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研究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09:59: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技管理研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技管理矩阵模式研究
一、科研项目运行“矩阵式”管理模型
(一)“矩阵式”管理条件与优点
“矩阵”是借用数学上的概念。矩阵式管理也称系统式或多维式管理,是相对于传统一维式管理而言的。实行矩阵式管理主要是依据三个条件:1.业务线之间存在着共享资源。例如不能为每条业务或项目安排技术把关或审核人员,于是核心把关人员将在每个业务或项目中共享。2.环境对两种或更多的重要业务存在要求。例如对技术质量和产品流程的要求,这种双重压力意味着在组织的职能和业务之间需要一种平衡。为了保持这种平衡就需要一种双重职权的结构。3.组织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复杂和不确定的。频繁的外部变化和部门之间的高度依存要求无论在纵向还是横向方面要有大量的协调与信息处理。矩阵管理适合于较为复杂的管理组织。比如某家公司有三块核心项目———针对企业用户的服务器业务,针对家庭用户的电脑产品、针对金融系统的软件开发业务。如果按照传统的组织架构,企业组织架构将会在三个业务板块内都安排研发,生产、财务、销售等部门,结果是部门间职能相互重叠,然而却又相互隔离。长此以往必然会弱化员工间的协助,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财、物的效率,矩阵式组织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矩阵式结构的优势在于它能使人力、财务、技术资源在不同的项目之间灵活分配。在矩阵式组织中,关键组织成员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这些关键组织成员包括高层领导者、矩阵主管和业务人员。高层领导者的主要职责是维持职能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平衡。这要求高层领导者必须鼓励职能部门愿意和业务部门直接接触,共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信息共享和协调。矩阵式结构具有灵活、高效、便于资源共享和组织内部沟通等优势,可以适应多专业、不同项目来源以及分权管理等复杂条件。在矩阵组织中,强调项目研究流程化及项目质量严格化,研究人员在项目运行流程上及在质量控制上对两个组织负责。
(二)项目运行“矩阵式”管理基本模型
科研项目管理主要分为项目论证、项目运行、成果管理、经费管理、技术归总、奖励管理等六个阶段。本文主要以项目运行为例进行说明,按照流程管理与质量管理两条线进行矩阵式设计。[4]运行(职能)管理(Functional)。项目运行与流程管理主要由科技管理部门负责,根据技术方向不同分为不同的业务专业,每个业务专业都有对应的业务主管岗位,每个主管岗位直接向科技管理部门经理汇报,经理向分管高层汇报和负责。如果项目来源复杂,在科技管理部门可以进行条块结合,也就是在业务主管和部门经理之间还可以根据业务市场的不同,也就是项目来源和项目类别的不同设不同业务组长,协助经理工作。业务(项目)管理(Project)。项目质量的管理主体是业务研究部门,根据业务方向可分多个业务研究部门,各业务研究部门下面有多个项目,每个项目设置项目长,并对部门经理负责,项目长下面带领一群项目研究人员,研究人员承担各自的研究任务,项目长直接向业务研究部门经理汇报,经理向业务分管高层汇报和负责。研究部门也可以根据技术方向的不同在经理与项目长之间设研究室(组),协助经理工作。矩阵式管理模型(Matrix)就是把运行管理与业务管理组合起来,既把职能部门和业务研究部门有效结合,具体研究项目,既保证无缝运行,有保证研究质量和水平达到项目计划要求,这就是矩阵式管理。在实际管理中,究竟听谁的多一点,最终向谁负责又分为强矩阵式管理或弱矩阵式管理。在科技管理中是一种弱矩阵式管理,也就是说项目运行以科技管理部门为主,业务研究部门为辅,而在项目水平和质量上以业务研究部门为主,科技管理部门为辅。
二、项目运行“矩阵式”管理模型应用事例
科技管理审美智慧研究
科技管理集合了理论知识、现代技术方法和实践经验等,能促进管理方式的创新和发展。在科技管理中,基于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在期间渗透审美智慧,并结合具体的实际需求,对其结构进行优化,保证整体的全面化发展,以促使其目标的实现。
1科技管理中的审美智慧
科技管理中的审美智慧,是在具体工作中,管理人员通过专业知识、先进科技理念的应用,以审美的眼观看待管理工作,激发工作人员的各个需求,保证在多方面满足工作的发展需求。在这种执行条件下,不仅能加强自身修养的完善化、提升自身人格,也能确保工作人员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确保综合化管理目标的完成。科技管理也是对审美智慧的再次提升,对传统管理理念进行更新,提高人员的自身知识和技能,在自身能力发挥的前提下,确保整个局面的形成和开展。针对其多变的复杂现象,针对不同内容和方式,遵循一定过程,确保在审美智慧理念下,掌握一定技巧,以达到整体的进步和发展。审美智慧是基于管理作为主体,工作人员在审美能力逐渐提升的同时,获得审美智慧。尤其是在现代技术发展下,管理人员人格发挥十分必要的作用,其影响是长期的、深刻的,通过一定的人格魅力,能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也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以实现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1]。
2科技管理中审美智慧的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管理受到人们的关注,能推动科技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保证审美智慧地位的获取[2]。尤其是在长期建设领域内,将科技管理工作做为根本,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科技管理工作中渗透审美智慧,能对其存在的弊端进行改善。因为科技管理工作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管理工作缺乏创新,达不到人格的塑造、文化的渗透等。所以,促进审美智慧在科技管理工作中的渗透,能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更新,达到理性认知和人文因素的统一,在满足主体需求条件下,激发人员的自身能力,确保其自身价值的实现,以促使其效益的获取。审美智慧在科技管理工作中,能达到管理体系的更新,通过其存在的内容,在审美智慧理念下,能对组织进行优化,保证科技运行效率的提升,也能使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相互合作,提升企业的总体建设水平,达到管理体系的深化发展和进步,确保其经济作用的发挥和实现。审美智慧在科技管理工作中,是其自身发展作用的获取。管理人员要具备更高的管理技能和创新能力,将审美智慧做为需求条件,打造有效的审美智慧意境,能激发审美情感,挖掘其内容,体现处人性化理念,保证在逐渐完善和提升的同时,形成艺术管理模式[3]。
