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教师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9 15:03: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考试教师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考试教师总结

语文创新教育误区管理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评价。只有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能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推进语文创新教育向纵深层次发展。目前的语文教学评价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为:

一、应试教育仍然是创新教育的绊脚石。

应试教育的评价把考试分数看得很重,忽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学生考分的好坏成了优劣的惟一条件。“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应试教育评价观,势必造成师生共同追求分数的教学运行态势,从而使学生步入题海,加重负担,疲于奔命,学生语文能力和特长发展受到压抑,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火花没有产生的余地。

二、片面追求标准答案,扼杀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痛斥当时考试的弊端:“人们为了考试,不论愿意与否,都把有用的无用的废物统统塞进自己的脑袋,这种考试使我如比畏缩不前,以致在我通过最后的考试以后有整整一年对科学的任何思考都感到伤心。”这也适用于以重复为重心、以统一答案为标准的“中国式”考试。如某道题“将‘思想一致,共同努力’的意思用一个成语表达出来。”标准答案是“同心协力”。凡是“同心协力”者皆对,皆得分,有学生答“齐心协力”判错,扣分。教育部长陈至立曾尖锐地批评这种考试是一种八股教育,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在这种考试模式下,多少宝贵的创新思维被无情的朱笔所挞伐。

三、测试评价重记忆、轻能力。

查看全文

新课程初中政治论文

一、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开卷考试

在传统初中政治考试中主要采用的是闭卷考试,学生在考试之前就必须要对考试范围内的政治知识死记硬背,牢牢记在脑中,然后在考试时将所记住的内容写出来,这也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增加了考试的难度,只有少数的学生能符合考试成绩,大多数学生都会为考试成绩而苦恼,学校也只看重分数,根本不会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不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通常都会采用“题海战术”和加班的方式来教授学生,过早地使学生内心承担过大的压力,导致学生对政治课程产生厌倦。我国教育部门为了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做出了重大改革,将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也就是学生在参加初中政治考试时可以携带相关政治资料进入考场,在考试时可以翻阅政治资料,根据课本中的知识和观点来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要点学习政治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判断能力,这样可以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突破旧课程的“包围”走进新课程

在传统应试教育中很多初中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都十分厌倦,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受目前考试制度的约束。传统应试教育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牢记程度,如果学生对于政治知识记不牢,那就无法达到学校的考核标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对初中政治课程产生厌倦。二是传统初中政治课本上的内容过于枯燥。在初中政治课堂上教师主要是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授课,教学方式单一,而且课本上的内容基本都是一些概念和原理知识,学生处于初中阶段不能正常理解,只能依靠死记硬背,如果学生长此以往就会对初中政治教学失去兴趣,偏离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但是在新课改以后,国家教育部门专门针对原有政治课本上的知识进行了删减和优化,将概念性知识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表述,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也转变了初中政治教学的教学方式。首先,活动内容丰富。新教材中的“活动”主要包括三类:课内活动、课外活动和活动课。初中课外活动共8节;课内活动共26类391次;“活动课”的设置是新教材最亮丽的风景。活动课是活动教学的集中体现和典型标志,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进入学科课程还是第一次,是我国课程史和教材史上的重大创新。其次,活动形式多样。初中政治教材中的活动课,设置了大量新颖生动的教学活动,尤以初一教材最为典型。为了对初中政治教学完成彻底改革,跟随时展的潮流,我国教育部门结合社会发展常识对初中政治内容进行了修订,主要是对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这些较远的概念理论进行了删减,同时将当前社会宣扬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思想作为重点,将西部大开发这些具有时代性的内容添加到课本中。在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考核标准也转变为开卷考试,在试卷中减少了理论知识的比例,主要是简答题和分析说明题,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通过查阅课本上的资料来解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这样就可以带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针对三个“突破”引发的几点思考

