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空间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7 21:17: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居住空间设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老年居住空间设计探讨
摘要:伴随着我国老龄化节奏的加快,我国已成为了世界上老龄化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关数据显示,预计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老龄化人口将达到五亿,这是个极其庞大的数字,数字的背后显示出我国对这一“银色浪潮”的出现需要背负的压力和所要承担的责任都是无比庞大的。而传统被动式的“家庭型养老”模式在这一趋势下显露出了很多的不足之处,怎样才能使得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以在晚年能够生活的更加愉悦和从容?在对这个问题深刻思考的同时,我们势必要通过剖析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重新审视老年人养老这一话题。
关键词:老年人;室内设计;无障碍
一、概况
伴随着我国老龄化节奏的加快,我国已成为了世界上老龄化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关数据显示,预计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老龄化人口将达到五亿,这是个极其庞大的数字,数字的背后显示出我国对这一“银色浪潮”的出现需要背负的压力和所要承担的责任都是无比庞大的。而传统被动式的“家庭型养老”模式在这一趋势下显露出了很多不足之处,怎样使得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以在晚年能够生活的更加愉悦和从容?在对这个问题深刻思考的同时,我们势必要通过剖析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重新审视老年人养老这一话题。
二、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听觉、视觉以及反应灵敏度等生理机能上会出现一系列的衰退,具体表现为(1)听觉上听觉神经萎缩,听力显著下降且对高频音和低频音敏感度变低。(2)视觉上眼部水晶体的弹性变低,同时晶状体会变硬变浑浊,视力降低、视线范围缩小,在较暗的地方不容易看清,对颜色的明暗度感知能力变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老花眼和白内障。(3)反应灵敏度上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退化导致老年人相关脑细胞减少,从而使得反应变得更加迟钝。而在其他方面上的表现为平衡感变低,有些时候不能很好掌控自己的行为;新陈代谢变缓慢,内分泌开始减少;对空气中湿度和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同时健康状况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生理机能衰退的同时心理方面也产生了一系列变化:(1)对新生事物的热情降低,求知欲下降;适应新生事物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思考能力变弱,思维逻辑性降低,辨别事物真假的能力也开始减弱。(2)孤独感和无助感剧增一方面需要更多的陪伴,想要和家人以及曾经的老朋友保持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由于各项机能的下降,老年人普遍会对自己的变化有一种本能上的抵触,进而产生自卑感和无助感。
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措施
居住空间的设计质量决定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这一群体人数不断攀升,要求社会必须重视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空间设计问题。对于老年人来说,在心理和生理上具有一定特殊性,针对老年人的居住空间设计不仅需要保证基础功能的使用,同时还要满足老年人的使用特点,遵循专业的设计原则,营造良好的无障碍居住环境。
一、老年人的行为特征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其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一天当中,其活动的高峰时段一般是早上6点到10点,中午3点到4点,晚上6点到8点。并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老年人平常活动区域比较固定,一般是自己比较熟悉环境,并且大多数老年人会按照自己的习惯爱好以及身体情况等选择活动区域。老年人活动内容大多是舞蹈、下棋以及武术等,在固定场所跟熟悉的朋友开展一系列交流活动。老年人在退休以后大部分在家庭中度过,家庭成为老年人主要的活动场所,并且其他活动也都是围绕家庭进行开展的,比如说在有些老年人比较喜欢舞蹈,一般也是选择离家比较近的公园或者俱乐部进行。老年以住房为中心开展各项活动,体现住房对老年人的影响,因此对附近环境的设计以及居住楼房的设计具有重要影响。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的限制,老年人在开展活动过程中会向往舒适安全的环境,因为这样的领域,老年人能够感受到快乐,并且能够与其他老年人和睦相处。根据老年人需求的不同,活动空间和领域也存在一定区别,而这一差别是对居住环境和空间尺度设计的重要的依据。活动领域的差异性使得个体在这样的空间中开展个人活动,不受外界影响,并且能够实现保护自己的功能。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是影响老年人活动领域空间设计的决定因素,而空间尺寸设计大小随着老年人的活动方式、环境需求以及身体特点的变化不断变化。
