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治疗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19:37: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康复训练治疗技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康复训练治疗技术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研究论文

【摘要】从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开始时间、治疗方式、早期康复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近5年来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现状进行综述。早期康复治疗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第一站,采用科学、合理的康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时,同时需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要因人而异,制定合适的康复方案。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

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达80%以上[1]。此类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促进病人各项功能的尽快恢复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各种功能和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将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的近况作一综述。

1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

脑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康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缪鸿石等[2]认为,通过反复的特定的康复训练可使脑损伤区丧失的神经功能由原不承担该区功能的脑区部分代偿。经失神经超敏反应,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及轴突出芽等机制[3]可实现CNS的功能重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使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大脑对刺激发生反应性的突触形成,周围神经组织通过轴突的侧枝芽生,可能使临近失神经支配的组织重新获得支配,病灶周围组织的代偿使神经反馈回路得以重建。

早期康复针对病灶周围半暗带,通过增加脑血流量(CBF),从而改善短期内尚存活的脑细胞。李飞等[4]的研究证实,早期康复组大脑平均CBF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BF的增加对减少半暗带区神经细胞死亡有益,反复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对轴突出芽,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查看全文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研究论文

【摘要】从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开始时间、治疗方式、早期康复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近5年来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现状进行综述。早期康复治疗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第一站,采用科学、合理的康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时,同时需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要因人而异,制定合适的康复方案。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

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达80%以上[1]。此类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促进病人各项功能的尽快恢复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各种功能和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将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的近况作一综述。

1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

脑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康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缪鸿石等[2]认为,通过反复的特定的康复训练可使脑损伤区丧失的神经功能由原不承担该区功能的脑区部分代偿。经失神经超敏反应,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及轴突出芽等机制[3]可实现CNS的功能重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使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大脑对刺激发生反应性的突触形成,周围神经组织通过轴突的侧枝芽生,可能使临近失神经支配的组织重新获得支配,病灶周围组织的代偿使神经反馈回路得以重建。

早期康复针对病灶周围半暗带,通过增加脑血流量(CBF),从而改善短期内尚存活的脑细胞。李飞等[4]的研究证实,早期康复组大脑平均CBF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BF的增加对减少半暗带区神经细胞死亡有益,反复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对轴突出芽,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查看全文

语言障碍康复护理体会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言语康复训练方法对脑卒中致语言障碍的疗效。方法对72例脑卒中致语言障碍病人进行系统训练,在治疗前后运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估其语言功能,评估标准提高2度者定为明显好转,评估标准提高1度者为好转,并进行比较。结果运动性失语的Ⅱ度以上病人经过3~4周训练后,明显好转31例,好转7例;感觉性失语的23例病人经6周训练后明显好转17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均达到100%。但完全性失语的病人,康复治疗效果较差,其中仍有4例经康复训练后并无明显改善。结论开展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语言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疗效。

【关键词】脑卒中;失语;康复训练

脑卒中致残病人出现失语症的比率高达20%~30%[1]。失语症病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计算、写字能力下降。因此,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流。自2004年以来,笔者对经头颅CT、核磁扫描证实为脑卒中后致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了语言训练,病人语言功能康复明显。现将训练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住院病人72例,男50例,女2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1岁,平均68岁。其中脑出血26例,脑梗死46例,均经CT或MRI确诊。病前均智力正常,言语流利,阅读、书写能力正常。按失语症分类诊断为运动性失语38例,感觉性失语23例,完全性失语11例。失语程度采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检查。言语障碍的评估标准:0度,不能用言语进行实际的思想交流或言语不能使人理解;Ⅰ度,能说极少量词汇及短语;Ⅱ度,能说单词或短句,对日常用语可理解,表达中存在语法上错误;Ⅲ度,对日常熟悉的事物或经历能较快地领悟或表达,对不熟悉的事物或经历则表达困难;Ⅳ度,多数情况下无言语障碍,但有时有理解障碍,言语欠流畅;Ⅴ度,言语障碍极轻,不易被他人察觉,仅病人自己有所体会[2]。根据评估标准,其中0度的有11例,Ⅰ度的有28例,Ⅱ度的有21例,Ⅲ度的有12例。笔者把经康复护理后评估标准提高2度者定为明显好转(如由Ⅰ度提高到Ⅲ度),评估标准提高Ⅰ度者为好转。

