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管理监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00:45: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金融管理监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金融管理监管

地方金融管理法律问题研讨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民间信用是不可或缺的市场要素,无论金融制度设计如何使正规金融具有极强的排它性,民间信用不可能因此而自灭,民间融资市场是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要素市场,而应加强引导和在法律保护上加以明确和完善,使其市场作用得到更充分地发挥。②目前,我国“一行三会”的垂直金融监管体系,一方面相对独立于地方政府,可以避免地方政府的不当干涉;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自身监管触角的延伸,具体而言,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延伸至县级③,银监会分支机构延伸至县级④,保监会分支机构延伸至省级以及个别计划单列市⑤,证监部门分支机构只到省级以及个别计划单列市⑥,监管力度显得不足。以银监会为例,2007年银监会开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主要试点对象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但试点开展之后,银监会的基层监管力量却难以应付基层金融业务的金融监管。我国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力量主要集中在省级以上,地市级开始逐渐薄弱并出现真空,保监会只在部分地级市设有分支机构,证监会则没有地市级以下的分支机构,在县级行政区域只有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设有分支机构和办事处,证监会、保监会目前尚无县级以下分支机构。值得注意的是,在县级以下行政区域,“一行三会”的监管触角尚未伸及,而我国大多数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都设在县(县级市)以及乡(镇)甚至行政村,“一行三会”在这些行政区域很少设有监管分支机构及办事处。即使设有监管分支机构和办事处的,监管力量也严重不足,一般只有3到5个人,监管任务繁重。随着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场政策逐步放宽,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步伐加快,监管真空现象将会变得更加突出。

为了弥补中央垂直金融监管体系中的地方金融管理缺失,近年来,地方政府金融管理职权有所拓展:(1)由国务院授予地方政府一部分金融管理职权。2004年,国务院将农村信用社管理权下放给省级政府,各省成立信用联社对全省范围的农村信用社实施监督管理;2006年以后,国务院两次下文将地方金融风险处置工作职责交给地方政府;2009年,国务院将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准入及监管权下放给地方政府,实行“谁审批设立、谁负责监管”。(2)中央监管部门委托地方政府进行部分金融监管。2008年,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将小额贷款公司的准入和监管交给地方政府;有的证券监管派出机构通过与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将部分金融风险管理职责委托地方政府具体组织实施。(3)地方政府大多成立了金融办(金融服务局)作为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服务的专门主体,同时还赋予多个部门承担具体的金融管理职能,如省级信用联社受省政府委托对农村信用社行使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的职能;国资委对同级金融机构行使出资人职能;经贸委负责管理典当行;中小企业局负责管理融资性担保公司。但地方金融管理的职能定位、机构设置、与“一行三会”分支机构的关系仍显得较为混乱,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第一,管理重复与监管真空并存。首先是管理重复现象,以农信社为例,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规定,农信社由银监部门负责监管,但近年来各地方政府相继成立省联社负责农信社的高管任命、业务监管等。此外,温州银行等地方商业银行,既受到银监会的全面监管,同时也摆脱不了地方政府的管理和干预。其次是管理真空现象,地方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地方性的民间金融机构近年来发展较快,但基本上没有法定的、固定的监管机构,这些民间金融机构对于中央、地方金融管理体制而言都是监管盲区。第二,地方金融管理目标不一。有观点认为,考虑到地区间的差异性,应允许各地方金融管理目标存在不同,以便地方金融管理工作具有针对性、符合实际性。如上海市确定的管理目标是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北京市的目标则是加强首都金融环境和金融服务体系的升级,浙江和温州则把重心放在推进金融创新以及加强对地方民间金融监管之上。笔者认为,结合我国“统一金融监管”的大框架、大体制、大前提,地方金融管理的目标可以存异,但更应该求同,应在保障基本目标的基础之上体现地区的差异性特征,以此来契合“中央为主,地方辅助”的集中监管原则。地方金融管理的目标至少应包含:防范地方金融风险、维护地方金融稳定、促进本区域金融改革及发展。第三,地方金融管理部门权责不对等。(1)就地方金融风险防范而言,金融风险处置工作职责已经交给地方政府,但金融风险信息主要由监管部门地方分支机构掌握,一旦发生地方金融风险,地方政府的金融监管处置能力极为有限。(2)从地方金融发展的权责对等角度而言,地方政府一方面有权推进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农信社、村镇银行重组和扩张,但另一方面却并不承担监管责任,监管责任仍归于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第四,地方金融管理部门职能定位存在偏差。目前,地方金融管理部门普遍存在所有者、监管者职能混淆问题,如授权管理地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省级信用联社,既是政府管理平台,又是金融经营实体,集所有者与监管者的权利(力)于一身,降低了监管的有效性和独立性。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直属的金融办(如上海金融办)将地方金融国资所有者职能和监管者职能集于一身,使得地方金融监管的独立性与专业性大大降低。第五,地方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缺失。近年来我国民间金融快速发展,国务院、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中央管理部门适时出台了一些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法规、规章,⑦但总体而言,我国地方金融管理法律制度供给仍然欠缺,难以适应民间金融高速发展的需要。首先,我国尚未出台有关地方金融管理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也少得可怜,大多以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以及地方政府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形式存在,法律位阶低,以致各个地方的金融管理工作各自为政。其次,现有地方金融管理法律制度缺乏系统性,虽然规范性法律文件数量庞大,光是浙江和温州就有多达30余件,但总体而言杂乱无章,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从整体上讲,地方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供给存在缺位,已有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尚未形成系统的监管法律体系。

