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文化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9 19:23: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课堂文化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幼儿美术课堂融入文化艺术论文
一、让幼儿亲近民间文化,学会欣赏民间文化
在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化中,民间美术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我国悠久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保持了人类创造文化的最初形态,其主流多带有实用性,而人类最初的造物活动就是从实用性开始的,在实用的基础上发展了审美,使之既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要。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如,年画、窗花、剪纸、刺绣等,这些作品的内容有很多纹样,可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学会运用这些纹样。剪纸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艺术种类,它具有源渊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因此,我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环境,让幼儿欣赏一些我国著名剪纸艺人的剪纸作品,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例如,在幼儿园走廊上布置的“民间剪纸”是一幅幅典型的剪纸作品,窗户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窗花。平时孩子们了解最多的是窗花和在嫁娶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喜”字,窗花有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而“喜”字有圆形的,方形的,心形的,他们对这些剪纸作品特别感兴趣。因此我发动幼儿收集了这些“喜”字和窗花,幼儿带来相互交流分享。幼儿看后,都要求我能够教他们剪这些“喜”字,我便让他们跟我学习了一种最简单的双喜剪法。活动后,每个幼儿都拿着他们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从这开始,他们便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在区域角剪各种各样的窗花。民间文化艺术的种类繁多、庞杂,应根据幼儿特点,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孩子们常见的较为简单易懂的文化艺术作品,如,年画、剪纸、刺绣、脸谱、制作小工艺品等等让幼儿从中去了解它们、认识它们、欣赏它们。比如,年画和剪纸。中国的年画历史悠久,不同的地区年画各有不同的特色,但都具有线条简练,色彩鲜艳,造型夸张的特点,构图饱满充实、富有装饰风格。让幼儿欣赏年画,一方面可以从中了解我国的传统社会文化和习俗,另一方面还可以欣赏年画的画法和着色技巧,给孩子以美的享受。再比如中国的剪纸,有彩色和单色两种,彩色的绚丽多彩,单色的朴素大方。由于地理环境和人们习惯不同,各地的剪纸风格也不同。通过欣赏剪纸,可使孩子们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还可以从剪纸中了解许多知识,从而给孩子启迪和美感。
二、创造富有文化特色的教育环境,萌发幼儿对文化艺术的初步感受和表现情趣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把文化渗透于环境布置中,创设与美术教育相适应的富有文化艺术气息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感受文化艺术和表现文化艺术的机会与条件。在教室环境布置中,我把教室里一块大面积墙面布置为一群穿着民族服装的儿童,他们手执彩绸敲着鼓,欢庆节日的大型着色画纸,在儿童的周围衬着一幅幅浙江蜡染图形与造型的手帕和风筝的蓝印花布,以及独具奇妙色彩与图案的染纸,这些无不透出浓厚的民间文化艺术气息。当这样的布置展现在幼儿而前时,他们不由得连连赞叹道:“啊!这些东西太好看了,太好看了!”这是幼儿对美的感受与自然流露,也是对祖国文化艺术的感悟与赞美。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打破过去美化教室环境由老师包揽的习惯,充分发挥幼儿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参与教室美化。一幅幅形象生动、色彩纷呈的绘画,一幅幅美妙的刮画,一幅幅奇妙的染纸、剪纸,一幅幅有趣的沙画,像一朵朵奇葩盛开在我班的作品墙上。当这些展现在幼儿们的面前,使他们又一次感受到文化艺术的多姿多彩,进一步激发起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兴趣,从而增强幼儿的民族情感。
三、弘扬民族文化艺术,促进幼儿个性化艺术教育的发展
同志曾指出“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的走向未来”。同时我们也清楚认识到,各民族的社会文化艺术都属于世界艺术整体中的一个部分,只有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艺术特征,才能在世界艺术史中占有自己的一个历史位置。可见,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艺术,是现代社会文化艺术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者应尽的责任。我在班级设置了一个刺绣角,在这个区角里我提供了许多花绷。花绷的布上,有老师和小朋友共同绘制的各种花样,如动物、人物、花、草、树木、蔬菜、水果等。在晨间、游戏时间或其他自由活动时,喜爱刺绣的小朋友,就围坐在刺绣角里进行刺绣,一针一线的非常认真。这项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小肌肉群的发展,而且也培养了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耐心、自控能力,以及幼儿间的合作精神。孩子们在完成一幅刺绣作品时,兴奋之情不言而喻。在幼儿看看、说说、画画、做做、玩玩的活动中,积极启发、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自由创作,这不是向幼儿传授民间艺术的技能,也不是向幼儿灌输传统的工艺,而是利用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看得见、遇得着的富有民间文化艺术的事物,让幼儿在老师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现出对民间文化艺术美的感受力,萌发幼儿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情感,激发幼儿对伟大民族的情感,从而能帮助幼儿建立起最初的民族文化艺术经验,为孩子们今后的学习创造奠定基础。以上的述说无不显示出民间文化艺术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和无形的知识,我们中国是一个富有民族特色的国家,从小就要让幼儿懂得民间文化艺术的伟大,增加他们对祖国的热爱。怎样才能让民间艺术这块瑰宝,在孩子们当中大放光彩呢?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去引,才能使幼儿美术教育绚丽多彩。
