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乘培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8 15:06: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空乘培训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空乘培训总结

空乘专业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管理研究

摘要:在大数据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工作,绝大部分的高校都已经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号。本文通过对高校空乘专业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高校空乘专业官方微信公众号健康发展的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为进一步研究官方微信公众号在高校的有效运营管理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运营管理

高校作为新一代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大数据信息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技术平台,对高校宣传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入渗透进高校师生的学生和生活当中。因此,本文就高校空乘专业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管理进行分析,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空乘专业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管理现状

1.发展现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微信公众号已经逐渐成为各大高校传递信息、表达精神文化内容的重要平台。据《2016年高校新媒体蓝皮书》中的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校园微信公众号数量已经达到80000个,与微博、头条号、直播等信息传播平台相比较,微信公众号的覆盖率为93%,在各类信息传播媒体中位列第一,高效官方微信公众号已经发展成为各大高校信息传播的最主要载体。截止到2017年为止所有高校微信公众号中,官方公众微信号占比为35.2%。当前我国不光很多高校基本都已经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号,而且还有一部分高校在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建立了平台联盟,因而微信公众号的开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各大高校快速、健康发展。2.管理现状。随着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各大高校的日益普及,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有效管理也成为了各大高校发展的首要工作。由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不断更新与改进,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安全性、便捷性、功能性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满意度越来越受到高校管理部的重视。下图1是对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空乘专业的学生进行的,关于对专业官方微信公众号《桂航空乘》使用评价的问卷调查结果。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空乘专业48.2%的学生对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使用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也有4.22%的学生表示他们对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使用不满意;甚至还有1.13%的学生表示非常的不满意。由此可见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空乘专业微信公众号管理工作总体来说做的还是不错的,但是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因而影响着学生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效果。另外,由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空乘专业设立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时间还较短,因此官方微信公众号的管理体制还不健全,使得官方微信管理还存在着服务功能不够完善、消息界面排版不美观、推送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见图2。图2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存在的不足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空乘专业官方微信公众号在使用过程中,有51.6%的学生表示原创作品较少、抄袭现象严重;49.2%的学生表示推送内容可读性低;还有33.2%的学生表示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不完善。由此可见,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空乘专业官方微信公众号在管理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发展和管理过程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二、优化高校空乘专业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管理的策略

查看全文

空中乘务专业养成教育研究

摘要:剖析空中乘务专业在核心业务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探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空中乘务专业养成教育合作的可行性,提出通过设立“三家三阶段”的合作办学模式、制订教师访学、国际学生交流计划、探索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等方式,强化空中乘务专业核心业务能力养成教育。

关键词:专业能力;养成教育;空中乘务专业

1引言

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地,更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这一广阔的发展平台,开展与沿线国家高校间的合作,广泛吸收国际知名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优秀经验,特别是在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专业核心业务能力的培养上加强合作与交流,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提升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当前学界对空中乘务专业的教育研究主要侧重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实践实训教学等方面,对空乘养成教育的研究极少。以“空乘养成教育”为关键词在知网搜索,仅有4篇文献,且主要是从学生管理的角度展开探讨,未曾涉及空乘专业的核心业务能力提升问题[1-4]。本文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视角提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专业核心业务能力养成教育的建议,促进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2空中乘务专业核心业务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空乘是民航运输中直接面向乘客的一线服务人员,其服务能力及服务效果是航空公司客舱服务质量的直观体现。随着我国民航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量激增,1999年中国民航大学和沈阳航空工业学院首次开设空中乘务专业。自此之后,我国各高校顺应市场需求,陆续开设了该专业,特别是2009年以来,专业开设数量呈井喷式增长。据统计,当前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院校有320余所,年毕业学生1万余人。虽然航企对空中乘务人员的需求量极大,但出于安全管理及服务质量的要求,航企对空乘人员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空乘人员不仅需要良好的外在形象条件,更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及强健的体魄。国内各高校在空中乘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出于成本考虑,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外在形象、基本服务技能的培养,而更能体现空乘人员价值的专业核心业务能力,即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技能)、对客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特殊场景处理能力涉及较少。即使有些院校开设此方面课程,也是以普通课堂教学形式开展,没有从养成教育角度开展训练,以致培养效果差,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强。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业务能力的培养模式最终导致毕业生只有一定的外在形象,综合素质不高,与航空企业的用人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空中乘务专业的毕业生上机率低,平均不足三分之一,大量的毕业生只能转到地勤或其他商业企业中工作,降低了人才培养效率。随着旅客旅行经验的日益丰富,对航空运输的需求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空间位移,而更关注旅途过程中的服务感受,这就对空乘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空公司在招聘空乘人员时,也不再单纯地以外在形象作为标准,而是在外在形象基本达标的情况下,更侧重于对应聘者内在素养的考核,只有这样,招聘来的人员才具有发展潜力,才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与业务迁移能力。高校按当前模式培养的空中乘务专业学生,与航企的需求是难以匹配的。

