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5 09:35: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学教育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学教学与小学教育论文
一、基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目的下小学科学教学的具体实现途径
(1)利用课程特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利用课程特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体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需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第一目标。借助于学生天生的好奇、好动的特点,适当的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感受,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在实际动手能力上的好奇心理。可以适当的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鸟语花香、灌丛草木、虫鱼鸟兽,亲自感受到生命的韵味。在经过这种切实体验的基础上,通过特别的方式让学生将心内的感触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这种身临其境体验之后形成的浓厚兴趣,势必会增强学生后期写作、表达上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2)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能力首先需要将观察作为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明确的观察目标,然后结合学生的特点针对性的制定一个观察记录的方法,保障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到整个观察过程中的乐趣所在。另外,教学还需要注重学生在观察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等各方面的能力,而非仅仅将观察本身作为一种目的。通过这种长期的锻炼,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思维创新水平。
(3)鼓励学生质疑,让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让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对所产生疑问的分析、认识、理解能力。充分发挥出问题机制在学生积极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出学生认知水平的能力。为此,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需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出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全面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
(4)规范学生的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应该与教师、同学之间建立一个亲密合作的关系。在强调学生参与活动的丰富多彩性的同时,需要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教学原则落实到实践中去。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创造出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切身参与到探究性活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另外,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按照规范性的操作进行,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以及应用等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素养。
二、结语
小学科学课程教育论文
一、引言
STEM教育理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最早在其描述多学科教学的相关政策和文件里提到STEM一词,标志着STEM教育模式的诞生。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的简称,其核心理念就是强调多种学科的相互融合和联结,让学生通过多学科的综合学习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世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STEM教育的基础是让学生获取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本质则是让学生了解学科之间的联系。STEM教育的主要方式一般是通过项目或者问题驱动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多种学科的知识。项目或者问题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按照不同的分工搜集项目或者问题需要的各种信息和材料,最终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完成项目或者解决问题。2006年,美国教育学家在原有的STEM教育模式基础上又加入了艺术(Arts)科目,STEM教育从此变为STEAM教育,让学生从更多的视角认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STEAM教育体系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完成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所以,STEAM教育理念特别适合小学科学课程的应用,培养学生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STEAM教育理念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
STEAM教育理念引入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后,评价教学效果不单单只依靠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加注重的是小学生在科学课程中的参与过程,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完成科学课上教师布置的项目,提高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认知水平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STEAM教育理念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措施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为小学科学课创设良好的STEAM教学环境。学校要为STEAM教学模式的应用创设良好的软硬件环境。硬件方面学校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开展科学活动的场地和科学项目需要的各种材料。例如,学校可以建立模型制作室、创客工作室及科学实验室等供学生科学课时开展各种项目活动使用。软件方面,学校要为STEAM教育在科学课中的应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例如,学校可以开辟一个成果展示区,将学生的科学实验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从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的作品中获得成就感。学校还要充分利用教学楼走廊墙壁等空位置张贴或者悬挂各种科技发展成果,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增进和培养小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2.小学科学课要广泛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促进STEAM教育模式的推进和拓展。小学科学教学不能仅仅止步于校园,要拓宽科学课的范围,让科学教育向家庭延伸和拓展。学校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小学生将科学研究和实际生活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科学现象和科学规律,有助于小学生全方位了解世界,并在研究过程中掌握各种生活技能。例如,科学课上要探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以下思考问题和任务:①报纸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怎样的情况会沉,怎样的情况又会浮?②硬币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硬币和报纸通过怎样的组合就不会沉?③报纸在清水和盐水中浮沉会怎么变化?学生回家后,要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发现浮沉和物体的大小以及轻重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相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物体,浮沉和重量有关;相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物体,浮沉和物体体积有关;还有清水和盐水也会对浮沉产生影响。3.创建STEAM特色科学课堂,注重各种学科知识的融合和联系。