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能力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7 16:11: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研创新能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研创新能力

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探讨

摘要:目的了解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问卷和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对河南省两所公办护理本科院校2017—2020级528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问卷总分为(71.92±11.27)分,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总分为(98.66±13.01)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的影响因素为学习能力、年级、英语水平、是否为学生干部、学习动机、绩点水平、环境因素、家庭居住地。结论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有待改善。校方应尽早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探索构建新型培养模式,开发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资源,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环境;本科护生要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和学习适应能力,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兴趣,发散思维。

关键词: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科研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科研可深入了解护理现象的本质,探讨护理活动的规律,为决策提供可靠、有价值的证据[1]。新时期的护士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护理技能,更要具备创新意识和科研创新能力。多项研究表明,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较低[2-4],而护理本科教育承担着培养本科生初步科研意识与技能的任务[5]。由于国内护理队伍学历层次偏低,本科学历者必然成为临床护理队伍中的高层次人才和护理科研的主要力量。研究表明,提高本科护生对护理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护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科研素质的关键[6]。因此,了解本科护生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现状,有助于培养模式的完善和发展,从而更好地提高本科护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但目前的调查发现,我国本科护生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对科研知识和方法不重视[7]。本文旨在了解本科护生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于2021年2月6—15日抽取河南省两所公办护理本科院校2017—2020级全日制本科护生528名进行调查。纳入标准:全日制统招本科护生,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调查期间外出学习、休假者。

查看全文

科研创新能力与青年教师论文

一、科研创新能力评价准则

科研创新能力是个人或组织与其竞争对手在市场上展开竞争的法宝和杀手锏,获得优势的源泉,也是其独特的资源,对现有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识别确定、维持提高并检测其绩效,同时研究开发新的科研创新能力,是科研创新能力管理的主要内容。科研创新能力是由多个层面构成的一种综合的系统能力,决定了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必然有着多层次性、复杂性的特征,因而其本身具有相当的模糊性。为了既能说明问题,又考虑到运算的复杂度和可操作性,文章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研究。

目前,个人或组织处于动态环境下,个人或组织能否动态地适应环境是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特别对处于当今动态复杂环境中的个人或组织尤其如此。个人或组织无时无刻不在与外部环境进行着信息、资金、人才、物质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这些交流必然影响科研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个人或组织战略的变化。寻找新环境下的竞争优势已成为当前个人或组织的主要问题,而对环境的认识及其分析就显得异常重要了。如何识别环境、匹配环境成为动态复杂环境下个人或组织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首要问题。因此,环境识别是科研创新能力管理及各个过程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或组织的任何创新行为都离不开知识的运用,拥有丰富的知识是组织具有强竞争力的基础,知识管理成为个人或组织尤其是高技术、高科技含量组织的重要活动。它决定了个人或组织是否能对获得的成百上千、纷繁杂芜的各种知识去伪存真,通过对个人或组织知识的获取、识别、转化、创新和扩散的管理,实现质的飞跃而最终开发出核心能力,因此科研创新能力开发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管理能力。