3科技管理中审美智慧的培养
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1、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所谓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支撑科技组织运作、决策以及管理,且依靠计算机管理的由一个或者是多个运算系统而构成的人机系统。在对信息数据实行收集、储存、查找以及传送等,向有关部门的科学管理与决策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依据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以及系统分析的原则办法,科学管理信息系统在科技管理部门的自身业务特点与职能的基础上,必须具备高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利用先进的技术,对功能进行高效的设计。可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是构建在网络平台的基础上的,是包含了各个业务的管理模块、数据库、系统监控、维护以及外联等作用的一种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进而达到科技管理工作的自动化、网络化以及信息化。
2、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2.1科技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
系统在启动的过程中,必须对身份进行验证,因此在应用程序初始化的过程中,设定一个登录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包含对整体布尔变量值的变化,按照这个变量值,确定应用程序能否进入系统。按照对用户需要进行的分析,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为:系统维护、基本信息管理、查询、数据的输出以及统计等。
2.2科技管理系统的功能
科技管理多维信息分类研究
1政府科技管理决策及其信息服务需求分析
1.1政府科技管理相关概念及内涵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在其的研究报告中将科技管理定义为:科技管理是一个包含了科技能力的规划、发展和执行,并且用来规划和完成组织营运以及策略目标的跨科别领域[1]。科技管理的目的在于鼓励创新,促进经济成长和增进全人类的利益。政府科技管理决策是政府在履行科技管理职能过程中的一系列决定集合,贯穿于科技管理职能的每一个环节,是政府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决策过程大致有确定问题、议程设置、政策形成、政策合法化、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6个阶段,这6个阶段既包括决策者的决策行为,也包括决策后的政策执行和评估行为。政府科技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行为,而科技管理决策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层次性凸显了科学决策的重要性,也需要来源真实、渠道可靠、研究方法科学的信息支撑决策的制定过程。
1.2政府科技管理决策对信息需求及服务分析
1.2.1政府科技管理决策信息需求及服务模型。政府科技管理决策具有对象范围广、规模大、结构形态复杂、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要求政府的科技管理决策必须建立在对现状充分了解、对决策预期充分估计的基础上,也即在充分掌握有效的基础信息和预测信息基础上进行政府科技管理决策。对于大多数属于非结构化的科技决策而言,需要是建立在对科技信息充分了解基础上,进行大量的信息分析研究才能提取所需的信息。在政府科技管理决策制定过程中,决策处于不同阶段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不同阶段的决策行为与活动以及所需信息类型也不相同。然而不同决策阶段所需信息的加工流程基本相同,都需要经过信息的采集、整理、加工、服务等一系列过程[2]。本研究结合政府科技管理决策过程特点、信息加工步骤以及信息流方向构建政府科技管理决策信息需求及服务模型,如图1所示。图1政府科技管理决策信息需求及服务模型制定问题和议程设置阶段:利用实地考察、网络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社会问题以及社会公众对政府行为的需要进行调查,搜集反映社会公众呼声的信息、突发事件信息以及与问题相关的专门社会信息等。政策形成阶段:对采集的信息整理、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知识资源,形成决策咨询报告、战略规划报告等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政策合法化阶段:采用政府信息推送服务,通过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了解社会公众对政策方案的意见与建议。提取社会反馈信息,并反映到决策方案具体实施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并寻求方案的政治支持,将方案纳入法律。政策执行阶段:追踪政策执行过程,搜集执行中产生的监测记录,生成政策结果信息。政策评估阶段:报告政府政策的结果,评价该政策对目标群体和非目标群体的影响,提出是否变革或改革。
1.2.2政府科技管理决策信息需求的特点
科技管理审美智慧的研究
一、我国科技管理中的审美缺失
