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务监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04:44: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金融业务监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金融业务监管

边缘金融业务监管探讨

摘要:边缘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着诸如游离于监管之外、容易引发经济纠纷、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等问题。今后,要以形成多元化金融体系、建立充分竞争的金融秩序为目标,促使正常边缘金融业务在合法化环境下得到充分发展;从稳定和发展地方经济的大局出发,共同强化边缘金融业务的行业管理,努力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按照市场要求对我国现行银行业制度进行重新安排。

关键词:边缘金融业务;金融机构;企业

相对正规金融而言,那些自发于民众之间,游离于金融机构之外、游走于政策法规边缘,具有资金借贷性质的资金融通行为,称为边缘金融业务。

目前,边缘金融业务融资行为已经从当初的以其本人合法收入出借给另一特定方,目的是解决借款人一时的生产生活需要,演变成为以获利为目的的信用借款、担保及有价证券抵(质)押融资、动产或不动产抵押借款、企业集资、社会公众集资、高利贷等隐性借贷业务。可以肯定,边缘金融业务作为民间资金调剂的方式,对解决部分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中的资金需求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其急、频、短的特征,弥补了金融服务的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企业融资难的压力。但边缘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必须加以规范管理。

一、边缘金融业务迅速发展的原因

从企业融资角度看,边缘金融业务的存在有其客观性和体制性原因。从个人投资角度看,金融市场目前缺少有吸引力的投资品种和投资渠道,从而为边缘金融业务提供了大量资金来源。此外,国家对存款利率的管制,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特别是县域网点的收缩撤并也推动了边缘金融业务的较快发展。

查看全文

离岸金融业务经营监管法制透析

摘要:离岸金融业务经营监管是指离岸金融市场所在国有关主管部门依据本国法律的规定对离岸金融从业者的经营活动所进行的管理,通常涉及离岸金融运作的资本金、交易对象、经营范围、交易货币等问题。在构建中国离岸金融业务经营监管法制的过程中,对于离岸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可以参照国际上的通常做法,采取间接控制的方式;对于离岸金融的业务范围应当采取一个适中的标准;对于离岸金融业务的交易对象应明确其主要为非居民,但一定条件下居民也可以参与交易;关于何种货币可以在离岸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的问题,应在明确可自由兑换货币的交易货币地位的同时,为人民币成为交易货币留下空间。

关键词:离岸金融/业务经营/监管

离岸金融(OffshoreFinance)一般指不具有金融市场所在国国籍的当事人在金融市场上从事的货币或证券交易行为。为了全面参与国际金融竞争并争取国际金融秩序的话语权,中国大陆应当逐步全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建立一流国际金融中心,而这方面少不了对离岸金融的业务经营做出充分的监管安排。离岸金融业务经营监管,是指离岸金融市场所在国有关主管部门依据本国法律的规定,对离岸金融从业者的经营活动所进行的管理。业务经营监管涉及离岸金融运作的各方面,包括资本金、交易对象、经营范围、交易货币等问题。

一、资本金要求

离岸金融机构的资本金,一般指有关金融机构在成立的时候向主管当局所注册的实收资本。

资本金对离岸金融机构的良好运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是保证离岸金融机构信誉和降低离岸市场风险的重要措施。但一般来讲,各离岸金融市场所在国在规定资本金要求的时候,并不将其作为直接的要求;也就是说,市场所在国不会直接规定,从事离岸金融业务须拥有多少资本金。这无论是在内外业务混合型离岸会融市场上还是在内外业务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上都是如此。在伦敦和香港的离岸金融市场上,境内业务与境外业务合账处理,没有专门的离岸金融机构或者专门的离岸账户,因而也就没有特殊的资本金要求;而在美国和日本的离岸金融市场上,许多经营离岸业务的金融机构只是在其机构内另设立一个专门账户,管理当局对这些金融机构也没有特殊的资本金要求。

