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6 08:01: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技管理制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文物保护科技管理制度(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计划地发展我省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事业,加强对文物保护科技项目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家科研计划课题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中共**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委[20**]11号)及《**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文物保护科技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文物保护科技项目是指考古发掘出土文物、馆藏文物的保护、修复、复制,文物的分析、检测、鉴定技术,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陈列展览、考古调查与发掘技术。
第三条为体现社会参与的原则,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文物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公平竞争,文物保护科技项目主要采取招标方式选定项目承担单位,招标分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部分项目可由专家委员会指定具备科研能力的单位或科研基地承担。
第四条文物保护科技项目以**省文物保护科技的重点和难点课题为研究内容,面向全国文物、博物馆单位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招标。项目的招标投标评标工作遵循公平、公开、公正、择优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
如何加强民营企业科技管理工作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态势,为了夯实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中小型的民营科技型企业营运而生,并日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生力军,引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水平是加强中小型民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想要使得企业健康稳定长远的发展,加强科技管理工作水平刻不容缓。文章简述科技管理的基本概念及主要意义,分析当前民营科技型企业科技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加强民营科技型企业科技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民营科技型企业 科技管理 主要问题 有效措施
科技兴国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科技才能切实提高社会生产力,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民营科技型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许多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企业生存无法规避行业之间的竞争,想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加强科技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如何高效地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水平,是民营科技企业当下必须面临的问题。
一、科技管理的概念及主要意义
(一)科技管理的概念。科技管理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企业进行管理,主要是借助科技项目的形式对科研活动进行全过程管理,科技管理工作具有鲜明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运用科学数据或者先进的设备来实现预定的目标。科技管理具有严谨的计划性和协调性,一旦出现问题也会有相应的弥补措施,确保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简单来说,科技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很系统的程序,只是将它与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二)科技管理的主要意义。科技管理人员会根据各企业的生产资料形式,量身定做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行政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物料管理制度等等,企业按照这套成熟规范的制度去贯彻执行,会极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进而大幅提高生产力,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也要结合天时地利,根据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做出适应性调整,这才叫做科学的管理,一成不变的死板管理制度终将会被淘汰,灵活的管理机制更适应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通过科学的管理工作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提高企业的行业知名度,最终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生产总值。
二、当前民营科技型企业科技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共科技管理自主创新制度分析
1公共科技及公共科技管理内涵界定
公共科技与公共科技管理一般认为是由国内学者提出的。检索国外文献,我们发现只有类似的公共科学、公共研究、公共研发、公众科学等概念。其中公共科学、公共研究和公共研发基本上都是指大学、国家实验室或政府提供支持的研究机构等所进行的科学探索,产生的知识、科技论文及研究成果[1]。国外公共科学等概念的内涵相对狭小而具体,局限于公共科技研究单位的行为及其产出等问题,并未涉及政府行为及科技政策等层面[2]。国内学者通常将公共科技以及公共科技管理内涵定义为满足社会公共科技需要、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生产和消费由市场机制无法提供的科技产品(或称为公共科技产品)的政府科技管理行为[3]。这一研究视角突出了“国家目标论”,注重的是政府对公共科技资源配置的干预,而对公共科技政策、公共科技成果的转化等方面关注较少。综观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我们发现他们的定义具有四个方面的共同之处:①理论基础,以公共选择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为其理论基础,认为纠正市场失灵、谋求科技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满足社会对公共科技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便成为公共科技管理存在的前提;②暗含假设,假设政策制定者是完全理性的,对市场行为与科技机会有更好的理解,政策制定者的关注焦点在于如何更好地设计政策来实现预定的科技政策效果以及在个人追求私人福利最大化的情境中寻求社会福利最大化;③关注焦点,关注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侧重于政府对公共科技资源配置的干预,而对科技资源的创生未曾涉及;④分析方法,采用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却不能反映出公共科技管理作为一种制度所具有的适应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等制度变迁的特征,也无法反映出公共科技管理自身会随着管理对象———公共科技的发展而演化变迁,这会影响到公共科技管理内涵的进一步拓展,从而减弱了公共科技管理对国家战略目标和经济体系选择的适应性。本文基于演化范式的意识形态理论与制度观,对公共科技管理的内涵进行界定,认为公共科技管理应是一种选择机制。它通过提供有效的制度安排,增强各创新主体间的交互式学习及知识积累与扩散,促进经济体内创新性企业的产生,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创新行为进行选择,其目的在于使适应国家战略的创新行为得以保留、遗传,并在经济体内进行扩散,最终实现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目标。因此,在公共科技管理基础上形成的公共科技管理制度,也不再是运用科技制度设计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的过程,而是致力于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自主创新潜能的创新制度,即立足于自主研发和内源式学习,探索新的技术轨道,并达到技术前沿的创新制度。
