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6 22:46: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就业实训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就业实训总结

药物质量检测技术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为提高项目教学水平,文章在分析“药物质量检测技术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项目化教学改革措施,即了解企业对专业的职业需求,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落实项目化教学,创新专业考核形式。

关键词:企业需求;药物质量;项目化教学

社会的发展不但推动了教育的进步,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提出更多的要求。“药物质量检测技术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一直都是该专业教学的薄弱点,针对该课程提出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要求学校结合专业特点,增加实践环节,这既是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去掌握并应用专业技能的要求,更是值得推广的课程教学模式。

一、“药物质量检测技术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的背景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学校以迎合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对本专业的职业教育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并制订对应的教学课程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药物质量检测能力。在传统的药物质量检测技术实训课程中,学校虽然强调了实训的重要性,实际上却常常忽略实训教学,实训并不是定义在形式上,而要充实实训教学的内容,只有落实到日常的教学环节中,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实训。目前,很多高校普遍存在实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基础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由于缺少相对应的实训仪器设备,导致很多课程无法开展,教师只能进行重复性的实训教学,使学生只是片面地熟悉和掌握实训知识,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此外,教学模式的滞后,导致教师无法采用有效的考核方式,无法对学生的实训进行客观的考核和评价,使学生对实训持漠视态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学生对该专业的掌握只停留在理论上,不具备职业行为能力,从而缺乏就业的竞争力[1]。“药物质量检测技术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改革在这种教学和就业形势下应运而生,教学形式的改革,实现了该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创新教学模式和专业考核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和职业技术水平,增加了学生对该专业的职业理念的认知,使自身与企业需求接轨,达到实际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可以从容面对实际工作岗位,为企业的生产发展助力[2]。

二、以企业需求导向的“药物质量检测技术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改革内容

查看全文

大学生实训体系构建

一、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内容体系构建的主要依据

(一)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的指示精神

教育部和各级教育领导部门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尤其是就业指导实训教学做出了详细、具体的指示。学校要依据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的指示精神,除了在实训课程设置、实训教学时段安排、实训平台建立、指导教师配备等方面,为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提供条件外,特别要重视开展对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内容的研究。一是要充分认识实训教学内容构建的重要性,认识到内容问题是目前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是制约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认识到科学、实用的内容体系,能够成为学校联结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对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和专业课程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学校的永续发展产生助推作用。二是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内容研究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研究资金、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及提供研究条件等形式,规定研究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推动内容研究的顺利进行。三是提供内容体系实施的条件,如课时安排、实训场地与设施配置、实训基地建立、实训过程的人力物力支撑等。

(二)大学生职业教育规律

由于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大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前,职业意识淡薄,职业目标模糊,职业素质较低,职业技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因此,要根据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特点,科学制定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内容计划,笔者认为,学校应在实施全程化实训教学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强的阶段实训教学计划,实行模块教学,其内容主要包括:第一阶段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训,在新生的一、二年级开展。主要进行职业匹配认知与测评、职业世界认知、职业定位与职业目标确立、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实训;第二阶段进行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实训,在大学生的二、三年级开展。根据大学生的职业定位与职业目标,进行职业一般技能和特殊技能实训;第三阶段进行职业获取实训,在大学生的毕业年级开展,主要进行职业信息的获取与选择、求职简历的撰写与使用、求职面试等实训。这样的实训内容规划,构成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内容体系。

(三)理论研究成果和高校职业教育实训经验

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式探索

中国在旅游发展方面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成为世界旅游强国,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对旅游行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业具有服务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宗旨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的旅游管理专门人才,这要求学生除掌握必要理论知识外还需具备更多的实践能力和经验,也就是注重能力和应用。但目前我们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1存在的问题

