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农业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02:39: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技农业技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技农业技术

科技推广农业技术论文

一、抓示范、建基地

推广普及增产增效新品种、先进适用新技术。实施水稻统一“供种、供肥、供药、植保”、小麦统一供种和蔬菜补贴农药统一供应等惠农措施,全区优质水稻、小麦品种覆盖率达100%,群体质量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0%以上;开展粮食高产创建与整建制建设,大力推广水稻基质育秧技术,水稻机械化生产能力不断加强;建立千亩粮食繁种基地、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哈密瓜和蜡梅研究所等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先后引进粮油、经济作物新品种100多个,通过不断研究培育,4个品种获得上海市农作物(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二、抓培训、求实效

努力培育一批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中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每年深入镇、村、户举办农技实用技术、专业农民、示范性、引导性以及专家坐堂等各类培训与科普活动70余期,万余人次受益,提高了广大农户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种田水平,培养了一批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心首次创新开设田间学校培训模式,通过自下而上参与式的培训,工业区25名种植哈密瓜的学员平均增收6000元/户左右,真正起到了“培训一户、辐射一方、带动一片”的成效,得到了市区相关领导的一致肯定,农民田间学校嘉定示范点挂牌成立。

三、抓指导、推入户

引导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2008年中心全面推行农业科技入社惠农工程,积极引导合作社及社员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近五年来,共对本区粮食、蔬菜、园艺经济作物的96户次的农民合作社进行了上门入社技术指导,探索出了以合作社为中心进行辐射带动广大农民运用科技的科技进村入社(户)有效途径,确立了以“指导一社、带动一片、辐射一方”的技术服务形式,有效提高了农户学科技、用科技的科学种田水平。

查看全文

农业技术推广及科技创新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推广,主推品种的覆盖率、新技术普及率不断提高。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主要农作物、园艺蔬菜等产业,强化农业良种良法科技创新,应用农技推广创新模式,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培育新动力。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创新;发展模式;江苏南通;海门区