探索中国文化因素在英语课堂中参与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今天人们意识到了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性,也发现了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与继承还需要提高。文章提出了中国文化因素在英语课堂中参与的必要性,分析了高职高专学生对中国文化了解的现状,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症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文化
一、英语课堂中中国文化因素参与的必要性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风俗、法律、艺术、道德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其它能力和习惯。它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无不在其语言中体现出来。因此,文化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沟通以及双向的性质决定了英语的学习者必须要学好英语的文化,同时也不能忽视本国语文化。然而,人们发现在实际的沟通中,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对富含中国文化的语言存在空白,即使是学历较高的博士也是如此。因此有人提出了中国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失语是南京大学从丛教授提出来的。他提出很多高学历的学生,如博士生,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有较高的中国文化素养,却没有文化大国学者应有的独立的文化人格。与外国人的交流中无法体现一种独立的文化人格。不懂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词语的英文表达,不知道“Confucius”就是中国的圣贤孔子,不懂得红楼梦的英文表达。背诵了十来年的英语单词,不懂得油条、包子的说法比比皆是。因此他呼吁:要重视中国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以便培养英语学习者的独立文化人格,在对外的交流中能有效地传输中国文化。深人学习中国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更好地进行沟通。目前,很多国家都在开设汉语课程,学习中国语言与文化,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作为对外文化交流主体力量的大学生,更有必要学好中国文化,以便在实际的沟通中更好地排除不必要的误解,达到良好沟通的目的。本文试图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角度探索如何进行中国文化因素的渗透。
二、高职高专学生对中国文化了解的现状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来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普通高中毕业生,此类学生经过了正规的高中学习,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但英语总体水平不高;另一类是从中专、职业高中升人高职院校的学生,这类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偏低,英语基础尤为薄弱。他们的专业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因此,可能使用英语交流的机会也多。但是由于很多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因此英语语法的知识还需要巩固与提高。笔者对所执教的医学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进行了包括口头、书面的中国文化素质调查后发现:他们对于文化知识,包括英语国家文化以及中国文化有着较浓的兴趣,但是对于文化词汇的了解还很少。笔者调查了英语护理系以及口腔医学系的100名学生发现:这些学生存在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平时阅读或者书本中出现的文化词语如:春节、瓷器、中秋、剪纸等正确率最高,而对于馒头、油条、中药、玉器、佛教、孔子等知之甚少,对于海峡两岸、三好学生、三个代表、四大发明等几乎一无所知。而这些词汇都是选出来的比较常用的中国文化词汇。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会尽量地用可能的表达写出与中国文化词汇相近的意思,而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则一片空白。在其中一个班级调查时笔者只让他们写出英文单词,而另外一个班级则提示他们可以尽量通过猜测写出意思,结果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结果发现第一个班级学生只写出平时书本出现或者他们记住的单词,而在另外一个班级,学生则发挥了最大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写下已学过的词汇外,还各显神通,有很多学生翻译得还比较靠近。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论文
内容摘要学习语言必须学习代表这种语言的文化,只有很好地了解文化,才能深入地把握该语言。本文旨在通过对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和途径的阐述,以期在以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能恰当地渗透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积极思维和有效表达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课堂文化跨文化意识
英语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之一是为提高学生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交际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恰当的交际方式,促进思维发展。我们知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因此学习英语不能脱离英语文化,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一.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学外语教学逐渐由以前的结构主义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向交际性教学原则和方法,其中指出交际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但层层的升学选拔制度和以分为纲的教育坐标使得学生、教师不得不围着中考的指挥棒团团转,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功利思想,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语言与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忽视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缺乏敏感性和洞察力,对蕴涵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理解不准确不深刻,在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学生往往按照汉语的文化习惯进行表达,造成表达不得体,甚至出现语用失误。有位美国外语教学专家说:“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