1.素质教育的障碍

查看全文

语文应试能力误区管理论文

语文教学要着眼于能力的培养,这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理论和实践却往往发生龃龉。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高中语文新大纲也将“阅读、写作、听说”确定为能力训练的内容。语文教学无疑要服从大纲的这一指挥。然而,我们所面对的却是应试教育尚未真正让位于素质教育的现实,这就使语文能力的培养在不少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的作法四处蔓延,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受到排挤,而代之以旨在提高考试成绩的“应试能力”的培养。于是,便有了题海战术和五花八门的测试训练,也便有了猜题、押题之风的盛行。这种现象如发生在一般的语文教师身上,倒也不足为怪,但读了魏书生同志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1996年第2期上的《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一文,顿感大惑不解。

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这篇文章中不难看出,魏书生同志把应试能力的培养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有严格的训练体系(分为出题、答题、评卷、补考、总结五个环节),而且一一落到实处。文中写道:“15年来,每个学期我都只用30节课讲完整册教材,有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自学。每学期语文课上出各类试题的时间常常比我讲课的时间还多。”如果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检查自己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情况,自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但这种训练对于学生获取新知识,提高读、写、听说的能力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如果将大量的本应让学生增长新知识、新技能的教学时间耗费在出题、做题上,实在是舍本逐末。而魏书生同志单是用于学生出题的时间就几乎占了全学期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以每周5课时计算)。如文中提到:“期末试题出一份要一个星期,这个星期每天的语文课就不讲课,也不布置其它任务,一上课,每个人就都在那里埋头忙着出试题。”如果加上答题、评卷、补考、总结所用去的时间,称之为以考代学决不为过。诚然,这种做法会给学生应付统考乃至中考、高考带来好处,且不说他们在出题、答题、评卷等过程中复习到了将要在决定命运的考卷上见面的语文知识,如果某个学生在出题时押对一道大考试题,其考卷上的分数就会立即上升,押对的愈多,上升的幅度便愈大。也许是尝到了这个甜头,魏书生同志在每次市、校统考之后,都要学生“找出自己的试题和统考试题相比较,看每位同学出的试题和统考试题的共同点共有多少处”,并且“按照统考试卷的分数计算押题的分数”,对得分最高的同学还要予以奖励。我们不禁要问,这样做究竟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何方?据魏书生同志介绍,有个学生出的试卷“居然有59分和统考试题一模一样”。可以想见,该生在这次统考中的成绩定然名列前茅,但通过押题换来的高分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吗?如果该生下一次未能押到试题或押中甚少,情况又会怎样呢?因此,魏书生同志所着力培养的应试能力,并非学生真正需要并能受益终身的语文能力,而只能是对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的误导。

笔者丝毫不想否认,适当的应试训练是必要的。通过训练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熟悉各种不同的题型,掌握答题的技巧,学会合理地分配时间等,无疑对提高正式考试的成绩有所帮助,但这并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所在,这种训练所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如果学生真正具备了较强的读、写、听、说能力,那么,他就不会被考试所吓倒,更不须为应付考试而耗费大量的精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只要教者每学期循序而认真地教,学者每学期循序而认真地学,高考的事尽可以彼此都不放在心上,临到考期,应届学生跑去考就是了。如果毕业班要特别繁忙紧张,另外钻研一套复习资料,这就好像平时的教学是不怎么管用的了。”(《答曾仲珊》)叶老的这番话的确发人深思。语文教学如能达到叶老所说的境界,应试训练是完全可以取消的。再看看语文教学大纲,在其规定的48项能力训练中,没有一项属于应试能力的训练。可见,“应试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语文教学(也包括其他学科的教学)自身所承担的任务,而是服从应试教育需要的无奈之举。

魏书生同志尽管将老师出题考学生变成了学生出题考学生,但这只不过是以另一种形式把学生禁锢在“题海”之中而已,其训练效果必须也只能通过分数来检验。正因为如此,魏书生同志在展示其教学改革的成就时,除了列举考试佳绩,似乎再没有其他的佐证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应该是多方面的)。显而易见,他的这种“改革”并未减轻分数给学生带来的沉重压力,他在不知不觉中也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怪圈。

