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生物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9 15:19: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学生物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学生科学探究初中生物论文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某种程度上,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主要原因有:(1)人们的日常活动总是依照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是社会常识进行,这些经验和常识都是在问题基础上进行验证的,一般不会轻易出现问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发现问题。(2)人们在生活的过程中,总是过多地依赖过去的经验进行日常活动。因此,原有的经验意识掩盖了对发现新问题的意识,导致人们不会主动寻找问题。同时,还有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隐藏在事物的背后,极不容易被人轻易地发现。除了隐蔽性外,问题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在哪一个环节问题就出现了,寻找问题没有具体的方向。如果问题一旦被提出,那么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因此,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样也是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要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吸取和总结经验教训,让学生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某些知识点故意留下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发现探究。如在人教版生物教材“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首先进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的研究,调查光合作用产生的条件、原料以及产物。通过研究表明,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根据这些概念,我们可以进行相应的实验活动。在进行实验活动之前,我们首先根据概念提出问题,例如,“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是否相同”“植物生长如果缺少了其中一个条件会产生什么后果”等问题。
二、重视研究计划的制订
科学探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研究计划制订,提出问题并做出假设后就需要我们制订一个实施计划,然后按照计划一步步地实施,最终会得到预想的结果。而且研究计划的制订难度是非常大的,它需要制订者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探究经验,还要有快速的应变能力。因此,要加大对制订研究计划人才的培养力度。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首先,加强对生物基础知识的了解,只有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拓展;然后,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生物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究,仔细了解和掌握制订科学探究计划的思路和方法;接着教师要有充分的设计探究计划意识,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学和教育;最后,可以进行专业的讲座,加强学生的认识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对策。
语文审美教学管理论文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课件下载┆教学论文┆实用文档┆个人简历┆论文中心┆演讲稿┆考试相关┆党团社会┆职场技巧┆作文园地┆法律文书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文书论文网->语文论文->教学内容退出登录用户管理
赞助商
语文指导观察管理论文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课件下载┆教学论文┆实用文档┆个人简历┆论文中心┆演讲稿┆考试相关┆党团社会┆职场技巧┆作文园地┆法律文书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文书论文网->语文论文->教学内容退出登录用户管理
赞助商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研究
摘要:为了提升大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范式在大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中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范式的大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范式;大学生;论文写作能力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于2018年5月在“清华名师教学讲坛”上郑重宣布,将在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清华大学教务处处长、该课程共同负责人彭刚说:“‘写作与沟通’课程定位为非文学写作,偏向于逻辑性写作或说理写作,通过高挑战度的小班训练,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1]写作训练首要的就是进行思维训练,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的属性和功能看,它是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就是它所提供给人们进一步研究大大小小问题所使用的方法,是哲学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意义的方法[2]85。基于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范式对大学生论文写作思维的训练、写作水平提升都有着极大的益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范式在大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中的价值
以人类实践活动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范式具有合理性,培养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范式,体现对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自觉”[3]。第一,确立实践性、科学性、规范性的写作理念。所谓写作理念是指写作论文过程中遵循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思想。论文写作不同于散文或记叙文的最大区别在于写作理念不同。事实上,很多大学生仍然用中学写散文、记叙文的思维方式来写大学课程论文、毕业论文,忽略了论文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论文写作以论为主,以说理为目的。论文选题合理、结构完整、逻辑关系严密、语句顺畅、观点明确等均是写作理念科学性、规范性的题中之意。论文写作还应遵循实践性的理念,以人们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对客观对象世界进行解释和改造,即论文写作要以问题为导向,揭示问题的本质,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教育教学、实验、生产等)提供理论指导或实践指引。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范式为确立科学的、规范的写作理念提供了一种实践中的思维方式,实现大学生论文写作既合乎科学规范又合乎实践性。第二,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写作方法。论文写作方法指为达成写作论文目的而采用的途径和行为方式。它并非物化的手段,而是作为论文写作实践活动主体的大学生在认识所要研究的问题和解答客观现实问题所遵循的一种方式或程序的总和。通常,在论文写作中运用到如文献搜集、整理;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去粗取精和去伪存真等。但由于缺乏实践性思维的指导,往往会在论文写作中出现观点堆砌、词不达意、表达冗繁、为写论文而写论文,脱离实际情况等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范式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在于实践,强调的方法论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以大学生的实践为思维切入点,以综合的、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论文写作,用实践的思维方式来分析、研究实际问题、剖析文献资料,摒弃教条式、堆砌式、形而上学式的写作方法。第三,明确实事求是的写作路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范式的根本指向,体现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为大学生论文写作提出了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返回实践检验”多次往复的论文写作路径,既体现论文的理论性水平又体现论文的实践性指向。第四,激活写作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范式强调的是人实践本质的规定性、人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体现的是人的自主行为。由于彰显了人作为实践主体的自主性、自觉性和能动性,它能启迪人作为实践主体的自觉能动性,激励和鼓舞人们对自己的实践本质和自由的追求[2]84。大学生论文写作既需要论文成果评优、评奖、精神奖励、物质奖励等外在激励,更需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学术追求,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研究方向、研究热点,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夯实学科基础,提升学术研究涵养。
