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才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4 20:28: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技术人才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职称评审工作对技术人才的推动作用论文
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是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很重要的工作,在开展职称评审工作以来,专业高评委对培养和造就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经历了从建国初期到1966年的“学衔制”、1977年至1983年实行的“职称制度”和1986年我国推行专业技术职务制度,以及1999年上海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竞争、激励机制,率先建立的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特点的评聘分级分类管理的社会化评审体系。这一体系打破了人事档案管理的限制,疏通了社会化人才评价的渠道,实现了专业技术人员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评审中强化了专家的作用,真正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专业技术职务的社会化评审使职称评审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些年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坚持了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注重工作实绩;为优秀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正确的政策导向。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社会地位、稳定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通过对学术、技术、专业水平及业绩的考核和评价,激励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进取精神,促进了人才的成长,从中发现了大批中青年优秀人才,对促进行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不断创新是专业高评委开发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基础
专业高评委办公室需严格按照市专业技术人员主管部门的要求,在社会化评审中,强化专家的作用和社会的监督,并密切注意行业的动态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涉及的行业特点有所创新,这是专业高评委做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工作的基础。
1、创新思路,适应社会化评审。社会化评审突出了个人申报、社会评审、单位聘用,最大的特点就是把申报的自主权回归给了个人。专业高评委办公室需根据这一特点,加强和相关行业协会的沟通,密切注意行业的发展动态,注意收集行业中对人才的需求,关注行业人才的发展,特别是青年人才的状况,积极参与通过行业协会对行业范围内特殊专业人才的聘任工作。并通过行业协会对专业高评委进行宣传,使行业内外充分了解专业高评委,扩大专业高评委在行业内外的影响。
2、专业高评委专家组成要充分考虑涉及行业的特点。社会化评审之后,申报单位涉及科研院所、各类不同性质、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有的是长期在生产第一线从事专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的是在实验室中从事科研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所以,在组建评委库时根据市专业技术人员主管部门的要求和社会化评审的特点,结合行业专业特点,经行业组织推荐,按要求严格筛选,选择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具有高级专业职务和一定的资历,在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在专业上有一定造诣的,从事理论研究的教授、副教授;从事课题研究的院所研究员、副研究员和在生产一线从事项目开发、项目管理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组成了评审委员会库和专业学科组库。
3、充分发挥专家评委的作用,形成民主氛围。专家、评委是评审工作的主角,评审过程中专家、评委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申报者专业上进行全方位的评审,是客观、公平、公正开展职称评审工作的前提。特别是对破格申报的材料,首先听取专家的意见,以专家评鉴意见为主,行业推荐意见作为参考,真正从理论水平、业绩、业务能力、创新能力上把一些确有真才实学的精英人才挑选出来,发挥他们的作用。如工程系列水产及食品专业高评委97年破格晋升的几位中青年科技人员,在破格晋升高级工程师后,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大增,所在单位也放手让他们承担省市级的科研课题,在近年为主所担纲的项目中,其中一项获得1998年上海市科技星火三等奖;另一项获得199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还有一项获得200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切实发挥了专业高评委为社会、为行业,选拔、推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制造业一线工人岗位技术人才培养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企业劳动组织方式的变革,要求员工必须向知识型技能型转变;对技能型员工和培养技能型员工的正确认识;培养技能型员工的措施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人类正迈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呈现出一系列的特征、劳动者操作的机床设备和生产的产品的科技含量、技能是指运用知识和经验去完成某一活动的行为能力、技能型人才与技术工人相比,除了具备更丰富的生产操作经验和事故处理能力、强化理论学习、抓好岗位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技术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加强班组内部员工之间及班组之间的学习交流、着力解决技术难题,培养技术创新能力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在现代制造业,高科技产品不断出现,高技术含量的设备不断应用,一线工人岗位正从劳动密集型逐渐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企业对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的技术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知识技能结构已难以满足工作的要求。为此,无论是从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还是企业长远发展,大力培养技能型员工都应作为企业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常抓不懈。
[关键词]企业劳动组织员工
一、企业劳动组织方式的变革,要求员工必须向知识型技能型转变
