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设计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1 22:13: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机制设计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机制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创新机制论文

论文摘要: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学过程中检验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平台。文章详细介绍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创新体系的建设内容,涉及毕业设计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组织工作、教学质量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创新做法以及教学创新实践成果。

论文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创新机制;实践成果

土木工程是当前中国一个十分活跃的工程领域,城镇建设和社会面貌变化与其密切相关,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寄予了厚望。大学本科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检验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平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近几年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肩负社会责任,大力投入师资和经费,实施教学改革,进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保证与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被评为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本文介绍了毕业设计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毕业设计教学指导思想方面的创新

(一)对毕业设计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1.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是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相融合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这一阶段的教学不仅能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巩固,而且还在扩大学生知识面,掌握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的习惯,激发对未来专业工作领域的“实战”欲望,甚至在培养创新精神方面,与其他教学环节相比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样的认识前提下,就要求教和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精心安排,教学过程上严谨务实。

查看全文

存款保险机制设计探讨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中国金融体系自身还不够完善;各国现行的存款保险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具有挤占替代作用;高额运行成本的制约;相关法律建设的滞后等进行讲述,包括了存款保险制度可能弱化银行和储户的风险意识、存款保险制度可能引发逆向选择问题、存款保险制度有可能带来行业不公情况、建立一个庞大的存款保险机构,必然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运行成本高昂的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安全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而我国至夸还没有建立该制度。本文在广泛参考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至今尚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归类。

关键词:保险存款保险制度制度建立原因分析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在金融体系中设立保险机构,强制地或自愿地吸收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缴存的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一旦投保人遭受风险事故,由保险机构向投保人提供财务救援或由保险机构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的制度。中国是储蓄大国,据时刻财经网报道,2008年全国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7.69万亿元,比上年多增2.3万亿元。其中居民户存款增加4.63万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增加2.87万亿元。财政存款增加269亿元。面对如此之高的储蓄规模,而没有相应的存款保险制度对其进行保障,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造成的危害将是难以估计的。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迫在眉睫,酝酿十年之久的存款保险制度呼之欲出。值此背景,就个人观点对中国尚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中国金融体系自身还不够完善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是根据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建立的一个独立的金融管理机构,其目的是通过存款保险的方式保护存款者利益,稳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监督并促使银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经营活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建立标志着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继美国之后,西方国家纷纷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存款保险制度,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存款人的利益也极大地减轻了银行的压力和风险,有效地加强了各国的金融安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各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时,都已具备较为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及严格的监管体系。而中国当前的金融市场发展在许多方面仍不够成熟,如:金融监管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城乡信用信用社经营与管理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制度尚未完全建立,非上市银行尤其是地方城市商业银行与城乡信用社的财务报告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只有这些问题都得到较好解决,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的最终建立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支撑和保障。

查看全文

机制设计理论经济论文

【内容提要】机制设计理论是最近二十年微观经济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在实际经济中具有很广阔的应用空间。机制设计理论实际上就是委托理论或信息经济学理论。本文论述了信息经济学理论在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应用,并对国有企业的激励问题作一简单探讨。

【关键词】激励机制设计信息经济学

一.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要点

1.信息与激励。信息经济学是近年来最重要和充满活力的经济研究领域,它研究决策者拥有不同信息的状况。信息的非对称性在很多领域存在,所谓非对称信息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而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例如:银行不可能了解借贷者未来收入的全部信息,拍卖人并不知道潜在客户所愿支付的全部信息,政府在不太了解个人和企业纳税能力时必须制定税收政策等,这类现象称为外生信息不对称。公司的所有者并不全部了解经营者资产营运信息,行政管理者也不了解下属是否在认真扎实地履行职责等,这类现象称为内生信息不对称。不完全、非对称分布的信息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尤其当信息优势经常被有策略的利用起来,因此,信息经济学研究集中在如何才能制定出能处理非对称信息下不同激励和控制问题的契约和制度。在外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设计一个激励合同或契约,以获得真实、有用的信息,诱导他人“讲真话”;在内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设计一个激励机制,以诱使另一方当事人采取正确的行为,形成“不偷懒”。这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保险市场、信用市场、拍卖、公司内部组织、工资结构、税收系统、社会保障、竞争条件、政治制度等等问题。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与激励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任何一种制度安排或政策,只有满足个人的“激励相容约束”才是可行的。威廉·维克里(WillianVickrey)的研究关注不同类型的拍卖者的特性以及他们如何被最优设计以创造经济效率。他的努力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并且这一领域已经扩展到实用范畴,如:财政部发售公债等。20世纪40年代后期,维克里设计了一个模型表明能通过设计所得税获取效率与公平的平衡。25年后,詹姆斯·米尔利斯(JamesMirrlees)找到了能更彻底地解决最优所得税问题的办法。米尔利斯很快认识到他的方法能被应用到很多其它的类似问题。这已经成为现代关于复杂信息和激励问题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米尔利斯的方法在不能观测到其他人行为的情况下尤为有价值,即所谓的道德风险。要回避由于非对称信息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关键是要设计一些最优的契约或机制。

