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10:40: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机械工业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机械工业教育

机械工业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1机械工业制造业质量的问题

1.1质量意识不够明确。目前,我国的机械工业企业更多的是把资金投入到自己的销售环节和企业市场拓展环节,很多企业对技术投入和质量管理投入却很少的,这说明我国企业特别是机械工业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认识不够,质量意识不强,很多企业没有在自己的生产整个过程和企业内部管理的过程中把质量内容纳入有效的企业发展战略中,也缺乏对机械工业企业质量问题的认识和了解,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1.2质量管理效益不够高。我国的机械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的效果不明显,效率不够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机械工业制造业不能仅仅依靠一些非常传统的制作方式,必须谋求新的转型发展之策,这需要极大地提升产品的质量,而实行有效的质量战略却是我国机械工业企业的一个难题,很多的企业进行了一定的质量管理,但是效果不是很理念,也缺乏一套形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以此导致我国的机械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效率和效益都比较低下,很难有真正的质量管理成就。1.3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机械工业企业如果想有效的进行质量管理和监管,必须明确一定的工作机制,而我们的机械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制不完善,谁管理、怎么管、管什么的问题突出,各个部门之间的不协调性十分突出,有效应对质量问题的体制不健全,没有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比如:在工艺定型阶段,对一些质量特性的影响因素并未完全识别,工业化生产暴露出来;质量标准不明确导致生产各环节包括售后对质量问题判断标准不统一。这些导致质量问题的因素要在机制上进行完善,对企业内部来说的,还应做好质量管理的整体架构设计。

2现场质量管理是机械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

现场质量管理的落脚点是生产现场,主力军是车间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管理的主体是人员的思想教育、物资准备、设备、环境、执行工艺、半成品与成品检查(或者简称人、机、料、法、环、测六要素);从查找质量事故的危害、原因分析、解决措施的制订到保证产品的一次合格率和综合合格率,最终实现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科学地控制,从而不断提升现场质量管理的能力。

3实施有效的机械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策略

(1)提高管理者认识。机械工业企业各级管理者的重视与责任是推进精益化管理的关键,必须明确管理责任、以身作则,坚持“消除浪费、提高效率”理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企业管理遵循精益化思路开展工作,精益化管理工作才能稳步推进。(2)因地制宜,找准精益化切入点。实施精益化管理是渐进的过程,以消除工作流程中的浪费为例,首先需要系统梳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识别各种浪费;其次要围绕资源浪费、管理不畅的流程节点进行系统分析,制订整改措施;再次要明确责任人,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落实整改。1)机械工业企业在制造上普遍用到机床切削加工。刀具选择、进给量、进给转速、装夹及机床本身的精度和稳定性决定了工件的加工质量。应先做好工艺试验和调试工作,设计及工艺定型阶段要广泛论证;质量问题的解决要有设计和工艺人员共同参加;对质量问题的措施要标准化,文字化;定期培训相关人员,尤其是新员工和转岗员工。待质量稳定后及时总结每个细节并进行工艺固化,以确保零件加工质量稳定。2)严格控制装配质量。装配质量直接关系到机械设备功能的有效实现,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装配质量主要体现在装配精度上,装配精度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相互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相互配合精度。对于轮、轴类的最后装配的质量,一个重要方面是要看其精度,所以为了加强装配质量控制,可以制订严格的装配检验标准并据此把关检验。3)多方法解决质量问题。在控制过程中要对质量问题进行识别,采用项目管理,组成跨管理部门的质量问题解决小组。同时采用先进质量方法和工具,例如六西格玛,QC等方法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4)及时兑现质量绩效。对质量监控和管理要全过程地精益化管理,对异常的质量问题一定要刨根问底,找出解决办法,并追究责任,兑现质量绩效。

