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4-30 09:30: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口才实训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职沟通能力培养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1高职沟通能力培养课程的现状及原因
反观高职学生的现有沟通能力却是令人堪忧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日常自己熟悉的小圈子里能做到侃侃而谈,但一旦面对大庭广众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就会糟糕得出人意料。笔者曾要求学生在讲台上面对同学作1-2分钟的自我介绍,结果语无伦次、表述不清晰、声音语调失常、表情动作僵硬、全身或局部颤抖等现象普遍存在,甚至个别学生还出现了说了一两句话后就不知所措地哑然枯立的情况。此外,缺乏主动沟通意识、不懂倾听、错别字病句满纸跑都是极为常见的问题。以至于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在2007年末的《中国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上指出:“现在不少新毕业的大学生沟通能力比较欠缺在表达能力上,不是很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比较清楚地表达出来。”一边是沟通能力越来越被企业和社会所重视,一边是高职学生令人担忧的沟通能力现状,因此,高职教学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及训练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然而,培养和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的相关课程,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中却遭遇“不招人待见”的尴尬局面。讲台上教师讲得声嘶力竭,课桌前学生听得无精打采,这是《应用文写作》、《口才实训》、《沟通技巧》等沟通能力培养课程在课堂上的常见景象。久而久之,这类课程就成了学生不想上、教师不愿上的“弃儿”。于是,有些高职院校不再开设这类课程,有些虽然还开设但也仅限于极少数班级。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些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微乎其微;其二,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这些课程的内容,认为很多内容跟他们的需要不符;其三,几乎所有学生都不认同这些课程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认为教师总是从概念、特点讲到技巧、方法,然后就是“依样画葫芦”环节,这样的课堂让人觉得“无趣”又“无意义”。
2高职沟通能力培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必须在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相关课程中有机融合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讲授课”改革成生动实用的“能力训练课”。
2.1以项目为载体,设计强化职业能力的课程内容
沟通能力培养课程旨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因此我们首先将《应用文写作》、《口才实训》、《沟通技巧》等性质相同或内容相似的课程进行整合。在整合课程的基础上,编写偏重能力训练的教材《大学生实用口才与应用文训练教程》。这本教材在编写模式上,汲取了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的理念与模式,突破强调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传统体例,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并借鉴劳动部职业核心能力体系系列教材的做法,以职业活动要素中的能力点作为教学重点,按照“OTPAE五步训练法”(即“目标-任务-准备-行动-评估”)进行编排,力求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趣味性与实用性结合。在课程设计上,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本位,以仿真或真实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师生互动和综合实训为平台,贴近现实地选择与学生今后工作及目前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笔者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根据职业岗位所需的常用沟通能力设计了“竞聘与组建团队”、“团队沟通与风采展示”、“公益宣传活动策划与方案推介”及“公益宣传活动实施与总结汇报”四个项目任务,这四个真实的项目环环相扣,贯穿整个课程内容。在“竞聘与组建团队”项目中,学生先自学并摹写自荐书、个人简历,经教师指导修改完善后,再通过竞聘演说来组建或加入某个团队。团队组建完毕后,就进入下一个项目“团队沟通与风采展示”。在这个项目中,学生要着重学习和训练倾听能力、团队沟通能力,不仅要充分地介绍自己、了解他人,还要给自己的团队取名、设计标志、提炼口号、确定目标和愿景,以及进行合理的团队分工,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准备,最后以PPT配合演说的形式向观众展示自己团队的独特风采。接下来的“公益宣传活动策划与方案推介”项目,是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去策划一次紧贴实际、有意义、有创意的公益活动,并向大家推介,以赢取嘉宾(教师邀请)的活动经费支持。在此项目中,除了团队沟通,学生还会学习到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报告和活动策划书的写作,以及再一次训练公众演说能力。最后一个项目“公益宣传活动实施与总结汇报”是建立在前几个项目基础上的一个重头戏。如果说前三个项目的情境还只是仿真模拟的话,那么这个项目就是完全在真实情境中的一次实训。它首先需要学生自己联系相关部门与人员进行沟通,做好活动前的一切准备工作,这个过程可能会让学生遭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与困难,但这也正是训练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最好的实战演练;接下来的宣传活动现场,需要学生采取散发宣传单、宣讲与演说、沟通与说服等多种方式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完成公益宣传活动的预期成果;最后则需要学生对这次公益宣传活动做一个总结,其中包括总结的写作与汇报演说。以项目为载体、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安排,不再是传统课堂中简单被动的师教生学、师讲生听、师考生答,而是主动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它将带来异常活跃的课堂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探讨应用法学教学设计特征