1.2方法

查看全文

脑卒中致语言障碍康复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言语康复训练方法对脑卒中致语言障碍的疗效。方法对72例脑卒中致语言障碍病人进行系统训练,在治疗前后运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估其语言功能,评估标准提高2度者定为明显好转,评估标准提高1度者为好转,并进行比较。结果运动性失语的Ⅱ度以上病人经过3~4周训练后,明显好转31例,好转7例;感觉性失语的23例病人经6周训练后明显好转17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均达到100%。但完全性失语的病人,康复治疗效果较差,其中仍有4例经康复训练后并无明显改善。结论开展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语言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疗效。

【关键词】脑卒中;失语;康复训练

脑卒中致残病人出现失语症的比率高达20%~30%[1]。失语症病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计算、写字能力下降。因此,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流。自2004年以来,笔者对经头颅CT、核磁扫描证实为脑卒中后致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了语言训练,病人语言功能康复明显。现将训练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住院病人72例,男50例,女2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1岁,平均68岁。其中脑出血26例,脑梗死46例,均经CT或MRI确诊。病前均智力正常,言语流利,阅读、书写能力正常。按失语症分类诊断为运动性失语38例,感觉性失语23例,完全性失语11例。失语程度采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检查。言语障碍的评估标准:0度,不能用言语进行实际的思想交流或言语不能使人理解;Ⅰ度,能说极少量词汇及短语;Ⅱ度,能说单词或短句,对日常用语可理解,表达中存在语法上错误;Ⅲ度,对日常熟悉的事物或经历能较快地领悟或表达,对不熟悉的事物或经历则表达困难;Ⅳ度,多数情况下无言语障碍,但有时有理解障碍,言语欠流畅;Ⅴ度,言语障碍极轻,不易被他人察觉,仅病人自己有所体会[2]。根据评估标准,其中0度的有11例,Ⅰ度的有28例,Ⅱ度的有21例,Ⅲ度的有12例。笔者把经康复护理后评估标准提高2度者定为明显好转(如由Ⅰ度提高到Ⅲ度),评估标准提高Ⅰ度者为好转。

1.2方法

查看全文

骨科患者康复护理效果探讨

【摘要】目的本文对在骨科患者中进行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论述。方法选取在我院骨科治疗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康复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论述。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分组,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分析评价康复护理。结果我们对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评价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对了解进行有关康复知识调查,知晓率为88.89%,未知晓率为11.11%,护理后效果,完全自理为52.78,部分自理为44.44%,不能自理为2.78%,患者并发症为,肌肉萎缩4例,关节痉挛2例,关节畸形2例。结论在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运用康复护理效果最为明显。