地方金融管理的法律目标

地方金融管理需要法律制度予以配套和保障,因此法律制度对地方金融管理的目标设定至关重要。法律目标,是指人们在观念上对法律在社会中要达到的结果,它是目的论在法学研究中的具体运用。⑧法律目标包含着人们希望达到的结果,是价值的期待与选择。笔者认为,地方金融管理的法律目标应当设定为:

(一)民间金融管理法制化“制度化”的本义是指群体和组织的社会生活从特殊的、不固定的方式向被普遍认可的固定化模式的转化过程。近年来,我国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民间贷款公司发展迅猛,但同时也累积了一系列的金融风险,2011年以来浙江温州、鄂尔多斯、江苏常熟等地爆发的民间借贷危机凸显出了现行民间金融管理体系的诸多弊端。民间金融机构长期游离在“一行三会”的中央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其发展迅速但却处于法律制度盲区状态。从促进民间金融有序发展而言,地方政府及其金融管理部门掌握着本区域民间金融机构的第一手经济、金融数据,有助于作出灵活而有效的监管对策,对于当地民间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将地方金融管理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形成常态化的法律制度,用以促进民间金融合法化、健康化、阳光化发展,是金融监管法制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维护地方金融秩序从法学角度来看,秩序意指在自然进程和社会进程中都存在着某种程序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⑨相应地,“金融秩序”则意味着在某一个金融市场中存在的某种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由于经济发展对资金供给的强烈需求,一些地方的高利贷、非法集资、地下钱庄也迅猛扩张,对地方金融秩序构成较大威胁。地方金融管理的目标就是要规范地方金融市场,构建有序的地方金融秩序。

查看全文

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摘要:金融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更是其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助推器。因此,能否对金融的管理体制改革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关乎到该地区的长远发展。本文对当今的金融形势进行了新的剖析,并且根据国际上金融管理发展和改革的态势,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提出了一系列深化金融管理的改革策略,希望能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金融管理;体制改革

一个国家要想实现长治久安,与其金融效益和水平息息相关,而且金融在提高我国资本运作效率上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在认识到金融的重大作用后也加大了对各地相应金融机构的管理与规范力度,然而由于受到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我国在推行现行管理制度的改革上困难重重,还需要不断的讨论研究解决方法。尽管在金融改革上我们还存在不少问题,但必须明确的是,只有深化我国的金融制度改革力度从而提高各地区政的金融管理水平,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才能提升到新的高度。我们需要汲取国内外优秀的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以新的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管理结构,明确各级权责,强化相互协作,推陈出新从而提高我国金融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1金融管理体系改革措施的必要性

