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考核方案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02:56: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研考核方案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学术技术考核通知
省属有关高等学校: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下称“后备人选”)的教学科研情况,促进后备人选不断提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为后备人选的培养、使用和奖励提供客观依据,根据省人事厅等七部门有关要求和我厅《*省高等学校选拔培养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实施方案》(教人〔*〕143号,下称《方案》)有关规定,现就20*-20*年度后备人选考核工作通知如下:
一、考核对象
我省高校前五批入选的后备人选。
二、考核内容
全面考核后备人选的德、能、勤、绩,重点是工作实绩和业务能力。
年度考核工作方案(原创)
为了进一步促进教研科研工作,促进教科研员专业发展,完善教科中心评价机制,总结教科研工作经验,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制定本方案。
一、学习发动
1、时间:12月22日
2、内容:传达教育局年度考核工作布置会精神,学习市区年度考核文件、师德考评文件精神,明确年度考核工作安排,布置考核工作。
二、考核述评
1、领导干部考核
教学改革化学实验论文
一、实验教学组织模式的调整
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教师按照课本的内容“手把手”地告诉学生操作的步骤,操作的方法,操作顺序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学生看着老师做一遍,然后自己再做一遍,是一种纯粹的动作模仿,很多学生实验完成后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更没有人会去思考是否还有更好的操作来完成这个实验。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完全是被动的。这样就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我们在改革实验内容后就对实验教学的组织模式进行了大的调整,当我们根据课本的实验内容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解决的时候,学生需要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但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并不见得每一个人都很认真,因此,教师必须在实验前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与讨论,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对方案的设计进行检查与监督,只有可行的方案才允许学生实验。同时加强实验考核,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性思维。并结合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发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实验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最后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解释。这样就保证学生一直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实验与分析,通过这种实践使自己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性思维得到锻炼。
二、建立实验结果的反馈与交流机制
通过实验教学获得学生实验情况的信息,作为改进实验教学的依据,建立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机制。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与学生探讨实验中出现的新情况,利用教师相对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去分析实验的结果。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引导学生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去探索,达到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实验总结
每一次实验课结束前,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同时,教师也需要对本次实验课的教学与组织情况进行总结,对实验课堂的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看看对学生实验课的每个环节的监督是否到位,对实验中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是否进行了提醒等。
临床医学职称评聘革新及建议
临床医学专业职称评聘是反应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综合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的重要载体,是各级医疗单位评价人才、激励人才的主要手段,是进行人力资源科学设置、合理使用的基础和重要依据[1]。
1聘任方案的制定
临床医学专业职称评聘的正确政策导向及科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直接关系到医务人员综合能力的正确评价、工作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与发挥,关系到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结构优化和科学合理设置。深化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改革工作的目标是实行医学专业人员评聘分开。这一改革的关键在于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量化评价标准,使之逐步从以往的片面注重学历、资历、论文、科研等方面情况转变到全面注重评审对象的业绩、能力、真实水平上来。目前,临床医学专业高级职称的取得一般须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的评审总体上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一种综合定性评价。在实际评审中,由于没有很好的规范的量化标准,专家们只能侧重于医务人员的学历、资历、和科研的级别和数量等方面的情况,往往忽视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职称制度自身存在不足,量化的评价标准较少,评审方式过于单一。在此基础上,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针对实际情况认真查摆了以往职称评审方法的弊端,专程走访了多家先进医院,参考各地市职称评审条件,结合医院实际对评审条件的有关方面内容进行了重新归纳分类,根据实际制定了一整套实施流程,确定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的医务人员高级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体系。
2实施聘任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个人基本情况”主要考察拟聘人员的学历、现任资格年限、工作年限、资格后奖励等方面的情况[2]。一方面是申报条件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成绩的取得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这一客观事实,此项约占总分值的10%。“科研教学”包括“论文著作、科研和教学带教”,此项约占总分值的15%。在制定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过程中,就聘任人员的论文著作、科研奖励、教学带教等指标进行量化,按照标准进行考核计分。在论文著作方面,给发表的论文或著作按照杂志等级和作者排名进行计分,如发表的论文著作被SCI等收录,则另行加分。在科研方面,则把它分为承担课题和获奖课题两类,按省部级、市厅局级不同等级进行加分,在同一等级按名词再进行细化赋分。对于“科研教学”的标准制定,分值比重在总量化评审标准中比例不宜过高,其目的在于正确引导广大医务人员能把时间与精力放在临床工作上来,放在患者身上,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医疗质量和医德医风”包括医疗质量、医疗纠纷、医德医风,考核拟聘人员的日常医疗工作情况,按数据说话,才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能力、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此项约占总分值35%。