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监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13:10: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金融行业监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金融行业监管

金融行业混业监管趋势研究论文

各国的金融管理体制分为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和混业经营、综合管理两种不同体制。每个国家根据本国的金融业发展状况选择适合本国的管理体制,同时也要考虑世界金融行业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从而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无论分业或是混业,都对证券业的监管体制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目前世界证券业与其它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综合管理的新趋向进行初步探讨,从而寻找我国证券业与其它金融行业关系的新定位。

一、西方国家证券业与其它金融行业的关系

纵观西方国家证券业与银行业、信托业以及保险业之间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33年以前为第一阶段。证券业的发展环境较为宽松,此时,就美国而言,证券交易主要受州的管理,现代的证券市场法规多未出台,因此证券业务与银行业务相互交叉,没有严格的界限。这一状况一方面对证券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由此滋生了大量的投机行为,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金融秩序的稳定。1929年发生的股市大崩溃,迫使西方国家认识到银证分业经营的必要性,从而改变银证混业经营的状况。

1933年,以美国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为标志,银证关系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分业经营阶段。“《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从制度上建立了杜绝风险的防火墙,要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彻底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联邦银行法》管辖下的银行与其证券子公司完全分离;商业银行除国债和地方债以外,不得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业务;禁止私人银行兼管存款业务和证券业务。由此,美国走了近70年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道路。”1日本在二战以后,作为战败国按美国的要求制定了日本证券法,也确立了银证分业制度。英国、韩国也实行了这一制度。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国的证券界滋生了一股强大的自由化浪潮,商业银行与证券业的传统区分逐渐消失,银证又出现再次融合的趋势,成为第三个发展阶段。首先体现在英国的“金融大爆炸”(BigBang)。1986年10月伦敦证券交易所实行了重大的金融改革,“1、允许商业银行直接进入交易报从事证券交易;2、取消交易最低佣金的规定,公司与客户可以直接谈判决定佣金数额;3、准许非交易所成员收购交易所成员的股票;4、取消经纪商和营业商的界限,允许二者的业务交叉和统一;5、实行证券交易手段电子化和交易方式国际化。”2这一重大改革主要是允许银行兼并证券公司,从而拆除了银证之间的防火墙。这些措施吸引了许多外国银行的大量资金,提高了英国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美、日面对英国这一重大措施,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美国从80年代以后,对银证分业制度逐步松动。1987年,美联储授权部分银行有限度地从事证券业务,并授权一些银行的子公司进行公司债券和股票的募集资金活动。日本也在1998年提出金融改革方案。到目前为止,银证融合的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强,更多的国家对证券业自由化动作给予了配合和响应。

查看全文

金融行业混业监管趋势论文

各国的金融管理体制分为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和混业经营、综合管理两种不同体制。每个国家根据本国的金融业发展状况选择适合本国的管理体制,同时也要考虑世界金融行业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从而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无论分业或是混业,都对证券业的监管体制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目前世界证券业与其它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综合管理的新趋向进行初步探讨,从而寻找我国证券业与其它金融行业关系的新定位。

一、西方国家证券业与其它金融行业的关系

纵观西方国家证券业与银行业、信托业以及保险业之间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33年以前为第一阶段。证券业的发展环境较为宽松,此时,就美国而言,证券交易主要受州的管理,现代的证券市场法规多未出台,因此证券业务与银行业务相互交叉,没有严格的界限。这一状况一方面对证券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由此滋生了大量的投机行为,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金融秩序的稳定。1929年发生的股市大崩溃,迫使西方国家认识到银证分业经营的必要性,从而改变银证混业经营的状况。