进入21世纪,人类正迈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呈现出一系列的特征。企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建立在泰罗科学治理原则基础之上的、以增加物质财富为最终目的的大批量生产方式,正在被以精益生产和灵敏制造为代表的灵活多变、适应性强、个性化的柔性生产方式所取代;相对于传统工业的金字塔型组织治理模式,精益生产方式条件下的企业是一种扁平化的组织,企业的每一个体都是创造性的个体。为此,企业要求每一个员工都必须由传统的简单操作的劳动密集型向现代企业所要求的知识型技能性转变。因为:1、劳动者操作的机床设备和生产的产品的科技含量,在不断提升,其变化提升之快在一些领域已达到日新月异的程度,这对劳动者的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者必须与时俱进,迅速跟上形势,实现由一般的劳动操作向知识型技能型的操作转变。2、企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去粗放型的简单操作的企业组织形式,早已向着集约的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组织形式过渡。企业集团化结成了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和并行关系,其组织结构属于网络结构,企业不但是良好的经济组织,而且是一个良好的学习组织。这种学习型组织以建设学习型企业和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员工代替了传统的企业和员工。3、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每个人都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每个人都需要具备创业、解决问题和自我创新的技能。而这种人,实际上就是知识型技能型的人才。当前,为提高生产效率,加快企业发展,企业大量引进先进设备,如自动化生产线、数控机床等,使员工的工作性质从以体力操作劳动为主转向以知识、信息处理及脑力劳动为主;工作范围也在不断拓宽,专业间业务交叉,人员间的多方面的协作,也更需要员工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企业劳动组织的变革,要求员工必须向知识型技能型转变。
二、对技能型员工和培养技能型员工的正确认识
企业高技术人才培养和鉴定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中小企业成长的周期性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成长的阶梯性的特点,动态地把握中小企业成长中高技能人才需求变化与社会高技能人才培养鉴定供给的矛盾,通过“反证”的思维角度积极探索了满足中小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培养与鉴定模式的理论逻辑。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高技能人才;成长阶梯
1导言职称论文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面临稳定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问题,其凸显的是高技能人才供需严重不平衡的问题。对制约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培养和鉴定模式上,学界和国家部门都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理论探索和多元化实践。例如,针对社会鉴定高技能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符的矛盾,国家积极推行“企业鉴定模式”——由大型权威企业自行培养与鉴定,国家认可颁布的一种新型高技能人才成长路径。这种既发挥大企业实力优势又满足其自身需求的“量体裁衣”式模式,是一种培养与鉴定体制创新的大胆尝试,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有“企业高校联合培养”模式、国家推动的高技能人才见习培养基地模式等,高技能人才培养鉴定路径越来越具有多样性。然而,对占据中国税收的50%,GDP60%,提供就业70%的中小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与鉴定模式的研究与举措都见之甚少,直接制约了中国经济结构升级转型的步伐。本文结合中小企业成长的周期性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成长的阶梯性的特点,结合中小企业成长中高技能人才需求变化和社会供给的矛盾,通过“反证”的思维角度积极探索满足中小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培养与鉴定模式的可能选择,为现实中国家举措提供理论参考。
2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和高技能人才需求
2.1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与判别
一体化教学培养技术人才论文
摘要: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有着独特的特点与内涵。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阐述了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认识和想法。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实训;理论教学;技能
技师学院是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的职业学校。目前,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对中高级技术工人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既要能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又要有技术创新能力。为了能够培养出这样的中高级技术工人,适应我国现代企业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
所谓“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融为一体,在一个课堂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传授。即:在真实或模拟的生产工作环境中,学生首先完成理论基础的学习,然后进行实际操作认识和训练。该模式使教学过程实现了四位一体,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一体,一堂课同时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教师、车间为一体,教室既是理论的课堂,又是实习操作车间;教师、师傅为一体,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徒弟为一体,学生既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者,又是实践技能的操作者。该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
中的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和矛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在努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最大限度的缩短了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迁移的过程,达到了学以致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职业教育的目的。
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论文
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论文
关于加强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取决于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本的数量,更主要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高级管理人才、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和高超技能的技术人才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如何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开发这一宝贵的群体资源,让他们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矿山建设之中,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科技进步,为企业产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我们矿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加以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公司从2002年成立以来,吸引了大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加盟这艘煤业航母来建功立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业,使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工中所占的比例迅速扩大。