二、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要点
1.居住空间色彩设计。老年人随着年龄和身体机能的变化,视力也会出现一定退化,比如开始出现视力模糊,并且对色彩的辨别能力开始下降等,所以在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色彩设计,应当注重色彩的明亮度,以具有辨识性的色彩为主要设计原则,居住空间色彩的设计必须根据老年人视觉能力进行设计,为老年人提供舒适明亮的居住环境。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转角处、标高处等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利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与其他活动区域形成鲜明对比,为老年活动提供指示。在老年人的居住空间设计中,色彩的设计具有重要作用,不同色彩的选择对人的情绪也有一定的影响,并且色彩的差异也会给人的心理带来不同的感受。在居住空间色彩选择上,应当根据老年人的人生阅历确定颜色的搭配,沉着、古朴或者平和等。大多数老年人在选择色彩时比较偏爱淡雅、明亮的暖色系,经过统计暖色系也有助于缓解老年人的压力,对老年人的身体有一定积极影响。2.居住空间声响设计。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除视觉上的影响外,声音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对老年人居住的环境中,尤其是卧室、卫生间等需要有比较高的密闭性,但在设计上也要保证老人声音交流的便利性。老年人比较喜欢安静的环境,安静可以缓解老人心里的压力和烦躁情绪,同时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如果老人居住环境中噪音比较大,一般是由于大声喧哗或者音响音量比较大导致的,这就需要进行详细分析,采取措施,降低噪音的产生。3.居住空间装饰设计。进入老年阶段以后,身体机能开始逐渐下降,行动和反应力也会比较迟缓,大部分老年人在进入老年阶段时在心理上并不认为自己已经老了,对突然使用无障碍设备出现一定抵触情绪,针对这一问题,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时,应当注意语言的运用,采用比较隐晦性的装饰语言,同时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循序渐进的改变周围的环境,在进行设计时以消除安全隐患为主,同时提高居住空间的审美性。装饰是营造空间氛围的重要因素,比如绿植的使用能够与室内环境相结合,营造出自然的气息,达到放松的效果,提高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舒适性。家具也是装饰的一部分,在配置时可以根据老年人的身高体重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高度稍微降低,并且尽量选用圆滑家具,在细节上保证老年人的人身安全。4.居住空间储藏设计。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行动力和记忆力都会逐渐降低,所以储藏间的设计应当根据储藏物的内容进行设计,在设计时还需要遵循分门别类的原则,对不同物品进行分类,并且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取放行为。5.居住空间的无障碍设计。老年人居住空间的无障碍设计需要对整个居住空间进行综合考虑,无障碍设计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的使用,实现老年人生活自理,同时还能预留出一定空间,当老人失去自理能力时,居住空间中能够为其他人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
三、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原则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创新思维的开发与引导,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理念的树立都是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所以,艺术设计这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也必须相应的做出调整,现在正在进行的居住空间设计专业教育的现状不是特别理想,也有问题存在,本文就这一改革进行探索分析,并提出一些自己认为非常有必要的意见,并对解决的途径进行分析。
1.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现状
