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能力评价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9 17:58: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研能力评价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科研团队创新成果评价机制分析
1高校科研团队创新成果评价机制现状
近年来,辽宁省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调动高校科研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一方面,加大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支持与投入。如2021年《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明确指出了要健全科技团队评价机制,对产生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新团队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高校协同创新建设工作。科技发展已进入“大科学”时代,协同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必由之路[2]。辽宁省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高校平台为载体的高校、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创新联盟,如东北大学牵头的高端医疗影像装备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辽宁大学建立的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创新中心等。然而,随着大科学时代的到来,高校的科研工作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导致辽宁省现行的高校科研团队创新成果评价机制存在着不完善之处,大大影响创新发展效率。例如现行评价机制难以满足跨学科团队研究的评价需要、评价指标选取不全面等,阻碍了高校科研团队的发展,导致高校内部科研团队各成一派,科研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科研创新成果的产出。
2高校科研团队创新成果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缺乏交叉学科科研成果的评价平台
学科交叉融合是新学科产生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有效路径。因此,高校内交叉学科科研团队应运而生,交叉研究成为科研领域的热点。然而,各高校对交叉学科科研成果的评价机制尚未健全。高校内的不同学科一般分布在不同的院系,学科之间存在的知识壁垒增大了交叉学科科研团队共享资源的难度。大多数高校无法为交叉学科科研团队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交叉学科科研团队的创新热情。
2.2缺乏多元化评价指标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透析
摘要:针对所在单位的管理现状,通过了解单位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的现状,分析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新的绩效考核管理方法,让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到绩效管理的目的与作用,规范了部门岗位的考核管理职能,从而有效促进科研人员绩效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绩效考核科研人员考核管理
全面提高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积极面对和迎接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加强科研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对科研人员实施科学、合理、公正的绩效评价和考核,已成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开展好这项考核工作,建立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已成为人力资源部门面临的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下面以马钢公司技术中心为例,阐述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的实施过程及状况。
一、技术中心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马钢技术中心的科研人员绩效考核规则是通过参照同行业几大钢企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标,结合马钢自身特点制定的,经过4~5年的实践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基本上能够反映技术人员的基本工作情况和所做出的业绩。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采用年终一次性评价,考核方式是根据人事部门制定的考核表进行个人自我评价(打分)和单位领导(或单位评价小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工作基本情况(基本得分)和工作业绩(加分),基本情况分为承担科研任务情况、撰写论文情况、工作调研情况、完成交办任务、业务培训情况、工作指导情况和工作态度情况等。工作业绩主要是取得科研成果等情况。从总体上来看技术中心的考核没有跳出国内基本考核框架,还是年终一次性“算帐”。
二、科研人员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及原因
透析科研人员绩效考核
摘要:针对所在单位的管理现状,通过了解单位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的现状,分析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新的绩效考核管理方法,让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到绩效管理的目的与作用,规范了部门岗位的考核管理职能,从而有效促进科研人员绩效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绩效考核科研人员考核管理
全面提高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积极面对和迎接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加强科研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对科研人员实施科学、合理、公正的绩效评价和考核,已成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开展好这项考核工作,建立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已成为人力资源部门面临的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下面以马钢公司技术中心为例,阐述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的实施过程及状况。
一、技术中心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马钢技术中心的科研人员绩效考核规则是通过参照同行业几大钢企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标,结合马钢自身特点制定的,经过4~5年的实践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基本上能够反映技术人员的基本工作情况和所做出的业绩。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采用年终一次性评价,考核方式是根据人事部门制定的考核表进行个人自我评价(打分)和单位领导(或单位评价小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工作基本情况(基本得分)和工作业绩(加分),基本情况分为承担科研任务情况、撰写论文情况、工作调研情况、完成交办任务、业务培训情况、工作指导情况和工作态度情况等。工作业绩主要是取得科研成果等情况。从总体上来看技术中心的考核没有跳出国内基本考核框架,还是年终一次性“算帐”。
二、科研人员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及原因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构建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是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主要构成部分,教学能力的高低是对高校办学水平与整体教学质量的反应。本文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综合评价机制的现状,初步构建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详细分析了多种评价方法,对评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供了借鉴性帮助。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综合评价;机制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对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大作用,是判断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标准。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所具备的能力。通常情况下,教学能力是完成教学目标,收获教学成果,发挥潜力的最好体现。它是对教师独自完成教学任务表现的直观心理特征。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激励作用。对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起到促进作用。相反,则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在这个基础上,本文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综合评价机制作为研究对象,从教学能力结构模型,即教学设计、课程开发、教学组织、教学操作、教学指导、教学评价进一步阐述综合评价机制的构建,进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的思路。
一、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现状
