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项目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7 10:00: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技项目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技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在科技项目管理的应用

1将项目管理方法引入科技管理领域的思考

近年来,项目管理作为一种以事件、活动、工程建设项目为单元的较为先进的管理方法,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和不同层次培训,走入各个领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种方法也慢慢被引入到科技管理领域,成为加强科技项目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多年前,笔者曾写了一篇《加强项目管理在科技项目中的应用》的文章[1],力推项目制管理,同时也在岗位上努力推进实施项目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实践,既看到了项目管理实施的良好效果,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笔者认为,随着项目管理进入科技管理领域,确实大幅度提高了科技项目管理的计划性和过程控制,以阶段标志性成果为代表的里程碑式门禁管理和以时间阶段划分的计划管理,极大地强化了科技项目的过程管控,满足了时间阶段性计划与财务预算的管理要求。满足了管理层对加强计划管理和获得可见性成果的期待心理,管理者也通过项目计划的进展来认证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在管理层级高度强调计划管理,削减了项目执行层在研发过程中的决策裁量权限,将科技项目的管理特征慢慢淡化,将科技攻关项目作为一个普通事件和常规工程进行管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理念和自由创作,将一个创新的思想者塑造成工程的建造者、事件的执行者,导致一些科研攻关方向和进程为阶段性进展所束缚,一些科研工作为时间控制和事前确定性计划而固化,不能及时调整和改变。强调计划管理和阶段性成果忽视了科技项目创新的探索性本质和不可预见性特征,导致科技管理效能不高。项目管理本是一项较为科学、成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都能显著控制成本、进度,实现目标的管理效果,但对于科技项目如何运用好项目管理,提高科技项目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确实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和正确运用。

2项目管理与科技项目管理的异同

2.1管理性质不同

通常的概念认为项目是一个事件、活动或工程,本质上是一个计划任务。项目管理是以事件、活动、工程为单元的管理,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科技项目管理是针对科技攻关团队,为完成一项技术创新目标而进行的活动的管理。完成科技项目是一个不断探索、改进和创新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计划决策与执行结合的过程。科技管理多年来也形成了一些很好的管理方式,以关键性问题解决作为突破性阶段成果,通过一些可调整的计划和需要不断尝试的技术路线来一步一步推进和探索实现理想的目标[2]。由此可见,通常意义上的2项目管理和科技项目管理存在明显的本质不同。

2.2管理对象不同

查看全文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风险是无处不在的。风险管理作为单位管理的一部分,是与内部控制、质量管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是科技体制改革中产生的新生事物,面临的风险主要涉及科研项目管理、审计管理、内控管理和廉政等方面。专业机构可以运用不相容岗位分离、信息公开、信息技术控制、内部控制等方法,在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环境建设等方面开展风险管理,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管理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风险管理

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是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政府各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由专业机构开展项目管理,对实现任务目标负责。《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管理暂行规定》要求专业机构应具备较为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只要存在未知的事物,便有风险的存在,如何系统地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风险管理与防控体系,成为专业机构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风险的基本概念

《ISO31000风险管理标准》是一项国际标准文件,其中规定,风险是不确定对目标实现的影响。一般认为,风险是指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人们所期望的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风险的构成要素包括一个事件、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该事件发生后产生的不良后果〔1〕。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风险有若干个类别。如,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费用风险、进度风险、质量风险和时间风险等;按照主体,分为组织机构风险、项目风险、人员风险。此外,还可以按照项目阶段、风险的存续时间、后果、影响范围等,分成不同的种类。1.1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2〕。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风险管理包括狭义的风险管理与广义的风险管理〔3〕8。狭义的风险管理是单位先收集信息,进行风险评估,选择风险管理策略,制定风险管理方案,并对风险管理进行持续的监督和改进,同时还要构建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营造风险管理文化。相对于内部控制,狭义的风险管理是一个更为独立的过程,更加偏向于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与用对。广义的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单位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实际操作中,基于风险的控制过程,内部控制活动通常嵌入到单位各业务流程的具体业务活动,融合在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中,使单位在正常经营过程中自发地纺织错误,防范风险,提高效率,合理保障单位目标的实现。1.2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单位的协调的活动,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长期获得顾客满意、单位成员和社会的利益〔4〕。《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规定,“策划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应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策划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ISO90012015版与2008版的区别之一就是新版本吸纳了风险管理的内容,目的是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获得改进结果以及防止不利影响。从国际标准文本上看,质量管理贯穿了基于风险的思维,包含风险管理的内容。1.3风险管理与单位管理单位管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涉及单位内部管理,还涉及外部关系。风险管理与单位管理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风险管理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从风险和控制的角度系统地将单位管理具体化。单位管理的方法和工具较多,如7S管理体系、内部控制、安全管理体系等等。而风险管理是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从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角度系统地提出完善单位管理的方法。风险管理越为有效,单位管理水平就会越高,风险管理与单位管理形成正向促进的关系。