青年职工是煤矿生产的主力,让刚刚步入社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生产一线去,对于增强企业基层管理和技术力量,充实专业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科技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职工整体素质,是很有必要的。这些同志在参加工作之初,大部分被分配在井下采煤、运输、选煤、通灭、机电检修等岗位,经过实践锻炼,他们中间大部分人能够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担当起生产经营工作的重担,有的成为基层区队的技术骨干,有的被选拔为中层管理干部,表现出了较强的技术素质和专业才能,成为矿区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尽管如此,由于种种原因,还有相当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其主要表现在:
有的人从事的工作岗位与所学的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不能发挥特长,缺乏继续上进的热情;有的人怕苦怕累思想严重,不愿深入井下,深入基层,不能把书本知识同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作风飘浮,敷衍了事;有的人对工作分配有抵触情绪,对自己的工作现状不满,觉得屈才,逐步失去了爱岗敬业、不断进取的热情;有些人受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和腐朽生活方式的诱惑,整天盘算着如何到社会上去捞钱,不安心本职工作。以上种种思想误区,程度不同地影响着专业技术人员在生产建设中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的发挥。
如何针对以上情况,结合企业实际,用新的观念、新的视角去看待、爱护和培养专业技术人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各显其能、竞展才华,服务于矿区建设呢?笔者以为:
高水平实验室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实验技术人员水平的途径;结语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高职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第一线的高层次实用人才、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验教学辅助工作、实验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日常管理、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往往充当着多重角色、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梯队建设,重视实验教学的管理工作、结合专业跟班听课、实验课是理论课程的一部分,是理论课程的拓展与延伸、业务培训、在职学习是让实验技术人员参加一些与自己业务有关的短期培训班、以老带新,向专家、教授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以更好的为实验教学和科研服务、实验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充当着实训基地的角色等,具体请详见。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第一线的高层次实用人才,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具备进入劳动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所以,实践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要求学生毕业时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技术等级证书或岗位资格证书。因此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尤为重要。实验室的建设是实践性教学的基础,对应用性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要通过实验、实训等实际操作训练才能获得验证和巩固,才能够提高学生日后在工作中的应岗能。
一、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一)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验教学辅助工作
实验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实验室除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以提高学生应职应岗能力为主体的技能实训教学工作。教师在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实验中既有理论问题又有技术问题。需要采用仪器设备才能完成。必须得到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配合。实验技术人员既要熟练的操作使用仪器设备,解决实验技术方面的问题又要承担琐碎的服务和事务性工作。为了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和体现实验实训教学效果,每次实验课都要认真准备,严谨施教,精益求精。自己在上课前严格检验实验仪器并根据实验内容自己先认真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指导学生实验使学生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并注意引导学生保持桌面干净,仪器整洁,做完实验后,引导学生把所有仪器检查一遍,清点仪器数目,整理台面,认真填写仪器使用记录本,这些看起来琐碎细小,可无形之中却培养了他们细致耐心的优良品质。
(二)实验室日常管理
职称制度改革下职称评聘管理探讨
摘要: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现阶段我国职称评价机制对于部分行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在职称制度改革大背景下,对职称评聘管理模式进行探讨,成为当下一个热点问题。据此,本文首先从外语、计算机、论文等不再是职称评审必备条件、职称评聘开始逐步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职称评聘的监管制度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三个方面对职称评聘管理模式现状进行了简述;其次立足于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核心评价标准、针对不同领域制定不同职称评价标准、创新职称评价方式,探索多元评价方法三个维度对当前职称制度改革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最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职称评聘进行分类评价、职称和岗位实行聘期制、加强职称评审权的下放、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职称制度;改革;职称评聘;管理模式
随着《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印发,我国职称工作进入新一轮深化改革阶段,如何更好地处理评聘关系问题是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职称制度改革大背景下,职称评聘管理工作有了清晰的改革方向,要综合考虑品德、能力、贡献,系统的对人才进行评定,逐走出传统职称评定中主要根据论文、学历、资历、计算机、外语等硬性指标的职称评聘管理模式,新指标的建立,有助于通过系统考虑工作,实现职称评聘管理模式的统筹兼顾。
1职称评聘管理模式现状简述