STEAM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过程中将各个学科知识有效的整合在一起,通过全方位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小学科学课要用好STEAM教育理念就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方式,使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小学生在科学课上要自己动手制作,自己动脑思考,在进行科学实验或者模型制作时还可以通过互相协作来完成最终的科学项目或者解决科学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过程不断的观察和总结,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会让学生的记忆更加的深刻。例如,教师在让学生观察研究混合物质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做。将水和油混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搅拌之后呢?再静置一会儿呢?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来发现油和水混合的现象。然后再让学生将沙和豆混合在一起,搅拌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观察总结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沙和豆混合与油和水混合的区别,最后教师可以总结一下其中的科学知识,让小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和教师讲解,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另外,STEAM教育中加入艺术元素后,在科学课上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例如,科学课上要用废旧材料搭建高塔,学生在上课之前就要收集不同的废旧瓶子,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看哪一组用不同废旧饮料瓶子搭建的高塔又稳定又美观。学生在动手制作高塔的过程中既要想办法让高塔更稳定,又要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充分利用彩笔,各种颜色亮丽的剪纸等装饰高塔,让自己组的高塔更美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各种实验的指导者和模型制作的参谋,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地放手去做,通过自己努力或者团队的合作共同完成科学项目。这样学生在完成项目之后会更有成就感,对所学知识了解的更深刻,明白各种知识之间潜在的联系。4.教师科学课上采用STEAM教育时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STEAM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但是小学生因为个体差异不同,能力也不一样,有的小学生动手能力强,善于探索研究,教师只需要稍加指点学生就可以很快的上手操作。有的小学生动手能力稍弱一些,很多项目需要教师仔细的说明才可以明白。针对不同学生具备的不同能力和素质,教师在需要分组的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尽量将动手能力强和动手能力弱的小学生混搭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互相学习,最终掌握技术难点,完成项目内容。教师在上课时,不但要表扬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更要鼓励那些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在课后寻找与课程类似的问题或者项目多锻炼,尝试自主解决问题,逐步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提高自主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5.教师要在科学课上应用好STEAM教育模式,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STEAM教学模式讲究各个学科的有效融合,对科学课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懂得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学生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教师才能及时给予帮助。STEAM教育理念在我国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还是初级阶段,很多方式和方法都需要教师不断的揣摩和改进。教师要通过STEAM教育理念在科学课中的具体应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充分发挥STEAM教育理念的优势,提高小学科学课的效果和教学质量。小学科学教师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各种科学知识储备,在科学课上增强学生对各科知识的了解以及综合运用,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东岱,樊雅琴,于颖,于伟,杨君辉.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课程体系重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08):105.
中学科学教育论文
一、发散思维能力贯穿于初中科学教育课堂中
(一)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随着各学科之间联系的越来越紧密,对于各个学科的设定逐渐趋于模糊,进行不同学科知识的广泛渗透已近成为目前教学研究的重点,所以,在初中课堂进行科学教育就要求教师将多个学科的不同知识渗透到实际的教师过程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变化模式,增强学生的发生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授水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动植物的生命与水的关系、地球水循环、水的物理特征与化学性质、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角度分析,展示物理、化学、生物与自然环境等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以使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思维模式,推动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不断的变通
对于初中生而言,思维有时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课本中的例题,根据学生不同思维方式,进行习题的讲解,同时贯穿各种解题的方法,教师在变通的同时教会学生进行解题时的变通,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数学课堂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给学生设定问题,比如角的换算、求值、各角度之间的比较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科学创新教育论文
一、解放思想,培养创新兴趣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在对旧问题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新颖、有效解决方法的能力。一个人具备了创造能力才能内化为自身的创造才能。具备了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在生活中展现自己的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今的教学不再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而是培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的教学。在科学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身边的一切都有浓厚的兴趣,并有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的欲望,科学课堂就是他们体验科学、探索未知的主阵地。初中生已经对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有了初步认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能直接参与、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与其单纯地给学生讲授,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扮演好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的角色。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要对其进行耐心的教导,这样的教学行为会给他们一种积极的正面引导。科学课要让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兴奋快乐的气氛中展开。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同学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运转的状态。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时刻观察学生的表情,对于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讲解,多听听学生的想法,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