虽然科技管理在科技发达国家早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与实践,而且那里的管理者早就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管理艺术、审美智慧之间的紧密关系,把科学技术看做一门有用而又令人兴趣盎然的艺术,把管理看做一种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智力活动,然而概观我国现实中的科技管理体制、管理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风格,基本上被一种强大的权力场域所把控。原因就是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权力至上主义”和“官本位传统”使得在广大的科技人员头上总是高悬一把“尚方宝剑”。大多从事科技管理工作的官员则根深蒂固地持有一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老爷式的工作作风,特别是那一套很少具有审美特征、真理意味和诚实品格的颐指气使和装腔作势,不仅不会赢得科技人员的好感,相反会经常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损伤他们的想象力,堵塞他们的思维,压抑他们的智慧,从而阻滞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发明。要知道美好的憧憬、奋发的动力和创造的激情,往往来自审美主体的亲身经历、内心体悟和真情实感。而现在作为管理者的官员由于通常都缺乏审美境界和表达真理的素养,经常是既不懂得美在人生中、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与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性,也不懂得真善美之间的紧密关系和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更难理解真理的发现往往需要善举的推动和美感的扶持。他们无论如何都很难明白诸如美国学者西哥尔所言:“宁可把科学看做一种愉快的消遣,也不把它看做一种谋生的讨厌而阴郁的手段。”①这是一种发自创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内心需求。因为许多理论的产生都“是从某些不相关的活动,例如游戏开始的。游戏的一方面结果就是使得那些没有被认识的实际问题的解释在后来得到发展。”②而我们的官员给予人的往往都是一些威风凛凛和居高临下的形象,他们语言枯燥乏味、冰冷无情,自然也就难以激励科技人员奋发向上和一往无前。
加之中国相对落后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这就决定现实的科技管理运作和管理体制总是:部门重叠、机构臃肿、官员众多、人浮于事、养尊处优、懒散怠慢、思想僵化、办事低效,且无处不拥有一种官僚习气。他们经常是把主观意志和个人情绪发挥得淋漓尽致,不顾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一副主人派头,自以为是,好摆门面,好说套话空话,既不具备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权利、义务和责任等现念,更少关心关注科技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环境。这种管理理念和管理环境的结果,不仅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智力开发,而且会导致科技人员的发明创造和知识生产的严重异化。在这种情势下,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无法将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和研究工作当做一种符合内心探索欲望的自然要求,而只能将之看做一种负担、重压和强迫性劳动。即如马克思所言,在这里,“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新发现的财富的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贪图的根源。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烁。”③这时的科学技术通过权力机器驱使那些“无生命的机器肢体”有目的地作为自动机来运转,使得自身并不存在于科学家的自觉意识中,而是经常作为异己的力量而被迫地发生作用。换句话说,当科学技术及其成果连同物化的机器一起成为当权者获取利益或权力资本时,它除了对统治者有吸引力之外,对于被统治和被奴役的人来说,则失去它应有的福祉、效用及全部魅力。这时的科学技术对于科学家来说已经变成一种外在的、疏离的和不再属于自身本质的东西。结果,科学家在自己的科学活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愉悦而是感到痛苦。他不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智,也不再是满怀深情和积极主动地追求真理,而是在被迫无奈的科研工作中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这一过程不仅会使科学家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意志受压抑,也会使他们的工作充斥着空洞、虚假、无奈和焦虑。
此时的科学再也不像近代科学活动完全是科学家的一种自觉的非职业活动,而是犹如“在宗教中,人们的幻想、人们的头脑和人的心灵的自己的活动对个人发生作用是不取决于他个人,而是取决于某种异己的、神灵的或魔鬼的力量”①一样,不再属于科技人员,只属于统治和利用科技人员的权力者,致使现实中的科技管理体制几乎完全背离美学本质;使得许多科技成就都是科技人员为了生存或某种外在于人格的目的,被迫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的。就是这样,他们的付出和应该取得的成绩与报酬,也经常受到各种权力和关系的制约。审美在许多官员那里,似乎只与“食、色、性”相关,很少认识到科技管理中的审美智慧就是尽可能多地给科技人员以充分的自由、平等、尊严和健康的身心,给管理对象带来合乎内在本性的运行节奏、操作秩序和发展规律。当然,这些管理者更不会认识到,在科学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任何一门科学领域的新发现、新创造都常常是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非科学知识———包括宗教、艺术、游戏、神话、寓言、传说等———相互作用、触类旁通的结果,而且科学家也往往都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他们通常都能够自觉地关注人类命运;超越狭隘的个人主义、民族主义,抵达普世主义;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把追求科学真理当做人世间的一项神圣事业,并为此终生奋斗,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竭心尽智,不惜牺牲荣华富贵,甚至生命;将个人命运与社会道义不可分割地揉为一体,既培养了科学家诚实刚毅、信念坚定、敢于冒险、长于创新等优秀品性,也推动科学技术具有客观性和真理性等特征。为此,对于真正的科学家来说,所赋予人生的全部“期望只有在美学的赞美诗中才能坚持得最顽强”,也只有赞美诗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指向人类生存的原初文本”②从而促成科学家在审美映像的实现中达到自我。