扩张科研创新能力所用到的过程不仅依赖于科研创新能力的性质,而且依赖于拥有科研创新能力所有权的集体或个人性质,一种个人形式化的显性科研创新能力可能通过正式的培训得到扩张,经由一段学徒或合作期得到检验,并且借助专业标准来监督。一种集体形式化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够通过一套正式培训、非正式团队工作和团队整合传递,从而管理柔性能力成为科研创新能力扩张的主要影响因素。资源整合能够很好地反映科研创新能力的整合情况,它能够通过重置和整合,复制和淘汰等途径来整合和配置组织现有的科研创新能力,从不同途径来帮助个人或组织提高自身具有的科研创新能力,对现有资源的系列调整来提供新技术研发所需要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力整合是经个人或组织各项能力中适合需求的能力互相组合渗透并放大后的产物。将已经扩张得到的科研创新能力根据动态竞争环境的需求而重组和融合,它既包含对已经扩张得到的科研创新能力中优质资源的保护和劣质资源的扬弃,也包含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实现的一系列能力创新,涉及组织的文化、思想状态、个体和群体以及科研创新能力整合所带来的一系列动态变化。组织学习把个人或组织的能力应用到新的与之相关的科研创新活动中去,有助于该能力的发挥。效率学习通过体验发生,效能学习通过把任意“脚本”的全部节目丰富化而发生,这些脚本用于解决相关但不同的问题。效率学习对个人或组织现有业务领域已精通的能力进行发挥,效能学习通过发挥科研创新能力来探索业务领域的延伸。尽管效率学习遵循个人或组织能力和产品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而发生,但效能学习要求有一个积极的管理过程。该过程的难关是为科研创新能力发现新的发挥作用的时机。由于环境、资源和能力是在不断变化的,个人或组织只有通过运用其拥有的资源,不断的与外部环境进行博弈,评估、分析持续发展的资源能力缺口,然后在经营活动中通过资源发挥能力的学习、期权执行能力和博弈学习能力的数量柔性、功能柔性,有形资产的不断获取、创造、无形资产的不断增值,寻找最佳时机对已有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发挥,从而为获取优势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个人或组织处于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这就要求个人或组织的能力也要随着快速变化的环境不断更新、调整。科研创新能力更新的情况如何,可以显示该组织的管理水平、发展水平,了解能力更新的方向,以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组织的变革创新能力成为科研创新能力更新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上述对科研创新能力管理过程的分析,设定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准则。运用以上的准则对科研创新能力进行测评,对于不同的个人或组织性质会有不同的侧重,因此在选取细化指标的时候会有所侧重和不同。

二、提升策略的提出

1.加强环境识别能力

查看全文

科研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摘要:科研创新平台是提高科研人员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升科研机构创新水平的重要载体,强化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促进研究所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为例,阐述了科研平台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利用科研平台提高科研人员创新能力的效果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管理运行水平;强化评价体系建设,完善科学评价方式;注重人才团队建设,激发创新活力等提升科研平台管理水平的措施,以期为加强我国农业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与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研创新平台;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现状;重要作用;展望

为适应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国家提出建立创新型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哈兽研”)响应国家号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科研创新平台建设这一重要途径实现目标。科研创新平台从广义讲,是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和实现技术变革的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1]。近年来,科研设施与仪器规模持续扩大,覆盖领域不断扩展,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综合效益日益显现。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科研设施与仪器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和支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前提下,以及增加对科研经费投入的背景下,哈兽研利用科研创新平台聚集先进的实验设备、优秀的科研人员、精湛的创新团队、良好的科研项目、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开放的学术氛围为孕育科学灵感、催生原创成果提供了无法替代的优越条件。研究所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本单元,是国家科技创新任务承接和创新成果实现的核心骨干。研究所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基地,新产业培育发展的源泉,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是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中的主要力量[3]。哈兽研作为兽医学科的“国家队”,从战略高度、体制层面统筹布局,促使资源合理建设和布局,实施并建设一系列重大的科研创新平台,在此平台上已向国际、国内不断展示和增强哈兽研自主创新能力,帮助哈兽研实现转型升级,让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并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产生了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服务效益。

1哈兽研科研创新平台发展现状

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布局、管理和运行不仅需要前瞻性、全局性和观念性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各级部门给予的系统性、持续性经费支持。目前,依托哈兽研的主要科研创新平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以下简称“生物安全实验室”)

查看全文

数学建模科研创新能力研究

摘要:本文在总结多年数学建模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如何利用数学建模来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进行了探讨,给出了若干促进大学生科研能力提升的意见。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实验;大学数学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计算机及网络的迅速发展,数学已经渗透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数学不仅在传统的物理学、电子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生物、化学及医学等领域中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简化实际问题,提取有用信息,建立实际问题中不同变量间的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模型的建立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步。数学模型的建立,需要建模者在充分了解该问题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揭示具体对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建立相关问题的数学模型,并运用现有的算法或理论去分析和解决该问题。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建模者必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机编程能力。它在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就数学建模竞赛在提升学生科研能力上的作用及如何利用数学建模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展开论述,以期达到学术交流与借鉴的目的。