居住空间与室内其他空间不同,它具有有很强的私密性,以及个性,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之后逐渐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居室是一个舒适的,安静的,生活环境。因此,居住空间设计除了要合理的功能布局之外还要创造有个性的,不同人喜爱的理想的生活环境。应用性和实践性极是本门课程的特点,也是如何把这两个特性做的更好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以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为基础,学生不仅要掌握室内设计的基础知识,还要加强方案设计的能力,将室内原理中的设计要素、基本设计方法、空间界面处理等基础知识灵活加以运用,还要掌握室内装饰材料、室内施工图纸绘制,以及所有室内设计知识点在方案设计中的应用能力。因此,课堂中仅有理论授课内容是不够的,往年授课形式是48个课时的理论讲授,方案设计给一个居住空间的户型图,让学生进行家居空间布置,但正式因为这样,给出的户型图就形成了一个概念性的空间,我们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大胆的发散思维,鼓励个性设计,但更多的反馈给教师的设计方案确实不可行的,太追求于大胆与创新而忽视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空间布局,家具摆放,个性风格,度量尺寸学生通通抛往脑后,导致设计方案中看不中用,极其不合理,创意满分,实用零分,很大程度的也影响了后续教学。因此,对于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的改革应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点,理论结合实践,有效的把课堂上所学运用到实践中,教学与社会需求同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与实践环节两部分我认为理论与实践应该分开进行,实践教学应该插入理论教学中,在课程安排时就要有深思熟虑的计划,一定量的理论教学后就得安排实践现场教学,把学生带入实体未布置的居住空间中,对居住空间参观、测量、考察、实地调研数据等,有了实体空间尺度的感受,同时也掌握了测量的一些技巧与方法,完成实地调研之后,再回到课堂进行理论教授,学生开始构思方案,在吸收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在进行思考,即是实践对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理论对实践的有效应用。提议课程内进行的课程内实践要站到总课时量的三分之一,严格按照设计市场需求的设计流程进行,除了实地调研,出方案,与业主沟通,更改方案,方案定稿,返回现场再调研等,还要组织学生对室内施工现场、家具市场、材料市场进行调研,全方位的了解设计需求等,锻炼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当然仅仅参与实体项目是不够的,想要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以及肯定就必须参加一些室内设计竞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竞赛,一方面学习优秀的设计,一方面找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进而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这些都是理论更好的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也能够更好的掌握基本设计方法与技巧。就目前来看,室内设计专业就业形势依然具有挑战,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进入设计行业之后对实体项目难以胜任,甚至感到棘手,还是因为学生在学校课堂所学的专业基础扎实但较为缺乏实践能力,所以要想培养出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安排往往在理论教学之后,分段集中教学,如此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无法给予实体空间去解答,讲解后学生似懂非懂,在之后的实践环节时理论知识已结束一段时间,两者教学不能很好的结合,我认为实践教学应穿插在理论教学中,由教师自由支配实践时间,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学习,更好的吸收知识。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在实际项目面前感觉无从下手。在实践教学中,动手能力是作为一名合格室内设计师所必备的基本专业素质,例如在课程要求学生用相同或不同规格的空间,分割或重组来获得一个全新的空间模型来体验室内设计中功能空间的布置应用。此时,学生缺乏对材料的认知,缺乏对工艺的制作,让作品只是空有其表,没有设计感。
3.居住空间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小户型居住空间设计论文
摘要:小户型住宅因其总价低、过渡性强、风险小的优势,受到人口少、收入有限的家庭及单身人群的欢迎。虽然小户型住宅的面积相对较小,但是在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居住者的生活品质不应就此降低,精神上的情感体验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情感化设计和小户型的概念进行阐述以及对小户型中情感化设计表达的分析,探讨情感化设计在小户型居住空间中的应用。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小户型;居住空间
一、概念的界定