摘要:在当前的法学教育中,应用法学占有较大的比重,课堂教学仍然是传授知识的基本方式。所以,以更加科学的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吸收借鉴主体性教学的理论观点,切实改变应用法学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特别是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逐步形成现代法学教学的稳定形态,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关系着整个法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乃至于成败的一项具体工作。
关键词:应用法学;案例教学法;实训教学法
一、选择和设计法学课程教学方法的依据
第一,首要依据是法学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方法作为途径和手段,首先应当服务于其目的。法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它不仅要为法律职业培养后备力量,也要面向全社会培养法治国家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培养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法律人才。专业素质的培养是法学教育的中心任务,就法学教育来说,其素质教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法律素质。包括法律思维能力,特别是准确掌握法律术语,正确把握法律命题的能力;法律评论和创新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对法律事实的探知能力;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能力;二是文化素质。法学教育要加强外语和计算机技能培养,加强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环境学、生物学等跨学科的知识和理论教育;三是法律职业伦理的教育。要提高法律人才的道德素养和公共责任心,使法学学生在受教育阶段就牢固树立权利和义务观念、民主和法治观念、公正和效率观念、理性与宽容精神等。
第二,教学内容。方法属于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法学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包括法律思想、学术流派、价值标准在内的法律知识体系,以及高度专业化的法律思维、法律意识、法律语言、法律方法、法律推理、法律伦理等等。这就要求法学教育在方法上应当注重实用性。中国法学教育过去对应用教育重视不够,大部分法学教育资源被用于发展基础教育,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法学教育刚好相反。为此,我们在法学教学内容上应当加强法学的应用性教育,加强法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就相应的教学方法而言,在教授实体法内容时应注重选用案例法和模拟法,在教授程序法内容时则要注重讲授法和讨论法的使用。不同的内容适用不同的方法。即使在同一门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当依据每一次课教学内容和目的的不同,在教学方法上做必要的调整。
第三,学生状况。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是主导,但学生是主体,教师的“导”完全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所以,任何学科和课程的教学方法都必须适合学生的需要,这是共性。无论是法学教育,还是其他教育,都应当确立“学生本位”理念。作为老师应当把教育当做服务行业来看待,都应当确认,教师是服务者,学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而在事实上,我们一些高校教师,包括法学教师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主导兼主体”,学生成了被动的、单纯的“受体”。教师没有“学生为本”的观念更新,是很难在教学上渐入佳境的。关于了解学生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座谈会、平时师生交谈、师师交流、听课评课、意见反馈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志趣以及希望和要求等状况,然后因材施教。
口才与态度在农产品销售的作用
摘要:笔者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践学习对农产品销售的经营,感受到口才对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此次实践分析,可以得到同行的认可。
关键词:贵州特色;农产品销售
2020年7月6日~9月6日,笔者在某公司农产品营销部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专业实践学习。由于该公司已经营多年,因此,在这两个月中,我的实践任务主要是对相关业务营销进行学习和资料的整理工作。这次实践的目的主要是强化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将在农业企业实践经验带入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该公司营销主管彭甫均老师是我的指导老师,我跟着彭老师做了两个月的农产品营销专业实训业务。来公司初期,彭老师给了我许多的客户资料,给我下达的任务是了解和熟悉客户。在农产品企业营销实践期间,我一方面向来往的顾客介绍企业主打的农产品的生产背景、生产基地、生产过程、生产工艺、仓储物流、品牌优势、特色优势、价格;另一方面为来往的顾客朋友们介绍宣传贵州农产品的文化故事,以此来推销贵州特色优势农产品,也是为自己的家乡做宣传。
1口才的体验
1.1口才的重要性
口才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和顾客能够很好的交流。让顾客听得清楚,听得明白,听得满意。除了懂得介绍产品的优势和价格,还要懂得和顾客谈心,买卖不成仁义在,不要仅仅是为了做生意,做生意的同时还可以用真诚打动顾客,成为以后合作的朋友。我们平时会把生意看得很重要,出口闭口都是谈生意,不懂得关心顾客的心理和需求,这样就很难打动顾客。每一个人除了工作,还有其他的综合的需求,顾客是人,只要是人就有综合的需求,不要在交流的时候仅仅停留在产品的介绍说明中,最重要的是让顾客感受到真诚的态度,让顾客知道和了解并且信任企业的文化,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顾客负责。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来往的顾客除了买东西这个需求外,同时能体会到业务人员或者生意伙伴的关心和指导,有了情感的交流,彼此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感,这会比任何的优惠服务更能吸引顾客,留住顾客的心就会打开顾客的钱包[1]。