高等院校为社会主义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未来教学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根本,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书素质的高低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高校管理机制是行政管理,具体的运作也按照这种模式,这种评价模式片面追求效率和效益,不利于青年教师养成良好的态度,刚开始的他们的认识就出现了错误。高校评价方式单一,没有重视学科的差异性。高校教师的科学评价只用作著作和论文的评价,不易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是一种不科学的评价方式,没有重视全体的差异性,损害了科研的生态平衡,不利于科研能力的发展。评价方式不健全,只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高校使用的是定量评价,背离了科研的本质,科研水平的提高不是通过简单的数量累加就能实现,使得许多青年教师背离了科研本质,只是为了完成考核和职称评定而去搞科研,对研究成果弄虚作假,无视科研的公正性,科研水平的质量可想而知。
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综合评价机制构建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的意义及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突出科学设计高校青年教师评价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
一、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的意义
1.增强青年教师的职业信心,有助于教师个人发展。很多地方高校招聘引进的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没有师范教育的背景,没有受过系统的教学技能培训,只是经过所在高校短暂的上岗培训后就直接走上讲台授课,底气不足。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系统客观的评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增强其教学自信心,并促使他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尝试,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
2.增强地方高校师资力量,有助于高校长远发展。与国家重点大学比较而言,地方高校更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学型教师的培养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任务。由于各种客观和现实原因导致地方高校往往难以吸引优质师资力量,需要自己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青年教师是地方高校最有潜力的资源,科学客观地评价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帮助他们成长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地方高校的长远发展。
3.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高效学习。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承担着各个专业大量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长、与学生接触机会多,因此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与专业教学效果有很大关系,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们对本专业的热爱和兴趣,实现教学相长对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体化农科评价系统综述
科技评价是现代科技管理的必要手段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科学、公正、有效的科技评价不仅可以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还对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树立健康的科研学术风气具有重要意义[1]。农业科研在我国科研事业中占重要地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支撑,开展农业科技评价,对改善政府决策的质量和水平,减少农业科技项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人才自我发展能力、科技服务产业需求能力以及实现农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1农业科技评价的内容
1.1农业科技评价对象我国农业科研项目主要分为3种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研究。基础研究,是以科学发展方向为导向,注重原始性创新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应用研究,是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技术推动和市场牵引为导向,注重技术理论、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核心高技术的创新与集成水平。技术开发推广研究,是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注重科技对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能力、对农民增收支撑能力、对提升农业产业水平、转变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
1.2农业科技评价阶段该研究认为对农业科研项目的评价可分为3个阶段:立项评价、执行评价和验收跟踪评价。立项评价,是对申请资助的科研项目及其所预期达到的科研目标(或效果)进行预测评价,确保科研经费合理使用。执行评价,是对科研项目实施进度,中期研究成果、资助经费使用合理性、研究人员工作状况等进行检查与考核,及时发现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验收跟踪评价,是对项目目标完成情况、经费使用情况、项目成果产生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跟踪评价。
2农业科技评价的作用
2.1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我国农业科研项目申报,是由政府部门制定基本原则、指导思想、优先领域和申报指南,由各单位申报,政府组织专家评审后,综合平衡审批决定。通过农业科技评价,可以为政府提供全面、准确、科学的决策信息,增强了其决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前瞻性和可行性,保证了农业科研项目切实从农业发展、农民需求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实际生产难题,推动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与对策
摘要: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教育,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在创新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指出当前研究生创新培养中的科研问题意识欠缺等问题,并提出建立正确问题意识、构建准入考核选拔与评价机制、发挥导师核心引领作用、强化科研学位论文创新评价等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保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适应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模式创新,进一步推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保障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培养对策
高校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自主创新的重要源泉,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培养质量的提升是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模式建设的目标,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是研究生阶段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研究生培养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扩大,出现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关注度下降,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培养呈现渐趋低端化的问题,无法实现“双一流”建设中研究生培养要求。高层次创新型研究生拔尖人才的教育培养水平应顺应时代定位,提升培养质量,丰富培养内涵,遵循培养规律,担负起高校在国家人才发展战略中的历史使命。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是首创活动,是改造、是更新,能力能够使目标活动得以实现;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是指对所学知识在学术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是高层次人才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1—2]。创新能力能够通过发现问题,利用新技术或新方法解决问题。其中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指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提出的能力,创新的内涵主要侧重于理论层面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侧重于实践与应用层面的创新,是指创新性成果如何具体应用的能力。研究生创新能力概括而言就是指研究生个体能够有效利用各种学术、导师和社会资源,个体主观能动地在理论知识学习、科学研究与实践操作中展示出创新意识认同、创新能力塑造、独立与协作人格培养、科研成果实际物化呈现等多维度能力。
二、研究生创新教育培养现存的问题
科技人才职称评聘和评价体系探讨
