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3 09:51: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机械原理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机械原理论文

控制工程的专业构建

一、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历史背景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首先,化工、石油化工、能源、动力是国家的支柱产业,这些行业的发展以工艺过程为先导,以先进的装备和控制技术为保障,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正是这些产业的支柱。我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前身是化工机械专业,成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基本上参照原苏联的模式。1951年大连工学院首先成立“化学生产机器与设备”专业,1952年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化工学院等先后成立“化学生产机器与设备”专业,简称为“化机”专业。在此后的几十年里,该专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化工、石油化工、轻工、制药等行业作用尤为明显。该专业主要特点是“化工”和“机械”的交叉与复合。既可以处理化工类的问题,又可以处理机械类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化工和机械的综合问题,而后一类问题在过程工业中非常普遍,实现了化工与机械的复合,曾被誉为“万金油”专业。这正是“化机”专业生存以及“化机”专业人才一直受到社会青睐的根本原因。近几年“化机”专业数量迅速扩大,目前我国已有140余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社会对“化机”专业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改变。主要是由于过程装备越来越趋向大型化、精细化和自动化,流程参数(如压力、温度、流量等)与过程的进行必须实施精确的自动控制,将“过程”、“装备”与“控制”三个相关学科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化-机-电一体化”,这是“化机”专业改革的必然[1]。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辽宁工业大学将“化工设备与机械”本科专业正式更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本专业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实际上是将机械工业和控制工程经发展和改造,使之能服务于过程工业。因此,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一个融“过程”、“机械”和“控制”为一体,将“化工”、“机械”和“信息”学科紧密结合而形成的“化—机—电”一体化的多科型、交叉型专业[2]。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过程装备设计为主体,以过程原理与装备控制技术应用为其两翼(简称‘一体两翼’)”的复合型专业[3],培养以工程师为主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发展方向:了解工艺过程,熟悉机械基础,突出过程装备及控制。研究内容包括:过程装备设计与制造、高效节能装备的开发、成套装置的开发与设计、成套工程、设备结构及强度理论、过程安全理论技术与装备、流程参数控制理论与技术、粉体理论与技术等。主要服务对象定位能在化工、石油化工、能源、轻工、制药、制冷、动力、环保、生化、食品、机械和劳动安全等行业从事过程装备与控制的设计、研究、运营、技术开发与及管理工作。三、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参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总体框架,专业的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为:培养具备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石油、能源、轻工、环保、医药、食品、机械及劳动安全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及控制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掌握过程装备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具备工程师的基本素质,能够运用基本理论研制、开发、制造及生产组织管理等[4]。教学计划体现了“一体两翼”的专业总体构架,实现了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和控制工程多学科交叉。

查看全文

茶业机械学课程考核方法探索

摘要:茶业机械学是农业高等院校茶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传统考核方式注重终端的理论考试,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基于教学全过程的过程性评价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本文针对茶业机械学课程的特点及传统考试方式方法的不足,建立了基于教学全过程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以期为提高茶业机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帮助。

关键词:茶业机械学;过程评价;考核方法

《茶业机械学》是高等农业院校茶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在茶叶生产(包括茶园管理、机械化采茶、茶叶初加工、精加工、深加工、茶厂规划和茶厂建设)全过程中掌握茶叶机械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课程。培养造就服务于现代茶企、具有“双创(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素养的应用型人才是茶学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近年来,为加强对茶学领域“双创”人才的培养,我校茶学专业一直在探索课程考核改革,以往茶业机械学“一考定成绩”的课程考核模式,严重制约了该课程教育教学水平和学习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素质教育开展。因此,结合茶学专业茶业机械学课程的自身特点,尝试开展基于教学全过程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以期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