查看全文

机械工业技术吸收能力论文

1研究回顾

东道国企业的吸收能力影响FDI技术外溢的效果,这已得到诸多学者的普遍认可。Borenszteinetal的研究表明:单纯的FDI流入并不直接导致技术外溢效应,FDI是否能促进东道国经济的技术进步,从而最终推动经济增长还取决于东道国的吸收能力如何。Borenszteinetal首次运用人力资本作为吸收能力的指标将东道国的吸收能力具体量化,其研究结果表明FDI与东道国的人力资本相结合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FDI的技术外溢作用存在“临界水平”,即只有当东道国人力资本存量足够丰裕时,东道国才能吸收FDI的技术外溢。Olfsdotter(1998)认为除了东道国的人力资本存量之外,经济开放度、政府政策、人口增长率、基础设施状况乃至行政效率、知识产权保护度等因素同样起着重要作用。Alfaroetal(2000)则认为东道国的金融市场效率是影响其吸收能力的关键因素。Markusen&Vanables(1998)用具有技术优势的外资企业与东道国内部门的链接效应(LinkageEffect)来考察东道国的吸收能力。Kinoshita(2000)将研发的作用分为两部分:一是研发的创新作用;二是研发的学习效应,即东道国国内研发的增加将提高国内企业对FDI技术的吸收效果。

我国学者赖明勇、包群、阳小晓(2002)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在影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众多因素中,人力资本存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人力资本存量的丰裕度决定了对FDI的技术扩散效应的吸收程度。张斌盛、唐海燕(2006)选取留学回国率和外资就业率作为人力资本流量的指标,与传统的人力资本存量指标一起纳入模型进行回归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FDI和人力资本相结合与经济增长呈显著正相关,尤其是留学回国率以及外资就业率与FDI的结合,其正效应更为显著。

2我国机械工业吸收能力对FDI技术外溢的制约分析

(1)我国机械工业研发经费不足,技术基础薄弱,制约了对FDI技术外溢的吸收。国际上一般认为,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额的比重达2%时,企业才可能维持生存,而达到5%时才有竞争力。比较而言,我国机械工业行业许多内资企业还未达到2%的水平,与跨国公司存在巨大差距。研发投入是技术创新优势的来源,也会影响到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内供应商之间建立关联而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的大小。我国企业要想提高自身技术吸收能力,还需要进行较大的投资,这只有一些大型企业才能做到。而我国机械工业中尽管有些国有企业规模很大,但是,真正能够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企业还屈指可数。目前我国机械工业多数企业经营规模小,未能形成一批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也未能形成一大批专业化协作配套厂。而且生产的产品品种少,技术含量低,质量不稳定。如我国国产金属切削机床中,数控机床仅占2.8%,而日本1987年已达30%,德国1990年达54%。我国一些机械产品的质量标准总体上低于发达国家,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差距;高新技术产品、机械基础产品和重大技术装备成套供应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长期依赖进口;中低档机械产品出现结构性过剩,积压严重。由于我国机械工业中间产品生产企业的规模一般都较小,在所生产的中间产品的性能、质量稳定性和多样性等方面与跨国公司的要求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导致跨国公司难以与之建立起后向联系。而且我国企业在技术及管理水平上与跨国公司的差距大,双方难以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跨国公司觉得培植当地供应商的成本太高,从而选择国外进口中间产品。而跨国公司如果与我国企业之间的联系微弱,其中间产品来源于国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子公司的经济活动只是充当了一个组装中心的功能,那么就很难对我国经济产生技术溢出。

