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毕业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1 02:20: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康复毕业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级学生实结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级学生实结
朱晓兰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实习是我院本科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性检验的过程,又是走向工作岗位前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同时也是对学院教学工作的一次“质检”过程。实习对本科生毕业后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适应本职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历来十分重视本科生的实习工作,把本科生的实习当成全院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来抓。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从××年开始,我院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本科生实习方案,对学生实习时间和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纵观级学生整个实习过程,综合各方面意见,可以看出,原创:此次实习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通过实习,不仅使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得到了提高,而且促进了实习单位各方面的工作。
一、实习时间的安排更趋合理
我院级以前毕业生的实习活动在第七学期前九周完成。由于实习时间比较短,使实习计划无法有效而顺利地完成。针对这种情况,级以后的实习时间调整为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在我院实验中心和康复中心分散进行。经过三年的实践,发现这种安排在实践中难度很大,存在许多弊病。今年,由于学生在第七学期大多数已修完毕业学分,前九周时间空闲,而后九周忙于考研复习和做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考虑到今年毕业班的特殊情况,经过学院研究,并请示有关部门,决定把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末结束后至第七学期的前九周结束,即在⒎⒏⒐四个月进行实习。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实习时间,另一方面也使实习更加集中,既保持了实习时间的连续性,便于实习工作的深入开展,又不影响学生在第七学期的后九周毕业论文和学生考研复习等工作。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摘要:对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讨论,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这几方面展开分析。应用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均有所提升,有利于学校与医院进行合作,促进学生就业。现代学徒制的意义在于优化教学方案,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达到培养目的,以期加快培养出更多的技术型人才。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理念,能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为患者的术后恢复提供较大帮助。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职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1现代学徒制下中职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要想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运用现代学徒制,就需要学校与医院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由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专业治疗师进行授课,这会与临床联系更加紧密。现代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一致,教学内容与学业任务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融会贯通,校内教师与医院治疗师相互沟通[2]。
1.1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中职学校要根据教育纲程来满足市场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1)需要改变传统的学习与临床实习分开的教学方式,从康复治疗技术应用的全过程来制订出更加健全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型人才培养指南;(2)突出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和基本操作技能,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制订出科学的教学方案;(3)让学生在医院中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做到医院就是学校,学校就是医院,为学生毕业便可以投身于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康复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研究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新入职护士胜任临床工作,向合格护士转变的重要途径[1-3]。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实行)》[4]中指出,开展新入职护士培训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有力举措,对于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5]中强调,需重点加强新入职护士培训,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培训制度。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概念和要求都有了新的变化。近年来,康复医学逐步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致使康复医学迅速发展和康复医学的需求大大增加。