1.1论文、计算机等硬指标逐步淡化。长久以来凭借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以及论文数量的职称评聘管理模式备受争议。针对这一现象,当前多地区已开始着手改革。一是部分地区开始对工作中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更高,而对科研要求较低的岗位在职称评价中淡化或取消对于论文、英语要求;二是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一些地区开始积极探索引入新指标代替论文、外语和计算机在职称评审中的作用。如更偏重于实际研究成果的传新性和影响性,以避免因对论文数量要求而引起的论文质量低下。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在职称评聘管理中取得了新的进展。吉林省在《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不强制对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设定标准;内蒙古针对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基层技术型和实践型岗位,职称评聘管理中注重对工作过程中业绩进行审查,不强制对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设定标准。1.2开始逐步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评审条件逐渐成为职称改革的一个导向,通过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逐步突出用人部门和单位的自主评价,鼓励单位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针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人才评价,传统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社部门,通过对相关工作的备案实现对职称评聘的管理。据了解当前江西省内14家企业、37家院校和医院、5家科研机构下放职称评审自主权,全日制本科高校教师职称全部实行自主评审。实践证明,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用人单位基于自身需求导向,其职称评聘标准与传统的评聘标准相比更加科学和符合单位实际情况,同时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实现了政府为主导的职称评聘管理职能的转变。1.3职称评聘的监管制度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职称评聘的监管制度在不同地区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标准不严格、程序不规范,投诉较多、争议较大以及复核中发现严重问题的局面。凸显出当前政府监管不明确、单位不自律、社会监督失位,对职称评聘过程中的申报、推荐、评审各环节监管机制不够健全。一是下放职称评审权后事中、事后监管规则、流程和标准不够明晰。二是用人单位对评聘界限、评聘规则具体工作中依据各单位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并做出决定的权力交代不清。三是未做到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进行及时的监管,对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突出问题以及不合理情况,未能进行公示并做严肃处理。
2当前职称制度改革主要内容
卫生职称制度改革探讨
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制度,对于党和政府团结凝聚专业技术人才、激励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卫生健康行业是关系到国民身心健康的重要民生领域,有着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等特点,此类行业的发展尤其依赖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而职称的评定与晋升是激励和选拔人才的必要途径,特别是高级职称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的评审与考核,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卫生健康行业发展导向。因此,推进卫生职称制度深化改革,优化高级职称人才评审条件和相关制度对于卫生人力资源配置、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江苏省职称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现状分析
随着全国各省(区、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以下简称高级职称)申报和评价人数逐年增加,一些问题与矛盾逐渐暴露,其中,如何进一步优化高级职称评价标准和指标,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成为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点之一。江苏省于2021年进行了高级职称政策分析研究,以全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和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人员为调查对象,随机发放问卷,最终收到有效样本6111个。本研究通过调研了解江苏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于高级职称评定资格条件的选择偏好,分析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现况,并提出优化建议,为江苏省深入推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完善卫生人才选拔机制和队伍建设,科学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在评价标准方面,一是虽然江苏省在出台的职称评审相关政策文件中提出要破除“唯学历、资历”倾向,但医疗卫生行业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调查显示,在学历资历方面,绝大多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认为,评定高级职称需要具备较高的学历条件,例如,申报正高级或副高级职称应达到本科学历及以上。二是尽管政府出台政策希望可以破除论文限制,但在此次对于职称评定业绩成果条件的偏好调查中,仍有近一半的人员认为申报职称必须有论文条件,部分医疗机构在职称评定时淡化论文要求,但不可否认论文的撰写有助于医务人员总结经验,提高科研思维和逻辑能力。三是超过2/3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于继续教育在评价标准中的应用持认可态度。他们认为,继续教育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掌握各领域内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不过,医师对于继续教育应用的条件偏好于“不作要求”或“有要求但不限定学时、学分”。笔者分析,这可能与医师需要临床、科研两手抓,日常工作量大,继续教育课程可能会过多占用其工作或休息时间有关。在评价方式方面,绝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仍然支持在高级职称评价中采取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并且认为申报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应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医德考评不合格者不能将该年计入申报职称的资历年限,这样才能与我国“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评价导向一致。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各项条件的选择偏好上存在显著差异。一级和二级医疗机构偏好于认为专科或中专学历即可申报正高、副高级职称,一级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认为应提高继续教育相关要求;二级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评价方式方面倾向于“以考代评”。而三级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并不倾向于在职称评审条件中对继续教育提出较高要求,且三级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倾向于“考评结合”。笔者分析偏好差异的原因,评价指标的内容存在偏好差异,可能是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获取相关领域前沿知识的途径不尽相同。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更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因此希望增加继续教育在评价指标中的比重,例如,限定学时、学分,这样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申报和评定时将具备一定优势。评价方式存在偏好差异,可能是由于三级医疗机构人力资源丰富,竞争相对较大,只依靠职称考试难以选拔出更加优秀的人才,需要专家结合申报者的基本条件、学历资历、业绩成果等其他方面进行评审,以保证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质量。此外,不同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对于评价方式偏好也有显著差异。医护在职称评定的评价方式偏好选择上存在不同。医师倾向于“以考代评”,而护士则倾向于“考评结合”。笔者分析其原因,对于医师来说,其培养周期长、工作压力较大,因此期望尽早晋升扩大自身影响、体现自身价值,同时也可以获得患者的信赖;对于护士来说,各医疗机构护士数量较多,职称晋升竞争大,考试加评审可以降低竞争压力。