(2)我国机械工业人力资本水平低对FDI技术外溢吸收的制约。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组成联合调查组于2005年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机械行业高级技工所占比例小且年龄结构老化。据对87家机械行业国有大中型企业调查统计,生产工人中,高级技师和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无等级工分别占工人总数的2.26%、13.54%、31.77%、34.34%和18.09%。87家企业中,中级工、初级工、无等级工所占比例达84.2%。这与工业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40%的比例相差甚远。从调查情况看,高技能人才奇缺,后继无人严重。以调查的企业数据为例,高级技师仅占工人总数的0.26%,技师占2%。而且近70%的中级工、初级工(不含无等级工)只有中等以下文化程度,这种素质状况远不能适应高、新、精设备对操作工的需要。高级人才、技术人员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到外资企业对我国机械工业的技术转移和扩散。跨国公司子公司需要在东道国雇佣熟练劳动力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如果当地劳动力素质与跨国公司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就会加大跨国公司的进入成本。因此,由于人力资本的限制,我国难以吸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跨国公司进入,同时也不能有效吸收跨国公司扩散的技术。(3)政策、体制不完善也影响到FDI对我国机械工业技术外溢的大小。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不到位。我国机械工业比较分散,开发能力建设上过多注重行业研究所研究能力的提高,每个产品都有归口研究所,产品开发主要依靠研究所,而没有重点把产品开发能力放在企业进行。同时,对于大量尚不具备建立开发中心能力的中、小企业,政府未能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力量,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建立起技术开发支撑体系。在这种背景下,希望提高技术水平从而进入跨国公司全球分工体系的企业既得不到科技资源,也难觅技术支持和帮助,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遭遇不到有力的竞争。这样,技术外溢既缺乏有效的利益激励,也缺乏有力的竞争促进,技术外溢的步伐就会相应放慢。第二,通过FDI引进技术的管理体制上还不完善。未能很好地组织各设计、制造、施工、使用等单位和产、学、研各方面力量进行协同攻关,加之缺乏支持机械装备国产化的激励政策,致使许多引进项目消化吸收缓慢,国产化程度低,发挥作用有限。就已引进的技术看,从图纸资料的翻译、转移到投入批量生产,一般要用三年以上时间,大型复杂装备的消化周期还要拉长。第三,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人员流动是产生FDI技术外溢的重要途径。在跨国公司的高薪诱导下,大批国有企业技术人员流向外资企业,却很少看到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回流到国有企业。在人才流动方面,主要是在外资企业之间流动。人员流动带来技术溢出也包括跨国公司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离开跨国公司后自己创业。这需要国内存在较为健全、完善的金融与资本市场,但从现在的情况看个人创业的困难较大,特别在融资渠道方面还不够通畅,贷款担保风险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尚显不足。第四,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使得外资企业更加注重对技术的严格保密,也不能更有效地发挥我国机械工业企业在技术上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据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统计,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的新产品贡献率52%,我国仅为5.9%。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产品少,克隆产品较多。这样的结果除了自主创新能力削弱之外,还容易遭到侵权指控。即使出现了自行研制的技术,也很容易被指责为“剽窃”。中国不久前自行研制的“CM1海豚”磁悬浮列车还没有试运行,就被德国一些媒体和企业指责为“抄袭了德国磁悬浮技术”。

查看全文

我国机械工业吸收能力论文

摘要:东道国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是影响FDI技术外溢的重要因素,主要分析我国机械工业在人力资本、技术基础等方面的技术吸收能力对FDI技术外溢的制约情况,提出增强技术吸收能力、促进我国机械工业FDI技术外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FDI;技术吸收能力;技术外溢;机械工业

1研究回顾

东道国企业的吸收能力影响FDI技术外溢的效果,这已得到诸多学者的普遍认可。Borenszteinetal的研究表明:单纯的FDI流入并不直接导致技术外溢效应,FDI是否能促进东道国经济的技术进步,从而最终推动经济增长还取决于东道国的吸收能力如何。Borenszteinetal首次运用人力资本作为吸收能力的指标将东道国的吸收能力具体量化,其研究结果表明FDI与东道国的人力资本相结合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FDI的技术外溢作用存在“临界水平”,即只有当东道国人力资本存量足够丰裕时,东道国才能吸收FDI的技术外溢。Olfsdotter(1998)认为除了东道国的人力资本存量之外,经济开放度、政府政策、人口增长率、基础设施状况乃至行政效率、知识产权保护度等因素同样起着重要作用。Alfaroetal(2000)则认为东道国的金融市场效率是影响其吸收能力的关键因素。Markusen&Vanables(1998)用具有技术优势的外资企业与东道国内部门的链接效应(LinkageEffect)来考察东道国的吸收能力。Kinoshita(2000)将研发的作用分为两部分:一是研发的创新作用;二是研发的学习效应,即东道国国内研发的增加将提高国内企业对FDI技术的吸收效果。

