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培训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8 10:01: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技培训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技培训论文:基层建设在农科培训的作用
本文作者:杨锡财徐金华金守信祝彦海工作单位:吉林省磐石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具体做法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除政府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外,还应做好以下工作。1抓好乡镇农技推广站建设。即增加推广人员,建立、健全农技推广管理制度,落实农技推广责任,拓宽技术和致富信息渠道、改善服务能力、加大技术宣传等,营造一个热衷于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良好氛围,同时本着自愿合作、平等互惠原则,发展由农民群众自愿组织的民间科技服务团体组织,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2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网点。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业种植大户数量激增,他们既是农技推广主力军,也是农技推广最具活力的突破口,他们承包大面积土地耕种,若采用先进农业技术,将会取得良好收益,既富裕了自己,也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在工作中,我们在每个乡镇范围内有目的地选择10~15个种植大户担任村级农技推广员,利用他们的场地优势,用项目推广资金进行适当补助,同时对其加强指导,实施农技推广网点建设,以点带片,进行示范面对面、效果看得见的有效推广。
农技人员培训指导的新模式
在部分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科技意识淡薄、思想比较保守、接受新生事物慢、种植观念陈旧、担不起经济风险,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标语及现场展示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业新技术的宣传推广,让农民认知农业技术,再因势利导,用科技知识武装农民,改变他们的小农经济思想,提高他们参与农技培训的自觉性、主动性。在农闲季节,尽可能多举办一些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多彩的农业技术培训班,农忙季节农技人员可走上田间地头,实地开展技术培训,让农民亲身感受先进农业技术的优势作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县乡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沿阵地,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要树立正确的办园思路,切实提高示范园建设水平[3]。创建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就是要给农民树一个样板,通过示范园区中农技推广人员自己干,让农民亲眼目睹示范种植效果,吸引农民照着学、跟着做,使高新技术尽快、尽可能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进而把“号召农民干”转变为“干给农民看”。
体系建设在农业科技培训中的重要意义
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传递主要靠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培训来进行,以往基层体系建设不完备,致使许多实用技术到乡镇后无法进一步推广,延误了最佳使用时期。项目实施前,农业推广资金投入有限,长期处于“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这便使得许多实用技术无法被农民认知。可见,基础体系建设的完备性是首要的,其决定了农业新技术是否能推广到位。根据本县实际情况,我们通过农业信息网、农业信息宣传单等多种载体,及时为农民和产业化企业提供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技术标准等信息。建立由县、乡、村、企业参与的、反应迅速的农业标准信息网络体系,向农民宣传、传授、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农民教育是农业科技扩散的基础,离开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就难以实现。为此,我们始终把加强农业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作为工作重点,把教育、研究、推广紧密结合起来,以科技能人、专业大户为依托,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周围农户科技致富,在示范中实现与推广应用相结合,更好更快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到农民手中。可以说,基层体系建设是科技培训全覆盖的基础,而科技培训全覆盖是基层体系建设的良好表现
探讨农村科技推广培训困境及改进措施论文
摘要:就农村科技推广培训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深化科技推广培训在基层的投入力度,为解决“三农”问题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村科技推广培训;存在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在两者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1]。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有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近2/3没有应用到生产领域,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这与基层农技培训推广力量薄弱有关。如何抓好基层培训,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与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三农”工作中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2]。
