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职业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7 23:48: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金融职业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金融职业教育

投资理财专业职业化教育诠释

关键词:投资理财专业;职业化教育

提要:近年来,投资理财专业在各高职院校纷纷设立发展起来。如何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实际,探索职业化教育方法并付诸实践,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直以来,我们不断对投资理财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同样明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领域的不断开放与深化,企业、各金融机构及中介机构、个人甚至是政府机关都越来越看重投资与理财,对这方面职业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发源地,投资与理财专业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在各高职院校纷纷设立发展起来的。

一、高职投资理财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范围广,学生学得比较浅,实践动手能力弱。投资理财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比较多,所以开设的课程范围很广,金融学和投资学是其学科体系的主体,银行、保险、证券、企业财务这四个方向的专业知识是其四大支柱,房地产、法律、市场营销、公司经营等相关知识也必不可少。要学通如此多领域的知识和内容,除了需要时间,还需要丰富的师资和学校优厚的软硬件提供支持。但是,单就一所学校而言,师资和学校的设施是有限的,其结果往往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三四十门课程,但对课程的理解都停留在简单的印象当中,不可能对某个领域或方向有很深的理解和造诣。再加上这么多课程都要进行实践,教学难度很大,除了证券,其他领域的实践教学由于各种原因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二)专业缺乏具体的职业定位引领,给学生就业造成障碍。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投资理财专业都是不分方向的,表面上,毕业生可以进入很多行业和工作岗位,但实际上由于没有具体职业定位的引领,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就业选择就会变得盲目。虽有个别学校做了一定的改革,如将专业改为保险专业、证券投资专业、国际金融专业等,这样做的结果虽然使学生对某一个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有较深了解,但又导致专业口径太窄,使学生就业时面临困难。

查看全文

投资理财专业职业化教育思索

关键词:投资理财专业;职业化教育

提要:近年来,投资理财专业在各高职院校纷纷设立发展起来。如何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实际,探索职业化教育方法并付诸实践,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直以来,我们不断对投资理财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同样明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领域的不断开放与深化,企业、各金融机构及中介机构、个人甚至是政府机关都越来越看重投资与理财,对这方面职业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发源地,投资与理财专业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在各高职院校纷纷设立发展起来的。

一、高职投资理财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范围广,学生学得比较浅,实践动手能力弱。投资理财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比较多,所以开设的课程范围很广,金融学和投资学是其学科体系的主体,银行、保险、证券、企业财务这四个方向的专业知识是其四大支柱,房地产、法律、市场营销、公司经营等相关知识也必不可少。要学通如此多领域的知识和内容,除了需要时间,还需要丰富的师资和学校优厚的软硬件提供支持。但是,单就一所学校而言,师资和学校的设施是有限的,其结果往往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三四十门课程,但对课程的理解都停留在简单的印象当中,不可能对某个领域或方向有很深的理解和造诣。再加上这么多课程都要进行实践,教学难度很大,除了证券,其他领域的实践教学由于各种原因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二)专业缺乏具体的职业定位引领,给学生就业造成障碍。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投资理财专业都是不分方向的,表面上,毕业生可以进入很多行业和工作岗位,但实际上由于没有具体职业定位的引领,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就业选择就会变得盲目。虽有个别学校做了一定的改革,如将专业改为保险专业、证券投资专业、国际金融专业等,这样做的结果虽然使学生对某一个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有较深了解,但又导致专业口径太窄,使学生就业时面临困难。

查看全文

金融危机中职校专业调整分析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适应性调整

论文摘要:专业设置的适时调整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增进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正在发生的金融危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职业院校专业的设置带来了极大冲击,必然要求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做出适应性调整。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下职业教育发展给职业院校专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然后从国际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经验得到启发,认为专业设置必须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企业发展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三结合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调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性调整的原则和思路。

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制约于经济和反作用于经济,职业院校专业的设置是实现职业教育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当经济体发生变化甚至发生危机时,职业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手段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当前由美国从2007年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生活正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我国自金融危机以来出口型企业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导致失业率的日益上升。在此新的形势下,职业教育应该如何寻求突变,如何适应并满足新的经济发展要求,是一个紧迫而实际的课题。

一金融危机下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面临的机

遇和挑战由消费需求的下降引发的企业产能剩余、生产不足,企业退出市场,造成员工失业,这是金融危机的一个表象,从中不难发现多余的产能主要是科技含量不高、工艺落后的产品,失业的员工主体是缺乏技能培训,不能适应新的岗位、个人转换岗位的能力不强的劳动者。金融危机必然带来产业的升级换代,产业的升级换代需要大批掌握新技术、岗位适应性更强的新型技能型工人,而技能型工人的培养历史性地落到了职业教育翻。