1茶业机械学课程考核方法的现状与不足

大多数农业高校茶业机械学课程考核都采用以期末考试为主和平时考查为辅相结合的传统方式,期末考试是一种通过书面闭卷考试获得期末成绩来评价学习效果的终结性评价模式。茶业机械学期末考试内容主要是来源于课堂讲授过的理论知识,并且充分考虑教学大纲的重难点、一般掌握、重点掌握等的要求,试卷题型由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综合论述题等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考查包含上课的考勤、课堂上的表现、课后作业、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指标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40%。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对于教师来说,考试效果是评价教学活动重要指标。在以期末考试为主体的终结性评价模式下,考试效果是评价教师授课活动的重要指标,因此授课必须令期末考试有效、有序开展,并确保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考试效果,教师在茶业机械学的授课过程中时刻受到课程考试内容的束缚,必须紧扣教学大纲,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务必完成全部约定的教学任务,根本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引导学生跟踪该领域的最新成果。1.2对于学生来说,考试是课程学习的唯一目标。以期末考试为主体的课程评价模式突出了终端考试至高无上的地位,但让学生误以为只要在期末考试中考出好成绩就达到了该课程的学习目的,忽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因此出现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低,教师课堂监管乏力等现象,甚至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很难组织有效的交流与讨论。另外,终结性评价模式下的茶业机械学课程教学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严重束缚,在终结性评价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在茶业机械学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具有鲜明的目的性,针对考试的内容开展选择性学习,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的内容束之高阁;学习的方法也是采用机械记忆,以至于考试答案千篇一律,都是标准答案;学习活动是短期行为,不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而是为了应付考试,临考前“临门抱佛脚”,根据教师考前划定的重点内容展开突击复习,考试成绩是上去了,但是通过学习过程应具备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硬是没有培养起来。1.3终结性考试以理论考核为导向,不利于应用能力的培养茶业机械学是茶学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核心课程,根据大纲要求该课程主要学习茶园管理、茶叶初加工、精加工、深加工机械设备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技术及标准化茶叶加工厂的规划设计、茶叶机械设备选型配套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期末考试试卷即使能做到题型多样化、内容丰富、涵盖整个教学大纲,但对茶业机械学课程的考试只能体现对理论性问题的识记、理解等能力的考核,不能实现对茶业机械的灵活应用能力的考核,因此,有悖于茶业机械学课程培养茶业机械应用人才的目标。

2茶业机械学过程性评价的具体方法

查看全文

机械制造工程学教学论文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以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模式。文章针对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学内容、构建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完善成绩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机械制造工程学;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就人才培养而言,改变了过去行业专家的培养模式,力求造就知识面较广、适应性较强的宽厚型、复合型、开放型的应用型人才。“机械制造工程学”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由“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四门课程整合而成,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等特点[1-3],在整个机械基础课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但是这门课的内容多,开课时间却十分有限,学时变为原来四门课程总学时的1/3左右,为了能完成教学任务,过去教师常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模式无法达到实践的要求,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很差。[4]同时,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教学上往往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记忆,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很难高质量地达到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4],所以为了培养适应性较强的宽厚型、复合型、开放型的应用型人才,对“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迫在眉睫。

一、优化教学内容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结构安排上侧重机械制造方面冷加工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由于“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包括“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和“机床夹具设计”的内容,内容广而多,并且原各独立课程内部需要体系上和结构上的完整性,因此有些相同内容在不同科目中重复,增加了不必要的学时。根据这种情况,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力求做到内容精练、有重点、有特色,在保留了原有课程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这里重点将原“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分为两部分,即切削加工基本知识部分和刀具部分,并根据刀具的用途,将刀具部分和机床部分相结合,如车床和车刀、铣床和铣刀等,这样安排便于加深学生对于刀具具体应用的掌握。具体将“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分为五个教学模块。第一个模块为切削加工基本知识,侧重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简化了切削变形、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等公式推导,重点是掌握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内在关系和基本规律;第二个模块为机床和刀具,重点掌握切削加工中常用的机床和机床所用的刀具;第三个模块为机床夹具,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常用机床夹具的结构及特点,重点培养学生具有设计夹具的初步能力;第四模块为加工和装配工艺,以制造工艺为主线,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设计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第五个模块为加工质量,重点培养学生初步具备综合分析机械加工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等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构建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查看全文