我国学者赖明勇、包群、阳小晓(2002)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在影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众多因素中,人力资本存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人力资本存量的丰裕度决定了对FDI的技术扩散效应的吸收程度。张斌盛、唐海燕(2006)选取留学回国率和外资就业率作为人力资本流量的指标,与传统的人力资本存量指标一起纳入模型进行回归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FDI和人力资本相结合与经济增长呈显著正相关,尤其是留学回国率以及外资就业率与FDI的结合,其正效应更为显著。

2我国机械工业吸收能力对FDI技术外溢的制约分析

查看全文

机械工业改革提升建议

杭州市机械工业改造提升的探索经验

杭州机械工业发展的过程是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顺应市场变化,调整产业方向。杭州机械制造企业瞄准新兴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调整产业结构,由传统主导产品转向新兴领域发展。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二次开发,实现产品产业链的延伸,打造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杭齿集团由十几年前以维修风电增速箱为主,转型为自行设计制造600千瓦、800千瓦和1.5兆瓦的产品,与目前市场主流的风力发电设备相配套。华立集团通过抓住智能电网这个机遇,将简单生产小电表,“升级”到在未来智能电网中扮演重要作用。万向集团在金融危机中挺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内惟一具备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和动力总成产业系统能力的企业。

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改进和创新。杭汽轮股份公司每年编制年度新产品开发设计/试制、科研技术攻关计划。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引进博士后专题研究,与浙江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发了多项汽轮机技术。与国际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开展技术引进、消化和再创新工作。采用先进装备和先进工艺改造传统设备和传统加工工艺,保证设计制造精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如杭州机床集团根据用户需求,使机床在加工过程中能准确显示进给量、切削量,在不大幅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使机床加工精度得到提高。通过自主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拓展产品市场。杭氧股份公司在大型乙烯冷箱、液氮洗冷箱领域,实现了装置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和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加快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市场美誉度。积极营建国际、国内营销网络,推广自有品牌。杭州机械企业积极参加全球各类工业贸易展会,登台亮相,宣传品牌。通过建立海外公司与生产基地、巩固发展国内外销售网点与直营处、基础办事处,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例如,东华链条集团“DONGHUA”牌商标在美国、加拿大等全球70个国家、地区注册,实现自营客户27家,并在德国、荷兰建立了全资仓储式销售公司。东华链条集团产品也进入国际市场的高端领域,与约翰迪尔、纽荷兰、克拉斯等世界前几位农业机械制造商配套。持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品牌市场影响力。以万向、杭氧、万马等为代表的杭州机械企业引入ISO9002等质量体系,在内部建立了规范、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良性循环的生产机制,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品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高。

激励人才,持续创新添动力。培养和造就具有自主创新意识的领军型人才队伍。如西子联合集团创办西子合大学培养人才,西子联合大学成为西子联合CEO的摇篮。注册成立西子研究院,充分依托西子电梯省级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科研机构,协助下属企业培养创新人才。建立正确评价劳动价值的人才管理机制。如杭氧股份公司积极营造能干事、干成事的舞台,建立了一套正确评价各类骨干劳动价值的人才管理、激励机制,使科技、经营人才的劳动价值逐渐与市场接轨。集团内形成了谈判工资制、年薪制、项目承包制等分配方式,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政策引导,推动企业改造提升。杭州市把机械工业中的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浙江省出台《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杭州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方向。《杭州市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加速装备制造业的改造提升。《杭州市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五年行动计划》,通过落实重点扶持培育、企业上规模奖励、突出贡献奖励等政策措施,为支持机械工业龙头企业、优势骨干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提供有力保障。杭州市的“瞪羚计划”鼓励和支持机械工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成为“专、精、特”型竞争力企业。科技革命成为杭州机械工业改造提升的最大动力。