“学识水平”包括“疑难病例分析考试、临床技能考核”两大部分。主要测评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临床实践的能力等方面情况,此项约占总分值的35%。笔者相应引入“疑难病例分析”这一指标分析包括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三个部分,主要反映拟聘人员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这项考核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临床技能考核分为内科及护理考查房、外科手术。因为内科及护理的查房及外科手术直接反应医务人员的基础知识、临床经验及对病情的分析能力,是职称聘任量化考核的重中之重,能更加直观地反应医务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能全面客观地评价他们的真实水平。“内科及护理系统考核查房”,重点是考核医务人员对每个专业病种和各专业新知识新理论的掌握情况,以体现每位拟聘人员对疾病的诊断思维和诊断技巧,并进行病例分析,提高医生综合素质。“外科系统考核手术”主要是考核医务人员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与思维的敏捷性。手术操作技能的高低虽然不是衡量外科医生整体水平的唯一标准,但不可否认手术操作的成功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因此,精湛的手术操作技能是外科医生重要的看家本领。整个查房及手术过程进行全程录像。医院对此方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800份,在规定时间内回收有效调查表720份。调查范围较广,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问卷评价指标共有22个项目指标,按照非常合理、合理、不合理三项合计统计,调查对象认为非常合理、合两项合计比例在93.9%,不合理的仅为6.1%。从调查结果上来看,调查对象认为笔者制定的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是合理且可行的。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与对策
摘要: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教育,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在创新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指出当前研究生创新培养中的科研问题意识欠缺等问题,并提出建立正确问题意识、构建准入考核选拔与评价机制、发挥导师核心引领作用、强化科研学位论文创新评价等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保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适应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模式创新,进一步推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保障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培养对策
高校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自主创新的重要源泉,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培养质量的提升是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模式建设的目标,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是研究生阶段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研究生培养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扩大,出现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关注度下降,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培养呈现渐趋低端化的问题,无法实现“双一流”建设中研究生培养要求。高层次创新型研究生拔尖人才的教育培养水平应顺应时代定位,提升培养质量,丰富培养内涵,遵循培养规律,担负起高校在国家人才发展战略中的历史使命。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是首创活动,是改造、是更新,能力能够使目标活动得以实现;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是指对所学知识在学术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是高层次人才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1—2]。创新能力能够通过发现问题,利用新技术或新方法解决问题。其中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指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提出的能力,创新的内涵主要侧重于理论层面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侧重于实践与应用层面的创新,是指创新性成果如何具体应用的能力。研究生创新能力概括而言就是指研究生个体能够有效利用各种学术、导师和社会资源,个体主观能动地在理论知识学习、科学研究与实践操作中展示出创新意识认同、创新能力塑造、独立与协作人格培养、科研成果实际物化呈现等多维度能力。
二、研究生创新教育培养现存的问题
创新思维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创新思维在手术室护理科研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医院手术室科研未实施创新思维管理前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医院手术室科研应用创新思维管理后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科研成果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学术报告数为104次,高于对照组的57次;创新方法数106次,高于对照组的51次(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0%(P<0.05)。结论:针对手术室护理科研加强创新思维管理,可提高手术室护理的科研能力,提高护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创新思维管理;手术室;护理科研
随着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医疗水平和综合实力的要求随之提高。手术室为医院重要科室,手术室护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治疗效果及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等,因此,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文献报道[1],创新为护理工作发展的根本动力,护理管理者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应用创新思维审视和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处理方法,以适应医学模式的发展。本文探讨医院手术室护理科研应用创新思维的科研效果,探讨其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12月手术室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21~62岁;手术室有护理人员27名,男2名,女25名;年龄21~46岁;学历本科14名,大专11名,中专2名。选取2017年1~12月手术室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20~64岁;手术室护理人员28名,男2名,女26名,年龄22~48岁;学历本科16名,大专11名,中专1名。纳入标准:患者家属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无手术禁忌证。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恶性肿瘤、精神系统疾病、严重肝肾系统疾病等。两组患者及护理人员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应用创新思维管理,主要包括:①体制改革:建立手术室创新科研小组,护士长为组长。