2.所得税。很久以来,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一直在研究所得税原理,不同的公平原理决定了税收结构。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维克里分析中强调累进税率安排将会影响个人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因此他重新定义这个问题时注意到了以下两个方面:激励问题——每个个人在选择工作努力程度时会考虑税收安排,非对称信息——实际上个人的生产力对政府来说是未知的,他定义了解决的总原则,但并未成功地掌握其精确因素。直到25年后,这个问题才被米尔利斯重新考虑,他通过建立一个范例(样本),来分析具有广效性的以非对称信息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经济纠纷,解决了这一问题。米尔利斯定义了一个严格的条件(单一交叉点),大大简化了问题,使问题有可能解决。他的分析中含有揭示原则——一个普遍原则的萌芽思想。根据这一原理,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问题能从相对有限的分配机制集合中找到解决方法,这种分配机制能导致个人在不与自身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暴露出真实的私人信息。通过这一机制,制定最佳条约以及对激励问题的其它解决办法变得容易多了。

3.道德风险。在经济活动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即某些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利益时,往往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如保险业存在显著的问题是被保物品的损坏不仅仅依赖于天气、偷盗这些外部因素,而且依赖于投保人对被保物品的管理,这一点使保险公司付出了昂贵代价。健康和残疾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中也出现类似问题。保险项目会加大风险承担并影响到个人管理被保物品的办法。在分析这些所谓的道德风险问题时面临的主要困难与维克里强调,米尔利斯解决的所得税问题很类似。20世纪70年代中期,通过简化问题定义,米尔利斯为日益有力的分析铺平了道路。他注意到人的行为间接暗示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可能性的选择。因此,最佳补偿协议的条件提供了人选择可能性信息及保险保护必须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以提供商合适的激励因素。在设计激励方案时,委托人必须考虑激励人的成本与委托人利益的一致性。人对处罚的敏感度越高,人对结果选择的信息量越大,成本越低。合约中规定,人承担不受欢迎结果的部分成本或者获取令人满意结果中的部分利润。投保人像保管未保险物品一样保管被保险物品,执行者像管理自己的公司一样管理公司。

查看全文

完善设计咨询评审机制论文

摘要:我国工程咨询业作为新兴产业,最近几年发展很快,已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设计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力量迅速增长,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咨询评审机制是通过咨询对工程设计方案的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先进性进行评定、审核的过程和方式。通过评审可使每一设计在每一个细节做到尽量完善,避免日后在施工过程中过多修改,使设计在满足功能和造价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人性化绿色化要求,体现以人为本,与环境为善,因此加快建立设计咨询评审机制非常重要。工程设计的咨询评审,通常是对设计方案中执行可行性研究、可持续发展、建设方案(设计的构造方式、基础形式、所用材料、设备种类、型号等)、设计风险等方面进行的评审。

关键词:加强;设计;咨询;评审

1.设计执行可行性研究方案的评审

可行性研究是编制设计任务书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初步设计和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可行性研究不仅对拟议中的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论证,判断项目是否可行,值得投资,要进行反复比较,寻求最佳建设方案,避免项目方案的多变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和时间的延误。假如在设计初期不能严格执行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不能将建设意图用标准的技术术语表达出来,自然也就无法有效地控制设计全过程。如果使工程的初步设计起不到控制工程轮廓及主要功能的作用,或在只有一个粗略的方案下便草率地进入施工图设计,以后的项目管理与施工肯定会出问题。对可行性研究中的总的目标控制不好,致使设计过程中朝令夕改,设计者无所适从,顾此失彼,往往造成产品先天不足。工程项目的建造成本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可行性研究及设计,因此,对设计进行咨询评审的首要环节,就要看设计是否符合可行性研究批复方案的各项要求。