1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培训工作重点在乡镇、关键在农村。由于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技培训覆盖面不广和工作难开展的现象依然存在[2],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1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服务难以到位
大学语言写作培训的思考
一、教师写作培训的目的
在高等学校,一方面学生要撰写毕业论文,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通过撰写科技论文来达到交流科技成果与推动科技发展的目的,因此论文写作能力就成为论文撰写的关键。从目前国内高校教师的任职经历来看,大多数教师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是通过自学、模仿或导师指导的方式而训练获得的。这种形式的能力训练突出的是自我学习和总结。作为一种科技交流,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其自身的要求与特点,比如论文的框架组成、描述的用词与语句安排、图表与文字的搭配等等,都有着与其他语言作品显著的差别,而这方面的能力如果通过专门的训练会取得显著提高。目前能撰写外文科技论文(特别是英文)已成为对高校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但通过初步调查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在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培训方面还没有固定的机构或者组织,且已有的培训多注重形式,没有考虑到实践可行性,更没有可持续性的规划与实施思路。[3]最近几年,由于职称评定或者考核的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同时,还需要发表足够数量的科技论文,这种要求可能导致出现论文重复发表、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虽然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论文写作的系统培训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国外大学写作培训项目中,通常会安排专门的课程来讨论如何分辨重复发表、抄袭等行为,从而避免出现因疏忽而引发的不良影响。对比美国科罗拉多州矿业大学(CSM)的语言培训项目可以发现,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撰写论文(包括学生毕业论文、科技论文、研究报告等)、论文的语法与表达、对英语是第二语言人员(ESL)的语言培训、论文相关的伦理与道德等。而国内写作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学术规范知识。另外,CSM写作项目的初衷与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从而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更具竞争力、更有自信、更易成功,并最终取得更高职位从而影响他们所从事的领域甚至是整个世界。从这个意义上看,开展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目的明确、意义重大。
二、写作培训的形式与方法
当前国内高校开展的写作培训项目还比较少,尽管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推出了在线培训课程,但课程只针对教师,且无法系统考虑写作培训目的,因此对比美国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探讨适合国内高校的写作培训形式与方法尤为重要。作为一种能力培训,讲授与训练必须相结合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培训首先应该明确培训的目的,根据目的制定培训课程大纲。可以通过集中讨论授课、集中专题讨论(针对某一方面开展专题研讨,如针对论文用词、语法和表达等)、分散教学讨论(针对某问题所涉及小群体开展的讨论)等形式进行培训。另外,还可以开展基于网络的在线培训。从实践情况来看,网络在线培训具有方便、灵活等优点,但也存在针对性差、不能起到积极督促作用等缺点,因此建议综合这两种模式,开展面授讨论与网上在线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以达到高校教师写作(包括学生写作)能力培训之目的。在具体培训方法方面,由于培训对象多数已具备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因此培训以理论方法为辅,实例讨论教学为主,并结合培训进展以及教师正在准备的论文进行实际训练点评,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由于培训内容涉及的面较广,因此针对不同内容所采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科技论文伦理道德培训方面,除了讨论辨别重复、抄袭的技术定义与方法外,更需要结合实例,辨明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等行为。另外,对学术不端涉及的法律、规范方面要做出解释,培养良好、严谨的治学与研究操守,这也是我国科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写作培训机构或平台
