修复牙周组织,降低牙周炎发病率。但是,因为大部分牙周炎患者在患病以后,怀疑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相对较差,这对治疗效果造成较严重的影响。因此,对牙周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与口腔健康知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指引患者深入了解牙周病知识,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把牙周病的形成原因、预防手段、鳞状症状详细讲述给患者,提升患者的知晓率,指引患者正确进行刷牙,以防形成牙菌斑,对牙周炎进行预防;多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排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升患者治疗自信心。本研究显示,护理前,对照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的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情况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情况要远远低于对照组。
PDCA护理管理在口腔拔牙患者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PDCA护理管理在口腔拔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3月接受口腔拔牙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再选取护理人员20名,分两组,各10名。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PDCA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拔牙术后感染情况及两组护理人员的口腔护理能力。结果:研究组患者口腔拔牙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理论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护理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口腔拔牙患者的感染风险,适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PDCA护理管理;口腔;拔牙
随着众多口腔疾病的不断出现,例如龋齿、牙周炎等,导致拔牙率随之攀升。拔牙是口腔科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拔牙可以导致局部组织损伤,诱发肿胀、出血、疼痛等反应,以及体温、血压、脉搏波动,所以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1]。同时,感染也是拔牙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与拔牙时有牙结石、骨碎片、牙碎片、其他炎症肉芽组织进入创面,以及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患者机体状况差等原因有关,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还可能引起其他合并症,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2]。因此,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口腔拔牙患者的护理质量已成为口腔科护理学者亟需解决的问题[3]。PDCA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其利用计划设定、执行方案、检查与处理问题等循环模式,不断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与效率。收治口腔拔牙患者49例,应用PDCA护理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20年3月接受口腔拔牙患者98例与护理人员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每组护理人员,各10名。研究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22~69岁,平均(49.5±4.8)岁;护理人员10例均为女性;年龄21~49岁,平均(35.3±4.3)岁;职称为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4名;文化水平为本科8名,大专2名。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22~68岁,平均(49.4±4.5)岁;护理人员均为女性10例;年龄21~48岁,平均(35.2±4.8)岁;职称为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4名;文化水平为本科8名,大专2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已完善相关检查,无拔牙禁忌证;②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③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未控制的糖尿病与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与凝血功能障碍;②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③肾脏、肝炎、甲亢;④月经期与妊娠期女性;⑤有精神疾病史。方法:⑴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完善患者的各项检查;向患者讲解拔牙手术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通过耐心安抚,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减少身心应激反应;准备好手术相关用品,术中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操作等。⑵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PDCA护理管理,具体方法如下:①P(计划)阶段:a.现状分析,探寻问题:组建PDCA护理管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其他护理人员为组员。小组成员对于过往口腔拔牙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探寻常规护理方法中影响拔牙后感染、护理质量的相关问题;b.通过分析常规护理方法,以及加强患者沟通后,总结出问题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与可控因素。具体包括:新护士基础能力不过关,专业能力差,业务基础缺失;沟通能力差,护理态度差;护理记录单书写不规范;护理人员未对患者术后感染等风险因素给予足够重视;c.制度改进方案:护士长制定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的评分细则,每天检查书写质量。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沟通技巧培训,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定期开展护理讨论会,分析每名患者的术后感染风险因素,以及如何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以便于实施针对性的预防与改进措施。②D(执行)阶段:全面落实三级护理质控检查制度,其中Ⅰ级制度为口腔科护理人员的自我检查;Ⅱ级制度为护士长与质控护理人员监督与检查;Ⅲ级制度为护理部检查,最大限度减少术后感染风险,并强化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监察。③C(检查)阶段:护理部与科室护士长联合开展护理检查工作,采用灵活的检查方式,例如:随机抽查、定期检查、终末检查等,确保临床工作的质量。④A(处理)阶段:每周召开1次小组讨论会,对于本周发生的护理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改进对策,并将具体对策落实到下一个PDCA护理管理循环中。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患者口腔拔牙术后的感染情况,包括皮肤红肿、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②通过开展理论与操作技能考核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口腔护理能力,理论知识采取笔试考核,操作技能采取实践考核,评分范围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成绩越佳。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高职口腔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高职口腔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摘要: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烟台市口腔医院、迈世通中国有限公司通过校院企合作实践,探索了学校、医院和企业在教学、招生、师资、质评、就业5方面深度融合的路径,形成了一个可复制、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产教融合;口腔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坚持产教融合、医教协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理念,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目标,围绕产教融合口腔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这一问题展开实践、探索与创新。从研究学校和医院现有优势资源及利益共同点出发,通过实践,探索了学校、医院和企业在教学、招生、师资、质评、就业5方面深度融合的路径,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兼职教师团队、编写校本实训教材、创建三元质量评价体系,形成了一个可复制、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了校院企共赢的产教深度融合机制,促进了专业长远发展。