显然,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必须做出新的调整,才能满足职业教育在金融危机新背景下的发展,促使它更贴切的服务于经济。要做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适应性调整,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哪些专业课程应该增加、哪些应该减掉,哪些专业课程需要整合,所设的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就业上岗的能力有何影响等等。

查看全文

金融危机下职校专业调整问题论文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适应性调整

论文摘要:专业设置的适时调整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增进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正在发生的金融危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职业院校专业的设置带来了极大冲击,必然要求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做出适应性调整。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下职业教育发展给职业院校专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然后从国际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经验得到启发,认为专业设置必须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企业发展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三结合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调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性调整的原则和思路。

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制约于经济和反作用于经济,职业院校专业的设置是实现职业教育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当经济体发生变化甚至发生危机时,职业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手段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当前由美国从2007年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生活正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我国自金融危机以来出口型企业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导致失业率的日益上升。在此新的形势下,职业教育应该如何寻求突变,如何适应并满足新的经济发展要求,是一个紧迫而实际的课题。

一金融危机下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面临的机

遇和挑战由消费需求的下降引发的企业产能剩余、生产不足,企业退出市场,造成员工失业,这是金融危机的一个表象,从中不难发现多余的产能主要是科技含量不高、工艺落后的产品,失业的员工主体是缺乏技能培训,不能适应新的岗位、个人转换岗位的能力不强的劳动者。金融危机必然带来产业的升级换代,产业的升级换代需要大批掌握新技术、岗位适应性更强的新型技能型工人,而技能型工人的培养历史性地落到了职业教育翻。

显然,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必须做出新的调整,才能满足职业教育在金融危机新背景下的发展,促使它更贴切的服务于经济。要做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适应性调整,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哪些专业课程应该增加、哪些应该减掉,哪些专业课程需要整合,所设的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就业上岗的能力有何影响等等。

查看全文

独家原创:浅谈市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一线各种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承担着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外来高技能人才大量流失,给我市在逆势中谋求崛起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客观正确地分析我市职业教育中存的问题,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加快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巩固和壮大我市自有的技能型实用人才队伍便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摆到了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中的重要位置,使我市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职业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观念错位,社会上存在着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有些教育政策和制度导向还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社会地位远远不如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职业教育被边缘化;二是职业教育与市场、就业、产业发展之间尚未真正形成良性互动的有效机制。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与市场机制的衔接不够紧密,适应市场、满足就业、服务经济的能力还较弱;三是管理体制不顺,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人事、劳动、农业等部门多头分散管理,各自为政,造成管理体制分割和办学秩序混乱,学校专业设置雷同,导致分散重复办学、资源配置不当、办学效率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四是结构失衡,布局不合理,高职、中职、公立、民办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五是职业教育投资不足,尚未建立起稳定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投入增长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经费筹措渠道不宽,办学条件受限;六是政策落实不到位。民办职业教育与公办职业教育法律平等地位在实践中尚未完全落实。民办职业教育在自主办学、教师和学生待遇方面,与公办职业教育存在着明显不对等。国家对民办职业教育在资助、产权、回报、信贷、奖励等方面的政策仍需进一步落实;七是职业学校基础建设不足,实训条件缺乏,基本建设滞后,特别是教师培养跟不上,缺少相应准入标准,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双证书制度落实不力,双证融通存在困难;八是办学特色不鲜明,产教结合、校企结合不紧密,学校与社会结合困难,实习实训设施不配套,专业特色不明显,市场竞争乏力;九是尚未形成健全的职业教育科研机制,科研为职业教育发展服务能力不足,全社会和职业教育系统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重视不够,关于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理论、理念和规律的认识亟待提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制约着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使职业教育在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为了有效加快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更好地推动我市在逆势中崛起,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突出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深化改革,通过体制改革创新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动力

1、改革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强化各级教育部门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统筹协调职能,其它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主管或主办职业教育,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要从主管部门独立出来,成为面向市场、接受教育部门指导和监督的办学主体。

2、改革职业教育办学体制。采取社会化、集团化、民间化、市场化运营方式,推进强强联合、强弱合作,整合资源。着力推进公办职业学校体制改革与创新,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要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按照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制定并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积极推动骨干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采取联合、连锁、集团化等办学模式扩大招生规模。鼓励骨干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与农村职业学校、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联合办学,采取一年在农村学校学习、一年在城市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的办学模式,以强带弱,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积极扶持民办职业院校发展。

