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7 10:46: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机械实训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机械实训总结

机械专业实训总结

今年暑假,学院为了使我们更多的融入社会,了解更多有关于我们机电专业的知识和所从事各种设备制造,发电设备,运输机械,工业产品加工,各行各业的自动生产线等的设计与维护,尤其是机电系统的设计与维护.这个专业在社会不同岗位的分工和职责。所以我们自己找了份工作来了解社会体验生活。

九月份的时候我在南京彤利机械制造厂当检验员我所了解的当把调节好的机器并按正常程序启动正常运转后,被成型的木料从机器的右端经两边的限板和中间的输送辊推动下进入机器内部。再有两个输送轮带动木料进入成型区,有上下左右4至7把高速旋转刀具同时对木料进行削边成型。最后由左边的软输送轮将半成品木料送出机器。在刀具旁设有强力的吸尘装置,切削废料由吸尘口吸走。切削过的成品木料四面比较平整。将交下一道工序,即宽带砂光机。

成型机特点:

生产效率高

一共有7把旋转刀具可供选择,各把刀具互相无干扰,手动调节内外距离和进给速度。

运行可靠,自动化程度高

查看全文

职校机械数控实训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摘要:本文以机械数控实训教学这一课程为例,对中职机械数控实训目前的教学质量加以分析,通过对分析结果的总结归纳,融合出中职机械数控实训教学质量的提升战略。本文将分2个框题进行,对中职目前的教学现状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都作出分析解读,希望本文能够为有意向提高自我院校教学质量的中职院校提供参考,同时更加希望中职院校的学生都能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

关键词:机械数控实训;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1目前中职机械数控实训教学现状

1.1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就目前对中职机械数控实训教学进行调查之后,发现很多中职院校的教师仍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古板,枯燥,变通能力差,中职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明显热情。不高,对课程的吸收程度也相对较低,需要改进。而且根据实地调研,目前很多中职院校的教师并没有转变教学模式的意识,且对中职机械数控的实训教学负责度不够,这种情况很容易引发学生的自由散漫,实训过程不听讲等情况的发生,导致中职院校的机械数控实训教学质量大幅度降低。1.2教师没有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中职院校中的教师并没有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机械数控实训课程要求老师根据学生掌握机械数控的不同程度来进行不同情况的分组教学。而教师没有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就无法准确将学生进行分组,也就无法对教学进度进行精准地调整。而这种情况更容易导致进度较慢的学生与课堂脱节,从而彻底放弃对机械数控实训课程的学习,而进度较快的学生也容易因为获得新知识较慢而被迫降低学习效率。想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种问题的发生,就要从教师方面入手,提高其教学热情,纠正其教育态度,从而提高中职机械数控实训的教学质量[1]。1.3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中职学生普遍学习素养不高,且学习能力较差,这类学生对学习课程本身就存在排斥心理。加之,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枯燥无味,且教学硬件设备落后,老师对这门课程的热情也不高,种种原因都导致了中职学生不重视机械失控实训课程。而且,中职学生大部分对自己的未来较为迷茫,对就业市场的现状不熟悉,同样对自身的了解程度也不高,其并没有真正了解到机械数控实训的重要性,从而引发了中职学生对机械数控实训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1.4学校相关硬件设备落伍。目前,中职院校并没有采购最新的机械数控实训设备,这也就导致了中职院校中的机械数控实训所涉及的范围受限。老旧的设备不仅仅会降低中职学生的实训热情,设备的过分老旧也容易引起设备零件脱落,造成危险。而中职院校对机械数控实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中职院校并没有在近期内更新机械数控实训相关硬件设备的打算,因此,想要提高中职机械数控实训的教学质量,还要从提高中职院校对机械数控的重视程度开始入手。

