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质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20:55: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学素质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学性素质教育实施论文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基础教育中还确实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一些小学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紧跟当前的考试内容和形式,考什么,教什么,削弱了德、体、美、劳以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教育。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搞死记硬背、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使学生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
这种单纯学练知识的教育倾向,使学生淡化了时事和政治,也没有时间去体验做人处事的道理,使学生呆板地掌握书本知只和书面应考技能,不利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胆魄;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使学生的心理素质非常单纯、幼稚和脆弱;这种长期的封闭式的学习生活,也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善交往、懒于行动的隋性习惯。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劳动者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很强的法制观念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很强的心理适应能力以及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如果我们不彻底扭转应试教育倾向,所培养的学生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更大的范围内来看,“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示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就准确地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也为基础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要求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和教育改革的大潮迫使着我们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这些事实都已经告诉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从教育改革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看实施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科学素质教育管理论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这就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探讨指明了方向。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人的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包括哪些构成要素,人们进行过探究。笔者认为,科学素质内涵比科学文化素质的内涵窄,科学素质主要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五大要素构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科学教育的过程,能逐渐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同时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意识。
中学化学教学应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中心,这是时代的要求。本文试就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一初步探讨。
1.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
科学知识在构成科学素质五要素中起着基础作用,它是人类世世代代积累和传递下来的宝贵遗产,它是今后学生从事科学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基矗因此,在中学阶段通过化学课程的教与学的活动,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
化学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但化学知识总量大,应该选择那些对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社会以及自身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最典型的关键性知识让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主要有:①最基本的化学现象和事实、最普遍的化学常识及科学史知识。②化学计量系统,化学用语,命名法。③最重要的化学概念和最根本的化学原理,包括溶液理论、气体定律、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④典型金属、典型非金属、过渡元素、稀有气体以及有关的化合物知识。⑤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核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地球化学、化学分析、化学合成。⑥化学与社会、化学科学新进展、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化学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的重大应用以及与当前社会发展与生活密切关联的问题。
2.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
素质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的实效
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素质教育作为前提,为学生创设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深入培养锻炼。素质教育有很多不同的体现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培养方向,就课堂教学模式做有针对性的选择。课堂上教师应当多尝试将生活化元素和趣味化内容和知识教学进行融合,这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探索空间。同时,教师要多设计有学生参与的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更多学习发现。这样才能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收获,并且让科学课教学的多元培养目标很好地达成。
