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15:46: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研创新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研创新管理

浅析科研档案管理创新

摘要:科学高效的科研项目依托在良好合理的科研档案的管理,可以这么说,科研档案的管理是决定科研项目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所以如果想推动科研项目工作的发展,那么首先就要完善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创新。文中首先简要介绍了科研档案的特点,并且主要把科研档案的管理创新工作分成了四个方面来分析:科学技术等创新、思维意识的创新、管理机制的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的创新,希望借此来促进科研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科研档案;管理;科研工作;创新

科研档案的定义是从事科研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利用各种方法和全部设备记录下来的原始记录资料。在国家颁布并实行相关的档案法律法规后,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科研档案的信息重要性日益提升,也利于科研档案中各种重要信息和数据的传播和共享。与此同时,科研档案的管理体制也需要随这时代的发展而进行改革和创新,科研档案的体制要进一步得以健全和改进,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收藏也应该进一步加以完善,提高新式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和科研工作的发展来说,我国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部分科研资料不够完整、详细、系统。因此,从事档案管理的科研人员要抓住科研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课题设定、人员器械、数据统计、科研成果等多个方面都加强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作出贡献。

一、科研档案的特点

1.系统成套性

科研活动是一项非常规律的工作,科研活动是需要一环紧扣一环的有序开展的。所以说,科研档案是由一些相互关联比较紧密的文件和资料组成的,而不是一些毫无管理的数据和材料组成的。科研档案主要的组成部分有科研项目的计划、工作的有关资料和数据以及实验成果的检验材料。

查看全文

护理科研创新管理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护理科研水平的管理方法。方法**年成立了护理科研管理小组,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实行科研目标管理,加强护理骨干科研训练,抓好学术论文管理,加强在职护士护理科研基础知识培训。结果2005年度与**年度率及核心期刊发表率比较,P<o.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科研管理制度,可促进护理科研工作的发展,培养护理科研骨干力量,提高护士论文写作技能,强化情报意识,提高科研创新性。

[论文关键词]护理科研;管理;护理论文

护理科研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研究或评价护理问题,并通过研究来进行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和学科水平。为加强和规范我院护理科研工作,培养护理人员学科学、研究科学的创新意识,提高护理科研水平,我院于**年成立了护理科研管理小组,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了管理,有力地促进了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方法

(一)建立运行机制与规范科研管理:

1.建立护理科研管理小组:我院护理部于**年成立了护理科研管理小组与科研信息小组。护理科研管理小组负责全院护理科研工作,其职责:一是负责制定年度护理科研规划、组织课题立项、科研选题、科研设计、成果申报及帮助指导立项课题开展临床科研工作;二是负责对全院护理论文进行审核、修改;三是负责举办护理科研学习班及论文交流会;四是分析进行护理科研阻碍因素,提出解决办法;五是小组成员每年要在核心期刊或统计源期刊l篇。科研信息小组负责科研信息的检索工作,每人每年完成综述1篇论文,小组每月活动1次。

查看全文

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创新探究

摘要:文章从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管理服务对象、科研项目管理内容和科研管理组织所处组织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特点。高等农业院校存在科研管理理念陈旧、平台建设不完善、科研激励机制缺乏、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能力弱、科研管理队伍薄弱等问题,针对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从科研管理创新三个角度提出新时期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创新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科研管理;创新;高等农业院校

加强高等院校科研管理创新是新时期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1]。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也强调要着力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增强高效的科技创新发展能力。以来,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前所未有。党的报告将创新定位为引领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的战略部署。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在农业领域科技创新的主力军[2]。当前,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革命风起云涌,中国也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阶段,高等院校的科技创新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肩负起时展赋予的历史使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和国家以来的重大战略部署,高等农业院校应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科研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与使命,新时期,高等农业院校应如何根据自身的科研管理工作特点,创新科研管理思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一、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特点

