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档案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14:03: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研档案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研究
[摘要]本文以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为研究视角,针对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展开分析讨论,从农科院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出发,提出推进农科院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以更好地发挥农业科研档案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中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信息化
0前言
农业科研院所是农业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的重要机构,在实践工作中会形成大量档案信息,这些数据资料的高效管理对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发挥关键作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农科院所档案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所以如何加快农科院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已经成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
1档案信息化建设概念
现阶段,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在档案管理活动中,灵活应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提升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如数据库技术、大数据、数据扫描以及数据压缩技术等,结合实际情况重新对档案管理的新原则、新情况以及新理论等进行思考,明确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的整体框架,促使档案信息实现社会化服务,满足时展的需求,实际上其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开发利用以及生成档案的过程。
科研档案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浅析科研档案管理创新
摘要:科学高效的科研项目依托在良好合理的科研档案的管理,可以这么说,科研档案的管理是决定科研项目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所以如果想推动科研项目工作的发展,那么首先就要完善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创新。文中首先简要介绍了科研档案的特点,并且主要把科研档案的管理创新工作分成了四个方面来分析:科学技术等创新、思维意识的创新、管理机制的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的创新,希望借此来促进科研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科研档案;管理;科研工作;创新
科研档案的定义是从事科研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利用各种方法和全部设备记录下来的原始记录资料。在国家颁布并实行相关的档案法律法规后,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科研档案的信息重要性日益提升,也利于科研档案中各种重要信息和数据的传播和共享。与此同时,科研档案的管理体制也需要随这时代的发展而进行改革和创新,科研档案的体制要进一步得以健全和改进,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收藏也应该进一步加以完善,提高新式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和科研工作的发展来说,我国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部分科研资料不够完整、详细、系统。因此,从事档案管理的科研人员要抓住科研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课题设定、人员器械、数据统计、科研成果等多个方面都加强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作出贡献。
一、科研档案的特点
1.系统成套性
科研活动是一项非常规律的工作,科研活动是需要一环紧扣一环的有序开展的。所以说,科研档案是由一些相互关联比较紧密的文件和资料组成的,而不是一些毫无管理的数据和材料组成的。科研档案主要的组成部分有科研项目的计划、工作的有关资料和数据以及实验成果的检验材料。
科研课题档案管理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对科研课题档案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把档案管理人员纳入科研项目研发团队,“一岗双责”在进行科研课题档案管理研究的同时,也负责科研课题档案管理工作,这是科研课题档案管理的新方法;同时探讨了新的管理方式给档案管理、科研管理带来的优越性,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科研课题档案管理科学发展提供了良性循环的新思路。随着科研、生产、管理等领域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纸质、电子及其它载体的档案资料急剧增加。作为国家重要核心档案资源——科研课题档案的管理情况如何呢?2011年笔者参与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档案管理指导检查巡视组,在检查中发现,企事业单位存在着不注重科研课题档案文件材料归档的问题。
一、科研课题档案的管理现状与分析
通过巡视检查发现,部分企事业单位科研课题档案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科研项目立项、研制、成果申报过程中形成的大量资料归档不全,个别单位的档案甚至散存在研发部门,档案部门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只将科研成果证书归进了企业信用档案中。此情况在企业中尤为突出。国家和企业花费了大量资金进行科技研究,有的项目最后发展到产品定型,还有大量的研究只停留在研制阶段,这些前期研制过程中形成的大量资料没有归档,对于已经定型的产品档案来说仅仅是不完整,而对于那些停留在研制阶段的项目来说,随着研究人员工作调整,时间一长,资料的齐全完整难以保障,给国家、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究其原因有两点:
(一)档案工作位置的后端性造成了科研课题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科研课题档案是科研工作真实的历史记录,它的作用主要在于研究中积累的技术知识、经验和教训的传承与借鉴。在研究阶段其作用的发挥不如情报、标准等效果明显,造成了企事业单位对科研课题档案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科研项目立项申请轻结题验收,重经费管理轻成果归档的情况。同时,工业企业主要以生产制造为主,因此档案人员从主观上把注意力都集中到成熟产品图纸与技术文件的归档上,忽视了科研课题档案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
(二)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与措施不到位,给科研课题档案文件材料的收集带来困难
地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地方高校科研工作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所形成的科研档案资源也具有相应的地方特色。为更好地开发地方高校的科研档案资源,针对地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方法,以达到规范科研档案管理、提升档案资源开发应用的目的。
关键词:科研档案;地方高校,管理;对策