护士长同科室中临床经验丰富,工作年限长的护士共同制定创新思维科研学习计划、组织实施、考核落实等,分析创新思维、手术室护理和循证护理特点,将三者巧妙融合,完善手术室管理制度,重新规范可能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护理制定。新体制实施前,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考核,将奖惩制度融入考核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②思维创新:为提高创新思维在手术室应用的效果,首先应转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理念,摒弃传统思维模式,通过学习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创新思维在提高科研水平和护理质量中的实际意义及重要性,切实将创新思维应用于日常工作和科研中。③循证护理:应用创新思维时一定要具备实证思维,寻找相关临床资料及文献,经总结、分析,结合护理人员自身情况和手术患者特点创新护理方法。循证护理的应用步骤:①提出问题:有针对性提出需创新解决的护理问题,以指导循证工作。②循证支持:应用文献检索、病例分析、数据库查询等方法,寻找同护理目标相关的理论依据,综合分析总结理论成果。③循证观察:根据循证结果,结合临床实际,提出新的护理方案,整理并调整护理方案,在保证围绕循证问题的同时又能满足手术室护理工作需要。④循证应用:将新护理方案用于日常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调整护理方案。⑤实施方案:健全手术室构架,加强对各构架管理,实施科研工作分级指导、层层把关,提高积极性,适当给予奖励,报销版面费,缓解其经济压力,加强交流培训,鼓励护理人员分享学习经验,加强护理科研投入,鼓励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科研探索。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医疗期刊发表学术报告数、院内广泛应用的创新护理方法数差异。患者满意度评价:患者出院时应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满分100分,包括设备管理、消毒隔离、人员配合等,85分以上为满意,60~85分为比较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χ±s)表示计量资料,[例(%)]表示计数资料,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用χ2检验与t检验表示,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多层次教学体系研究
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研究型大学重要任务之一。结合学科发展的特点和现状,构建无机化学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化学原理实验→无机化学实验→高等无机化学实验),保持教学内容动态更新,设置多元化教学方法与考核模式,如翻转教学等,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缩短学生进入研究课题组的过渡期。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翻转教学;教学体系;教学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提高高等教学质量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一项重要内容[1]。我校是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目标是迅速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实现这个目标,培养具备科研创新能力的学生是重要基础。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而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国内多个高校结合自身的情况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2]、实验内容的设计[3]、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4-10]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和优势,在传授无机化学实验的基础理论和训练基础操作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跨学科交叉合作能力。
1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现状
我校化学系是建校第一批建立的院系之一,成立于2011年,而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也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根据学科发展的现状和需求设置了无机化学实验和高等无机化学实验两门课程,设计了一系列既能训练学生实验技能,拓宽学生视野又贴近科研前沿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实验,以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两门无机化学实验课程遵循一体化多层次的教学设计理念,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是化学系大二学生的必修课,所以实验内容偏基础,侧重基本技能和实验习惯的培养;高等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系大三学生的选修课,内容侧重于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及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选课群体为化学系大三部分选择了无机化学研究方向或者对无机化学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2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设置
教师科技论文:教师科技能力实践与探究
本文作者:陈冬梅工作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互惠互利,吸引行业企业融入
激励高职教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产研合作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系统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是重要的创新源。除少数大企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外,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都较弱。高等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帮助中小企业弥补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真正成为“中小企业加油站”。在此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了教师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更好地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服务。1.优势互补,成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是指依托行业、领域具有综合优势的单位,具有较完备的工程技术综合配套试验条件,有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和试验的专业科技队伍,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并能提供多种综合性技术服务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一般设立在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或科研机构,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部分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依托国家级重点专业,整合相关专业群,配备高学历、高水平的科研骨干,发挥产学研优势组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整合相关资源,组建广东省普通高校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该中心研发人员主要来自该校,而技术指导委员会成员由重点应用型本科院校及知名塑料企•业的教授专家组成。该中心紧密结合广东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需要,充分依托高分子材料加工以及相关行业、产业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科技推广,服务企业、服务区域发展,加强产学研合作。