1.1实训基地建设不够重视,实训模式缺少科学性、规范性

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方面还沿用其他传统学科的老教学方法,重视理论知识轻实践教学,或者有重实践这个意识但缺乏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方面能力的方法。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只能依靠模拟训练来进行实训、实践,而模拟训练的实训标准达不到理想效果,与实际应用和操作还有一定距离。理论课程内容缺乏应用性和创新性,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偏少。在旅游企业用人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表现出高分低能,好高骛远,实际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和独挡一面的能力,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实践课程安排有时流于形式,实训效果不明显。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现在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企业单位的顶岗实习或预就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作为学生的一门实践课程,学校把学生送到旅游企业,完成学生的实习任务,至于学生到了旅游企业是否较好地结合所学进行实习,把所学带到实践中,又把实践中的问题带回课堂继续学习,每个环节有没有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而旅游企业是否真的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较好地学习及培养能力,还是只简单的在使用廉价劳动力?这些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实践基地不够完善,缺少科学规范性。如何建立规范成熟的实训基地模式,并进行有效科学的合作和实训管理是我们期待解决的问题

1.2把专业操作训练当作学生素质培养

现在旅游市场上需要的人才是接受国际先进服务理念,并能把服务意识融进熟练的操作中。而我们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却错把专业操作训练当作学生素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设置的课程如仪表仪容、公共关系、语言训练、客房服务、前厅服务、饭店服务、导游服务等大多是基础技能方面的训练,以为这样就能搞好学生素质培养。其实这只能说是学生的专业操作训练,而实训过程中素质培养从思想到内容都跟不上,学生在参加这些训练的过程中更多地感受到是单纯的重复劳动,这达不到让学生从教育理念上接受国际旅游的管理思想和服务规范,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适应当代社会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查看全文

学校汽车营销论文

一、汽车营销综合实训的现状及问题

(一)校内综合实训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汽车营销综合实训仍然是在校内实训中心完成,但学校毕竟不同于企业,仿真毕竟不同于真实情境。虽然学校在综合实训教学过程中也采用企业销售流程考核要求来对学生进行考核,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但与企业实际岗位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学生在进入企业前必须要经过面试、培训、考核方能上岗,未能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的设定目标。目前,高职院校汽车营销综合实训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学生多老师少,实训管理难度大。高职院校一个班的学生通常有40人左右,有的班级人数更多,而实训老师最多配备2个。在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综合实训中,师生比例明显偏低。虽然在实训过程中也会采取分组管理的措施,但对于汽车销售这种重流程、重过程的实训,在不同的场景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在实训过程中全程跟进正在训练的学生,而无暇顾及其他的学生。其他学生虽有班组长管理或布置分组练习的任务,但由于高职学生普遍自控力差,再加上碍于同学情面,管理效果往往不理想,在实训室玩手机、聊天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就造成虽然实训时间很长,但学生真正练习的时间短,造成老师累学生闲的局面。(2)仿真与实践脱节,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汽车营销综合实训要求学生通过实训能够完整完成汽车的销售流程。这里面就包括要求学生完成大量的某一汽车产品品牌、车辆参数、价格以及竞品参数的信息收集并且将其熟练记忆。记忆产品基本信息是一个销售顾问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很多同学认为该任务太过机械、简单,且校内实训与实践存在脱节可能,如果以后就业的企业不是实训车辆的品牌,花那么大的精力去熟悉和了解实训室的实训车辆并无意义。这些想法使得学生在实训中对汽车产品的知识记忆处于散漫状态,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训的整体效果。(3)无法营造真实职场,职业素养养成困难。校内综合实训拥有便于学院统筹开设、方便管理等优势,能比较容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它缺乏真实职场中的新老员工关系、上下级关系、部门关系等职场关系,再加上校内实训的作息时间和企业工作的作息时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所以校内仿真实训虽能满足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但无法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吃苦耐劳以及与不同年龄段同事及不同级别领导和睦相处之道。从历届毕业生的跟踪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踏入社会以后频繁跳槽的原因是因为无法忍受企业的管理、或者无法融入团队而离职。