1933年,以美国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为标志,银证关系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分业经营阶段。“《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从制度上建立了杜绝风险的防火墙,要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彻底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联邦银行法》管辖下的银行与其证券子公司完全分离;商业银行除国债和地方债以外,不得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业务;禁止私人银行兼管存款业务和证券业务。由此,美国走了近70年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道路。”1日本在二战以后,作为战败国按美国的要求制定了日本证券法,也确立了银证分业制度。英国、韩国也实行了这一制度。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国的证券界滋生了一股强大的自由化浪潮,商业银行与证券业的传统区分逐渐消失,银证又出现再次融合的趋势,成为第三个发展阶段。首先体现在英国的“金融大爆炸”(BigBang)。1986年10月伦敦证券交易所实行了重大的金融改革,“1、允许商业银行直接进入交易报从事证券交易;2、取消交易最低佣金的规定,公司与客户可以直接谈判决定佣金数额;3、准许非交易所成员收购交易所成员的股票;4、取消经纪商和营业商的界限,允许二者的业务交叉和统一;5、实行证券交易手段电子化和交易方式国际化。”2这一重大改革主要是允许银行兼并证券公司,从而拆除了银证之间的防火墙。这些措施吸引了许多外国银行的大量资金,提高了英国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美、日面对英国这一重大措施,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美国从80年代以后,对银证分业制度逐步松动。1987年,美联储授权部分银行有限度地从事证券业务,并授权一些银行的子公司进行公司债券和股票的募集资金活动。日本也在1998年提出金融改革方案。到目前为止,银证融合的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强,更多的国家对证券业自由化动作给予了配合和响应。

查看全文

浅析媒体在金融业的作用

金融行业的道德问题金融行业的道德问题除了的ATM取款获罪、证券开户困难、保险理赔困难这些具体的争议问题。金融行业各类企业存在的“品德”问题可以概括为:银行业的过度趋利性—就是银行在企业经营状况好的情况下借贷而在经营困难时不顾企业经营状况抽回资金;证券行业的对大客户提供各种全方位的服务但是对中小客户置之不理;保险业在你加入保险过程中提供详尽服务但是需要处理出险状况过程中推三阻四。这些都是金融行业在自身服务过程中的道德问题。金融行业的服务于自律问题金融行业自律,是金融行业管理方式,是金融行业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民间的管理。自我管理在缺少比较的监督之下,会产生众多的问题。金融行业的自律问题主要突出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腐败的问题。银行业的违规违纪、违章操作、渎职失职,证券行业的内幕交易、老鼠仓等问题十分突出。第二,服务质量下降,金融行业的提供的服务需要专业知识提供,但是金融行业的在外部监管和内部制度不合理的情况下,容易使服务的质量下降,不能够完全的提供给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有保证的服务,仅仅靠金融机构影响力和市场地位来获得客户。金融行业的监管的问题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机构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运作情况实施监督和管理,由于监管的制度与监管结构的问题,我国的金融行业的监管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第一:在对商业银行的分业监管的实施中缺乏一套合理有效的协调机制,使金融监管不能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需要。第二:在监管方式上依赖传统的性质审批制度以及监管人员进行现场监管,手段比较落后,监管的组织系统复杂,职能交叉。第三:由于金融行业的发展,金融的衍生品数量的增加,全面的监管也不够现实,监管的内容无重点。第四:金融监管的专业人才稀缺,监管能力不够。金融监管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的人才,由于培养机制的原因使监管人力资源稀缺。第五: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的腐败。由于监管机构的权力制约问题,监管人员和机构也出现了腐败现象。

