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设计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1 17:58: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课题设计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课题设计综合材料论文
一、课题设计
从真实的课题项目出发进行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课题教学要求学生围绕设计的课题进行思考研究,深化视觉语言和设计主题之间的关系。为了实现主题,做到有理有据,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对于所遇到的知识方法等问题,采取自助或与老师同学讨论等多种方式解决。客观世界的材料丰富多样、千差万别,从自然材料到人工材料,它们不仅以各自特有的存在方式“充斥”着我们的眼睛,同时,其中所蕴含的生命机制还赋予视觉以某种情绪和气质。我们都知道,视觉语言表现的最终目的是为传达服务的,在课题设计作品中一目了然的明确主题至关重要。通过命题的材料实验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设计语言和表现主题的关系,深化他们对视觉传达功能和任务的理解。
综合材料课程分三个阶段,采用课题式授课方式进行。第一,研究材料与视觉传达关系;第二,探讨综合材料形式语言,包括综合材料感知、审美、形态语言、符号意义以及精神文化内涵等;第三,综合材料形式表现与实践,通过解构、重组、异化等方式进行限定材料的命题创作。材料本身富有情感属性,如同书籍设计选择不同材质的纸张会带给读者不同的心理感受,通过材料感知的训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材料选择的细微变化,进而从视觉传达角度进行把握。材料的表达还应考虑某种材料的文化内涵,就像西方人体会不到中国人所感受到的玉石之美,对材料的选择应充分考虑不同受众人群的文化背景。在材料的表现方式上,引导学生突破对于某种材料的传统化、经验化认知,帮助学生提供无限的创作表现空间,从而形成关于材料表现的更多体验,为进入课题设计专业创作打下基础。教师在课题设计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利用材料表现一些具体的命题,学生首先要针对命题做出个人的诠释。对于同一个主题,个人的视角和理解力的不同,所给出的观点也是有差别的,也直接反映了课题设计中真实情感、个性化的语言。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展开思维,从无规则的材料及偶然的形式肌理中寻找可视的、具有意味的形式。然而在设计中不能让材料“先声夺人”,使材料的外在形式遮蔽了创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对材料的分析及创作的构想、草图、实际的过程采用图片记录的方式,并对最终的结果进行总结。
在这个练习中,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不再单一是为了材料而材料、为了表现而表现,而变成了一项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的课题设计任务。材料的美是丰富的,对设计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开发一材料为主富有创意的视觉语言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从传统的具体设计方法到打破形和色的束缚,通过解构重组等方法去演绎材质本身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尝试着材料表达的各种无限可能性。一些新思维、新想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涌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逐步培养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还能从创新性角度加深对设计基础的理解,在和同学们对新知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课程展览
课程结束以课程展览的形式展示学生作品,提前将毕业展的形式引入了课程中,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课程展览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让学生和观众也能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使得评价的角度更为全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体验记录下来,从具体的个案探索过渡到理论研究的高度。课程记录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记录课程的进程,能够引导学生总结设计经验,由实践探索上升到理论高度。艺术院校的校园文化是感性的,但是课题设计还需要理性的修养,因此,养成上课过程对各个环节的体验进行记录整理、理性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十分重要。课程的过程往往比结果更具有价值,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包括影像、网络、音画等多种形式记录创意心得以及专业实践的过程,这会使学生对材料的体验和尝试更为丰满。综合材料这一课程还需要综合的、开放性的实验空间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既能打破不同院系之间基础课教学完全隔阂的状态,也有利于整合全校实验室资源,建立共通性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综合材料课中好的作品应在实验教学空间进行长期展示,引发学生进行更多关于材料表现的思考,让学生不出校园就能获得新材料的信息,增加对材料的直观认识。
高校毕业设计论文信息化管理探讨
【摘要】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需要信息化的支持,通过信息化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各环节过程管理,从而使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整体质量得到提升。文章从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中总结出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环节和实施步骤,讨论了在学生上传论文和检测环节遇到的若干问题,探讨了课题外审环节的随机分配方法,提出了课题答辩分组在信息化管理时应该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和常见的四类算法。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高校;信息化管理
高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也作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最重要的评价之一。它可以系统地检测大学生能否使用本科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为了进一步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的管理,切实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信息化管理就是唯一的提高工作效率手段[1-3]。