查看全文

航空储运卫生保健与急救课程教学研究

《航空储运卫生保健与急救》这门课程是各大院校航空服务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航空飞行中的保健知识,掌握旅客在空中突发疾病时的急救技术,为今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夯实的基础。这门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的提升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本文从目前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师资等方面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航空储运卫生保健与急救》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机上旅客常见的一些突发疾病的病因进行分析,介绍了对旅客常见疾病的急救方法、航班现场急救的方法以及空中应急、求生措施。这些对于保证空乘人员及旅客的生命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避免航班因航班旅客的突发返航或迫降而给航空公司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各大院校的航空服务专业均开设了《航空卫生保健与急救》这门课程,并将这门课程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质量和专业建设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的提升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但是目前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如何在课程改革中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补充大量的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由于这门课程专业性较强,相配套教材非常少,大部分都是适用于地面急救的相关教材,适用于空中急救的教材少之又少。目前只有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航空卫生保健与急救》一本教材,该教材内容虽较为全面,但教材的内容以概念为中心,理论性较强,缺少实用性。而且使用一本教材有过多的局限性,加上针对航空急救方面的参考资料较少,增加了教师备课的难度,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一现象,教师不能只按照现有教材照本宣读,而是需要花心思去丰富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去各大航空公司培训中心,进行学习调研,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并且保持和在飞学生的联系,经常与他们沟通,保证教学资料实时更新。另外由于各个航空公司培训时的内容又存在差异性,教师还需要将搜集来的资料与现有教材相结合,整合出符合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内容符合航空公司培训的要求,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增加实践课时数

在《航空储运卫生保健与急救》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由于该课程的教材的内容是以相关的病理知识分析和急救方法为主,理论性较强。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会参照教材的内容,以理论教学为主,从而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较差的现象发生。理论知识的学习首先要有利于实践课程的实施,更要有利于急救技术的操作。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特点理论实践相结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适当减少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另外,急救技术不同于其他的技术,是一种精准度较高的技术,要想掌握正确的急救技术,必须进行大量反复的操练。所以必须增加实践课时的数量,只有让学生通过反复多次的训练,才能扎实的掌握各种急救技术。

三、教学方式应多样化

查看全文

素质教育航空服务论文

一、基于行业标准的岗位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性

航空服务专业群包括空中乘务、空中保安、航空会展等相关专业,是民航类院校的特色专业,肩负着为航空公司输送从事客舱服务、民航地面服务及民航业安全保卫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面对民航事业发展的良好形势,只有审慎分析当前航空服务专业群的学生情况,才能制定出更加符合民航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方法。

1.学生数量增加,文化素质不高,管理频度增加近几年,由于严酷的竞争、招生指标的压力和区域的差异,许多高校不得不放低录取的要求,从而导致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在数量逐年递增的情况下呈现出整体生源质量不高的情况。许多学生的文艺特长突出但文化成绩偏低,外形靓丽但素质不高,学生日常管理中需要处理的日常事务和突发事件的数量上升,增加了管理的频度。