2专业机构面临的风险

查看全文

科技项目管理实践与认识

摘要: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试行完全项目制管理指导意见,2015年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和中国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选择3个在研项目试点。试行过程中,总部加强组织协调全面推动工作开展;试点院所加强组织管理,编制优化实施方案,梳理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简化工作流程;项目组独立运作,建立自我管理制度。试点工作组织落实,方案具体,实施得力,项目组的责任心与积极性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普遍提高,团队建设与团队意识加强。为全面调动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今后还需建设适合完全项目制的完善配套的政策机制,并在激励政策制度上有所突破。

关键词:科技项目;完全项目制;中国石油;体制机制;改革;试点

2015年1月8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集团公司)颁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科技项目试行完全项目制管理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同年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简称勘探开发院)、中国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简称钻井院)选择3个在研项目开始试点。在总部相关部门和两院共同组织推动下,试点实施以来,完全项目制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管理改革的具体措施得到实践应用,管理理念、制度和效果得到广泛认可,试点项目研发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总结和梳理项目制管理在试点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有助于改进和扩大项目制管理的应用,推动深化科技管理机制改革和创新工作。

1实施完全项目制管理的背景

伴随国家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长期实行计划管理积累的体制性、机制与管理结构和观念上的矛盾日益显现。对比外企与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简单体制与灵活的管理机制,历史形成的科技创新体制庞大、机制僵化的问题更为明显。近些年国家以“放管服”为主导的科技改革步伐加快,新政策不断出台,驱动企业科技改革深化落实。项目制管理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目前已在各类管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岗位责任制、承包制,本质上就是项目制管理,各类开发区运行管理机制和重大工程项目部管理,以及部分航天航空、军工重大装备研制等,通常也是采用项目制管理。“十五”后期,集团公司将项目经理负责制纳入科技项目管理制度执行,项目负责人地位凸显,责任与管理意识增强,在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进一步形成以项目独立运作机制为核心的完全项目制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1-2]。实施完全项目制管理可以推动科技管理简政放权,直管变监管,为科技创新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和服务。科技人员由项目的计划执行者转变为研发工作的主导者和决策者,充分调动其创新的内在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完全项目制管理为龙头,推动科技人才培养与创新体系建设等各项管理制度改进配套,将带动科技管理的全面改革创新[3-4]。

2完全项目制管理试点主要工作

查看全文

知识管理导向下科技项目管理探讨

石油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对项目管理的创新是目前石油企业发展的重点之一,目前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很多的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科技项目管理的流程

在进行油田项目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工作中的安全性、经济效益等,在实际生产的基础上,对其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

(1)立项管理。在项目实施之前,做好项目的立项调查是非常重要的,这个环节主要是对生产中的工艺工具等实际问题进行考查,做好前期调差工作可以发现问题的根源,并能准确的解决问题。做好前期调查以及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数据统计分析,这样立项就会更加准确,促进项目的顺利开展。

(2)实施管理。项目一旦确定需要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开题设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提前做好计划安排,科学合理的运行计划可以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可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在项目实施的控制过程中,应依据项目进度计划,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并提交报告。其中的中期评估是指对阶段性研究报告和自我评估以文件的形式提交,依据运行计划提出修改或终止研究的申请,根据管理或科委会专家评审结果做出中期评估意见。

(3)验收管理。验收管理过程中需要以成果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其中成果报告是根据项目开展过程中基础资料,将取得的成果、技术创新、经济评价及费用的投入产出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比较详细的成果报告可以为以后工作做参考使用。其中成果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验收申请的提交、技术成果报告及核心技术资料的存档等。

查看全文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近代项目管理学科提出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这一体系在国际上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技术改造、科研开发乃至体制改革、政策研究等诸多领域。许多国家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国际组织都在应用“项目管理”进行有效的开发工作。本文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思路剖析了我国科技计划,认为科技计划符合“项目”的属性特征,采用“项目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计划将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按照“项目管理”方法的要求,我国科技计划在项目生命周期、项目干系人、专业化项目经理人、竞争采购机制等问题上,尚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据此提出了在科技计划中引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实现制度创新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项目项目管理科技计划制度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机制不断完善,我国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政府在1995年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6年初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划纲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此,国家将进一步强化对科技的投入,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承诺,要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科技投入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地方和企业也都要增加科技,在这种形势下,科技管理工作必须引入改革和创新的机制和模式,使科技管理工作真正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用好科技投入,创造更高效益。为此,改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保证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个时期以来,“项目科委”曾成为人们广泛抨击的一种现象,其直义是科技管理部门不应该抓项目。这种舆论是对我国政府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介入和干预竞争性行业领域的一种反思和批判。然而,笼统否定科技管理部门抓项目,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看法。规划、计划、项目分别是实现我国科技发展目标不同层次的任务,规划为未来发展确定方向——计划针对方向实施任务分解——项目使计划目标具体落实。项目与宏观战略并不相悖,“十五”期间确定的12个重大专项,以及这次《规划纲要》中确定的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更是界定清晰的大项目,都是实现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载体。澄清对项目的认识,并引入新的管理机制,将是实现《规划纲要》的重要基础。