(一)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服务的对象是农业科技人员。高等农业院校科研人员是高等农业院校科研主体和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与其他类型的科研人员相比,高等农业院校科研人员呈现总体收入水平不高、人均科研经费偏低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国家科技项目中用于农业科技的经费比重不超过10%,从人均科研经费来看,2015年全国农业高等院校科研人员人均科研经费为5万元,而理工类高校科研人员人均经费为10万元左右。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农业科研人员的人均科研经费在1999年的时候就超过10万美元[3]。(二)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项目管理内容是农业科研项目。作为以农林为特色的高等院校,涉农林类的科研项目是高等农林院校科研项目的主体,这些科研项目从来源上分,可以分为农业科研纵向课题和农业科研横向课题。与其他类型高校类似,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项目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和少部分的企业支付。但高等农业院校所承担的农业科研项目与其他类型的科研项目相比,具有科研项目周期性长、科研成果公益性、无偿还性的特点,同时科研项目与“三农”紧密联系,高等农业院校科研项目为“三农”发展服务。(三)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管理组织所处的组织环境不同。高等农业院校负责科研管理的组织一般是学校行政系统中的科技部门(如,科研处、社科处等),当前,科技创新活动对高校发展日益重要,科技部门作为高等农业院校科技项目服务的部门,其在整个学校系统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高等农业院校与其他类型的高校相比,更注重推动农林领域的科技创新,为国家或区域的农林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在服务“三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正因为高等农业院校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决定了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管理组织在所处的组织环境上与其他机构科研组织有很大区别。

二、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农业科研基地管理与创新策略

摘要:当前,农业科研基地在管理方面还存在若干不足,影响了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以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为例,阐述农业科研基地的重要作用,分析当前农业科研基地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管理与创新策略,以期提高农业科研基地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农业科研基地;管理方法;创新途径

农业科研基地是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实验室,是科技成果的孵化器,也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重要场所[1]。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下称“基地”)隶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是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科技产业孵化及现代农业展示的重要平台,先后培育了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为河南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持。近年来,基地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相关配套管理措施未能及时跟进,阻碍了农业科研基地功能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基地管理进行优化和创新。

1农业科研基地的重要性

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地处黄河北岸新乡市平原示范区,107国道和郑焦高速西北方夹角处,占地383.73hm2,总投资12亿元,包括农业科学试验区、科技成果孵化和现代农业展示3大功能区。

1.1农业科研的实验室

查看全文

高校科研管理现状与创新路径

【内容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需要从创新科研管理理念、健全科研管理机制、完善科研信息化建设、加强科研团队和平台的建设、改革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积极开展高校科研管理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科研创新

高校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在夯实教学的基础上,科研工作得到了极大的重视,这也关系着高校的建设和发展。高校科研工作的完成,不仅涉及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素养,也体现了高校科研主管部门对科研事务的统筹与规划,以及科研管理机制和信息化建设、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科研管理人员的能力。

一、高校科研管理的意义

在新形势下,高校逐步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更加凸显出高校在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和科研方面的改革创新与探索。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科研的发展,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强,政府对科学研究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为高校教师提供了有力的科研经费支持。高校在国家科研及创新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科研任务更加繁重,地位也更加重要。从高校来说,作为应用型大学的科研管理工作,对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职能作用。当前,高校通过科研管理创新,着力提升高校科研学术核心影响力和竞争力,不仅是推动自身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发展繁荣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时代需要。

二、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

查看全文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探讨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大数据成为重要的科研战略资源。作为科研管理的桥头堡,大数据的应用是高校科研管理建设的组成部分,着眼科研发展现实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建设理念,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从完善调研规划,加强沟通交流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科研管理;高校

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资源平台的互联互通,互联网存储数据规模内容、增长量级、发展速度日益提升,大数据的战略性、社会性与多元性得到广泛认可,在生产、生活及教育等方面应用更加广阔,产生了巨大的商机与价值。开展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高学校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展现高校办学实力、治理能力与社会服务水平的主要参考指标。在这个大数据时代,高校科研管理也必须进行创新管理理念,在申请、立项、论证等众多环节进行相应的变革与调整,以优化科研管理思路,理顺管理关系,促进人、事、物的规范管理,提升科研管理效率,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深化科研管理工作的保障支持与战略支撑作用。基于此,在科研管理建设过程中,要深化大数据背景下的科研管理规律认知,契合当前的科研管理需求与现实需要,为科研工作开展提供有效助力,引导科研工作者感受到自身在科研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带动科研管理中课题研究、成果转化等内容有效推进,从而使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科研管理产生实效。

