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预算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09:25: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技预算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技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建议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当代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法之一,被广大科技型企业所引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不仅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资源配置,完善的内部控制,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与更高的运营效率。但实际上科技型企业在全面预算控制的工作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预算管理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不一致、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对内部控制以及尤其是预算管理的认识不科学等等问题,本文将从全面预算管理对科技型企业的意义出发,着重探讨目前科技型企业在落实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优化建议。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科技型企业;问题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各类企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越来越多的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张,涉及的财务经济也不断增多,对于预算管理的工作来说,无疑增加了难度与工作量。其中科技型企业作为国家未来科技的中坚力量,其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良好的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为科技型企业带来更好的资源配置、更完善的成本经营,大部分科技型企业都引入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与企业运营的结合情况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如何更有效落实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及工作也是目前许多科技型企业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对科技型企业的重要性
首先科技型企业在我国呈现一个快速的增长期,但这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科技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管理的不当与自身原因而频繁出现经营问题甚至是落入困境,同时,科技型企业的管理层以及将其创办成立的企业家往往是具备丰富技术知识与能力的技术行业人员出身,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预算管理、风险管控等等内部管系统的工作缺乏经验与认识,这也是科技型企业在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却依旧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实际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科技型企业大部分表现为技术与人才密集、资金集中,如果没有更完善良好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企业内部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将会比普通企业更高。其次,全面预算管理是将企业的经济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信息数据进行整理收集、分类分析,对企业未来长远的预算管理起到积极作用,并且对管理层而言,也能为制定重要决策和发展战略提供管理技术支持。最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仅仅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支持与基础,还能有效地提高企业内部运营及展开工作的效率,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提高科技型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科学技术,也使得科技型企业在目前竞争激励的市场中能占的更多的资源份额。
二、科技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科技创新全面预算管理探究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科技创新构成了实现产能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企业科技创新过程本质上是企业组织资源动态投入与配置的过程,所以需要在“产出/投入”关系下来为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建立起合理的约束机制。由于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着诸多不确定风险,这就要求,应在保持投入一定的情形下来获得满意的产出结果。这里的“产出”应遵循熊彼特的观点。即,创新成果通过商业化运营而为企业带来红利。那么,如何在“产出/投入”关系下来建立起合理的约束机制呢。笔者认为,当前仍需要从挖掘全面预算管理的职能优势入手。全面预算管理所内含的全员参与和全过程预算管理,便为约束机制的构成提供了人员保障和制度保障。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企业科技创新的内涵解析
从经济学视域下来考察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内涵解析:(一)组织资源重构与再造。“技术创新”概念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熊彼特认为技术创新的过程便是企业组织资源重构与再造的过程。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而言,科技创新无法做到“毁灭性再造”,而是以局部创新为进路突出对产品功能的优化和提升。这就要求,科技创新基金应着眼于对已有产品的功能优化和提升提供资金支持,使得代际产品之间形成显著的技术差异。与科技创新基金投入与配置相联系的便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后者则为前者提供预算约束职能。(二)创新成果商业化运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必须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价值取向,所以这就要求科技创新成果应在商业化运营下为企业带来红利。这里的“红利”本质上来源于,企业因技术垄断而获得的垄断利润。不难看出,此时便进入到了流通领域。以市场营销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流通环节,仍需要得到科技创新基金的支持,使得在产品的投入期能够在信息、市场份额占据等方面获得比较优势。同理,全面预算管理仍需要为此提供预算约束职能。