2.设计执行可持续发展方案的评审

在人们日益重视环境问题的今天,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让人类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然而可持续发展关注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土地、自然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集中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研究上,忽视了对设计进行可持续性研究,由此有的设计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握住人与自然的平衡,实现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协调,最终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关键就在于设计环节。设计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图纸上每一条线、每一个点和数字都代表着技术责任和一定数量的资金,每一页图纸上都占用着一定的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设计质量的优劣对国家资源的浪费与节约有着直接的联系。有很多的新材料和新技术应用要从设计开始,在设计过程中可突破传统的设计方案,合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目前有很多设计大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都达到了节省成本、提高效能和缩短工期的作用。设计单位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委托方提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案、新的环保材料、建造技术和环保技术。可持续发展评审时要求项目的设计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超前性,并有发展余地。设计时除了要考虑人们现在生活需要,还要考虑未来需要,使项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与以后的经济、技术、文化发展相衔接。设计的先进性还表现在尽可能利用已有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设计的先进性使项目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同时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

查看全文

组织管理机制设计研究论文

1.管理机制设计的研究概述

“管理机制”一词在社会科学中的使用频率很高,但其理论研究还有很大不足,与实践中系统地考虑和运用的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然而,只要有组织系统存在,作为支撑组织运行的管理机制就会存在,其构成和机理的研究就会一直延续下去。

1.1关于管理机制方法论的认识

管理机制理论的诞生受机械论的影响巨大,其中“定构定动”的思想是管理机制的理论来源。“定构定动”思想认为,一些要素经过相关作用的特定关系形成特定结构系统,进而形成稳定的、规律的运动过程和形态。亚里士多德、笛卡儿和拉美特立等哲学家的思想体系是这种思想的来源。在这种机械论的指导下,对管理机制的认识有两种主要的思想,一是机制是静止不变的思想,即机制是规律的体现,是永恒不变的;二是结构决定机制,机制是结构的体现,有什么结构就有什么机制。

1.2关于管理机制基础理论的研究

管理机制基础理论主要来源于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主要围绕行为、效率、信息和集体行动选择等方面的机理研究,进而展开对组织的管理机制的研究。关于管理机制基础理论和设计理论的概述,李学栋(2005)作了比较详细的归纳,并在研究了管理机制的概念、作用特征和分类的基础上研究了其设计问题。

查看全文

环境设计中的用户参与机制论文

论文关键词:环境设计参与机制概念模块

论文内容摘要:如何建立用户的参与机制始终是环境设计工作过程中应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着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该机制的工作要点,接着探讨了以强化用户参与性为目的的几种参与组织方式,并阐述其工作特点与使用逻辑。

一、用户参与机制的理论基础

认知科学领域探索人捷克岛夫的模型理论可以被用来说明参与机制中的工作要点。模型强调3个模块,即“语言、空间和概念再现”。该模型又被称为“再现模块”或“界面模块”,大致是用以解释人是如何用语言来描述空间的,而语言和空间认知之间的关系就是在这个再现模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某一设计方案的认知,从设计师内部模块的设计语言输出到用户内部模块的再建,要借助概念模块的语言描述;概念模块可由设计师与用户共建,但更应取决于用户;用户概念模块构建的基础是空间再现模型,其表达形式通常为文字、图形、立体模型。因此,最终语言输出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在用户概念模块的协助下,通过设计师提供的空间,再现模型表达形式的丰富性与易读性。

二、用户参与机制的组织

1.参与性设计软件的使用和开发建议

查看全文

巨灾风险债券的契约条款设计机制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巨灾风险债券;契约条款;履约保证;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对应

[论文摘要]巨灾风险债券的契约条款是债券交易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的载体。基于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对应的一般原则,必须在理顺债券运行中多方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因为巨灾风险债券的条款设计须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也不例外的在于如何平衡债权债务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保证债券的顺利运作。但是,在进行巨灾风险债券契约条款设计时,必须比较巨灾风险债券在现金流结构、信用结构和期权结构上与一般债券的异同,在债券契约条款设计中应包含一些限制性条款,以便巨灾风险债券的契约条款的科学性。