(二)“生产性”综合实训开展的难点

鉴于校内综合实训开展所面临的问题,不少学校也在探索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生产性”综合实训。较之仿真的校内实训,“生产性”综合实训由于其真实的工作场景、工作任务以及管理模式,虽然可以大大提高实训效果,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通常也会碰到一些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学校教学与企业经营存在矛盾。从校方的角度上来看,生产性实训无疑应该是件“双赢”的事,学校为企业提供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企业为学生提供可供学生学习的条件。但我们在实践中却发现这个设想虽然美好,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不尽人意,其原因是学校与企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单位。学校是教育的场所,“综合实训”只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里的一门课程而已,学生除了完成该门课程的学习后还有其他教学任务需要完成,不能通过课程培训而继续留下为企业服务。而企业毕竟是以达成经营目标为目的,各岗位是相对固定,各部门希望人力资源部招来的人才是没有学业负担、能够全心全意为其服务全职人员。对于学生到企业“几周游”的这种生产性实习,他们认为从这个合作中,企业除了付出并没能得到他们想得到的益处,因此,企业对这种校企合作形式的开展并不感兴趣。即使碍于情面接受,大部分企业也不愿花上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生更多地是见习而非实习。由于缺乏系统规范的培训,学生感觉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积极性也不高,实习效果也并不理想。

二、基于岗位竞争的汽车营销综合实训的优势

查看全文

全区就业培训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着力解决我区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根据《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政发〔〕114号)精神,现就做好2012年全区就业培训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就业和经济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为目标,以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抓手,以标准化、精细化服务管理为手段,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就业培训各项政策规定与措施,全面细化实名制采集和管理信息,建立健全组织实施、监督管理、考核评估的措施和办法,在强基固本和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有效推进培训工作上层次和规范化、常态化运行,促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区就业培训3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技能培训13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11万人;农牧民工就业技能培训13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11万人;创业培训4万人,培训后成功创业2万人,带动就业岗位8万个。

三、培训对象

查看全文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探讨

一、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日益显著,高职学生想在就业市场中立足并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已经逐渐从注重专业技术能力向其较高的职业素养转移,据调查显示目前多数企业认为,现在高职学生技能水平并不差,但职业素养还有待提升,主要体现在吃苦耐劳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对企业忠诚度以及合作精神等。因此,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优劣已逐渐成为其能否顺利进入职场的门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提升其职业素养,帮助其养成高水平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职业素养提升的途径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有很多,如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进行职业生涯规划[1],开设第二课堂、企业积极参与[2],以及6S管理法则精细化、做好职业生涯规划[3]等,除此之外,实训教学也可显著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活动。实训教学都是在广泛开展行业企业等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要求,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开展有计划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等教学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的思维方法、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等,不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职业意识和扎实全面的职业素质,促进学生深入社会,树立劳动观念。通过实训项目具体操作步骤和反复训练的严格要求,可逐渐训练与强化学生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精神,促进学生的潜能开发与个性发展,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真正成人成才奠定基础。具体而言,实训教学具有以下作用:(一)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高职院校实训教学都是模拟企业的一个具体项目或者是项目中的一个子步骤,需要实际解决一个问题。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整个过程中,其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本科院校不同的是,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实训课程种类很多,不少课程的实训课时占到了总课时数的二分之一;有些课程没有理论课,所有课时均需在实训室完成;期末还有一些综合实训周等,使学生连续一个星期都能沉浸在实训室中,完整地进行一个个实训项目。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使得学生有充足的机会参与实训中,在三年严格、反复及高强度的锻炼下,学生基本具备了其职业技能。以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学生除去在正常的实训课程中的学习,有兴趣及额外精力的同学,还可报名参加实训室助理小组、实训室志愿者等,可以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实训项目,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学习到更加专业的知识,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提升职业素养奠定基础。(二)磨炼学生的心智。与理论课程不同的是,高职院校实训课程中的实训项目一般都需要四个课时或者六个课时,综合实训周中的项目甚至是需要一整天十二课时的时间,因此需要学生高强度、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以我院为例,除去机房及仪器室外,大部分实训室没有安装空调,因此学生进行实训的时候,需要克服严寒酷暑的天气;此外,由于项目的需要,有些实训室没有配备凳子,因此学生需要站立操作;实训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细微的差距可以导致实训项目的失败,因此要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聚精会神,出现问题时,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有疑问可以请教老师,每完成一次实训项目需要进行一次总结。炎热的天气,疲惫的身体,以及连续的思考与总结……这些都是学生在实训课中需要克服与挑战的,经过持续三年的锻炼,学生能够更加坚强,对待困难更加有勇气,其心智得到了很好的磨练,爱岗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得到了提升。(三)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以我院为例,实训室墙壁都有张贴古今中外科学家及其名人名言,各实训室内都有其代表项目的标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在实训室内挂有鼓励学生勤加思考坚持练习的横幅等等,目的都是希望在日常细微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营造榜样引领的作用,让学生在无形之中以名人为目标,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认同,深化职业意识。除此之外,老师在实训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环保和节约的习惯,在不影响实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使用环保节能的实训耗材和方案;对各种实训耗材,要节约使用,能回收的尽量都回收;实训过程中还需节约使用水电等,例如开空调时要及时关闭门窗,实训结束后及时关闭实训室水电总阀等。具体实训过程中,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合作能力,例如临时借用了同学的耗材和文具要及时归还,对于需要两人或多人一起进行的项目需要一起协调合作好等。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讲诚信、肯钻研、有礼貌、能吃苦、会合作的专业精神,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邵政.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研究[J].职教通讯,2018,(23):25-29.