外语教师课堂策略研究论文
1.引言
所谓“外语教师课堂策略研究”不是指教学法研究,也不是针对诸如语音、语法、词汇,或听说、阅读、写作等方面教学的分门别类的研究,其着眼点是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课堂互动(classroominteraction),旨在了解教师的哪些课堂行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从而成为值得提倡的教师课堂策略,并成为外语教学评估的依据。这种研究在中国很有必要,因为每天都有大量外语学习都走进课堂,他们的进步无疑在很大……
2.现实需要
我们可以先对中国和西方的外语课堂作一简单对比,从中了解中国的现实需要。
首先,中国的外语学习者——无论在校生还是成人——都是在本国学习别国语言,即“外语”。一般说来,他们到课堂上来学习语言知识并练习使用语言,走出课堂后便很少有这样的机会。而在西方国家,除了一些在校生需学习“外语”,更多学习者是移民、外国人或生活在双语环境中的人(如在加拿大)。他们是在目的语国家里学习目的语,即“第二语言”(简称“二语”),所以二语习得研究首先在西方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二语学习者除了专门到课堂上学习语言,平时就在目的语环境中生活和工作,有大量自然接触和使用语言的机会。这就是说,课堂在“二语”环境中仅是语言学习的途径之一,而在“外语”环境中即使不是唯一的、至少也是主要的途径。因此,“外语”学习者对课堂的依赖性更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他们学习效果的影响也更大。为此,外语教师有必要掌握有效的课堂策略。
其次,语言课堂有一个有别于任何其它课堂的特征:语言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内容。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应熟练掌握目的语,而且应懂得如何通过使用语言而教语言,并能使学生通过使用语言而掌握语言。正因为这一点,语言教学研究才如此受重视,以至几乎被等同于应用语言学。在西方,二语教师多为该语言的本族人,且具备教育学或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大学教师则需有博士学位。而在中国,外语教师绝大多数是中国人,虽已获得外国语言文学学士、硕士甚至博士学位,但也只能算高级外语学习者,不具有本族人的语言优势。以大学外语教师为例,他们一般刚毕业就直接走上讲台,很少有人在语言教学方面接受过正规训练。高一虹等(2000)的调查显示,即使在参加全国甚至国际学术会议的高校英语教师中,“系统学习过应用语言学”的人仅占18.5%,半数的人表示“有一定了解”,三成的人“不了解或了解很少”。戴炜栋(2001)的问卷调查则显示,我国外语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均不容乐观。师资方面的差异表明,中国的外语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上都需要指导,需要认识外语教学的规律、课堂过程的实质以及有效的课堂策略,以便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古代文学教学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因课时减少、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较多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明显提高。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分类评价学生、挖掘传统文化精华、重视古诗词吟诵、介绍学术新信息等形式,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课时减少带来的消极影响;课堂讨论和撰写小论文、创作古诗词,有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撰写小论文;创新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部分高校国际教育专业和新闻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此课程教学内容包含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浩若烟海的文学遗产,时间跨度极长,作品极为丰富,因而所需课时相对较多。此课程除了传授文学史知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之外,还承担着提升学生文学鉴赏和写作等方面能力的任务。近年来,不少高校为了提升学生就业率,开设了更具实用性的课程,大幅度压缩了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课时数,这使得原本就略显紧张的课时更是捉襟见肘。学生受公务员考试、考研(非古代文学专业)影响,在古代文学课程学习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明显减少,这非常不利于他们正常的学习。当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学生学习古代文学课程的兴趣明显不高,原有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明显提高。可以说,当前的教学现状,难以满足教育部的相关要求。教高函〔2018〕8号文件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把“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打造成有难度和挑战度的“金课”,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其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育的主体。“课堂上教师的一个声音,一个手势,一个转身都有可能留给学生美好的记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对文学知识的掌握,对文学研究方法的研习,需要研读教师的科研论著,也需要课堂教育的体知”[1]。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都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每一个学生,尽可能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所有学生取得进步。(一)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设置问题,分类评价。学生个性千差万别,要想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进步,就必须因材施教。教师要针对不同性格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类型的问题,对学生采取不同方式的评价策略,以期所有学生都获得最大程度的进步。对那些大胆、勇于表现自我的学生,应多提问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对其回答应在赞赏的同时客观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这种方式有利于这类学生进步。