全国各地逐步成立了各种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康复医疗机构,尤其是综合医院内的康复科更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康复科护士作为康复科重要组成部分,康复护理的直接实施者,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科学及护理专业的迅猛发展,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启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对于提升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院护理部响应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要求,以《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为依据,注重医德培养,强调三基训练,循序渐进,加强临床实践,在总结以往临床带教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规培计划,积极探索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新方法、新举措,真正服务临床,积极推进优质护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康复科针对我院对护士规范化培训要求,制定康复科规培护士培训大纲。为了促进新入职护士对康复护理的学习兴趣,提高新入职护士的学习效果,康复科在传统带教新入职护士的基础上采用了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翻转课堂,即Flippedclass,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6]。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提问,相互讨论,教师解答,学生的参与性更高,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基于微信平台的教学模式是随着无线通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出现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无线网络获取知识信息、与他人交流互动,实现高效、便捷的实时交互学习[7]。本研究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康复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康复科新入职规范化培训护士54人为对照组,其中新毕业护士29人,工作1~2年护士25人;本科32人,大专22人;男6人,女48人;平均年龄(23.7±3.21)岁;第一科为康复科人员9人,从其他科室轮转入科人员分别为内科15人、外科10人、监护室6人、儿科4人、妇产科8人、手术室2人。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康复科新入规范化培训护士54人为实验组,其中新毕业护士31人,工作1~2年护士23人;本科30人,大专24人;男10人,女44人;平均年龄(24.1±2.19)岁;第一科为康复科人员9人,从其他科室轮转入科人员分别为内科10人、外科11人、监护室10人、儿科6人、妇产科4人、手术室4人。均通过护士执业考试,具有独立担任护士的基本资格。2组护士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实验组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1.2.1成立培训组。首先康复科组建培训组,培训组由康复科护士长1名、规培秘书1名(由康复科培训教师担任)、培训教师10名(由N3能级以上及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担任)组成。1.2.2培训内容。由康复科内规培秘书根据院内下发的规范化护士培训文件,制定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分为基础知识理论培训,时间为1~2周;专科知识理论培训3~20周。理论培训讲课人员均为科内N3能级以上及护师以上职称。基础护理操作,时间为1~6周,基础护理操作由科内院级基础护理操作培训师承担;康复专科护理操作,时间为7~12周,康复专科操作由国家级康复专科护士承担。康复科常见病健康教育,时间为15~18周,健康教育由科内院级专科培训师承担。见表1。1.2.3培训方法。对照组按照制定计划逐一进行培训。实验组科室选派专门人员建立微信公众号,所有带教老师及新入科护士均需关注微信公众号,利用微信平台提前2d公布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等教学资料,让新入职护士首先自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微信群相互交流,对于疑点难点问题可以寻求带教老师或同伴的帮助;学习完成后利用“问卷星”进行考核。带教老师可以根据新入职护士考核结果和集中提问的问题,安排在面对面教学时讨论。在面对面教学时,首先带教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总结新护士课前提出的问题及对考核出错率高的问题进行解答,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1.2.4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实行双向考核包括科室对规培护士的考核和规培护士对科室的考核。规培护士出科考核项目如下。1.2.4.1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考核理论知识考核为科内培训教师出题,出科时规范化培训护士统一考核;实践能力考核包括:操作技能(常见护理操作考核和专科护理操作考核)、个案护理(询问病史、评估患者、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评价护理效果、现场提问)。1.2.4.2使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进行考核该量表于2009年由Liu等[11]修订,有55个条目,包括评判性思维和科研、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伦理和法律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咨询7个维度。每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0分为“完全没有能力”,4分为“很有能力”。结果分为核心能力高(平均分>3分)、中(平均分2~3分)、低(平均分<2分)3个级别。1.2.4.3护士岗位胜任力考核目前,在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临床护士岗位胜任力量表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Schwirian[12]于1978年编制的护理行为六维度量表。此量表的研究对象是临近毕业的护理专业学生和刚毕业的新护士,从危重症护理能力、领导能力、计划评估能力、教学合作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人际与交流能力,共52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进行评价,前42个条目需要评价某项工作在实践中的频率(根本没有1分,没有或很少2分,偶尔3分,经常4分)及这项工作完成的质量(不满意1分,还可以2分,满意3分,非常满意4分)后10个条目只需要评价某项工作完成的质量。此既可用于护士的自评也可用于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的他评。