1数学建模竞赛在提升学生科研能力上的作用

数学建模竞赛是一项集文献搜索,计算机应用,团队协作及论文写作为一体的科研创造活动,它在提升学生科研能力上起着其它学科竞赛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参加数学建模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文献资料检索搜集能力和自学能力。每一年参加数学建模课程及竞赛的同学多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个群体基本处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阶段,鲜有接触科学研究的机会。而文献资料的收集与甄选是进行科学研究的起始阶段,在充分了解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寻找新的研究课题是科研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参加数学建模,学生会面对很多新的问题,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索,筛选有用信息,可以极大地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资料搜集能力和自学能力,为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了基础。其次,参加数学建模活动可以提升大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在数学建模竞赛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数据量大,解决问题时需要运用计算机语言进行编程实现。这就需要建模者在建立数学模型前要对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的规律,建立模型。因此通过数学建模,可以提升学生使用计算机及其软件的能力。最后,参加数学建模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团结协作,运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当前科学研究中的主流。在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过程中,由于赛题复杂,处理的数据较多,一个人在短时间是无法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建模的队员,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团队合作意识,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必需具备的能力。因此,参加数学建模活动非常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利用数学建模活动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的举措

查看全文

药学实习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对四年制药学本科生而言,为期半年的专业实习是其药学专业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因此,加强对其在实习阶段的培养,对提高药学本科生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学生实习,主要是给他们提供动手锻炼的机会,以提高其实验、操作技能,为其日后的就业提供职前培训。其实,药学本科生的实习不仅可以实践和巩固学生前期学习的药学基础和专业知识,学习、训练药学专业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更主要的是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培养其积极自主的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其整体素质[1]。以下对几年来在实习生指导工作中的一些经验进行探讨。

1发挥传帮带作用,加强实验操作技能训练

虽然药学本科生经过科学系统的大学课程教育,已具备了比较全面的理论基础以及实验操作能力,但由于每个教研室的学科专业、科研方向不同,而且每个老师所研究的课题内容也有很大区别,指导老师的研究内容不一定是实习生在课程学习时所学习或了解的,因此,实习生在进入各个课题组后,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还需进一步的再学习和提高。一般情况下,实习生由一个指导老师负责,包括课题的选择、相关文献的查阅、实验、写作等,但一个指导老师时间、精力以及能力有限,有必要由课题组内其他老师或研究生进行理论及实验技术的共同指导和带教,以全面帮助实习生能力的提高。指导老师课题组的其他老师和研究生可以在日常的实验过程中随时传授实验相关技巧及注意事项,并对实习生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予以指正,可以缓解实习生面对陌生环境的茫然和无措,帮助他们快速进入实习状态,熟悉实验情况,不仅有助于提高其实验操作技能,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自信心。在课题的推进过程中,对实习生在实验操作和实验记录规范性等方面应予以严格要求,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操作行为,养成良好的实验室操作习惯。在重大仪器使用中养成良好的预约和使用登记习惯,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也是规范实验室操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培养科研思路,鼓励独立自主完成课题

