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系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4 15:02: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机械系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机械类国际化培育体系改革
未来的工程师应能适应日趋国际化的业务需求并能够解决全球化问题,这就需要工科学生以全球化的眼光和能力去应对[1,2]。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需要具备国际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化团队协作能力的人才,而大部分的本科毕业生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因此多种形式的本科生国际化教育项目纷纷开展[3],诸如跨校交流联合培养本科生、国际访问小学者团和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等。从国内兄弟院校开展国际化教学的经验来看,无不提到学生的外语水平是影响这一进程的重要因素,教材选用、授课语言和培养方案的好坏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国际化教育的发展[4-6]。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普遍趋势。作为“985工程”高校,我们的战略目标是要把重庆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研究型、综合性、国际化大学。国际化教育办学模式应是多层面、多方位和多角度的,只有结合高校具体实情,寻求一条符合自己发展道路的国际化教学方式才是解决高水平本科生国际化培养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国际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综合现状分析,目前高校推进本科阶段工程学科国际化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因为有工作量系数的增加或其他激励措施,教师争相开设双语教学课,但往往名不符实,课件中出现几个英文单词,用中文讲解。2.为了评职称,教师争相写双语教材,但使用的却是中文式的英语,甚至还有很多错误。3.学生听不懂,干脆找本中文教材自学。4.培养体系不完整,只有零星几门用英语开设的专业课,普遍没有接收留学生的能力。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化交流合作中作为媒介,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国际化教学应尽可能采用全英文或双语教学,有利于构建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培养听说能力及用英文分析问题的能力。采用原版教材方便教师学习借鉴国外完善的课程体系,原版教材中还包含大量实例数据材料,这些内容不仅可以辅助学生理解深奥的知识原理,更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扩展国际视野并掌握分析方法[7]。为解决以上问题,推进重庆大学本科阶段工程学科国际化教育,我们针对性地提出了机械类高水平本科生国际化实验班教学计划,并采用加强与国外一流大学的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机械类高水平本科生国际化培养的创新措施
我们可以从国外直接把最先进的教学体系、教材、多媒体课件、作业、实验、考试全盘复制,再把我们的教师送出去培训,这样肯定可以快速实现国际接轨。但为什么不能直接照搬英美的本科教学呢?因为中国学生经过多年的传统应试教育,理解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都不适合英美教学模式;并且与英美国家文化上有差别,语言上也有障碍。新加坡国立大学是华人文化,制图也大都与中国一样是第一角画法(英美大都使用第三角画法),本科教育源于英国并根据华人的特点进行改良,更适合华人学生并已证明是成功的:他们用了不到50年时间就办成了国际一流大学(英国TIMES排名36)。更为重要的是新加坡的同行可以无私提供帮助(教师培养、教材等全部无私支持)。作为回报,我们可以提供优秀毕业生,教师可以在科学研究上相互合作。机械类高水平本科生国际化实验班主要完成如下计划:1.10%毕业生推荐去新加坡国立大学及国际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50%推免重庆大学的研究生,30%推免国内其他高水平学校研究生,10%进入国际公司或高水平研究机构;2.有条件的学生去新加坡实习;3.改革毕业设计(采用导师制、模块化);4.实现全员奖学金(企业提供的奖学金面向实验班全体60名学生,并实行淘汰制);5.完成传统培养体系与国际化培养体系的融合和匹配。
三、与现有的培养方案融合及匹配
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当今制造技术面临的问题,论述了先进制造的前沿科学,并展望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问题;先进制造技术;前沿科学;应用前景
论文
制造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其生产总值一般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20%~55%。在一个国家的企业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60%左右。专家认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的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其竞争能力最终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这种竞争日趋激烈,因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
1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当今制造技术面临的问题,论述了先进制造的前沿科学,并展望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问题;先进制造技术;前沿科学;应用前景
论文
制造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其生产总值一般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20%~55%。在一个国家的企业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60%左右。专家认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的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其竞争能力最终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这种竞争日趋激烈,因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
1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煤炭特色机械工程建设思考
摘要:建设与发展新工科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发展战略。煤炭行业是我国支柱行业亦是传统行业,经历着深刻的产业结构变革。突出煤炭特色的机械工程专业要适应新工科发展需求。提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械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面对新形式、新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的建议,为工科优势高校进行“新型”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专业建设;机械工程;煤炭;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发展战略,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提高国家发展硬实力、服务竞争力,实现中国率先进入高等工程教育的世界第一方阵目标。“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吹响了新工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号角。“富煤、少气、贫油”的国情特点决定了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改变。未来煤炭行业也会朝着建成集约、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煤炭工业体系的目标发展。科技创新对煤炭行业发展贡献率大大提高,煤矿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快速发展,一批先进高效的智慧煤矿将会出现。机械工程专业是中国矿业大学传统优势专业之一。由于过去高等教育倡导“重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方式,使得相关专业教学行业背景淡化,大学生对行业了解甚少,造成了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间结构性矛盾。机械工程专业如何发挥国家重点学科与教育部和北京市特色专业优势;面向煤炭未来发展需求,如何探索出新形势下的特色专业建设新模式,提出一些建议。