二、全面预算管理助推企业科技创新的着力点
结合企业科技创新的内涵解析,可以将着力点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着力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围绕着企业科技创新内涵的经济学解释,该项活动应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等三个环节。这就意味着,着力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应指向,在时间维度上需要保障创新基金循环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在空间维度上则需要保障创新基金合理分布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三个环节中。(二)着力于预算管理的全员化。在本文开篇之处就已指出,“全员参与”构成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之一。那么如何来界定“全员”的范畴呢。聚焦研发、生产、销售等三大岗位,处于其中的员工应成为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主体。由于预算管理工作具有专业性的特点,所以企业财务部门应为此提供专业的知识辅助。(三)着力于预算管理的整体性。企业科技创新活动面临着诸多不确定风险,甚至会以失败而告终。为了确保企业不会因科技创新投入的不可逆性而遭受“颠覆性”后果,以及不会因创新基金在空间维度上的错配,而造成三个环节存在着苦乐不均。这里还需要着力于预算管理的整体性,即整体最优。
三、全面预算管理助推的合理化模式
中小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随着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尤其是中小科技企业更是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面临着日趋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小高科技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才能不断向前发展。而优化产品结构的途径不仅取决于技术研发能力,还在于统筹企业现有内部资源以及合理配置企业外生资源,从管理角度,更离不开全面预算管理。笔者通过调研发现,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由高科技企业、各种服务类企业和地方金融企业等组织构成。为使本文立论研究得更为具体,下面将以中小高科技企业为考察对象来展开主题讨论。
一、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特征及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基于中小企业业务流程特点,聚焦中小高科技企业经营管理类型及预算管理活动,其经营管理特征及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一)项目制组织架构。当前,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共存。受制于自身财务能力的限制以及对专用性资产损失的规避,该类型企业的组织规模往往相对较小,主要反映在技术组织形态上,即在面对具体产品研发任务时,技术组织形态主要以“项目制”形式呈现。根据管理学原理可知,在该组织架构中,项目成员共同构成了临时的研发和销售团队,并在产品研发和销售任务驱动下各行其职。在项目制组织架构下,在对其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主要围绕着“任务需求”来展开。所谓“任务需求”,是指对产品研发和销售任务所需资金进行估算,并将不确定风险纳入到估算之中,赋予一定“系数”的方式进行量化。尽管这类企业主要是开展局部创新,但对局部创新后的商业价值、成功率等技术指标仍不明确,故难以在研发和销售的全过程建立起刚性的预算约束机制。(二)强激励制度形态。中小高科技企业主要以民营企业为特色,进而在产权关系严格封闭状态下,形成了强激励制度。之所以存在这一形态特征,归因于中小高科技企业项目制组织架构的特点,从而消减了“委托—”关系下所产生的产品研发弱关联性问题。因此管理层能够更为精准的对项目成员实施薪酬激励。不难知晓,强激励制度形态必然对企业成本管理带来挑战,这就需要在全面预算管理下进行有效统筹。中小高科技企业激励机制主要反映在薪酬分配制度上。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成本的构成部分,激励强度需要与产品研发为企业所带来的红利相挂钩。在无法明确局部创新成果商业价值的情形下,企业管理层所提供的激励强度往往存在着非理性偏好。具体反映在,管理层习惯于根据自己对产品技术创新形成的偏好,人为地对项目组进行排序,根据降序来逐级递减激励强度。(三)局部创新为主导。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首先提出了“技术创新”概念,他使用“毁灭性再造”的比喻,刻画出了技术创新的内在要求。但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很难具备“毁灭性再造”的财力和人力资源,因而主要以局部创新为主导。局部创新主要以模块化创新为主线,在“互联网+”时代下,局部创新逐步延伸至信息化模块范畴。以局部创新为主导的产品研发模式,能够降低产品的研发风险,还能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技术垄断利润。中小企业实施局部创新,其愿景是能够在同业中形成技术垄断地位,并在未来的市场环境下获得垄断利润。从研发项目决策过程看,企业管理层已经进行了期望值测算,财务部门也对项目的“产出/投入”关系进行了会计评价。但在乐观情绪下,面对局部创新活动,企业管理层可能人为地干扰财务部门的预算执行工作,并在项目成员的“关系影响力”作用下,弱化财务部门的预算约束绩效。(四)突出销售端业绩。与大多数中小企业一致,中小高科技企业十分重视自身资金周转的安全性。由于该类型企业获得外源性资金支持的筹资成本较高,技术研发周期的不确定性等风险,导致预算呈现出软约束性状,迫使中小科技企业从另一角度着手,不断突出销售端业绩而努力。然而,销售环节属于流通领域,将面对开放而有效的市场环境,这就决定了其在销售环节配置预算资金时,需要重视“产出/投入”关系。根据资本循环公式:G-W-G′可知,中小企业的销售环节承担着产品创新成果的价值实现职能,以及实现技术垄断利润的职能。因此,企业管理层非常重视销售团队和流通渠道的管理,这就为预算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首先,企业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可能因人为干扰而弱化销售环节的资金监管。其次,因流通领域的空间分割特点,以及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干扰,在客观上将弱化销售环节的资金监管。
二、问题的分析框架