传帮带的作用可以帮助实习生快速熟悉并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其科研思路及独立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指导老师循序渐进的启发和鼓励。药学本科生在部分教研室实习期间,往往成为老师或研究生的助手,甚至成为整天为其跑腿、准备试验的跟班,这显然对实习生全面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指导老师的作用应在于为实习生提出实习课题,设定科研目标,通过适当的指导帮助,引导其相对独立地完成实习课题的文献查阅、课题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全过程。考虑到实习生实习时间短,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一般宜从科题组正在开展的科研项目中分离出相对独立的小课题作为实习生的毕业课题。如此安排,可以方便指导老师和相关课题的研究生能在开展自己科研工作的同时,兼顾指导实习生的科研工作,有更多的精力和机会指导实习生。指导老师宜通过制定课题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设计、执行课题。一般要求实习生能独立自主地查阅文献,形成课题试验方案;咨询订购试验材料,做好实验准备;熟悉仪器操作,掌握实验技能;独立设计开展实验,规范记录结果;选择正确统计方法,完成结果分析;独立撰写论文,学会总结归纳。在此过程中,指导老师可以通过交流、检查的方式及时了解实习生的课题进展,帮助实习生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以指令的方式让实习生被动地执行任务。这不仅可以锻炼实习生独立自主的科研能力,更能提高他们的科研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2]。

3结合课题组研究方向,大力倡导科研创新

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科研能力是构成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因素,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动力,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青年教师作为高职教育的中坚力量,在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为此,应从多方面入手,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从1980年初建立职业大学至今,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法律上确定了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由此也拉开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序幕;…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十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大批优质中专校及其他类型的成人高校通过重组、合并,纷纷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加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行列,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素质较高的技术技能人才。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考适龄人口的减少,高考报名人数呈现下降趋势,另一方面,高考录取比例却在逐年升高,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为例,据统计,2014年全省共有39.29万人报名参加高考,相较2013年同期42.57万的报考人数,减少了3.28万人,降幅为7.71%。2015年,报考人数继续下降。这就给各类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高职院校要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关键是要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重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是构成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因素,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但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呈现出明显的不足,已经制约了教师个人发展以及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和创新现状

(一)缺乏正确认识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对于科研与创新仍缺乏正确的认识,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查看全文

农林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摘要:高本贯通培养的学生是本科教育中的一群特殊群体,其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是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高本贯通农林专业学生为例,重点分析了其高职阶段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培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大学生创新项目、学生社团活动、大学生导师制度、校企合作横向项目等多培养路径的开展,使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关键词:高本贯通;农林专业;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加强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近年来,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都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工作做了积极的探讨和有益的尝试,但尚处于萌芽阶段。“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简称高本贯通培养)学生是本科教育中的一群特殊群体,对他们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能力进行着力培养是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以高本贯通农林专业学生为例,重点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培养现状、影响因素及培养路径4个方面进行探析。

1高本贯通农林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1科研创新

能力培养是高本贯通农林专业学生继续深造的需要尽管我国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大国,可是与农业相关的农学、园艺、园林等专业依然没有受到考生的青睐,许多家长及考生尤其是农村的考生谈“农”色变,避而远之,因此农林专业一般存在生源短缺问题,很多就读的学生都是非第一志愿或调剂的。他们一入校就决定继续深造,跳出“农”门。此外,由于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而投资农业的企业数量增加较少,大批农林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以上原因导致大部分贯通培养学生本科毕业后都会继续考研以改变自己今后的人生,但是他们前3年以专科生身份在高职高专院校学习,转入本科院校后2年时间内要完成分散在大学4年课程高深部分内容的学习,并且还要面对毕业实习设计、找工作等现实问题,没有过多的精力专注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发展后劲、创新能力难以与普通本科学生相比,因此高职阶段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在他们今后的研究生生涯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查看全文

大学生创新能力与教师科研结合探索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适应创新型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是大学教育的发展方向。该研究通过教师、大学生、研究生三方互动构建多个定向研究组,各组分工明确,有效互助,运转有序。通过构建三阶体系逐步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实践,取得一系列大学生创新成果,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的认知、认同,热爱;提高了研究生独立科研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丰富了指导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经验,加深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教育实践