近年来,海门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以农作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三新”技术引进、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应用为措施,坚持粮食稳定增产与资源持续节约相结合,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1],切实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1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海门地处北亚热带,境内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土壤深厚肥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区域内总耕地面积5.32万hm2,农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兼有油料、蔬菜、瓜果等,畜牧、水产业协调发展,先后荣获“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市”等称号。随着我国现代技术的突飞猛进,催生了农业领域一系列现代农业技术,但农业技术能否实现顺利转化,还需关注技术推广[2],当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是坚持政府为主导,多元推广形式并存;当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目标是促进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3]。2019年海门区进一步加大农技推广力度,农作物主推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8.5%,新技术普及率达90%以上,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技术覆盖率达89%以上,稻麦植保专业化防治覆盖率达62.8%,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46%,粮食总产达2462.4万kg。1.1推广农作物良种,农业品种结构进一步调优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调优品种结构。全区推广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南粳9108、南粳5055等)0.5万hm2;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扬麦16、扬麦23、宁麦13、镇麦10号等)0.67万hm2;推广油菜品种(沣油737、德核杂油8号、荣华油6号等)0.67万hm2;推广高产抗倒饲用玉米品种(苏玉22、苏玉30、中江玉1号、中江玉6号等)1万hm2;推广鲜食玉米品种(中糯2号、苏玉糯14等)0.2万hm2;推广鲜食大豆品种(小寒王、通豆5号、辽鲜、沈鲜等)0.33万hm2等。在蔬菜园艺品种方面,瓜类推广“津春4号”“津卒12”黄瓜1066.7hm2,“东方蜜一、二号”和海蜜甜瓜系列533.3hm2,“早佳8424”西瓜0.17万hm2;甜瓜200hm2;草莓推广“红颊”草莓0.1万hm2;茄果类推广“苏椒5号”辣椒400hm2,“金棚一号”番茄600hm2,“中薯3号”马铃薯733.3hm2;甘蓝类推广“中甘2号”甘蓝333.33hm2,“二岸”松花菜333.33hm2;叶菜类推广“87-114”大白菜600hm2,“杂交苏州青”400hm2;推广“苏脆一号”梨品种、“突围金秋红蜜”桃品种、“阳光玫瑰”葡萄等。1.2配套适新技术,推进农作物绿色安全、优质高效。1.2.1主要农作物新技术。包括水稻钵苗移栽技术、鲜食玉米增密高产栽培技术、鲜食大豆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花生高畦栽培技术、赤豆高产栽培技术等。其中:水稻毯苗机插秧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是利用流水线硬盘育苗,增强机插秧水稻苗的秧苗素质,利用先进的毯苗机、插秧机进行插秧,省时省工,保证秧苗的活棵率。注重搁田质量,适时适量施用水稻拔节肥,节省化肥用量,增产效益达1500元/hm2,节约农药、化肥、人工等成本750元/hm2以上,节本增效2250元/hm2以上。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高质高效栽培技术重点围绕小麦在适期内(10月25日—11月10日)及时播种,播种量8~9kg,利用稻草粉碎、深埋、一犁一耕一平整的稻草处理技术,把秸秆还田影响降到最低,促进冬前壮苗,增加有效分蘖数,适时适量施用拔节孕穗肥,切实减少化肥用量,在拔节前结合纹枯病兼治白粉病、锈病,重视扬花期赤霉病防治,增产900kg/hm2以上,增产效益达1500元/hm2,节约农药、化肥、种子等成本逾450元/hm2,增加一次农机投入750元/hm2,节本增效1200元/hm2以上。油菜大小行栽培技术提倡油菜适时育苗,在9月25—30日之间育苗,防止育苗过早出现冬前早花,大小行增密移栽,大行距80cm,小行距60cm,株距不大于17cm,密度不小于5600株,以密度减少化肥投入;大小行栽培可以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减少病虫害发生,利用大行距在开花时作为油菜菌核病防治的作业通道,克服了等行距油菜菌核病无法进田喷药的弊端,控制菌核病发生,显著增加油菜千粒重,达到高产增效目的。油菜籽增产效益达600元/hm2以上,减少化肥用量300元/hm2以上,增加菌核病防治成本150元/hm2,节本增效750元/hm2以上。1.2.2园艺蔬菜新技术。主要有集约化育苗、无土栽培、农机农艺融合、长季栽培、立体栽培、山药定向槽栽培、脱毒草莓避雨繁苗、全生物降解膜覆盖、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化肥减量使用、果园地布覆盖、修枝留果等15项实用先进技术,不断提升了园艺产业科技含量。其中:甜瓜吊蔓落蔓立体栽培提高了种植密度,吊蔓栽培2.7万株/hm2,是地爬栽培的3倍,增产48.6%。该项技术示范带动全区213.3hm2厚皮甜瓜生产。水肥一体化技术中微喷滴管技术在全区应用面积达0.55万hm2,较常规漫灌节水60%左右、节肥40%左右,同时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年节支3900元/hm2左右。1.2.3绿色防控技术。本地区农作物绿色防控平均覆盖率达到了55.8%,集成的绿色防控技术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效达到85%,危害损失率在8%以下。近3年,对全区4万多农户进行了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农户接受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的比例达到了35.73%。10个蔬菜品种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已发展地理标志产品6个;培育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7个,区域公用品牌2个;打造“淘米记”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淘米记”大米先后荣获江苏省粳米类特等奖、南通市好大米金奖等荣誉,带动农产品品牌发展15个。

2科技创新模式应用,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查看全文

科技帮扶中农业技术视频片拍摄技巧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科技帮扶视频片的拍摄意义,然后介绍天津市科技帮扶工作中农业技术视频片的拍摄技巧与要求,对科技帮扶团队进行视频拍摄与制作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为普及技术知识提供支撑。