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搭建问题的分析框架。(一)交易成本分析框架。由科斯提出的“交易费用”概念,再由威廉姆森发展而来的“交易成本”概念,指向了因搜索、谈判、合约监管所带来的成本类型。在中小高科技企业中,因产品技术创新具有研究性和商业性的特点,所以项目团队需要追踪业态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同业市场环境做出科学的研判,随后必然会在企业内部进行信息转换,而在各部门的信息交互中过程也必然产生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运行绩效。(二)权变管理分析框架。权变管理的中心要义,是需要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来调整管理活动的策略。具体应用到中小高科技企业之中则是,需要根据产品研发和销售的内外环境变化,对全面预算管理策略进行调整。那么,何为内外环境变化?如产品研发中存在未曾预料到的技术瓶颈,需要对该费用的预算管理做出调整;再如,产品销售中面临着友商定价策略的挑战,则需要对销售渠道的预算管理做出调整。因此,需要在动态视角下来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三)激励兼容分析框架。激励兼容是指激励的实施者所提供的激励内容,在满足被激励者需要的同时,能够促使被激励者按照自身的意愿行事。不难看出,这里是针对前面所提出的“强激励”的制度安排。在中小高科技企业中,因缺乏足够的技术积淀和储备,使得管理层试图在放大激励强度的基础上,来提升产品局部创新的成功率。但在技术信息的不对称干扰下,往往无法促使项目成员按照管理层的意图行事。为此,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应对薪酬激励制度建立约束机制。(四)治理机制分析框架。通过梳理现有的相关文献可知,不少专家学者在探究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未能从预算管理的另一角度看到人为因素的干扰问题。事实上,中小企业中的财务部门,其主要承担的是预算执行职能。甚至部分中小企业并没有组建严格意义上的财务队伍,而是借助第三方中介机构协助履行会计职能。如果缺乏有效的财务内控治理机制,将导致人为干扰因素(管理者干扰)存在,将侵蚀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运行绩效。因此,需要将完善财务内控治理机制纳入到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中来。(五)全员参与分析框架。全面预算管理内含有“全员参与”的内在要求,即企业全体员工都应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中来。针对员工可能接触的预算管理环节,则主要以实施岗位成本控制为主线。在中小高科技企业中,若要实现全员参与预算的目标,则需要在落实主体责任的同时,还需要引入完善的制度激励与配套的奖罚措施。
三、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着力点
完善科学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思考
摘要: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的背景下,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对预算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科学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以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本文从预算观念、预算与战略、预算编制、预算监控、预算考评等五个方面分析了科学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七点优化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科学事业单位;优化完善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科学事业单位的资金量逐年上升。对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做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很多科学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还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阻碍了科学事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之下,科学事业单位必须主动适应国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具在科学事业单位的应用。
二、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科学事业单位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科技成果与社会生产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科研经费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粗放型预算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不再能适应当前的管理需要。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为如下几点。
政策性银行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为促进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工作,加强管理会计水平,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财政部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的规模日益扩大,财务会计作为传统的企业会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金融企业的管理需求。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管理,管理会计通过其强大的预测、控制、决策功能,积极参与金融机构管理的各个方面。政策性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分支,也将陆续推进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将预算编制全方位覆盖政策性银行的各项运营和管理活动中。文章通过政策性银行全面预算管理概述来探讨政策性银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并从预算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目标、预算编制体系等方面探讨政策性银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尚属于起步阶段,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问题,但全面预算管理必将成为政策性银行内部管理的支柱,为金融稳健运行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重要分支,萌芽于20世纪初,随着经济社会环境、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以及信息科技的发展而逐步演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得到迅速发展,传统的财务会计已无法满足现代金融机构内部管理需求。政策性银行全面推进管理会计将是一种趋势。但对于政策性银行以及广大会计人员来说这将是一次挑战,会面临各种问题。