在机械工业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产品高技术化。机械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已成为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一是智能化。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化与智能化为嵌入智能控制算法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着机械工业智能化方向发展。二是柔性化。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的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三是微型化,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几何尺寸向微米、纳米级方向发展。由于微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等特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四是绿色化。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生态环境无危害或危害极小,资源利用率极高。

粗放发展———杭州市机械工业的最大障碍

查看全文

对讲机注射模设计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interphone注射模具的设计。基于PRO/E建模,在完成塑件结构分析后,确定采用一模一腔、点浇口进料的三板式模具。根据基体尺寸,模架从标准模架库中调用。针对塑件两侧有侧凹,特优化设计了斜顶机构,并对该机构的加工工艺、使用效果进行了阐述。同时,本文对浇注系统、成型零件、脱模机构、斜顶杆侧抽芯机构、合模导向机构、温度调节系统、排气系统和部分零件的加工工艺也做了完整的设计计算。(所有权:爱毕业设计网)

关键词:注射模;侧浇口;斜顶杆机构

ThedesignoftheINTERPHONE

injectionmould

Majority:Machinedesign&manufacturingAutomation

Author:JonleeInstructor:ShukunQian

查看全文

图书品牌自播如何实现业务升级

近年来,抖音等新型内容电商平台发展迅猛,成为红利风口。不同于传统电商平台的“人找货”模式,抖音等平台采用“货找人”模式,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内容输出,激发观看者的兴趣,从而促进其消费。2021年,被称为出版行业的“品牌自播元年”,一些出版机构顺应趋势,开始了品牌自播业务的积极探索。笔者所在的机械工业出版社便是最早进行品牌自播业务的出版机构之一,通过业务团队不断地探索、发展、完善,目前在业内具有领先优势,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业务方法论。笔者在对出版行业品牌自播进行观察和调研时发现,随着平台相关监管的不断完善,品牌自播所处的环境较之前发生了一定变化,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形势,很可能会出现隐患。在业务层面,随着整个行业品牌自播业务的不断发展,很多出版机构由于对品牌自播业务的原理吃不透,出现了比较显著的上升瓶颈,规模停滞不前;还有一些出版机构或对于品牌自播的认识不足,或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也阻碍了品牌自播业务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出版机构的品牌自播业务急需一次大升级。这不仅对于出版机构品牌自播业务的进一步发·观察展有利,更对于整个出版界品牌自播业务的持续繁荣有利。笔者结合机械工业出版社品牌自播业务丰富的实践经验,总结了新形势下图书品牌自播业务实现业务升级的三个较为重要的方向。

严抓品牌自播内容质量

直播的本质,是一种内容输出。而在兴趣电商逻辑之下,在直播中单纯的商品讲解内容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的内容需求,因此直播人员不仅需要讲解清楚商品信息,更需要输出知识、观点乃至态度。而在图书领域,品牌自播主播更需要结合图书内容在直播间进行观点、知识的输出。那么直播内容质量如何保证?一直以来,直播电商都比较强调直播内容效果,即内容的转化,而对内容质量问题整体缺乏系统的认识,存在认知盲区。随着直播监管的不断规范完善,越来越多的问题逐渐暴露。一些带货主播因在直播中失言失行而受到处罚,不仅经济受损,还严重影响了品牌形象。而出版业作为中宣部直管事业,更具有其特殊性,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出版机构进行品牌自播所输出的内容,理应严抓质量,重点严防价值导向问题。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内容,直播由于实时输出的特点,如何进行管理,一直是一个业务难点。机械工业出版社通过大量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可行的方案:在直播“前”阶段,品牌自播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要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抖音电商发布的直播规范以及本社生产质量部门的相关指导文件,做到吃透规则;在直播过程中,设专人对主播进行实时监督,严防任何不规范的话术出现,一旦发现立即打断;在直播结束后,对本场直播进行复盘,总结得失。而对于为配合直播发布的相关短视频,也创立了严格的“发布者自审、全团队复审、管理者抽审”三级审查制度,并定期进行回查,历史发布视频一旦与最新监管要求不符,则立即下架。真正做到关注流量更关注质量。在严格的质量把控下,机械工业出版社品牌自播业务开设至今,没有出过价值导向问题,并逐渐形成了内容积极向上、知识点密集、轻松愉快的直播间气氛,直播质量很高。