【关键词】康复护理干预;骨折;临床护理效果

患者患病后会对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尤其是骨科患者,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康复效果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对骨科康复治疗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在骨科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康复护理尤为重要,康复护理主要是针对骨科患者进行康复性训练,针对不同患者运用不同的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帮助骨科病人恢复正常活动。为此,本文对骨科患者中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为了有效探究康复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在我院骨科治疗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护理康复的实际效果进行探究。骨科病分进行手术治疗的基本都是创伤性病人,主要是急诊手术、脊柱手术、择期手术、单下肢手术、单上肢手术、双肢手术。1.2方法。1.2.1护理原则。骨科患者手术前需要进行术前护理,手术过后需要进行术后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必须做好术后护理。创伤骨科患者手术后进行康复护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每一位患者的不同情况不同要求对护理人员和骨科患者进行规范指导。第一,骨科患者康复宜早不宜晚,手术过后就因该进行康复训练。第二,康复训练不只是身体上的锻炼,还要求对患者进行思想教育,从而使患者身体和心理同步,从各个方面提升患者的认识,从而保证康复训练的正常进行。我们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因为患者来自不同的岗位,身体素质也大不相同,我们需要根据每一位患者的身体和实际情况对每一位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保证康复训练的康复训练的尺度跟患者的需求相对等。1.2.2护理评估。病情评估、心理评估和身体评估是护理评估中三个主要内容。其中的病情评估是护理人员需要对手术后的患者的整体回复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比如切口的愈合情况和牢固情况等。同时需要根据患者手术后伤口的恢复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心理评估是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知识的宣教,让患者了解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消除烦躁、焦虑等负面心理情况。身体评估主要是对骨科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详细了解,身体机能的活动情况和身体的正常活动情况的了解。在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为心理护理、病房护理和阶段护理三个方面。患者对康复护理会产生比较大的抵触心理,护理工作效果不尽人意。因此,我们在对骨科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思想教育,帮助患者获得自信,让患者主动进行康复训练。为了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需要对患者进行病房护理,补定期的对患者的病房进行消毒,保证病房内空气质量,控制病房温度。为了可以更好的进行康复训练,骨科患者需要有一个充足的睡眠,不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需要卧床,不再进行活动。1.2.4效果评价标准。骨科患者穿衣服、吃饭、上厕所、洗澡是对骨科患者自理恢复情况综合评价的标准。穿衣服、吃饭、上厕所、洗澡这四项活动全部完成视为全部自理,还需要其他人进行帮助视为部分自理,全权需要其他人进行帮助者视为不能自理。

2结果

查看全文

脑卒中失语康复护理策略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言语康复训练方法对脑卒中致语言障碍的疗效。方法对72例脑卒中致语言障碍病人进行系统训练,在治疗前后运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估其语言功能,评估标准提高2度者定为明显好转,评估标准提高1度者为好转,并进行比较。结果运动性失语的Ⅱ度以上病人经过3~4周训练后,明显好转31例,好转7例;感觉性失语的23例病人经6周训练后明显好转17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均达到100%。但完全性失语的病人,康复治疗效果较差,其中仍有4例经康复训练后并无明显改善。结论开展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语言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疗效。

【关键词】脑卒中;失语;康复训练

脑卒中致残病人出现失语症的比率高达20%~30%。失语症病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计算、写字能力下降。因此,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流。自2004年以来,笔者对经头颅CT、核磁扫描证实为脑卒中后致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了语言训练,病人语言功能康复明显。现将训练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住院病人72例,男50例,女2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1岁,平均68岁。其中脑出血26例,脑梗死46例,均经CT或MRI确诊。病前均智力正常,言语流利,阅读、书写能力正常。按失语症分类诊断为运动性失语38例,感觉性失语23例,完全性失语11例。失语程度采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检查。言语障碍的评估标准:0度,不能用言语进行实际的思想交流或言语不能使人理解;Ⅰ度,能说极少量词汇及短语;Ⅱ度,能说单词或短句,对日常用语可理解,表达中存在语法上错误;Ⅲ度,对日常熟悉的事物或经历能较快地领悟或表达,对不熟悉的事物或经历则表达困难;Ⅳ度,多数情况下无言语障碍,但有时有理解障碍,言语欠流畅;Ⅴ度,言语障碍极轻,不易被他人察觉,仅病人自己有所体会。根据评估标准,其中0度的有11例,Ⅰ度的有28例,Ⅱ度的有21例,Ⅲ度的有12例。笔者把经康复护理后评估标准提高2度者定为明显好转(如由Ⅰ度提高到Ⅲ度),评估标准提高Ⅰ度者为好转。