摘要:科技人才评价是创新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完善职称评聘制度、建立严谨的人才评价体系,对促进科技人才发展至关重要。文章概述了职称在科技人才评价中的作用,并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阐述了职称评审取得的成效,分析了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依据不同类型创新团队开展分类评价、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进一步健全个人及团队考核评价机制等进一步完善与优化科技人才职称评聘和评价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科技人才;职称评聘;评价体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科研机构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体,科研机构评价是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科技创新潜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1-3]。以职称评聘为重点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是科研院所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人才选拔和开发的基础、科技创新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但现行的科技人才评价制度存在分类评价不足、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手段趋同、评价社会化程度不高、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够等问题,亟待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岗位和评价标准动态更新调整机制,健全人才分类评价体系,为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1职称在科技人才评价中的作用
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员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制度[4],是评价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能力的一项主要制度,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抓手[5]。职称评价标准是人才评价的核心,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具有方向引导和“指挥棒”的作用,对于人才管理则是科学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依据。职称主要标志着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在专业技术人才职业生涯中发挥着进步阶梯和通道的积极作用,具有引导和激励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功能。职称评审是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和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职称评审工作已开展近60年,职称评审结果现已成为专业技术人才聘用、晋升的重要依据。就学术而言,职称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而言,职称具有岗位的性质[6]。职称制度在团结凝聚专业技术人才、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干事创业、提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而言,职称评聘与人才评价工作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
2职称评审取得的成效
区域系统知识评估研究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相关概念的界定;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能力分析;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能力评价模型等进行讲述,包括了区域创新系统的界定、知识共享的界定、中介服务机构因其所包含的机构众多,而且其性质也各有不同、区域创新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推动区域内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共享和应用、知识共享能力是指对知识进行交流与吸收利用的能力、模型建立的原则等,具体资料请见: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能力评价层次分析法
论文摘要:区域创新系统的相关问题是目前理论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在对区域创新系统和知识共享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区域创新系统内主体要素之间的知识共享能力作为切入点,对区域创新系统主体要素之间的知识共享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的确定,为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区域创新系统中各主体要素之间对知识共享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能否顺利运行,也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创新能力能否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
目前,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各主体间已建立起一定的知识共享关系,例如每年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向企业不断地输送科技成果;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的研究所,共同研发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等。在这个过程中,区域创新系统各主体要素都倾向于获取其它方的知识,而不愿向其提供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从而形成知识共享的障碍。另外,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于知识特别是隐形知识的产权难以界定、缺少促使各主体间进行知“只共享的激励制度等因素,都大大降低了区域创新系统各主体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学习,不利于区域创新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对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能力进行研究尤为必要。
1相关概念的界定
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培训研究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临床护士护理科研能力培训模式的构建以及对其评价。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临床护士50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情况调查表、科研能力评价表以及护理工作评价表作为此次调查的主要依据。结果500名护士的科研能力评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因素很多,年龄、学历、工作时间等方面都是影响科研能力的主要因素。结论护理科研能力的培训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增强护理的科研信心,目前的科研培训模式尚有欠缺,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临床护士;护理科研能力;培训模式;构建与评价
近来年,我国的临床护士护理科研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和进步,但对于护理干预的相关研究仍然很少[1]。护理科研能力有助于护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技能,护士作为护理技能的实施人,应当具备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同时还能够通过护理科研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成为既有实践力又有科研能力的护理人才,对护理科研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进一步稳定了护理这一学科的医学地位[2]。本文通过对我院40名临床护士进行科研能力的探讨分析,得出影响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相关因素,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临床护士500名作为研究对象,所属科室分别有:普外科、肝胆外科、检验科、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科、普外科、重症监护室及放射科,均获得所有护士的同意,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32.1±4.2)岁,工作时间1~15年,平均(4.7±2.1)年。纳入标准:取得护士从业资格证书、自愿参加、护理工作时间一年以上[3]。研究对象在年龄、工作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研究方法。(1)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培训内容构建组成,见图1。(2)根据专家意见汇总:培训内容共包含8个一级指标,若干2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课题选择;文献查阅;科研设计;科研实践;处理资料;统计分析;论文写作以及实践操作。(3)对所有护士按以上指标进行科研能力的培训,在培训前对护士的科研能力进行检测,在培训后布置写作等任务,半年后调查科研能力的变化,对比前后的变化和差异,进行统计与分析。根据情况调查表、科研能力评价表以及护理工作评价表作为此次调查的主要依据。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方法,科研与实践结合的方法,培训后的科研实践练习。在进行护士的护理科研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分别进行年龄、工作时间以及学历的分组对比。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9科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