1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2020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的通知(教督〔2020〕5号),要求建立全国本科毕业论文抽检信息平台。国内高校关于毕业设计(论文)信息系统大多停留在简单管理阶段,例如,闽江学院“毕设通”[4],扬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浙江省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平台等。这些系统都只能完成基本的课题信息统计,课题文档管理。都没有很好的业务支持,例如答辩分组,课题外审分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2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的信息化管理
青年教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分析
摘要:剖析青年教师在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的必要环节,即设计/论文的选题,指导教师的指导模式,学生设计/论文的书写以及答辩等环节。基于老教师丰富的指导经验和已指导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经历,提出并引入“青年导师———优秀研究生———优秀本科生”的逐级指导模式。该指导模式不仅有助于本科生快速融入课题研究中,还有利于青年指导教师的快速成长,真正培养出符合目标要求的毕业生,从而进一步为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服务。
关键词:青年指导教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
一、前言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我国高等院校实施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实现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后一个环节。它既是对本科生大学四年所学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又是对学生科研素质、动手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察[1]。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不仅体现一个学生的学术研究水平,还是衡量一个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之一[2]。不同于其他教学环节,它的独立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将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升高标准和高要求的本科教学质量,通过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获得综合训练,提高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3],需要在近四个月的时间里(一般为16周课时)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研究科学问题的积极性[4],并将科学问题的求解过程以文本形式展现出来,最终经过专家评委们的评定,从而获得相应的学分(一般为28学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和指导教师的素质、能力及责任感密不可分[5]。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首要负责者,需要高度的责任心与耐心,严格把控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各个环节[6]。一般而言,本科生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本科阶段前七个学期学习的专业知识与自身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一个学术性课题[7]。经过开展毕业设计/论文这一重要环节,高等校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和提升本科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8]。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综合评价本科生大学四年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同时也可以作为重要教学课程来评估高等院校的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教育部办公厅了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着重强调了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本人作为郑州大学一名青年教师,在大力建设“一流”学科———绿色催化的同时,以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点(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河南省特色学科)为平台,与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交流合作,结合自身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经验,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几个重要环节进行逐一剖析,提出个人见解,以提高一流学科专业培养目标下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一步促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剖析
近几年来,随着本科生毕业人数逐年上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数量也日益增长。但是,毕业生不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缺乏必要的系统学术训练,科研理论素养偏低,教师指导不到位等因素,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尽人意。课题选择不当、方法使用不规范、乱编数据、结论无法重复验证等学术性问题日益突出。只有通过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科研素养,强化学术训练,建立全过程渐进式的指导模式等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水平、大学生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9]。(一)科研素养是基础。对于本科生来说,从大一开始,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科研创新竞赛,加入一些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项目,提前进入自己所感兴趣的老师的课题组,进行一些简单的科研实践训练,形成浓烈的科研氛围。除此之外,指导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资料搜集、科技论文写作,以及实验动手能力,开设相关课程,引导本科生学习和了解科研方法和技巧,培养正确理性的科研观念。要想将本科生培养成为优秀的复合型科研人才,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需要日积月累积淀的过程,所以只有从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内教学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外科研实践两个方面来加强学生的科研素养,使本科生得到充分的提高,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10]。