由此可见,在高等职业院校组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推动了企业及行业的科技进步,促进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的结合,提升了高职教育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2.筑巢引凤,引入企业科研机构高等职业院校可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场地大的优势,采用场地换资源、服务求支持的方式,筑巢引凤,引入企业科研服务机构。企业科研机构在高等职业院校“安营扎寨”,获得了场地资源、技术资源(老师)和人力资源(学生),尤其是可利用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为企业解决在生产、管理中的技术性难题。而学校可根据教学要求安排学生到企业科研机构实训,在提供技术服务中提升教师科技创新能力,互惠双赢,校企共同发展。3.互动双赢,共建技术服务机构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技术研发优势,“走出去”,到企业或中小企业集中的区域共建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教师主动到企业去,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就技术性问题进行研究,一起攻克生产技术难关,为企业改进技术设备和流程,为企业节约成本,赢得利润。通过技术服务,教师熟悉行业发展动态,提升了教师的职教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制度创新,推行学校激励高职
教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内部改革近年来,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包括岗位管理、绩效工资、公开招聘、量化考核、拔尖人才工程等在内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高等学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高等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指挥棒作用,加强制度创新,加大人才培养开发力度,营造激励教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优良环境,促进教师队伍全面发展。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08年以来,学校承担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与企业合作共同承担省市各级各类工业攻关、农业攻关、社会发展领域的项目20项,其中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6项;面向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技术培训等450项,实现科技服务到款为1670万元,名列广东同类高校前列;技术成果在企业应用并通过省级鉴定3项;共申请专利276项(其中PCT国际专利1项),授权发明、实用新型、软件版权登记专利39项。学校在科研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与学校锐意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致力提高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密不可分。下面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促进教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1.体现高职特色的“岗位设置方案”国家推行的岗位设置改革突出以岗定薪。各高等职业院校可充分发挥岗位设置的激励作用,将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聘用条件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紧密联系。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体现了高职特色,岗位条件中既有名师、教学团队、教学成果奖、科技成果奖、课题、论文等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又涵盖了技术能手、发明专利、横向科研合作项目、校企合作项目、技能竞赛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方案体现业绩与资历相结合的特点,高级岗位重业绩,业绩要求比较高,资历门槛相对低。明确教师在聘期内的科研技术服务任务,加强聘期考核。对在聘中考核时无科研技术服务工作的教师,由学校主管领导进行戒勉谈话。对在聘期满考核中没有完成科研技术服务任务的教师,将降低其聘用等级。2.蕴含全工作量的“校内分配方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校内分配制度的激励作用,以分配促管理。校内分配实施方案多维度全面量化教师工作,改革由单一教师教学工作量为主的校内分配制度,引入非教学工作量考核指标,以全工作量来核定教职工的劳动报酬。非教学工作量包括科研与技术服务工作量、教学建设工作量、校企合作工作量和素质教育工作量。要求教师完成科研与技术服务工作量在内的非教学工作量占教师总工作量不低于20%。教师可根据职业生涯发展的总体规划,阶段性选择完成教学工作量或•科研技术服务工作量,甚至在科研技术服务工作重的阶段,作为专职科研人员领取劳动报酬。3.强调企业工作经历的“公开招聘准入制度”为适应高职教育教师在产学研合作平台上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不仅具备教书育人的技能,而且熟悉行业企业一线工作情况、具备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实践技能。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强调企业工作经历的公开招聘制度,改变从应届优秀毕业生中选拔录用新教师的传统做法,新补充的专业教师从企业行业中的能工巧匠中选拔聘用。为全面提升原有教师的实践操作和技术应用能力,学校落实教师“‘3+2’校企交替工作制度”。教师五年内有两年时间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顶岗、驻企业从事产品研发及技术改造、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或参与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有效激励、目标管理、过程控制、校企考核等措施,保证教师能“领着任务去,带着成果回”。4.突出绩效的量化考核标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突出激励、注重绩效,加大考核力度,实施教职工360°绩效量化考核制度。教师的量化考核标准包括教学、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产学合作、社会服务等内容。科学研究、产学合作、社会服务工作在绩效量化考核中的比重达30%。获年度绩效量化考核优秀等次的教师,必须在科学研究、产学合作、社会服务中取得良好的业绩。同时,按绩效工资改革的要求设立绩效考核津贴项目,教师的量化考核结果是教师获得绩效工资多少的重要依据。5.激励创新的拔尖人才建设工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拔尖人才建设工程,以在教学、科研、学科发展的实际业绩成果和创新潜能为主要依据,选拔一批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的创新型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为校级拔尖人才。对那些在科技攻关、技术服务、拓展校企合作等方面起着主导作用的领军人物和灵魂人物提供科研创新支持,促进他们出好成果,取得突出业绩。同时组建跨专业的服务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结构优良、合作精神好、科研意识强、科研素质高的科研团队,将协同创新思想贯穿于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全过程,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新机制,促进科研拔尖人才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只有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加快机制、体制、制度建设,才能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科技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高职教育教师队伍。
科研管理中全面质量管理研究
