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规划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10:18: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技发展规划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院科技发展规划
改革开放政策为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强化了“科技兴国”的观念。也为传统中医药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近年来,我院积极倡导科技兴院,十分重视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抓好人才培养,推动重点专科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建设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是“九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医学科技水平,推动医院科技进步,特制订2001-2005医学科技发展规划。
一、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加强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院确立了肛肠科、口腔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为重点建设专科,目前已初具优势,到2005年,各重点专科将建成融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在市内及周边县享有较高声誉的特色专科。今后5年,医院将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优先满足重点专科发展的需要。
1、优先安排重点专科人员外出进修和学术交流,鼓励和支持学科带头人外出考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使他们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学术动态。
2、优先满足和培养重点专科人才,根据重点专科梯队需要,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在进修、深造、科研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为他们掌握高尖技术创造良好环境。定期邀请省中医院、省口腔医院、省肿瘤医院的专家教授来我院会诊、手术、讲课。明确要求重点专科的医疗骨干充分掌握本学科中、西医最先进的诊疗技术,熟练解决本学科的疑难病症。
市科技发展规划
“*”时期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市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和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编制安阳市“*”科技发展规划。
一、“*”时期科技工作回顾和“*”发展形势
“*”期间,我市科技工作以调整、优化和提升产业与产品结构为中心,不断改善科技发展环境,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大力普及科技知识,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
(一)“*”时期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科技实力稳步提升。“*”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解决共性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共组织实施各类计划项目759项,市科技三项经费由*年的420万元增加到*年的2740万元,年均增长598%。五年来,共投入科技三项经费62545万元(国家、省科技经费14105万元,市级投入经费4844万元),获得成果奖237项(其中,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8项,获安阳市科技进步奖199项),新增产值30多亿元。专利申请量达1251项,获授权量达726项。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五年来,全市经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4家,高新技术产品累计136项。*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值达到94亿元,高新技术增加值394亿元,分别较“九五”末增长了180%和178%,高新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产业。涌现出方快锅炉公司、飞音数码公司、豫鑫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小巨人。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不断增强,在安阳鑫盛机床等十家企业中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涌现了安彩集团、安阳鑫盛机床公司、第二机床厂等一批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加速了企业新型工业化进程。
科技发展规划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编制好科技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关系全区科技事业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根据上级的安排要求,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坚持科学规划与实际相结合,经过大量的调研,认真分析了未来五年我区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求,提出“十二五”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实施
全区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后,我局高度重视,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全区科技事业规划的编制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技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主要负责规划文本起草工作,工作中充分考虑全区科技事业发展实际、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科学合理地确定“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在具体工作中,我局对《规划》的编制工作进行精心部署、统筹安排。一是充分摸清底子。在前期反复调研的基础上,对全区科技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行业发展重点和方向,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增强规划的针对性,确保规划符合我区科技发展的实际和长远要求。二是科学谋划全局。科技工作需要各部门单位形成合力,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认真听取和采纳相关部门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使科技发展规划更加全面、协调、可操作和更具前瞻性。三是积极对接联系。“十二五”规划编制讨论稿形成之后,我局召开专门会议,对规划逐项逐条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论证,各科室根据论证结果进行修改,形成规划草案征求意见稿,并呈报市局征求意见,反复修订,形成规划初稿。
二、规划(初稿)基本情况
在“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领导小组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和总局党组要求,部署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今天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科学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和思路措施,为我们全面做好“十三五”规划,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新发展、开辟新局面,提供了重要遵循。在编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刚才,XX同志和XX同志分别介绍了有关工作的进展情况和下一步的打算,大家也提出了意见建议。我感觉,第一,前一阶段科技司、数字出版司等司局和相关单位已经作了不少扎实有效的工作,应该说,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有了较好的基础;第二,今天会上同志们提出的不少意见建议,都很好、很有针对性,接下来我们要在规划编制工作中很好地研究吸收。