二、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范式的大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大学物理选修课程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物理;选修课;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大学物理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的理工科物理必修课过于强调“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应用性”,使物理学教育的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针对非理工科学生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来弥补普通物理教育的不足。本文对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有利于高等院校非理工科专业大学物理教学的实施。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已步入知识爆炸、高科技和信息时代的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高等教育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这一问题,首先是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过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一种潜意识的观念,现在已经基本得到澄清,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大学本科要立足于培养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培养专家,本科教育主要是打好科学文化素质基础,尤其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1]
物理学是各门自然科学的基础,其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适用于一切科学研究。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费曼所言:学习物理学,就是要学习怎样由未知进到已知的科学求知方法,就是要学习如何尝试和纠错,就是要学习一种普遍的自由探索的创造精神。大学物理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的理工科物理必修课为了培养研究和应用型人才,是为理工科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打基础,所以很强调“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应用性”,并且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采用统一闭卷考试。受此制约,物理学教育的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针对非理工科学生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来弥补普通物理教育的不足。大学物理选修课对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特别对提高非理工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一、大学物理选修课教学目标
大学物理选修课程教学内容并不是理工科物理教学内容的缩减,不能把大学物理选修课程体系当作理工科物理体系的缩影。大学物理选修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力图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即物理学研究的是什么;培养学生独立探求知识的探索精神;提供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现代观念和思维方式;开拓视野,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前沿;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物理基础;了解物理学与社会、环境、能源等方面的关系,物理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有什么贡献与影响;了解科学家创造性的工作特点和研究方法,获得科学方法论的教益与启迪。
大学物理选修课程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物理;选修课;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大学物理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的理工科物理必修课过于强调“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应用性”,使物理学教育的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针对非理工科学生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来弥补普通物理教育的不足。本文对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有利于高等院校非理工科专业大学物理教学的实施。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已步入知识爆炸、高科技和信息时代的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高等教育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这一问题,首先是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过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一种潜意识的观念,现在已经基本得到澄清,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大学本科要立足于培养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培养专家,本科教育主要是打好科学文化素质基础,尤其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1]
物理学是各门自然科学的基础,其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适用于一切科学研究。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费曼所言:学习物理学,就是要学习怎样由未知进到已知的科学求知方法,就是要学习如何尝试和纠错,就是要学习一种普遍的自由探索的创造精神。大学物理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的理工科物理必修课为了培养研究和应用型人才,是为理工科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打基础,所以很强调“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应用性”,并且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采用统一闭卷考试。受此制约,物理学教育的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针对非理工科学生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来弥补普通物理教育的不足。大学物理选修课对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特别对提高非理工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一、大学物理选修课教学目标
大学物理选修课程教学内容并不是理工科物理教学内容的缩减,不能把大学物理选修课程体系当作理工科物理体系的缩影。大学物理选修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力图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即物理学研究的是什么;培养学生独立探求知识的探索精神;提供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现代观念和思维方式;开拓视野,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前沿;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物理基础;了解物理学与社会、环境、能源等方面的关系,物理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有什么贡献与影响;了解科学家创造性的工作特点和研究方法,获得科学方法论的教益与启迪。
工科物理化学教学课程思政研究
[摘要]课程思政在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工科物理化学教学中,以蕴含丰富思政元素的案例系统地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包括个人成长篇、科学思维篇和工程应用篇三个部分。培养了学生的个人成长基本素养,创新性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思维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思维能力。