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2012年《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近几年,全国各高校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研究和实践。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的研究[1-3],分析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建设的重要性与必然性,探索了适合本专业的创新理念,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发展的因素。(2)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方法的研究[4-6],有研究者提出以分组的形式分析讨论择弥教学法,在教学中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有研究认为应搭建校友协同育人平台,将其融入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3)关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专业能力的研究[7-9],各高校依托自身专业背景,构建新的创新创业平台,带动大学生参与到其中,实现多专业融合培养,指导大学生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4)关于创新创业管理的研究[10-11]。通过创新创业绩效评价体系,探索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提出能帮助学生根据性格、需求、能力等方面遴选出自己真正热爱的项目,进而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增加自我价值感。探索有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久的任务,该论文主要总结了课题组针对如何利用现有科研资源和研究团队,指导理工科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实践经验和成果。

1思路的提出

该研究立足于解决两大教学问题:(1)初步建立一套可对大学本科所有年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渐进式培训的培养模式。该模式覆盖大学四年学习,可以适合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能有效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科研和创新实践活动,提升科学素养,提高实验操作技术水平,强化逻辑思维和科学表达能力,建立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习惯,塑造能够独立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本科创新型人才,并向研究生培养输送精英学生。(2)摸索出一条适合高等院校小型科研团队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将研究生培养、科研项目开展融入其中,使教学与科研工作有机结合,既提高教师的创新指导能力,使教师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及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也促进团队科研工作发展,打造科研教学双优型团队。

2方案的设计

查看全文

高职教师创新能力对教学的影响

摘要:高职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担负着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任。本文分析了科研创新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并且就高职教师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对教学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阐述。

关键词:科研创新;教学;培养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创新创业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我国的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的。国家要富强,需要新的技术,而科学技术产生的基础是科研创新,是为新知识的应用、新技术的问世而进行的创造性工作。因此,我认为培养人才创造力的最佳方式便是进行科研创新。科研创新能力素质是高职院校提升教师团队整体水平的关键素质之一,也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提高高职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因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培养具有创新学习能力的人才的有效途径提高高职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本文就教师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及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这也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与教学的关系

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学和科研。教学包括普通教育和专业训练,是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是进行理论传授和教学实训的活动,只有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体现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科研创新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往往是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合作研究,是人们利用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规则,探究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来发现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活动,即发现新知识。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科研实践工作中表现出的新颖、高效率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创造新产品的综合能力。教师通过从事科研创新活动,边研究边学习,缺什么学什么,边干边学,从中积累相关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把教学内容和科研的经验贯穿到教学实践之中,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科研创新和教学这二者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学相长。教学是进行科研创新的前提和基础,科研创新是搞好教学的关键。教师将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与教学有机结合,在科研创新研究中实施教学,教学中从事科研创新研究,二者共同推动,可提高促进教学质量。

二、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对教学的影响

查看全文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与对策

摘要: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教育,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在创新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指出当前研究生创新培养中的科研问题意识欠缺等问题,并提出建立正确问题意识、构建准入考核选拔与评价机制、发挥导师核心引领作用、强化科研学位论文创新评价等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保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适应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模式创新,进一步推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保障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培养对策

高校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自主创新的重要源泉,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培养质量的提升是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模式建设的目标,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是研究生阶段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研究生培养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扩大,出现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关注度下降,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培养呈现渐趋低端化的问题,无法实现“双一流”建设中研究生培养要求。高层次创新型研究生拔尖人才的教育培养水平应顺应时代定位,提升培养质量,丰富培养内涵,遵循培养规律,担负起高校在国家人才发展战略中的历史使命。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是首创活动,是改造、是更新,能力能够使目标活动得以实现;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是指对所学知识在学术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是高层次人才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1—2]。创新能力能够通过发现问题,利用新技术或新方法解决问题。其中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指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提出的能力,创新的内涵主要侧重于理论层面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侧重于实践与应用层面的创新,是指创新性成果如何具体应用的能力。研究生创新能力概括而言就是指研究生个体能够有效利用各种学术、导师和社会资源,个体主观能动地在理论知识学习、科学研究与实践操作中展示出创新意识认同、创新能力塑造、独立与协作人格培养、科研成果实际物化呈现等多维度能力。

二、研究生创新教育培养现存的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