1.2方法

查看全文

运动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对伴有认知功能损害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63例认知功能损害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进入常规组31例和干预组32例;两组在常规抗精神病药治疗及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干预组联合8周的运动康复训练(每次50min,每周5次),每次训练前10min为热身训练,后40min为专项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4周及8周末时采用连线测验(TMT)-A、精神分裂症简明认知评估表(BACS-SC)、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HVLT-RTM)、Stroop色词测验(SCWT)评估入组者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BDNF水平。结果:与基线比较,干预组各项认知评估指标持续改善且血清BDNF水平持续升高(P<0.05或P<0.01);与常规组比较,干预组第4、8周末的多项认知功能指标及血清BDNF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提高(P均<0.05)。结论:运动康复训练对伴有认知损害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血清BDNF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认知;运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损害会使患者表现出思维迟钝,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的恢复,对患者的长期预后产生严重不良后果[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维持神经元功能和可塑性具有重要作用[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通常较低,其大脑功能损害可能也与其BDNF功能低下有关[3-4]。血清BDNF水平还被认为可以当作认知训练效果的潜在性生物标志物[5]。有研究[6]表明,运动训练会增加老年痴呆患者的大脑和外周血液中BDNF的表达,可能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有积极的作用。运动康复训练也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常用的社会功能康复手段,但目前仍鲜有研究系统的探究运动康复对该类患者信息处理速度等认知功能的影响。本研究拟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BDNF水平的影响。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伴认知功能损害的18~55岁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且确诊>2年;②目前处于疾病缓解期,幻觉、妄想等阳性精神病性症状基本消失;③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26分,即认为存在认知功能损害[7];④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可以按照提示进行简单的鼠标操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脑器质性疾病;②服用除苯海索或苯二氮艹卓类药外其他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非抗精神病药;③心肺及运动系统存在器质性或功能性损害者。

查看全文

骨科病患康复训练问题及护理

1康复锻炼对骨科病人健康恢复的重要性

骨科创伤与疾病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对骨科病人进行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强病人的机能,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是骨科病人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1]。康复训练是创伤与疾病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骨科的康复训练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延续,是骨科病人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是恢复各种功能必不可少的手段。骨科康复训练通过预防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进行功能代偿或代替,达到恢复运动系统功能的目的。骨科康复训炼中的护理活动是指护士为解决骨科病人的康复锻炼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包括康复锻炼评估、康复锻炼指导、康复锻炼相关知识宣教等方面的内容[2]。

2骨科护理康复锻炼的发展现状

2.1在思想认识方面

骨科护理人员对骨科疾病的病理、病症十分清楚,很多轻症根本不能引起注意,特别是一些骨科疾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锻炼后会逐渐恢复机能,所以就不太重视恢复期的康复锻炼。而且康复锻炼是极耗时间,又是起效缓慢的治疗,很多医院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足够的精力去指导病人康复锻炼。由于这些思想上的原因,导致很多医院的骨科护理康复锻炼搁浅,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2.2在医护配合方面

查看全文

小儿脑瘫治疗论文

1西医疗法

1.1药物目前药物治疗一类为促进脑组织发育和脑代谢类药物如神经生长因子、脑蛋白水解物等。此类药物的作用多体现在促进原有神经细胞的发育及增强脑组织的代偿能力,疗效有限。另一类为对症治疗,肉毒杆菌毒素、巴氯芬可有效改善肌张力,但维持时间有限,长期反复应用有一定副反应,还有较大研究空间。如曲凤媛等[1]应用A型肉毒毒素神经阻滞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小儿脑瘫,患儿肌张力明显降低,内收肌松弛,交叉腿、马蹄足畸形消失,足跟可以放平行走。

1.2手术本法为通过调整神经通路,从而缓解症状,有一定创伤性。年龄大、有继发障碍、有适应证的患儿可考虑。1991年徐林等[2]首先报道国内应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患儿。近些年手术治疗的方法日益完善,新的方法也不断涌现。如袁海斌等[3]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对患儿行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离,术后配合高压氧及药物治疗。结果显示,可以有效改善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症状,尤以改善流涎症状最佳,手足徐动、语言障碍也有一定改善。王文英等[4]应用激活传导术治疗儿童痉挛性脑瘫,并与SPR法进行比较,认为激活传导术治疗儿童痉挛性脑瘫创伤小,疗效显著,副反应小。

