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1 19:52: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课程思政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课程思政总结

矿床学思政内容融入方法浅析

摘要:本文在总结矿床学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实践的基础上,从教师合作、内容设置、实践路径、互相作用等多个方面简单探讨了矿床学教学课程教学活动中的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方法与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课程思政;融入方法;矿床学

矿床学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矿床在地壳中形成条件、形成原因、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等,这门课程是资源勘查工程学生由基础地质工作能力向找矿工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桥梁。矿床学的理论性很强且知识点众多,因此在矿床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难度也比较大,本文作者与专业课老师合作,结合实际探讨矿床学课程中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方法。

1加强教师合作,落实全面育人

在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下,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往往很难结合。大学对于教师,特别是专业课程教师的专业性要求很高,专业课程教师在本学科内虽然非常突出,但对于其他领域和其他学科了解往往不足;而大学中的思政课程教师由于授课的学生所属专业非常分散,往往也忽略了这些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对于思想政治教学的促进意义。这就造成了教学效果的片面化,无法完成全面育人的要求。在专业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方法上专业老师虽然很懂专业,但是对于思政内容把握的往往不够准确且不够深刻。因此专业教师在思政内容融入上必须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紧密合作,在矿床学课程思政内容设计上,课程负责人先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将矿床学划分为11个教学内容部分,针对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专业课程负责人首先拿出一个课程思政内容的预案,然后与思政老师对预案中的课程思政内容进行讨论。思政教师在逐章梳理内容的同时,协助课程负责人总结出该课程课程思政内容的主线导向,并对课程思政内容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事实证明这样多学科合作选择的课程思政内容既突出了全面育人的主题思想,在课程教学中也不会显得突兀,这样就大大增强了课程思政内容的实用性。

2专业课为导向,设计实践路径

查看全文

开放教育工科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课程思政是贯彻“立德树人”在教育全过程的教育理念。依据课程思政要求,结合远程教育特征,以《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课程为例,提出了“一二三四五”教学设计模式,即“一个中心+两个教学目标+三项教学内容+四个教学方法与策略+五个教学环节与步骤”,确定教学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通过教学设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素养、知法、懂法、用法等思政元素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且将多种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行组合使用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自评、教师互评的评价模式对课程思政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并得到反馈意见,为工科专业课程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远程教育;课程思政;工科类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2016年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做出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立足于教学工作,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对地方、高校、院系、教师各个层面,对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各类课程,对文理工农医教艺各个学科专业,提出了非常明确、非常具体的要求。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18年度)》,认为高校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全育人”工作有序开展,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推动高校加强思政课程建设、深化思政工作改革,建立完善立德树人育人机制,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2020年全国高教处长会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强调“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近几年,大量专家学者都开展了课程思政研究。胡洪彬[1]从课程思政的理论方面进行了总结,并且分析了从理论到制度建设的建议。王学俭等[2]对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进行梳理,并提出应对策略。李成伟[3]梳理国内学术界在课程思政领域取得的成果,分析了课程思政研究现状,就主要问题就行了剖析,并且针对未来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花丽等[4]就高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三个具体的对策建议。张强等[5]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也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靳英丽等[6]从编写“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的教学设计以及构建教学改革质量评价体系等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设计。在开放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方面,轩红芹等[7]在学习资源建设、学习方式建构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了远程教育思政课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周树桃[8]结合新疆广播电视大学的资源建设,就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梳理和思考,提出了网络“课程思政”实践路径。胡恒[9]在分析远程教育英语学科内涵、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远程教育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网络的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王惠书[10]在分析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策略,并以高等数学基础为例,进行课程思政实践探索,希望润物细无声地把学习过程巧妙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作用于学生,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确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目标。汪丽红[11]分析了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建设须规避四个认识误区以及要把握四个维度。孔永红等[12]分析了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内容,并提出了开放教育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三个抓手,即:挖掘教材内容、渗透思政元素,设置课程思政栏目、关注思政热点,传播中国文化、显示文化自信。对于课程思政在远程教育教学中的研究相对较少,而针对工科专业课程的实际应用更少。本文基于远程教育的特征,以《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为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主要采取“知识点+案例分析+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模式,提出了“一二三四五”教学设计,即“一个中心+两个教学目标+三项教学内容+四个教学方法与策略+五个教学环节与步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为中心,确定两个教学目标,设计三项教学内容,采用四个教学方法与策略,通过五个教学环节、步骤完成,具体见图1。

(一)一个中心

查看全文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摘要: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作为大学期间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践行课程思政、实施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的公共英语课程为例,探讨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思政目标设定、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和路径以及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模式等问题,旨在为高职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路径。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路径探索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几乎涵盖了全校所有专业,具有覆盖面广、时间跨度长、参与学生多等特点,兼具工具性和人文属性,是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课程。