遗憾的是,现实中由于私有制度、人的自私本性导致的劳动异化和物化,不仅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物的关系,而且以“一种幽灵般的对象性”在抹杀和消磨着人格中的真善美品性。特别是由资本统治的工业社会,既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受着物质和技术的控制与奴役,也使得他们几乎完全生活在一个物质至上的世界。在这里,商品拜物教使人们越来越面对一个异己的对象,不仅使人的劳动变成背离人的自主性而压抑人的某物,也使人因日益变得职业化、机械化和客体化而失去整体性、有机性和主体性。这种由劳动分工导致的技术专门化不仅破坏了每一个整体形象,也常常将世界撕成碎片,使整体的美好梦幻烟消云散。结果是,原本科学技术作用的对象,大自然的美景会使“人的思考达到最正确的程度”,而今天由于管理者和科技人员审美情趣的缺失,使得那些典雅而高贵的审美对象好像受到野蛮人的抓挠和亵渎一样,日益变得衰败和朽坏。这样,不仅使得科技人员丧失审美对象和科技创新的情趣,也使整个世界变得暗淡无光。因为美,特别是大自然之美不是靠占有者的肆无忌惮的意欲来塑造的,而是依赖其对合自身的理念与规律的自由展示而实现的。不认识美的这种自然本性将既不利于对大自然的认知和利用,也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二、在科技管理中确立的审美理念
科技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2000年前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事业单位加快了社会化的进程,传统意义中的事业单位的内涵、外延已发生许多变化,许多事业单位已转为企业。其中具有公益性特点的部分研究所也在此浪潮中转企。因此,在企业化背景下,研究所的科技发展具有其特殊性。2010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0]45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对热带作物的战略地位进行了充分肯定,强调要围绕提高战略性产品的基本供给保障能力、增强优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化支持政策、完善配套措施、挖掘资源潜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热带作物的持续健康发展。该《意见》的提出,是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及热带农业科技事业的重要发展机遇。热带农业研究所是发展我国热带农业科学事业、推动热带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科研力量。研究所内的科技处作为专门的科研管理和服务部门,肩负着“承上启下、顾左联右”的重要作用。科技处的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和体现着科研院所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做好科技处管理工作可促进热带农业科学研究取得成果,最终实现服务生产、服务热区、服务社会的目标。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科院加工所”)是唯一专业从事以天然橡胶为主的热带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国家级科研机构,虽然于2002年被定为拟转企所,但它肩负着整合热带农产品加工资源、凝聚热带农产品加工科技力量、突破热带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提高热带农产品加工科技含量的重任。以下主要以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为例来探讨在企业化背景下热带农业研究所科技处的管理现状,并针对性地进行对策研究。
一、科技处管理现状
科技处作为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直接从事科研管理工作,承担着大量事务性工作,具有科研管理、监督指导、参谋咨询、科研协调等多项职能。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管理全所的科研事宜,兼具管理与服务的双重职能,近年来各项科研工作开展顺利。1.科技处任务职责。科技处的主要职责以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参与政务、管好事务、做好服务”[1]。“参与政务”主要是通过在单位对科研管理工作进行决策时提供必要的信息,给出合理的建议,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来实现的。而“管好事务”和“做好服务”则是科技处当前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项目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生管理、科技数据统计、科技档案管理、宣传工作以及其他一些临时性工作。从工作内容上就可以看出,科技处是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中心枢纽,联系科技人员、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不仅肩负着参谋助手、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等综合职能,而且还担负着为科技人员、科研工作第一线服务的重任[2]。2.科技处队伍现状。目前,科技处现有人员4名,具体年龄、学历、专业背景见表1:表1显示,热科院加工所2017年科技处的工作人员为3位女性,1位男性成员,25-35岁的工作人员为1名,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到了25%,专业背景涉及多个方面,任职年限普通较短,一半人员工作年限都在3年以下。3.科技处项目管理现状。科技处很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负责科研课题的管理工作。近三年来,热科院加工所共计到帐科研经费4277.55万元,新增立项105项,合同新费3553万元。对于以上这些项目的管理,主要包括申报、立项、实施和验收这四个环节。组织申报环节主要由科技处及时、准确地传达各级的科研项目信息,确保本单位科研工作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获悉相关科研项目的通知、指南,组织推荐本单位科研项目的申报,并为每位科研人员的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确保各项目申报书形式符合申报单位要求;立项管理主要包括评审项目建议书、签订项目合同或项目委托书环节;项目实施管理是项目管理重点,包括项目计划、项目跟踪管理、项目中期评估等环节,需要关注科研进度和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验收管理,则要从具体细节出发,考虑不同项目的不同要求,以及每个指标的评价情况和实现程度。