查看全文

以就业为导向计算机教学论文

1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

1.1教学与就业目标不相适应,计算机专业是时下一个非常的热门的专业,几乎每个高校和专科院校都开设这个专业,不同教学模式培养出不同的人才。计算机主要是以职业为导向,将这个作为教学主旨,教师需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而现有的教学与就业目标严重脱节,存在着盲目教学的弊端。教师没有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学以课本为主,缺乏对企业需求的评估,这样导致教师培养出来了一些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但实际能力不够的学生去适应市场。当今快节奏的生活生产方式不会给学生太多的适应时间,如果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失去了具体操作技术过硬的优势,他们很难在计算机产业遍布的现代社会和激烈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如果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实践工作,在从事工作时也无法体现出其专业优势,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前只能退却。

1.2教学与实际应用不相适应,计算机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大部分学校将主要的课时安排给了理论基础课,很多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并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温习巩固的意识,在单一的教学课程中越学越抽象,以致没有形成实际操作的技能,而长时间的弊端累计又造成他们不能深入理解,最终变成了与实际应用脱节。与实际应用不相适应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学生主体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个性特征、创造性特征和动手能力强的特征,在毕业之后,这些特征的缺乏会让他们直面严峻的就业压力。

2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

计算机专业的设置是现实社会的需求,也正是因为如此,其专业设置的目标是学生就业,以此教师教学也应该以学生就业为基础,采用一定的教学模式,在制定教学模式时,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2.1就业目标应该符合计算机专业特点

查看全文

通信类实训课程体制创建

1研究背景及意义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应该跟普通高校不同,要以职业、行业或岗位群的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社会、经济、科学和技术的日新月异,对职业和职业劳动者的需求标准必然产生动态影响。然而,高职学校课程体系仍是原来的学科式课程体系,表现在:一是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学校按国家计划组织教学,对企业需求考虑得较少,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紧密的问题相当突出;二是水平不高,还未将“以就业为导向”的这种理念真正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融合、教学方法改革中;三是院校和企业均表现出动力不足的现象。

1.1建立实训课程体系,有利于增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其就业能力开展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政府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一根本要求,满足就业岗位对该类从业人员所提出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要求。可以说,这些内容是高职教学必须贯彻的基本内容,也是培养面向企业、生产一线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基本要求,表现在课程体系上,其内容、时数、进程均具有刚性要求。

1.2建立实训课程体系,有利于推动高职通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开展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有利于建立符合企业需求的教学模式,推动高职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创建特色办学理念以及在这种理念支配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1.3建立实训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提高其就业能力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通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更加清楚所学知识与工作岗位的对应关系,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2研究思路