1围绕课程核心素养搭建思政框架

立足“工学结合”的高职办学特色,按照“公民—社会—国家”为内在的逻辑主线,将教材筛选、整合为“文化底蕴”、“职场发展”、“社会参与”、“国际视野”四大模块,围绕着课程核心素养搭建了本课程的思政框架,具体内容见下表1。

2教学模式与路径

查看全文

思政教育引入分析化学探索

[摘要]分析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课程思政党和国家对新时期教育的重要指示和要求,本文从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出发,阐述了在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中引入课程思政思想的模式,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理论知识内容,而且可以从中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素养,培养德育协调发展的专业人才,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可以为分析化学思政教学改革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分析化学;课程思政;高等院校

分析化学是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学科。分析化学是青海大学化工、新能源、环境、制药、农牧等工农科类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平台课,本课程是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开设,由于课程开设时间较早,因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后续课程教学有着重要的打基础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达到以下目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让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其今后更深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在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之后,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分析化学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样品性质、分析对象设计分析方案。目前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教学过程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品格能力、人文素质的培养,虽然分析化学课程是一门理工类的基础课程,但是有必要在授课中引入思政的内容以提升学生所学课程中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同学们更好的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好的基础,因此对分析化学中巧妙的引入思政教学内容势在必行。

1分析化学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思想建设目标

思政育人的目标,对于分析化学这门理工科性质的课程而言,“课程思政”重在深度挖潜课程的育人元素,不能因为“课程思政”而去专业化、去知识化,实现分析化学课程“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充分挖掘分析化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结构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涉及到的专业知识点较多,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这些知识点完整充分的讲授给学生,在此基础之上需要仔细梳理分析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列入教学计划的重要条目和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将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使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起全课程育人的格局。在教学过程中应在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中寻找与德育知识体系的“触点”,顺其自然而不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润物无声地开展德育教育[1]。通过在分析化学中引入思政教育希望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首先是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授课首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化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展远大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奋斗目标。其次,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了解分析化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和本学科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政人文精神;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最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梳理。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作为一门理科性质的课程,不仅强调科学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

2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和举措

查看全文

电气类一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机制研究

摘要:依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工科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开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标准要求和学院实际情况,构建一套涵盖“课程、师资、管理、保障”的电气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机制体系,包括专业认证标准下的课程思政实施标准、一流专业的专业课程思政考核与评价机制、一流专业任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提升机制。

关键词:一流专业;课程思政;机制建设;电气类

“课程思政”是将立德树人设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不同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其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承担其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效结合,实现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实现教书和育人的有效结合。2019年10月,教育部为促进建设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的一流本科课程,结合实例精炼出《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需将思政教育内容于教学组织时充分展现[1]。2020年6月5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对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全面具体的要求,进一步为各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执行依据[2]。2019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以来,各高校将一流本科建设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该通知中要求各申报专业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均衡协调发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明确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一流专业建设验收的必须条件[3-6]。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和探索主要集中在高校如何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这一宏观层面和不同课程类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这一微观层面,而对于如何“结合一流专业建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这一中观层面还鲜有报道。特别是在一流专业建设的背景下,工科院系该如何落实《纲要》,将课程思政建设与一流专业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结合,全面提升立德树人的实效,缺乏系统深入研究[7-9]。2020年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确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因而开展“电气类一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机制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我院依照《纲要》对工科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系统要求,结合开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标准要求和学院实际情况,构建一套涵盖“课程、师资、管理、保障”的电气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机制体系,可为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力的借鉴和参考,并可推广到全国其他高校工科专业,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贡献力量。

1专业认证标准下电气类课程思政实施标准探索

专业认证是一流专业的主要建设内容,而通过工程教育专业是一流专业验收的必要标准,《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20版,试行)》在“课程体系”项中明确要求[10]:专业课程体系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因此电气类一流专业建设必须依据专业认证标准建立课程思政实施具体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1电气类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查看全文

汽车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摘要:笔者从汽车市场营销学的意识形态特征以及汽车行业发展特点分析了“汽车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结合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了“汽车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教学13个可行的结合点,并设定了相应的价值引领目标。在此基础上,以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知识点为例,从课程思政的营销理论知识讲解、课程思政元素植入、内容验收与课后总结三个环节简述了教学设计过程。

关键词:“汽车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汽车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1汽车市场营销学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特征

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汽车市场营销”沿用了现有市场营销学的理论框架,市场营销学的主要思想源于西方社会,受西方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经济背景等影响较大。因此,在讲授汽车市场营销学的过程中,理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1]。

1.2汽车行业需要德才兼备的汽车营销人才

查看全文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

摘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本文分析《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的学科特色和优势,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我国物流发展中的巨大成绩巧妙融合到知识点中,结合时事新闻,将课程思政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知识点,实现潜移默化的教书育人功能。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现代物流管理基础》