这里,我就做好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十一五”林业科技发展规划方案
泉州市“十一五”林业科技发展规划方案
(—)
——泉州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加快林业发展为主题,以创新和科技支撑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技术进步为动力,以满足社会对林业多功能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围绕我市林业年发展规划,强化科技兴林措施,坚持科技与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并实施林业科技发展“”规划(即个科技推广体系、个科技活动、项科技示范基地),努力提高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林业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二、奋斗目标
完善科技发展法律制度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制定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对新时期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新时期国家科技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实现科技发展战略向自主创新转变,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力的重大措施。
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法律制度的现状
1、科技立法整体上层次不高、效力不够导致对于科技发展规划方面的法律约束力不够。作为科技基本法的《科技进步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其效力低于由全国人大通过的《预算法》等法律,并且这些法律之间不相协调,因而导致《科技进步法》在科技投入等方面的法律约束力刚性不足不合理因素诸多。
2、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资金的使用及其所形成资产的管理,需要接受纳税人的监督。我国公共科技投入在全社会科技投入总量中占有相当比重,其投入方向、投入模式、投入后形成的大型固定资产及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得益,都应该有明确、详细的管理规则,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但目前,相关制度建设尚有许多缺陷和空白,必须进一步规范公共科技资源的配置方式和管理规则。
3、发达国家的科技计划多是采用法案的形式,经由立法机关批准,由相应机构组织实施,计划的规范性、稳定性较强;我国的科技计划大多以政府政令的形式出现,由政府主管部门执行,计划的决策较快,但稳定性差,政策性规定太多,缺乏责任条款,导致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较大,责权不清。我国应对某些重大科技计划进行立法,以法律的形式规范计划的目标、内容、实施办法、执行机构及其法律责任等。
4、我国公共科技投入形成的大型科研设施、实验基地、观测台站、数据库等科技基础平台已经很多,但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造成设备闲置、重复建设、不合理的有偿服务等问题。必须通过明确的法律法规,界定财政投入所形成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建立有效的共享和利益分配机制,提高科研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
铸就自主创新的民族之魂
群贤毕至,共襄盛举。人民大会堂,华灯璀璨。全国科技大会1月9日在这里隆重召开。来自科技界的三千多名代表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共同描绘我国未来15年的科技发展蓝图。这是科技界的盛事,也是全国人民社会生活中的大事。此次大会,必将作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史的第三个里程碑而载入史册。我们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犹如春风化雨,刚刚经历过“”劫难的科技工作者,禁锢已久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由此,我国新时期迎来了第一个科学的春天,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1995年,面对科技激烈竞争的国际大环境,党中央及时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定,科技事业又一次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今天,我国科技大会的召开,将对未来15年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战略性规划。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何选择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对科技发展作出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部署,将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建设。这是一次鼓舞斗志、集中智慧、凝聚人心的大会,大会的召开,必将在全社会激发起自主创新的巨大力量,铸就自主创新的民族之魂,推动科技事业在新的世纪实现新的飞跃。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增加财富,也有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求得发展,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由此成为“创新型国家”。特定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我国不可能选择前两种发展模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必须突破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的制约,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就是结论。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一方面要广泛学习和借鉴各国先进技术,但同时,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科技进步的基点。没有基于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厦便失去了根基,在国际贸易中,一旦咽喉被阻,便只能去练招架之功。我国是有着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不可能指望别人来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一个在国家安全方面缺乏足够保障的国家,是无法在国际社会政治中赢得主动的。因此,加强自主创新,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当代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追求自强自立的民族意识的体现。
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必须明确国家目标。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国家安全的主导力量。在未来几十年里,世界科学技术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纳米科学、认知科学以及一些交叉前沿学科领域,可能取得的突破,将引发人类社会新的变革,也为发展中国家超越发达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文化、经济和政治互相交融,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技术预见的难度也在加大。如何抓住未来科技发展的新机遇,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正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站在新世纪的历史新起点上作出的英明决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提交大会通过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在综合分析我国科技能力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即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自主创新。规划力求把握国际科技发展大势,对我国科技发展进行准确定位,提出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要为更长远的发展奠定科技基础。