4.科技处制度管理现状。科技处的制度管理主要分为对外和对内两个部分,对外主要指与科技处工作职责范围内针对其他科研人员的管理办法,对内则指的是为使科技处的工作更加规范、更加高效而进行的科室内部管理。对外管理主要是出台了若干规章制度,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科研管理办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科技奖励办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生管理(暂行)规定》、《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编外实验员管理办法》。这些制度的出台规范了我所的科研管理工作,使相关人员能够遵循制度办事。对内管理主要是规范了相关管理流程,如材料移交手续、通知发放手续、材料暂时存档手续、出差登记管理、资料借阅登记等。通过这些管理流程,较好地保证了科技处内部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科技处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的管理从总体上来说较前些年有了很大的进步,主动管理和主动服务的意识在增强,但主要还是停留在“领导交办,办就办好”的思维方式,缺乏“怎样去办、怎样办好”的思考,因此,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1.科技处任务职责分配上存在的问题。科技处的职责与其所处的阶段有关。一般认为,科技处的发展一般经历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这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受人力、工作熟悉程序以及所在单位的发展水平限制,工作职责较为简单,只能对本所科研实力有初步了解,并对日常科研事务能正确、及时地上传下达,能根据领导意图制定出本单位科研发展规划;发展阶段的科技处能发挥出较大的作用,能够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协助领导制定本单位的发展规划或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本单位各方面的科研情况都有所了解,主动寻求科研合作并建立稳定关系,日常性工作流程清楚明确。成熟阶段的科技处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能提出热带农业科研发展的总体目标规划,能够做好大中型项目的所内外协调组织,并有优秀的科研合作寻求能力,办公室内部工作人员职能明确定位清晰。根据以上判断,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正处于从初级阶段向发展阶段迈进的过程中,因此,自身的科研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但从目前来看,一些其他临时性事务牵扯了科技处很大的精力,经常会身陷千头万绪的琐碎中,无法专注在自身科研管理能力的提高上[3]。2.科技处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目前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存在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专业背景不合理、工作经验缺乏等问题。(1)年龄结构老化科技处目前下设处长1名,工作人员3名。3名主要工作人员年龄皆在40岁以上,年龄偏大,不利于科技处的快速发展。(2)专业背景不合理从表1中可看出,科技处成员的都有特定专业,“专业型”的人员多,熟悉科研工作,但却缺乏专门的管理型人才,未系统地学习科研管理学的业务知识,不懂专业管理技巧,降低了管理的效率[4]。(3)工作经验缺乏科技处一半工作人员的任现职年限都在3年以内,对本所科研现状了解不够全面,对本所未来科研走向不够明了,对科室管辖的事务范围不够清晰,办事流程不够熟悉,遇到突发事情的应急处理方面不够成熟,这都与经验不足有关。3.科技处项目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项目管理的申报、立项与验收管理指标明确,都可通过具体数字或者要求进行衡量,显示度较高。便如项目的申报、立项都可通过立项课题的数量、等级、经费来定量衡量,项目验收后也可以通过专利、鉴定成果、奖励的等级、数量来显示,这些指标都比较直观,容易比较,也容易被大家认同,此往往作为衡量科研综合实力的象征而受到单位的高度重视,因此管理上基本可以做到程序化。而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则相对弱化了,一方面是项目的时间跨度大、影响因素多、显示度不够明确,另一方面管理过程艰苦、细致而复杂,也不易体现工作量,因此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虽然一直也在强调,但实际的管理还是集中的每年一次的中期项目检查和年终汇报。而这些检查也少有程序化、制度化的规定,即很少有对不同项目类型针对性地进行特别的检查,检查结果的处置意见和结论偏少,也少有对科研人员提出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解决和追踪责任,更没有与检查结论相一致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因此,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多半流于形式,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结题质量[5]。4.科技处制度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为了使科技处更加高效有序运行,科技处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从对外对内两个方面都进行了一些制度管理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定不足。在对外管理方面,由于我所近年来大量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同时科研工作进展迅速,因此,以前的部分管理办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进行修订或者重新制定。对内管理方面,虽然规范了一部分工作流程,但仍然没有将工作流程具体化、步骤化。由于科技处的工作覆盖面广、头绪多、战线长,若无一整套健全、完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办事程序,就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无序和混乱[6]。