2.学生缺乏对职业素质和行业文化的了解,管理效果欠佳通过对2014届空乘空保学生在入学初的调查发现,仅有53.33%的学生比较了解职业素质和行业标准,仅有33.33%的学生知道且了解职业素质和行业标准。有的学生甚至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航空服务岗位仅仅是对学生外形条件要求高,其他的职业素质和文化内涵只需要通过短期培训就可以获得。这样的误区实际上是与当前航空企业更加理性、按需设岗的形势是不相匹配的,也与航空公司、机场等对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生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不相符合。这样的误区更导致航服专业学生在日常管理中的自觉性和配合度下降,管理效果欠佳。

3.学生个性突出,纪律意识不强,管理难度增加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大多经过高考前的专业面试,外形条件比较突出且大多拥有文艺、体育特长,有些学生家境殷实。所以他们在学校往往能够迅速成为各类社团、学生组织中的佼佼者,使得其个性化特征更加明显,容易出现自我膨胀和自我标榜的现象,造成整体纪律性的下降,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二、基于行业标准的岗位专业化管理模式的探索

查看全文

航空储运卫生保健与急救课程教学研究

《航空储运卫生保健与急救》这门课程是各大院校航空服务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航空飞行中的保健知识,掌握旅客在空中突发疾病时的急救技术,为今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夯实的基础。这门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的提升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本文从目前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师资等方面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航空储运卫生保健与急救》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机上旅客常见的一些突发疾病的病因进行分析,介绍了对旅客常见疾病的急救方法、航班现场急救的方法以及空中应急、求生措施。这些对于保证空乘人员及旅客的生命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避免航班因航班旅客的突发返航或迫降而给航空公司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各大院校的航空服务专业均开设了《航空卫生保健与急救》这门课程,并将这门课程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质量和专业建设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的提升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但是目前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如何在课程改革中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补充大量的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由于这门课程专业性较强,相配套教材非常少,大部分都是适用于地面急救的相关教材,适用于空中急救的教材少之又少。目前只有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航空卫生保健与急救》一本教材,该教材内容虽较为全面,但教材的内容以概念为中心,理论性较强,缺少实用性。而且使用一本教材有过多的局限性,加上针对航空急救方面的参考资料较少,增加了教师备课的难度,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一现象,教师不能只按照现有教材照本宣读,而是需要花心思去丰富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去各大航空公司培训中心,进行学习调研,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并且保持和在飞学生的联系,经常与他们沟通,保证教学资料实时更新。另外由于各个航空公司培训时的内容又存在差异性,教师还需要将搜集来的资料与现有教材相结合,整合出符合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内容符合航空公司培训的要求,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增加实践课时数

在《航空储运卫生保健与急救》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由于该课程的教材的内容是以相关的病理知识分析和急救方法为主,理论性较强。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会参照教材的内容,以理论教学为主,从而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较差的现象发生。理论知识的学习首先要有利于实践课程的实施,更要有利于急救技术的操作。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特点理论实践相结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适当减少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另外,急救技术不同于其他的技术,是一种精准度较高的技术,要想掌握正确的急救技术,必须进行大量反复的操练。所以必须增加实践课时的数量,只有让学生通过反复多次的训练,才能扎实的掌握各种急救技术。

三、教学方式应多样化

查看全文

订单教育为职业教育带来的成效论文

两年来,黄骥市职教中心着眼市场需求,实施“订单教育”,走出了一条校企联办、产教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新路子。通过引人市场理念,实行开放式办学,解决了严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供需矛盾,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市场,更加服务于当地经济;“订单教育”以“出口”带动“人口”,为职业教育注人了强大的活力,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订单教育”成功地实现了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也为学校带来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一、适应形势,精心谋划“订单教育”