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中,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客体,结合前沿的研究热点丰富与拓展理论课教育内容,适当地加深理论课深度,通过传授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与实践,使本科生在理论课程学习过程中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科学思考的好习惯,这样的养成过程也是让本科生自主学习、实践、培养科研兴趣,提高科研素养的探索过程。此外,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除了高等教育要求的必修的实验课程外,学院也可以组织以青年教师为主开始引导学生接触简单的实验课题,这对创新能力的提高,科研兴趣的激发以及科研素养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一般来说,青年教师和学生之间年龄差距小,更能理解学生的想法,所以沟通起来更为容易,青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11]。(二)做好选题是关键。选题是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众多环节的第一步,也是举足轻重的一步。对于新工科时代背景下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一般是由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项目和研究方向,同时结合相关工程背景而拟定的。在选题内容上,青年指导教师一方面需研读本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教学要求[12],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结合本领域学术前沿,考虑学生思维方式的创新性,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13]。同时,在选题的难度上要因人而异,需要大致衡量学生的能力,以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圆满地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以优异的学术结果来提高设计/论文质量,实现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与毕业设计/论文一体化[14]。青年指导教师将选题大致确定后,可以将选题领域、自身的科研方向、对学生的要求等重要信息统一汇总,方便感兴趣的本科生对该课题进行初步了解。同时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探讨关键点,以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这里应该加强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的指导。例如郑大化工学院鼓励大学二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实验室,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成绩优异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造力。结合本人的经验,首先与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进行面谈,使其熟悉课题组研究方向,并由研究生带领进入课题组熟悉基本情况。起初,要加强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青年指导教师的联系,定期讨论课题并交流经验,周期一般为一个学期。在此期间,学生可以进一步确定是否继续该课题,并作为日后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同时,青年指导教师也可以进一步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特长[15]。待双方相互确定后,青年指导教师引领本科生和课题组的相应研究生进行“一对一”的组队,正式开展课题内容的研究。参与辅助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研究生需要经过青年指导教师的考核,保证该研究生具有足够的辅导能力和端正负责的态度[16],从而形成“导师-研究生-本科生”的指导模式。该指导模式无论在沟通方式上还是科研水平上,形成了一种高效的工作节奏和有效的递进关系。青年指导教师针对本科生所研究课题进行大致思路分析之后,在研究生的带领下,本科生需要从基础知识开始对课题进行全面地认识,如相关文献的阅读,专业知识的储备,学术词语的解读,实验设备的使用等等。青年指导教师需要注意本科生的时间分配问题,可每月进行一次“面对面”的学习汇报,同时辅以现代网络通讯工具进行讨论,便于青年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交流[17]。对于这种指导模式,青年指导教师需要提醒大二、大三年级的本科生,以课程学习为主,课题研究为辅,以防本末倒置。对于本科生而言,提前接触课题不仅可以提前熟悉课题的研究内容,完成一些简单的课题任务,为后期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减轻负担,还可以保证自己在未来的两年时间内顺利完成一个系统且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18],这会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科研的热情和养成积极的思维方式[19],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三)过程指导是保障。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时,青年指导教师可向学生强调该环节的每一个时间节点,规定好汇报总结的时间频率(例如每一周或两周汇报一次)和具体要求,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20],从而产生一定的时间紧迫感。对于已初步了解课题的学生,可以提高工作任务的难度,并逐步促使其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完成较复杂的课题任务。结合本人指导经验,对那些已得到课题数据的学生,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始时,更侧重思维方式的激发,进行较深入的数据整理并给出系统性分析结果。借助“导师———研究生———本科生”的指导模式,由青年指导教师把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思路,研究生负责指导本科生探究课题中的细节部分,如一些基础操作的传授和基础问题的解答等。为了保证学生能按照既定时间计划开展课题,青年指导教师需要求本科生每周当面给研究生汇报课题进展,每两周或每月当面给指导教师汇报总结,这样既能培养学生阶段性总结的好习惯和能力,而且还能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为了完成更加高质量的毕业设计,青年教师还应该端正自己的指导理念:要尽可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而考虑,所以不可以直接授之以“鱼”,而是要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研理念,降低对老师的依赖性,做到“授之以渔”。