要解决金融行业出现的上述问题,除了要完善制度建设、法律建设、改善金融监管机构以为,还要发挥第三方媒介的作用,特别是发挥媒体在金融业运作过程中的作用。传递的金融信息,发表的金融市场评论目前,媒体已成为金融监管部门重要的信息来源参考。一般来说,独立的媒体特别是金融行业的媒体,具有十分强大的智力资源。这些强大的信息分析队伍和社会的知名的学者、专家和金融投资者能够提供及时和全面的信息对金融的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表评论和政策建议,金融监管结构可以广泛的听取这些意见,进而影响金融机构的决策和判断。比较著名的云南的ATM机取款案件的审判。直接进行舆论监督,对金融监管者和金融行业从业者进行监督金融行业运作过程中,金融机构为数众多,投资者甚众,仅仅依靠政府金融监管部门进行监管是不能够完全有效的进行监管,往往需要借助第三方进行监管。媒体作为各披露和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能够依靠自身的信息传播渠道对金融监管者和金融从业者进行监督。首先对金融从业者和金融机构进行监督,提高其自身素质和自律意识。金融从业者往往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手中权力去谋取私利,而媒体作为一种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金融监管机构,广泛的曝光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对市场的操作手段,提高其在从业过程中的透明性,也可以督促其提高自身的素质,防止在为投资者服务过程中出现差错。对与金融机构,特别是在我国的国情下,金融行业也承担着很大的社会责任,媒体的监督,可以减少金融机构在决策过程中减少嫌贫爱富,促进其履行其社会责任。其次对金融监管部门及和人员进行监督,使其依法行使监管权力,防范腐败的产生。金融监管部门拥有对金融业运作过程中各种权力,于是对其监管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通过我国的各种实践证明,利用媒体的监督权,通过曝光金融监管过程的中各种信息,从而防止金融运作如贷款、新股发行审批、公司上市这些金融运作在信息透明就行,防止金融监管机构权力寻租。成为与金融行业、投资者、企业的沟通渠道金融监管机构在制定各种政策时,要事先通过上述三者的反应来修改政策措施,才能够制定出符合金融发展和运作规律的政策。金融的政策具有时效性,由于监管机构的信息来源的局限性,可以通过媒体进行政策的吹风,来观察三者反应,判断意图,从而更好的进行监管。媒体也可以作为这三者之间的桥梁,实现信息的互通,利于金融业选择客户,也能够帮助企业和投资者选择合适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和投资,实现资金供需的平衡。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媒体在金融业运作过程中可以弥补制度、法律和监管机构对金融业运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起到非常好的积极作用。但是媒体也会在发挥对金融行业运作监督过程中产生一些负面的作用,比如放大消息,对证券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媒体为利益集团服务等等。所以在发挥媒体的正面作用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其负面影响,也是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作者:孙乘昀工作单位:西南大学

查看全文

金融监管地方化探讨

摘要: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但在这样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金融市场混乱、监管力度不够、中央集权监管与地方分权监管之的矛盾。为了构建更加和谐、发展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使我国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部分,必须不断深化金融市场体系改革,加快推进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本文将主要从我国目前金融监管现状、金融监管地方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加深金融监管地方化改革等几方面对金融监管地方化进行探索。

关键词:金融市场;地方化;监管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整体经济水平迅猛发展,金融市场随之快速发展。众多地方性金融机构、金融行业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因此中央将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作为金融体质改革的重要任务。各省各地方政府也将地方金融产业的发展作为地区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加强地方性金融行业发展成为地区发展的必经之路。2014年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等三个方面对我国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提出了总体要求和相关意见。2014年8月又出台了《关于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的意见》,该意见强调了建立地方金融监管工作协调机制的现实依据和实施必然性,并提出完善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工作协调机制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实施办法。

1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

1.1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现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金融市场开始高速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在这期间,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拉开大幕,中央银行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主要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成型,资本市场上股票开始发行,保险业开始恢复,金融市场也逐渐融入国际金融格局。一个国家对于本国金融市场和金融行业的监督管理体制就是金融监管体制,金融监管体制主要决定的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的负责机构、该负责机构按照何种方式进行监管以及由谁来对监管效果负责和如何负责的问题。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发展、国家政体、政治经济体制、地区发展、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其推行实施的金融监管体质也存在差异。美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州和联邦分管的分业监管体制,各州可以在不违背本州上位法的基础上对第三方金融行业相关事项做出切合本州经济、政治发展需求的监管规定。大多数欧洲资本主义强国施行的是也分业监管体制,英国分别设立金融政策委员会和审慎监管局来分管金融监管。由于我国近代资本市场起步和发展较晚,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多方的推动和监管,所以目前我国现行的是金融分业监管体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身上,而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则由中央政府设立的下属金融主管机关和相关机关分别履行。目前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中负责监管银行的机构为银监会,负责监管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机构为证监会、负责监管保险机构以及保险市场的机构为保监会。不同的监管机构承担不同金融行业的监管职责,负责促进各金融行业平稳快速发展。而部分国家监管职能则由中国人民银行、审计机关、税务机关等分别履行,其中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金融业的最高主管机关。