2中职机械数控实训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2.1采用适合的教学模式。想要提高中职机械数控实训的教学质量,就要对中职学院以往老旧的教学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与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融合,再根据不同中职院校的不同特点,研发出适合本院校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另外,在融合适合的教学模式时不能盲目进行,要与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能力相结合,再进行教学模式的修改。新的教学模式一定要具备灵活性,且生动有趣不死板,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提高中职机械数控实训的教学质量,让中职学生们真正热爱实训这门课程[2]。2.2更新中职学校的硬件设备。首先,要提高中职院校对机械数控实训教学的重视程度,地方政府可以派人到本地的中职院校进行该课程的视察工作,达到提高院校重视的目的[3]。在进行设备硬件采买时,院校要选取有一定教学能力以及采买能力,对机械数控实训教学的硬件设备十分了解的并具有一定还价能力的工作人员,目标是以最低的价格购买到最优质的硬件设备。但是要注意,采买时不能图便宜而忽视设备硬件的质量,要注重性价比,不然十分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给中职院校造成没必要的人力财力损失,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职机械数控实训的教学质量。2.3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应用。从前的实训模式中,实训老师往往只注重实训结果,而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应用。中职院校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并不高,在提高了其对机械数控实训的重视程度之后,利用这个机会对中职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实训课中的理论知识穿插应该严谨且不生硬,这对教师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中职院校首先应该集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再让教师们书写教案,在学校审批通过了之后,根据教案在实训工程中对中职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2.4开展理实一体化评价。开展理实一体化评价是提高种植机械数控实训教学质量的主要提升策略之一,开展理实一化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同时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评价工作。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看重分数,中职生只需在考试中考取优异的书面成绩即可被评定为优秀学生,学生也在此影响下只注重如何提升自身的考试成绩,并不关心自身实训技能的发展。为了转变这一落后思想,教师应展开理实一体化评价,将实践成绩纳入学生学分评定体系之中,使中职生真正重视实训教学[4]。

查看全文

CDIO理念电气专业综合实训改革探索

摘要: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工程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为例,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提出了以工作下料机械臂实训项目教学改革的新模式,进行了“构思—设计—实施—运行”4个阶段的教学设计。实训效果表明,基于CDIO理念的工作下料机械臂实训项目,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更好地满足企业对工业机器人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机械臂;工程教育;CDIO;电气专业;教学改革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提出以及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1],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更加严格。《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作为大力推动的重点领域之一,必须加快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技术等技术瓶颈[2]。这将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并且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上升,企业必将越来越多地采用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来取代人工,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信息加工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3],加快培养满足企业要求、具备工程素质、能够适应企业在工业机器人相关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至关重要[4]。为此,在电气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中,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将CDIO工程项目思想应用到电气工程专业的综合实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5]。

2CDIO工程教育理念及项目教学法

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欧美院校提出的一种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由汕头大学在2005年最早引入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实践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6]。CDIO以从产品研发开始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间的有机联系为主要方式学习工程理论、方法与经验[7],主要以培养学生适应工业企业需求的实践能力、工程意识、操作能力、团队精神以及系统理念等综合实践能力的一种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CDIO工程教育理念尽可能采用接近工业企业生产实际的综合性项目作为实践教学、训练的载体。而项目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完整项目实施过程来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与案列教学法相似[8]。其目的在于通过一个完整接近企业实际综合项目的实施,使学生在理论水平、协作能力、个人能力以及与社会、集体相互协调合作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徐州工程学院作为一所从专科学校升级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上更注重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具有服务企业与社会的工作能力,以适应今后工作中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9]。为此,通过在综合实训教学中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综合实训项目中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职业定位为导向进行设计。以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角色和企业评价反馈为主要教学效果及评价,不断完善和健全项目考核机制,开展符合企业需求的实训教学案列与项目。

查看全文

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论文

1现场教学方法

现场教学方法就是要求教师在开展实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真实或仿真的机械环境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的方法,现场教学法为学生增加实际生产经验有着最直接的意义。为此,中职院校应该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提供必需的真实或仿真的生产现场和工作现场,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必不可少的设备和物料,在真实的环境下,教师立足于课本,为学生讲解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对设备进行正确操作。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对操作注意事项进行明确,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掌握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为了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生产氛围中,在现场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好实训教师车间化和实训学生工人化,在教育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2示范教学的方法