1.培训机构高校写作培训项目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但如何去实施、如何保证实施的效果则还需要软硬件方面的保障。从国内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都已经具备开展写作培训的条件,特别是有外语系或学院的高校,都已具备了培训所需的基本师资力量。但作为一项系统培训工程项目,建立相应的培训组织机构非常必要。[4,5]在CSM,写作培训是由人文科学与国际研究系来承担的,在美国的其他高校也基本是由语言与人文学科系来承担写作培训项目。通常情况下,培训机构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但多数人员都是兼职工作。培训机构有自己的办公室与培训场地,机构运行所需费用来源于学校拨款和社会捐赠。2.人员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包括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志愿者以及特聘的专家。人员数量根据学校规模不同从3~5人到十余人不等。专职的工作人员通常具有文学、语言学、科学与哲学方面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并具有多年从事培训的经验。可以看出,国外高校对写作培训人员有很高的要求,以确保在用词、语法、表达方面的准确性。在我国,培训人员多由有中文语言学和英文语言学、文学等专业背景,同时兼顾科技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除了安排固定的培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聘请校内外的专家进行讲座或讨论,特别是可以聘请国外的专家,开展英文科技论文撰写的讲座。3.网站网站是现代社会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也离不开网站的建设与支持。培训机构的网站通常挂靠在所在学校的院系下面,主要作为两个方面的平台:信息平台与培训平台。信息平台用于介绍机构、培训科目的设置、培训人员组成,以及培训信息等。培训平台更多是一种交流平台,提供在线培训课程、培训相关资料,以及培训教师与学员之间的问题交流。从CSM多年的培训经验来看,写作培训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非常好的能力训练,这与学校的重视、培训教师的认真负责是分不开的。培训机构印刷了大量的培训资料,并免费发放给学员。同时,培训机构与其他高校的培训机构也建立了多方合作关系,以保证新思想、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快速推广应用。
气象科技英语学科建设综述
一、新兴学科的创建基础
(一)教学实践与积累
成人教育体系中新兴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虽然没有范例可参照,但也不是空中楼阁,凭空而建。其基础首先是需求,其次是基于需求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就我国气象部门而言,气象人员外语能力的培训需求也是随着气象科技的发展而逐渐扩大,且通过教学实践与积累,逐步将培训内容从单一的基础英语扩展到了与气象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气象科技英语。表1给出了气象部门2002年以来的英语培训情况。从中可以看出,针对气象业务、科研和管理人员的大多数英语培训班都开设了气象英语课。其中,在2008年开办的“实用气象英语远程培训班”上,针对气象业务和相关人员的实际需要,主讲教师以“天气、气候与大气环流(Weather,ClimateandGeneralCirculation),云和降水(CloudsandPrecipitation);雾(Fog);温度与湿度(TemperatureandHumidity);热带气旋(TropicalCyclone);季风(Monsoon);中国的天气和气候(ClimateandWeatherinChina);英文天气预报EnglishWeatherForecast);天气警报(WeatherWarnings)及如何撰写英文科技论文和摘要(HowtoWriteEnglishScientificPaperandAbstract)”为主要授课内容,实践了将英语和气象专业内容相结合的气象科技英语教学,使学员在学习气象知识的同时,学习了气象科技英语的语言特色,了解了基础英语和气象专业英语的区别。非常有意义的是,部分气象预报员在参加这期培训之后立即把所学的天气预报、警报的英文表达用到了2008年的奥运气象服务之中。此外,在近三年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的中国气象局高级英语强化班上,“气象科技英语阅读及科技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有针对性地提升了学员的英文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和气象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很受学员欢迎。这些教学实践充分反映了气象科技英语对于气象业务和科研人员的重要性,也为气象干部学院气象科技英语学科建设和发展积累了经验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需求调查
需求是发展的原动力。成人继续教育的学科发展,完全不同于高校的学科发展和建设。高校的新型学科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创建的,其目的是为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专业人才。但是成人教育的学科发展是根据成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对于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需求而产生的。因此,培训需求调查是成人教育新兴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石。气象干部学院在气象科技英语学科建设的进程中进行了相应的培训需求调查活动。