查看全文

金融业务外汇监测管理论文

考虑到离岸业务可能会给国内经济金融带来较大的风险,目前获准开办的离岸金融业务仅限于银行业务且采取了严格分离型的发展模式。本文试从对离岸金融业务的外汇监测及管理角度来论证上海发展有限渗透型的离岸金融业务是可行的,关键是要有完善的统计监测网络以及对有限渗透的有效监管。

上海发展有限渗透型离岸金融业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方面上海发展严格分离型离岸金融业务竞争优势并不明显。我国周边地区聚集了众多的离岸金融中心,比较成熟的就有香港、东京、新加坡三个。这些市场在金融机构数量、政策环境、服务水平等各方面都较上海有明显优势,对境外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有着更大的吸引力。在这种背景下,上海试行严格分离型离岸金融业务的成效不容乐观。

另一方面上海市目前已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部分公司地区总部、财务中心也设在上海。在日常经营中,这些跨国公司产生了对离岸金融服务的强烈需求。我国目前对外汇资金划往境外还有较为严格的限制,跨国公司内部化的采购、生产和销售方式与我国现行外汇管理模式产生了冲突,一些合理的资金汇出要求由于当前外汇管理对交易真实性的审核标准与跨国公司的实际经济活动之间存在难于调和的矛盾而难以实现,他们只能借助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实现其资金结算及调度管理功能,如果允许跨国公司在上海开立离岸账户,把它们的一些资金转移到离岸市场,能够迅速扩大上海市离岸市场规模,有利于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离岸金融业务规范发展的前提下,发展有限渗透型的离岸金融业务具有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关键是监管部门能否对这种类型的离岸金融业务实行有效且到位不越位的监管。

有限渗透型离岸金融业务的风险分析及监管切入

查看全文

剖析离岸金融的现状与建议

离岸金融市场是全球金融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产物,它突破了传统金融市场的国民属性,可谓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早在1989年,我国就开始试办离岸金融业务。虽然在随后的20年中,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一直在进行,但是还未发展到一定规模。与世界上成熟的离岸金融中心相比,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还有很大差距。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加以改进,以促进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快速发展。

1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回顾

1.1离岸金融业务的初创阶段(1989—1994年)

这一阶段,主要只有招商银行一家银行经营离岸金融业务,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1989—1991年招商银行的离岸总资产从3073万美元迅速上升到21012万美元,离岸存款、贷款、业务利润等指标都上升较快,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获得了良好的开端。1994年该行的离岸存款达到32283万美元,比1991年上升312.52%,离岸贷款达到43766万美元,比1991年上升222.56%,离岸业务利润达到1346万美元,比1991年上升395.88%。离岸业务占全行业务的比重在10%~15%。这一阶段,离岸业务各种管理规章制度逐步健全起来,业务发展良好。

1.2离岸金融业务的迅猛增长阶段(1995—1998年)

1994年以后,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与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相继获准开办离岸金融业务,1996年5月,深圳发展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市分行也获准成为办理离岸金融业务的规范试点银行。至此,共有5家银行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经营离岸金融业务。1997年我国的离岸总资产、存款、贷款、利润分别为26.85亿美元、23.2亿美元、20.6亿美元、5747万美元,其中招商银行的离岸存款、贷款、利润分别为13.5亿美元、12.1亿美元、3999万美元,分别占全国离岸存款、贷款、利润总额的58.19%、58.74%和69.58%。1998年我国的离岸金融业务保持惯性,离岸存款、贷款、利润分别达到23.21亿美元、21.32亿美元和5157万美元。我国的离岸金融业务初具规模。

查看全文

物流企业金融业务研究

一、物流金融

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和中小企业是物流金融业务的三大主体。物流企业承担“担保”管理领域、金融机构承担“融资”管理领域共同为中小企业服务。