1.2.4.4规培护士对科室评价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在本科规培结束时,进行调查,问卷包括5项内容,每项满分10分,分为非常满意10分,满意8分,较满意6分,不满意4分,非常不满意2分。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数据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新入护士理论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比较。经过培训后,实验组理论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2.22组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考核成绩比较。经培训后,实验组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2.32组新入职护士岗位胜任力比较经培训后,实验组新入职护士岗位胜任力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2.42组新入职护士对科室满意度评价比较。经培训后,实验组新入职护士对科室满意度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讨论
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思考
【摘要】特殊音乐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对特殊教育领域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存在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总体落后等问题。文章总结了我国特殊音乐教育师资现状,提出以特殊教学人才需求为目标的课程建设体系,以期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特殊音乐教育发展之路。
【关键词】特殊教育;音乐教师;课程建设
2014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和内容,即“适应新时期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需要,重点探索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联合培养机制、特殊教育知识技能与学科教育教学融合培养机制,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学科交叉,培养一批富有爱心、素质优良、具有复合型知识技能的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的人才培养,不仅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音乐教育是特殊教育的分支学科,加强特殊学生的音乐基础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其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能为其声乐和器乐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在培养美德、提高思维、增强智能、锻炼意志、消除疲劳等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与其他基础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互动性,容易引起学生思想和灵魂的共鸣,浸润人的内心世界。同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康复训练的效果,从而达到功能补偿的作用。因此,复合型特殊音乐教育师资的培育,是落实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特殊音乐教育师资现状
教学质量和教学工作的成效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质。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即使特殊音乐教育思想再深入、教学方案再完善,其发展仍将受到制约。因此,培养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特殊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从目前大部分特殊学校的师资来源上看,其层次参差不齐,有来自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也有中专学校毕业的教师,还有部队转业或地方文艺团体改行后就业的教师;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中,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并存。从专业上看,有音乐教育专业和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但为数不多,更多教师来自器乐、声乐、舞蹈等专业。音乐教育岗位还存在专职与兼职两种情况。有时部分音乐教师课时量不足,主动承担特殊音乐教育等其他课程。总体来说,师资队伍结构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特殊教学能力。此外,国内几乎未见有关特殊音乐教育的专业职后培训,大多数教师对世界知名的音乐教学法体系缺乏了解,更无法掌握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和铃木等具体教学方法,缺乏指导音乐教学实践的相关理论基础。
二、以特殊教学人才需求为目标的课程建设
内科主治医师个人工作汇报
本人于2007年毕业进入临床,2010年晋升为主治医师,回眸过去的工作、学习、生活既辛苦、忙碌,又让人感到充实和自豪。现将任职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晋升为主治医师是独立开展工作的开始,为迅速提高自己的诊疗技术,前两年本人一直在急诊科工作,急诊工作的锻炼使我迅速提高对急危重病的认识和抢救水平,能熟练处理好急性左心衰、急性冠脉综合症、支气管哮喘发作、高血压急症、癫痫大发作、上消化道大出血、大咯血等内科急症;同时能熟练地进行心肺脑复苏的抢救。
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内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阅读大量医学杂志及书刊,坚持写读书心得和综述,踊跃参加医学专业网络论坛,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及时应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内科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的诊治技术,同时也能处理各系统的常见病及各种急危重症及疑难病症如心脏骤停、药物中毒、昏迷等等,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差错事故的发生。我的信念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解除病人痛疾。