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教育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大中专毕业生由国家统招统分转变为自主择业。劳务市场对人才技术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了就业人口剧增与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因此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县级职业教育因其专业设置僵化,办学与实践条件、师资、学生水平处于劣势,降低了县级职业教育办学吸引力,生源萎缩。2001年,黄骥市职教中心在校生不足400人,办学规模跌入低谷,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受到挑战。校委会一班人在调研市场、在认真研究总结职业教育兴衰规律和办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更新办学观念、改革办学模式人手,成功地探索出一条符合职教办学规律与校情相稳合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其办学思路概括起来讲就是:以“升学有望、就业有路”为目标,借鉴市场营销模式实施“订单教育”;以“出口”带动“人口”,走联合办学利益共享的路子:“订单教育”的宗旨是按照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把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放在首位,通过“出口畅”赢得“生源旺”。为此,学校走出校门调研,用人单位急需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在招生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订单”,确保能为毕业生安排满意的工作。目前这一崭新教学运作机制已步人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二、贴近实际,大力实施“订单教育”

(一)“订单教育”的载体—联合办学。

联合办学是在新形势下振兴农村县级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是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扩展办学空间、借力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成功实施“订单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校企、校校等形式实行联合办学,解决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了毕业生的去向问题。招生前深人企业了解用人情况,和企业签订技工培养订单,明确毕业生的去向,据此调配专业、安排课程,避免了招生的盲目性,确保了毕业生学以致用,对口安置。二是解决了实践技能操作问题。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性很强,只有理论课和实践课同步进行,才能使学生学的实、学的活。三是解决了企业单位的人才需求问题。校企联办的毕业生,为企业输送大批知识与技能双过硬的人才,对提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综合实力将产生重要作用。四是解决了学校师资和经费不足等问题。校校联办解决了数控、空乘等专业的教师不足问题,甚至个别专业我们只开设基础课,专业课全部由联办学校负责;校企联办,解决了汽修、模具等专业的实习问题,由联办企业担任实习教师。企业的场地、生产车间是对口专业学生最为理想的实习基地,直接参加实实在在的技术生产,取得了在课堂上难以达到的理想效果。

查看全文

实施机电设备润滑工作的意义

管理制度的清查和整改由专人牵头,对机电设备润滑管理制度进行审查、修订与完善。各单位要对照上级有关设备润滑的最新标准和要求,对现行设备润滑管理制度重新进行修订与完善,杜绝出现标准不符、管理滞后的现象。对违反设备润滑管理制度及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处理;对造成事故的,要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管理机构的健全和完善矿机电科是机电设备综合管理部门,要建立兼职油脂润滑管理小组,做好对矿井设备润滑工作的业务监督和指导,适时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设备润滑管理的第一责任者,机电副区长或分管机电负责人、维修工工长具体负责设备润滑工作,要严格落实设备润滑包机制,进一步明确设备润滑管理与保养维护责任范围。对大型固定或重要机械设备,必须有设备润滑部位巡检、加油及维护记录,现场必须张挂润滑作业书或注油图,明确润滑部位、所需油品型号、加油周期及责任人等。

现场设备的排查和整顿各单位成立现场专项检查工作小组,对所分管机械设备润滑情况,逐一进行全面解剖式普查,对每一台(件)机械设备均要进行检查、检修,并对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检查检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立即整改,确保机械设备润滑合理、安全、可靠,对存在问题的设备必须立即停止使用,组织修理或更新。

按时上报工作开展情况各单位在每季度末,将本单位设备润滑会战开展情况(电子版)报机电科,机电科每季度末将矿井设备润滑会战情况报集团公司机电部。

加强检查考核力度矿组织检查组对各单位设备润滑会战情况进行检查,认真及时地抓好问题的整改,对设备润滑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验收。同时,对各单位设备润滑管理责任划分、现场运行管理、监督检查维护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综合考核情况进行通报。