(1)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其当地的金融管理体制密切相关,是地方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增值要素,因此各地政府要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加快推进当地金融管理改革措施,从而促进金融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金融体制进行改革能突破原有金融管理体制的发展弊端,再加上可以结合当今的最新发展形势,融入最新的发展要素,从而使我国金融具备时代特性,从而拥有新的发展动力。在新的金融管理体制下,将会有新的金融关系,这意味着未来参与到金融交易中的人会越来越多,金融组织的长效发展也能得到有效保障,在这种新的经济背景下,各地经济发展的活跃性与流通性都会显著增加,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另外,行业内与行业间不断的金融交换和金融交易使各行业的经济都发展得更为快速,各种交易和兑换促进了资金的流通,使得原本的固定资金得到了充分利用,经济发展也具备了新的空间。资金的二次利用使得其在流通和交换中产生了钱生钱的客观效果,使得资金储备不断扩充。而且在利滚利的刺激诱惑下,各产业的管理人员逐渐发觉了最新的金融商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家或个体积极投入到金融投资中来,金融业越来越庞大,促进了资金的增值,进而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金融业的一步步增长,是时展的必然产物,它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需要,在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业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各政府应该积极宣传新体制的优越性,并且投入充足的精力来推行新体制。各行各业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各项政策与措施,与政府通力协作配合,进而推动金融业朝着更好更积极的方向发展。政府也要在坚持改革措施的前提下不断放宽参与政策,使得各方各业都有机会参与进来,这样不仅使当地经济具备更好的发展空间,而且也为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更方便的推行条件,使金融业能得以长远的发展。(2)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若是实体经济动力不足,金融业根本难以发展。因此,我们要鼓励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不能将二者分割开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国民经济安全稳定的发展。目前我国通过推行新的政策加强了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联系,达到了平衡各地经济的效果,使地方关键领域的经济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不可否认,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合作取得了双赢的效果。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维护了金融的稳定与安全发展,发挥了其反馈作用。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经济交流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大大提高了金融的流通性水平,给予了金融发展更多的资金支持;而金融发展的日益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实体经济中的各种投资和运作也更为安全。金融与实体经济二者的互协互助共同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使我国各领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另外,经济的繁荣也维护了当地政治的稳定,政府能更好地发挥其调节功能,从而平衡各地各领域的经济发展。

2我国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现状

查看全文

经济金融管理论文

摘要:经济金融管理所涉及到的数据量是非常庞大的,并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下,世界金融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更为密切,管理难度随之提高。要想实现更加理想的管理效果,增强数据运算能力、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就需要以大数据理念为基础,加快经济金融管理体系的创新。文章立足于经济金融管理体系现状,对基于大数据的经济金融管理体系的创建进行了探讨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经济金融管理体系;现状;体系创建

大数据是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具有大量、高速、多样、价值、真实性五大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将大数据引入到经济金融管理体系中,可以提高其执行能力,同时还能够预测经济发展趋势,显著提升了经济金融管理水平,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欢迎。

一、经济金融管理体系现状

在将大数据应用到经济我国经济金融管理体系中时,应先明确其基本现状。经济金融管理体系的建立落后于西方国家,在长期的运行实践和不断优化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善,在机构职能实现方面表现尤为明显。(一)管理体系不完善。很多地区的金融管理体系并不完善,所涉及到的管理范围广泛,包括打击非法集资,管理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审批等各项工作,虽然管理条例较多,看似比较全面,但是并未实现管理职能的准确定位,管理条例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弱,难以起到实质性管理作用,无法满足业务实际需求,导致经济金融管理体系运行不畅。同时,银监会界定联社一般都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要求联社发挥行业中积极管理、良好运行的作用,二者之间需要更多表现出的是诸如母子公司的关系,但实际上依然有不少定位差异存在。(二)管理职权不对等。在创建经济金融管理体系时,是从地区实际情况出发的,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虽然不同地区的经济金融管理体系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更多的是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和控制,比如地方投资机构如果存在杠杆,则应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备案以实施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实际上所拥有的管理权限是比较有限的,经济金融管理体制整体呈现出垂直管理特点。中央和地方管理职权的不对等,导致实际管理过程中与现实存在脱节问题,不仅会阻碍地区经济的良好发展,而且金融风险防范能力较弱,面对突发事件时,很难及时作出有效的处理。(三)管理权责不明确。管理权责划分不清问题,在地方金融经济管理体制中尤为突出,经常出现无人管理或者多方管理现象,并且监管缺失现状也是比较严重的,容易导致经济金融风险的发生。比如,对于农村合作社来讲,开设金融合作业务对其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需要获得金融部门的批准后才可开展该项业务。而金融部门在审批的同时,也就意味着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很多地区的金融部门为了不承担该部分责任,便不予批准,难以实现对农村合作社的有效监管,监管漏洞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金融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于大数据的经济金融管理体系的创建

查看全文

金融管理工作问题及措施

在以往,我国的金融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主要就是中央银行,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央银行职责也在不断的转换,由之前的执行者转变为了监督管理。那么为了使金融管理工作更加适应时展的需要,政府以及相关企业一定要对其加以重视,不断提高金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一、金融管理工作的职责