思考与建议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高级职称评审条件的偏好和选择对于改善江苏省卫生人才职称评价制度,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和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可考虑在制定相关举措时将其作为借鉴。首先,加强医疗机构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医德医风的重视程度。高尚的医德医风是评价卫生领域人才的重要指标,各层级、各类别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都应以德为先。医疗机构要完善和优化单位医德医风评价体系,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思想品德的考核标准。其次,探索多元化的职称评价方式,广泛开展评聘结合的职称评定方式。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根据高级职称岗位空缺择优推荐人选进行考试和材料申报,可有效控制申报人员准备考试和申报材料的成本。再次,针对苏南、苏中、苏北地区高级职称评审现状和专业技术人员偏好差异,应加强各地区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平衡,因地制宜地制定评审制度。例如,苏南地区三甲医院可以提高对高级职称申报人员的业绩成果要求,适当降低继续教育的学时、学分要求,鼓励自学并提出一定的科研成果要求。最后,对于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不同专业技术岗位类别人员应进行分级、分类评价,改变统一化标准,以突出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
作者:袁园 马红兵
管理县管专家选拔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是县委、县政府命名并授予“安阳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由县委组织部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中的优秀人才。
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是在我县从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在科技应用开发、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有较深造诣,并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
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管理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和“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的科学人才观,在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促进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发挥县级优秀专家的优势。
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管理工作,要坚持德才兼备、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群众公认、注重效益的原则。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实行动态管理,三年为一个管理届期。因特殊原因,可即时调整或年度调整。
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为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应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工作,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大实践教学以及校企合作力度,为我国建筑行业输送更多的人才。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校企合作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培养建筑施工、工程造价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人才,其不仅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教学,更要加强工程实践教学,满足社会用人需求。因此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教学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有效提高人才水平,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一、建筑工程文献统计分析
本文采用文献统计方法,检索知网文献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直观地展示了所选文献资料的关系网络、学科分布和论文数量统计等。以“建筑工程”为关键词检索,检索到期刊论文高达20多万篇,文献数量较多,文献相关联的主题涉及企业管理、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高层建筑、建筑工程造价等,论文内容涵盖了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造价预算、工程设计以及企业管理,上述分析体现了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动态,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对相应人才的需求,同时人才培养应围绕建筑施工、工程造价等方向加强教育,需要高校进行培养模式改革,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以“建筑工程技术”为关键词检索,检索到期刊论文共20639篇,文献相关联的主题涉及土木工程、节能施工技术、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工程建设施工、BIM技术等,涵盖了建筑智能化、BIM技术应用等,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力度的提升,绿色建筑逐渐普及,同时为了降低劳动量以及提高工程效率,BIM技术迅速发展,上述内容为后期课程教学提供了方向。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主要涉及校企合作、教学改革、BIM等,文献研究内容体现了传统教学模式,也根据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结合BIM技术应用,加强了BIM课堂教学,同时以工程实例为出发点,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加强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的结合。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