一、政策性银行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全面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未来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活动和相应的财务结果进行全面预测和筹划,科学、合理配置企业各项财务和非财务资源,并对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分析,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通过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进而推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管理活动。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控制、调整、监督、考评等一系列活动。(二)政策性银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现实意义。1.提高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政策性银行分支机构众多,单纯向外部相关者提供信息的财务会计已经无法满足政策性银行内部管理需求。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将预算编制全方位覆盖政策性银行的各项运营和管理活动中。将政策性银行的人、财、物各类资源和办公室、信贷、财务等各部门均纳入预算管理的范畴。通过事前预算、事中执行、事后考核将预算全面覆盖银行经营全流程,对每个部门、每个环节经营进行预算,并进行全程监督。2.提升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总体战略的全面预算管理,以经营绩效为核心指标,与政策性银行经营全过程高度契合,将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深度融合,贯穿经营管理全过程。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将金融企业的计划、内部控制、激励、评价等综合管理功能整合到一起,把优势资源集中起来,办理重要问题,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使人力、财务、物质等有限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3.通过编制预算发现潜在的问题及风险点。全面预算是规划未来的预算,编制预算的过程也是企业自我了解的过程,迫使金融机构各层次的管理人员提前考虑未来几年即将面临的问题,各部门通过参与预算的编制,和历年会计年度相关数据比较、分析过程中会发现潜在的风险,提前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4.全面预算管理促使每个部门为整体战略目标努力。随着经济发展,金融机构规模日益扩大,会引起不同机构、不同部门为眼前目标和利益而忽视整体目标和利益。通过实行全面预算,整合各部门的计划,协调各机构、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确保每个部门为总体战略目标努力。5.可以准确计算每个部门的运营成本。传统预算管理模式下金融机构成本核算以行为单位,具体到每个部门的运营成本是不能核算。通过全面预算不仅可以进行行与行之间的运营成本的比较,而且可以核算不同行之间的同一部门的运营成本的比较,创利润能力的比较。(三)政策性银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势。1.预算编制传统的优势。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核三个阶段。其中预算编制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批和下达;预算执行包括预算指标的层层分解、责任的落实、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预算考核按照方案进行奖惩等。预算的三个阶段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政策性银行一直都有编制预算的传统,年初制定预算、年中利润测算、定期考核计划执行情况、年终绩效考评,都是按部就班进行,对于预算并不陌生。2.系统的优势。管理会计萌芽于20世纪初,兴于20世纪末,主要是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有密切联系。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全面预算的量化管理提供了坚实保障。金融机构电子化水平较其他行业高,除互联网以外,金融机构往往通过内部网络支持本行各项工作。此外金融机构有自己专门的研发团队,针对业务发展需求及时进行系统研发和升级。金融机构实行全面预算可以依托技术优势,更好地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职能。3.人员的优势。目前各行人员招聘情况来看,金融企业的人员素质较其他行业高,而且专门学习会计、金融人员比例更高,更容易普及全面预算管理。
二、政策性银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管理上的问题。建筑成本管理是管理中的重点环节,通过有效的预算管理可以提高对成本的控制效果。全面预算管理的本质就是以企业的发展为目标,以利润为主线。基于此本文针对在建筑成本控制上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提出了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成本;控制分析;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在不断的完善,建筑事业得到了发展的契机,建筑物也在不断的增多。就目前来说,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以此来规建筑市场,但是从内容管理上来说,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一、我国建筑行业的特点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建筑市场发展是比较迅速的,实力较强的企业也在不断的增多,一些商人也认识到了房地产业上的巨大利润开始向着这一方向发展。但是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建筑企业从经营性质上来说,是比较单一的,只是单一的围绕着房地产这一内容的,这样也就造成了经营范围较为狭小。
(一)组织结构发展上的多极化
新经济时代企业预算管理探索
摘要: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实施效果与企业的发展现状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新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预算的管理工作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还需要企业内部有针对性地对财务管理的模式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企业内部各项资源的有效配置,使资金的收支情况达到科学配比,保证财务管理的工作能够拥有规范化、标准化的特点。因此,本次文章就是结合企业的预算管理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在新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保证企业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中,走上全新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新经济;企业;预算管理