示范教学法是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示范教学法在引导学生正确操作机械设备,正确掌握操作要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示范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理论知识并进行示范操作的方法。在实训课程示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操作进度,尽量把速度放慢,引导学生跟进思路,同时要注意操作顺序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实现规范操作、标准操作。另外,教师在示范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错误操作行为进行示范,让学生明确错误操作的危害,提高警惕。另一方面,在进行示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对基础差的同学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对操作难度较大的工序也要不断示范,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掌握扎实的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习知识、增加技能、提高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就业需求。在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将实训内容进行项目化处理,为学生规定相应的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在《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制造基础》课程的实训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实训课堂进行项目化处理,形成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一体化工作流程,同时将学生划分不同的工作小组,完成小组工作任务。在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实现。在工作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对工作过程、工作成果的评价,确定实训成绩。

查看全文

机械加工专业教学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职教中心机械加工专业实施实训教学研究

摘要:机械加工专业实施实训教学对培养机械加工行业的人才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机械加工专业的实用性强、技术含量高,通过实施实训教学能让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有效的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职教中心机械加工专业实施实训教学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关键词:职教中心;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学;研究分析

职教中的全称是职业教育中心,是中职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机械加工专业在职教中心的具有重要地位,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学质量关系着职教中心的教育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机械加工制造业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机械加工专业性技术人才显得尤为重要[1]。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有效的应用到实际的操作中,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职教中心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设备不够完善

查看全文

工匠精神在机械制造实训教学的作用

摘要:在机械制造实训教学中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就能帮助机械制造专业人才树立一个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让学生可以对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有一个更准确的认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也能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对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全面发挥工匠精神的实质性作用,最终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一个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工匠精神;机械制造;实训教学;激励作用

在高职教育当中,机械制造专业的建设意义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现代化机械制造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从而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正因为机械制造专业具有一定的职业特殊性,所以这也就决定了在机械制造实训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工匠精神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指导和激励,让学生可以积极的投入到实训活动课程当中,并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根据我国高职院校近几年开展机械制造实训活动的现状来看,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样不仅不利于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培养,也无法对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有效的培养。所以,如何在机械制造实训教学中全面发挥工匠精神,提高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质量,就是我们接下来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工匠精神在机械制造实训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尊师精神和敬业精神。机械制造专业除了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外,也需要学生拥有较高的领悟力和刻苦钻研、刻苦学习的精神,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工匠精神,就能对学生的刻苦学习精神、领悟力进行一个有效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还能通过工匠精神让他们学会尊重老师、尊重技艺,这样才能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更加努力、认真的学习。(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专业从业者,首先就要具备精湛的能力,而通过工匠精神就能让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获得更多的创造灵感,当他们获得了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时,就能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让他们敢于发挥更多的想象力去体现自己的更多价值。另外,工匠精神也能让学生的设计能力、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让他们可以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的操作环节当中,让他们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反复设计、反复修改,最终让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更多的优势和价值。

二、高职机械制造实训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查看全文

机械专业订单式培养策略探讨论文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专业“订单式”培养实现“订单式”培养的思考与实践发展现状思考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订单式”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大突破。机械自动化专业实现“订单式”培养应从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等方面进行具体实践。

一、机械自动化专业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力已经不断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也同时在不断的提高,现代企业中大量机器设备参与生产的全过程,产品的数量、质量、成本、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为设备所左右,机械设备日益向大型化、精密电子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然而,机械自动化专业价值观念结构比例失调,造成人才匮乏,已经不适应目前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管理等项工作。目前,我国高级技工、技师占技术工人总量的比例只有3.5%,发达国家高级技师占35%,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世界制造业加速向我国的转移,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以制造业为重点加速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机械自动化技术专业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是当务之急。