查看全文

高职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论文

1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1.1校内指导老师监管不到位,学校评价带有片面性

首先由于受到校内实习指导老师人数的限制,导致一名实习指导老师要带很多实习学生,而这些实习学生则因为分布于不同实习企业或者分布于不同的城市,而导致实习指导老师不能对其进行全程的监督,以我校的学生实习实训为例,我校学生所参加的实习实训企业比较多,因此实习指导老师不可能对每名学生在具体的实习实训中的表现有深入的了解,校内指导老师监管的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实习实训效果。比如有些学生因为缺乏教师的监督,他们会在实习实训期间出现各种违反实习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其次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质量评价带有片面性。高职院校对学生实习实训质量的评价更多体现在学生的实习日志和实现总结上,而忽视了企业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因素。

1.2把关不严,实习流于形式

基于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难的现实考虑,高职院校常常将实习实训锻炼的岗位与学生的就业相混淆,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高职院校不会考虑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岗位的专业性,只要学生参加了实习实训锻炼,高职院校就会认可其实习实训的质量。二是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实习实训过程的监管,导致一些实习实训锻炼更多赋予形式化。根据多年的实训经验发现很多学生不重视实习实训环节,学生在参加实习实训时更多的是在家休息或者从事其他活动,而随意的找家企业签订一下实习报告鉴定表的方式应付高职院校。

2建立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查看全文

化学化工学类实践教学体系分析

摘要:作者对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应用(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化学工程;实践教学;实习实训

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的前身是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遵义师专”)化学系。作为一所具有100多年师范办学经验和历史传承的师范类院校,在培养中小学教师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得到了业界和社会的好评。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是遵义师专5个最老的系之一,自然也传承了老师专的优良传统。自2001年升本以来,化学化工学院在原有化学专业(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又分别于2008、2011、2018年成功申报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三个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生。升本以来,遵义师范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赘述。作为遵义师范学院的一名老教师,亲眼目睹了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的发展,但也感到,我们在目前已经取得的成绩背后,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化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难度逐年增大,专业已经显现出衰落的景象(在此不予讨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等工学类专业在实践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针对化学工学类专业在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作者作了一些思考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1实践教学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部在新时期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1]。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的学生就是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地方经济又与当地的企业、行业紧密联系,学生要服务于地方,就必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简称“留、下、用”),同时还需要有合适的平台,也就是接收学生的用人单位。学生能否被用人单位录用,学生的能力水平是关键因素,特别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除了先天因素外,在学校期间的相关训练是决定其能力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涉及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广义的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对应的实验课、专业方向课程对应的实训课以及到相应的企业、行业进行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实习。作者讨论的实践教学,主要指专业基础课程对应的实验课程。化学化工学院有几十年化学(教育)专业的办学经验,课程设置也相对稳定和合理。但对工学类专业,办学经验较少。如在刚开设应用化学专业时,其课程设置就是在原化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增加了几门应用化学专业的方向课,删去了几门化学专业的方向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技能),实(验)践课程几乎是原样复制。这样就导致我们应用型工学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专业特色,基础实验课仍然沿用化学专业老的课程体系: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在这一课程体系中,由于各门实验课是独立开设的,有些实验项目在不同的课程中出现了重复开设的现象,如玻工操作在无机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中就重复开设,滴定操作在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中也出现了重复。在当前学分和课时数都大为减少的情况下,就显得极不合理。其他兄弟院校大多已根据实验体系,按初级、中级、高级分层次安排教学,并已有相应的教材[2],因此我们的实验课程体系亟待优化。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我们开设的运用新方法、新手段的实验还很少,如微波合成法、超声波合成法、微波萃取、超声波提取等均未开设;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缺乏综合应用合成技术、成分分析、性能测定等一系列实验手段的创新性实验,如树脂、涂料的合成、制备,性能测试,生产工艺、配方的优化等综合实验;也缺乏目前化学化工领域比较前沿的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等实验。化学化工学院工学类专业在经历了办学初期的迷茫、困惑后,通过走出校门到省内外高校取经学习、到大型企业参观、请企业、行业专家到学校座谈等形式,已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几次大的修订,但我们认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离完善还有一定距离,如我们的课程设置中能有效训练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设计实验、综合实验还比较少;部分实验因条件不具备而延期开设;部分实验因实验时间长、操作繁琐、有一定危险性等因素而没有开设。

2实习实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