临床工作离不开科研,同时我也希望自己有所创新,并开展了以脑卒中为主题的系列研究,针对脑卒中发病后肢体瘫痪后遗症多,且发病年龄高,治愈率低,申报了《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应用》课题,提出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加强肢体康复,在康复治疗中发现强制性运动治疗对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较好,但对下肢功能恢复与一般康复治疗区别不大,故又提出《脑卒中下肢偏瘫病人踏车运动疗法临床分析》的相关研究,采用踏车运动治疗患侧下肢,并且取得较好疗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攻关,最终完成课题,在临床推广中使我深深体会到医学研究的艰辛,虽然我的课题已取得阶段性结果,但治疗脑卒中是一项长期工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更多建树。
自任职以来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对下级医师的指导工作,培训下级医师进行各种常用内科操作,规范三级查访制度,提高下级医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多次组织院内讲座,规范各种常规操作技能,真正发挥了业务骨干作用。
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标准、教育理念、修业年限、课程结构、实验教学、临床实习等方面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提出解决措施,以助力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关键词: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1现状与问题
自古以来,中医是以民间、家庭师承授受教育模式传承和发展的。1949年后,我国系统的中医药学校教育逐步确立,中医师承模式首先被中专教育制度所取代。随着办学制度逐步规范,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具有一定中医药知识和中医临床实践能力、康体服务能力的技能型中医药人才。这不仅为改变城乡落后的医疗卫生状况、维护基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也为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储备了教学师资,积累了办学经验,起到了“本科教育摇篮”的作用,成绩有目共睹。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基本上是近十几年发展定型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别[1],小部分院校由中医药本科高校分化而来,大部分由中职中医药学校升格而成。国内独立开办的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不足10所,更多的高职中医药专业分布在全国各省综合类、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中医药高职教育在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夹缝中起步,在医学教育和职业教育氛围中发展,自成体系,但问题也伴随着成绩逐步显现。1.1办学思路局限,理念冲突。医学教育具有明确的普通教育属性,但专科层次的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究竟属于普通高等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抑或两者属性都有,在我国是个模糊不清的理论问题。实践中,我国目前把专科层次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多归属于职业教育范畴,专业设置在职业院校,即使在高等医专也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这种教育理念指导下,办学者的思维方式更倾向于模仿理工专业的实训操作,更注重技术训练,往往忽视基础理论夯实、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效果提升、中医思辨能力培养以及医学道德伦理教育等,与当今医学模式转变对从业者的要求差距不小。中医药高职院校和专业大多是在原中职中医药类学校基础上升格组建起来的,在运行体制、管理机制、办学理念、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或多或少停留在升格前的状态,领导的思路、教师的观念、员工的素养等也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办学质量、培养水平难以达标。中医药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理论具有哲学属性。中医(传统医学)与西医(现代医学)在基本观念、基础理论、诊疗技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思维方式、理论体系也不同。中医药相关专业的教学标准、课程体系等,是仿照现代医学(西医)教学模式制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中西医两种思维模式相互转换、碰撞、冲突。而中医概念、理论、经典、逻辑与现代思维模式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怀疑,在某种意义上对中医学习也是有弊的,甚至导致中医思维弱化、中医评价西化、中医学术异化、中医技术退化、中医特色淡化[2]。1.2专业课时短缺,课程简化。根据教育部2019年7月最新高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3],中医学、中医骨伤、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药学等专业学制三年,总学时一般为2800学时,理论与实践约1800~2000学时,实习最多44周。构成公共基础课的德育课、文化课、体育课等学时占总学时的1/3,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的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毕业实习占1/3。专业技能课是培养中医岗位能力的关键课程,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是否扎实、专业能力是否过硬以及职业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效果。知识获取需要学习、吸收、消化和积累,从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学生学习能力来说,1年内要完成1000学时、二十余门核心骨干课程的教学、实验、实训,任务较重,同时,三年学制内绝大多数学生无法熟练掌握每门课程内容。课程方面,一是中医思维方法的形成与拓展、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传统文化等应该构成中医学基础和桥梁的核心课程缺少或没有。二是为了应对短学制,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普遍存在体量压缩、内容浅显问题,尤其是专业基础课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诊断学、中医内外妇儿科学和国医经典等,只能做到提纲挈领、点到为止,成了概念性的“压缩饼干”,深度不够,广度不宽,学生理解消化吃力、吸收掌握困难、学习效果较差。三是公共基础课存在被动让路、被迫挤占问题,所谓“德智体美四育并重”只停留在口号上。四是现行教学标准虽然规定实践教学学时不得低于总学时的50%,但中医药类专业普遍存在不重视基础实验教学的事实,实验室投入不足,实验教学资源匮乏,实验仪器设备简陋、使用率低。1.3实习问题突出,就业堪忧。中医药类专业实践性极强,临床实习和顶岗实习至关重要,但存在较多问题。一是高水平医院越来越不接收低学历学生实习,学生多在低等级医疗机构实习,带教教师水平不高,学生反映学不到更多东西。