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具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2 19:15: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金融工具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衍生金融工具研究论文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及其确认的时点
初始确认是对衍生金融工具项目的首次确认,具体是指在特定交易、约定或事项导致的权利、义务、损益等已经发生,这些权利、义务和损益等首次符合确认标准之时进行的确认。
资产或负债在财务报表上的存在是与一定的时间相联系的。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惯例,与资产有关的交易或事项己经发生,并取得了交易或事项已经完成的凭证,则企业在实质上就拥有或控制了该资产。对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其取得是以签约为标志,但是由于在签约之时,它只能是一份待执行的合约,于是问题出现了:是在合约签订之时,还是在合约实际执行或生效之时确认衍生金融工具。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的会计准则比较
1.IAS39中规定:“当且仅当成为金融工具合约条款的一方时,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IASC提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概念:“金融资产是指下列资产:(1)现金;(2)从另一个企业收取现金或另一项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3)在潜在有利的条件下,与另一个企业交换金融工具的合同权利;(4)另一个企业的权益工具。金融资产分为四类:(1)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工具;(2)持有至到期投资;(3)企业发起的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是指具有下列合同责任的负债:(1)向另一个企业交付现金或另一项金融资产;(2)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另一个企业交换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审计论文
一、文献综述
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这方面的文献并不多,其中绝大部分文献是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管理对策的,如:2002年,王濛、常谷珍《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指出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风险防范对策、审计测试的特殊要求;2008年,董博、李莉《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风险管理》指出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在这些特点之下如何进行风险管理;2008年,王琰《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与路径选择》揭示出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审计风险以及如何在其风险下的审计路径选择;而2007年,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主编的《衍生金融产品审计》指出衍生金融产品存在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和金融监管。
二、什么是衍生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并形成一个单位的金融资产及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
一是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二是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三是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衍生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远期合同、金融期货合同、金融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金融远期合同、金融期货合同、金融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金融工具论文
《金融工具列报》准则是第22号、23号、24号准则的延续,规范了金融工具的列示和披露。本文依据该准则,首先分析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金融工具的列示,然后分析了如何披露重要会计政策和计量基础信息、套期保值信息、公允价值信息、金融工具及其风险信息,最后将其与国际会计准则做了比较。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和《金融工具列报》(以下称“新准则”)等四个具体会计准则中,前三个准则规定有关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但没规范如何列示和披露这些信息。金融工具列报是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金融工具在财务报表内列示和在附注中的披露。“新准则”共3章45条,第一章为“总则”,说明了“新准则”制定的目的和明确了适用范围;第二章为“金融工具列示”,规定了金融工具确认条件、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列报;第三章为“金融工具披露”,详细地规定了在附注中披露的金融工具信息。
一、金融工具列示
“新准则”第5条规定,企业发行金融工具,应按照该金融工具的实质,以及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定义,在初始确认时将该金融工具或其组成部分确认为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参考《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一)初始确认为权益工具的情形
从“新准则”第6-8条可以判断,初始确认为权益工具的情形包括以下三方面:
衍生金融工具计量论文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建议
摘要:对衍生金融工具如何加以计量是财务会计的一大难题。文章对美国FASB和IASC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准则的内容进行介绍和分析,并结合我国现状,对此作了初步探讨。
会计理论的每次重大变革,都是由于客观经济环境变化而导致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金融创新活动中产生的,它已给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带来很大冲击和挑战,其中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是最具争议、且分歧较大的核心问题。中国已加入WTO,金融市场必将对外全面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很快会带着先进而又复杂的衍生金融工具进入我国金融市场。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目前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理论尚未建立,因此,尽快研究和建立中国特色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已迫在眉睫。
本文拟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已的最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准则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问题进行探讨。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和特征