1校院企共同建立一体化办学体制
1.1成立管理机构
学校和烟台市口腔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一体化办学项目,专门成立了由学校和医院共同参与的校院企合作管理领导小组,统筹负责校院企合作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下设校院企合作办事机构,研究制订校院企合作项目实施方案,细化实施校院企合作项目工作职责;同时成立了由学校和医院共同组成的口腔护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制定了章程,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本着互惠互利原则,宏观调控校院企合作发展,协调解决校院企合作中遇到的问题,为校院企合作发展提供咨询、指导与服务。口腔护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随时沟通联系,积极落实各项工作,为校院企紧密合作提供了保证。
住院患者基础护理自制大棉签运用
护理工作对住院患者治疗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改进护理工作流程,节约护士人力,京山县人民医院使用自制的大棉签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面部清洁、留置尿管护理等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
1方法
该棉签与普通医用棉签相似,长约14cm,为竹制棉签杆,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棉质头端普通棉球大小,长约5cm,根据临床需要每10支或20支封成1包,灭菌用上封袋包装(苏州三瑞医用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经环氧乙烷灭菌备用。使用时,剪开包装,根据需要向包装袋内倒入温开水或消毒液,即可使用。
口腔护理是各病房护理工作中比例较大的一项基础护理操作,传统的口腔护理,从准备用物、镊取棉球到绞干,再到擦拭,完成整个操作需8~10min。而自制大棉签,右手从包装内取出时,左手轻握包装袋,即可使棉球绞干,保证棉球干湿适宜;棉质部的长度与口腔深度相近,避免了口腔黏膜与棉杆部分的接触,避免损伤口腔黏膜,避免了传统用血管钳对患者口腔黏膜的刺激以及操作不当时对牙齿和牙龈的损伤;易于棉球的清点,避免棉球残留在口腔;整个操作只需4~5min。
面部清洁传统方法使用毛巾蘸温水擦拭,如面部有外伤或血迹时,易造成感染,另外毛巾的清洗和消毒又增加了工作负担。用大棉签蘸温水擦拭,手握棉签袋,水温易掌握,棉球干湿可随意控制,对于外耳道、鼻腔、眼角、头发的清洁,棉签清洗更方便,且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尿道口擦洗是预防泌尿系感染的重要而有效的护理方法,临床常用无菌弯盘和无菌金属镊夹取0.25%活力碘棉球进行擦洗,护士操作时费时、费力,并且所有的用物需清洗、消毒备用,增加人力成本和病人经济负担。自制大棉签开袋即可使用,无需准备过多用物,擦洗时比镊子夹取棉球更方便,无清洗、消毒环节,大大节约护理时间。
喷雾器应用于经口呼吸患者护理论文
1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6月至11月经口呼吸患者44例列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12例;年龄13~72岁;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后5例,严重颅底骨折15例;男15例,GCS评分8分以下合并呼吸道感染的经口呼吸患者24例,清醒患者10例,昏睡昏迷患者34例。收集2008年12月至2009年5月经口呼吸患者40例列为实验组,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15~76岁;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后4例,严重颅底骨折12例,GCS评分8分以下合并呼吸道感染的经口呼吸患者24例,清醒患者12例,昏睡昏迷患者28例。
2护理
2.1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护理每天进行2到3次的口腔护理,并及时补充水分,有肺部感染的患者遵医嘱应用有效抗炎药,定时予雾化吸入,配合体位引流、扣击震颤排痰,按需吸痰。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室温保持在20℃~22℃,湿度保持在60%~70%,病房地面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溶液擦拭,每天4次。
实验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使用喷雾器进行护理,在总容积约300ml的喷雾器内装200ml左右的湿化液,放于患者床旁。将雾滴调至最细,完全按压喷雾器一次喷出液约0.8ml左右。清醒的患者按患者的需要,在距离患者门齿1cm处向其口腔内喷洒,每次按2到3下,在喷洒前要注意告知患者,以免患者受吓。昏迷的患者根据其口腔的干燥程度及时喷洒,每次1到2下。吸痰前可连续按压喷雾器4到5次,充分湿润口腔减少摩擦的同时,也可以让少量的液体刺激患者咳嗽,达到有效吸痰一次完成。
2.2湿化液的选择[1]
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安全管理
摘要:近年来,医院越来越重视各科室的质量控制水平,但是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特别是随着医患关系的紧张,医院如何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再次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口腔科工作职责主要围绕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展开,作为口腔科护理人员需频繁接触各种口腔医疗器械,且受检人群多为流动人群,从而导致口腔科护理人员具有较多职业暴露危害因素[1-2]。因此,总结和分析口腔科护理所面临的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并且根据其总结和归纳出针对性安全管理,在临床护理中具有较高地位。
关键词:口腔科;职业危害因素;职业暴露;安全管理
口腔科与其他临床科室不同,接受患者就诊量大,就诊周期长,各项诊疗活动需使用较多器械,受检的人群中存在着较多未知危险因素,并且患者多处于张口状态,也极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直接接触患者唾液及血液的感染途径,致使医务人员具有较普通科室更多的职业危险因素。口腔科护理人员除了配合医生利用各种器械完成较多技术操作外,还需要处理大量被污染的医疗器械。为促进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在口腔科护理工作开展中,归纳总结出一套科学、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3]。笔者在广泛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基础上,再结合自身科室经验,归纳出了口腔科护理中面临的常见职业危险因素,并据此分析,深入探讨应对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特报道如下:
1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1.1患者体液带来的生物危险因素。口腔科患者操作的时候患者多处于张口状态,操作时候与患者密切接触,加大了感染风险机会。口腔诊疗操作中有时候甚至会发生患者口腔中的唾液、血液等体液飞溅,患者体液易污染护理人员身体多处体表皮肤,从而造成感染风险。同时,口腔科护理人员在清点、清洗以及回收使用过的口腔科医疗器械以及处理医疗废物时候也容易造成损伤和污染。显而易见,许多经过血液及体液传播疾病(诸如艾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疾病)极易通过此途径引起交叉感染。
1.2锐器意外伤害带来的危险因素。口腔科使用医疗器械繁多,且多为锐利医疗器械,在工作过程中极易受损伤。护理人员要经常接触刀片、车针等锐利器械,在清洗、消毒过程中极易引起意外伤害。并且在协助口腔科医生为患者拔牙或者镶牙的过程中,除了被医疗器械刮伤外,甚至会被患者牙齿刮伤。这也加大了护理人员被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