二是学生实习转科少,接触病种范围小,动手机会不多,实习效果难以令人满意。三是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几乎全在以营利为目的的康体保健机构顶岗实习,多以足浴、按摩、开背、减肥等项目为主,学生按教学标准应该学习的中医推拿、保健按摩、保健刮痧等技能无法掌握。四是按教学标准规定临床实习8~9个月,学生返校后距毕业离校还有两三个月,加上实习中途返校参加双选会、专升本考试报名、现场确认、体检,多次往返,难以保证有效的实习时间。高职中医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空间越来越小,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全社会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认为高职学生水平低、能力差,用人单位也不愿意聘用中医药类高职毕业生。二是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阶段,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多,中医药高职毕业生不具有学历优势,二级以上医院对高职中医药专业毕业生零需求。三是我国阶段性医改目标已实现,医疗机构外延型扩张接近尾声,医改红利快速消退,人才储备基本完成,规模引进人才现象不再重现,中医药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将常态面临“寒冬模式”。四是中医药高职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政策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指向,有调查显示几年前乡镇卫生院尚有10%的需求量[4],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尤其缺乏,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部分没有编制,长期虚位以待。五是高职中医药专业毕业生报考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无法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始终不能进入医疗机构,学非所用、用非所长,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2对策与措施
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问题,是系统性问题,既有制度层面的不足,也有执行层面的缺憾,还有社会快速发展产生的新变化。要针对问题的根源,着力转变教育理念,完善顶层设计,延长修业年限,培养中医思维,优化课程结构,重视实验教学,加强见习教学,强化毕业实习。多措并举,深化改革,推动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范、健康运行。2.1转变教育理念。医学教育在全球都是一种精英教育,具有办学成本高、学制长、学历高、师生比高、实践性强、强调文理交叉、注重人文精神等特点,属于普通教育类别,世界各国鲜有把医学教育归属到职业教育类别的做法。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又对医学教育包括中医药类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中医药高等职业院校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打破多年来已成思维定式的教育观,跳出职业教育思维模式,树立普通医学教育理念。借鉴现代医学教育方法,对中医学、中医骨伤、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保健、中药学等专业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在现代医学教育框架下重新进行高职中医药专业的教学标准、目标定位、修业年限、课程体系、实验设置、培养模式、教学计划等的顶层设计。2.2完善顶层设计。新颁布的《中医药法》指出,“中医药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及学术水平评价标准等,应当体现中医药学科特色,符合中医药学科发展规律”。顶层设计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改革举措,应着重在标准、专业、定位、学制等方面迈出关键性步伐。一是中医药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应牵头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医药行业、学校、教师、学生之中,了解办学现状、人才需求、就业变化等,以全面、客观、准确的依据制定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标准。二是根据中医药本科、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及人才培养变化,预测和论证高职中医药各专业的就业前景,逐步缩减高职中医学、中医骨伤、中药学等专业招生人数,扩大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保健等专业招生规模,对接国家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的产业政策,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三是树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学教育观,淡化职业教育色彩,以普通医学教育理念和视角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更多地关注知识结构全面的复合型应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使中医药类专业毕业生生存能力更强。四是完善课程体系,统筹设置现代医学和中医专业核心课程,突出基础医学地位和中医药学科特色。五是遵循医学教育一般规律,探索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的合理学制,科学设置修业年限。六是制定中医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督导办学过程,保障培养水平逐年提升。2.3延长修业年限。生命现象极其复杂神秘,医学教育在国际上作为精英教育,是明确有别于文、理、工、农诸学科的特殊教育,需要较长修业年限才能完成培养任务。虽然中医药在国际上属于传统医学和补充医学范畴,但在我国仍居于主流医学地位,同样关乎千家万户的生命健康。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只有几十年历史,由高职高专开办三年制中医药类专业也是典型的中国特色。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中医思维方法特立独行,没有足够时间修业,不可能完成必要的传统文化知识奠基和中医思维训练。现行中医药高职教学标准按三年学制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时数、教材内容、培养目标等与中职几乎完全雷同,无法区分高职与中职。中医药高职教学标准明显存在先天不足,不仅不能适应本来就缩水严重的课程内容,更不可能在此基础上增加传统文化、基础理论课程并合理设置基础实验教学及实训操作项目。为此,修订专业教学标准、设计修业年限必须考虑医学教育的本质属性,不能囿于一般高职修业3年的规定,需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大胆改变沿用了几十年的中医药高职学制,至少将中医学、中医骨伤、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等专业学制增加一年,“量身定制”为四年制修业期限,其他专业如针灸推拿、中医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保健、中药学等仍可保留三年学制。