二、运用辩论,培养创新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举手发言,要让他们喜欢抢着说、争着说,对于学生新、奇的想法给予表扬,对不正确的想法要用事实证明为什么是不对的。这个验证的过程可以交给学生来讨论、交流完成。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我为学生准备了羊角锤、剪刀、老虎钳、擀面棍四种工具,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于擀面棍是不是杠杆发生了争论。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不能简单地判评,而要引导辩论的双方通过事实来解释。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羊角锤、剪刀、老虎钳这三种杠杆,学生都能很容易地找出三个重要的位置: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接着让认为擀面棍不是杠杆的学生来说明想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发现擀面棍没有支点,所以它不是杠杆。这时,争论的双方都平静下来,持错误观点的学生也不再坚持。课堂上争辩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亲身体验,培养科学素养
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在科学活动中,探究科学知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科学素养。教学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创造、消化、吸收,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如在教学“斜面”一课时,我让学生从比较爱好的旅游出发,引出泉州东西塔如何建成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然后从生活中引入斜面,让学生积极参与谈论人们在生活中为何使用斜面。通过教师参与,学生自主进行三组不同的实验:斜面可以省力;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情况下,斜面省力情况与坡度的关系;在坡度相同的情况下,斜面省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从实践中去体会并理解斜面为何会成为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机械,让学生在实验之后展开想象,联系实际来谈生活中所用到的斜面,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地让学生体会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与艺术教育论文
1概述
在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在园内的学习生活内容应该更为丰富多彩、各式各样。因此,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将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有机地联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幼儿各类教学活动的互补性,使幼儿在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生活等科学、艺术领域中快乐的学习,灵活地开动大脑,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2国内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2.1国内幼儿园艺术教育体制现状。目前,我国研究幼儿教育理论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其研究方法往往比较陈旧和单一,大多数教师观念还停留在只重视幼儿的技能训练及知识拥有量等旧观念上,而缺乏正确认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一般认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教育目标是教会幼儿掌握一定的文学、美术、舞蹈、音乐等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趋向于“技能化”和“专业化”。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比较容易忽视幼儿对学习的感受过程,片面专注于显性知识而忽视隐形知识,专注于知识的授予而忽视科学与艺术教育的相结合。
2.2科学、艺术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思考。幼儿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各国对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强烈,人们越来越关注艺术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影响。每个国家都制定了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标准。我国在新课标中强调艺术教育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把艺术教育与人文、科学相结合,让艺术教育综合化,贴近学生的生活。
3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学习发展
医科学生人文教育论文
一、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不够
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中存在人文教育问题的首要原因是医科院校不够重视,医学教育中普遍存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轻人文知识和精神培养的现象。很多院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人文教育课程对于医学教育、以及医学生未来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大部分医学院校虽然设置了人文教育的相关课程,但是在实施中存在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医学院校开设医学人文课程仅仅局限于大学教育的某个阶段,以至于无法持续、全面地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内容僵化
很多医科院校仍然没有理解医学人文教育的真正内涵,而是将职业道德修养、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与医学人文教育混为一谈,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偏重理论记忆,且缺乏与实践的联系,无助于学生切实掌握人文精神在医疗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形式和表现内容,使得医学生深感医学人文教育内容的空洞与枯燥,导致人文教育的效果欠佳。
(三)课程设置孤立,缺少渗透
物理科学态度教育论文
在科技迅猛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自然科学不仅是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而且是推进精神文明的重要动力。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里最基础的学科的之一,在现代科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包含着许多反映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新内容。研究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态度。中学物理学科中的优秀学生,在进一步深造之后,都将是肩负着祖国科技兴衰的重任。中学物理成绩特出的学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在其他方面也得到良好发展。
现代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需要的是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要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作为中学物理学科对于完成这些任务起着十分重要的、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
科学态度是指人对自然、对科学本身的基本看法,包括科学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与审美观。科学态度对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是人的科学素质的核心要素。由此可见,科学态度教育在现代教育内容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科学态度教育的评价,对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起到重要作用,也是为学校的教育考核提供一定的依据。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中学物理科学态度教育的评价,应反映科学素质的综合结构,应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促使教师通过中学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形成科学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创造精神,造就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科学精神培养与物理教育论文
一、理性精神的培养