虽然气象干部学院的英语/气象科技英语培训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而且目前已经明确了气象科技英语学科的发展方向,但是,为了给该学科的建设提供更为充分的依据,气象干部学院于2012、2013年先后在3个省气象局的8个培训班做了气象英语培训需求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结果的整理和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气象部门学员的三大特点:年轻化、高学历、专业化,且大多数考过了大学英语4-6级(见图1)。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使用英语最多的方面是“阅读英文专业资料和写论文英文摘要”(见图2)。他们希望通过培训,在日常口语交流、气象英文资料阅读、气象英文论文及摘要写作及英语听力方面有所提高。在被调查的352人当中,236人(67%)认为“气象科技英语培训”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提高专业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上,包括气象英语阅读、论文写作和口语交流能力等(见图3)。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气象人员对于气象科技英语培训的需求可概括为:气象科技英语阅读、口语交流、气象英文论文写作和专业文献翻译,重点在于提高学员的气象科技英语综合英语能力。该结果为气象干部学院气象科技英语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图1气象部门培训学员概况图2气象科技人员英语的使用情况图3英语培训需求
二、新兴学科建设的实现策略
在科协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水利学会)
提高学会管理水平,依靠科技服务水利事业——在科协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水利学会)长沙县水利学会200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县科协的具体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领跑[本文章属原创,其他网站复制必究法律责任]中西部、进军五十强”战略目标为核心,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学会社会服务职能,切实提高学会服务水平,组织和发动学会全体会员,在开展科技培训、科学普及、科技咨询、学术研究和交流、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促进水利学会工作全面发展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一、服务三农,积极参加科普集市、送科技下乡活动
水利学会积极配合县科协组织的科普集市、送科技下乡活动,精心准备和送发有关巡堤查险、防汛抗洪、山洪避灾、科学管水、节约用水、渠道防渗、白蚁防治、水土保持、水法宣传等方面的资料四千多份,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广泛传播科技知识,使人们在突发性自然灾害来临时能够从容应对、降低灾害损失;让农民群众掌握较为先进的生产技能,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
二、评先奖优,鼓励会员开展学术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
我们一直认为,开展学术研究和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是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交流与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同时学术论文也是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学术成果,是作者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具体反映。该项活动从学会成立之初到现在长期坚持,从未间断。2004年该项活动得到全体会员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共收到会员论文47篇,经学会理事会精心评选,评出一等奖论文3篇,二等奖论文4篇,三等奖论文6篇,学会分别给以了奖励,并推荐3篇向上级科协申报。在今年的优秀论文中,由李正桂、周知辉2人合著的《橡胶坝袋在水渡河水闸中的应用》已在省级专业刊物《湖南水利水电》上公开发表。李小平同志2003年撰写的《我县水利建设发展的基本思路》获市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三、精心组织,学会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集团科协年度工作总结
江铜集团科协在本年度内认真贯彻公司第四次职代会和公司党委工作会的精神,学习十六大文献,在科协的各项工作中落实“三个代表”的思想,围绕公司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发挥“三主一家”的作用,以“建家”活动为主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比较好的成效。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一、制定“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协会业务工作规程”引进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建立和推行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重要工作。科协全体同志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学习培训,分工撰写工作规程,经多次修改定稿,同时借此契机,全面疏理了科协多年尚不尽完善的基础工作,顺利通过公司的内审和省认证中心的审核。此项工作的完成,奠定了科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