2新古典框架下的公共科技管理制度
2.1公共科技的市场失灵与政府行为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在纯粹市场的条件下,科技活动所需的资源不可能得到最优配置,会出现市场失灵。按照阿罗的观点,发明的不可分割性(Indivisibilities)、收益非独占性(Non-appropriabil-ities)和不确定性(Uncertainties)是市场失灵的主要根源[4]。按照这种分析,在科技资源配置及其产出(知识技术)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市场失灵,存在着一些私人不愿投资的知识技术,这些就可以称为公共科技。按照该种产品是否作为公共产品生产的基本标准来判断,即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以及是否存在市场失灵。公共科技属于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公共科技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特征会导致公共科技成为短缺“商品”,短缺意味着公共科技供给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而出现总量性短缺和结构性短缺,此时就需要政府对科技活动予以有限、有效的干预。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政府对科技资源配置及其产出的干预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一种制度,体现为公共科技管理,本质上是纠正市场失灵,谋求科技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满足社会对公共科技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其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公共部门科技活动的范围和组织、结果和效率,并在这一管理过程中,通过制定科技战略、颁布科技政策、实施科技计划,创造与组织科技环境、条件和公共科技资源配置实现公共科技供给的目标,进而带动和整合市场中的科技资源,提高全社会中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维持和提升一国的科技生产与创新能力。因而,公共科技管理制度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部门,运用科技制度设计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政府承担着公共科技资源配置的规划者,并从外部为技术创新提供条件。总而言之,市场失灵成为新古典经济学进行公共科技管理分析的逻辑基础,通常称为市场失灵的管理范式。同时,市场失灵也为判断政府应何时干预科学技术提供了一个相当清晰的分析工具,公共科技管理的作用就在于弥补市场失灵。
2.2公共科技管理中的新公共管理趋势
简述科研管理服务意识重要作用
在我国现有的科研机构当中,科技研发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在科研工作中,科研管理工作和科研服务工作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研机构的管理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科研水平的有效提升及科研创新程度的增强,科研管理服务水平也对科研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国内科技行业的飞速发展,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制约了科研能力和科研人员思维方向的开拓。科研管理理念和科研管理方式、方法,都将直接关系学术发展的生命力。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并出台了许多政策给予支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要求,不断创新引领方式进行科研管理,有效提升了科研管理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科研管理是系统工程,涉及到各方面因素,必须建立专业的高素质管理团队。要想更高效地进行科研管理,就需对当前的科研情况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当前大多数科研管理部门都不具备充足的科研经历,在管理过程中,无法充分全面考虑科研工作人员的诉求,造成管理与实际不匹配。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管理方法不够科学先进,易导致科研管理的随意性,影响了科研管理的工作效果。同时,很多管理部门人员会把自己身份定义凌驾于科研人员之上,管理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心理优势,对科研情绪的作用机理和管理方法研究普遍不足,造成科研人员科研情绪较差,不利于科技创新。而科研机构中的科研氛围不浓,科学研究缺乏团队意识及合作意识;申报项目缺乏前期成果,导致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和成果较少;在科研管理中诸多问题也都会出现,根本的原因是缺少制度的保证、约束和激励机制以及缺乏浓厚的科研氛围。因此,加强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强化管理过程中的服务意识,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完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制度建设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保障。因此,科研管理部门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加强制度建设,适时推进科研管理体系创新,确保科技创新的后劲。制度建设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制度全面和规范性问题,这是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是制度的创新问题,能否对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发挥激励作用。制度不仅应具有约束功能,亦应具备激励功能。根据新的科研发展形势,必须以新的视角调整科研政策,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各类管理办法和措施,通过制度的完善及实施来规范科研管理。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但是管理制度的完善也需要考虑到工作中的实际情况,需要科学的方法去进行改进。在进行管理制度的完善时,需要各个部门积极参与和配合,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考虑到工作环境,而且可以使管理制度更加具有执行力。在此之前,应当对现有的科研工作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这样才可以使新的管理制度更加符合科研需求,对科技管理效率的提升才更具实际意义。
二、强化业务能力,提升科技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科技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业务培训,这不仅有助于科技管理人员更好地熟悉自己的业务工作,而且更加能够使其明确自己的工作目的,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在为科技管理人员提供业务学习机会的同时,还应该帮助他们了解新政策、新思想以及新的服务理念,这对服务科研工作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提高科技管理效率,而且对科研工作质量也有显著促进,对科研工作人员更有非常大的好处。
三、建立服务型科研管理考核机制,鼓励科技管理者创新管理模式
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及信息化建设
摘要:能够在全社会中进行合理有效控制和调节的工作当属科技管理,它的体制与科技工作的整体息息相关,对于当代和未来的经济建设也能够发挥极大的积极作用,是促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文章对科技管理体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了革新科技管理制度的建设性意见,以信息化建设作为科技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旨在为科技管理创新注入不竭活力。
关键词:体制创新;信息化建设;科技管理