无论何种融资契约,其合同条款只是表象,也即契约关系的外部载体,契约背后反映的实质上是其所承担的权利义务关系。正因为如此,融资契约条款设计的目的也就是契约双方(或多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平衡。巨灾风险债券的条款设计须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也不例外地在于如何平衡债权债务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保证债券的顺利运作,达到双方各自交易的初衷。本文基于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对应的一般原则,对以履约保证机制为重点的巨灾风险债券契约条款设计机制问题进行了一些探析。

一、巨灾风险债券的契约条款设计概览

巨灾风险债券(CatastropheBond)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巨灾事故频繁发生且损失幅度剧增的大背景催生出来的一种新型ART(AlternativeRiskTransfer)工具,它由(再)保险公司(或其设立或指定的SPV,即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PurposeVehicle)发行,收益取决于该公司或整个行业的巨灾损失状况。与普通债券不同的是,巨灾风险债券本金的返还与否依赖于特定事件的发生:若在期内未发生约定的巨灾事故,发行人按约向投资者还本付息;若发生预先规定的触发事件(TriggeringEvent),则发行人向投资者偿付本金或利息的义务将部分乃至全部被免除,债券发行人将运用该笔基金进行理赔。作为一种新型的保险风险证券化工具,巨灾风险债券的出现不仅增强了保险业的承保能力,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从分散化投资组合中获得较高收益的有效途径,对保险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已成为迄今为止运作的最为成熟和广泛的巨灾风险证券化工具。我国自2006年起也开始初步筹划相关的地震风险债券的运作。

根据企业契约理论中有关所有制、治理结构的一般论点,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是个人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企业治理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是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对应。企业的融资活动深刻影响着企业的治理结构,因而融资契约的设计也理应遵守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的原则。据此,又结合当前理论界主流的债务契约设计理论,企业融资契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设计一种能使剩余所有权和剩余控制权相匹配的最优契约,以在投资者和股东之间合理地分配现金收益流,或在特定情况下及时地将企业的控制权由企业内部转移到债权人手中,以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使投资者愿意提供足够数量的资金满足企业的投资需求。一言以蔽之,融资契约的条款设计要解决两个问题:现金收益流的分配以及保证履约机制的设置。

查看全文

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机制设计论文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资源整合实现机制

论文摘要:创新资源整合对于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区域创新资源及其整合的概念入手,基于资源整合的三大驱动力量——市场、政府和社会的视角,详细论证了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实现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1引言

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要实现“有效配置”,“整合”是首要基础。2005年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在实施原则中“整合”与“共享”被明确为平台建设的主线。在科技部的指导下,各地区不同程度先后启动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并已取得良好成效。然而,我国科技资源共享建设启动时间不长,总体尚处于探索阶段,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推进必然会面临资源整合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是整合难、共享难。这个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创新、高校和科研机构成果的转化,而且直接造成了创新资源的闲置、重复购置和浪费,进而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如何充分有效整合已有创新资源、形成高效的创新资源体系、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力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国内外学者对创新资源的配置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由于科技资源是创新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者们对创新资源配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科技资源的研究。国外关于创新资源配置的研究目前主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展开的,他们对宏观层面的科技资源配置研究主要是基于国家视角来进行的,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关于宏观科技资源配置的比较研究和关于在科技资源配置中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的研究,并且认为,国家进行科技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科技政策和科技计划来实施的;他们对微观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关于企业的研发资源配置来展开的,而在区域层面上的相关研究则比较少见。国内对创新资源整合的研究尽管涉及到了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和企业层面,但主要以国家层面的研究为主,对区域层面的研究散见于有关文献中。其主要代表性的理论是:谭清美认为,为了有效配置创新资源,必须建立区域创新资源共享网络系统…;吴建南等将科技资源整合模式划分为大学资源开放模式、孵化器整合资源模式、行业资源集聚模式以及政府下设中介机构整合资源模式;乔冬梅和杨舰等提出了利用区域科技计划整合中央与地方科技资源的具体措施;张文霞和李正风等(2007)探讨了利用地方科技投入指南来整合科技资源的制度性途径;刘丹鹤和杨舰认为科技资源的整合模式有官产学研联盟模式、技四种。本文从资源整合的三大驱动力量——市场、政府和社会的角度详细论证了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实现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和建议。