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得到了迅猛发展,国际上衍生金融工具(商品)已达1200多种。目前美国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最发达,美国FASB和IASC制定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代表着当今世界上这一领域最高水平。为了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计量问题,我们应该首先对其种类和特征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探讨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中信泰富巨亏案例简介;对中信泰富对冲风险外汇合约风险分析;中信泰富衍生金融投资控制缺陷分析等进行讲述,包括了中信泰富公司简介、中信泰富巨亏案简介、外汇杠杆合同被普遍认为投机性很强,属于高风险产品、中信泰富投资的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中信泰富对远期合约风险评估不足是这次投资巨额亏损的第一个原因等,具体资料请见: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开始,金融市场波动剧烈,不断发生企业衍生金融工具投资巨额亏损案例。从豪赌原油期货而巨亏5.5亿美金的中航油,至法国兴业银行股指期货投资巨亏71亿美元,再到雷曼兄弟次贷资产投资巨亏破产,再到我国红筹公司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公司衍生金融工具投资一而再成为众多大型公司投资的梦魔。如何控制公司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成为我国监管部门和公司的急迫的课题。下面我们对中信泰富远期合约巨亏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探讨我国公司该如何有效的控制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
一、中信泰富巨亏案例简介
1.中信泰富公司简介。
中信泰富是大型国企中信集团在香港的6家上市公司之一。中信泰富的前身泰富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1986年通过新景丰公司而获得上市地位,同年2月,泰富发行2.7亿股新股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使中信(香港集团)持有泰富64.7%股权。至此,泰富成为中信子公司。
中信泰富于香港注册成立,现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并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一。中信泰富之最大股东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是北京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论文
摘要:本文从上市银行的收益、上市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上市银行的监管、上市银行金融风险四个方面阐述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银行的影响。
关键词:新金融工具准则;上市银行;影响
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银行收益的影响
(一)对上市银行利润的影响
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以后,将给商业银行损益确认的标准带来根本性的改变,最显著的就是金融机构所持有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的变化要直接计入损益或权益。金融工具的价值受到利率、汇率、价格等指标波动的影响,随着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量的大幅增加,势必造成期末利润的波动性增加。同时,根据新准则,银行持有金融资产的收益和损失不是在报告期末反映,而是要立刻确认,这将缩小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二)对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
会计金融工具准则分析论文
[摘要]运用路径依赖理论总结了FASB以及IASB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四个阶段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其发展特点及趋势,认为虽然采用国际准则具有很多优点,但基于我国的现实情况,在制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时,要循序渐进、分批制定,而不能盲目与国际接轨。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美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
2004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了《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其后,财政部于2005年8月印发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标志着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财政部随后推出四个相关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让众多会计业内人士感受到会计国际化的滚滚浪潮。众所周知,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离不开相应的会计准则,但是,由于滥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而导致的财务失败甚至金融风险的案例也不胜枚举,如安然的倒闭等。那么,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发展到底应遵循什么规律?我们现在就采用国际准则是不是最优选择呢?
与其他经济制度一样,会计准则也是一种制度,可以起到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并为不同经济实体之间实现合作创造条件。会计报表能对企业、政府、经济团体、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会计界一直致力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研究,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列报与披露、计量与确认做出了相关规定,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研究始于美国,目前比较成熟的准则体系包括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与IASB①两套体系。其他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等也有相应的研究,但其研究成果或者已经体现在IASB的相关成果之中,或者是借鉴了FASB与IASB相关准则的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发展,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性。所谓路径依赖,是指受到外部偶然性事件的影响,某种具有正反馈机制的体系如果在系统内部确立,便会在以后的发展中沿着一个特定的路径演进,其他潜在的(更优的)体系很难对它进行替代。
一、FASB与IASB有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及发展
(一)FASB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发展阶段
金融工具风险控制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以中航油事件为例探讨了中航油集团破产原因,并以此为基础阐明投资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与风险特征。最后针对当前衍生金融工具投资制度的存在缺陷,提出对投资风险合理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投资衍生金融风险风险控制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成立于1993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均位于新加坡。公司成立之初经营十分困难,一度濒临破产,后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一举扭亏为盈,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并于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公司经营的成功为其赢来了声誉,2002年公司被新交所评为“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奖,并且是唯一入选的中资公司。
中航油通过国际石油贸易、石油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其净资产已经从1997年16.8万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35亿美元,增幅高达800倍。但2004年11月,中航油因误判油价走势,在石油期货投机上亏损5.5亿美元。这一事件被认为是著名的“巴林银行悲剧”的翻版:十年前,在新加坡期货市场上,欧洲老牌的巴林银行因雇员违规投机操作,令公司损失13亿美元并导致被一家荷兰银行收购。曾经在7年间实现资产增值800倍的海外国企中航油,缘何短短几个月内就在期货投机市场上背负5.5亿美元的巨债?