1.制定金融发展计划。制定金融发展计划是金融管理工作的核心,只有制定详细的金融发展计划,才能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金融管理工作的开展也离不开相关计划的支持,所以制定并完善金融发展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为了进一步满足中国经济的发展需求,作为金融管理机构要公正、客观的整合数据,并且详细分析社会中个人、企业等金融服务的要求,同时也要根据个人与企业的大致发展状况,进而合理的制定金融发展计划,稳定金融管理体系。2.构建信用体系。所谓的构建信用体系,主要指金融管理工作要做好相关工作来促进信用体系的构建。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良好的信用体系不仅仅可以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所以构建良好的信用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试想,如果没有一个良好信用体系的机构是难以继续进行金融管理工作的,难以进行金融管理工作也就难以完善金融产业链条,难以完善产业链条将会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一系列负面的影响。

二、金融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负责机构。在新时代背景下,想要提高金融管理工作的效率,建立负责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所谓的负责机构,指的是在金融管理工作中要让将具体工作进行细分,然后找到相关责任机构,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金融管理工作缺少负责机构,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例如:工作方向不清晰、任务不明确等,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将会阻碍金融管理工作的继续开展。此外,缺少负责机构也会导致金融管理的监管出现问题。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是保证金融市场稳定的前提,但是在实际监管中却屡屡出现问题,只顾着自身的发展,缺少了大局意识。其实,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是中央银行的职责所在,但是目前的银行只顾着自身的发展,缺少了对金融管理的监管。所以缺少负责机构是金融管理工作中最为明显的问题[1]。2.缺乏明确的目标。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于金融管理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金融管理工作中缺乏明确的目标,不仅仅会使得金融工作方向不清,而且还会适得其反,产生一系列负面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看,我国的金融管理工作缺乏秩序性,尤其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其他国家中,金融管理工作的目标与银行的货币政策是独立的,进而可以使其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但是在我国由于相关规章制度很容易导致金融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目标。可想而知,缺乏明确的金融发展方向与目标,就很容易导致一些消极问题的产生。3.缺乏合理的制度目前金融管理制度是难以适应时展需求的,同时也难以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从本质上说,金融管理机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相关制度并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的界定与说明,进而导致了金融管理机构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金融管理机构缺乏合理的制度,不仅仅会使财务难以独立解决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无法开展相关业务流程。此外,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难以实现金融管理的创新,无法立足于金融证券市场。所以完善金融管理制度是迫在眉睫的[2]。

三、如何解决金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企业金融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思考

摘要:目前,国内金融行业的发展形势正在不断推进和变化,而大数据的发展背景也昭示着各个企业必须将自身的金融管理项目加以信息化,才能够在活动性极强的宏观竞争领域中以效率和内部协调高效程度奠定自身地位。而无论是提升企业金融管理实际效果还是调节企业内部协调程度,都需要企业所有的活动部门对信息化体系建设加以辅助维持,因此文章以协同创新为视角,通过研究企业金融管理信息化体系的构建现状,对建设体系进行了简单思考。

关键词:协同创新视角;企业金融管理;信息化体系

对于企业而言,金融管理是支撑其内部经济活动状况稳定和安全的重要管理内容。而金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是建立在固定财务管理手段之上的,加入了各类实用型信息技术的新型管理模式。但即使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效率推进属性,当企业金融管理被加入信息化技术建设后,其效率和安全性也未必能够在金融管理部门单一运作的情势下达到提升。因此企业本着安全以及效率优先的金融管理原则,就必然要以协同创新为视角开展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思考,如此才能以宏观协调稳定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

一、以企业为背景,简述协同创新的基本理念

协同创新是一种状态的代名词,其实际的活动含义是以企业内部各个活动部门为主,要求各个部门在通力合作的前提下,将内部可用的数据信息、活动信息、技能技术等内容加以推进式分享。从而互相为其他的活动部门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技术途径,将企业的内在动力彻底激活。在协同创新的活动作用中,被“协同”的并非只是企业各个部门的技术和信息数据,“协同”更多指的是企业内部活动部门要以同一个目标加以活动。要通过直接沟通的方式,不断充盈面向同一目标的技术能度、发展效率。当企业能够真正做到协同创新时,那么企业内所有的新任务都将被各个部门所分流,降低难度,提升效率。