教师应创设探究化的问题思考情境。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方法,多利用问题来推动知识教学,引发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强。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阶段多尝试各种有代表性的问题创设,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快速活跃起来,引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欲望与热情。同时,教师还可以从问题出发,丰富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交互,让学生基于问题的探究讨论来慢慢领会其中包含的知识原理,并且感受这些知识点的体现方式或者作用形式。这样的学习过程带给学生的发现更为丰富,同时,对于学生多方面学科素养的激发锻炼也更为充分,还会构建良好的整体教学开端,让后续的教学过程有更好的推进效果。以《声音的奥秘》为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给学生播放小鸟的鸣叫声、钢琴声、闹钟铃声、海浪声等声音,接着提出问题:“你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由此而引导学生展开猜想。透过这个良好的教学开端,学生首先认识到了声音是存在差别的,并且会意识到声音可以实现信息的传播。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来展开后续知识的教学,学生理解起来会更轻松,学习的兴趣也会更高。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探究。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应当多为学生创设实验探究的空间,尤其是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一些以小组为单位的实验过程。这可以显著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与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学会和他人进行有效协调配合,发挥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这些都会带给学生很多学习收获与启示,能让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素养得到锻炼,并且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实验探究的背景下更牢固地吸收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例如,在《声音的奥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展开实验探究。实验方案是通过观察尺子、橡皮筋、气球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实验中一名学生操作,另一名学生观察,相互交流并填写实验报告单,然后交换进行。整个实验过程需要每个成员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且小组成员间要有默契的配合。这个实验过程不仅为课堂增添了很多活力和色彩,也加深了学生对声音产生原理的认知,让学生更牢固地吸收和掌握知识。
教师应设计有意义的课后实践活动。在科学课程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良好落实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开辟课后实践探究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做更多探索发现,并尝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会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感受与体验,既是对学生多元学科能力的发展,也会引导学生多留意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教师在结合教学知识点创设课后实践活动时,要确立合适的教学培养方向,并找到良好的活动组织与创设方法,这样活动的推进才会更顺畅,实践活动的预设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达成,并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产生更好的素质教育实施效果。例如,学习完《认识空气》单元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区或社区内对空气污染情况进行调查,调查中找三面干净的小镜子在其中间涂上相同面积的凡士林,然后放到小区或社区的不同地方,几天后比较镜子上粘的灰尘多少,分析空气质量污染情况。这个实践活动易于展开,同时效果也十分明显,可以很好地说明问题。设计这样的课后延伸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学会爱护环境,使其能潜移默化地将环境保护意识融入思维中。这样的学习过程会带给学生更多有益的学习收获与成长,让课程教学的综合培养目标更好地达成。
作者:范玲玲
高中生物教学科学素质教育探讨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中素质教育是核心,其主要的内容就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而在综合素质中,科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尤其是对于生物这门自然学科而言更是核心内容,因为只有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科学素养,才可以有效地促进科研精神的形成,并且强化学生的相关思维能力。当然在具体的操作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很多高中生物教师不断研究的问题。文章以人教版生物教材为例,主要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实践进行探究,希望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物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效果,为推动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物;科学素养教育;教学实践策略
高中生物内容的抽象性和理论性比较强,同时其实践性也是非常强的,虽然很多实践的内容,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障碍,但是如果没有实践性的内容,学生的理解难度会加大。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而且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为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现代教育的理念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不能仅局限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而且还需要进行学生科学精神以及相关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对于生物这门自然学科来讲,还需要培养其社会责任感,避免学生在相关理论和技术应用中,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大的伤害。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强化这方面的知识教学内容,并且积极地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相关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
一、科学素质教育现状
(一)教师观念落后
虽然现在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进行,但是很多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理念却依旧跟不上新的教学形势,而且很多教师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并不是很到位,他们虽然进行了教学模式的转变,但是整个教学模式却非常的单一,很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甚至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根本不理会素质教育的落实,在具体的教学中依旧采用落后的教学模式,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这使得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下降,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育。同时,在传统的教学中,理论教学是最为主要的内容,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实践内容教学很少,而且教师并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因此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本就没有多少效用。还有一些教师虽然认可素质教育,但是却忽略了实践教学的内容,甚至一部分教师认为实验教学的效果并不好,而且还浪费时间。
深究教师是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