[关键词]科技帮扶;技术视频;拍摄画面;声音采集

1科技帮扶视频片的拍摄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以及天津市委、市政府结对帮扶困难村的总体部署,自2014年10月起,天津市科委充分利用农业科技特派员体系长期服务农村的经验,开展了以科技特派员为载体,以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为依托,科技帮扶困难村的专项工作,目的是使科技在困难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困难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专项工作实施3年来,市科委共认定设施蔬菜、生猪、家禽、奶牛、果树、水产、食用菌和观赏鱼等10个产业的首席科技特派员和61名骨干特派员,组织了由833名农业科技特派员组成的61支科技帮扶团队,面向困难村开展了网格化的包村入户指导、技术观摩与培训、技术对接与服务等帮扶工作。截至2017年底,科技帮扶团队累计帮扶村庄2324个,帮扶农户29947户,解决技术问题17808个,示范新品种362项,新技术304项。在帮扶过程中,各产业技术团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多次组织农户观看技术讲座、发放技术专题片,利用音视频手段面向农户开展技术普及与培训。由于视频片通俗易懂、形象直观,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向困难村农户普及技术知识,成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推手;另一方面也能系统全面地梳理天津市农业产业的先进适用技术,拍摄形成视频合集,使之成为科技帮扶工作乃至都市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

2科技帮扶视频片分类

2.1技术讲座片

查看全文

现代农业经济中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摘要: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而农业技术推广是促进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保障,是提高农业效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可靠手段。基于此,结合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概念,探究现代农业经济中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农业经济;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

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是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近几年,农业技术推广得到专家与学者的关注与重视,充分显示其在现代农业经济中的作用,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1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概念

一般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概念包括3个层面,即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广义的农业技术推广及现代农业技术推广。

1.1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

查看全文

农业技术档案效能研究

摘要:农业技术档案是构建科技档案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开展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活动中形成的技术经验总结,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可靠依据和资源。农业技术档案来源于农业实践生产活动,反映各个时期农业科技动态及发展规律,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本文从农业技术档案的特征与重要性入手,简要阐述了农业技术档案的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业技术档案效能创新体系构建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农业技术档案;创新机制;开发;推广;应用发展

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农业技术档案效能的新使命,树立创新精神[1],不断完善、加强与提升对是农业技术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构建农业技术档案效能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农业技术档案信息资源成果转化能力,发挥在丰产增收、集约高效、防害减灾、改良土壤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为我国强化农业现代化和科学、可持续性发展服务[2]。

1农业技术档案综述

1.1农业技术档案特征。农业技术档案,是在农业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农林水利基本建设等项目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指导性、前瞻性和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科学技术资源,是进行农业科研、生产基建等产生活动的重要依据[3]。1.2农业技术档案的作用。农业技术档案是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在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中总结和研发出的具有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的成果。通过对农业技术档案的应用,探索农作物生长和水产养殖规律,改良农作物栽培技术、改善养殖产业结构,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运用农业技术档案资源,为正确决策提供具有科学依据的档案数据,引导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更趋合理化。同时,农业技术档案也是农业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是农业技术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参考和借鉴作用,可以帮助农业科技人员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2]。1.3农业技术档案的重要性。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科学、可持续健康发展,正确引导和启发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思路,激发灵感,少走弯路[2];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由于科研成果推广的滞后性,利用档案资料可达到以迅速推广的目的;有利于农业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决策;有利于科研成果定性和鉴定,通过最新农业技术档案信息的研发,可以改进和优化科研成果达到最佳效果,还可以利用农业技术档案对科研成果开展追踪、鉴定工作,确保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质量。

2农业技术档案管理现状和当前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市农业局技术推广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速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在农业上的推广应用,保障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以下简称《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过程中的活动。

第三条农业技术推广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二)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