二、企业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所应有的前提

查看全文

计算机在金融监管工作的运用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行,我国科技和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不断改革与创新,融入越来越多的领域和行业。其中,计算机技术在金融行业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和实践,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金融危机、加强对金融的管理作用和监测作用。就目前现状来看,国内外许多金融金钩都已经融入计算机技术并建设防范金融风险的体制机制,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总体来说,目前我国计算机在金融监管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并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加强计算机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一、现阶段金融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金融管理易出现安全隐患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迅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金融行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和问题。首先,在金融行业中,它存在着的潜在风险主要有资金的运转风险、理财风险、监督管理风险等,无论企业采用何种经营管理方式,只要它与外界企业有着联系,也并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金融行业风险意识薄弱,尤其是金融行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风险状况。这是因为在金融管理方面,信息技术的运用一般是非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的,而非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术知识意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计算机运行时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1.2、金融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和提高

就目前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机制来看,虽然近些年来我国金融行业不断发展,计算机对于加强金融监管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但是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并没有得以完善,由于监管体制的不完善,使得监管部门的金融市场运营缺乏必要的制度束缚,即使在自由发展的情境下,也最终使得金融行业发展走向极端。由于我国金融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并且加上管理机构尤其是中国人民银行一能多职情况的存在,没有太多的精力来对金融行业进行监管,因此这也就需要联合其他部门对金融行业进行大规模的监管,但是在这种监管体制下,监管体系中内设机构较多,权利存在相互交叉的现象,又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监管机构权利的正常使用,最终导致监管不到位,金融行业出现大量风险。除此之外,我国金融部门在运用计算机进行金融监管过程中还存在着计算机使用人员专业素养不高、金融管理机制反应能力较弱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与改革。因此,如何加强并发挥计算机在金融监管工作中的作用已经迫在眉睫。

查看全文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金融监管成为监管机构的重点关注对象。现今社会下的计算机网络盛行,人们对互联网的了解日渐透彻,对于互联网的应用也逐渐开展到方方面面。文章主要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了解,简单阐述其监管的必要性。并通过其核心监管原则,使人们意识到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要意义以及其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监管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监管;必要性;核心原则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国内各个行业对其的使用开始普及。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出现致使对互联网的金融监管形式也相对出现。依据国家政策的肯定和互联网自身的方便快捷,互联网金融形式越来越普遍,监管部门不得不在对其的监管当中格外注意,互联网的不可预测性使监管部门在对其监管当中遭遇更多的难题,使其充分认识到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一、互联网金融管理的重要意义

对于金融监管来讲,就是利用市场当中看不见的手使市场上的参与者自觉自发地服从管理。这种管理形式在理想的市场状态下能够更好地施行,但在非理想状态当中,市场参与者是不会这么轻易地服从管理的。很多时候,由于对于市场的金融监管力度小或者监管行为少,导致市场参与者之间没有公平的竞争环境。为了改变现在的状态,利用信息时代的产物,互联网金融管理随着这个时机出现。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管理在目前情况还达不到非常严谨的状态,偶尔会出现对于市场参与者的数据信息产生误差的情况出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金融监管者也不能全面放任市场发展,应当对其适时地监管。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其在市场变化莫测的情况下能否保持理性,成为金融监管的主要原因。很多个体行为通过对银行的信贷来完成对金融的高风险投资。但该种行为毕竟不属于集体信贷,互联网金融监管对其个人行为的判断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虽然互联网会通过其个人数据对该个体进行系统的分析,但对于人性方面的分析,互联网还是难以预测其变化。而且,一个人的思想不能左右集体的思想,国内的传统总是出现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该习俗下的人习惯性地做出决定但却不能得到集体的认可,致使其在参与市场的过程当中被整个企业否认。互联网金融管理没办法对其进行认识,对于其进行的投资行为也没有办法判断[1]。除了上述情况以外,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监管还源于其不稳定性。众所周知,很多新闻报道某金融平台负责人携款潜逃。种种状态提醒监管人员,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些互联网金融在其行销的过程中为人们谋划的未来极其美好,与现实情况根本不相符,这导致许多民众受到蒙蔽,对该平台有所期待。而后,在该平台遭受风险以后,其根本不具备承担风险的资本,将面临倒闭,投资者的钱也难以收回,使众多参与者深受其害。再则,在互联网金融行为当中,很多人都是不理性的,其在不理智的情况下做出的投资行为,使自己蒙受欺骗。所以,市场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已经要付出实践,以其强大的监管力度还给市场参与者安全的投资环境。