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改路径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社会才能更加繁荣昌盛。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旅游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旅游学、营销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应用营销策略、制定和实施营销方案的综合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就很难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高校需要基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教改路径,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效果。基于此,笔者分析了培养旅游专业学生旅游市场营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探讨能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路径。
一、培养旅游专业学生旅游市场营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一)培养创新能力是高校教育的方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为高校教学指明了方向,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对此的积极响应。高校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如何让学生思维得以开拓,提升其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成为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新时代人才,是高校教育应思考的问题。所以,在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极为必要。
(二)创新能力是学生就业的需要
对旅游企业来说,面对众多不同层次的旅游客源,如何吸引到不同的客源,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一方面离不开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旅游营销活动进行创新。旅游企业要通过市场调研了解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同时还要了解其他企业的营销策略,再根据调研结果对营销方案进行调整和创新,采用有效的营销策略,为游客提供既富有新意又能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服务,这样才能在旅游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市场占有率。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旅游市场营销人才,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优势的有效举措,而创新能力自然是学生就业的需要。
职业能力下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策略
【摘要】高职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高职语文教学应当朝着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方向改革。通过明确高职语文教学对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意义,探究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相关的现状,认识职业能力视角下高职语文教学改革重要性,从而确定职业能力视角下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策略,包括转变语文教学理念与树立新型教学观念、确定科学培养目标与完善语文课程架构、针对职业能力培养与丰富语文课程内容、丰富语文教学形式与实行科学考核方式。职业能力视角下,通过有效落实以上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策略,能够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达成培养目标。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语文;教学理念;课程形式;教学内容
在任何学习阶段,语文学科都是一门最为基础的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更好发展学生的文化涵养与综合素养。高职语文教学中,需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语文知识内容与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但是当前的高职语文教学,大都是讲授语文知识内容,较少融入与职业发展相关的内容,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新时期的高职语文教学中应当进行改革,基于职业能力的视角,形成更加符合新时展需要的教学观念,制定更加明确与科学的教学目标,合理设置语文课程结构,引入适合职业发展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方法,更好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一、高职语文教学对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其主要展现形式是口语、语言、阅读与写作,一般语文课程会围绕这些方面展开,以此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1]。对高职语文教学而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也与这些能力相关。高职语文教学对于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一是培养专业基础能力,作为职业能力中的基础能力,多是与职业发展相关的基础技能,比如信息获取与信息收集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演讲表达能力等;二是职业发展能力,多是指能够推动职业发展的相关能力,与职业活动的学习与工作方法相关,比如分析能力和阅读能力等;三是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与职业活动相关的行为方式与为人处世的能力,包括与人交流能力、心理分析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
二、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相关的现状
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思考与实践
摘要:为改变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低效”的状况,文章从“有效学习”的定义出发,在“有效学习”原理指引下,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读、说、写”三位一体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情况。