相对于传授理论知识来说,提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更加重要的,这种能力的培养也是高等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之处,也更加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我国学生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老师和课堂的依赖性过于强,所以青年指导教师一定要注意多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动手解决遇到的问题,但是基于完成时间的影响一定要及时给予一定的方向引导,强调问题关键的地方,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做的课题理解得足够彻底[21],为以后的答辩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共同进步,逐渐探索和摸索出更加合适的指导方法和教育方法。(四)重视撰写能力培养在学生撰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时,青年指导教师需要特别重视其设计/论文的撰写,其质量将最终体现选题的合理性、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及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首先,指导教师和学生均需认真研读学院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要求。学生需要了解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及相关规范要求,如字数、格式等。青年教师需要了解如何教学生撰写出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引导学生建立起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认识,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水平与规范性[22]。为了让日后继续深造的学生尽早进入研究生状态,青年指导教师需在学院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要求,让学生达到准硕士生的标准。其次,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效率,青年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可先列出设计/论文的提纲,再确定设计/论文的结构,最终对设计/论文进行润色。学生列出提纲需交给指导教师并得到认同后,再进行设计/论文的撰写。由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着重描述课题的研究结果和对数据的系统分析,所以青年指导教师还需要和学生进行讨论,提炼出核心数据,并总结出一定的结论,充分回答课题所提出的关键科学问题。最后,针对毕业设计/论文整体的语言规范问题,青年指导教师可从自身书写科技设计/论文的经验出发,提供基本要求,如语句的陈述方式、图表格式、参考文献的篇数和编排等。基于近年来不少违反学术规范与道德的科研造假、论文抄袭严重的案例,青年指导教师更应该给学生着重强调科学研究论文的规范性,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研理念和良好的科研素养。(五)严格把控答辩环节答辩是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最后一个环节,提供给了大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毕业设计成果的舞台。通过半年左右的课题研究,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课题从一开始的不甚了解,到已经形成自己一个大致的知识体系和认知观点,并通过答辩的形式传递给他人[2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不仅要求学生在完成设计/论文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课题结果,还要求学生能将课题研究内容和相应的结论有条理地陈述出来,并与答辩小组老师进行学术交流。为此,青年指导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制作完成答辩PPT。该答辩PPT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结论,课题展望以及致谢等。答辩PPT需要满足简洁、美观、大方且具有学术性等要求。为了保证学生在答辩过程中有逻辑地陈述整个课题内容,指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预答辩,并给予指导和意见。通过预答辩,既可以让学生熟悉整个答辩流程,也可以让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整个答辩过程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以便学生顺利通过答辩,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任务。
二本院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1二本院校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面临的问题
1.1毕业设计选题面临的问题
目前毕业设计选题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点。
1.1.1教师科研的子项目
教师科研项目大多为专业领域的课题,课题理论大部分是本科阶段的学习所不涉及的内容。学生以这类子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将会面临大量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学生处于就业、考研及毕业设计的多重压力的环境中,毕业设计完成的质量会受一定影响。
1.1.2学科竞赛项目
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与监测体系构建
【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大学人才培养体系愈加完善、严格,要求大学严格按照行业发展以及专业课程设置,完成各类型人才复合能力的培养,提高高校毕业生的能力及人才质量。毕业设计作为工科学生本科学业的最后实践部分,是对学生能力,素质及知识的综合考验主要是以毕业论文审评以及答辩为主,面对新时代的社会教育及人才需求,工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及监测体系的建设正处于改革完善境地。本文将围绕工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与监测体系,结合当下高校本科论文评价自己检测现状,按照新时展下对人才综合素质及能力的需求,探讨如何提高工科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与监测体系构建。