三、改进科技处管理工作的对策
上海科技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1科技管理标准化对象分析
在进行标准化运作之前,需要对科技行为的范围进行有效界定,研判其标准化对象的内核,仅对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事项进行标准化体系重构。鉴于科技管理具有行政法学意义上的行政行为属性,可借鉴行政行为的分类制度予以研析。
1.1科技行政行为的分类研究
通过对照《行政法》《行政许可法》等关于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科技管理和服务事务,尤其是针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职责和权限,对科技管理与服务行为的分类原则进行研究,分别按照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科技主管部门是否可以主动实施科技管理与服务行为、法律是否对科技管理与服务行为严格拘束、行为结果是否对行政相对人有利等4项维度对科技行政行为进行切分。在与标准化对象对接的过程中,按照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将科技行政行为分为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这种分类方式一方面符合行政法的要求,迎合职能部门的工作习惯,使构建的标准框架可有效融入已经建立的法律体系和制度体系;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穷尽科技管理行为,保证标准体系的全覆盖,最终形成上海市科委科技管理与服务行为结构图(如图1所示)。
1.2科技行政行为的标准化对接
根据“标准化对象”的定义,“科技管理标准化对象”可以理解为“科技管理领域需要标准化的主题”,是科技管理领域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事物或活动。通过对科技管理领域重复性事物或活动制定标准,作为指导科技管理实践的依据,促使科技管理活动实现最佳秩序。可见,标准化对象并非涵盖上述科技行政行为的所有事项,具体分析如下。(1)科技行政立法建议及制定科技管理规范性文件等事项有《立法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予以规范和指引,要求和程序相对比较成熟,不需要另外制定相关标准。(2)科技规划及战略发展研究等内容具有时效性和创新性,难以形成成熟的路径和经验,难以用标准予以固化和优化。(3)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尽管有《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予以规范,但部分行为(尤其是科技服务行为)仍处于空白或灰色地带,急需标准进一步承接和细化。(4)除了上述行政行为,还有科技主管部门的内部管理行为,例如物质保障、评价考核等内容,作为标准化工作的一部分,也应该纳入标准体系。综上,在科技行为分类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标准化对象的理念,明确了科技管理标准体系的范围和内涵,为构建标准体系提供了有效输入,确保标准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
精密装备制造企业科技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精密装备制造业是为国防和经济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能够提供广义制造业所需的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处于制造产业链的顶端,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涉及极多的复杂、精密和尖端技术。论文首先概述了精密装备制造企业的特征及现状,并基于传统精密装备制造企业科技管理模式的问题,分别从以持续眼光优化项目、处理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重视并加强风险管控和产学研等方面,就精密装备制造企业科技管理模式的优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精密装备;企业;科技管理;技术研发;风险管控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精密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研发创新工作取得了大量可喜的成果。数据显示,我国在2019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专利合作条约》(PCT)框架下申请了58990件专利,超过美国提交的57840件,成为该组织的最大用户[1]。然而与此同时,技术研发与创新是追求投入产出比的,若研发成果无法高效率地转化为产出,创造不出应有的价值,不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就会导致研发投入相应减少,进而削弱精密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研发动力。企业管理人员应根据我国精密装备制造业的特点,探索并优化企业科技管理模式。
2精密装备制造企业的特征及现状
2.1精密装备制造企业的概念。精密装备制造业是为国防和经济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能够为广义制造业提供其所需的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处于制造产业链的顶端,也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涉及大量的复杂、精密和尖端的技术。从规模上来看,精密制造业可以覆盖整个制造业的大约三分之一[2],具体包括如飞机生产厂家中的波音、空客,手机生产厂家中的苹果、华为、三星,汽车生产厂家中的大众、通用等,都需要大量的精密制造类产品。2.2精密装备制造企业的现状。全球约有5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000家企业具有精密装备研发与制造的能力,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精密装备制造企业为适应市场需求,也通过企业的兼并重组成立大量跨国公司,许多精密装备寡头集团纷纷产生,如德国Siemens公司、荷兰ASML公司、美国GE公司等。