2区域创新资源及其整合的内涵

查看全文

机制设计理论与经济问题论文

【内容提要】机制设计理论是最近二十年微观经济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在实际经济中具有很广阔的应用空间。机制设计理论实际上就是委托理论或信息经济学理论。本文论述了信息经济学理论在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应用,并对国有企业的激励问题作一简单探讨。

【关键词】激励机制设计信息经济学

一.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要点

1.信息与激励。信息经济学是近年来最重要和充满活力的经济研究领域,它研究决策者拥有不同信息的状况。信息的非对称性在很多领域存在,所谓非对称信息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而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例如:银行不可能了解借贷者未来收入的全部信息,拍卖人并不知道潜在客户所愿支付的全部信息,政府在不太了解个人和企业纳税能力时必须制定税收政策等,这类现象称为外生信息不对称。公司的所有者并不全部了解经营者资产营运信息,行政管理者也不了解下属是否在认真扎实地履行职责等,这类现象称为内生信息不对称。不完全、非对称分布的信息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尤其当信息优势经常被有策略的利用起来,因此,信息经济学研究集中在如何才能制定出能处理非对称信息下不同激励和控制问题的契约和制度。在外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设计一个激励合同或契约,以获得真实、有用的信息,诱导他人“讲真话”;在内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设计一个激励机制,以诱使另一方当事人采取正确的行为,形成“不偷懒”。这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保险市场、信用市场、拍卖、公司内部组织、工资结构、税收系统、社会保障、竞争条件、政治制度等等问题。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与激励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任何一种制度安排或政策,只有满足个人的“激励相容约束”才是可行的。威廉·维克里(WillianVickrey)的研究关注不同类型的拍卖者的特性以及他们如何被最优设计以创造经济效率。他的努力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并且这一领域已经扩展到实用范畴,如:财政部发售公债等。20世纪40年代后期,维克里设计了一个模型表明能通过设计所得税获取效率与公平的平衡。25年后,詹姆斯·米尔利斯(JamesMirrlees)找到了能更彻底地解决最优所得税问题的办法。米尔利斯很快认识到他的方法能被应用到很多其它的类似问题。这已经成为现代关于复杂信息和激励问题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米尔利斯的方法在不能观测到其他人行为的情况下尤为有价值,即所谓的道德风险。要回避由于非对称信息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关键是要设计一些最优的契约或机制。

2.所得税。很久以来,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一直在研究所得税原理,不同的公平原理决定了税收结构。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维克里分析中强调累进税率安排将会影响个人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因此他重新定义这个问题时注意到了以下两个方面:激励问题——每个个人在选择工作努力程度时会考虑税收安排,非对称信息——实际上个人的生产力对政府来说是未知的,他定义了解决的总原则,但并未成功地掌握其精确因素。直到25年后,这个问题才被米尔利斯重新考虑,他通过建立一个范例(样本),来分析具有广效性的以非对称信息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经济纠纷,解决了这一问题。米尔利斯定义了一个严格的条件(单一交叉点),大大简化了问题,使问题有可能解决。他的分析中含有揭示原则——一个普遍原则的萌芽思想。根据这一原理,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问题能从相对有限的分配机制集合中找到解决方法,这种分配机制能导致个人在不与自身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暴露出真实的私人信息。通过这一机制,制定最佳条约以及对激励问题的其它解决办法变得容易多了。

3.道德风险。在经济活动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即某些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利益时,往往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如保险业存在显著的问题是被保物品的损坏不仅仅依赖于天气、偷盗这些外部因素,而且依赖于投保人对被保物品的管理,这一点使保险公司付出了昂贵代价。健康和残疾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中也出现类似问题。保险项目会加大风险承担并影响到个人管理被保物品的办法。在分析这些所谓的道德风险问题时面临的主要困难与维克里强调,米尔利斯解决的所得税问题很类似。20世纪70年代中期,通过简化问题定义,米尔利斯为日益有力的分析铺平了道路。他注意到人的行为间接暗示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可能性的选择。因此,最佳补偿协议的条件提供了人选择可能性信息及保险保护必须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以提供商合适的激励因素。在设计激励方案时,委托人必须考虑激励人的成本与委托人利益的一致性。人对处罚的敏感度越高,人对结果选择的信息量越大,成本越低。合约中规定,人承担不受欢迎结果的部分成本或者获取令人满意结果中的部分利润。投保人像保管未保险物品一样保管被保险物品,执行者像管理自己的公司一样管理公司。