[关键词]工科物理化学;课程思政;个人成长素养;科学思维方法;工程应用能力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要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融入价值观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培养德才兼备的后备人才。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细化了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的要求。理学类专业的课程,要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加强科学伦理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学类专业的课程,要强化工程伦理教育,培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2]。四川大学面向工科学生开设的《物理化学》课程,在大学二年级执行。经过一年的大学学习,有同学仍然没有明确大学的学习目标,出现了学习热情丧失、疲于应付学业的现象;有同学仍然沿用中学时期的题海战术,没有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物理化学》是化工类各专业本科生一门重要的主干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由于学科公式繁多、概念严格及推导复杂,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不利于大化工类相关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为了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方法问题,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经过反复锤炼,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融合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课程思政内容包括个人成长篇、科学思维篇和工程应用篇三个部分。目的是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及科学探索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实业兴邦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创新活力。
1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
1.1个人成长篇
通过介绍杰出校友的成功案例及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在个人成长中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陶冶情操、温润心灵。1.1.1案例一:实业兴邦、规划和积累、技能和方法物理化学是所有其他化学课程共同的基础,需要学生一方面学会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精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本质,另一方面又学会如何通过物理量的测量,来了解某些物理化学过程,从而能够有效地调控其中的关键步骤或整个过程。它对于学生科学思维、工程应用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因此,要求学生在开始接触物理化学时,就要重视本课程的知识框架和学科的思想方法。在绪论中,以2011年四川大学的杰出校友海普瑞公司董事长李锂致我校校友会的书信开篇;从书信中的“一九八四年的春天,开始了对糖化学和肝素的兴趣和研究。”及李锂的简历推断,一九八四年的春天正值李锂大学一年级下期学习阶段,引出“规划与积累”思政元素;从书信中“系统地受学术思想的影响并且受到适当的技能的培训。”导出“技能与方法”思政元素;结合李锂个人的成长历程,引导学生重视个人能力的成长,并将自身的成长规划与国家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融入自身的思想和行动中,激发科技报国、实业兴邦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1.1.2案例二:如何让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在学习吉布斯函数时,介绍对物理化学作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吉布斯(GibbsWG)的生平故事。1836年他因为《几何学研究设计火车齿轮》的研究获得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博士学位,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名气和财富之后,不计名利地投身于基础科学问题“如何描述功与热量的关系?”的研究[4]。吉布斯研究的动力是什么?同时也给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如何让你的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在课程结束时,分享本人的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困境中坚强努力、积极向上,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创新活力。本人观点如下:首先要发现美,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美丽化学》视频[5],发现化学中的美;进而发现物理化学的美,如逻辑之美、简约之美等。例如:统计热力学处理纷繁复杂的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用概率最大的玻尔兹曼分布代替平衡分布,进而根据粒子的能量得到系统的能量,方法之精妙而简洁。其次需要创造成就感,以肺炎爆发时钟南山院士被急招赴武汉动车餐车上的照片和总书记为钟南山院士颁发“共和国勋章”的照片为思政元素,体验成就感有助于享受学习的过程,激发生命的激情与活力。最后需要好的方法,大量时间精力的投入收获不到良好的效果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产生学习懈怠与疲惫感。学生的学习需要有以下几个层次,首先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然后向书本系统地学习,最后在实践中学习,要向小马过河一样摸索着前进,并不断地自我总结与反思。此外,在讲解可逆过程的概念时,引申出秦始皇派徐福去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的历史故事,结合李白“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诗句,给出“人生就是一个不可逆过程”,规劝年轻的同学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思考和探索
摘要:大学物理是理工科非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分析了新疆高校非物理专业开设大学物理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学习特征、教师教学方法、学校政策、专业针对性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改革措施,以期提高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大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物理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宏观机械运动、分子微观热运动、电磁与光的运动、原子与原子核内部的运动等等,这些范围与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以及土木、水利、机械、电气等传统工科有交叉和渗透.通过大学物理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系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以及运用物理的思维方式方法去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1].可见,大学物理课程对于非物理专业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目前大学物理教学现状
随着地方高校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高校都越来越重视内涵式发展,增设了更多的理工科专业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这种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教育成为一般本科院校转型的方向,那么传统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必然要作出适当的改变,理工科不同专业由于自身学科的发展特点以及满足学生就业的要求,对所需物理知识的范围和深度要求不尽相同,所以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新疆高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1学生中学物理基础有差异.新疆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大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有些少数民族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基础较为薄弱,不仅如此,少数民族学生的国语(汉语)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国语较好,上课能听懂教师所讲内容,但有些学生来自偏远农牧区,初高中为民语言授课,国语水平相对相差.因为高校要求国语授课,这样在大学物理学习中,一些少数民族学生普遍感到学习比较吃力,加之高中物理基础知识较差,渐渐地对大学物理学习由于畏难而失去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物理不是本专业的主干课,从内心就对学学物理课程的态度不积极,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笔者曾教授过某专业民、汉班级的大学物理课程,民族班大学物理考试不及格率为汉族班的两倍.