机械工程技术史研究论文

机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物质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械的发明是人类区别其他动物的一项主要标志,机械技术在整个技术体系中占有基础和核心地位。机械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是源远流长,它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史的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发展也不平衡。微观研究方面的工作较多,而宏观研究方面的成果较少。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范畴的探讨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也亟待加强。本文主要探讨古今的机械概念及其演变、中国机械工程机械史的范畴与方法、中国古代机械史的分期与研究现状等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一、机械的概念规定与机械技术史的范畴

1、机械的现代定义

研究机械工程技术史,首先需要明确机械的观念规定。在我国现代的机械学著作中,“机械”一词是机构(mechanism)和机器(machine)的总称。尽管各种机械的构造、性能和用途各异,但从它们的组成和运动形式来看,却有两个共同特征:

1)它们是一种人为的实物构件的组合。

2)它们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查看全文

机械工程技术史研究论文

机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物质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械的发明是人类区别其他动物的一项主要标志,机械技术在整个技术体系中占有基础和核心地位。机械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是源远流长,它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史的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发展也不平衡。微观研究方面的工作较多,而宏观研究方面的成果较少。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范畴的探讨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也亟待加强。本文主要探讨古今的机械概念及其演变、中国机械工程机械史的范畴与方法、中国古代机械史的分期与研究现状等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一、机械的概念规定与机械技术史的范畴

1、机械的现代定义

研究机械工程技术史,首先需要明确机械的观念规定。在我国现代的机械学著作中,“机械”一词是机构(mechanism)和机器(machine)的总称。尽管各种机械的构造、性能和用途各异,但从它们的组成和运动形式来看,却有两个共同特征:

1)它们是一种人为的实物构件的组合。

2)它们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查看全文

我国机械工程技术史研究论文

机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物质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械的发明是人类区别其他动物的一项主要标志,机械技术在整个技术体系中占有基础和核心地位。机械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是源远流长,它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史的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发展也不平衡。微观研究方面的工作较多,而宏观研究方面的成果较少。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范畴的探讨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也亟待加强。本文主要探讨古今的机械概念及其演变、中国机械工程机械史的范畴与方法、中国古代机械史的分期与研究现状等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一、机械的概念规定与机械技术史的范畴

1、机械的现代定义

研究机械工程技术史,首先需要明确机械的观念规定。在我国现代的机械学著作中,“机械”一词是机构(mechanism)和机器(machine)的总称。尽管各种机械的构造、性能和用途各异,但从它们的组成和运动形式来看,却有两个共同特征:

1)它们是一种人为的实物构件的组合。

2)它们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查看全文

机械工程技术史研究论文

一、机械的概念规定与机械技术史的范畴

1、机械的现代定义

研究机械工程技术史,首先需要明确机械的观念规定。在我国现代的机械学著作中,“机械”一词是机构(mechanism)和机器(machine)的总称。尽管各种机械的构造、性能和用途各异,但从它们的组成和运动形式来看,却有两个共同特征:

1)它们是一种人为的实物构件的组合。

2)它们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凡同时具备上述两个特征的构件组合体便称为机构或机械。机器除了具备上述两个特征外,还必须具备第三个特征:能代替人类的劳动以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所以机器是能转换机械能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的机构。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来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区别,因此泛称它们为机械。

查看全文

我国高校机械设计论文

1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1.1课程教学体系现状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开设在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共有三个模块,分别为理论教学模块60学时、实验教学模块4学时以及课程设计1周。

1.2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模式陈旧,重讲轻练。课堂教学中,教师常过分强调知识的全面性,造成课堂教授内容过多,与学生互动较少,同时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学”的时间。例如在讲平面四杆机构设计时,课堂时间大部分在讲授其设计基本思路与方法,很少讲习题,更没有时间让学生练习,严重阻碍知识体系的掌握。实验教学条件和内容不完善,学生缺乏参与感。受实验教学条件的限制,现有实验教学内容仅包括机械原理认识实验与机械零件认识实验,均为参观性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能对常用机械零件产生感性认识,而没有实际动手操作,致使参与感严重缺失。课程设计时间短,题目单一,且与实际脱节。课程设计的时间为一周,只能做一个题目,即二级变速器的设计。在这一周的时间内,需对设计的各环节进行分析、计算、选型和作图等,时间非常仓促,学生非常吃力。加之设计题目与实际脱节,学生对设计内容不感兴趣,阻碍了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实验等实践内容几乎不在考核之列,造成学生对实验课程和课程设计不重视,专心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学生机械设计综合设计能力的提高。