查看全文

农业技术推广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速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在农业上的推广应用,保障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以下简称《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过程中的活动。

第三条农业技术推广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二)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

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论文

农业技术推广

(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保障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农业技术,是指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和农用航空技术,农田水利、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农村供水、农村能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气象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等。本法所称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第三条国家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教育,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业技术的普及应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益的农业。第四条农业技术推广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二)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三)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四)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五)实行科研单位、有关学校、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科技组织、科技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合;(六)讲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开发、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鼓励和支持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第六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措施,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第八条对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第九条国务院农业、林业、畜牧、渔业、水利等行政部门(以下统称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全国范围内有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同级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指导。第二章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第十条农业技术推广,实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推广体系。国家鼓励和支持供销合作社、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活动。第十一条乡、民族乡、镇以上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是:(一)参与制订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二)组织农业技术的专业培训;(三)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四)对确定推广的农业技术进行试验、示范;(五)指导下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第十二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科技人员,应当具有中等以上有关专业学历,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主持的专业考核培训,达到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第十三条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指导下,宣传农业技术知识,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措施,为农业劳动者提供技术服务。推广农业技术应当选择有条件的农户,进行应用示范。国家采取措施,培训农民技术人员。农民技术人员经考核符合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授予相应的技术职称,并发给证书。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推动、帮助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开展工作。第十四条农场、林场、牧场、渔场除做好本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外,应当向社会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活动。第十五条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适应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开展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加快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教育部门应当在农村开展有关农业技术推广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业劳动者的技术素质。国家鼓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在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教育。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的科技人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在评定职称时,应当将他们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绩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第十六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农村中的群众性科技组织,发挥它们在推广农业技术中的作用。第三章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第十七条推广农业技术应当制定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应当列入国家和地方有关科技发展的计划,由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和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相互配合,组织实施。第十八条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把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列为研究课题,其科研成果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推广,也可以由该农业科研单位、该学校直接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第十九

条向农业劳动者推广的农业技术,必须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向农业劳动者推广未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的农业技术,给农业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第二十条农业劳动者根据自愿的原则应用农业技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农业劳动者应用农业技术。强制农业劳动者应用农业技术,给农业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第二十一条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组织农业劳动者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提高他们应用农业技术的能力。农业劳动者在生产中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技术培训、资金、物资和销售等方面给予扶持。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业劳动者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第二十二条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向农业劳动者推广农业技术,除本条第二款另有规定外,实行无偿服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以及科技人员,以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等形式提供农业技术的,可以实行有偿服务,其合法收入受法律保护。进行农业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当事人各方应当订立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推广农业技术所需的经费,由政府财政拨给。第四章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第二十三条国家逐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各级人民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以及从农业发展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的渠道,筹集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任何机关或者单位不得截留或者挪用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第二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和改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改善他们的待遇,依照国家规定给予补贴,保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专业科技人员的稳定。对于乡、村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的职称评定应当以考核其推广工作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实绩为主。第二十五条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从其举办的企业的以工补农、建农的资金中提取一定数额,用于本乡、本村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第二十六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开展技术指导与物资供应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经营服务。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举办的为农业服务的企业,国家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第二十七条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和县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有计划地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专业进修,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第二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获得必需的试验基地和生产资料,进行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开展农业推广工作的必要的条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试验基地、生产资料和其他财产不受侵占。第五章附则第二十九条国务院根据本法制定实施条例。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第三十条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农业技术推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保障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农业技术,是指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和农用航空技术,农田水利、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农村供水、农村能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气象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等。

本法所称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

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部过程的活动。

查看全文

县完善村屯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实施方案

农业技术推广

县完善村屯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深入村屯,贴近群众,真正发挥出在科技兴农中的作用,依据《××县加强和改进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实施意见》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村有骨干、屯有明白人为重点,全面加强村屯两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建立纵向到底、覆盖全县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切实提高科技兴农水平,不断增加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

二、主要措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