查看全文

计算机在金融监管工作的运用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行,我国科技和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不断改革与创新,融入越来越多的领域和行业。其中,计算机技术在金融行业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和实践,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金融危机、加强对金融的管理作用和监测作用。就目前现状来看,国内外许多金融金钩都已经融入计算机技术并建设防范金融风险的体制机制,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总体来说,目前我国计算机在金融监管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并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加强计算机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一、现阶段金融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金融管理易出现安全隐患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迅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金融行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和问题。首先,在金融行业中,它存在着的潜在风险主要有资金的运转风险、理财风险、监督管理风险等,无论企业采用何种经营管理方式,只要它与外界企业有着联系,也并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金融行业风险意识薄弱,尤其是金融行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风险状况。这是因为在金融管理方面,信息技术的运用一般是非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的,而非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术知识意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计算机运行时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1.2、金融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和提高

就目前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机制来看,虽然近些年来我国金融行业不断发展,计算机对于加强金融监管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但是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并没有得以完善,由于监管体制的不完善,使得监管部门的金融市场运营缺乏必要的制度束缚,即使在自由发展的情境下,也最终使得金融行业发展走向极端。由于我国金融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并且加上管理机构尤其是中国人民银行一能多职情况的存在,没有太多的精力来对金融行业进行监管,因此这也就需要联合其他部门对金融行业进行大规模的监管,但是在这种监管体制下,监管体系中内设机构较多,权利存在相互交叉的现象,又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监管机构权利的正常使用,最终导致监管不到位,金融行业出现大量风险。除此之外,我国金融部门在运用计算机进行金融监管过程中还存在着计算机使用人员专业素养不高、金融管理机制反应能力较弱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与改革。因此,如何加强并发挥计算机在金融监管工作中的作用已经迫在眉睫。

查看全文

小议广西金融监管挑战和策略

[摘要]金融业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当今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广西的金融业银证合作、银保合作发展迅速,混业经营初露端倪,广西金融监管面临新挑战;文章提出了完善广西金融监管的对策。

[关键词]混业经营;监管;挑战;对策

一、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日本等国先后取消分业经营的限制。英国在1986年完成了金融“大爆炸”的改革,允许银行兼并证券公司,形成经营多种金融业务的企业集团。随后,日本于1998年实施“金融体系改革一揽子法”,放宽了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业务限制,废除了银行不能直接经营证券、保险业务的禁令,允许各金融机构跨行业经营各种金融业务。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该法案允许银行、保险及证券业互相渗透并在彼此的市场上进行竞争,取代了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严格分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通过,意味着美国实行了60多年并由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对世界金融经营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走向终结,金融业混业经营成为当今世界金融业经营的普遍模式。

尽管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体制,但目前在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之间仍然已经出现了许多业务合作和金融创新,开始突破了分业经营界限。我国国内银证合作、银保合作业务发展迅速,相继出现不同类型的金融控股公司(表1)。

二、广西金融业基本情况和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

查看全文

金融监管形式的选择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为我们的金融业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国内的金融业逐渐和国际金融业融合发展。金融的全球化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资本的多元化和流动性提高了资源在全球的合理分配,另一方面瞬息万变的金融经济也给我国的金融监管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因此,在新形势下怎样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监管模式意义重大。