1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指的就是,针对公司内部所有的活动,都需要通过预算有效地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通过这样的手段和形式,能够确保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战略目标不断地得以细化,也能够在细化的基础上,保证公司在完成这一目标时,不需要承担过多的风险。在细化管理工作开展之后,所有的活动变得具有可控制性的特点,如果发现某一项活动或者某一个细节偏离了原有的目标,就能够及时地通过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管控和调整,也可以让公司内部的经营,以及财务管理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变得更加具有稳定性。除此之外,全面预算管理也能够实现公司内部短期财务发展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时,自然而然就有利于促进长期目标的实现。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各个企业想要得到全方面的进步,以及有效的经营模式改革,全面的预算管理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管理模式。企业内部每一个员工都需要对这些管理模式有着清楚的认知,这样才能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高效、科学的方法和形式。
2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2.1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解析
一、宁海县科学技术局精细化预算执行情况
从预算单位构成角度来说,宁海县科学技术局部门预算主要包括局本级预算、宁海县科技开发服务中心预算。从收入预算来源来说,宁海县科学技术局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其收入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如下:1)入收入预算为3100.50万元,为财政拨款。2)支出预算情况。总支出预算为3100.50万元。按支出用途分类,包括人员支出350.13万元,日常公用支出51.37万元,项目支出2699万元。3)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401.50万元。包括人员经费350.13万元;公用经费51.37万元。4)“三公”经费预算8.1万元,比上年下降10%。
二、创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多采取一级预算管理模式,对于部分单位来说,此模式能够满足单位财务管理需求与要求。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转型发展,对会计职能作用的需求增加,比如会计监督,因此二级预算模式出现,形成精细化预算管理模式,发挥着以下作用:(一)提高预算资金利用率。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角度来说,采取一级预算模式,若将某个行政事业单位整体,作为监督与考核对象,当发生超预算或者预算调整情况时,外部监督部门难以明确责任主体,极易造成预算上报与执行过于随意的情况,使得资金利用效率低下,造成资金浪费。实施精细化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将预算使用责任,明确划分到具体人员头上,发挥制度规范的作用,能够实现资金合理化使用,极大程度上能够提高资金利用率。(二)提高地方财政管理水平。通常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执行预算时,会面临着追加预算或者预算调整等情况,对于地方财政部门来说,难以保障话语权,工作较为被动。在精细化预算管理模式下,受到制度的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更加高效的利用资金。财政管理部门则能够按照相关规范,加强预算审核力度,以确保预算资金利用的合理性,充分发挥其财务管理作用。(三)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从属性角度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属于特殊单位,其各项经营活动的开展,同人民群众的利益,有着紧密的关系。基于此,其预算资金收支行为,备受人民群众的关注。具体表现如下:预算资金来源于纳税人的税款,因此和纳税人的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预算资金用于实政,和政府公信力,有着紧密的联系。若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考核,难以保障预算资金被合理利用,极易出现随意花钱等行为,影响实政效果,不利于社会稳定[1]。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预算管理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模式,要做好预测、决策、分解、执行控制、考核等环节的把控。为规范全面预算管理,要做好预算管理组织建设工作,健全预算管理程序,成立专门的部门,来负责预算管理工作,以确保预算有效执行[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要从以下方面加以把控:1)工作计划精细化;2)用人计划精细化;3)设备投资精细化;4)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监督精细化。总体来说,实施精细化,要细化资金用途,细化管理职责,进而提高资金利用率。以宁海县科学技术局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管理为例,其具体应用如下:1)行政运行(科学技术管理)总计258.60万元,用于行政人员的人员支出以及公用支出;2)社会公益研究总计374万元,用于县级科技攻关、上级项目配套及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县级农业示范工程等;3)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1250万元,主要用于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创新投入等。总体来说,通过细化资金用途,增强资金利用透明度,对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有着积极的作用。(二)健全考核监督体系。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预算监督必不可少,和预算执行与编制共同构成预算管理体系。若行政事业单位不注重做好财政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则难以确保预算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基于此,为了能够保障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合理利用,成立专门的预算监督管理部门,完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负责做好预算资金控制与协调等工作,做好预算编制问题处理工作,强化对财政部门的考核。