摘要:科学素质是现代社会的公民和跨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科学素质教育应从幼儿开始,而教师是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但是随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不少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通过对问题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和方法,力求有效实施幼儿科学素质教育。
关键词:科学素质教师幼儿
科学素质是现代社会的公民和跨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科学素质教育应从幼儿开始,而教师是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幼儿教师素质的提高虽然得到重视,也采取了一定措施如加强培训、提高学历等,但实际状况却不能令人满意。
一、教师的职业倦怠制约实施科学素质教育
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有来自个人、组织和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对幼儿园的期望过高;工作繁重,班级孩子多,幼儿教育不断创新;新时期幼儿任性;孩子的安全问题;临时性任务多,幼儿园疲于应付各种检查;最重要的是政府对幼儿园的投入不够,幼儿教师的地位不被重视。
如何能帮助幼儿教师走出职业倦怠从而更好地在教育教学中实践科学素质教育呢?首先,要加强教师的职前培训,在让她们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有吃苦精神、奉献精神,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其次,管理者要以尊重教师为职业导向,关心她们的生活,让教师感受到应该将教育工作当成是一种享受,因此,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认真分析教师的物质、精神的需求,使教师心理宽松。然而,各人产生倦怠的原因并不相同,要解决倦怠问题必须各自反省,搞清产生倦怠的原因。方法很简单,只有弄清是什么让自己觉得烦躁,这烦恼事就是造成倦怠的主要原因,想方设法排除它,幼儿教师们就会再生新意,又会充满激情,从而使实施科学素质教育有了基本的保证。
化学科学素质教育管理论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这就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探讨指明了方向。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人的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包括哪些构成要素,人们进行过探究。笔者认为,科学素质内涵比科学文化素质的内涵窄,科学素质主要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五大要素构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科学教育的过程,能逐渐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同时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意识。
中学化学教学应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中心,这是时代的要求。本文试就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一初步探讨。
1.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
科学知识在构成科学素质五要素中起着基础作用,它是人类世世代代积累和传递下来的宝贵遗产,它是今后学生从事科学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基矗因此,在中学阶段通过化学课程的教与学的活动,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
化学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但化学知识总量大,应该选择那些对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社会以及自身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最典型的关键性知识让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主要有:①最基本的化学现象和事实、最普遍的化学常识及科学史知识。②化学计量系统,化学用语,命名法。③最重要的化学概念和最根本的化学原理,包括溶液理论、气体定律、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④典型金属、典型非金属、过渡元素、稀有气体以及有关的化合物知识。⑤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核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地球化学、化学分析、化学合成。⑥化学与社会、化学科学新进展、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化学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的重大应用以及与当前社会发展与生活密切关联的问题。
2.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
公众科学素质教育实施意见
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施的关键之年,年。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和全市科技大会精神,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促进和谐”指导方针,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为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构建和谐奠定良好基础。
一、面向公众开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突出主题。
倡导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主题是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大力宣传普及能源、环境方面的科学知识。完善能源、环境管理的政策法规,为构建和谐打下基础。
尤其是要利用“世界人口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卫生日”世界地球日”无车日”世界知识产权日”世界读书日”等节日,组织开展“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社会”经常性科普宣传活动。开展各类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宣传活动
组织开展好第七届科技活动周和年全国科普日大型科普宣传活动。
确保创建成功。同时,认真抓好全国科普示范区的创建工作。以开展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为契机,认真领会、全面把握《纲要》精神实质和工作要点,扎扎实实地贯彻实施《纲要》努力提高全面科学素养。区创建办、各创建成员单位)
解析老师是实行科学素质教育的重点
科学素质是现代社会的公民和跨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科学素质教育应从幼儿开始,而教师是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幼儿教师素质的提高虽然得到重视,也采取了一定措施如加强培训、提高学历等,但实际状况却不能令人满意。
一、教师的职业倦怠制约实施科学素质教育
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有来自个人、组织和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对幼儿园的期望过高;工作繁重,班级孩子多,幼儿教育不断创新;新时期幼儿任性;孩子的安全问题;临时性任务多,幼儿园疲于应付各种检查;最重要的是政府对幼儿园的投入不够,幼儿教师的地位不被重视。
如何能帮助幼儿教师走出职业倦怠从而更好地在教育教学中实践科学素质教育呢?首先,要加强教师的职前培训,在让她们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有吃苦精神、奉献精神,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其次,管理者要以尊重教师为职业导向,关心她们的生活,让教师感受到应该将教育工作当成是一种享受,因此,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认真分析教师的物质、精神的需求,使教师心理宽松。然而,各人产生倦怠的原因并不相同,要解决倦怠问题必须各自反省,搞清产生倦怠的原因。方法很简单,只有弄清是什么让自己觉得烦躁,这烦恼事就是造成倦怠的主要原因,想方设法排除它,幼儿教师们就会再生新意,又会充满激情,从而使实施科学素质教育有了基本的保证。
二、仅限于知识的教育影响教师实施科学素质教育