查看全文

经济机制设计理论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机制设计理论是最近二十年微观经济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在实际经济中具有很广阔的应用空间。机制设计理论实际上就是委托理论或信息经济学理论。本文论述了信息经济学理论在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应用,并对国有企业的激励问题作一简单探讨。

【关键词】激励机制设计信息经济学

一.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要点

1.信息与激励。信息经济学是近年来最重要和充满活力的经济研究领域,它研究决策者拥有不同信息的状况。信息的非对称性在很多领域存在,所谓非对称信息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而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例如:银行不可能了解借贷者未来收入的全部信息,拍卖人并不知道潜在客户所愿支付的全部信息,政府在不太了解个人和企业纳税能力时必须制定税收政策等,这类现象称为外生信息不对称。公司的所有者并不全部了解经营者资产营运信息,行政管理者也不了解下属是否在认真扎实地履行职责等,这类现象称为内生信息不对称。不完全、非对称分布的信息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尤其当信息优势经常被有策略的利用起来,因此,信息经济学研究集中在如何才能制定出能处理非对称信息下不同激励和控制问题的契约和制度。在外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设计一个激励合同或契约,以获得真实、有用的信息,诱导他人“讲真话”;在内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设计一个激励机制,以诱使另一方当事人采取正确的行为,形成“不偷懒”。这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保险市场、信用市场、拍卖、公司内部组织、工资结构、税收系统、社会保障、竞争条件、政治制度等等问题。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与激励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任何一种制度安排或政策,只有满足个人的“激励相容约束”才是可行的。威廉·维克里(WillianVickrey)的研究关注不同类型的拍卖者的特性以及他们如何被最优设计以创造经济效率。他的努力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并且这一领域已经扩展到实用范畴,如:财政部发售公债等。20世纪40年代后期,维克里设计了一个模型表明能通过设计所得税获取效率与公平的平衡。25年后,詹姆斯·米尔利斯(JamesMirrlees)找到了能更彻底地解决最优所得税问题的办法。米尔利斯很快认识到他的方法能被应用到很多其它的类似问题。这已经成为现代关于复杂信息和激励问题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米尔利斯的方法在不能观测到其他人行为的情况下尤为有价值,即所谓的道德风险。要回避由于非对称信息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关键是要设计一些最优的契约或机制。

2.所得税。很久以来,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一直在研究所得税原理,不同的公平原理决定了税收结构。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维克里分析中强调累进税率安排将会影响个人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因此他重新定义这个问题时注意到了以下两个方面:激励问题——每个个人在选择工作努力程度时会考虑税收安排,非对称信息——实际上个人的生产力对政府来说是未知的,他定义了解决的总原则,但并未成功地掌握其精确因素。直到25年后,这个问题才被米尔利斯重新考虑,他通过建立一个范例(样本),来分析具有广效性的以非对称信息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经济纠纷,解决了这一问题。米尔利斯定义了一个严格的条件(单一交叉点),大大简化了问题,使问题有可能解决。他的分析中含有揭示原则——一个普遍原则的萌芽思想。根据这一原理,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问题能从相对有限的分配机制集合中找到解决方法,这种分配机制能导致个人在不与自身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暴露出真实的私人信息。通过这一机制,制定最佳条约以及对激励问题的其它解决办法变得容易多了。

3.道德风险。在经济活动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即某些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利益时,往往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如保险业存在显著的问题是被保物品的损坏不仅仅依赖于天气、偷盗这些外部因素,而且依赖于投保人对被保物品的管理,这一点使保险公司付出了昂贵代价。健康和残疾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中也出现类似问题。保险项目会加大风险承担并影响到个人管理被保物品的办法。在分析这些所谓的道德风险问题时面临的主要困难与维克里强调,米尔利斯解决的所得税问题很类似。20世纪70年代中期,通过简化问题定义,米尔利斯为日益有力的分析铺平了道路。他注意到人的行为间接暗示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可能性的选择。因此,最佳补偿协议的条件提供了人选择可能性信息及保险保护必须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以提供商合适的激励因素。在设计激励方案时,委托人必须考虑激励人的成本与委托人利益的一致性。人对处罚的敏感度越高,人对结果选择的信息量越大,成本越低。合约中规定,人承担不受欢迎结果的部分成本或者获取令人满意结果中的部分利润。投保人像保管未保险物品一样保管被保险物品,执行者像管理自己的公司一样管理公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