利用考核机制,对相关人员,进行奖优罚劣,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能够得以有效利用。总体来说,采取精细化预算管理模式模式,要注重实现考核需求与结果的相互结合。因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预算追加或者调整等情况,对于超预算情况,需要做好审核工作,出具考核结果,明确责任追究人,以提高预算执行力。在具体落实方面,要结合本单位预算执行特点,制定考核指标以及分配权重,按照指标完成情况,实施考核或者奖惩。(三)健全预算编制体系。基于预算编制相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能够高效的落实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因此健全预算编制体系,有着必要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要做好制度完善工作,强化预算管理工作,构建资金管理体系[3]。除此之外,在具体管理工作中,要按照项目进度与资金用途等,执行预算方案,建立资金使用报告,加强资金管理力度。预算编制工作事项系统化工程,要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做好发展趋势预测,明确影响预算编制的主要因素,科学合理评估经济发展趋势。对于预算编制,要做好调查分析与论证。预算需求主要是为预算执行与管理等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需要做到科学评估。基于反复论证,生成预算管理文件,进而指导预算执行与管理。确保预算编制的程序性,按照单位管理需求分级编制。(四)加强信息化建设。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加强信息化建设,有着必要性。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实际来说,信息化建设尚未形成体系,多数单位尚未搭建管理会计信息平台。若能够实现单位预算、财务、人力资源等相关数据信息集中反映,不仅可以提高管理会计工作水平,还能够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基于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以确保单位各项预算管理工作得以有效落实[4]。
简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一、宁海县科学技术局精细化预算执行情况
从预算单位构成角度来说,宁海县科学技术局部门预算主要包括局本级预算、宁海县科技开发服务中心预算。从收入预算来源来说,宁海县科学技术局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其收入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如下:1)入收入预算为3100.50万元,为财政拨款。2)支出预算情况。总支出预算为3100.50万元。按支出用途分类,包括人员支出350.13万元,日常公用支出51.37万元,项目支出2699万元。3)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401.50万元。包括人员经费350.13万元;公用经费51.37万元。4)“三公”经费预算8.1万元,比上年下降10%。
二、创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多采取一级预算管理模式,对于部分单位来说,此模式能够满足单位财务管理需求与要求。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转型发展,对会计职能作用的需求增加,比如会计监督,因此二级预算模式出现,形成精细化预算管理模式,发挥着以下作用:(一)提高预算资金利用率。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角度来说,采取一级预算模式,若将某个行政事业单位整体,作为监督与考核对象,当发生超预算或者预算调整情况时,外部监督部门难以明确责任主体,极易造成预算上报与执行过于随意的情况,使得资金利用效率低下,造成资金浪费。实施精细化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将预算使用责任,明确划分到具体人员头上,发挥制度规范的作用,能够实现资金合理化使用,极大程度上能够提高资金利用率。(二)提高地方财政管理水平。通常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执行预算时,会面临着追加预算或者预算调整等情况,对于地方财政部门来说,难以保障话语权,工作较为被动。在精细化预算管理模式下,受到制度的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更加高效的利用资金。财政管理部门则能够按照相关规范,加强预算审核力度,以确保预算资金利用的合理性,充分发挥其财务管理作用。(三)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从属性角度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属于特殊单位,其各项经营活动的开展,同人民群众的利益,有着紧密的关系。基于此,其预算资金收支行为,备受人民群众的关注。具体表现如下:预算资金来源于纳税人的税款,因此和纳税人的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预算资金用于实政,和政府公信力,有着紧密的联系。若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考核,难以保障预算资金被合理利用,极易出现随意花钱等行为,影响实政效果,不利于社会稳定[1]。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预算管理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模式,要做好预测、决策、分解、执行控制、考核等环节的把控。为规范全面预算管理,要做好预算管理组织建设工作,健全预算管理程序,成立专门的部门,来负责预算管理工作,以确保预算有效执行[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要从以下方面加以把控:1)工作计划精细化;2)用人计划精细化;3)设备投资精细化;4)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监督精细化。总体来说,实施精细化,要细化资金用途,细化管理职责,进而提高资金利用率。以宁海县科学技术局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管理为例,其具体应用如下:1)行政运行(科学技术管理)总计258.60万元,用于行政人员的人员支出以及公用支出;2)社会公益研究总计374万元,用于县级科技攻关、上级项目配套及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县级农业示范工程等;3)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1250万元,主要用于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创新投入等。总体来说,通过细化资金用途,增强资金利用透明度,对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有着积极的作用。(二)健全考核监督体系。