煤矿开展机电设备润滑工作的要求

查看全文

智能工作面对煤矿机电运输的影响

摘要:在中国煤矿机电运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已有机电运输的装备技术、运行机制及其缺陷,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运输系统上的发展。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引导,煤矿引入了无人化、少人化的智能工作面,提出了机电运输方面的发展,阐述了千米深矿井高效提升系统、智能化带式输送机系统、井下无人化轨道(胶轮)运输、运输系统数据融合分析系统的相关内容,为煤矿机电运输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电运输;机电一体化;无人化;智能化

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包括皮带输送机、转载机、井筒提升人员(物料)设备及其他辅助提升设备。在注重经济效益的背景下,机电运输的发展不仅要提升煤炭的生产质量,还要保障煤矿运行安全。目前,煤矿机电运输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一体化技术,其中,机电一体化日臻完善,正在向微型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集成化程度较低,注重硬件忽视软件的地面控制系统,带式输送机面对落煤量随机性、非线性的特点时不具备良好的自适应能力等。因此,无人化的智能工作面建设对机电运输提质增效有很长远的影响。利用“煤矿大脑”平台,发展煤矿机电运输,为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标准化、体系化、技管结合、预警与应急响应提供了支持。

1机电运输系统介绍及发展现状

1.1机电运输系统介绍。煤矿机电设备主要有开采设备、掘进设备、供电设备、运输设备、通风设备等,机电运输设备作为贯穿生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输问题占事故总数的20%耀30%,比如:2019年2月,内蒙古银漫矿业运输车造成的重大运输安全事故。矿井的采区运输、地面运输、提升运输、主巷运输都涉及到了机电运输系统的运行。煤矿轨道运输主要包括大巷运输的电机车、斜巷运输的运煤皮带、运送物料的调度绞车、立井的提升绞车等。矿井机电运输格局中,主井提升系统、供电排水系统、通风机、压风机、主运皮带、架空乘人装置和辅助运输已经全部形成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岗位数量,部分岗点甚至实现了无人值守,改变了职工“枯燥无味”的工作环境,保证了矿井生产的安全、高效[1]。1.2机电运输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由于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足,专业素养不够,而相关部门对机电运输特种人员的培训工作不到位,导致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低,岗位操作不熟练,即使特种作业人员持有上岗证,但也经常出现一些违规操作的问题。企业没有定期更新机电运输设备,没有定期检测、检验、维护机电设备,导致机电运输装备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制度不规范,执行不到位,设备质量不达标,缺乏保护设施等一系列问题,是导致煤矿运输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由于煤矿机电运输设备是在井下使用的,运行环境比较复杂,时刻面临地下水涌出、瓦斯爆炸的威胁,在保证运输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满足防爆要求,所以,系统结构比较复杂。因此,需要作业人员规范作业流程,落实机电运输的工作指标,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制订更高标准的操作要求,将煤矿机电运输管理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立足于查大隐患、防大事故,加大对重点区域、环节、人员和时段的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实行矿井分级管理,保证安全责任制的有效落实。1.3机电一体化技术。井下运输系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成为有效的发展方向,其融合了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等多种技术,可以实现机械设备与电子设备的紧密结合与相互支撑,形成了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了机电设备的安全性,确保了机电设备的稳定运行,实现了对机械设备的监控、自动报警与故障诊断,节约了人力成本,有效执行了“一体化减人,自动化换人”的发展思路。机电一体化技术体现在带式输送机上的电液软启动方面。中国已经成功研制出了双电动及差动软启动传动系统,它可以实现软启停、无极调速等智能化控制功能,大大提高了启动的高效性和安全性。机电一体化技术还体现在运输提升机的数字化技术方面,比如:内装式变频技术被应用到全数字交流式提升机上,其监测系统、安全系统和电气控制模块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控制,设备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大幅度减小,产生了很明显的经济效益。在主井应用箕斗载荷在线监测及超载预警系统,实现了对载荷动态的在线监测,有效预防了二次装载、滞煤超限等运行现象的发生,从装备方面保障了主井提升系统的安全。另外,机电一体化还体现在辅助运输的无极绳绞车的可视化运输监控,皮带运输的光纤监测监控,架空乘人装置的矿井全自动集中控制等方面。为了提高运输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强救灾搜救效果,煤矿企业已经引进了物联网、通信、信号传输等技术对运输机械进行安全闭锁控制,并利用远程监控记录安全生产情况,大大提高了运输系统的安全性。通过在减速器、电动机、驱动链轮等关键部位布置传感器,实现了对刮板输送机的远程控制及故障诊断与预警,初步实现了智能化。