【关键词】工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评价监测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在校学习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素质以及检测的重要环节,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监测以及过程管理,才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及审核,所以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与监测体系需要从选题、开题、课题研究、答辩、后答辩等所有阶段进行控制和质量管理,才能够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监管及明确考核指标,建立起评价标准统一具有通用性和一定调整性的毕业论文(设计)整体质量及检测体系,提高工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一、目前工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时间与实际时间不符。多数工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课程实践安排都是在第八学期中进行,一个学期按照18周来考虑,除却毕业实习的时间后,安排给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是14周,从开题报告到中期检查、论文撰写等以及做后的答辩环节,对于需要进行实验研究的学生而言,14周中除却实验时间外已所剩无几。再者这14周的时间并不都是用于毕业论文(设计),还有学生落实就业,毕业实习手册、日志、素质学分等的材料完善,所以这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拼凑起来,能够用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根本不多,勉勉强强能够达到毕业论文完成的要求,至于质量难以保证。(二)师生难投入。目前多数工科类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都是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的,由于师资上的匮乏,多数导师或是博士每年起码到平均带4~5个学生,尤其是材料类的学科教研压力比较大,这些都是或博士本身也有教学及教研任务在身,所以很难在毕业设计指导投入足够的精力,所以导致学生管理松散。再就是目前大学生的自律性和主动性不高,加之毕业论文(设计)时间重叠,不少学生都习惯被教师追着跑,毕业论文(设计)的开放性较大,学生难以调整状态,还有就是需要找工作、面试应聘等难以到实验室准时报到。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及进度等过程监管不到位,加上学生的实力有限交上的初稿或是实验数据等等,都存在不少问题,教师在这上面又不能敷衍了事,所以十分费力。(三)教学管理缺陷大。目前工科类本科生的教学管理虽然有改革的迹象,但目前还是受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影响,毕业论文(设计)多是注重形式,应付教育检查,对于内容上并没有过多重视,答辩和论文都是形式化居多。对于毕业论文(设计中)牵涉的表格等填写,学校十分注重,很多时候师生在毕业生论文(设计)临近的时候还在被赶着填写表格。为了保证论文的整洁漂亮,学校对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准确无误,对于Word等字处理软件不熟悉的学生而言,格式调整过程比论文撰写过程更加的费时耗力。
二、工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与监测体系的构建途径
小议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关键问题探讨
摘要:毕业设计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也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性内容。本文从科学选题、落实开题环节和保证毕业设计答辩质量等关键环节阐述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机械工程,本科,毕业设计
1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接受课题任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获得基本训练并取得成果的过程,它是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1]。作者结合广东工业大学的实际,从科学选题、落实开题环节、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等关键环节提出了改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措施。
2科学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龙头,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精心挑选毕业设计题目,是搞好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但是选题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选题缺乏综合性、新颖性,深广度不够;有的选题对学生显得难度较高,工作量过大;有的选题虽然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学生由于怕难或者因就业等原因而不愿选;另外,系与系之间和各系内部之间的设计题目在难度和分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材料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对策
【摘要】毕业设计是本科生重新整理、学习、实践并内化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过程,是衡量一个学生本科四年学习效果的有效参考,也是评价一个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然而,当前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良莠不齐。本文聚焦材料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分析了毕业设计的现状及其现实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提高材料类本科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材料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对策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生毕业并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的前提和重要培养环节。材料类本科生毕业设计一般以毕业论文为主题,开展相关实验研究。一般来说,毕业论文过程包括选题、文献综述、设计实验方案、开篇论文论证、实验研究、数据分析与讨论、撰写毕业论文(或设计规范)、毕业论文的修改与答辩等工作。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重新复习整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继续从事科研或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但目前总体而言,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良莠不齐。学生毕业设计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第一,要从选题、实践、论文写作和答辩等多个环节入手;第二,学生、指导老师、学院和学校等多个主体要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第三,从学生自身、实验仪器设备、实验环境等多方面考虑,总结经验,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全过程、多环节、多主体、多方面的实时监控和改进。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方可因地制宜,形成适宜的改进方案,切实提高学生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
一、毕业设计的现状分析