科技情报所岗位职责调整工作方案
一、科技局岗位设置及主要职责
共设置岗位7个。具体是:1、局长,2、副局长(正科级),3、副局长(主任科员);4、主任科员,5、副主任科员,6、科员(一),7、科员(二)。
(一)局长:洪亚智,履行局长职能。主持科技局全面工作
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执行党的科技政策、方针和地方的其他有关规定;
2、主持拟定全市科技发展规划,年度工作意见;
中国科技发展策略转变动原因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开始发生转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与科技部随后制订的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强调要在“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两个层面进行战略部署,在进一步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的同时逐步形成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和新的比较优势。2002年12个重大科技专项的启动,标志着我们在实践上开始摆脱多年来以跟踪模仿为主的科技发展战略,向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跨越式发展模式转变。2003年以来,按照“十六大”的要求,根据适度超前原则,科技部着手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转变进一步国家意志化。对这一转变过程的基本动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若干争论有一清醒的判断。
一、国际政治动因:技术威慑成为斗争焦点
民族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选择,既决定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也受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与制约。20世纪末以来,现代高科技广泛运用于战争使得技术优势成为各种威慑力量中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国际关系的强权背后是技术强势的支撑,科学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的体现。今天的高科技已经成为影响国际政治军事格局的主要因素,技术上的领先是主权国家参与国际政治较量、扩大国际影响力的物质基础之一,技术威慑是比直接使用武力更为有效的威慑手段。一个国家只有拥有符合时代特征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趋势的现代科技工业体系,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追求实力和影响,获得国际政治中的战略主动权。在当代世界上的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对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竞争力问题的那些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央政府必须从整个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通过科技发展战略的制订来引导其发展。
从科技发展史来看,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与国家技术进步的两种主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外部环境的制约,自主创新和“科技追赶”成为我们政策设计的基本特征。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世界安全观念的变化,各国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使得政治和军事因素不再是国家间关系的唯一主导者,、发达国家将制造业向国外转移导致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发生了某些变化。“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实施,使得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忽视了自身的科技积累和自主创新,将外资导向型经济发展带来的技术引进作为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途径。应该说,这种战略部署是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相一致的,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们必须看到,高新技术和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密切相关,其发展已经不单纯是一项经济范畴的活动。作为国家政治战略意图的一种表现形式,西方发达国家不可能把真正的高新技术转让给中国。由于一些国家将中国崛起视为是对既定国际格局的挑战,正在试图对中国的发展进行压制,因此经常把技术特别是高端技术问题政治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把技术合作和引进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我们必须分清科技发展的国家目标和企业目标。在企业运行的微观层次,可以继续坚持比较优势的技术引进,但是在国家战略层面,必须坚持把技术的赶超和跨越作为重点,大力发展战略产业。
在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世界,维护生存权和发展权不受侵害是一国政府的两项基本职能,也是民族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目前我国的科技能力尚不足以承担起保障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历史重任,“技术瓶颈”是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从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角度来看,在科技发展上摆脱过去的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变,是我们必须确立的战略思维,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的统一应该成为技术选择的出发点。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外部环境不可能有过去20多年那样好,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安全上的高风险期。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综合安全利益出发,主动进行科技发展战略的调整,提高国家战略能力,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冲突或者战争。21世纪是战略技术和战略产业竞争的世纪,自主创新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最佳选择。没有自己的战略技术和战略产业,中国要在世界竞争格局中获得相对优势地位是不可能的。我们逐渐成型的新科技发展战略之所以强调要着重研究解决事关国家中长期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性和前沿性高技术问题,在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的高技术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在若干重要领域和关键产业实现技术发展阶段的跨越,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二、国内经济动因: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技术局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
根据《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办发〔〕号),设立市科学技术局,知识产权局牌子,正处级建制,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
加强的职责
加强科技进步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职责,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二、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科技发展的方针与政策;拟订全市科技发展规划、政策;起草地方性法规和其他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