目前,我国经济生产水平保持持续健康增长的趋势,我国也成为全球对精密装备需求量最大的国家,政府对精密装备制造企业的投入力度也不断地加大,数据显示,我国研发经费支出从2008年的4003.1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8年的19677.9亿元人民币,世界排名上升至第二位,研发人员数量攀升至世界首位[3]。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精密装备制造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全球的竞争已由全球范围慢慢转移到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大型精密装备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其多年累积的制造技术和政治背景,以我国政策优惠的交易市场作为环境优势,对我国精密装备制造企业造成极大影响,如建立合资企业却控制关键技术。这种国际精密装备制造企业公司在中国的战略性扩张,对于我国精密装备制造企业的体系建设及技术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2.3精密装备制造企业的困难。我国自2009年起将装备制造业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大量企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部分装备制造企业的大型装备制造能力已跃居世界先进甚至顶尖水平。然而我国制造业发展依然在世界范围内落后,部分原因就在精密装备制造方面有大量“卡脖子”技术。2018年度海关数据显示,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3100亿美元,全世界超过80%是中国制造,然而我国自产的手机集成电路元件不足全球的3%。通过对我国精密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构成及市场分析,精密装备制造企业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困难需要突破:①技术门槛高:精密装备制造与其他装备制造相比,从设计研发到最终装配的过程工艺烦琐,技术成套性和难度高;②市场需求量高:虽然目前我国大力发展精密装备制造业,为大量生产制造精密装备的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订单量,但这也需要这些企业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③科技管理困难:精密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通常实行项目制进行管理,设计、生产、工艺流程复杂,这就导致管理更加复杂,管理人员除了管理还需要具备大量专业性知识,从而导致人工、库存管理成本增加。
企业科技管理自主创新研究
一、对于企业科技创新和优化管理的基本认识
在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大背景下,我们加强市场管理和优化创新要着眼科技投入和科技研发。在企业当中实现有效的科技管理,那么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将科技管理的重要性放在必要的位置上,将科技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对于企业的管理来说要将其列入整体的战略规划当中,同时也要把它作为重点抓好的管理任务重视起来。一般来说,企业的战略管理体系当中,科技管理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确立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成立相应的管理小组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和控制。其中我们可以根据科技工作的形势和客观需要,进而来研究分析不同科技研发创新项目的各项投入以及科技人才配备等。在这方面,企业可以实现有效的科技项目管理,将科技项目进行细分并加强运营管理,不仅舍得投入,每年都组织对科技项目进行研究。落实资金来源,不断投入资金更新设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专门人才,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二、企业进行科技管理过程的主要对策分
我们知道,科技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源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所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大力推进企业的创新管理,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进而形成客观的经济效益。所以,在企业进行科技管理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进一步强化科技意识。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思考,其中主要总结了一下几点,以供大家交流和参考。
1、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建设。科技的创新当然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企业加强科技管理首先就要将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作为首要的目标,企业经营者要将科技管理工作重视起来,更要注重在日常的经营活动当中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一方面我们可以积极营造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我们更需要为企业的科技人员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例如定期的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科技人员和外部的交流,这样也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进一步强化。二要注重培养企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战略基点,其中我们开展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人才“创新、创业、创优”活动,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参与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提升其创新能力。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的管理者要有充分的认识,并注意在具体的管理活动当中予以贯彻和落实。