二、创建“科技工作者之家”活动是工作的主线年初,修改了活动的实施办法,对“建家”活动作了精心安排和布置;年中,对各成员单位开展活动的情况作了巡检和通报;年末组织了对活动的考核验收。今年的“建家”活动在各单位党政领导的重视下,开展得有声有色,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认可,有经验和特色。极少数单位的“建家”活动不够理想。经过严格对照“建家”标准考评和综合评价,集团公司的德兴铜矿科协、永平铜矿科协、贵溪冶炼厂科协,武山铜矿科协、职工中专科协五个单位被评为××年度“科技工作者之家”。
三、围绕技术创新,加大了“讲、比”活动的力度今年是全国开展“讲、比”活动十五周年,公司科协已连续四届荣获全国“讲、比”竞赛活动先进集体。“讲、比”活动受到最为广泛的重视,尤其是在立项、节点控制、跟踪检查和验收评估这四个环节上把住了关口。全年共立项项,完成项,创经济效益万元。各成员单位奖励优秀项目万元。集团公司科协还将对各成员单位推荐的优秀项目进行评审、表彰和奖励。四、开展专项学术交流为交流和总结堆浸技术,经过充分的准备,五月份在永平铜矿召开了“湿法冶金——堆浸技术”现场交流会。德兴铜矿、永平铜矿二个堆浸厂就堆浸、萃取、电积的现场工艺控制尚存在的技术问题,急需协调解决的难点作了广泛的交流;十八名科技人员宣读了专业论文。学术交流很成功,为德兴、永平堆浸上规模,为东乡铜矿启动就地溶浸项目等提供了技术信息。会后,公司科协编辑了堆浸—萃取-电积技术论文集,印发册。
五、完成了年度优秀论文的评选、表彰、和汇编“优秀论文集”工作年度,各单位科协共推荐了篇论文参加公司评审。公司评委会依据统一评分标准对这篇论文进行评分,评出一等奖三篇,二等奖六篇,三等奖十篇,对获奖论文的作者进行了表彰和奖励,获奖论文汇编成册,共印发《年度优秀论文集》本,供科技人员交流。另外,公司科协将—年度各单位科技人员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以及交流的论文进行了汇总并在《江铜科协》报上进行了公示。
六、第十个“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今年的“科技进步活动月”与全国的“科技活动周”结合在一起安排布置。集团公司各单位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地将各项活动有机地与生产、经营结合在一起,活动开展有新的形式和内容,有成效。科技人员的创新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经过评比,公司授予德兴铜矿、永平铜矿、贵溪冶炼厂、武山铜矿、银山铅锌矿、职工中专为××年度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优胜单位。“科技进步活动月”期间,全公司共组织专题研讨会近场次,参加人员近人次。组织各类讲座和培训场次。组织科普知识竞赛场次,参加人员达多人次;出科普宣传栏期,另外还张挂科普宣传画报张。组织义务科技咨询、便民服务场次,受益群众达余人次。书写各类宣传标语、布质条幅条幅,报导活动月电视广播稿件篇。德兴铜矿、贵冶分别在《江西铜业德铜版》和《江西铜业—贵冶版》上开辟了“科技进步活动月传真”和科普专栏。活动结束后,德兴铜矿、永平铜矿、贵冶、武山铜矿和银山铅锌矿都编辑制作了科技进步活动月专题片。
冶金类期刊OSID码使用现状
OSID(OpenScienceIdentity)开放科学计划是2018年由国家编辑学会出版融合编辑专业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发起的,面向学术期刊行业的一项公益计划,主要用于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研诚信,帮助学术期刊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媒体融合发展[1-2]。期刊出版机构加入OSID计划后,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会给期刊出版机构分配一个小程序二维码,作者只需要扫描该二维码即可建立本篇论文独有的OSID码,然后通过电脑或手机上传语音、视频或文字,提供丰富的线上扩展资料,立体化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本领域的其他研究者交流互动,提升本篇论文的阅读量、下载量和引用率,提高论文传播质量,扩大作者本篇论文的影响力,达到科研过程可追溯的目的,保障科研诚信。当然,这更会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有效塑造期刊的学术品牌。2020年12月,中国金属学会公示了中国高质量科技期刊“冶金工程技术与金属材料(金属学与金属工艺)”领域分级目录(简称冶金类分级目录),有65种中文刊被该目录纳入。因此,这65种期刊的OSID创建和应用情况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但是,在被冶金类分级目录纳入的65种冶金期刊中,只有4种期刊加入了OSID计划。因此,笔者主要分析这4种期刊加入OSID以来的情况,分析在应用OSID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促进和提升OSID码的应用提供参考,对我国学术期刊的融合出版起到促进作用。
1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截至2021年8月,加入OSID计划的冶金类期刊分别是《钢铁钒钛》《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黄金》《钢管》。因此,笔者先调查这4种期刊所刊发论文是否全部都创建了OSID码;然后利用微信的“扫一扫”功能识别OSID码,待进入文章界面后,逐一查看每篇文章的语音介绍、开放科学内容、学术圈和在线问答等情况;最后,分析学术圈的学术交流情况(作者问答)。因《钢铁钒钛》是这4本刊物中最早加入OSID计划的,而学术交流需要时间积累,因此再调查《钢铁钒钛》已经发行两年的2019年1期(29篇)的作者问答情况。
2OSID应用情况
2.1加入OSID计划的时间及创建情况