总体来说,当前教师的科学素质和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在某些方面也有了提高,但仍有许多方面比较欠缺。已有研究表明:我们的教师在“使幼儿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基本上是胜任的;但在“使幼儿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些方面,教师的科学素质则比较欠缺,教师实施这方面科学教育的能力也比较弱。
中学化学教学中科学素质教育论文
一、化学科学知识教育
在基础教育中,化学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生活和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是化学科学素质的基础,是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强调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可以淡化“双基”教学,相反,加强“双基”正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素质。问题关键是怎样摆脱应试教育束缚,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抛弃“满堂灌”和“题海战术”,走出以“考纲”代替“大纲”,以“考点”代替“双基”,以“解题”代替“实践”的纯应试教育的怪圈。做到“教师应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借鉴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大纲语),素质教育下的“双基”教学就是教会学生“会学”,重视学生动脑、动手,指导学生真正理解化学知识的内涵和联系,最终达到“会用”。
二、化学科学能力教育
这是科学素质的核心,大纲上说:“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能力型和创造型人才。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应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加强实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效果要明显,要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同时要引导学生对各种实验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及时如实地记录观察的结果。通过观察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实验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多创设一些学生动手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引导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在学生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并对实验全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向学生充分展示教学的思路和解题的思路,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特别应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三、化学科学方法教育
这是科学素质的翅膀,是获取科学知识的手段。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方法,就能更深入地理解和牢固记忆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科学的方法对人一生的学习和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掌握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素质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论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素质教育;教育改革
当前全国都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改革开放经验和各国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素质教育的要求,正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而应试教育恰恰是违背了科学发展观。
一、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两千多年前的管子就提出过“以人为本”。但过去的时代从来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用“以人为本”的观念来指导教育工作,可以从很多层面去理解。一是教育要以“人”为本。而不能以“物”为本。人是发展的第一主角,也是终极目标,不是手段和工具。人是活生生的、有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发展规律的生命体。教育应该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应试教育不是把人当成人,而是当成物,当成装知识的口袋,当成父母和老师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和器皿。不注重人的发展,而只重视和关注物化的分数和考试成绩。二是以人为本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应试教育的基本思想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知识为本,同时又把知识降低到了“术”的演练层次,把教育和学习过程变成了训练解题术的过程,教学变成了培训,学校变成了培训班,目标不是促进人的生动活泼主动自主发展,而是培养某种技能,或者说就是训练考试能手或熟练工。三是以人为本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每一个人,特别是弱势群体。教育领域的弱势群体,除了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等这一类弱势者之外,还包括学习成绩不好的或行为品德有缺陷、在老师和同学中被人看不起的那少部分学生。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基础教育不应选择学生,更不能排斥一部分所谓“差生”。基础教育应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施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应试教育则是在选择一部分学生的同时排斥一部分学生的教育,违背了公平正义的原则。四是学校讲“以人为本”,不要忘了教师也是人。学校首先应该以教师为本,教师第一,学生第二。现在教师社会地位、物质待遇等方面大大提高了,但仍存在很多问题,远没有成为全社会尊重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弘扬师道尊严,非常有现实意义。
二、全面、和谐发展素质教育
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应只是数理化语数外等各门功课都得高分,而是要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德智体美,包括品格、智格、心格、体格等全面发展。其核心是提升人的社会性、高尚性,让他们首先学会做人,培养一个大写的人的“共性”,包括爱国主义情怀,善良诚实品格,与人合作和敢于负责意识,热心服务和勇于奉献精神,等等。他们的发展应该是和谐的,即自己内心的和谐,自己与他人的和谐以及与环境和自然的和谐。用蔡元培先生的话讲,就是要“养成共和国的健全人格”。这种人格的共性比个性重要得多。所谓张扬个性的提法有可能引导人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什么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过去认为,基础教育就是为升入高一级学校打基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认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应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终身学习、走向社会打基础。而应试教育除了分数之外,忘记和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观教育以及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毅力等的培养,从而使教育有“形”无“神”、有“器”无“灵”,这也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