2.4培养中医思维。中医药和西医药都是服务于人类、维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有效工具,但两者哲学基点的不同造成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本质认识大相径庭,进而采行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也势同水火,形成了两种迥然不同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体系。我们知道造成中西医各层面差异的核心要素就是思维方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西医学的本质区别就是思维方式的区别。在方法论层面,中医学的思维方式集中表现为直观观察、司外揣内、取象比类、直觉体悟,与西医思维相比,具有重神轻形、重合轻分、重用轻体、重时轻空、重悟轻测等特征。西医比之中医,理论通俗,概念具体,方法直接,临床规范,很容易影响一些中医专业学生的理论信仰、专业思想和职业信念,这与中医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因此,中医药教育的顶层设计者和教育者要坚持中医药教育不管选择什么样的办学理念、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必须姓“中”的原则,树立中医哲学观,建构中医特色课程体系,让学生注重传统文化学习,注重中医思维方法训练,具备辩证思维能力,真正、自觉地信仰中医,这是中医药教育的重中之重[5]。2.5优化课程结构。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在四年学制框架下,现有课程结构需要根据中医药学特色、教育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行调整、优化、完善。一是由于中医药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理论来源于传统文化,涉及古文基础、国学经典等知识范畴,有必要将医古文、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医学史、中医文献学等纳入中医药职业教育公共基础必修课,厚植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二是中医经典著作哺育、培养了一代代名医,但现在高职中医经典课程被压缩、简化,无法发挥引领、启示作用,不利于学生体悟、掌握中医学术的精髓,应合理引入中医经典内容并设置为高职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必修课。三是中医姓“中”不代表封闭僵化、排斥现代医学成果,要兼容并蓄、开放吸收,选择增设部分重要医学基础和临床骨干课程,如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学、医学心理学、机能实验学、急救医学、皮肤医学、传染病学、循证医学、流行病学等课程,朝着中医全科医生方向定位培养目标。四是充实课程内容,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宽度,美育课程要增设一定的艺术门类,体育课要保质保量、“体”“育”并重,专业核心课中的诊断学要按照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核医诊断学等细化知识内容,增强知识的系统性。五是把基础医学实验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严谨设计,合理安排。六是在时间安排上,第一年开设文化课、公共基础课,第二年开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实验课,第三年开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实训课及临床见习,第四年进行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2.6重视实验教学。中医药学在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学术体系时,吸收了哲学、天文、历法、地理、气象、数学、生物、社会、心理等中国古代传统人文、自然多学科研究方法和成果,但缺乏实验手段求真验证。《中医药法》指出中医药教育应当注重“现代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这里的现代教育方式就包括实验教学。医学实验不是让学生背诵科学结论的描述,而是让他们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验证事实,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验课具有形象、直观、生动、明了、真实、有趣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科学精神,锻炼动手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代医学自希波克拉底的眼见为实、威廉•哈维的实验为真、科克伦的循证为信一脉相承而来,贯穿始终的主线就是观察、实验。中医经典理论不需要实验验证,不等于中医专业不需要实验课,相反,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免疫学等基础课程都应该开设实验课。传统中药药效是靠经验总结传承的,不等于今天的中医大夫可以罔顾实验事实只靠取象比类臆测和使用药物疗效,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就说明了中药的出路在于利用现代科学实验手段被验证和承认。所以,中医药高职教育要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方针,在加强传统人文教育、中医经典教学的同时,重视基础医学实验室建设,开足开好基础医学实验课程,这是现代教育制度和医学教育的本质要求。2.7加强见习教学。专业实训教学与医院见习存在本质区别。实训是使用设备、工具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见习是在医院的真实人体上观察、动手操作,并与课堂教学穿插进行。目前开设高职中医药专业的院校多数没有附属医院,没法安排见习教学,只能在校内进行实训。但医学生包括中医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对象是人,人不是一成不变的机器,而是活着的复杂的有机体,个体差异显著,生命现象变化多端。中医的舌诊、脉象、经络腧穴、望闻问切都在模型上训练,局限性很大;西医诊断、西医内科、西医外科等只在实训室进行仿真演练,误差率很高。加强见习教学的关键是学校要建立有隶属关系的附属医院,或有能自主灵活安排见习教学的医疗机构。对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坚持医学教育的办学标准,严格执行“必须有一所二级甲等以上直属附属医院(中医医疗机构)”“生均床位数不少于0.5张”的规定,把设置附属教学医院作为评价学校办学的硬性条件,不达标的挂黄牌限制招生,直至亮红牌撤销专业。2.8强化毕业实习。临床实习不仅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还是实现从医学生到医生转变的过程,除角色转变外,还包括思维方式、心理素质、工作态度、职业素养、伦理道德、责任意识、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转变,是医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一是在保证中医教育特色的前提下,借鉴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实习方案,制定好实习教学大纲。