查看全文

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研究

[摘要]欧盟历来重视建立健全的资助体系。2010—2020年欧盟职业教育领域的学生资助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改善学生的过早失学问题、促进跨国学习和培训、推动从学校到工作的顺利过渡。该阶段资助政策呈现出以下特点:“聚焦学生成功”的资助观、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资助形式、全纳取向的资助对象。对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工作的启示为:确立以投资人力资本为核心的资助政策理路,提升资助项目的整合性和广泛性,发挥多元主体在资助中的作用。

[关键词]欧盟政策;职业教育;学生资助

2009年,欧盟出台了“欧盟2020战略”(Eu⁃ropean2020Strategy),强调职业教育在实现智能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增长中的作用。2010年又出台了《支持欧盟2020战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合作新动力》,制定了职业教育推动“欧盟2020战略”的具体措施。这两个报告纲领性地指出当前欧盟职业教育的发展挑战和应对措施。以这两个文件为指导,欧盟出台了一系列学生资助项目和计划,希望实现欧盟青年的潜能和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融合,提升欧盟的整体竞争力。本文旨在回顾该阶段欧盟是如何通过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来支持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同时也分析了欧盟职业教育学生资助的理念、对象和方式,以期为理解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提供新的视角。

一、欧盟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出台的背景

金融危机后,欧盟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面临三大困境:社会经济增长的预期与青年就业形势严峻的矛盾、劳动力教育程度提升的要求与职业教育失学率过高的落差、全球化就业的能力需求与学生缺乏海外学习和培训经历的冲突。1.现实背景。第一,青年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下表所示,金融危机后,欧盟的青年失业率“从2008年的15.9%急剧上升至2009年的第22期(总第926期)20.3%”①。到2013年,“欧盟28个国家和地区共有56万青年处于失业状态,失业率达到23.7%,意味着超过1/5的青年在劳动力市场都找不到工作。”②2015年,这一比率依旧维持在20%左右。导致青年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除金融危机带来的劳动力市场低迷外,还在于青年自身的技能短缺。2014年麦肯锡咨询公司的报告指出,在调查的8个欧盟成员国③里,61%的雇主都有招聘困难问题,因为很多求职者缺乏与工作适配的技能。实际的招工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2013年,“27%的雇主都没有招满员工”④。严重的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要求欧盟加强失业青年的技能培训和教育。第二,过早失学率(earlyleavingfromschool)居高不下。欧盟的高中失学率一直很高,“2010年这一比率仍徘徊在15%左右”⑤,但高中学历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是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最低资格要求。金融危机后,失学学生更难进入劳动力市场,“到2013年,仍有近60%的失学青年处于失业状态。”⑥职业教育的失学率远高于普通教育。根据成人教育调查的粗略统计,职业教育的失学率约是普通教育的两倍,但由于其样本统计的偏差,结论的可信度不高。然而,国别数据的统计依旧表明,职业教育的失学率要大大高于普通教育,如2012年法国的中等教育失学学生中,“来自中等职业教育和高中普通教育的比例分别为49.0%和28.2%。”⑦澳大利亚在2013—2014学年“普通高中失学率和中等职业教育失学率为7.10%和9.3%,学徒项目则达到了12.8%”⑧,这使得解决职业教育的失学问题显得尤为迫切。第三,流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欧盟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流动将成为个体尤其是青年提升未来可雇用能力的基本方式。海外交流“不仅能获取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还能发展多种语言技能和跨文化能力”⑨,这些都是未来雇主看重的基本素质。跨国流动既能提升欧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又能促进青年的跨国就业以缓解本地区的失业问题。跨国流动还通过鼓励成员国间的人员流动,加强各国人民的欧盟意识,起到增强欧盟凝聚力和加速一体化的作用。总之,促进跨国学习和培训,既是欧盟走出经济危机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选择,也是促进青年生涯发展的重要途径。2.政策背景。2010年,欧盟“欧盟2020战略”,提出了四大发展核心:“促进终身学习和流动、教育和培训的质量和效率、平等和社会融合、创新创造能力。”⑩职业教育被视为重要举措,“投资职业教育成为欧盟教育政策的首要关注点。”􀁓在此战略下,2010—2020年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政策有别于里斯本战略时期,主要在于:一是由强调欧洲工具(Europeantool)维度转向教育与培训的质量维度;二是更关注弱势群体的职业教育与培训。2010年的《支持欧盟2020战略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合作新动力》确立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未来十年发展愿景”。该文件提出:一是职业教育应向不同社会背景的所有群体开放,特别是向弱势群体提供充分、有效的帮助;二是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灵活性;三是跨国流动成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常规学习路径。2009年的《教育和培训2020框架》(EducationandTraining2020,ET2020)提出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在失学率和跨国流动上的基准目标。欧盟层面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重心由职业教育与培训一体化的制度建设转向为个体的教育、流动和职业发展提供充分社会支持。聚焦该目的,欧盟相继出台了诸多指导文件和资助项目,既保障基本教育质量,也力图消除学生发展的外部障碍,促进社会参与和融合。