一、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再认识

对科技管理部门来说,“项目”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数十年科技管理部门上上下下都在抓项目,“报项目”、“跑项目”、“上项目”、“策划项目”、“评审项目”、“安排项目”、“检查项目”、“验收项目”是每个工作人员耳熟能详的业务,但从项目管理职业化角度看,许多人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内涵、特征和规律还缺乏真正的理解和认识。

查看全文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近代项目管理学科提出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这一体系在国际上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技术改造、科研开发乃至体制改革、政策研究等诸多领域。许多国家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国际组织都在应用“项目管理”进行有效的开发工作。本文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思路剖析了我国科技计划,认为科技计划符合“项目”的属性特征,采用“项目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计划将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按照“项目管理”方法的要求,我国科技计划在项目生命周期、项目干系人、专业化项目经理人、竞争采购机制等问题上,尚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据此提出了在科技计划中引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实现制度创新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项目项目管理科技计划制度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机制不断完善,我国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政府在1995年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6年初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划纲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此,国家将进一步强化对科技的投入,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承诺,要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科技投入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地方和企业也都要增加科技,在这种形势下,科技管理工作必须引入改革和创新的机制和模式,使科技管理工作真正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用好科技投入,创造更高效益。为此,改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保证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个时期以来,“项目科委”曾成为人们广泛抨击的一种现象,其直义是科技管理部门不应该抓项目。这种舆论是对我国政府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介入和干预竞争性行业领域的一种反思和批判。然而,笼统否定科技管理部门抓项目,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看法。规划、计划、项目分别是实现我国科技发展目标不同层次的任务,规划为未来发展确定方向——计划针对方向实施任务分解——项目使计划目标具体落实。项目与宏观战略并不相悖,“十五”期间确定的12个重大专项,以及这次《规划纲要》中确定的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更是界定清晰的大项目,都是实现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载体。澄清对项目的认识,并引入新的管理机制,将是实现《规划纲要》的重要基础。

一、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再认识

对科技管理部门来说,“项目”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数十年科技管理部门上上下下都在抓项目,“报项目”、“跑项目”、“上项目”、“策划项目”、“评审项目”、“安排项目”、“检查项目”、“验收项目”是每个工作人员耳熟能详的业务,但从项目管理职业化角度看,许多人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内涵、特征和规律还缺乏真正的理解和认识。

查看全文

关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探讨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近代项目管理学科提出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这一体系在国际上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技术改造、科研开发乃至体制改革、政策研究等诸多领域。许多国家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国际组织都在应用“项目管理”进行有效的开发工作。本文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思路剖析了我国科技计划,认为科技计划符合“项目”的属性特征,采用“项目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计划将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按照“项目管理”方法的要求,我国科技计划在项目生命周期、项目干系人、专业化项目经理人、竞争采购机制等问题上,尚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据此提出了在科技计划中引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实现制度创新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项目项目管理科技计划制度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机制不断完善,我国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政府在1995年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6年初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划纲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此,国家将进一步强化对科技的投入,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承诺,要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科技投入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地方和企业也都要增加科技,在这种形势下,科技管理工作必须引入改革和创新的机制和模式,使科技管理工作真正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用好科技投入,创造更高效益。为此,改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保证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个时期以来,“项目科委”曾成为人们广泛抨击的一种现象,其直义是科技管理部门不应该抓项目。这种舆论是对我国政府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介入和干预竞争性行业领域的一种反思和批判。然而,笼统否定科技管理部门抓项目,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看法。规划、计划、项目分别是实现我国科技发展目标不同层次的任务,规划为未来发展确定方向——计划针对方向实施任务分解——项目使计划目标具体落实。项目与宏观战略并不相悖,“十五”期间确定的12个重大专项,以及这次《规划纲要》中确定的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更是界定清晰的大项目,都是实现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载体。澄清对项目的认识,并引入新的管理机制,将是实现《规划纲要》的重要基础。

一、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再认识

对科技管理部门来说,“项目”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数十年科技管理部门上上下下都在抓项目,“报项目”、“跑项目”、“上项目”、“策划项目”、“评审项目”、“安排项目”、“检查项目”、“验收项目”是每个工作人员耳熟能详的业务,但从项目管理职业化角度看,许多人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内涵、特征和规律还缺乏真正的理解和认识。