二是尽量选择科室设置、设施设备、指导教师等能基本满足实习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医院,落实好学生轮转科室计划,扩大学生接触病种范围,增加动手机会,严格出科考试,提高实习效果。三是校院双方要共同提升带教能力,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争取达到教学标准要求的60%占比,提高临床医生的带教水平,定期开展实习评价和带教评价,向医院反馈评价结果。四是努力保证学生实习时间充足,可以通过推迟双选会举办时间、实行“2+1.5+0.5”学制、为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提供跟进服务等方式,避免干扰和中断正常实习。五是针对针灸推拿、中医骨伤、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药学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特点,与医疗机构、康体保健机构、制药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共同制订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顶岗实习计划,真正把教学标准规定的、能涵盖专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中医适宜技术等实习内容落到实处。
主治医师诊治工作总结
本人于年毕业进入临床,年晋升为主治医师,回眸过去的工作、学习、生活既辛苦、忙碌,又让人感到充实和自豪。现将任职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晋升为主治医师是独立开展工作的开始,为迅速提高自己的诊疗技术,前两年本人一直在急诊科工作,急诊工作的锻炼使我迅速提高对急危重病的认识和抢救水平,能熟练处理好急性左心衰、急性冠脉综合症、支气管哮喘发作、高血压急症、癫痫大发作、上消化道大出血、大咯血等内科急症;同时能熟练地进行心肺脑复苏的抢救。
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内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阅读大量医学杂志及书刊,坚持写读书心得和综述,踊跃参加医学专业网络论坛,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及时应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内科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的诊治技术,同时也能处理各系统的常见病及各种急危重症及疑难病症如心脏骤停、药物中毒、昏迷等等,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差错事故的发生。我的信念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解除病人痛疾。
临床工作离不开科研,同时我也希望自己有所创新,并开展了以脑卒中为主题的系列研究,针对脑卒中发病后肢体瘫痪后遗症多,且发病年龄高,治愈率低,申报了《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应用》课题,提出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加强肢体康复,在康复治疗中发现强制性运动治疗对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较好,但对下肢功能恢复与一般康复治疗区别不大,故又提出《脑卒中下肢偏瘫病人踏车运动疗法临床分析》的相关研究,采用踏车运动治疗患侧下肢,并且取得较好疗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攻关,最终完成课题,在临床推广中使我深深体会到医学研究的艰辛,虽然我的课题已取得阶段性结果,但治疗脑卒中是一项长期工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更多建树。
自任职以来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对下级医师的指导工作,培训下级医师进行各种常用内科操作,规范三级查访制度,提高下级医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多次组织院内讲座,规范各种常规操作技能,真正发挥了业务骨干作用。
医院主治医师年终工作报告
本人于年毕业进入临床,年晋升为主治医师,回眸过去的工作、学习、生活既辛苦、忙碌,又让人感到充实和自豪。现将任职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晋升为主治医师是独立开展工作的开始,为迅速提高自己的诊疗技术,前两年本人一直在急诊科工作,急诊工作的锻炼使我迅速提高对急危重病的认识和抢救水平,能熟练处理好急性左心衰、急性冠脉综合症、支气管哮喘发作、高血压急症、癫痫大发作、上消化道大出血、大咯血等内科急症;同时能熟练地进行心肺脑复苏的抢救。
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内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阅读大量医学杂志及书刊,坚持写读书心得和综述,踊跃参加医学专业网络论坛,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及时应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内科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的诊治技术,同时也能处理各系统的常见病及各种急危重症及疑难病症如心脏骤停、药物中毒、昏迷等等,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差错事故的发生。我的信念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解除病人痛疾。
临床工作离不开科研,同时我也希望自己有所创新,并开展了以脑卒中为主题的系列研究,针对脑卒中发病后肢体瘫痪后遗症多,且发病年龄高,治愈率低,申报了《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应用》课题,提出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加强肢体康复,在康复治疗中发现强制性运动治疗对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较好,但对下肢功能恢复与一般康复治疗区别不大,故又提出《脑卒中下肢偏瘫病人踏车运动疗法临床分析》的相关研究,采用踏车运动治疗患侧下肢,并且取得较好疗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攻关,最终完成课题,在临床推广中使我深深体会到医学研究的艰辛,虽然我的课题已取得阶段性结果,但治疗脑卒中是一项长期工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更多建树。
自任职以来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对下级医师的指导工作,培训下级医师进行各种常用内科操作,规范三级查访制度,提高下级医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多次组织院内讲座,规范各种常规操作技能,真正发挥了业务骨干作用。
护士长竞聘演说文稿5则
护士长竞聘演说文稿1则
各位评委,同事们:
下午好!感谢医院为我们创造了这次公平竞争、施展才华的机会!