二、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主要内容

查看全文

后金融危机的教育发展路径选择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山东省高职教育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教育规模快速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高职教育开始试办之初,山东省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职(专科)院校不足10所,到2011年,山东省的高职院校已增至76所(其中公办院校55所,民办院校21所),除此之外还另设分校办学点5所,仅次于江苏省(79所)。2011年,我省省属高校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总量为48.42万人,其中高职院校招生28.06万人,占普通本专科招生的57.9%,高职在校生55.7万人,毕业生28.91万人,占普通本专科毕业生数量的61.52%,高职教育规模得到了空前增长。2.区域分布日趋合理。目前山东省高职院校在地理区域上已经覆盖全省,涉及地市17个,目前济南20所,青岛9所,潍坊9所,淄博7所,烟台5所,分布情况与各市经济发展状况基本相符。3.专业设置覆盖面广。山东省72所高职院校以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为依据,开设的专业已经可以全部覆盖大类专业。在78个二级类专业中,山东省目前有65个,覆盖率达到了83%。此外,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共有823个专业,其中目录内专业531个,目录外专业292个。山东省高职共开设目录内专业272种,平均专业种类覆盖率为51%,排在前三位是土建89%,财经83%,电子信息83%。4.多元化办学主体形成。一般而言,办学主体可分为公办、行业企业办、中外合办和民办等多种形式。近年来山东高职院校办学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民办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一批投资大、机制新的民办高校介入高职领域。2000年山东省只有1所民办高职院校,在山东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到2010年全省民办高职院校已经增至20所,而且分布范围很广。5“.订单式”等培养模式积极探索。目前,山东省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积极探索并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提高技能的培养模式,主要有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办学、企业助学、创建合作企业等多种模式。如山东省商务职业学院与家家悦集团共建“家家悦储备店长班”;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休闲产业管理系与辽宁金通航空培训有限公司、济南遥墙国际机场等企业合作,对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实施订单式培养;山东交通学院与德国博世公司建立了德国博世实训基地,并获得20余台套先进的汽车检测设备和大量的维修技术资料。这些教育模式的探索为山东高职院校更好地发展提供了路径。

(二)劣势

1.专业建设方向趋同,课程设置缺乏特色。在山东省现有专业中,布点数量较多的专业是:计算机应用技术45个,物流管理43个,数控技术42个,机电一体化技术41个,会计电算化41个,计算机网络技术39个,电子商务38个等。而与山东省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农林牧渔、轻纺食品等大类中的相关专业设立很少,同时存在着社会急需的实用型的工科专业不足的情况。从课程设置来看,虽然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要求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比例不得低于1/3,但大多数学校把实践教学与技能操作等课程集中安排在最后一年开设。而由于受就业压力的影响,最后一年绝大部分学生精力都放在找工作上,根本没时间、精力和心思进行技能训练。所以实践教学形同虚设,无法体现高职教育“重实践,重操作”的特点。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对本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表示一般、较弱、较强和强的比例分别为:45.60%、37.30%、13.70%、3.40%。2.观念认识不到位,高技能人才短缺。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家长、学生的主要目标仍是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而非高职教育,读高职是不得已的选择,重普教、轻职教的情况还较为普遍。观念认识不到位,间接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山东企业职工队伍中高级技工的比例低于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仅占技术工人的6%,与发达国家30%至40%的水平相距甚远。3.实习实训基地不足,产学合作相对薄弱。对于实训场地、设备和实习时间的调查显示,实习实训形同虚设的和基本无实习的占的比重最大,可见对一些高职院校而言,实习实训基地不足、实习环节薄弱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山东省高职院校存在的另一个突出现象就是产学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仍然流于表面形式。在对高职院校教师的问卷调查中,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校企合作不理想,企业界和学校双方不能相互深度介入,还没有把企业育人资源和思路纳入高职教育的视野,校企合作仍处于浅层次状态,未建立双方相互促进、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4.师生比例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紧缺。截至2010年,山东省高职院校在校生近70余万人,专任教师不足3万人,平均师生比为1:23,这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高专院校师生比1:14的比例有一定的差距。且教师队伍结构总体不平衡,年轻教师多,高水平、能力强的教师相对少。此外,山东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缺乏,远远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问卷调查显示,有实践工作经历的教师占33.26%,66.74%的教师无实际工作经历。5.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不高。从就业岗位和就业质量、层次来看,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要明显低于本科生。究其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从主观上看,是由于各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理念、模式、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未能及时适应和衔接而造成;从客观上分析,由社会对高职教育重视不够以及教育观念认识不到位等所形成。