高校科研档案是高校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和意义的文字、图形、声音等各种文件材料。高校科研档案是科技活动的真实记录和科研发展情况的历史记载,是高校科研人员通过科学实验和调查而形成的各种技术性资料和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研和信息资源价值[1]。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因其处于特定区域,往往会把当地的经济文化、民生等需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学科的专业特色明显,研究方向鲜明。同时,也要面向地方性高校,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性高校特色的发展之路;地方性高校只有走特色之路,才能避免被其他高校同化、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相脱节以及失去个性和特色。地方高校作为区域科技文化创新的重要聚集地,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更加贴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形成具有特定价值和地方鲜明特色的科技信息资源。因此,加强地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和科研信息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2]。
一、地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地方高校因高层次人才缺乏、思想观念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等原因,对科研档案资源价值认识不足,直接导致科研档案有效开发利用相对滞后。一是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不够细化,还未建立科研档案的标准和制度,特别是学校下设的二级学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在档案归档、档案缺失、卷宗混乱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科研项目立项、验收、成果鉴定与科研资料归档并没有实现完全同步,科研档案工作比较滞后。二是科研档案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相当多的科研信息档案还处于手工输写模式,目前市场上还未有与之相结合的科研档案软件,而且只在职称评审、项目审计等方面使用科研档案,使用率非常低。三是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很多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归档操作不够规范,科研档案信息开发和资源数字化建设能力有待加强,必须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科研档案管理队伍。
二、提升地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对策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研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科研档案;高等院校;管理创新
论文摘要:高校科研档案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实力。科学有序管理好科研档案,充分挖掘其成果价值,有助于高校的持续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进步。理清科研档案管理的思路,将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完善思路
一、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的现状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主要包括:广西社会科学院、南宁市社会科学院等专职科研机构;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等政府科研管理机构。它们是广西社科科研力量的聚集地,科研档案信息量大、资源丰富,拥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科研开发能力。
(一)广西专职科研机构科研档案管理———以广西社会科学院、南宁市社会科学院为例
广西社会科学院是自治区级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主要由科研处负责,人事处和院办公室涉及部分科研档案工作。在科研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院共有3个档案室和1个成果展示室,包括科研处管理科研档案室和成果展示室、人事处管理科研人员人事档案室、院办公室管理办公文件档案室,每间档案室约十多平米。档案室配备有档案架和档案文件夹,档案管理人员配备计算机。南宁市社会科学院是广西唯一的市级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成立时间较晚,只有十多年历史,下设科研所负责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有1间档案室,存放科研档案与办公文件档案,科研档案收集登记和管理人员配备有计算机。科研所对科研人员每年完成的科研成果进行登记和收集,特别是对近年完成的课题成果进行重点收集,开展了部分科研档案的分类编目工作,所有进入档案室的科研档案都进行了统一分类编目。
(二)广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档案管理——以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社科科研档案管理模式与社科科研机构不同,这些高校都设有档案馆,一般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收集科研档案资料,按年度将资料移交给档案馆进行整理、编目、组卷等档案基础业务工作和保管收藏、编研开发等后续工作,管理相对规范。处和档案馆负责。广西大学档案馆成立于1997年3月,建筑面积877平方米,馆内设办公室、业务指导部、目录编纂部、馆藏部等部门,有专职人员19人,配有计算机、复印机以及空调、去湿、扫描、刻录、照相等设备。社科处负责科研课题项目、科研成果档案资料的登记收集工作,档案馆负责整理归档和管理服务工作。目前,广西大学档案馆有广西大学全宗(1958-现在)、广西农业大学全宗(1950-1997)及广西农业大学林学分院全宗(1956-1997)3个档案全宗,有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基建、设备、出版、外事、财会、声像等十大类档案4万多卷,案卷排架长度1300多米。年进馆档案1万多件,年增目录4万条。制订了广西大学档案馆各类岗位职责、各类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档案馆职责等有关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开展了年度科研成果汇编等科研档案编研工作。广西大学档案馆注重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社科处和档案馆均设立了网站,并采用GD2000档案管理系统,2004年建立了全部档案卷内目录检索系统,该系统有数据近40多万条,实现了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电脑查询。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科研档案;高等院校;管理创新
论文摘要:高校科研档案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实力。科学有序管理好科研档案,充分挖掘其成果价值,有助于高校的持续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进步。理清科研档案管理的思路,将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成因及对策
摘要:分析了科研档案管理中信息粘滞的成因,主要是信息源对信息表达不清晰、信息的传播途径不畅通以及信息接受者的接受能力不强。提出在科研档案管理中的应对策略和解决途径,以提高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档案管理;科研档案;信息粘滞;学校管理