2机电运输系统的前景展望

查看全文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论文

1煤矿机电设备的科学化管理分析

露天煤矿机电专业从油脂化验仪器、油脂储存、油脂运输、油脂的使用管理等方面入手,严把现场油脂使用关,对各单位油脂的使用进行日常性监督,抓好用油环节管理,确保设备用油质量。同时,编制全矿设备润滑管理手册,明确设备注油部位、加油标号、加油量及加油、换油周期等内容,了解本岗位的每台设备的润滑点及润滑要求,为设备正常运转提供有力保障。重点加大生产现场巡回检查力度,打好“预防针”,坚持机电设备计划检修和定期维护,彻底杜绝因巡检不到位、失修造成的事故。露天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季度、月度设备大修、中修、小修时间计划,根据设备维修周期排定设备维修、维护时间,利用检修维护时间节点实行设备拆检、维护,并据实记录设备维修具体情况,逐步积累检修、维护经验。当煤矿企业安全投入力度加大,安全装备及安全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机电设备管理、检测检验、使用煤安标志产品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煤矿企业基本上淘汰了国家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机电设备和工艺;在用大型机电设备、阻燃材料基本上都取得煤安标志并定期进行检测检验;各煤矿装备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都安装了架空乘人装置,改善了煤矿职工的劳动环境,及时消除隐患,保证煤矿在用设备安全运行,促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

2构建安全高效现代化露天煤矿

要强化现场设备隐患排查并限期整改。对设备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性措施,组织专业人员对井下各地点、各环节、各工序使用的机电设备转动部位进行认真彻底排查,重点排查转动部位防护设施安装、使用、维护、检修、检查情况,将排查隐患或问题进行限期整改。不断完善机电设备转动部位的安全防护措施,改善现场工作环境,提高岗位工作人员的防护能力;同时,增强岗位人员正规作业、规范操作意识,积极消除现场潜在隐患,保证设备安全运转。“精细化”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开展机电设备漏油、渗油专项治理活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重点从油脂化验仪器、油脂储存、油脂运输、油脂的使用管理等方面入手;严把现场油脂使用关,对各单位油脂的使用进行日常性监督,抓好用油环节管理,确保设备用油质量;编制全矿设备润滑管理手册,明确设备注油部位、加油标号、加油量及加油、换油周期等内容,让每个职工了解本岗位的每台设备的润滑点及润滑要求。露天煤矿及早对雨季期间机电设备工作进行安排布置,争提前,抓主动,为矿区雨季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对现场存在的隐患进行全面清查,各生产部门、区队要结合检查情况和自身工作实际,及时总结经验,认真查找不足,整改安全隐患,及时完善机电设备管理措施,健全安全责任落实体系;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培养,认真落实安全供电、设备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各类机电设备及安全设施正常运行;强制性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把机电设备故障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设备带病运行;加强机电设备质量标准化管理。