一、强化调查研究,提升科研管理规划性

从高校科研管理的现实需要看,大数据应用必须服务于科研研究、服务社会的大局中。注重从现实社会需要、从学校办学特色出发,将大数据渗透到立项、申报、论证等各个方面,纳入科研管理的总体布局中,提升科研管理建设的保障效果,使其能够充分为科研管理服务。科研管理建设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获得了更强的资源支持,提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具备了更多的方向选择。然而为了使科研管理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使其与学校的办学发展目标与科研主攻方向相吻合,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就需要在科研管理建设过程中,做好相关调查研究,针对现阶段的教学与科研需要,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建议,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充分考量前瞻性与实效性、宏观性与个体性、先进性与经济性等方面的关系,以使科研管理建设能够最大限度与大数据发展的现实情况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所彰显的信息情报分析结果,精准把握当前学界、社会的研究热点,了解国内、国外的研究动态,明确当下、未来的选题与研究方向,掌握专业内、外的研究工具,从而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研究规划,契合大数据形势下的研究管理需要。在推动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科研管理过程中,为了最大化的发挥资源效能,实现优势互补,学校各院系、各学校以及学校与各企事业单位之间要强化大数据的信息、资源共享,结合各自的资源优势,构建跨组织的协同发展平台,提升科研管理建设的开放水平,促进优秀资源的有效流动,进一步打破区域、行业与专业限制,为拓展科研管理沟通渠道,奠定科研管理的数据信息基础,使高校科研管理可以借助经验分享与数据分析,使整体工作更为契合社会现实需要,确保科研管理宏观设计与规划更为科学,为推进科研管理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构建信息平台,提升科研管理服务性

查看全文

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探索

摘要:高校科研上承社会发展,下达学生教育,对于学校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高校科研管理中的事实问题入手,对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性的探讨,着重把握创新性的内在逻辑思路,使得科研真正的服务于教学,造福于社会。

关键词:高校;科研;创新;新形势

高校科研本身是着眼于服务国家社会角度来展开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所需要的技术更新换代快,因此对技术的创新性要求程度高,科研渗入到市场的前沿就必须结合市场进行创新的探索。在适应科研创新探索的过程中需要科研管理能够妥善的组织科研项目的实施以及科研发展的规划设计。科研管理是从外围空间来保证科研的秩序化与规范化,管理的同时要做好将科研管理绩效性设计,从机构到人员的发展上都要有创新性的提高。

1高校科研管理的问题

1.1科研管理队伍有待完善

科研重要性在社会发展中凸显,带来了科研队伍的壮大,而科研管理队伍的发展尽管在学历水平上有了较大的完善,但是科研管理仍然存在着水平级差大的情况。科研管理人员服务于高校的科研活动,从高校的科研管理上来看,科研的主要着重点在于科研的结果,忽略科研过程的同时也对科研管理队伍素质的强调不是很明显。科研管理队伍的教育培训也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机制,因此对于科研的管理也就存在着效率不高的情况。

查看全文

核电企业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与创新

摘要:科研项目管理是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组成部分,基于核电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立项不严谨、预算管理存在偏差、过程管理力度欠缺、成果管理措施不足等问题,从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的角度思考项目管理的新方法,覆盖立项申报、项目审查、项目评审、项目开展、项目验收等环节,为核电企业科研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核电企业;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创新思路

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要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做到不论资历、不设门槛,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1]。当前核电企业基于机组安全的需要,鼓励开展科技攻关,但科研项目管理主要存在立项不严谨、管理粗放、科技攻关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为确保核电企业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质量,要进一步推进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创新,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

1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核电企业属于生产型企业,核心业务在于核能发电,其科研项目主要存在以下特点:①聚焦于核电机组运行、工程建设的需要,需切实解决生产技术问题,针对性较强;②坚持企业主体应用,以市场为导向;③缺乏专职研发队伍,科研作为项目组成员的“业余”任务;④主要集中在技术服务和专用工具研发,“产学研”合作或对外委托的比例较高。这些特点导致项目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由于这些不确定性、复杂性和研究的创新性,使整个科研项目目标达成具有风险性[2]。