二、机械自动化专业实现“订单式”培养的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就教学培养目标而言,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等技能型人才;就教学模式而言,是以提高能力为中心,以满足岗位或职业需要为导向的素质教育。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工业自动化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操作、调试与维修机械电子自动化设备技能的生产第一线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机械电子自动化设备及数控设备的操作、保养、调试、维修、工艺编制、运行管理,一般复杂程度机械、电子设计工作。周济部长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订单式”培养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范例,是办学模式的重大突破。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用人订单为依据,组织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学生,岗位针对性和适应能力强,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专业和学科建设,使办学贴近市场,其优是能最大程度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订单式”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查看全文

机械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

摘 要:文章介绍了“机械测量技术基础”课程开展的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基本情况,在教学设计、教学条件、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整体设计,重点阐述了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与实践,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思考,以期对工程训练其他工种模块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机械测量技术基础”;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随着教学信息技术的升级和教学方法的演变,慕课、微课、共享课等教学形式不断应用到教学中,三维模型、仿真动画、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众多,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形式多样,建立起线下线上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机械测量技术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及非机械类专业工程训练中的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模块化课程。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智慧课堂教学工具将课程的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建立了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活动,将“机械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打造成一门理论基础扎实、教学形式灵活、实践体验效果好的混合式“金课”。

一、“机械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概况及教学条件

(一)课程概况

“机械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来自作者开设的“机械加工中的测量技术”选修课,从最初集中演示操作练习,到分组实训,再到工程训练分层次(A/B/C/D 组)实践,并满足竞赛及加工需求,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明确了培养目标。机械测量技术同机械设计与制造、质量控制、生产管理等许多领域密切相关,它既是产品加工和验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机械工程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机械测量技术基础”作为工科类专业技术课程,应结合不同学生的特质和认知能力,利用常用量具及工具,以技能训练为主、具体测量与拆装项目为载体进行课程设计。测量实训项目的选择具有典型性、实用性及综合性特点。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机械零件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零件测量的专业能力;常用量具使用、数据分析判断及归纳总结能力;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

查看全文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职学校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中职学校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如何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广西工业技师学院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在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本文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工学一体化课改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械设备维修;教学改革;工学一体化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和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目前中职学校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均存在不少问题,学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企业需求相脱节,学生综合素质差,达不到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要求。

1中职学校机械设备维修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内容的选择脱离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机械设备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并不是根据行业或企业需求进行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往往以学科内容为中心,教学内容的编排也服务于学科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岗位实际需求不相吻合,学生在学校虽然学习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但毕业后学生到了企业仍然难于上岗,企业仍然要花费相当的人力、物力培训这些学生,时间短则一两周,长则一两年,才能让这些学生上岗从事基层生产操作。同时,国家对职业学校的教材建设没有总体规划,教材建设总体滞后,发展缓慢,大多数教材重知识传授与基本技能训练,对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未进行培养,也没有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与拓展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于教材没有及时更新,学生毕业后往往发现,自已在学校学过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落后于时展。1.2理论课和实训课安排脱节,教学效果差。中职学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安排相脱节,不少学校在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还是比较多的,比如: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液压与气动控制技术、工程力学等。课程虽然开设了不少,但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不够紧密。实训课程往往单独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后,这就造成学生进行实训操作时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忘记了,学生上实训课时由于知识脱节和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影响。部分学校虽然进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改革,但实施效果仍不理想。1.3授课方法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问答式”授课方法仍较多,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则被动地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都不高。不少学生对重复性的实习操作感到厌烦,教学效果差。1.4学生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综合素质较差。传统的教学基本上没有采用“分组教学”,学生分组是由于座位的位置决定的,但组内的成员基本没有合作,学生也没有接受过团队的训练。学生之间缺乏合作、协作精神,学生团体意识弱,个体意识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1.5教师学习机会少,知识和技能更新慢,难以适应。现阶段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企业生产设备更新换代快,生产设备智能程度越来越高,不少学校机修专业的教师缺少学习机会,许多新型生产设备没有接触过,教师没有掌握新型设备的结构、维修、保养,因此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学生的技能水平必定不能满足机修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1.6课程考核方法单一,难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现有课程的考核方法侧重于期末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操作考核,而对学生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的考核占比比较低。这种只关注结果的考核评价方式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反馈。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极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企业需要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现在教育模式却难于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是亟待我们职业院校教师们需要集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2“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查看全文