3减少煤矿机电事故

督促煤矿企业及时发现解决机电设备安全隐患问题,淘汰落后设备工艺,推广先进技术,促进露天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整体上水平。露天煤矿一方面加大设备操作人员安全、操作方面的培训,员工理论、实操考试合格后,矿里为他们颁发上岗操作证;另一方面机电管理人员定期对采场辅助运输设备灯光、制动、外观、轮胎、防灭火装置等进行完好检查,并对辅助设备挂牌包机留名管理,像交警对违规车辆贴罚单处罚一样,对设备运行过程中查出的隐患粘贴黄色隐患标签,并留下检查人员联系电话,检查人员设定整改期限,整改完成后由责任人主动联系检查人员进行复查解签。超过整改期限未进行整改的,矿里按规定进行处罚通报,未经检查单位允许私自摘除标签的,矿里将进行加倍处罚。

查看全文

驾驶舱造型设计论文

1商用飞机驾驶舱设计概况

空客凭借欧洲的航空工业基础,率先在大型客机上采用侧杆代替沿用了几十年的中央操纵杆,并用电传操控代替了机械操控。2014年6月空客在美国申请了一项专利,提出了未来基于实时显示技术与交互技术的无窗驾驶舱,该驾驶舱可以不需设计在飞机前方,而是可以在飞机的任何区域,该设计颠覆了现有飞机驾驶舱的概念。巴西航空工业、庞巴迪、达索等支线客机及公务机制造企业在驾驶舱造型设计方面更加具有灵活性,尤其是公务机的驾驶舱,注重造型的个性及多种材质的运用。达索公司的创始人马塞尔•达索(MarcelDassault)曾经说过:“Foranaircrafttoflywell,itmustbebeautiful(漂亮的飞机飞得漂亮)”。这句话不仅适用于飞机的外形,也适用于飞机内部的造型设计。中国曾研发过大型客机“运十”,其驾驶舱造型基本仿造了波音707。波音前副总裁乔•萨特回忆道:“我们登上了飞机并进入驾驶舱参观,驾驶舱里的布局和707飞机简直如出一辙。”目前中国的商用飞机事业蓬勃发展,其市场定位是面向全世界———包括发达国家的客户,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商用飞机将面临国际航空巨头的直接竞争。市场定位和竞争环境决定了中国的商用飞机驾驶舱设计必须是世界先进和一流的设计。因此,对世界现役飞机的驾驶舱造型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十分必要,可以利用后发优势,推陈出新,尽快在设计上实现超越。

2代表性驾驶舱的聚类分析

造型设计不同于工程问题,很多情况下是靠设计师自身的经验积累及不断尝试获得的灵感。“产品造型领域,设计思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并重,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产品造型设计领域的知识与工程设计等其它领域相比,缺乏明确的知识界定和内涵。”基于案例的研究是一种对设计问题求解的有效方法,对于飞机驾驶舱设计而言,案例是前人大量经验积累的成果,对成熟案例进行研究可帮助设计师迅速找准设计切入点、明确造型设计的方向定位。对驾驶舱而言,成熟的设计案例均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对新兴制造商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由于可供研究的现役飞机机型数量较大,而源自同一家公司或同一系列的机型,本身即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如巴航工业的莱格赛系列飞机,其驾驶舱造型的相似性很高,可以作为一类进行造型研究,只需要挑选出代表机型即可。本文中采用相似性聚类分析与多维尺度分析的方法,用以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样本,这些样本可以代表绝大多数机型的造型特征。

2.1驾驶舱造型相似性调研

在此调研阶段,首先通过网络搜集了国际上12家商用飞机制造商的66款机型的驾驶舱图片,并对图片进行处理,去除多余的视觉干扰因素,使图像尽量保持相似的角度及色彩,并借助小样本调研进行了66款驾驶舱的造型相似性判断聚类分析。选取了对造型设计或驾驶舱有一定了解的人员共30名作为被试者。设计类及航空类专业研究生、飞机内饰设计师、退役空乘等三类人群参与本次调研。调研采用两分法进行聚类,考虑到机型数量等因素,本次调研中的66款驾驶舱机型设定分为8组。调研过程采用的是本研究团队制作的、一款基于Flash软件开发的造型相似性判断工具。被试者通过完成分组任务来展现他们对驾驶舱造型的相似性判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