(一)情感化设计。唐纳德•A•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中倡导,产品设计不应只重视其功能和技术,还要充分考虑用户与产品的情感互动,让用户感受到产品带来的美、快乐。唐纳德•A•诺曼从知觉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人本性的三个特征层次,即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提出了情感和情绪对于设计的重要性[1]。本能层是人与生俱来的,是情感的开始阶段,表现为用户对产品的外在形象感官。行为层代表人的身体行为,是情感的发展阶段,表现为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感受。反思层是人的大脑思考,是情感的共鸣阶段,表现为用户在产品使用后产生的有意识反映。三个层次相辅相成,互为影响。(二)小户型。小户型是相对于大户型而言的。目前我国对小户型的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可以将其理解为配套相对完善并具备厨、卫、宿功能的“小面积住宅”。业内通常认为,一居室的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下,二居室的面积在80平方米以下,三居室的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下的住宅就可以称为小户型。本文主要探究的是二居室建筑面积为50~70平方米的小户型住宅。
二、小户型中情感化设计的表达
(一)外观的表达——视觉元素。在居住空间中,环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好的环境让人身心愉悦,小户型居住空间设计更是如此。一方面,室内空间的色彩、造型、风格等因素,将直接影响居住者视觉审美方面的体验;另一方面,室内装饰的组合、搭配是否协调,左右着视觉效果的呈现。(二)体验的表达——人体工程学。情感化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的设计即一切设计都是为人服务,强调从人的需求出发,让人感到舒适、安全、有趣、便捷,产生良好的使用体验。小户型居住空间设计要根据人的行为习惯、心理形态和人体结构等综合因素,在人体工程学的基础上,合理划分空间、布置家具、装饰空间。(三)情感的表达——情感认同。好的设计不仅能实现人在空间设计、功能等物质方面的需求,还能满足人精神方面的需求。设计师通过小户型居住空间的装修和设计,让空间环境和人产生良好的互动,人在与空间环境的互动中得到情绪的释放,达到情感的认同。
居住空间设计风格分析
[摘要]居住空间设计中“设计风格”极其重要,它是设计的主导,设计的风向标。将风格的特点、元素与业主的需求、喜好相融合,做到将风格个性化,做到设计的“个性化、合理化、风格化”。
[关键词]设计风格;风格特点;设计元素;个性化据调查
正常人一生在家中的时间大概占一生的1/3以上,并且居住空间还是人们休闲、休息、接待亲朋的场所。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的关注越来越多,以至于到今时今日,任何一个人都清楚的知道入住“家”之前需要进行装修。而居住空间设计正是围绕着居住环境进行改善、美化的一系列创造性活动,根据不同业主的个性需求,通过风格设计、空间划分、界面设计、软装配饰、等方面进行表现,对空间进行再设计,从而满足人对居住空间物质要求和精神寄托的活动。
一个“家”的设计,方案的最初确定的一定是“设计风格”,确定了风格才可以继续向下进行方案的设计,更好的掌握常见设计风格的特征是设进行风格展现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对“现代风格”“新中式风格”“北欧风格”“后现代风格”四大设计风格在特点、材料、家具、图案、色彩、软装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解析,以求分解风格、掌握风格,真正的做到风格个性化设计。
现代风格
现代风格也称功能主义,提倡突破传统、创造革新,其重视功能和空间组织。注重注重发挥结构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简洁,在简单的设计中,感受个性的构思。现代风格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排除了一切多余只选择必要的东西,尊重材料的特性,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所以现代风格是更为人性化、环保、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现代风格的选材上不再局限于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而更加喜欢使用装饰板、玻璃、金属、皮革、塑料等新型材料来表现时尚感;家具要美观实用两不误,既要舒适又要与风中相协调,展现简洁与时尚,布艺沙发、线条简洁的板式家具、躺椅等都是现代风格的宠儿。现代风格也注重室内空间的通透性,墙面、地面、天棚和室内陈设均以简洁的直线造型展现功能美,尽可能取消繁杂的装饰,做到简约而不简单;色彩简化到最少的程度,如采用黑、白、灰最能表现现代风格的畅意淋漓;也可采用强对比色,凸显空间的个性;而在软装选择上则可以选择充满现代情趣的装饰品。
老年社区居住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区的居住空间如何适应各类人群的需求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生活中普遍存在且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为了使社区居住空间更好的满足老人、儿童、残疾人以及普通人的生活,通用设计就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且被广泛运用。文章先是介绍了通用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在从老年人对社区居住空间的需求着手,分析通用设计在老年社区居住空间的可行性,最后阐明通用设计理念下的老年社区居住空间设计。