1.1立项论证不严谨

查看全文

科研诚信教育管理机制与创新研究

摘要:研究生阶段是科研工作者塑造求真务实科学精神、遵守科研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科研道德习惯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高校研究生科研失信现象却屡有发生,其科研活动过程中的捏造、篡改、剽窃、抄袭等不端行为成为舆论的焦点。高校作为研究生科研诚信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科研诚信教育管理具体实施情况并不乐观。为了提高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文章提出构建科研诚信教育引导机制、科研失范防范机制、科研不端惩治机制“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多管齐下、系统推进,形成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不想”“不能”“不敢”失范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科研诚信;工作机制

研究生学习阶段是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启蒙阶段,也是他们科研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期,是塑造求真务实科学精神、遵守科研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科研道德习惯的关键期。但是,近年来高校研究生群体却成为科研失信的“重灾区”之一,如不加强科研诚信教育、管理和监督,势必会严重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

一、加强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科研诚信是科研主体在从事学术研究活动过程中,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用以约束科研主体的有感情色彩的一套规则、规定、惯例、信念、价值观的综合体[1]。科研的生命在于创新,同时也取决于科研主体对学术规范、科研道德和科学精神的尊崇和执着。高校作为我国科学研究的主阵地,研究生既是未来科研队伍的主力军,也是国家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的后备力量,他们对科研诚信的尊重与遵守,不仅直接关系到个人学术声誉,更是实现国家知识积累和科技创新的根本保障。雷晓锋等人从“历史、现实、理论”三个维度审视了加强我国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果研究生在校期间没有养成严谨诚信、求真务实的学风和作风,很难想象他们步入社会后的发展前景和对社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2]。高校是研究生科研诚信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加强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做好科研诚信教育的守门人意义重大[3]。但是,近年来高校研究生科研失信现象屡有发生,在科学研究特别是学位论文撰写中的捏造、篡改、剽窃等科研不端行为成为舆论的焦点。方晓春认为当前我国高校科研价值观教育存在道德目标过高、缺乏实践性、与科研管理脱节等问题,难以实现科研诚信要求[4]。袁子晗等人以教育部公布的42所在建世界一流大学为调研对象,分析了这些大学科研诚信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研究发现目前存在管理机构不统一、施教方式不协调、科研诚信政策宣传不充分、各校学术规范要求不统一等问题[5]。王飞认为高校科研诚信教育具体实施情况并不是很乐观,教育的作用收效缓慢且成本昂贵[6]。因此,新形势下加强我国高校研究生科研教育管理是毋庸置疑的,不仅事关千千万万研究生优良道德品质、科研精神的养成,还对于保证科学研究严肃性和社会公信力,推动科学研究传承、发展和创新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生科研失信行为主要表现形式

查看全文

科研管理体制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数据信息网络化逐渐成为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科研管理体制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创新,从而有效实现与时代背景完美匹配。文章详细分析了科研管理制度变迁,认为当前我国科研管理体制存在着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科技进步要求、市场经营环节薄弱、科研数据治理存在缺位及信息安全意识亟待加强等方面的问题,并从加强科技管理创新力度、提升市场运营能力以及丰富科研信息安全观念三个方面提出了科研管理体制创新策略。

关键词:科研管理体制;信息化建设;创新

一、科研管理制度变迁

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不单单要考量制度环境,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整体发展环境,分析过去制度对于当前制度制定所产生的影响。不管是科研管理机构还是科研人员,理想的科研环境是受到自身精神层面科研理想而不断激发出来的内在动力,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而开展的科研活动。可是,因为我国科研人员普遍收入较低,国家整体经济水平较弱,因此科研制度当中,物质奖励依然是主要的奖励形式。而并不是依靠荣誉、声誉等奖励手段。因此,制定、完善科研制度,要将重点集中在奖励范围以及标准的制定上,保证制定出来的制度能够满足高校以及科研人员的真实情况,同时又尊重客观的规律。我国因为高校中产学研机制不够健全,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从某种意义上看,科研工作者科研成果成为了一种公共品。科研成果作为一种知识产权,产出的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成本以及时间,可是复制以及模仿的成本却相对较低。这导致了科研工作者科研动力不足,因此要制定出详细的激励制度,提升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国家希望科研工作者能够出来更多成果推动经济的发展,学校则希望科研工作者能够出更多成果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同样希望科研工作者可以出更多科研成果,从而申报更多的硕士点与博士点。因此,国家以及高效管理部门会制定出不同层次的科研机制。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高校科研工作的特征也会不同,一成不变的科研机制无法长时间激励科研工作者。