关键词:有效学习;大学语文;课程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学语文课程如何更好承担好“高素质”任务,如何根据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改变学生学习中的“低效”现象,真正发挥好它在提升学生通用能力上的作用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有效学习的定义
“有效学习”指符合教育、教学原理的学习,它的目的是为了花更少的时间,学到的知识更多、更牢、更好。在高职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学习”可以理解为教学主体学生在课堂上能高效地获得知识、技能和方法,增长能力的活动。这里的“有效”不仅包括学习效率,还包括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上的转变。这里的“能力”不仅指达到了某一课程的教学目标,还包括够支撑其它课程学习,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有效学习的理论依据
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实训教学分析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实训教学现状,然后提出了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实训教学的方法,包括物流软件模拟实训;以工作任务为引导,设计基于行业的物流实训;设计教学情景模拟物流过程;参观企业;组织学生顶岗实习。
关键词: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实训教学
21世纪随着电商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物流业的快速腾飞,大量的物流企业需要一线的专业人才。然而对于物流的学习,中职院校首先注重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次是实践操作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这就对学生实训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物流企业的工作。很多中职院校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同样也认识到物流专业对实操性的需求,通过创造多样的实训条件来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然而,配套的设备建成之后,与之相适应的物流实训教学方法却并不完善[1]。
一、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现阶段多数职业学校开设的物流专业实训项目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第一,按科目实训,在开设课程的同时,在课程中间实训。如南京的职业学校,在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安排第二学期开设“仓储实务”课程,就是在“仓储实务”理论课的基础上开设物流实训仓储操作;第三学期开设“运输实务”理论课就同时开运输实训课,这种实训虽为具体的专业课服务,但实训局限于单一任务,没有形成连贯性,难以与实际工作相匹配[2]。第二,综合物流实训,随着近年来江苏开设中职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也就是学生毕业前一学期开设物流综合实训,期望通过本次实训提高学生学测水平同时让物流教学更加适应企业的需求。很多学校为了让学生通过学测或考试专门开设实训,这种实训的教学,重视理论和实训考试而忽略了企业的实际需要。一般情况下学校会设计三个工作项目:入库、出库、运输,这种实训是对这三个单项的技能进行反复的训练,缺乏项目之间的衔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注重单个的环节技能,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还有一种就是模拟技能大赛项目的综合实训,技能大赛项目是团队合作,能够部分把仓储中的入库、出库、移库、返库和运输、电子标签和条码项目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对初步开始实训的学生帮助较大,如何在职业学校完成企业需求的教学任务,这给教师的教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笔者在实训教学中摸索总结出几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供大家研究[3]。
二、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实训教学的方法
专业文化汽车技术论文
一、高职推进文化育人改革应明晰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明晰高职教育的文化内涵,并以此指导文化育人的建设
高职教育的文化核心应该是以“自强不息、创新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大学精神,从这个视角来审视,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应该是“殊途同归”的,都将以德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与此同时,高职教育文化也应包含其鲜明的职业特色的文化形式,那就是以“职业导向、经世致用”为主要内容的职教规律,这也是高职教育文化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文化的地方。因此,高职教育文化的内涵应该是“重德尚能,德业并进”,它应被视为高等职业教育可以一脉相承的文化。只有在正确理解高职教育文化基础上推行的文化育人改革才不会偏离轨道,既能坚守教育的本质属性,又能彰显高职的教育特色。
(二)构建和完善高职文化育人的建设机制
高职文化育人的顺利有效推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机制和制度保证。首先应该建立有利于高职文化发展的组织和决策机制,而且要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及顶层设计,需要有整合资源以及科学决策的组织统筹;其次应建立为高职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咨询机构,以加强高职文化建设规律的研究探索,确保高职文化的科学发展;再次必须建立以师生为主体、以大学精神为内核、以专业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设模式;最后应建立一整套以文化育人为导向的高职育人综合评价体系。
(三)文化育人必须充分发挥专业文化的核心堡垒作用
高职市场营销学教学初探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具体做法是:要求每位学生就布置的问题上台发言,然后再由任课教师作总结点评。同时,改革考核方式,案例讨论课占期评成绩的20%左右。这就促使学生高度重视案例讨论课。每次在不同的班级开设这门课程之始,学生最怕的是上台作案例分析发言,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的胆子大了、脸皮“厚”了、口才好了,在台上演讲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而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明显。