对内向、不善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我的学生,教师最初提问应以较易回答的简单问题为主,对其回答应以鼓励为主,使其增强信心,更愿意主动去学习。当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并尽可能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会空前高涨。(二)挖掘传统文化精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内容包含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浩若烟海的文学、文化遗产。继承其精华,对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而且,因为“文学作品在描写、抒情、个性化等方面的优势,使得相关文化内涵能够得到更加丰富、细致、鲜活的显现”[2],所以“通过古代文学作品体认传统文化”[2],通过古代文学教学来进行文化传承,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继承传统文化精华,也是对在教学中加强思政教育重要指示的积极响应。作为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师,应该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尽力挖掘出课程中蕴藏的文化精华,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和强国志。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资源非常丰富。许多优秀作家,一生艰辛、坎坷,却始终具有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始终不忘对国家的忠诚、对民众的眷念。讲解相关内容时,教师除了围绕抒情性、表述方式、文体特征、个性化等概念进行文本阐释外,更应该突出表现其中的爱国主义元素。讲解屈原《离骚》诗篇时,就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爱国事迹,让学生深入理解屈原作品中的爱国情怀。讲解杜甫时,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中对杜甫的生平遭际做深入了解,让学生找出自己最欣赏的杜甫诗歌。课堂上,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这些诗句的理由,再进行补充、总结。由于学生课前已经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上课时的发言就比较生动、精彩。学习白居易诗歌时,强调了白诗“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关怀;讲解苏轼章节时,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苏轼乐观旷达的精神。实践证明,通过积极主动地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个体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也得到了快速提升。(三)用富有新意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随着信息交流日益变得迅捷、方便,大学生更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他们思维活跃,更喜欢新奇、生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教学时,应尽可能考虑到这一点。这样,教师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其学习主体地位的被尊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时,除了运用文字外,教师还要尽可能运用其他元素来刺激学生感官,提升其学习热情。实践证明:在课堂上使用的幻灯片中插入一定数量的精美图片、音频资料,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上精选中国大学MOOC网或者超星视频上一些名师授课的精彩片段给学生播放,也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效率。在讲解《离骚》《长恨歌》时,播放了相关的诗歌朗诵视频,学生一下子就被优美的画面、悠扬而悲怆的音乐吸引,都情不自禁地盯着屏幕看,很自然地跟着吟诵。学生在感受深沉诗境的基础上,也记住了诗篇中一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另外,为学生提供一些形象性的知识信息,例如用多媒体播放作家画像、作品的重要版本图片等,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重视古诗词吟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吟诵诗歌对于理解诗歌含义和思想情感具有重要意义。叶嘉莹先生曾言:吟诵诗歌“能将古人诗歌原有的韵律与自己读诗时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使自己的生命和诗人的生命结合起来,令诗歌的生命延续,生生不息”[3]。吟诵诗歌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在微课、教学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相关诗词的经典诵读视频,如乔榛和丁建华朗诵的《长恨歌》、方明朗诵的《蜀道难》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之美,更好地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当然,教师也必须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朗诵方法和技巧,如平声字要读得长一些、低沉一些,仄声字要读得相对短一些、响亮一些;五七言近体诗句子的节奏应该是“2-2-1”“2-1-2”“2-2-2-1”“2-2-1-2”;词的朗诵,也要注意格律和平仄要求。另外,诗词在吟诵前也要特别注意理解诗词内容,确定情感基调。(五)介绍学术新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学术新信息、新动态,使教学始终贴近学术前沿,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课堂上最能够吸引学生的,往往是教材之外的一些内容,特别是与课本内容同中有别的学术新动态。当然,给学生作相关介绍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尽量找权威期刊上的合理观点,这样才能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为学生日后进行更深入的学术研究做一些启蒙工作。
二、优化教学策略,解决课时不足问题
知识与环节关联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教学设计是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达成的先决条件,更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精心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首要因素,课堂中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课本知识的关联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以公开课《拿来主义》为例探讨教学设计中知识与环节的关联。