二、科研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目前,科研管理体制无法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以及科技进步的基本要求,很多方面成为了科技创新的阻碍因素。(一)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科技进步要求。我国科研管理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现象,采用的是学校、院系、教研室的科研管理机制。这种机制对资源共享以及学科融合不利,科研机构缺少一定的凝聚机制,难以对科技队伍进行整合,充分发挥群体优势以及学科优势,也难以满足将产品研发作为核心,多学科联合攻关的要求。此外,这种科层式的管理形式,过分注重自下而上以及按章办事的权威等级关系,导致了管理者以及被管理者之间产生了登记明显、主次对立的关系,院系也因为缺少科技管理自主权进而丧失了主动性。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完成科研项目的主要标志是成果鉴定以及,这在某种意义上化忽视了成果转化以及知识产权管理,导致了高校当中存在论文多、专利少等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创新的局面。(二)市场经营环节薄弱。首先,科研工作者自身的成果转化观念不强。研究科研项目应用技术领域的时候,通常关注于学术含量,忽视了科研成果转化本身的可行性,将科员成果转化成产品和在市场中需求、定位以及饱和度等相关问题。在大数据时代,科研及开发有着紧密的联系。我国科研工作者过分关注于学术,忽视了市场,深刻的认识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意义所在,缺少对于科研数据市场的关注。其次,科研管理本身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能够达到既定的期望值。科研机构通常会委托第三方完成成果转化。比如,科技孵化器企业,这类科研中介部门,将收集到的科研数据全部外包给数据公司,这种运作形式使得市场产品和科研机构之间联系不足,显著的降低了科研成果转化率。比如,部分高校通常尝试利用校办企业的形式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可是机制不够成熟,效果不好,反而会产生体制性问题。(三)科研数据治理存在缺位。我国科研管理数据治理依然在探索时期,所表现出的问题为:首先,跨部门、跨学科以及跨系统的横向协同机制不够通畅,科研数据的共享度较低。此外,很多机构还没有成立专门数据管理机构,造成了科研数据的治理不足,或者是治理的效果不足,即便是对行业数据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也没有传递到中基层,产生数据割据以及信息孤岛现象。其次,治理技术稍显不足,所引进的国外技术无法融合不同类型的中文数据格式,少数机构能够自主研发技术,但是也只能够供个人以及本单位使用。最后,科研管理大数据理论欠缺,管理决策朝着社会化以及群体化的层面发展,这种综合化的管理理论以及实践研究不够充分。此外,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态势日益加强,部分科技企业研发部门专门设置了CIO用于数据管理,预防科研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数据问题,按照全国科研管理整体情况来看,很多地方部门中依然没有成立专业的数据管理部门以及职位。(四)信息安全意识亟待加强。h科研管理中所形成的数据涉及到科研计划以及相关成果的保密性、知识产权与科研人员信息等。科研管理当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覆盖了从科研计划到科研成果,从科研项目人员的相关信息一直到知识产权安全保密,参与科研评价专家组的相关审核信息。这些内容都牵涉到组织、个人以及国家的利益,从过去所形成的部分科学越轨行为以及科研泄密事件看,我国科研管理工作信息安全意识亟待提升,具体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第一、缺少必要的防范意识。围绕着项目资料以及科研成果所产生的泄密问题,本来应该从保密期限以及机制上规避事故的产生,可是资料、文件以及样品在泄露给国外诸多不应知悉者以后,充分表明了科研管理信息安全预防的意识需要提升。第二、法律意识不足。我国科研管理工作者对于国家所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不确定自身所应该肩负的职责,导致科研泄漏事件的产生;不了解科研人员权益保护,形成了科研成果纠纷。第三、群体安全意识不高。群体安全意识能够确保信息安全。科研工作者为了个人利益,将项目阶段性成果泄漏他人的做法,体现出了我国科研管理工作安全意识不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