即使全为汉族学生的班级,疆外学生和疆内学生的基础也不一致,疆外学生一般高考分数普遍较高,所以他们的高中物理基础也普遍强于疆内汉族学生,上课也较为认真和专心,所学大学物理知识接受很快.1.2教师备课、讲课质量有待提高.由于目前全国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虽然近年来自治区在教师职称评聘中逐渐增加了教学实绩的比例,将教师分为科研型和教学型,对教学型教师职称评聘降低了对论文和研究项目的要求.但教师晋升职称、评优等方面还有科研项目和核心刊物论文的硬指标,特别是大学排名以及高校评估都对高校的科研有要求.因此,造成大部分教师将很多精力用在了科研上,使一部分教师重科研而轻教学.再加上大学物理课程是公共课,使一部分教师不重视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不认真备课,不能钻研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课堂教学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难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效果.还有一些高校将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任务安排给一些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由于青年教师对大学物理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且教学经验不足,也会影响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1.3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传统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都是一边板书一边讲授,学生虽然可以利用板书的时间去理解消化知识.但这种传统模式不能将生动的物理知识展示给学生,很难激发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大学物理实验一般开在理论课后的一学期里,这样造成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脱节的现象.而且有的学校教学实验器具缺乏,课堂上基本不设置物理演示实验,导致学生不容易理解较为复杂的定律、定理.1.4大学物理课程不能与自身专业紧密结合非物理专业学生学学物理课程,目的是掌握大学物理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运用物理学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并利用这些物理方法和知识去学习和研究自己的专业.有些高校对数学、化学、土木工程等专业所制定的大学物理教学大纲一致,没有内容上的调整,显然这是没有将物理知识和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使学生无法体会到物理学知识在所学专业中的重要性,会使学生感觉大学物理课程对学习本专业没有用,从而产生应付心理.
2非物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措施
中国传统文化对建党学说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知行学说/民本思想/修身/尚贤/建党学说
【正文】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01)01-0019-04
一、知行学说对倡导的思想路线的影响
知与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对范筹。《尚书》中的《说命中》有“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一语,历来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知行学说,它是指人们认识一件事情,懂得一个道理,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把它付诸实行,把主观认识变为客观实践的活动。《左传昭公十年》也有“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的同类思想,它们都表现了一种朴素的知行观。以后历代思想家都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场上,对知行学说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行先于知”、“由行而致知”、“行难知易”、“知重行轻”等多种观点。虽然他们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都没有作出完全科学的回答,但“知行统一”、“知行结合”则是这些思想家论辩所结出的硕果。在总结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知行关系的各种见解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所谓知行关系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上的知行学说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相结合,指出:“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尤其具有重大意义的是他把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同中国古代“知行统一”的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词意最早见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所写的《汉书》,作者在书中赞扬西汉景帝之子河间献王刘德治学态度严谨,说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缮本,必为写好与之,留其真”。唐代语言学家颜师古将“实事求是”解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显然,“实事求是”指的是一种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学风。宋代陈亮、叶适继承了儒家历来讲求实用理性的传统,反对空泛,推崇事功。清代顾炎武、龚自珍、魏源、曾国藩则大力提倡“实学”,主张“经世致用”。他们讲求“实事求是”的立意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包含着力求使主观符合于客观的正确认识,代表了中国古代那种治国理政注重从实际出发的优良传统。
总结了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知行关系的各种见解,吸收了其中的合理内核。1937年7、8月间,发表了《实践论》和《矛盾论》等一系列光辉著作,阐明了认识和实践、知和行的关系。他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虽然“两论”中还没有出现“实事求是”的字样,但是如果把它提到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来考察,那么,实际上,“两论”就是“实事求是论”或“论实事求是”。1941年5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进一步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要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因此,从这时开始,“实事求是”已经完全不是原来的含义,完全不限于学风。同年冬,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对党的思想路线最简明、最精辟的概括,从此,“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被确定下来。“实事求是”作为学风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仅继承了这份遗产,并以此为桥梁把它升华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对古人的“实事求是”概念,不仅充实、改造了它的内涵,也拓宽了它的外延,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中再现其真理性的光辉。
语文教学与生态伦理教育的融合论文
摘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态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本文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结合教学实践,从在文本研习中熏陶、在问题探讨中参悟、在阅读讲练中渗透、在写作训练中深化、在活动体验中感悟等五个方面,对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环境教育;生态伦理;生态道德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道德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属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范畴,自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外在的附加任务”。所以说语文教学在环保教育方面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大有作为,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态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态伦理道德教育谈点粗浅看法。
一、在文本研习中熏陶
新课程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出发,编发了不少有关人与自然方面的古今美文。这类美文在为我们提供审美教育的同时,也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