1.3康复训练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康复治疗技术和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使康复训练受到青睐,是目前治疗小儿脑瘫的主流方法。西医学者形成各自许多学派,如Bobath法、Vojta法、Rood法等。康复训练主要是针对患儿的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和听力障碍等进行治疗。通过训练有利于启动脑瘫患儿的大脑代偿功能,改善患儿症状。如姚军等[5]通过头部控制、坐姿、爬行、上肢、下肢、立行走、智力以及Vojta及Bobath法中的诱导疗法,结合针灸、推拿来抑制异常姿势反射和肌张力,引出和促进正常的肌张力,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

1.4心理疗法心理疗法如今方兴未艾,应用于小儿脑瘫领域意义重大。如俞珍等[6]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治疗:对患儿提供针对性、有步骤的心理咨询,对患儿的家长,特别是母亲进行咨询,使其建立对疾病的认识,消除心理障碍,社会适应性行为提高显著。

1.5其它疗法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许多治疗手段应用在脑瘫领域,如针对患儿足畸形,陈秀恩等[7]在脑瘫松解术后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佩戴踝足矫形器,患儿痉挛和挛缩得到明显改善;桂华等[8]应用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治疗后患儿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降低,认为在高压氧的状态下脑组织氧代谢旺盛,对可逆转的脑细胞有促进转化作用,并可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此外,音乐疗法作为一门新兴的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能改善脑组织微循环,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还有不同程度的镇静、镇痛作用;而神经干细脑移植作为干细脑移植领域的主要一员,用于治疗脑瘫前景广阔,但尚不完善,有待深入研究。目前有报道北京海军总医院完成世界首例缺血缺氧性脑瘫患儿脑神经干细脑移植。

查看全文

小儿脑瘫治疗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查阅文献,整理目前国内临床应用对小儿脑瘫的主要治疗方法,对各种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临床应用,进行探讨。认为治疗脑瘫使用单一疗法,疗效有限,应使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且要尽早治疗,而针灸疗法用于治疗该病前景广阔,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康复训练;针灸疗法;药浴

小儿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西医学认为本病的直接原因是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中医学认为小儿脑瘫为先天不足、肝肾亏损,脑髓不充,以及后天脾胃亏虚,气血生化乏源,最终出现“五迟”“五软”“五硬”。本病多四肢不利,常伴智力低下、癫痫、语言、视听和其他障碍。由于脑神经细胞再生困难,因而本病具有致残性,一旦发病,不易恢复,往往给患者造成终身痛苦,随着研究的深入,治疗的方法日益增多,也越来越规范。中医包括针灸、按摩、中药、中医穴位注射等。西医有康复训练、心理疗法及药物、手术等。

1西医疗法

1.1药物目前药物治疗一类为促进脑组织发育和脑代谢类药物如神经生长因子、脑蛋白水解物等。此类药物的作用多体现在促进原有神经细胞的发育及增强脑组织的代偿能力,疗效有限。另一类为对症治疗,肉毒杆菌毒素、巴氯芬可有效改善肌张力,但维持时间有限,长期反复应用有一定副反应,还有较大研究空间。如曲凤媛等[1]应用A型肉毒毒素神经阻滞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小儿脑瘫,患儿肌张力明显降低,内收肌松弛,交叉腿、马蹄足畸形消失,足跟可以放平行走。

1.2手术本法为通过调整神经通路,从而缓解症状,有一定创伤性。年龄大、有继发障碍、有适应证的患儿可考虑。1991年徐林等[2]首先报道国内应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患儿。近些年手术治疗的方法日益完善,新的方法也不断涌现。如袁海斌等[3]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对患儿行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离,术后配合高压氧及药物治疗。结果显示,可以有效改善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症状,尤以改善流涎症状最佳,手足徐动、语言障碍也有一定改善。王文英等[4]应用激活传导术治疗儿童痉挛性脑瘫,并与SPR法进行比较,认为激活传导术治疗儿童痉挛性脑瘫创伤小,疗效显著,副反应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