科技管理的合理实施可以对社会科技活动起到高效的控制、调节作用,而创新其管理体制也有利把握科技工程的总体方向,在经济进步、社会发展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体现。因此,提高科技管理制度的创新工作,构建信息化的开放式科技管理模式,可以很大程度改善科技管理创新发展的状况。
一、科技管理的实质
1、科技资源配置受经济全球化和知识革新的影响,国家、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已经逐渐从资本、经济等方向朝着科技实力竞争发展,因此科研项目的发展和创新对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已经不仅仅是影响着科技工作的整体,更是涉及到了国际层级的角度。管理就是利用合理的手段有计划的组织、调控、领导其相关部门和行业进行工作,合理优化资源的配置,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其资源优势,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将经济效益扩大到最大。
2、科学技术源泉我国的经济制度也是促进科技管理体制不断创新进步的源泉,在改革开放初期至今从未停止过对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和信心化建设,将科研项目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的综合实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利用科学管理方式对科技管理进行合理应用,实现资源的有化整合,达到与预期一致的管理目标。
医药企业科技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党中央国际国内“双循环”重大战略部署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科技管理,促进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企业管理者的视角对医药企业科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后果,并从制度构建、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从实务层面更好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医药企业;科技管理;问题及对策
1科技管理的含义
科技管理是指运用调查、决策、规划、计划、组织、调节和监督等功能,有效地管理和分配有限资源,以达到科技目标总体最优[1]。企业科技管理强调应用创新和技术创新,通过制定完善的科技管理体系,优化科技管理流程,在企业中创造创新氛围,激发员工创新灵感,鼓励部门协同合作,实现科技创新成果最优化,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新产品,推动技术和管理的深度融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科技管理的重要性
2.1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党中央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重大战略部署的时代背景下,在“国产替代”和“供给侧出清”等外部机遇和压力下,医药企业要在市场中生存下来并获得发展,必须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以“小步试错,快速迭代”为手段,通过科技管理提升技术创新效率,形成“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局,继而推进科技成果工业化,丰富产品管线;同时良好的科技管理也能帮助企业扩大产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最终达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目的。2.2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迈克尔•波特在其所著的《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五力模型”,模型假设企业的竞争力受到5种力量的制约,分别为: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这5种力量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并组合成3种常见的企业战略管理,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大量的商业实践表明,医药企业无论采取哪种企业战略管理或突破“五力”的制约,都离不开技术创新和科技管理的支持。
科技管理效率方式提升
1强化科技服务理念
虽然目前全面市场经济改革已经进行了数十年,但国内部分地区的科研院所仍保留了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行政命令干预管理工作的情况频发,使得工作人员的科技服务理念落后,无法激发创新热情,提升创新能力,因此必须对科技服务理念进行强化改革。
1.1强化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是服务理念的一种体现,在科技服务和管理中也十分重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服务时必须将党的纲领和宗旨牢记于心,加强科研院所内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真实案件为例,阐述相关法律法规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从而使工作人员明确科技服务的核心宗旨,避免因为个人利益而罔顾集体得失,并通过奖惩制度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他们在自己工作岗位上能够尽职尽责。
1.2强化业务学习
科研院所工作人员在提供科技服务时,不仅要全面了解科技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对国家政策了然于胸,这就要求个人业务能力必须不断更新和提升。因此,为了强化科技服务的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采用定期培训、日常学习等多种手段结合的方式,在日常工作当中要求工作人员每天必须观看新闻联播、阅读时政报刊,了解当前国家的各类科技政策。还可以在科研院所内部建立图书馆,定期开展读书活动,采取工作人员自愿阅读的方式,提高他们对科技知识的掌握度,从而保证其在提供科技服务时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并确保相关工作的质量[1]
科技管理创新性以及实现策略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指政府,还包括企业、高等院校、服务机构、社会大众等众多主体在人才、资金、管理和科技等多方面的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决定我国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进行科技管理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对科技管理的创新作用以及科技管理创新的重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科技管理的创新型策略。
关键词:科技管理;创新性;策略分析
科技管理创新是以科技活动的特点为根本出发点,根据对科技活动规律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的认识,通过对科技管理体系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使之更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科技管理的创新工作是我国很长一个时期内的发展任务和目标。实现科技管理的创新,首先要构想并提出一种经济发展思路;其次,针对构想进行方案设计,实现国家、社会和组织的高效运转或者提出一种新型管理方法,进行科技管理新方法的研究和实施,最终实现对科技管理的创新。
一、科技管理的创新作用
科技管理创新是我国在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科技管理理念,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当前我国科技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市场的变化,管理者必须积极转化自身的发展方式与管理模式,实现创新性发展。科技管理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方面,加强对科技管理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以下将从科技管理创新的重要地位以及科技管理创新的双重特性两方面对科技管理的创新作用进行具体阐述。
(一)科技管理创新的重要地位
检验检测机构科技管理标准化研究