关键词:通用设计;居住空间;特殊人群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社区居住空间也逐渐商品化,社区居住空间不再仅仅是人们安身落脚的住所,而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选择能够满足自己喜好的居住空间。基于这样的情况,对社区居住空间的要求也就越来越多了。面对这样的需求,设计师们更需要打起精神接受挑战,根据不同人群的生理及心理需要设计出满足他们需求的社区居住空间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相较以往社区居住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对于老年人这样特殊群体的社区居住空间存在的问题还有待解决。特别是现在老龄化的问题日趋明显,应该更加关心老年人的生活。残障人士、儿童这样的特殊群体也同样需要一个既方便又舒适的社区居住空间环境。这时通用设计的出现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像老年人这类的群体缓解居住环境中的问题,使他们活动更加的自如方便。
1通用设计的概念及发展
1.1通用设计的概念。通用设计(UniversalDesign,简称UD)的演进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无障碍空间设计”(barrier-freedesign),继而衍生出“广泛设计”(accessibledesign)[1]。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设计师梅斯(RonaldL.Mace)开始提倡使用“通用设计”一词。最开始的定义是适合于所有人的设计,后来到了1998年,被国际通用设计中心修改为“在最大限度的允许范围内,不分性别、年龄与能力,适合所有人使用方便的环境或产品设计”[1],主要强调的是在设计时不应该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不要仅仅看人现在的活动和能力状态,应该考虑到随着年龄的增长的状态,使环境和空间适合人的一生使用[2]。通用设计是一种情感化的,满足各类人群需求的设计,体现了人人平等。它并不是为少数弱势群体提供的一种特殊设计,而是强调让所有人都能平等使用并享受其设计。1.2通用设计的产生及发展。1950年代,通用设计的演进让人们开始注意到了残障人士在空间活动中的问题。当时在西方的一些国家,无障碍设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残障人士在使用空间环境中的各种障碍。随之逐渐出现“广泛设计”,这时的设计并不是针对产品,而是一种更广泛全面的设计,针对的是活动不方便的人在居住空间环境的需求。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建筑师罗纳德•麦斯(RonaldL.Mace)于1987年开始大量使用“通用(UniversalDesign)”一词。他建议使用一个更新的、更广泛的、更通用的概念来替代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UniversalDesign)”第一次用在了设计中。他倡导的“通用设计”认为所有的产品和建筑环境都应从美学和使用的角度满足每个人,不会因为使用者的身份、年龄及能力等其他要素而受到限制,以易懂的方法和简单的操作让我们设计的每个环境和每件产品都能更好的被每个人所使用[3]。
2老年人对社区居住空间的需求
适老型室内居住空间设计应用分析
摘要:文章从我国目前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出发,以设计师的角度,对目前国内适老型室内居住空间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目前的空间设计并不能满足当代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日益增长的老年群体对于生活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老年群体的日益扩大,在未来几年,适老型居住空间设计在我国具有非常好地发展前景。以65岁及以上的城市独居老人为研究对象,围绕着何为适老化设计、我国老年人居住现状、适老化室内居住空间设计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适老型室内居住空间的设计方法,并结合独居老人的生活习惯、心理需求以及无障碍设计进行研究。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适老型;室内设计
面对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严峻事实,我国政府针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老龄化特点、老年人意愿等综合因素,了一系列政策制度。与此同时,多数农村居民开始选择在城市中购房,城市化转移非常明显,这也使得我国城市居民中老年人口的逐步增加,导致了居住环境适老化的需求正在不断提高。适老型居住空间设计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较为成熟的设计方法与设计工艺,普通设计很难适应老人生活习惯,还不能较为完整地满足老年人的日常需求。因此,需要对空间规划、家具设施的适老化设计,以及颜色搭配进行深入研究,确保设计成果不仅能够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所需,还能在心理层面更好地契合老人,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