《钢铁钒钛》从2018年1期开始加入OSID计划,OSID码在摘要右下方;《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从2019年1期开始加入,OSID码在摘要右下方;《黄金》从2019年5期开始加入,OSID码在摘要右下方;《钢管》从2021年1期开始加入,OSID码在摘要右下方。通过中国知网下载这4种期刊最新一期的所有文章,《钢铁钒钛》《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已对所刊登文章都创建有OSID码,《钢铁钒钛》30篇,《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6篇;《黄金》《钢管》有部分文章仍没有创建OSID码,《黄金》16篇(当期刊登19篇),《钢管》13篇(当期刊登17篇)。因此,调查文章总数为92篇(未包含《钢铁钒钛》2019年1期的28篇)。《钢铁钒钛》刊登了30篇文章,29篇创建OSID码。识别这29篇文章的OSID码,5个码无任何内容,仅24个码含有内容;24篇含有语音,作者都已开通学术圈;都无学术问答;11篇有开放数据(有两篇直接上传的文章);含有刊物介绍和投稿须知,其中没有关于OSID计划的介绍。《钢铁钒钛》2019年1期刊登了29篇文章,已全部创建了OSID码,该期虽已刊发了两年,但学术问答仍没有一条。《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刊登了26篇文章,都已创建OSID码。识别这26篇文章的OSID码,其中16篇有语音介绍;26篇都无学术问答;20篇的作者开通了学术圈;14篇有开放数据(有2篇直接上传的是文章的PDF文件);含有刊物介绍和投稿须知,其中没有关于OSID计划的介绍。《黄金》刊登了19篇文章,16篇文章创建有OSID码。识别16篇文章的OSID码,其中1个OSID码中没有上传任何资料;15篇文章有语音介绍;都无学术问答;作者全都已开通学术圈;5篇有开放数据;含有刊物介绍和投稿须知,且投稿须知中含有关于OSID计划的介绍和OSID的创建方法。《钢管》刊登了17篇文章,12篇文章创建有OSID码。识别这26篇文章的OSID码,其中11篇有语音介绍,都无学术问答,作者都未开通学术圈,5篇有开放数据,没有刊物介绍和投稿须知。由此可见,创建OSID码的文章有83篇,占文章总数的90%。在创建OSID码的83篇文章中,OSID码中无内容的有6篇(占7%),语音介绍有66篇(占80%),作者开通学术圈有60篇(占72%),开放数据的有35篇(占42%),都没有学术问答内容。
高职护理专业教师科技能力提升策略
【摘要】目的了解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科技服务能力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提出对策。方法2019年6月至2019年8月,制定调研表,内容包括教师科技能力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按照整群抽样办法从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这三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中抽出98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其2016—2018年科技服务成果状况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发放98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8份;影响科研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有科研培训、科研水平、科研团队、政策机制、科研氛围、项目指导、科技特派员数量;专利总数、厅级及以上基金项目数、论文总数3项逐年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核心论文数是呈逐年下降趋势;技术服务到款额、省部级及以上基金项目数、一级论文数3项3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建议需从加大培训力度、加大护理学科项目研究指导、强化护理专业教师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强化护理科研团队建设、优化政策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升高职护理专业教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科研能力。
【关键词】高职护理;科技服务;能力;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是高职院校的四大职能,同样,科研与社会服务也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能与使命[1],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为了更好适应高校内涵建设不断加强的要求[2],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存在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3]。作为地方职业院校,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如何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常常是各学者关注的问题。2019年6月至2019年8月本课题组开展了“浙江省高职护理专业教师科技能力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的专题调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调研对象与方法
1.1调研对象。将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和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的专任教师作为调研对象。调研对象纳入标准:自愿参加调研且工作满24个月,排除在本校行政部门工作的专任教师。计划调研人员100名,按照整群抽样办法,实际成功访问98人,访问成功率98%。即衢州职业技术学院37名、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32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9名。其中兼职教师17名,专职教师81名;高级职称17名,中级职称33名,初级职称48名;50岁及以上13名,36~49岁15名,35岁及以下70名。1.2调研方法。1.2.1研制调研问卷表。参考有关专家研究[4⁃5]成果,结合高职院校实际,课题组研究制定专门的针对护理专业教师的调查问卷表,分三大模块。一是调研引导语,明确“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争创一流高职院校”这个调研主题;二是角色模块(包括职称、职务、年龄等信息);三是专题调研内容模块,设置您认为提升教师科研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针对影响因素请您提出对策建议两项内容。