理性精神是科学的灵魂。物理学科教育要充分发掘科学的理性资源,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物理学理论的根本宗旨是为了揭示和描绘自然界内在的固有结构———简单、对称、和谐与统一,从而实现人类心灵深处的渴望与自然界之本质的高度吻合。”许多时候,我们占有的经验材料往往是不充分的、不纯粹的;而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特殊与普遍的关系又往往是十分隐蔽,此时从经验到本质、从已知到未知之间的逻辑通道也就不十分清楚,中间常常缺少必要的推理依据与环节,这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往往会变得迷惘和停滞。解决这种迷惘的科学方法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假设,并在假设的指引下继续探究。当然,这种具有尝试意义的假设是否具有真理性,还须由客观事实来检验,从这个意义上讲,“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正是科学最具有特色的理性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假设与求证的理性方法,就是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二、求实精神的培养
求实精神的培养是物理学科教育必须传承的文化之脉。17世纪,伽利略用实验叩开了自然科学的大门,物理学摆脱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桎梏,形成了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意识;也正是这种求实规范的实证方法,使科学理论的真正性得以保证,形成了科学区别于一切宗教、迷信的划界标准。一要突出实验验证,强化实证意识。科学就其产生过程而言,主要有两种途径:归纳和演绎。事实上,在科学抽象中获得的一般性并不保证包括所有个别性,个别性也并非全部纳入一般性,例如“热胀冷缩”的一般规律就不包括水的“反膨胀现象”;以光的直线传播为基础的“小孔成像”规律也不涵盖小孔足够小时的衍射现象;尤其是以理想化模型为基础获得的一般规律更难以概括一切同类个别事物。从这个意义来讲,从一般性出发并非一定能揭示个别事物的特征,即符合逻辑并非一定是真实的。真正能检验演绎结论真实性的仍然是事实。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突出验证性。在验证性实验过程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充分尊重学生的验证成果,既要允许证实,也应允许证伪,让学生在实验中真正体验物理实验的实证力量,强化学生的实证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和实证精神。二要亲历科学过程,体验求实规范。求实精神的培育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问题———假设———验证———理论”的探究思路。然而,问题在于学生以怎样的方式经历这样的探究过程。在当前科学教育中似乎流行着一种以科学探究思路为线索的、称为之“顺杆爬”的模式,即教师根据学科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设计出最简捷、高效的探究路径。而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听”“看”“思”为主要活动方式,追随教学设计思路顺藤摸瓜地观察、理解、消化,获得结论。虽然在这样的的教学中,学生也经历了所谓的科学探究,但这种从问题发现到假设提出,再到验证方法、步骤,甚至连表格都设计好的探究并不反映科学探究的真实过程和高度复杂性。只有亲历科学过程,才能体验科学规范、领悟科学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变革这种顺杆爬式的科学探究,变“看科学、听科学”的形式探究为“做科学、体验科学”的亲历性探究,让学生在亲历科学的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的求实规范,领悟求实精神。
三、怀疑精神的培养
任何学科都不是一经建立就成为永恒不变的知识体系,对已有理论保持批判性的怀疑是科学精神又一重要表现。“敢于质疑,能够质疑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营造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与这种基本的科学精神相对应的品格,则是学生的独立个性,只有具备独立个性的学生才能不畏权威,敢于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敢于违反常规地提出与主流观点不同的见解。因此,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倡教育民主;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小学语文教材科学教育论文
一、教材中有关科学教育篇目的编排
在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中高级)教材篇目的统计中显示,在教材共335篇课文中,内容涉及到科学教育的有112篇,占33.4%的比例。在这其中,有关科学知识的课文所占比例为24.2%,社会科学的内容为18.6%,主题为科学方法的课文占11.8%,与科学精神有关的课文最多,达到45.4%。从统计中可以看出,北师大版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在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技术四大领域的相关基础知识的科学内容标准的涉及还是比较全面的,科学知识内容的覆盖面较广。而在涉及到科学知识的课文体裁种类的覆盖面也较为广阔,包括了一般说明文、寓言童话、诗句、记叙文等常用体裁,其多变性和对日常生活的结合程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语文教学上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北师大版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在对课文的编排上对科学教育主题的课文重视程度较高,该教材采用了主题单元的编排模式,每个年级的教材都被分成了数个主题单元,其中也包括了以科学教育为主题的集中单元,如第二册中以“热爱自然”为主题的《植物》、《星空》等。对科学教育进行集中教学,有利于提高科教类课文的传授效率。在细节处理与辅助教学方面,该教材在科学教育中较为抽象的部分,插入了与知识点相配的解释说明与插图,而在课后的思考题与小资料中也加入了一些有助于理解或值得探讨的内容。
二、针对科学教育内容进行优化
1.教科书编写的优化
科学教育在小学语文中所占的比例不应过少而起不到对学生科学观念、科学思想的养成,但是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中科学教育课程也不宜过多以至于影响到基本的语文教学目的。从不同年级的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科教课文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出,科学教育课文在四年级下学期中所占内容过多,相反的,在五年级下册中又显得过少。在对教科书进行编写的过程中,建议将科教课文的分布变得更加均衡。
2.教科书中科教因素的优化
物理教学科学教育论文
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多数教育人士已经普遍认识到,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熟练程度。因此,物理教学中既应该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更应该让学生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所谓科学方法,是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般规律性理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有:一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的教育;二是物理学习方法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完成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培养科学的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本身,而且掌握了研究和学习物理的方法,以及探索物理的精神。
一.指导阅读课本,培养自学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科书,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通过读书掌握物理的科学语言;二是通过反复读书,使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系统、准确;三是通过读书提高自学能力,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怎样正确指导读书呢?
(1)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要着重读,对其中的重点字母要深入体会、准确理解。因为这些字句或揭露了事物的本质;或指出了事物变化的范围和条件;或反映两个事物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时,必须指导学生把这些重点字句“抠”出来搞清楚、弄明白。如功率的概念中把“时间”限制为“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而不能简单说成“功率等于功跟时间的比值”。又如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阻碍”的含义不是“阻止”,它是指:原来磁场增强时,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反向;原来磁场减弱时,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同向。在教材中“这段”、“该点”、“某时”、“某刻”、“任意”、“总是”等字眼很多,切不可轻视。要养成“抠”字眼的习惯,正确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
(2)指导学生识图、读图、画图。物理学上的图形很多,如速度图线、振动图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