(三)机遇

查看全文

金融保险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本篇以高等职业院校的金融与保险专业为例,以该专业学生为探究分析对象,基于院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通过对“四模块”实践性教学模式相关施行的探究与讨论,逐步分析怎样才能更好的实现高职院校内金融与保险专业相关学生同院校外相关企业单位的岗位、职位要求的更客观科学的衔接。

关键词:校企合作;“四模块”模式;高职实践性教学

众所周知,我国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当前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渐有了较好的起色,但是纵观国内外发展可以发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前进仍旧存在一些障碍,具体体现在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家总教育经费的比例逐年下降;另外,我国相关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引导方式较为保守和片面,往往相关的教育理念很难顺遂社会时展的需求,教学模式等僵化、相关专业引导创设呆板不够变通等,致使高职院校内众多专业学生毕业面向社会工作时难以将校内所学相关基本理论学识与工作实际职业岗位要求准则等合理科学的运用与结合。

一、德国“双元制”模式

在我国的适用状况德国“双元制”模式主要针对社会下的年轻人提供一定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过程。其将相关企业单位与院校结合起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常常以企业培训为主要重点形式。其相关课程内容自成体系,综合性深度较强,主要依据社会专业职业的各项实际需求创立和设计,有极强的专业针对性。不仅局限于德国,我国政府也尤其重视“多元制”,并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法律支持,比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实施双元制教学模式,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强与企业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就业与相关行业需求状况

查看全文

职教中心科学发展观讲演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爱心擎一片职教蓝天》!

目前,由美国次贷经济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如黑色的飓风,凛冽的冰霜一样势不可挡,咄咄逼人,考验着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我们中国也毫不例外。

应对金融危机,走出金融寒流成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的努力。中国推出的一揽子调控措施已见成效。年第一季度的中国经济率先呈现回暖迹象,让世界为之振奋!这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在中国的成功实践,是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政策的成功实践!

危机与希望同在,考验与机遇并行。做为职业高中的教师,我们更要沐浴科学发展观的春风细雨,用勤恳开辟希望的芳草地,用爱心擎起一片职教蓝天!

查看全文

职业教育发展调查研究报告

近年来,发达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的人才需求,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诸多挑战与机遇。

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的《实现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现代化综合报告》指出,职业教育与培训在支持经济发展、保证充足的技能供给、保持企业创新能力和生产力发展、消除社会排斥及增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政府提出了一项“保证毕业政策”,计划在未来10年里,由联邦政府为社区学院提供120亿美元的“革新基金”,让500万人获得相应学位和文凭,以此提高社会生产力;英国的《2008教育与技能法》提出要为所有居住在英格兰、已结束义务教育但未参加第三级教育且未满18岁的人提供全日制培训;澳大利亚政府决定在2008年后的6年内,增加约82万个职业教育与培训位置。

引导职业教育专业化、终身化

许多国家政府非常注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促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不断革新的技术要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日本政府2008年设立了产学合作培养实践型人才项目;德国的《联邦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要实行跨地区校企合作;法国要求职业教育文凭的规范与建立均需企业界参与。此外,为了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起了由不同行业雇主参与或组成的行业机构,如英国的行业技能委员会、荷兰的知识中心与澳大利亚的行业技能委员会等。

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社会进步等多方面需求,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促进职业技术教育资格与高等教育资格的衔接互通,使职业教育与培训纳入终身学习体系之中。在英国职业教育资格框架内,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和其他学历教育文凭在适当层次可以互通;在澳大利亚职业资格框架内,学习者可以实现跨部门的资格衔接;德国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获得综合性大学硕士文凭,优秀毕业生可攻读博士学位。

多管齐下确保职业教育高质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