查看全文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论文

一、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再认识

对科技管理部门来说,“项目”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数十年科技管理部门上上下下都在抓项目,“报项目”、“跑项目”、“上项目”、“策划项目”、“评审项目”、“安排项目”、“检查项目”、“验收项目”是每个工作人员耳熟能详的业务,但从项目管理职业化角度看,许多人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内涵、特征和规律还缺乏真正的理解和认识。

项目和项目管理是一套系统知识体系。近代项目管理学科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应用于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项目管理”风靡全球。在国际上和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技术改造、科研开发乃至体制改革、政策研究等诸多领域。许多国家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以及联合国工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都在应用“项目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开发工作。目前“项目管理”在中国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根据各国专家多年研究,概要而言,“项目——是创造独特产品、服务或其他成果的一次性工作任务。”,“项目管理——是为了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从开始创意到结果完成,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管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是在这个项目管理过程中派生运用许许多多的管理知识和技术的集合”。根据这些概念特性,可延伸展开许多新的认识、理念和管理技术,如:项目生命周期和阶段性,项目干系人,相关知识领域和技术方法,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与信息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和整合管理等等。现代项目和项目管理的概念不仅是一套理论描述和数学规划,它是着眼实际运用的一套系统知识体系,组织实践活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项目是战略成功的基石。不论国外或国内,任何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实施和创新活动,都是以项目为载体形式进行的,执行好每个项目,保证其成功,就保证了总体战略的成功。目前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工作部署也是遵循这个规律,先做深入研究,再编制《规划纲要》,而后凝练和论证重大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偏废或缺失,都将导致宏观战略目标半途而废。据国外信息,“战略有效制定出来后,得以有效执行的不到10%”,“72%的CEO相信执行战略比制定一个好的战略更难”,“大多数案例真正的问题不是战略不好,而是执行不到位”.项目是规划成功的基石,项目执行“不是简单的战术问题,而是一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是一门将战略与实际、人员与流程相结合,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学问。”这是一个很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忽视的结果导致许多的战略计划失败。

项目是政府提供公共货物和服务的载体。政府也是通过项目的投资和实施,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产品。根据经济学关于公共物品的理论和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在市场机制下,政府不介入竞争性和排他性的行业领域,政府通过制定规则,创造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调动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整个社会经济活力与效率。在市场调控领域之外,有关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是政府投资的重点。这些领域有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以及公共信息,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建设等,这些领域的建设目标都是通过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实施而得以实现的。

查看全文

科技项目管理制度论文

一、我国科技项目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项目研究效率低,监管环节薄弱

项目进行申请立项后,就进入了项目的研究开展阶段,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就导致一些项目负责人研究期不安心于科研研究,研究期结束后,无法提交项目预期成果,甚至出现挪用研究资金,虚假研究,学术抄袭现象的产生。特别是利用国家财政资金进行的科研项目问题尤为突出,在项目的承担实施者一方为国家,一方为个人、研究机构等科研组织、项目组时,国家难以采取有效的监督方法全程监督为数过广的项目资金申请者,没有建立合理的项目追踪、期中评估等动态的监督手段,大部分项目有的监督往往也是形式上的过场,没有建立有效的真正了解项目的检查组进行项目监督,以致项目产出与投入不成正比,产出效果不高。

(二)科技项目产学研结合不密切,成果转化率低

与国外大多有企业公司的研究机构进行科研项目不同,在我国实施承担科技项目研究的大多是科研院所、高校等专门的纯科研机构,这就导致了科研产出与生产实践的脱节。我国目前的科学研究大多陷入了一种只出不用的怪圈,很多科技项目立项后,研究出成果,提交一个项目报告,发表几篇论文就算完结了,没有人关心项目成果是否真正实施应用。这种怪相与我国的科技项目评价机制有很大关系,现有评价缺失成果转化评价[1],使得项目研究者往往不关心转化成果,只关心评价评奖,白白的使许多能产生良好生产效益的成果不得应用,使得科研项目的意义本末倒置,造成资源浪费。

(三)科技项目奖惩设置不明,竞争动力不足

查看全文

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规定

一、目的意义

为促进我市医疗卫生领域科技创新、提高科研水平、加强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营造积极健康的科研氛围,树立正确的科研导向,依照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的原则

为引导、支持、鼓励医疗卫生领域科技人员加强科技创新与成果推广应用,市科技局设立了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作为一般性科技计划项目(有应用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助的项目)的一项补充,采取市科技局立项管理,项目承担单位自筹经费保障实施的原则。

2、科技创新的原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