“应试能力”的提出及其主宰教学的现象是不足为怪的。从客观上来说,是因为考分仍是当前评价学生成绩好坏和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而从主观上看,乃是因为教师没有勇气冲破应试教育的桎梏。即便像魏书生同志这样蜚声海内外的语文教育家,也无法抗拒这种强大的压力。同时还应该看到,以提高升学率为目的的应试训练得以蔓延,也是追求“短期效应”的不良倾向在教学领域中的反映。不可否认,一些教师为培养应试能力所付出的心血,确在某些学生的考分上得到了回报,但是这种作法是以牺牲学生应具备的读、写、听、说能力为代价的,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必然造成“高分低能”(对厌学者来说则是低分低能)的恶果。这无疑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惩罚。

从魏书生同志教改实践中的偏差不难看出,我们现在冠以各种名目的改革,很难说是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改革。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教改至今尚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当我们在对魏书生同志的教改成就津津乐道之时,却又不无遗憾的发现,这位年轻的教育家所进行的探索虽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尤其在育人方面),但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转型定位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逐渐重视,尤其是英语教学;其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难点,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重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受到教学设施等方面因素的干扰,导致英语教学定位出现了转变、混乱,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此本文就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转型定位问题展开分析,希望对于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转型;重新定位

虽然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基本上己成熟,但是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转变,对于高职生的英语教育也变得不再清晰和单一,对此就需要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加强对于综合培养型、知识传授型等教学的重新定位,使得教学效果更加的理想,继而制定完善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定位,对此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职英语应试教育型教学定位

英语应试教育是最为传统的教学定位,教学活动展开主要为了学生在考试中获取更高的分数,并以学生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情况评价的标准,对此高职院校都会非常重视学生全国高职院校英语A、B级的等级考试,同时也成为了高职院校学生拿到毕业证必须要有的证件证明。基于这种教学定位,也使得学生认为其与或是未来就业相挂钩,对此学生对于英语A、B级的考试热情持续。对此可见这种直接、周期短的教学定位,也成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由于高职学生学习水平差异较大,为了降低此种差异,一般教师会采取分层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制定专门的学习计划,继而提升班级整体学习水平,对此就要将应试教育教学定位放在分级教学重点上。同时一般A、B英语考试水平相对处于中等生的难度等级上,对此大部分的差等生经过英语教学都是能够通过等级考试的。

二、高职英语综合能力培养型教学定位

查看全文

课改的教师压力及放松

【摘要】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已经一轮,我们了解到教师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创设宽松、和谐的新课改实施气氛和环境,缓解教师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让他们轻装上阵,积极参与,以保证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取得预期的成效。

【关键词】新课改;压力缓解;自我减压

从2004年秋季开始,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已一轮,问及对新课程改革有什么感受,相当一部分参与新课程实施的教师都有同样的一个感受:压力太大。我们说,人就要有一定的压力,才能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也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如果压力太大,就有可能危害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职业厌恶感。教师压力太大,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应该为广大教师提供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让他们轻松自如地去实施新课程,新课程改革才能顺利实施。

一、新课改实施中的压力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压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角色变换的压力

查看全文

独立学院自考专修班发展趋势论文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也随之发展变化。独立学院成为近10年来国家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它充分利用自身特点和优势创办自考专修班获得了较快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本文尝试对独立学院自考专修班的现状与对策进行论述,目的是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独立学院自考专修班的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自考专修班;现状;对策

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的不断发展,独立学院成为近十年来国家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成果,它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根据教育部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自考专修班是指独立学院充分利用母体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依托母体大学各学科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学实验设施以及校园文化等方面的雄厚优势,有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充分利用独立学院的运作机制,引进新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努力形成更强的教育能力和品牌优势,举办的全日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班。这种助学班的全日制学生也被称为全日制自考生、自考专修班、自考大专(本科)班等。学生全日制在校学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考试课程,参加统一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按照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完成学业、经思想品德鉴定后,可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毕业证书。它是独立学院多样化办学的高等教育形式之一,不仅适应了不同学生的要求和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也适应了独立学院发展不同特色的要求。然而,因独立学院自考专修班的创办时间短、发展速度快,同时又受教育滞后性和隐蔽性等因素的影响,其弊端也伴随着发展日益暴露出来。“重考轻学”的现象,过分依赖于应试教育的运行机制,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前独立学院举办自考专修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自考专修班的现状