一、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现状

我国目前的金融行业实行的是分业监管模式。自1983年,工商银行脱离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银行集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和金融监管职能于一身的旧金融管理体制的结束,我国初步形成现代化的金融监管模式;在1984到1993年间,我国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监管的现象十分明显;在20世纪的90年代,我国金融行业衍生的产品不断增加、资本市场、保险业迅速发展,直到2003年银行监理会的成立,是我国金融行业最终形成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局面,因此形成了“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模式。

(二)我国金融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1.证券、银行、保险相互间的业务划分日益模糊,削弱了分业监管的力度,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证券、银行、保险都是金融市场的共同体,在资金的清算通融上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造成了三个行业业务之间的交叉。行业之间的业务交叉,分工不明,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查看全文

浅析银监会设立机理

*银监会的成立强调了央行制定货币政策职能的独立性,同时明晰了国内金融业分业监管的架构,突出银行监管的重要性。

*成立银监会是政府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多方面问题进行全盘考虑的结果之一,也是全盘改革银行业的开始。

*银行业变化在改革大背景下将出现新变化,竞争因素加大,混业经营趋势将加快,但行业总体利益将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保护,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谨慎进行,存款保险制度将加快推出。

*改革的受益者将是四大国有银行和上市银行,各种类型的投资主体将有更多机会参与投资以分享银行业的成长回报。

*银监会作为正部级事业单位,其地位与证监会和保监会平行。

*银监会的成立强调了央行制定货币政策职能的独立性。

查看全文

次贷危机金融监管论文

一、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出现的原因

产生次贷危机,与美国金融市场的环境有十分紧密的练习。从2001年开始,为了不断刺激居民的消费,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从6.5%下调到了1%,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04年6月,在这几年的时间内美国的金融市场一直都保持一种十分宽松的状态,金融市场也十分活跃,其中的房地产以及证券市场的价格大幅度增加,而且当时美国金融市场中对次贷的各种限制措施并没有积极严格的执行,因此很多在银行的信用等级较低的人也可以获得相应的贷款,从而在美国有了自己的住房。但是随着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的利率也开始逐渐提升,在美国社会中出现了很多还不起银行贷款的人,最终也只好将自己的财产抵押给银行,在信贷环境比较宽松的情况下,银行可以将居民抵押而来的各种财产转变成为基金进行出售,将银行面临的风险进行转移。但是在信贷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房价会面临下跌的危险,银行要将居民抵押而来的房屋进行转卖是比较困难的。到2006年时,美国的房价开始下跌,购房者的房屋不好出售,也不能通过抵押获得更多的贷款,当这种情况大规模地出现的时候,就出现了次贷危机。美国的次贷危机的出现,不仅对美国的金融市场带来的了重创,对世界上的很多其他国家的金融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于美国市场而言,次级抵押贷款机构面临着破产,股市出现了剧烈的振荡,各种投资基金也被迫关闭,对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震荡。美国的次贷危机出现的原因比较复杂,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广泛,因此我国的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从中汲取经验,与我国的金融环境发展状况进行结合,加强金融监管。综合分析起来,美国的次贷危机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美联储实施了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银行的利率连续下调,但是投资者的一直保持一种比较乐观的情绪,投资在热情十分高,使得资金的供需之间都十分契合,因此促进了银行的贷款行为的成功。当金融市场中的流动资金开始释放,并且大部分的资金都向房地产市场倾斜时,很多人都开始转而向房地产投资,尽管在当时的环境中看来,低级住房抵押贷款利率水平比优质住房抵押贷款要高出很多,但是当时的美国市场上房价有一直上涨的趋势,投资者也十分看好房价的上涨,因此当时的次贷的拖欠率并不高,美国金融机构一向都十分苛刻,但是在巨额的利润面前还是降低了防范意识,对于原来的一些放贷标准也有所降低,才导致了大规模的次贷危机的出现。另外,由于当时美国市场中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已经出现并且在放贷机构之间流动,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有一定的分担,这也导致了美国金融市场中的信贷规模的扩张。此外,在美国的金融机构方面,也有一定的原因,美国的金融监管部门一开始就对贷款机构的操作行为、贷款质量以及规模的监管力度不够,对贷款机构抵押贷款业务的风险程度并没有进行严格的披露以及警示,因此在利益的驱动作用下,放出贷款的机构开始大量放贷,对于一些并不满足信贷标准的客户也进行了放贷,最终导致整个次贷规模出现了非理性增长的问题。在证券市场上,相应的监管部门对于次级抵押贷款证券等次贷产品的约束程度也不够,导致次贷危机在金融市场上不断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在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金融监管部门的失职对于次贷危机的出现有不可避免的责任,如果在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积极加强对金融监管的力度,从而可以加强对各种风险的转移,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过剩以及资产泡沫的发展。次贷危机的出现,正是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中不断累积出来的各种资本泡沫引起的,出现泡沫的源头正是由于资产的流动性过剩。