1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面向煤炭工业未来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煤炭工业“十三五”规划》指出:重点突破煤炭智能钻探、煤炭绿色安全无人开采、特厚煤层井工开采、深井灾害防治、煤炭深加工等重大关键技术。面对煤炭行业未来发展需求,需要重新定位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新培养方案中要强调培养学生具有面向新经济工程科技人才,必须具有的交叉复合特征,具备跨学科、跨产业的跨界整合能力。煤炭行业未来需要机械工程专业人才除具有机械工程基础知识以外,还要具有矿业、安全、环境、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专业综合知识,具有跨专业、跨学科的整合能力。因此要精心设计课程体系,满足煤炭工业未来发展需要。
2积极组织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打造支撑行业未来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发动机电控故障防范管理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分析等进行讲述,包括了燃油系统、进气系统、电控系统、结构的层次性、复杂性、功能控制的集中性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多维层次性、传播性、相关性、时间性、针对电控发动机的特点及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常见故障分析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电控发动机在结构和功能上均有了较大的改进。主要有:(1)结构的层次性、复杂性从系统论的观点,电控发动机是由有限个“元素”通过各种“联系”构成的多层次系统。(2)功能控制的集中性。电控发动机系统主要由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装置、怠速控制、排放控制、进气控制、增压控制、警告提示、自我诊断与报警系统等子系统组成,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又包括了燃油系统、进气系统和电控系统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电控系统作为整个发动机系统的控制核心,用来协调各平行和上级系统的工作。发动机电控系统其结构的层次性、复杂性,其控制功能的集中性,导致其故障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复杂性。
【关键词】电控发动机故障分析
电控发动机系统主要由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装置、怠速控制、排放控制、进气控制、增压控制、警告提示、自我诊断与报警系统等子系统组成。其中电控系统作为整个发动机系统的控制核心,用来协调各平行和上级系统的工作。
1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由三个系统组成:燃油系统、进气系统和电控系统。
发动机电控故障护理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分析等进行讲述,包括了燃油系统、进气系统为发动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提供必须的空气、电控系统是电控单元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发动机运行工况和汽车运行工况来确定喷油量及点火提前角、结构的层次性、复杂性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电控发动机在结构和功能上均有了较大的改进。主要有:(1)结构的层次性、复杂性从系统论的观点,电控发动机是由有限个“元素”通过各种“联系”构成的多层次系统。(2)功能控制的集中性。电控发动机系统主要由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装置、怠速控制、排放控制、进气控制、增压控制、警告提示、自我诊断与报警系统等子系统组成,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又包括了燃油系统、进气系统和电控系统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电控系统作为整个发动机系统的控制核心,用来协调各平行和上级系统的工作。发动机电控系统其结构的层次性、复杂性,其控制功能的集中性,导致其故障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复杂性。
【关键词】电控发动机故障分析
电控发动机系统主要由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装置、怠速控制、排放控制、进气控制、增压控制、警告提示、自我诊断与报警系统等子系统组成。其中电控系统作为整个发动机系统的控制核心,用来协调各平行和上级系统的工作。
1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由三个系统组成:燃油系统、进气系统和电控系统。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机械工业机电一体化数控模块化
【论文摘要】:机电一体化是一种复合技术,是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互相渗透的产物,是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结构组成和主要应用领域,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引起了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机电一体化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技术。硬件是由机械本体、传感器、信息处理单元和驱动单元等部分组成。因此,为加速推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机械本体技术
国内机电一体化现状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发展趋
论文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此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背景,综述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要求,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系。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被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也就是说,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智能化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机械自动化员工履职小结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我在自动化分公司的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调试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年度的工作总结主要有以下几项:
1、思想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方面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书、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和企业文化,工作中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2、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方面
在这一年,我本着“把调试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在调试工作中不断积累新的知识和调试技能,并在工作中总结工作经验,并尝试用新的方法对高压电气设备进行试验,并归纳成文字资料在全分公司进行推广。经本人总结的几种试验方法对高压试验时的精度有所提高,并大大缩短了试验所需的人力和时间。在平时的工作中,把所掌握的调试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来的员工,做到了一名老员工应尽的责任。
3、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
机电一体化发展分析论文
1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要求,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系。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被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也就是说,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智能化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2)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予很大的关注和支持。(3)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入“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