(一)应试教育倾向带来的负面影响。

查看全文

中学作文教学误区解决论文

长期以来,社会上的人们把写作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把作文教学也放到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要培养听、说、读、写等能力,这就是说,把“写”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在一般的中学语文测试题中,“写作”作为与“基础知识及其运用”、“阅读分析”、“文言文”相并列的测试内容,并占有30%~40%的分数量。因此,作文教学理所当然地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看,却不可否认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试对这些误区作些考察与分析,以期使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引起大家的注意,对今后的作文教学也许能有所帮助。

误区之一:把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把作文教学当作软

任务。

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本中规定要教的课文作为硬任务,也就是说,对那些课文,必须要认真去教完教好的,因为它与考试有极重要的关系。倘若没有教完教好那些课文,一旦在考试时考到那些课文中的内容,就会令考生一筹莫展,难以对付,拿不到好分数了。而把教作文当作软任务,也就是说,多教几次作文,少教几次作文都无妨。持这种想法和做法的教师,他们可能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考试时,作文不管出什么题目,写什么文体,每个学生总可以写一点的,因而也总可以拿到一些分数的。它不像教课文,做客观题,对不上“参考答案”就会“颗粒无收”了。二是由于目前统改统考作文阅卷(如初中毕业考、初中升学考、高中会考、高考等),还没有可用客观性较强的办法,因而在阅卷中随意性尚较大,同一水平的两篇作文在不同阅卷者的手中或同一阅卷者在不同时候、不同情绪的情况下打出来的分数往往有差距,有时甚至会有较大的差距。因而,平时花大力气练习写作文,似乎觉得并不划得来。这样,把作文教学有意无意地看成了软任务了,这样来认识作文教学,这无疑是作文教学的悲哀。

误区之二:教课文往往有计划性,教作文却无计划性。

查看全文

基础教育学绩测验以及考究

一、学绩测验与成就测验介绍

学绩测验与成就测验,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考试,是学生发展评价的主要方式。我国中小学考试一直饱受社会诟病和学界痛恶。相当多的学绩测验“测验目标不明确、测验内容不统一、测验标准不一致、测验结果不精确”,一定程度上是恶化师生身心健康,降低学生的内在学习热情,削弱其创造力和自信心的重要因素。因此,从方法论和科学性的角度关注我国的中小学学绩测验,显得极为迫切。

CNKI中以“教育评价”为题检索的文献达1972篇,以“基础教育评价”为题检索的文献共30篇,而以“学绩测验”为题检索的仅有3篇,且无一篇涉及基础教育。这说明,目前在基础教育评价研究中,对学绩测验研究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为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学绩测验的基本情况,我们编制了《中小学学绩测验问卷》(分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以号称“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的南通市为样本点,随机调查了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各100名。最后回收有效问卷272份,回收率为91%。

二、基础教育学绩测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调查结果与分析

采用封闭式问题,着眼于学绩测验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要求,分别就“系统学习过的工具性课程”、“掌握教育测量基本原理情况”和“使用双向细目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系统学过心理与教育统计和心理测量学这两门工具性课程的,小学教师几乎没有,而中学教师也是少的可怜。绝大部分老师没有系统学过心理统计和测量,这对于编制科学合理的学绩测验是一个巨大的缺陷。此外,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对于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知之甚少。双向细目表是一个将所要考查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成基本的考核单元,并确定每一考核单元在整个测验中的占分比而构成的二维表,它是编制合格学绩测验的必要工具,能帮助学绩测量的编制者决定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题目,以及各类型题目应占的比例。调查显示,在编制试卷时小学教师从未使用过的比例高达92.3%,初中教师也达到88.46%。没有使用双向细目表编制的学绩测验,很难说可以做到科学、合理和准确。相反,这样的测验必然会导致测验目标不明确、测验的结果不精确等后果。

查看全文

基础教育学绩测验考察以及考虑

一、学绩测验与成就测验

学绩测验与成就测验,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考试,是学生发展评价的主要方式。我国中小学考试一直饱受社会诟病和学界痛恶。相当多的学绩测验“测验目标不明确、测验内容不统一、测验标准不一致、测验结果不精确”,一定程度上是恶化师生身心健康,降低学生的内在学习热情,削弱其创造力和自信心的重要因素。因此,从方法论和科学性的角度关注我国的中小学学绩测验,显得极为迫切。