摘要:检验检测机构作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检验检测机构科技水平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发展,而科技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科技工作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检验检测机构科技管理工作标准化的探讨,从体系建设、工作实施、实践应用、持续改进等方面研究科技管理工作标准化,以期为提高检验检测机构科技管理的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检验检测机构;科技管理;标准化;改进
科技是强国的基础,是质量基础能力提升的关键,科技创新促进质量发展和保障质量安全。对于检验检测技术机构而言,做好相关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项目,对于推进技术机构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科技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做好科技项目管理工作,对于提高项目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曾经强调,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强标准化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他指出: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标准可以助推创新发展,标准一定引领时代的进步。标准化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乃至综合实力的强弱。坚持标准引领,建设制造强国,是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促进国家产业迈向中高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标准化工作已经从单纯的工业化生产,延伸到了社会经济和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今经济的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们参与世界经济活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在机遇与挑战中,我们面临最多的挑战就是标准化问题,包括行政管理、科技活动、商业活动等各方面都需要与国际接轨。从科技管理工作来讲,标准化是提升我们科技水平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我国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1检验检测机构科技管理标准化现状
当前,国际上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推动国际质量基础设施技术变革,西方国家纷纷投入巨资进行质量基础设施的科学研究。为推进我国质量技术基础的科技创新,驱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提升,2015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部署及相关重点专项启动实施的建议方案》的总体部署。面向检验检测技术机构的科学研究也越来越多,通过多年的有效布局,各级检验检测机构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项目的研发,检验检测机构的科技工作也获得了明显的进步,有些大型机构通过制订管理制度、改革科技机制、开发管理工作信息化等措施,有效的促进了科技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机构改革的大力实施,检验检测机构科技工作的主体、内容和形式等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原有的工作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适应这些新的变化和要求,科技管理水平和能力开始呈现弱化的苗头,与相关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各单位管理不统一、科技创新力弱、科技人员主动性不强、管理工作不规范等,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如何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科技管理、有效保障质量安全,探索建立一套适应当前变化、切合实际的科技管理模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科技管理标准体系建设
施工企业科技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1科学与技术
科学是认识世界的学问,技术是改造世界的学问,科学技术就是利用“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能为我所用,为人类所用的知识。我们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为实现社会需要而创造和发展而来的方法和技能的总和,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建筑施工科学与技术建筑施工科学技术就是指在建筑施工领域的科学和技术,主要包括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两个方面。建筑科学是主要研究建筑“是什么”其表现形式是建筑的知识体系;而建筑技术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科技人员运用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并借助现代建筑物质手段以达到控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他侧重于研究“如何办”,其表现形式是解决生产问题的手段和办法。事实上,建筑科学技术对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正在逐年增加,建筑科学技术已经作为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影响着建筑业本身,它需要企业的科技工作者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将它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一方面,在建筑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每一个环节上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管理和组织工作,通过一系列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中的工艺流程安排,将科技成果逐步的应用到施工的生产过程中;另一方面,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新的难题,这些难题又常常会涉及到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需要建筑知识的进一步研究和创新,形成理论,再应用到施工生产过程中,推动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
2科技管理的影响因素
科技管理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科技发展的先进程度、科技管理制度、科技的组织工作和科技管理者,这四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科技管理首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科技发展的先进程度,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实用的技术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科技管理第二个影响因素是企业的科技管理制度。同样的科技在不同的施工企业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有的运用的好,有的运用的差,这之间的差别就是管理制度的不同。科技管理的第三个影响因素是科技的组织工作。主要表现为施工企业的管理机构如何有效的开展管理活动。科技管理的第四个影响因素是科技管理者,人是企业科技管理中起最终决定因素的。上面的三个影响因素最终都要靠人来完成,所以具有高素质的科技工作队伍是建筑企业制胜的关键性因素。建筑科技管理的内容从管理工作的展开分析,主要有建立科技政策管理、科技管理体系、科技经费管理、科技人才管理、科技成果管理、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这是企业的具体科技工作。
2.1科技政策管理
分两个方面,一是贯彻执行国家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政策。企业的科技管理必须服从国家的科技路线、方针和政策。二是企业根据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科技管理政策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