关键词:课本知识;教学环节;关联;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的过程。从我校语文组易洪春老师执教的校本教研公开课《拿来主义》取得的良好效果来看,笔者认为精心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首要因素。那如何让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让课堂效益最大化呢?笔者认为在努力丰富自己体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感受课本知识与教学环节的关联是关键。下面,笔者就以易老师这节公开课为例来谈谈教学设计中知识与环节的关联:
一、深入理解并挖掘教材,找准知识的关联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阅读比较复杂的议论文,在理清文章层次、把握中心论点的基础上,能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在写作方面能写一般的议论文,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说服力,且能运用一些常见的论证方法。”《拿来主义》是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本文是鲁迅先生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议论文,除了犀利的语言、清晰的逻辑结构外,比喻论证的运用是其突出特点,作者巧用比喻论证使读者明确了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易老师挖掘并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抓住比喻论证这一要点。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找准与之关联的课本知识
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进路径研究
摘要:应用型本科建设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面临着重要改革。尤为突出的是,毕业论文(设计)被更改为毕业设计(论文),彰显了以“毕业设计为主、毕业论文为辅”的应用型培养方案。鉴于此,一方面,可将毕业论文(设计)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写作》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主线,其它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作为辅线,从授课内容、教学进度、课程考核形式、教学目标、教学材料这五方面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可鼓励一部分学生先尝试毕业设计形式,并由具有校企合作经验的教师先行指导。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进路径;应用型本科学校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多省份相继了促进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内许多高校也陆续提出了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方针,在教学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更偏重实践性。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该专业侧重培养学生商务方面的英语应用能力,与经济、管理、法律相交叉[1]。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将原先的“毕业论文(设计)”改为“毕业设计(论文)”,突出了以“设计为主、论文为辅”的应用型培养方案。该方案沿着“学术论文”———“实践报告、学术论文并重”———“以实践报告为主、学术论文为辅”的思路进行变革。该环节最相关的课程是《学术论文写作》,其它课程如《商务英语单证》、《国际贸易实务》等也均为课堂选题来源。《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应在常规教学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提前确定选题方向,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建设下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定位
就全国来看,大部分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正面临着重要改革。尤为显著的是,许多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正逐渐转向毕业设计,但目前还未有专门针对该专业的毕业设计教材。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商务实践、思辨与创新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应用复合型英语人才[2]。单纯的毕业论文形式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及专业培养目标不符。当然,仍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毕业论文,但其论文必须与商务方向相关,如商务翻译、商务语言学、商务文化交际等。作为最直接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课程,《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也应立足于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以应用实践为导向,努力达到以下三点课堂教改目标:首先,引导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过程中坚持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价值取向,争取与本土商务活动相结合,提高应用价值,使之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其次,引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解决方案具有实践价值,能够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再次,引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具备实践性、创造性、综合性等特点。实践性是指自主设计、调研、撰写。综合性是指综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如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学等。创造性是指方案、方法、内容、结论创新等。
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改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浅谈科研成果本科课程资源转化形式
摘要:科研成果进入课程课堂成为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自身实践,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课程资源的必要性和主要形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理论教学内容、实验教学项目、特色课程和特色教材、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等主要转化形式,可以为科学研究与课程课堂相结合的途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研成果;课程资源;转化;地方高校