摒弃全品类思维,深耕细分领域

一个出版机构的多种产品线,是由出版机构的发展需求决定的。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图书产品涵盖科技、经管、心理、艺术、教育、童书等多个板块,在售图书种类繁多、规模庞大。那么在进行品牌自播时,判断哪些产品适合售卖,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传统电商渠道在“人找货”的逻辑之下,出版商往往会在店铺进行全品类铺货,方便用户寻找购买。而品牌自播的逻辑是“货找人”,通过直播间的产品类型吸引更多的目标人群聚集,并通过兴趣下单。同时,抖音电商的流量分发规则,也鼓励直播间进行垂直化运营。但很多出版机构由于缺乏对品牌自播“货找人”逻辑的认识,在直播时往往缺乏对产品的选择,盲目按照畅销排名选书,将不同目标人群的各种产品一起上架,造成目标客户模糊不清,影响流量推送;还有一些出版机构在进行直播时,为了迎合市场,售卖市场规模大但自身不具备竞争力的产品,例如童书,由于产品不受欢迎,最终难以产生经济效益,也浪费了品牌自播的渠道力量。还有一些出版机构,在进行品牌自播时,为了兼顾自身的不同产品线,轮流举办不同类型产品的专场,这些产品往往用户肖像迥异,导致在一个销售时间区间内,平台难以判断账号的精准客群,导致流量分发受限。以上三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品牌自播的进一步发展,也是目前很多出版机构品牌自播业务的常见病。想解决这个问题,实现品牌自播的长足发展,实现业务的再升级,就必须摒弃全品类运营思维,结合自家产品线特点和业务发展需要,深耕相关细分领域。在发展品牌自播业务的过程中,机械工业出版社在产品遴选上也经历了不断升级的过程。从一开始的全品类上架直播,再到放弃童书产品线,主打以男性为主的成人硬社科产品,直至当前主打以高学历、高消费力客群为主的深度认知类产品,每一次直播间产品结构的调整都是基于对平台流量逻辑的准确把握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而由于机械工业出版社产品线众多,单一直播间很难兼顾所有产品,因此,为实现业务升级,机械工业出版社积极布局品牌自播矩阵,逐渐发展形成以深度认知类图书为主、科技类图书与童书教育类图书兼顾的品牌自播群,从而实现单个账号深耕细分,多个账号涵盖全品的业务布局,实现了品牌自播矩阵化发展。

强化渠道价值,丰富渠道功能

查看全文

塑料模设计管理论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塑料成型加工机械和成型模具发展十分迅速,高效,自动化,大型,微型,精密,高寿命的模具在整个模具行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我国大型、复杂、精密、高效和长寿命模具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不少种类模具已能替代进口模具,模具CAD/CAM技术得到了较快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快速成形制造技术和设备有了长足发展并已开始进入实用推广阶段,高速铣等新一代制造技术已被人们重视并开始应用。从模具使用角度来说,要求高效,自动化,操作简便;从模具制造角度,要求结构合理,制造容易,低成本。现代塑料制品生产中,合理的加工工艺,高效的设备,先进的模具是必不可少的三项重要因素。模具与其他机械产品比较,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技术含量高、净产值比重大。随着化工、轻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近年来一直以每年13%~15%左右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而各行业对模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市场的变化,有着高技术含量的模具正在市场上崭露头角。随着工业发展,工业产品的品种、数量越来越多;对产品质量和外观的要求,更是日趋精美,华气。因此,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学习国外模具工业建设和模具生产的经验,宣传、推行科学合理化的模具生产,才能推进模具技术的进步。