CNKI中以“教育评价”为题检索的文献达1972篇,以“基础教育评价”为题检索的文献共30篇,而以“学绩测验”为题检索的仅有3篇,且无一篇涉及基础教育。这说明,目前在基础教育评价研究中,对学绩测验研究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为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学绩测验的基本情况,我们编制了《中小学学绩测验问卷》(分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以号称“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的南通市为样本点,随机调查了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各100名。最后回收有效问卷272份,回收率为91%。

二、基础教育学绩测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调查结果与分析

采用封闭式问题,着眼于学绩测验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要求,分别就“系统学习过的工具性课程”、“掌握教育测量基本原理情况”和“使用双向细目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系统学过心理与教育统计和心理测量学这两门工具性课程的,小学教师几乎没有,而中学教师也是少的可怜。绝大部分老师没有系统学过心理统计和测量,这对于编制科学合理的学绩测验是一个巨大的缺陷。此外,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对于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知之甚少。双向细目表是一个将所要考查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成基本的考核单元,并确定每一考核单元在整个测验中的占分比而构成的二维表,它是编制合格学绩测验的必要工具,能帮助学绩测量的编制者决定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题目,以及各类型题目应占的比例。调查显示,在编制试卷时小学教师从未使用过的比例高达92.3%,初中教师也达到88.46%。没有使用双向细目表编制的学绩测验,很难说可以做到科学、合理和准确。相反,这样的测验必然会导致测验目标不明确、测验的结果不精确等后果。

查看全文

政史学院实践感言

不知不觉,实习已经快三个月了。在十一月十号,发生了一件对我来说既没有什么关系又意义重大的事件——期中考试。因为我现在是以老师的身份在学校而不是学生,所以再也不用为了考试提心吊胆,不必因为考的分数少而沮丧,不用担心父母和老师的责骂;可是这次考试又与我关系重大,这是我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带领学生学习,虽说考试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可同时也是检验一个老师的教学能力,特别是作为一个实习生教师。我觉得在这次考试的过程中又学到了许多的东西,我再一次深深地认识到教学经验的重要性,还有就是我自己也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探寻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这个月月初的时候,我就开始停课了,让同学们有充足的时间来复习备考。先是找来前几年的期中考试的试卷,一边讲解这些题一边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并且强调重点内容以及易混淆的知识点;试卷处理完之后就是让学生们记忆试卷的题型和笔记上的重要知识点,说白了就是背题。在背题的过程中,我也按照他们以往的方式就是考学生们背,同时强调易错的地方;在最后一节复习课的时候,我又对这半学期所学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总结。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错,而且我对当年老师说的“我都替你们着急呀”深有同感呀。

考试结束后就开始批卷啦,以前觉得批卷子真是份美差,可当我一连把几本卷子批完后,我是脖子也疼,胳膊也疼,脸累通红,我估计“职业病”就是这么“练成”的吧!看着卷纸上一个个错号,一片片空白,我是既生气又生气呀!看着学生们把“冬季”写成“东季”、我们生活的大洲是欧洲北美洲,让我哭笑不得……

看着自己教的四个班级的成绩,我对自己前两个月的教学进行了小小的总结,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日后改进和提升:

首先,我觉得自己对教材、重难点和考点的把握还不到位。有一些我在课堂上强调的东西并没有考,而考到的知识点我又知识简单的介绍;我对许多内容扩展的不够深,不够精,比如其他的班级有达48、49分的,而我教的班级并没有接近满分的,应该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所以,在以后的的教学中要不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准确掌握重难点和考点。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还有许多不当的地方。现在强调自主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但是在应试教育的今天,特别是初中地里的境地,在应对考试的时候,还是得靠老师,领着学生复习、背题,并严格要求就、随时随地的考他们,因为在讲课时很少有人用心听了,课后更没人复习了。在总结这次考试的时候,一个学生的一句话“老师,你得再严点,看着我们背,一个一个的检查”道出了今天教育现状的一角:学生的惰性太强,老师一时不看着也不行。在践行素质教育之前,先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根抓起,从头做起!所以,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夹缝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是我日后要探索的一个重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