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预算监督必不可少,和预算执行与编制共同构成预算管理体系。若行政事业单位不注重做好财政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则难以确保预算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基于此,为了能够保障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合理利用,成立专门的预算监督管理部门,完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负责做好预算资金控制与协调等工作,做好预算编制问题处理工作,强化对财政部门的考核。利用考核机制,对相关人员,进行奖优罚劣,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能够得以有效利用。总体来说,采取精细化预算管理模式模式,要注重实现考核需求与结果的相互结合。因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预算追加或者调整等情况,对于超预算情况,需要做好审核工作,出具考核结果,明确责任追究人,以提高预算执行力。在具体落实方面,要结合本单位预算执行特点,制定考核指标以及分配权重,按照指标完成情况,实施考核或者奖惩。(三)健全预算编制体系。基于预算编制相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能够高效的落实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因此健全预算编制体系,有着必要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要做好制度完善工作,强化预算管理工作,构建资金管理体系[3]。除此之外,在具体管理工作中,要按照项目进度与资金用途等,执行预算方案,建立资金使用报告,加强资金管理力度。预算编制工作事项系统化工程,要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做好发展趋势预测,明确影响预算编制的主要因素,科学合理评估经济发展趋势。对于预算编制,要做好调查分析与论证。预算需求主要是为预算执行与管理等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需要做到科学评估。基于反复论证,生成预算管理文件,进而指导预算执行与管理。确保预算编制的程序性,按照单位管理需求分级编制。(四)加强信息化建设。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加强信息化建设,有着必要性。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实际来说,信息化建设尚未形成体系,多数单位尚未搭建管理会计信息平台。若能够实现单位预算、财务、人力资源等相关数据信息集中反映,不仅可以提高管理会计工作水平,还能够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基于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以确保单位各项预算管理工作得以有效落实[4]。
预算管理一体化对高校的影响
摘要:基于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总结分析高校面临的新机遇、存在的适应性问题等影响因素,提出高校实行预算管理一体化后应采取的管理对策,以期为促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预算管理一体化;高校;影响;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国家持续提升治理能力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成为新时代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的加速器和推进器。预算管理制度是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规范政府行为、防范财政风险、实施有效监督、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作用。预算制度规范化要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性支撑成为驱动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的两驾马车。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是利用“信息技术”与“制度规范”的有机结合,推进落实国家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的重要措施。预算管理一体化是以现代化信息系统和专线互联网络为载体,在制度完善、标准统一、规范一致的基础上,将基础数据信息、项目库、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金支付、政府采购、资产管理、财务报告等管理单元串联衔接在一起,实现预算管理的全流程、全覆盖、全口径的线上运行。预算管理一体化有效地解决了各预算管理单元的“信息孤岛”问题,真正实现预算制度对各级政府和预算单位经济活动的深度约束,真正实现国家财政对财政资金、专户资金和单位自有资金的全面监管。在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背景下,高校应认真研究新的预算管理模式提出的新要求、带来的新变化,深入分析改革对高校发展建设产生的影响,总结影响因素,研究改进对策,做出积极调整。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将成为不断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提升高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的新时代动力源。
1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高校面临的新机遇
1.1有利于优化学校治理体系,促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强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是提升高校新时代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必然逻辑。高校治理体系在形式上体现为学校、学院、基层组织三个层面,在内涵上主要有党的建设、行政治理和学术治理三个方面,其中行政治理体系按照管理实施主体划分,在学校、学院、基层组织三个层面中呈“倒三角”形状,学术治理体系则呈“正三角”形状,如图1所示。“倒三角”代表学校层面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和战略需求,实行从上到下的行政管理。“正三角”代表基层学术组织、学术创新团队等基层组织按照国家战略需求和学校发展目标导向,结合教学科研客观实际对学术研究、科技创新实行自下而上的学术治理。两个“三角”既需要相互联系、又需要相互独立。预算管理一体化恰好可以通过规范项目库管理,加强教学和科研活动项目的论证与储备,建立贯通连接两个“三角”的有效平台,按照预算管理全流程将规定程序植入信息系统,帮助学校更好地利用预算管理手段,更为有效地发挥学校层面在行政治理体系中“指挥棒”的导向作用,更为充分地采集基层组织层面在学术治理体系中对业务管理需求的实践性反馈。预算管理一体化既保证了高校内部各治理体系之间的相互联系,又对不同管理实施主体提供了适当的管理空间,成为推进高校优化完善治理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