注塑成型是热塑性塑料制件最重要的加工方法。用此方法加工成型的塑料制件,其品种与样式之多是其他成型方法无可比拟的。起过程是借助与螺杆的推力,将已塑化的塑料熔体注入闭合的模具型腔内,经冷却固化定型后开模得到塑件。

因此,构成注塑成型的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塑件必须以熔融状态进入模腔;二是塑料溶体必须要有足够的压力和流速,以确保及时的充满整个模腔的各个角落;三是需有符合制件形状和尺寸并满足成型工艺的要求的模具。

注塑成型技术与其他成型技术相比较有其独特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成型物料的熔融塑化和流动造型是分别是在塑料筒和模腔两处进行,模具可以始终处于是溶体很快冷凝或交联固化的状态,从而有利于缩短成型周期;其二是先锁紧模具然后才将塑料溶体注入,加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的溶体对模腔的磨损很小,因而可以用一套模具大批量成型复杂零件,表面图形与标记清晰和尺寸精度较高的制品;其三是成型过程的合模、加料、塑化、注塑、启模和顶出制品等全部成型操作均由注塑机自动完成,从而使注塑工艺容易全自动化和实现程序控制。但我们也要看到注塑成型的不足之处,由于冷却条件的限制,很难用这种技术制的无缺陷、壁厚的变化又较大的热塑性塑料制品,另外由于注塑机和注塑模具的造价很高,成型设备的启始投资较大,所以注塑技术不适合于小批量制品的生产。

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或注射成型,是热塑性塑料制品成型的一种重要方法。除极少数几种热塑性塑料外,几乎所有的热塑性塑料都可以用此方法成型塑件。注塑成型可以成型各种形状、满足众多要求的塑料制件。注塑成型已经成功地运用于某些热固性塑料制件、甚至橡胶制品的工业生产中。

注塑成型的过程是,将粒状或粉状塑料从注射机的料斗送入加热的料筒,经加热塑化成熔融状态,由螺杆(或柱塞)施加压力而通过料筒底部的喷嘴注入低温的、闭合的模具型腔中,经冷却硬化而保持模腔所赋予的形样,开模取得所注塑成型塑件,在操作上完成了一个周期。

查看全文

机械工业绿色制造技术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绿色制造机械制造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在节约环保的发展趋势下,推行绿色制造技术给机械工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从分析绿色制造技术的特点入手,阐述了企业在实施绿色制造技术时应遵循的原则,并指出企业推广实施绿色制造技术的主要途径。

一、绿色制造技术的特点

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融产品的质量、功能、寿命和环境于一体的系统设计方法。在设计之初就应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都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如: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绿色设计方法具有绿色性、集成性和并行性:它首先是在绿色(节能、环保)设计的原则指导下,在一开始就考虑产品周期全过程的所有因素,包括产品质量、成本、进度计划、用户要求等。在设计过程中使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包装运输设计、使用维护设计、拆卸回收设计、报废处置设计等多个设计阶段同时进行、相互协调,各阶段和整体设计方案、分析评价结果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从而在其设计研发过程中及时改进,使产品设计达到最优化。

2.绿色材料。绿色材料是指在选材时尽量选择无污染或少污染,易回收的材料。为此,一是要多开发绿色材料,并建立绿色材料库;二是设计选材时要注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协调。