一引言
新时代教育理念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本科教育居于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重要地位。2015-2017年,国务院、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在提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后,2019年,教育部又提出了一流专业建设,启动了“双万计划”(建设1万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一流课程的建设也逐渐得到重视,教育部也计划到2020年,认定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7000门线下精品课程,共1万门国家级的一流精品课程。在此背景下,统筹科研和课程的关系,促进全社会的、尤其是自身的科研成果向本科课程资源的转化是进行课程建设重要途径。
二科研成果向本科课程资源转化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新时期大学的四大职能,四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条件。科研成果进入课程是科学研究支撑人才培养,实现四大职能的必要条件。对于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在《一流本科教育宣言》中明确提出“推动课程内容更新,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及时纳入教材;推动课堂革命,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1]。科研成果进入课程必将有助于建设高水平的教学体系和专业建设水平,是深化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水课”变成“金课”。“金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特性,要求课程有一定的难度,课程需要融合知识、能力、素质;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2]。而仅仅依靠书本上的内容是远远达不到“金课”的标准的。所以必须依靠科研成果充实课程。这是打造“金课”的必要途径。
语文组下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踏实,认真负责,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一学期来,我们围绕本学期的重点工作“抓实常规、集体备课、立足课堂、语文第二课堂、撰写论文”等开展语文教研活动,并较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计划,现总结如下:
一、端正教学思想,严格执行各项规定
我们每位教师都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注重教师形象,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能按时完成自己的所有语文教学工作和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积极认真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组织的教学活动,从请进来的玉溪师院附中的教师身上,学习到了新颖的教学方法,获得了教学启示和经验。严格执行学校关于学生学习资料管理的规定,无私自为学生订购资料现象。严格要求自己,无私自减少调换课时的现象。德是从教之本,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人师表。”语文教研组的全体成员今后将更加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言行上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二、抓实常规
期初教研组制订好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对教学中的预习指导、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等每个环节作明确要求,把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到实处,扎实进行教学常规管理。本组教师都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把备课作为自己个性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体现出教学目标多元性、新知学习的探索性,教学过程的活动性,教学内容的实际性和课外活动的开放性。认真备课,做到四个精心,每位语文教师都能精心制订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题型训练。统一备课规范,按课时备课,每课都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教后反思等。认真钻研课标、教材,紧扣教学目标,把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按照学校教科处的规定,月底上交备课本和听课本,自觉接受学校的常规教学检查,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三、立足课堂
数学老师培训回顾
年月~年月,我有幸参加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尽管不是脱产,培训期间仍有较重的工作负担,但聆听名师讲座,观摩课堂教学实践,使我受益匪浅。回首培训历程的足迹,发现自己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还需不断的努力向上,直到永远。
一、思想受到洗礼
听了老师的报告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同样是人民教师,她却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业绩,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寻找到了人生的真正的乐趣。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二、在读书中反思。
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专家与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读书。读书,可以让自己从不同层面得到丰厚;读书,可以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几乎每个专家在讲座结束之前都向我们推荐了几本好书,让我觉得自身知识的贫乏的可怜。知之而改之,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读书,只要坚持,哪怕读一点点都是好的。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三、在教学中反思。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9课堂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