2、积极推进企业激励共赢环境建设。加强企业的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一定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其中建立起有效的科技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积极建立起高科技创新管理的基金,通过有效的市场调研来确定科技创新项目,并注入资金加强管理。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来说,科技研发的费用要根据相应的比例来确定,实现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的预算管理。除此之外就是要加大激励力度。要深化收益分配机制改革,鼓励技术要素以各种形式参与收益分配,建立知识创新、科技项目创新与效益相结合的“风险报酬机制”,我们可以通过对人才的引进作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和科技精英来企业创业。在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加强科技管理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联盟的建设,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来攻克研究难题,实现强强联合,充分的利用各种有效资源。
检验检测机构科技管理标准化研究
摘要:检验检测机构作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检验检测机构科技水平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发展,而科技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科技工作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检验检测机构科技管理工作标准化的探讨,从体系建设、工作实施、实践应用、持续改进等方面研究科技管理工作标准化,以期为提高检验检测机构科技管理的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检验检测机构;科技管理;标准化;改进
科技是强国的基础,是质量基础能力提升的关键,科技创新促进质量发展和保障质量安全。对于检验检测技术机构而言,做好相关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项目,对于推进技术机构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科技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做好科技项目管理工作,对于提高项目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曾经强调,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强标准化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他指出: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标准可以助推创新发展,标准一定引领时代的进步。标准化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乃至综合实力的强弱。坚持标准引领,建设制造强国,是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促进国家产业迈向中高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标准化工作已经从单纯的工业化生产,延伸到了社会经济和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今经济的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们参与世界经济活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在机遇与挑战中,我们面临最多的挑战就是标准化问题,包括行政管理、科技活动、商业活动等各方面都需要与国际接轨。从科技管理工作来讲,标准化是提升我们科技水平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我国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1检验检测机构科技管理标准化现状
当前,国际上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推动国际质量基础设施技术变革,西方国家纷纷投入巨资进行质量基础设施的科学研究。为推进我国质量技术基础的科技创新,驱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提升,2015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部署及相关重点专项启动实施的建议方案》的总体部署。面向检验检测技术机构的科学研究也越来越多,通过多年的有效布局,各级检验检测机构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项目的研发,检验检测机构的科技工作也获得了明显的进步,有些大型机构通过制订管理制度、改革科技机制、开发管理工作信息化等措施,有效的促进了科技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机构改革的大力实施,检验检测机构科技工作的主体、内容和形式等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原有的工作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适应这些新的变化和要求,科技管理水平和能力开始呈现弱化的苗头,与相关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各单位管理不统一、科技创新力弱、科技人员主动性不强、管理工作不规范等,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如何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科技管理、有效保障质量安全,探索建立一套适应当前变化、切合实际的科技管理模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科技管理标准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