二、加强我国金融监管的策略探讨

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出现的原因可以看出,金融监管不力是导致次贷危机出现的重要原因,加强金融监管,有助于加强对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的防范,从而促进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一)加强金融监管观念的转变

加强金融监管时,最重要的是要对金融监管观念进行转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金融行业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时的观念已经不再适用,必须要针对当前的经济环境以及金融监管过程中的风险类型等,对风险进行积极的管理和控制。首先应该要实现从单纯追求成本控制向实现全面内部控制转变。长期以来,我国很多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将成本控制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本的控制固然重要,但是金融行业的内部控制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除了对成本进行控制,还要对现金流、物流、人力等众多方面进行控制,金融行业管理的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对于传统的单纯追求成本控制的理念应该要及时转变,以金融行业发展的全局着手,加强内部控制。其次,应该从经验性金融监管决策向科学性金融监管决策转变。在现代经济环境下,金融监管成为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金融行业的金融监管决策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金融行业的金融监管决策是否合理也会影响金融行业全体人员对金融监管决策的重视程度,从而会影响金融监管决策的有效性,因此在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金融监管传统的依靠经验进行金融监管向科学、客观金融监管决策理念的转变,为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防范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后,还应该要积极加强对监管人才的培养,人才和技术才是促进企业利益累积的重要因素,原有的金融监管观念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时展,金融行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降低,现代金融行业进行金融监管时,针对传统的监管方式和理念,应该要向实现综合效益的方向转变,同时加强对各种资本运营的重视程度,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查看全文

金融对外开放与监管改进策略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金融行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一改传统闭门造车思想,实现对外开放。如今,虽然国内金融行业已经逐渐深入国际领域,但在金融对外开放与监管上问题随之突显。当金融行业和国际金融步调越来越相关时,对外开放程度就越深,这也意味着国内金融会受到国际金融影响,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监管。本文就对金融对外开放与监管展开分析,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对外开放;监管

对外开放一旦实施,我国开放大门就不会关闭。从目前金融国内金融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已经在国际上有了深度融合,未来发展前景较为可观。我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就进一步开拓了国际市场,纵观金融行业不难发现,其在实现对外开放上,问题逐渐凸显。为了控制对外开放深度,相关领域负责人必须正确看待对外开放利与弊,采取有效手段予以监督管控,以此来加强中国金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一、金融对外开放的意义

(一)有助于优化市场结构

当金融行业对外开放到达一定深度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银行进入国内市场,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形成国内银行竞争氛围,还会形成国际银行与国内银行相互竞争形势,从这一角度来看,可以优化国内金融市场结构。在此氛围下,金融企业会感到竞争与挑战存在,也可以注入更多竞争活力,提高金融企业运作能力,对于推动国内金融企业改革有着积极作用[1]。同时,金融企业可逐渐获得顺应新时期发展的能力,最终可增强国内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