1适老化设计
适老化设计是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及行动特点的前提下,对老人的居住空间和生活空间做出相应的设计,包括实现无障碍设计,引入急救系统等,以满足已经进入老年生活或即将进入老年生活人群的生活及出行需求。老年人面对的是整个身体机能的逐渐衰退,不像残疾人仅仅是某项身体功能的缺失,所以适老化设计不等同于无障碍设计,适老化设计的适用性更广[1]。适老化设计不应局限在精装修或家具产品的智能高档,主要方向应在于室内空间的适老化改造和功能设施的适老化设计等。室内居住空间的适老化设计可以便捷老年人的生活,提高独居能力,减轻老年人对子女生活的压力。
2我国老年人居住现状
居住空间设计符号化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中式元素风靡盛行的现状分析,将居住空间设计中的新中式元素进行符号化解析,分析其创新的表现方式,以求在未来设计中弘扬民族文化,表达新中式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新中式;居住空间设计;符号表达
在民族文化日益苏醒的新时期,古典审美重新渗透到当代社会环境中,以此衍生出的一种结合古制的新型居住美学——新中式设计开始风靡。这种新式设计手法使传统文化具象且清晰地呈现在大众眼前,古典装饰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融入普通的生活之中,也拥有了更加多元化的表达方式。
1新中式装饰元素的风靡
新中式的室内装饰元素自始于今逐年风靡。其设计是充分了解了古典文化的审美情趣继而结合当代社会生活需求之后进行简化精炼的产物。在国民对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强烈渴求的今天,诸如网络流行的古风音乐;大街小巷引人注目的汉服秀;以及对于唐诗宋词这类传统语言文化的推广,无不把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从现代人经济、文化、生活的需求出发,运用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内涵元素做出了适当的调整与简化,对结构、工艺、材料、质感进行再次创造的创作作品在文化领域大肆出现,并掀起了一场全民追逐的复古运动,反映出的其实也是一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更多的人愿意将传统的、民族的东西应用到日常的生活当中,新中式的室内装修风格能够把人更加直接地置于传统意义的氛围中。新中式设计迅速成为了品位的代名词,成为了不可替代的时尚。
2新中式元素的符号化
残障儿童的居住空间设计探讨
摘要:残障儿童在生存空间中处于弱势且被动的状态,目前尽管已经有许多产品专门为残障者设计,但遗憾的是,一些以盈利为主的系统开发或空间设计忽略残障儿童群体,而且更少有专门为残障儿童设计的智能居住系统。因此,探讨针对残障儿童的智能居住空间的功能,通过智能技术建构智能居住空间,为残障儿童提供更加便利的人性化生活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残障儿童;智能系统;生活居住
一、残障儿童的居住
空间环境需求残障儿童面对社会时的孤独使得处于弱势的他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有着更多的恐惧,对周围事物存有更多的防备意识。若是因为环境问题影响残障儿童的自信心,导致其心理上的自卑,其很容易疏离人群,造成性格孤僻,这样的状况往往会在残障儿童长大后产生社会问题。因此,智能居住空间应使残障儿童健康、安全、方便、舒适地生活于其中。要实现对残障儿童的特殊关怀,设计师就要树立“以残障儿童为核心”的设计思想。
1.安全可监护的住宅环境
安全性和可监护性是智能居住空间的基本要素。如,残障儿童可能面临身体突然不适、摔倒无人扶等情况,为了保证残障儿童在危急时刻得到救助,应建立无障碍智能住宅信号系统。现有的医院不能解决残障人群长期护理的问题,而家庭对残障儿童照料能力的弱化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所以,通过居家感测科技的布置,可以将环境状况、护理专业内容、个人健康等信息视觉化和服务具体化,形成适合不同行动能力的残障儿童需要的服务系统,将其传递给家人及护理人员,并可通过网络与医院连接,建构一个拥有医护资源的智慧住宅。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论文
摘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对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居住空间设计》进行改革。首先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描述,并对课程教学的思路及内容进行设计,然后介绍了教学过程中的考核评价方法。
关键字:高职教育;居住空间设计;教学改革
《居住空间设计》是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定位较模糊,课程内容安排没有脱离系统框架,教学评价形式陈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1]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围绕家装企业对从业者提出的各种需求,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并探索合适的教学案例,力求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见表1。
二、课程教学思路与内容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