影响因素中设置了科研培训、政策机制、科研团队、科研氛围、自身科研水平等5项客观题(每个问题设置是、否两个选项)和1项主观题(由教师自由填写);对策建议为主观题,采用开放性填写方式。1.2.2问卷调查。调研时由课题负责人采用一对一访谈形式进行交流,交流时课题组负责人首先介绍创建一流高职院校中科研工作的主要指标要求,如为企业技术服务的到款额、高层次项目及成果、成果转化等,同时也介绍了国家、省、市、学校现有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访谈双方围绕创建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进行交流,气氛好,最后问卷表由被访问者后续思考后匿名填写,减少被访者的担忧或干扰,提高真实性。1.2.3收集并分析科技服务成果信息。98名被访对象2016—2018年科技服务成果包括技术服务到款额、专利数等9项数据,由各相关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提供。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调研结果
期刊编辑职称晋升条件创造技巧论文
摘要:通过有的科技期刊编辑在晋升职称时因政绩和发表文章欠缺的问题分析,得出编辑一定要“勤”才能为自己晋升职称创造条件,并写出了在创造条件时作者的一些亲身体会,为年青的科技编辑在工作中提供了一点经验。
关键词:编辑职称;条件
作为一个科技期刊编辑,整天为别人做“嫁衣裳”,临到自己“出嫁”——晋升职称时确因为论文数量少和成绩不突出而着急,有关系的还要“走后门”。这种现象还是很普遍的。
如何在为别人做嫁衣的同时,为自己的论文写作创造条件和人为努力制造一些业绩呢?我觉得对于现在年青编辑来说,在同等学历的条件下,只有“勤”说明问题,勤看、勤听、勤想、勤写等。这只能在平时积累,不可能在上报职称的前几天突击一下于写出几篇,再找个公开发行的期刊几天内发表;也不可能几天内得到大量的奖励,对于文章少的和其他各方面都欠缺的年青编辑来说,有以下几方面值得考虑:
1.经常搜集资料,把平时积累的材料随时整理好备用
编辑是个杂家,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要了解相关々业的情况和其它各类知识。期刊的内容广泛,需要编辑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收集资料的办法多种多样。订有关刊物,每天看报、剪报,收集专业方面资料,会议采访等等。我的办法是把资料牯贴,编成册,随时查找。比如我写的“西部大开发与人才流失的矛盾”中引用了大量的资料,全靠平时积累的结果,写成后多家期刊争用,最后在西部期刊《青海民族学院学报》刊登了。
媒体融合环境科技期刊转型路径
推动出版业深度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李小燕等[1-2]对我国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现状、发展方向、制约因素及突破路径进行研究并提出了“1个总趋势、5个特质、N个创新点”的融合思路;刘静等[3]利用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对我国科技期刊融合出版相关研究论文的发文量、作者分布、机构分布、期刊分布、关键词分布、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朱琳等[4]通过对33种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技期刊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媒体融合出版现状,问卷涉及融合出版观念、内容生产、呈现形式及传播渠道、服务项目与实现功能、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辛亮等[5]提出了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思维模式——传播思维、服务思维和时效思维;陈勇等[6]探讨了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学术传播方阵的构建模式。
1融合发展规划
在信息爆炸时代,传统纸媒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作为创刊于年的科技期刊,《煤气与热力》的目标不仅是做行业学术水平的领军者,更要成为业内人士交流沟通的平台与桥梁,为促进行业蓬勃发展贡献力量。杂志社积极探索适合自身融合发展的道路,在努力做好出版工作的同时,建立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举办行业学术研讨会,整合延伸产业链,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内容传播体系。利用微信公众号、“燃气&热力”大讲堂、学术研讨会等平台,打通传统出版读者群和新兴出版用户群,着力增强黏性,广泛吸引用户。借助微信、微店等渠道,不断扩大出版物的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大覆盖面。
2实施路径和发展状况
2.1微信公众号
6年,杂志社官方微信公众号正式开通。微信公众号“煤气与热力杂志”每日推送一次,内容包括国家政策、地方政策、行业新闻、标准规范动态、标准原文、论文精选等。除每日推送外,还包括作者服务,会议报名、签到,“燃气&供热大讲堂”等功能。公众号现有关注人数人(截至1年5月20日),日均活跃用户近0人。日常推送的主要文章篇均阅读量近1人次,“燃气&供热大讲堂”注册用户5800余人。在内容推送方面,坚持“用做期刊的态度做公众号”,力求审稿严格、数据准确、语言精炼、观点明确。日常推送内容包括经过精心筛选、编辑的行业新闻,由编辑整理归纳的标准动态、标准原文,在《煤气与热力》杂志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的原文,以及会议通知、会议宣传、广告等内容。在服务功能方面,公众号基于微信创新开发了“投稿查询”“论文检索”“写作指导”和“规范与专著”模块功能。作者向《煤气与热力》投稿后,可以自行从“投稿查询”菜单中查询稿件录用结果。有意向投稿的作者及业内人士也可以从“论文检索”“写作指导”“规范与专著”中,查询已在刊物发表的论文、稿件发表流程、格式要求,以及标准规范、学术专著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