机械加工实践教学有效性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制造”正在逐步影响着世界,这也对机械加工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同时融入职业道德教学的重要途径。如何进一步提高机械加工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中职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制约专业实践教学的因素分析

近年来,中职学校虽然增加了对机械加工类专业的经费投入,扩大了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但是,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背景下,机械加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当前,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印象虽然有所改观,但是从实际招生情况来看,上中职学校的大多仍是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机械加工类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英文识别能力、识图绘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选择这个专业的学生很少。笔者以三门峡市市区四所中职学校的机械加工类专业一年级学生为样本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中招数学成绩在60分以下的占95%,中招英语成绩在60分以下的占96%,能识别简单图纸的仅占1%,有一定计算机操作基础的占60%。由于基础知识水平较弱,大部分学生在零部件的识别和加工上存在学习困难,影响了机械加工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受管理体制和社会认可度的影响,职业院校大都面临专业教师招聘难的局面,机械加工类专业更是如此,能胜任“双师型”要求的教师寥寥无几。能工巧匠理论水平有限,高校毕业生和转岗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不高,难以有效指导实践教学,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机械加工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三)实践教学内容陈旧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机械加工类专业现有的部分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标准和要求相差甚远,部分教学设备早已被市场淘汰,无法与企业日常生产同步。实践教学项目内容偏少、范围偏窄,传授内容局限于教材,没有对技能竞赛要求、职业标准、行业新标准、企业实操等内容进行知识融通,同样也制约着机械加工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四)实践教学设备严重匮乏机械加工类专业是一个高投入、高成本的专业,实践教学更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雄厚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机械加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有所改善,但实训设备数量还无法满足学生的日常实训需要。此外,经费投入仍显不足,许多实践项目难以开展,部分学校甚至用软件模拟完全代替实际操作,严重影响了机械加工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提高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2015年以来,三门峡市分别于陕州区中专、灵宝职专、义马高级技工学校三所中职学校开展了提高机械加工类专业实践教学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果,主要有以下三种做法。(一)采用“小先生制”,使新手成为熟练操作者2015年,针对机械加工类专业设备数量不足的现状,陕州区中专采用了“小先生制”和“错时制”。“小先生制”即从每班选拔一批专业特长生,组建“高技能”班,对“高技能”班学生进行单独教学,把他们培养成操作能手,然后再让他们以“实训小老师”的身份指导其他学生实训,有效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另外,该校还采用“错时制”教学,做到“人停机不停”,不同班级错时休息,提高了机器利用率,增加了学生实训时间。(二)“上挂横联,内提外引”,提升教师实训教学能力机械加工类专业教师应具有教师和技师双重身份和双重能力,不但要懂理论,更要会实践;不但要会动口,更要会动手。2016年,灵宝职专采取“上挂横联,内提外引”的方法,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上挂———选派实训教师到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机电职业学院等高校参加普车、钳工、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等专业培训;横联———与企业联合,聘请企业中技能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特聘技能训练师”;内提———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加强校本培训,定期开展实训教师技能大比武;外引———面向全国招聘机械加工类专业高技能人才。这些举措提高了实训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培养了一批理论扎实、技能精通的“双师型”教师。(三)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2016年3月,义马高级技工学校引入了企业“7S”管理模式,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速度/节约(speed/saving)管理模式,根据企业生产和教学双重职能设置机构(实训中心企业化,实训教室车间化,实训学生工人化),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安全和责任教育、敬业和精业教育、创业和创新教育,同时向学生传播企业文化,营造企业生产氛围,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提高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