摘要:科研管理是一项创新性的管理活动,贯穿于科研项目立项申请、过程实施、结题验收的全过程中。将全面质量管理应用到科研管理中,对实现科研活动标准化管理,保证科研成果达到预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科研管理中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及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探讨,期望对构建起全覆盖、全过程、动态化的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有所帮助。
关键词:科研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覆盖;全过程
1实施科研项目全覆盖质量管理
科研管理是对科技研发活动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是实现知识与技术创新、促进知识与技术转移的一种手段。在科研管理中,质量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科研活动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评估等方面的管理,以保障科研目标的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是先进的管理体系,该管理体系以产品质量为核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科学管理方法为依托,从而保证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科研管理要借助全面质量管理在规划组织设计、规范管理程序、打造项目团队、改进质量体系等方面的优势,促使质量管理全面覆盖到科研活动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科研质量管理效率。其一,确定科研管理目标。科研部门要在宏观政策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综合本单位对科研项目的建议,制定科研管理目标,构建起科研质量管理模式,形成长效的科研质量管理机制。其二,建立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要将与科研相关的所有资源和活动都纳入到管理范围内,协调处理好多个学科之间的关系,集中科研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为科研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其三,强化科研团队管理。在科研活动中,全面质量管理要重视科研人员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的激发,提高团队的合作意识,增强科研人员的自我管理能力。
2实施科研活动全过程质量管理
在科研管理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应针对科研活动的各个阶段和各个节点进行质量控制,通过实施精细化的质量管理措施,进而提高科研成果质量水平。科研管理过程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2.1科研项目前期申请管理。科研项目申请环节涉及范围很广,关系到技术设备、资金等诸多内容。在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下,必须加强科研项目前期管理,严格审核科研项目申请,对科研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在审核科研项目时,邀请资历高的专家组成审核小组对科研项目方案的价值进行论证,并分析科研项目团队的素质,避免发生滥竽充数的情况,抓好科研活动前期的质量管理。2.2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管理。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对科研资金、设备、人员、技术进行审查,确保所有资源质量达到预期要求,并且科研人员要对科研活动的安全性和合法性负责。质量管理部门还要加强对科研项目进度、开展情况的监督管理,及时分析和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邀请专家参与问题讨论,修改项目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保障科研项目顺利完成。2.3科研成果鉴定管理。科研成果鉴定主要包括技术鉴定和市场鉴定两个方面。在技术鉴定方面,通过对比实际技术效果与预期的技效果,判断科研成果是否达到预期,若未达到预期,则要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在市场鉴定方面,要从科研项目的实用性出发检验其对人们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判断科研成果是否具备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只有具备价值的科研成果才能投入使用。
科技项目管理实践与认识
摘要: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试行完全项目制管理指导意见,2015年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和中国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选择3个在研项目试点。试行过程中,总部加强组织协调全面推动工作开展;试点院所加强组织管理,编制优化实施方案,梳理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简化工作流程;项目组独立运作,建立自我管理制度。试点工作组织落实,方案具体,实施得力,项目组的责任心与积极性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普遍提高,团队建设与团队意识加强。为全面调动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今后还需建设适合完全项目制的完善配套的政策机制,并在激励政策制度上有所突破。
关键词:科技项目;完全项目制;中国石油;体制机制;改革;试点
2015年1月8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集团公司)颁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科技项目试行完全项目制管理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同年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简称勘探开发院)、中国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简称钻井院)选择3个在研项目开始试点。在总部相关部门和两院共同组织推动下,试点实施以来,完全项目制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管理改革的具体措施得到实践应用,管理理念、制度和效果得到广泛认可,试点项目研发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总结和梳理项目制管理在试点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有助于改进和扩大项目制管理的应用,推动深化科技管理机制改革和创新工作。
1实施完全项目制管理的背景
伴随国家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长期实行计划管理积累的体制性、机制与管理结构和观念上的矛盾日益显现。对比外企与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简单体制与灵活的管理机制,历史形成的科技创新体制庞大、机制僵化的问题更为明显。近些年国家以“放管服”为主导的科技改革步伐加快,新政策不断出台,驱动企业科技改革深化落实。项目制管理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目前已在各类管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岗位责任制、承包制,本质上就是项目制管理,各类开发区运行管理机制和重大工程项目部管理,以及部分航天航空、军工重大装备研制等,通常也是采用项目制管理。“十五”后期,集团公司将项目经理负责制纳入科技项目管理制度执行,项目负责人地位凸显,责任与管理意识增强,在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进一步形成以项目独立运作机制为核心的完全项目制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1-2]。实施完全项目制管理可以推动科技管理简政放权,直管变监管,为科技创新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和服务。科技人员由项目的计划执行者转变为研发工作的主导者和决策者,充分调动其创新的内在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完全项目制管理为龙头,推动科技人才培养与创新体系建设等各项管理制度改进配套,将带动科技管理的全面改革创新[3-4]。
2完全项目制管理试点主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