1课程思政的内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要构建所有课程组成的育人体系。课程思政就是与授课的文化背景相联系,把课程置于时代大势、行业发展、学校特色与背景中根据课程特点渗透思政教育。

2《现代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1课程特点

查看全文

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在“大思政”背景下,教师应当深刻认识专业课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与要求,结合信息安全专业特点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密码学基础》是各类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开设的重要必修课,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人文素质教育,发掘思政教育资源,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打造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课程思政;课程建设;金课;混合式教学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9年10月,教育部正式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2],促使课程思政理念形成广泛共识,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优化重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淘汰“水课”,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3],全面推进各高校各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当前“大思政”背景下,结合信息安全专业实际情况,打造信息安全专业“金课”迫在眉睫。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4],深度挖掘思政元素[5]。《密码学基础》是各类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开设的重要必修课,课程讲授过程中应体现人文素质教育,发掘思政教育资源,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6],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打造《密码学基础》金课。

1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

专业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以及培养其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确定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应适当融入思政内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思政教育是高校所有课程教师的共同责任,加强各学科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迫在眉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1加强教师育人理念和育人能力的培养

查看全文

通信原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及实践

【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到位,缺少思政教育设计,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结合不够,专业课程育人目标不显著。故本文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阐述课程思政元素如何挖掘,以及课程思政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等问题。

【关键词】通信原理;课程思政;挖掘和实践

一、对课程思政的认识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二)课程思政的本质

查看全文

课程思政理念工科专业教学方法

[摘要]在当前“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工科专业的实践性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更为巧妙的方法。合作式教学方法因其灵活多样的特点,可以与“课程思政”理念无缝衔接。本研究通过分析“课程思政”背景下工科专业对教学方法的要求,提出合作式教学方法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思路,探寻合作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解决路径,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在工科专业课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合作式教学;工科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树立“大思政”理念、构建“大思政”格局是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必要环节。“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此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无疑是当中最为核心的关键性环节,“课程思政”是“大思政”理念的集中体现。“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德育为目标,以课程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之中,从而破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孤岛化”难题,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1]。可见,构建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框架,打造政治理论课、通识基础课、专业教育课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实现思政理论课育人职能的延展和深化,使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实现全覆盖,符合当前思政教育改革的要求。目前各个高校在“课程思政”的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课程,但在整体设计、路径与载体、效果评价、保障机制等方面的规范建设和制度支撑仍相对薄弱[2]。特别是在教学方法层面,虽然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形成了教学实践,但没有提炼总结形成教学方法。为了进一步助力“课程思政”改革,本文基于工科专业课分析了“课程思政”背景下工科专业对教学方法的要求,提出了合作式教学方法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思路,探寻合作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解决路径,这对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在工科专业课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一、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对教学方法的要求

对于以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工科专业而言,其培养方案的课程设计以自然科学课程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更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呈现出专业化和实用化的特点。这种情况在专业教育课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但是,新时代科技人才的培养不应只体现在技术、知识等方面与时俱进,还必须体现在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价值规范等诸方面。专业教育课更应当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发挥课堂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挖掘梳理课程的德育元素,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有效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并将其转化为生动具体的教学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换言之,“课程思政”理念必须在专业教育课中体现,而其中的关键则在于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运用。工科专业作为典型的自然科学领域,具有显著的实践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融入,导致其在推行“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中遇到一定的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更为巧妙的方法。而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达成教育目的的手段,是教师教学实践力的最直观表现[3]。在工科专业课中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需要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其教学内容要具有启发性,教学过程要有教育性,教学环节要有灵活性,教学评价要有引导性。教学内容要有启发性。教学内容不能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直接呈现,必须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拓展性,因材施教,便于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学生跳出课本,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课程知识和隐形地吸收思政元素。教学过程要有教育性。在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完成课程内容的传授,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形成专业的学习技能技巧,实现课程的“知识性”目的;另一方面,要突出思政思想,引导学生追求真知,更要引导学生追求真理,体现课程的“价值性”目的。决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沉浸于知识的拓展,从而忽视了课程的政治引导功能。教学环节要有灵活性。教师应避免死板僵化地插入思政内容,割裂正常的教学节奏,陷入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之中,这样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应该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手段来活跃课堂氛围,选择学生更感兴趣的话题插入思政元素,增加论证过程,提高思政知识的教学效果。此外,将课堂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启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和思考,以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保证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教学评价要有引导性。根据课程特点,构建一套能够体现学生对思政类知识掌握情况的课程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对思政教学的重视,引导学生自觉践行思政理念的目标。发挥思政元素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自身价值,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助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二、合作式教学方法的特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