二、湘潭市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湘潭市物流业认真落实稳中求进系列政策措施,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物流盈利空间明显缩小的现象,因此,开展创新型的增值业务将成为湘潭市物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发展湘潭物流业,《物流业中长期规划(2014年~2020年)》、《湖南现代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湘潭荷塘物流园区建设规划相继出台。由此可见,湘潭市物流业发展政策前景相当可观,开展创新型增值业务以提高物流盈利空间是当前物流业发展的新动力。随着湘潭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2017年底,湘潭市荷塘物流园区、鸿盛物流园区等园区相继成立并开发。湘潭市物流企业数目在增加,其中,3A级及以上的物流企业共计18家,云通物流服务有限公司(5A)、伟鸿食品有限公司(4A)、湖南湘钢鸿盛物流有限公司(4A)、湖南天士力民生药业有限公司(4A)等知名物流有限公司居全市前列,并拥有先进的搬运,装卸、运输等物流设备,其中云通物流服务有限公司可打造成江南物流设备技术最先进的示范基地。由此可知,湘潭物流业发展已然相对成熟,显然具备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条件。

三、湘潭市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必要性

(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迫切需要。随着湘潭保税区的成立并开放、湘潭政府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东南部经济转移等因素的影响,湘潭中小企业逐年增多。但是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经济时代,很多中小企业因资金流转困难并无法得到银行贷款而面临停滞发展甚至破产,然而这些中小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还具有相当规模的动产像原材料、产成品等滞留在存储环节,足以抵押贷款资金。可是由于我国银行业的分业经营制度不允许银行经营仓储业务,加上银行缺乏专业的产品价值评估、仓储管理、商品拍卖等专业知识,使银行将中小企业的这批动产质押贷款业务拒之于千里之外。因此,湘潭物流企业如果开展了物流金融业务将对于濒临破产或急需进一步发展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颗璀璨的救星。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将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被占用问题。物流企业如果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将能提供涵盖物流业务增值服务的物流金融服务,可以盘活企业物流领域内的资金,从而使企业换发出新的生机,中小企业求之不得。根据湘潭实地随机调查中小企业问卷50份,有效问卷50份,发现有69%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有较大困难,由此可以发现湘潭市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可以占有湘潭一半以上企业的市场,发展态势良好。(二)物流企业创新服务需求。如果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增值服务,将可以扩宽物流经营范围,增加物流企业利润,带动湘潭经济的发展。由于物流金融服务大多数服务环节与传统物流业务重叠,加上有中小企业货物作为抵押,不会增加物流企业太多的成本和风险。物流企业按照传统的业务模式,增加对中小企业物流领域内的产品和原料等动产进行控制,并对其进行价值评估、开出价值评估单给金融机构,帮中小企业进行估价贷款。如果中小企业按时还款,物流企业收到金融机构的还款凭证即可归还产品和原料等动产处置权。如果中小企业因为破产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偿还贷款,中小企业可以对其控制的产品和原料等动产进行拍卖处置归还银行贷款。物流企业从中可以获取物流运输、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利润。根据湘潭实地随机调查物流企业问卷20份,有效问卷20份,发现有85%的物流企业高层认可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只有极少数还在考虑中。由此可以发现湘潭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土壤肥沃。(三)金融机构创新服务需求。如今,由于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的深入人心,大大的冲击了金融机构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优势渐失。在这一态势下,如果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将扩大金融机构服务范围,实现多元化格局盈利,增加收入。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誉等级无法评估,所以非常需要物流企业提供配套的评估等服务。在物流企业的记录中,中小企业的销售、库存记录非常明了,物流企业更加清楚货物的规格、型号、质量、原价和净值、销售区域、承销商、商品销售的网点分布、销量、平均进货周期、结款信誉度等,进而保障金融机构贷款后收款的安全。交易额破1000亿大关,这个振奋人心的数字预示着湘潭金融机构发展充满活力,可以为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提供支撑。

查看全文

试论海南国际旅游开发金融发展取经国外论文

摘要:本文以海南国际旅游岛离岸金融市场发展为中心,构建海南国际旅游岛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框架,设计海南国际旅游岛离岸金融市场的制度安排与建设路径,分析海南国际旅游岛离岸金融市场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在综合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海南;国际旅游岛;离岸金融