科研档案是在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直接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文件资料,是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和知识宝库。收齐、管好、用好科研档案也是摆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面前的课题。许多学者和档案工作者对档案管理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文献[1]提出以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构建档案管理体系,制定适合科研机构的知识管理策略的档案规划,建立覆盖全单位、全体员工的档案管理体系,把技术骨干培养成兼职档案人员,使档案工作紧密结合科研创新工作,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促进单位知识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文献[2]提出高校档案部门可以通过建立数字化档案馆、校园网站和社交媒体来完善科研档案管理与服务工作。本文以信息粘滞理论研究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分析其中信息粘滞问题的成因,提出应对策略,以进一步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
1信息粘滞的概念
MIT斯隆管理学院VonHipple教授认为:“在技术问题解决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包括信息的获得、转移和在新环境下的应用,这些通常是需要成本的,称为信息粘滞”[3]。Szulanski认为“粘滞信息”可以扩充到知识层面上,认为“知识粘性”就是“内部转移知识的难度”,具有这种特点的知识称之为“粘滞知识”,并认为知识的特性、知识的发送方、知识的接受方、知识转移环境是知识粘性的成因[4]。Cohen和Levinthal提出信息粘滞与信息处理环节各方的特点和能力有关,如信息源能否清晰表达信息,接受者吸收信息的能力是否足够强,以及信息传输路径是否受到噪声干扰[5]。依据Polanyi的观点,知识可以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是难以用语言明确表达的知识[6]。任何知识都包含不同比例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隐性知识难以转移,粘性较强,即粘滞知识。粘滞知识是导致知识粘性的核心原因[7]。冯帆、廖飞指出:知识的内隐性和因果模糊性、接受者的吸收能力、知识发送者转移意愿,影响知识粘性[8]。国内还有一些学者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开展了信息粘滞问题成因的研究。文献[9]提出知识源、知识受体、知识源与知识受体之间的距离、知识的性质,是造成产学研合作中知识粘性产生的原因。文献[10]认为知识的复杂性、接受者的吸收能力、知识保护,导致企业之间出现知识的粘性。文献[11]将新产品开发中的需求信息粘滞及其成因分为可以控制的信息粘滞和不可控制的信息粘滞,对可控信息粘滞可以通过加强信息转移的管理来解决,对来自信息本身属性的粘滞,要通过为顾客提供开发工具和手段,增强顾客的创新能力,使顾客能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综上,知识粘性是普遍存在的,科研档案管理中也存在知识粘性,即信息粘滞,需要认真分析其成因,找到消除信息粘滞的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科研档案收集和利用中的信息粘滞问题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当前,国家和广东省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摆在突出位置,对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工作和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科研档案管理是高校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着推动高校科技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和实现科研成果效益最大化的作用。但随着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广东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应从增强高校科研档案意识和产权意识、建立切实可行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式和推动高校科研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入手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
关键词:科研体制机制改革;高校;科研档案管理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出了高校要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增强原始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2015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创新高校科研组织管理形式、激发高校科研创新活力,创新高校科研评价考核机制等。国家和省对高校科研管理和科技创新提出新的要求,指明了高校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方向。科研档案管理是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项基础性、复杂性和服务性的工作,在高校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8年12月,国家档案局、科技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是在当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下制定的,是《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颁布实施了30多年来的第1次修订。目前,高校在科研活动中产生的档案资料越来越多,科研档案的资源数据也越来越庞大,但广东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发展缓慢,存在诸多的问题,制约着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已不能适应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需要。科研档案管理如何能更好地为高校科研工作服务是科研管理工作者需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高校科研档案是指高校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材料。科研档案是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科学技术储备的一种形式,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必须确保完整、准确、系统、安全以便开发利用。它主要的作用在于:(一)有利于推动高校科技创新。高校科研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科研档案完整地记录了科研活动的全过程以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科研活动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越是高水平、高难度的科研工作越是需要科研档案的支撑。丰富的科研记录和信息储备能使当前科研人员更多更好地掌握自身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极大地激励和促进新灵感、新技术、新概念和新规律的萌发,为高校科研持续创新带来不竭的动力和源泉。由此可见,科学创新离不开系统、完整和准确的科研档案。(二)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高校是自主知识产权相对密集的场所,知识产权作为高校科研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必须加强保护和管理。对高校科研档案加强保护实际上就是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核心技术、研究成果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保证了知识产权人在各阶段的科研成果转化和利用,保障高校自主知识产权管理处于可控状态,防止科研成果的丢失和泄露,维护了科研人员的权益。(三)有利于实现科研成果效益最大化。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并不仅限于科研材料整理、归档和保管,还包括归档后的科研成果推广和再利用。科研档案是科研与效益之间的重要媒介,新技术的研发需要以大量的充分的科研档案和数据作为基础,一旦研发成功,又要依靠科研档案加以推广和实施。因此,要实现科研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系统的、完整的、准确的科研档案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9科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