我叫,现年岁,主管护师,共产党员,年从卫校毕业后就来到我院,一直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16年的护理工作锻炼,使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积累了一些护理工作的经验,总结了一些护理管理的体会。虽然我未做过护长,护理管理经验有所欠缺,但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做一名合格的护士长,为医院的发展、为护理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我热爱护理工作,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作风正派;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科学知识,先后自学中山大学的中文、护理大专,年考取了全国高级营养保健师资格,近两年被市中医药学校聘请为精神科护理的外聘老师;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熟练掌握老年科、精神科、司法鉴定科临床护理及管理能力;工作能力强,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意识,协调能力强,心理素质好,身体健康;我今天的演讲虽然是毛遂自荐,但并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只是想向各位领导、评委展示一个真实的我。有句话说的好“路是人走出来的”,我相信在院长及护理部的帮助下,我能化压力为动力,做好副护士长的工作,与科主任充分合作,把病房管理得好。
如果我竞争成功,我的工作思路是:首先要尽快做好角色心理转换,尽快投入护长角色,根据科室现所配备的护理人员数量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安排,把各班包括护士长的岗位责任制和每周、每月工作重点,汇总成表,标示明确,要求人人熟悉并按之执行,并进行不定期考核,做到奖罚分明,公平对待;另外对科室的基础设施在现有条件上作出一些合理的调整和完善;第三,对抢救药品和器材及无菌物品进行规范化管理;第四,针对本科室的特点和现有条件对病房管理作出了合理的改进和规范;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对环境卫生实行包干区责任制,落实到工友个人;第五,不断深化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意识,做好安全护理工作,做好安全护理不仅能保障护患双方的安全,而且也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第六,了解护理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强化三基训练,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提高每一位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跟上时展的需要,在科内每月至少一次个案护理查房、加强科室业务学习,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科内、院内业务学习及三基理论考试和操作训练;第七,加强护患沟通,定期组织召开工休座谈会,听取患者及家属的建议,以便护理工作的开展和改进,真正做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第八,不定期组织本科全体护士对本院以往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法律意识。最后,护士长是科室的理财人,应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杜绝浪费;要求全体医护、工勤人员,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开始,从我做起,严格控制科室支出,我知道,加强经济核算,降低医疗护理成本,讲究经济效益与医疗护理效果,都是护士长必须做到的。
基础教育科工作计划
年,基础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实施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基础教育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立足“三个聚焦”,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公平发展,提高我区基础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1、聚焦管理,落实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会议”以及“区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贯彻教育局制订的《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指导各中小学立足教学五常规,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完善学校教学管理机制,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会同督导室、研究中心,重点对中小学落实市、区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执行学科课程计划以及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等情况进行督导调研,重点关注农村薄弱学校、薄弱学科、薄弱教师,协调相关部门、教研员上门指导,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2、聚焦课堂,深入推进二期课改。指导学校按照市颁课程计划开设课程,加强对课程计划落实情况的检查。在总结课改工作的基础上,制订课改推进计划,通过各类交流展示、研讨会等推进活动,总结并推广课改基地学校实施新课程方案的案例和经验,引领学校、教师深入开展新课程的实践研究,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和教研员的指导力。着手建立随堂听课评价体系,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强化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加强教研组建设与教师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定期举办各学段实施课程教材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研讨、展示活动,促进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加强学科教学有机渗透“两纲”教育的指导,深化“两纲”教育。年全面实施小学学习准备期。
3、推进素质教育实验校建设工程。积极发挥市素质教育实验校的辐射、带头和引领作用,修订完善区素质教育实验校评价标准。指导中小学认真实施三年发展规划,以区素质教育实验校建设工程为抓手,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鼓励、促进学校形成办学特色。
4、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加强对民办中小学的管理,鼓励和支持民办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加强对民办中小学办学质量的检查和评估,积极扶持办学有特色、教育质量高的民办学校,合理调整民办中小学招生计划,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