一、引言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提出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快金融业发展,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试点。

海南省是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其位于中国最南端,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中国南海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岛屿,离中国南部最发达区域珠江三角洲很近,与越南隔海相望,与东南亚毗邻。海南省虽然地处热带,但有热带季风、海洋和大面积的热带雨林调节,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平均气温22℃~25℃。海南省拥有极其丰富的、中国独有的热带海岛旅游资源,如海水、阳光、沙滩、森林、温泉、热带物产、少数民族风情等。

改革开放以来,相对于海南省快速发展的旅游业,海南金融业发展较慢。此次国务院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采取了免关税、落地签证、开放航权等积极的优惠政策吸引海外游客,海南国际旅游岛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其开展金融的国际化、自由化创造了条件。而随着当前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集团化和区域化,全球金融业也呈现出集团化、区域化趋势,这主要表现为各类金融中心的崛起。因此,发展金融中心和离岸市场是当今各国金融竞争的一大新趋势和新特点。当前,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各类金融中心的不断涌现,是国际金融竞争新趋势对我国金融业发出的新挑战,而积极发展我国的离岸金融市场是迎接这一挑战的一个战略步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不应错失良机,应利用自身优势和条件迎接挑战。

查看全文

金融业务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边缘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着诸如游离于监管之外、容易引发经济纠纷、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等问题。今后,要以形成多元化金融体系、建立充分竞争的金融秩序为目标,促使正常边缘金融业务在合法化环境下得到充分发展;从稳定和发展地方经济的大局出发,共同强化边缘金融业务的行业管理,努力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按照市场要求对我国现行银行业制度进行重新安排。

关键词:边缘金融业务;金融机构;企业

相对正规金融而言,那些自发于民众之间,游离于金融机构之外、游走于政策法规边缘,具有资金借贷性质的资金融通行为,称为边缘金融业务。

目前,边缘金融业务融资行为已经从当初的以其本人合法收入出借给另一特定方,目的是解决借款人一时的生产生活需要,演变成为以获利为目的的信用借款、担保及有价证券抵(质)押融资、动产或不动产抵押借款、企业集资、社会公众集资、高利贷等隐性借贷业务。可以肯定,边缘金融业务作为民间资金调剂的方式,对解决部分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中的资金需求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其急、频、短的特征,弥补了金融服务的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企业融资难的压力。但边缘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必须加以规范管理。

一、边缘金融业务迅速发展的原因

从企业融资角度看,边缘金融业务的存在有其客观性和体制性原因。从个人投资角度看,金融市场目前缺少有吸引力的投资品种和投资渠道,从而为边缘金融业务提供了大量资金来源。此外,国家对存款利率的管制,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特别是县域网点的收缩撤并也推动了边缘金融业务的较快发展。

查看全文

边缘金融发展论文

摘要:边缘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着诸如游离于监管之外、容易引发经济纠纷、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等问题。今后,要以形成多元化金融体系、建立充分竞争的金融秩序为目标,促使正常边缘金融业务在合法化环境下得到充分发展;从稳定和发展地方经济的大局出发,共同强化边缘金融业务的行业管理,努力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按照市场要求对我国现行银行业制度进行重新安排。

关键词:边缘金融业务;金融机构;企业

相对正规金融而言,那些自发于民众之间,游离于金融机构之外、游走于政策法规边缘,具有资金借贷性质的资金融通行为,称为边缘金融业务。

目前,边缘金融业务融资行为已经从当初的以其本人合法收入出借给另一特定方,目的是解决借款人一时的生产生活需要,演变成为以获利为目的的信用借款、担保及有价证券抵(质)押融资、动产或不动产抵押借款、企业集资、社会公众集资、高利贷等隐性借贷业务。可以肯定,边缘金融业务作为民间资金调剂的方式,对解决部分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中的资金需求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其急、频、短的特征,弥补了金融服务的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企业融资难的压力。但边缘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必须加以规范管理。