毕业设计虽然受到高校的重视,但是由于受就业、考研和师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由于本科毕业设计时间相对较短、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找工作时间与毕业设计的时间往往相冲突、部分学生以后从事的工作与毕业设计方向相差较大等一系列原因,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日渐下降。部分学生以单纯追求通过答辩为目的,对毕业设计的质量缺乏重视。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与毕业率,往往不得以放宽对部分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要求。为此,本研究针对近年来毕业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提高材料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参考措施。1.毕业设计题目陈旧,创新性不足由于本科毕业生人数较多,每个老师指导的学生也相应增加,而且每个指导老师都有相对固定的研究方向,加之,本科生刚接触科研,能力有限,本科毕业设计课题的选定经常存在重复该指导老师及所带研究生课题的现象。这往往会造成本科生过度依赖课题组前期的研究成果,甚至部分内容存在抄袭现象,没有达到毕业设计应有的效果。2.学生缺乏基本技能,毕业设计不规范许多院校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学生缺乏详细的毕业设计指导与培训,以材料专业为例,实验试剂的使用、检测设备的操作、论文的写作要求等都有规范。缺乏毕业设计前的培训环节,往往会使学生无从下手,实验过程寸步难行,这必然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3.学生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少,精力投入不足大多数院校的本科毕业设计在学生进入大四以后进行,然而学生此时往往面临着就业、考研、科研等多重压力,部分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找工作、备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务员考试等方面,导致难以专心开展毕业设计,这也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4.存在抄袭等现象,影响学术风气少数学生存在沉迷于网络与游戏,不愿意花更多的材料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现状与对策探析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赵小军 蔡圳阳* 张亚芳 李劲风 胡小清 龚 深时间与精力在毕业设计上。临近毕业时,在指导老师的催促和学校毕业要求的压力下,抄袭网络上已有的论文或数据,有的学生甚至花钱找网络中介机构,这不仅显著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还严重影响了学术风气。
二、材料类毕业论文实践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模式探析
摘要:社会的发展给艺术设计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艺术设计人才是我们很多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必经过程,本人将从毕业设计的角度出发,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个人意见等方面分析如何提高毕业设计等质量,从而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艺术设计;毕业设计;人才培养计划;毕业论文
1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不管是就业情况还是学生的招生情况,都很容易看出,艺术设计专业是越来越吃香,只是每年随着大量毕业生涌入市场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毕业生的整体设计能力不能达到市场的需求,很多学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学校期间也会尝试一些社会工作,但是目的并不明确,有的甚至仅仅了为了贴补些许家用,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引起了很多校企合作单位的不满。本文就从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入手,来进一步研究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2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意义及现状问题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不是简单的艺术创作,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战”,需要学生对大学四年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对选定的课题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才能完成的一副“作品”。可以说,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最核心的部分,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并没有很好的按要求执行毕业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度不够。毕业设计一般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因为面临着考研,就业,出国,考公务员等各种人生规划中,精力也就被消耗掉了很多,自然对于毕业设计就“简而化之”。与此同时,很多学生错误的以为毕业设计就是一门平常的课程,随便做做,能过就行了,对于毕业设计就是消极应对,自然出不来好的作品,也就严重影响了艺术生毕业设计的能力的提高。其实换个角度想想,毕业设计一生中能有几次?为什么不用所学的知识为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2)毕业设计资源缺乏。其实,随便看看近几年艺术生的毕业设计就可以发现,大家的毕业设计题目甚至是内容是如此的相似!不是学生恶意抄袭,而是不管是自己定的题目,还是导师选定的题目,在网络上一搜,就会出来很多类似课题的研究,不自觉的一翻阅查看,就会在心里留下印象,后期论文阐述观点的时候也就自然而然的“沿用”了之前的论点论据,成了“雷同文”;若有人发现了这样的问题,想不在网络找资源,又不知道在哪里寻求借鉴,因为图书馆的书也很陈旧了,无法为快速发展的艺术行业提供有效的借鉴内容,久而久之,毕业设计也就失去了其意义,也违背了艺术生该有的创造性教学理念。3)指导教师使得毕业设计落实不到位。一方面,很多高校都面临着教师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发展迅速的设计行业,使得师生比明显不均衡。在毕业设计中,很多不是对应专业的老师也被安排担任指导教师,自然不能对毕业设计的专业问题进行解决;另一方面,毕业设计周期较长,指导教师需要对每位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从开题到调研,从方案到解决问题,从设计到论文,每个环节都需要指导老师进行一对一对指导,工作量也较大,而一般高校教师的工作量本身就比较大,无法实现对毕业设计专业细致的指导,肯定也影响了毕业设计的创作质量;再一方面,有的指导教师缺乏对市场的熟悉,毕业设计虽然与实际项目接轨了,但是施工图或者结构图并没有市场的实用性与规范性,理论与实践脱离,大部分设计作品都是“虚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