二、互联网金融管理的核心原则

查看全文

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企业经营管理中金融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自身的市场价值,必须要先做好金融管理。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对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金融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应用

企业的各种资金活动(融资、投资)均属于企业金融管理的范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资金运用的合理性,使其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在我国目前经济转型期,金融市场变得愈发复杂,大部分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良好的金融基础,若企业想提高自身实力,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要对金融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让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目前企业金融管理现状和问题

(一)金融风险的不良影响金融风险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最为直接的就是进出口业,从我国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最新的数据来看,金融风险导致的损失相当于全球每年GDP的7倍,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尤为严重,金融风险的发生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不尽相同,但毋庸置疑的是,金融风险会导致企业经营的安全感越来越低,且风险具有随机性,容易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失策。

(二)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企业日常资金来源主要以自有资金、直接和间接融资为主,在不同经营阶段,企业对三种不同来源的资金需求份额各有高低,因此要对资金结构进行合理设置,否则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一旦遇到风险就会缺乏足够的应急资金周转,轻则导致企业蒙受损失,重则导致企业直接破产倒闭。目前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积极新增了各项贷款,但由于经济体量小,大部分贷款都以非正常途径逐渐消耗,导致企业资产蒸发和坏账现象,而贷款逾期不还则会影响到企业的信用记录。

查看全文

金融管理体制及认识研讨

一、香港金融监管的框架

香港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实行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地区,这与香港经济、金融发展的特殊性分不开。其金融监管采取的是政府监管及行业自律的两级监管模式。具体而言,香港的金融监管架构是由金融融管理局、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保险监理处三大监管机构以及相应的行业自律协会构成。金融管理局是特区政府组织架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内设有六个部门:即银行监理部、银行政策部、外事经研部、储备管理部、货币政策及市场部以及经济研究部、另设法律顾问办事处。金管局不同于中国人民银行,它不具有中央银行的发钞职能,也不作为政府银行,为政府服务。其主要职能是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通过外汇基金的稳健管理,货币政策操作和其他一些适当措施,维持货币稳定。就监管的总体架构而言,香港金融监管体系的突出特点在于以下几点:其一,香港监管部门的监管自由度较高,每个监管部门都可以依据明文规定的授权,在职责范围行使职权,一般不会受到政府的干预;其二,香港的监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于以行业自律为特色的英国,所以在其监管体系中,行业协会的作用非常突出;其三,香港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比较健全,他们一般会通过联席会议、签署备忘录等形式避免出现重复监管和监管套利的问题;其四,投资者保障机制相对比较完善。

二、香港金融监管特点

(1)稳固的主体法律框架和实施细则的及时检讨,修正香港金融管理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以法治为中心,即以法律为根本手段,致力于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香港政府对金融业运作的监管,主要是通过银行、证券、期货和保险方面的专门法律条例和监管机构来进行。同时,香港的金融监管体系是在不断地检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通过对现行的金融制度和监管手段的检讨,不仅可以促进金融制度和方法的改进,而且可以使金融监管当局认清面临的压力,同时满足人民的知情权,能保证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2)审慎、风险为本的银行监管制度。银行是金融活动中的主题,对银行的监管是金融监管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众所周知,香港对银行采取三级监管制度,由金管局的强制监管、审计局的会计监管和银行公会的自律监管构成。香港金管局始终坚持审慎原则,采取国际监管标注,把事前风险防范作为银行监管的核心。

(3)金融自由化与强化监管并重。在推进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地过程中,香港金融监管具有以下特点:在一定监管基础上逐步开放,而不是一揽子全部开放。鼓励银行体系的竞争和产品创新,但须与保持银行体系稳定性目标相一致。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而非简单地规避风险,确保各种金融衍生品健康有序地发展。

查看全文

服务业金融中心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为贯彻《关于推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把握历史机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努力实现“四个率先”,结合*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贯彻《意见》的重大意义

(一)推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国际大都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继续推动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制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是适应全球化新格局和对外开放新形势,加快构筑新的竞争优势,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深入贯彻《意见》,加快落实各项任务措施,有利于拓展金融资源运作空间,提高金融资产配置效率,更好地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有利于强化航运枢纽中心地位,更好地满足周边地区和全国的国际航运要求;有利于通过先行先试,加快形成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奠定科学发展的制度基础。

(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利于提升*的比较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加快形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有利条件。深入贯彻《意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大力发展金融业、航运业等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使*更好地发挥综合优势,更好地发挥带动示范作用,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二、明确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具体任务和措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