2.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指以职业活动为核心,指导学生围绕项目内容完成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中,项目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出现,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促成学习过程与生产岗位的“零距离”,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的专业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从团队建立、信息收集、计划制定和实施、成果评价和项目反思整个过程。学生对将来从事的职业所涉及的工作内容的每一具体环节都有所了解。同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3.校内交易市场实训教学
搭建“校内交易市场”平台,举办校内交易市场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销售技巧,还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举办校内交易市场实践教学模式的程序如下:首先,把一个班的学生根据自愿的原则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即为一个经营单位,每个经营单位由一名专业老师指导;其次,进行资金的筹集。由学校给每个经营单位发放初始的经营经费,自负盈亏。每个经营单位也可进行多渠道、多方面的融资,例如可以鼓励学生以股份的形式投资,这样可以在解决资金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风险意识、核算意识;再次,进行市场调研。经营单位在对市场分析了解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经营的产品,并撰写调研报告,交由专业老师审核,确认项目的可行性,然后进行产品采购。每个经营单位可以去市场采购,也可以游说企业参加或赞助,这样能使学生学会如何和企业进行沟通;最后,撰写促销策划书。为让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销售效果,每个经营单位都应设计一份促销方案。校内交易市场一般以一个学期为一个周期,在整个周期中,为了防止一些学生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各小组指导老师除了适时的指导(如指导学生怎样接近消费者,如何有吸引力地介绍产品,怎样报价,怎样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等)外,有必要进行一定的监督,例如在经营单位进行市场调研,撰写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中要附上调研过程的相片,甚至是录音。一个周期结束后,要求每个经营单位进行阶段性成果的汇报,各个专业教师作为评委对各小组及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记入每个学生的期末成绩,另外表现优秀的小组及学生可以在下一个周期继续经营,而表现不合格的小组将被淘汰。校内交易市场实践教学能使学生对“4PS”进行综合的运用,也能让学生对自主创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整个过程由学生参与,专业教师指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一活动中应遵循一下几个原则:1.主体性原则。全部过程始终要把学生作为主体,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2.真实性原则。校内交易市场要形成一个真实的市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如成立专门的市场管委会,现场进行管理,这个运作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完全真实地模拟市场的做法。为此,专业指导教师在学期开始就要设计出校内交易市场的活动方案,并跟踪指导学生整个活动过程的交易情况。3.竞争性。校内交易市场不仅仅是学生作为实训的一种方式,更是为优秀的团队毕业自主创业打下结实的基础,因此,整个实训周期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四、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考核方式对高职学生的考核,要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能力、技能考核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的原则,摒弃那种只考查学生背书能力的考试方式。营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学生考核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既有闭卷考试,又有开卷考试;既有书面考试,又有实际操作考试;既有封闭式考试,又有开放式考试。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考核方式,考核的重点应是学生的营销能力和技能水平。具体来说,专业理论课适宜于笔试或“笔试+课程论文”的形式;专业技能课采取“笔试+操作”的方式;各板块实训内容应作为一项综合成绩记入各板块的考核成绩中。
协同育人机制与物流人才需求研究
摘要:该文在深入调研南京部分物流企业的基础上,分析了物流企业对高职物流人才岗位综合素养的要求,并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素养教育提供新的方案。
关键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岗位调研;职业素养
1物流岗位分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物流产业的升级致使物流企业的人才需求不断上升。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可以分为三个级别:第一,高级管理者,如企业的物流总监、高级物流经理等。物流高级管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较高的行业技能、行政管理经验。第二,中层管理者,如物流调度部门经理、仓储部门经理、配送主管等。物流中层管理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第三,基础岗位操作员,如仓储部门的仓库管理员、配送站的货物分拣员、运输部门的货运调度员等。物流基础岗位操作员需要掌握基本的岗位操作技能,如拣货、装卸搬运、出入库等方面的技能。企业一般对基础岗位操作员的技能水平要求不高,高职毕业生经过短期培训后就可上岗。
2企业对高职物流人才岗位综合素养的要求
岗位综合素养要求是指企业对员工岗位技能和个人素养的基本要求。物流岗位综合素养包括物流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职业道德、个人品质等。物流业属于服务业,其职业素养既要符合现代服务业的共同要求,也要符合受到物流行业发展、技术变革、社会发展、物流制度革新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特殊要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