一、边缘金融业务迅速发展的原因

从企业融资角度看,边缘金融业务的存在有其客观性和体制性原因。从个人投资角度看,金融市场目前缺少有吸引力的投资品种和投资渠道,从而为边缘金融业务提供了大量资金来源。此外,国家对存款利率的管制,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特别是县域网点的收缩撤并也推动了边缘金融业务的较快发展。

查看全文

国内离岸金融市场构建的问题

离岸金融市场是全球金融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产物,它突破了传统金融市场的国民属性,可谓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早在1989年,我国就开始试办离岸金融业务。虽然在随后的20年中,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一直在进行,但是还未发展到一定规模。与世界上成熟的离岸金融中心相比,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还有很大差距。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加以改进,以促进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快速发展。

1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回顾

1.1离岸金融业务的初创阶段(1989—1994年)

这一阶段,主要只有招商银行一家银行经营离岸金融业务,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1989—1991年招商银行的离岸总资产从3073万美元迅速上升到21012万美元,离岸存款、贷款、业务利润等指标都上升较快,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获得了良好的开端。1994年该行的离岸存款达到32283万美元,比1991年上升312.52%,离岸贷款达到43766万美元,比1991年上升222.56%,离岸业务利润达到1346万美元,比1991年上升395.88%。离岸业务占全行业务的比重在10%~15%。这一阶段,离岸业务各种管理规章制度逐步健全起来,业务发展良好。

1.2离岸金融业务的迅猛增长阶段(1995—1998年)

1994年以后,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与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相继获准开办离岸金融业务,1996年5月,深圳发展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市分行也获准成为办理离岸金融业务的规范试点银行。至此,共有5家银行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经营离岸金融业务。1997年我国的离岸总资产、存款、贷款、利润分别为26.85亿美元、23.2亿美元、20.6亿美元、5747万美元,其中招商银行的离岸存款、贷款、利润分别为13.5亿美元、12.1亿美元、3999万美元,分别占全国离岸存款、贷款、利润总额的58.19%、58.74%和69.58%。1998年我国的离岸金融业务保持惯性,离岸存款、贷款、利润分别达到23.21亿美元、21.32亿美元和5157万美元。我国的离岸金融业务初具规模。

查看全文

小议边缘金融业务发展

相对正规金融而言,那些自发于民众之间,游离于金融机构之外、游走于政策法规边缘,具有资金借贷性质的资金融通行为,称为边缘金融业务。

目前,边缘金融业务融资行为已经从当初的以其本人合法收入出借给另一特定方,目的是解决借款人一时的生产生活需要,演变成为以获利为目的的信用借款、担保及有价证券抵(质)押融资、动产或不动产抵押借款、企业集资、社会公众集资、高利贷等隐性借贷业务。可以肯定,边缘金融业务作为民间资金调剂的方式,对解决部分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中的资金需求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其急、频、短的特征,弥补了金融服务的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企业融资难的压力。但边缘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必须加以规范管理。

一、边缘金融业务迅速发展的原因

从企业融资角度看,边缘金融业务的存在有其客观性和体制性原因。从个人投资角度看,金融市场目前缺少有吸引力的投资品种和投资渠道,从而为边缘金融业务提供了大量资金来源。此外,国家对存款利率的管制,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特别是县域网点的收缩撤并也推动了边缘金融业务的较快发展。

(一)县域个体、民营等小企业发展迅速,融资缺口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县域和基层地区,小企业数量占全社会企业总数90%以上,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由过去不到1%提高到目前的1/3。但是,目前小企业贷款在全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中占比不高,距离小企业贷款的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虽说经过几年的发展,小企业已经摆脱了发展初期财务管理不正规、信息管理不透明状况,走上了规范化轨道,自我约束力不断增强,但这并没有改变有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的印象,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大客户集中的取向,使银行越来越脱离了广大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成为大企业的私人银行,致使小企业融资缺口起来越大,给边缘金融业务发展带来了生存空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