查看全文

机械工业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党的*以来,省机械工业行业协会党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部署和要求,立足于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和条件,积极推进技术创新,重点突破,打造特色,加强配套等工作,推动了行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了*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装备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装备制造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全行业科学发展的意识显著增强,生产更加绿色环保,能源消耗进一步降低,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全行业工业总产值从2002年的95.*亿元增加到2*年的248.79亿元,年均增长21.21%;主营业务收入从98.73亿元增加到247.2亿元,年均增长20.1%;工业增加值从24.88亿元增加到60.92亿元,年均增长19.61%;利税总额从5.24亿元增加到21.69亿元,年均增长32.86%;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85万元/人增加到8.53万元/人。到2*年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7.14万人。2005年全行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1024吨标煤,仅为全省工业平均能耗值的25.*%,20*年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0.6545吨标煤,为全省工业平均能耗值的17%,2*年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0.25吨标煤。这是全行业贯彻科学发展观,倡导节能环保型工业方面取得的显著效果。

20*年9月下旬以来,省机械工业行业协会党组按照党中央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落实省委的安排部署,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省机械工业行业协会领导班子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在前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学习,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带头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查找影响和制约*装备制造业和直属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剖析问题原因,进一步理清发展的思路,明确改进方向,制定改进措施。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大家充分认识到,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的紧迫需要,是不断提高行协机关和直属单位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紧迫需要,是推动*装备制造业的科学发展的法宝。

现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原因等分析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

按照学习实践活动“三对照三查找”的要求,省机械工业行业协会领导班子充分发扬民主,通过各种形式深入查找问题和不足,从企业、直属单位、相关部门三个方面开展了征求意见的工作,征求了包括中央在昆明的企业、省内省重点骨干企业,涵盖昆明地区、曲靖、玉溪、楚雄、红河等地区的企业,选取了与工作联系紧密的科技厅、省贸促会等7个部门和单位征求意见,共征集到各方面的意见、建议62条。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的认真梳理分析,并结合党组民主生活会的情况,归纳起来,影响和制约*装备制造业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不够全面

查看全文

工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党的*以来,省机械工业行业协会党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振兴云南装备制造业的部署和要求,立足于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和条件,积极推进技术创新,重点突破,打造特色,加强配套等工作,推动了行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了云南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增强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装备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云南装备制造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全行业科学发展的意识显著增强,生产更加绿色环保,能源消耗进一步降低,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全行业工业总产值从20*年的95.*亿元增加到20*年的248.79亿元,年均增长21.21%;主营业务收入从98.73亿元增加到247.2亿元,年均增长20.1%;工业增加值从24.88亿元增加到60.92亿元,年均增长19.61%;利税总额从5.24亿元增加到21.69亿元,年均增长32.86%;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85万元/人增加到8.53万元/人。到20*年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7.14万人。20*年全行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1*4吨标煤,仅为全省工业平均能耗值的25.*%,2006年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0.6545吨标煤,为全省工业平均能耗值的17%,20*年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0.25吨标煤。这是全行业贯彻科学发展观,倡导节能环保型工业方面取得的显著效果。

20*年9月下旬以来,省机械工业行业协会党组按照党中央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落实省委的安排部署,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省机械工业行业协会领导班子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在前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学习,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带头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查找影响和制约云南装备制造业和直属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剖析问题原因,进一步理清发展的思路,明确改进方向,制定改进措施。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大家充分认识到,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的紧迫需要,是不断提高行协机关和直属单位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振兴云南装备制造业的紧迫需要,是推动云南装备制造业的科学发展的法宝。

现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原因等分析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

按照学习实践活动“三对照三查找”的要求,省机械工业行业协会领导班子充分发扬民主,通过各种形式深入查找问题和不足,从企业、直属单位、相关部门三个方面开展了征求意见的工作,征求了包括中央在昆明的企业、省内省重点骨干企业,涵盖昆明地区、曲靖、玉溪、楚雄、红河等地区的企业,选取了与工作联系紧密的科技厅、省贸促会等7个部门和单位征求意见,共征集到各方面的意见、建议62条。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党的*大、*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的认真梳理分析,并结合党组民主生活会的情况,归纳起来,影响和制约云南装备制造业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不够全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