2教学体系改革措施

查看全文

机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结合机械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加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机械设计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关键词:创新;创业;机械设计;实践教学;改革

机械设计专业需要学生全面掌握广泛的基础知识,该专业的学生罗辑思维较为缜密,且具备创新潜质。目前,如何在创新创业能力视角下培养创新型机械设计专业人才,是我国机械设计高校需要考虑的问题。

1体系构建

构建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需要从机械设计专业的课程培训、科研训练、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入手。构建该体系的目的为实现机械设计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则需要在传统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完成创新创业意识的不断渗透,。如此一来,机械设计专业学生将有着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能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其各种行为加以约束,从而保证个人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加以检验。所以说,通过机械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促使学生敢于创作,并且能够创作出新颖的作品,为我国未来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1.1课程培训。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建设机械设计专业创新设计课程,首先需要学生全面掌握各类设计软件,例如三维设计软件PDSOFT、GoogleSketchUP,PDMS,PDS,SMARTPLANT等,二维设计软件CAD等。同时,还包括以其他一些使用较为广泛的辅助性软件,如SolidWorks,Pro,Ancys等。在三维设计过程中,机械设计专业学生需要熟练使用多种专业软件,并完成整个设三维图形的设计与修改。学生只长时间的分析并设计进行三维虚拟模型,还能够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不仅如此,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创新意识的提高,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社会性实践教学方能实现,同时也需要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意识教学,才能够更好的、全面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理念,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2创新创业教育。我国高校应当为大学生举办机械设计类创新创业讲座,并鼓励学生全员参加,为学生创建学生与创业成功者进行交流的平台,促使学生再与创业成功者的交流中吸取、借鉴创新创业经验。此外,学校还应为学生展示创新创业成果,拓展学生视野,将学生的成功创新创业经验展示给校内学生,从而为学生树立能够进行创新创业的信心。1.3科研训练。高校应当为学生组建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鼓励学生设计机械产品、制作机械产品、调试机械产品、为创作的机械产品申请专利、营销自身所涉及的机械产品,并在训练项目结束后,创作相关论文,从而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此外,学生也可以与同学、教师共同进行科研项目,并承担其中部分的任务,从而提高自身的创作素养。1.4创新创业竞赛。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比赛,能够使机械专业学生在理论和技术交流过程中不断学习之外,还能够使其意识到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调整以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机械设计专业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提高。

2实施途径

查看全文

机械设计创新教学论文

1目前机械设计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机械设计具有自身的程序,图1为设计的基本程序。图1机械设计的基本程序目前,机械设计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教学内容过于防范

目前,机械设计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较多,有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包括材料、力学、热处理、机械原理、公差与配合、机械零件、机械CAD等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层面较广,教学内容较散,且与其他课程有着很多重复,如机械设计学科中有一项螺纹连接的相关教学内容。可见,教学范围与机械设计这门学科的学习原则不相符合。又如,减速器的类型、样式和设计参数要求,和机械制图中的减速器设计相关知识存在较高重复率,不仅在学科的学习层次上造成混乱,还浪费了学生的学习精力。

1.2与时俱进能力不强

机械设计这门学科的实用性较强,同时其教学内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所以,传统的教学内容如果不进行更新,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现代机械设计教学应当满足工程性和技术性需求,同时也应当具备系统性。因此,现代机械设计学科紧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将传统的设计技术进行时代元素的融入。如今,很多相关院校对机械设计教学中的设备结构、设备强度和运动学等技术的教学比较注重,教学力度也较大,使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教学很少涉及。尤其是安全、人机关系、美学等社会因素和价值工程、周期费用分析等经济因素,导致机械设计教学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生产需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