2003年底,由于中航油错误地判断了油价走势,调整了交易策略,卖出了买权并买入了卖权,导致期权盘位到期时面临亏损。为了避免亏损,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2004年1月、6月和9月先后进行了三次挪盘,即买回期权以关闭原先盘位,同时出售期限更长、交易量更大的新期权。每次挪盘均成倍扩大了风险,该风险在油价上升时呈指数级数的扩大,直至公司不再有能力支付不断高涨的保证金,最终导致了破产的财务困境。应该说中航油能够在7年间实现净资产增幅800倍,到巨亏5.5亿美元,都是缘于“创新”及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诞生本来是为了规避风险的保值作用,但中航油却是毁于过度的投机。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论文
金融工具与会计准则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管制的放松,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使用金融工具来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并将客户交易金融工具作为一种中间业务。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工具及衍生产品的交易得到了快速发展,期权、期货、互换等业务的活跃对银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新型金融工具的出现,使资本流动在数量和速度上都有了空前提高,市场逐渐规范、更严格的金融监管、定价方法透明度增强以及日益熟练的风险管理技术等,使市场上的衍生金融工具由数量型增长逐渐转向质量型增长。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国际先进的商业银行在多年的金融衍生交易过程中,也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防范各种风险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在此前提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于1984年开始探讨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问题,后经过多次补充和修订,最终于2004年对IAS39“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做了大幅修改,采用完全的公允价值(FullFairValue),并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对于金融工具的披露与列报,IASB从1991年开始探索,后经过多次补充和修订,最终于2003年做了大幅修改,采用完全的公允价值(FullFairValue),并于2005年1月1日正式生效。2005年8月18日,IASB又了“IFRS7—金融工具披露”(2007年1月1日生效),该项准则将替代IAS30和IAS32中涉及金融工具披露的内容。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加深,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地使用金融工具来防范和应对风险。有鉴于此,我国财政部于2005年8月了《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引入了完全公允价值的理念,并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在上市和拟上市的商业银行范围内试行。同时,我国已在境外上市和拟在境外上市的商业银行,也要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
在上述大背景下,遵守国际会计准则是大势所趋,但中国的商业银行必须认识到:会计准则是对银行战略和业务的经济实质的反映,有关金融工具的国际会计准则就是对国际先进商业银行使用金融工具防范风险的战略理念和实务操作的反映。对国际会计准则的遵守不但不会对国际先进商业银行造成大的负担,而且还有可能通过遵循达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我国的商业银行如果不仔细研究国际先进商业银行对使用金融工具不断进化和发展的战略理念和最佳实务(bestpractice),只是单纯地强调对准则条文的遵守,则不但要承担很大的遵循成本,而且只是“形似”,离“神似”可能越来越远。
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标准探究论文
摘要:公允价值作为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标准已经得到会计界的广泛认可。但是公允价值有着广泛的外延,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标准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同时,根据我国的国情认为待到相关市场与机制进一步完善时,全面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关键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现行市价;估价计量
在衍生金融市场高速发展的今天,关于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标准一直是会计界所关心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以FASB与IASC为首的国际会计界认为公允价值是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标准的最佳选择。(FAS133《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中明确指出:公允价值是计量金融工具的最佳属性,对于衍生工具而言,公允价值是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也提出,对金融工具更多地使用公允价值。)
以公允价值作为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标准,那么公允价值又如何确认呢?从定义上,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在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负责结算的金融。FASB进一步指出,活跃市场中的公开市场报价是公允价值的最好证据。但是,笔者认为公允价值的概念比较抽象,有着广泛的外延。因此,简单地将公允价值归结为在活跃市场中的公开市场报价是不合理也是不正确的。只要在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基础上,在交易的双方同意下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贴现等,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在交易中作为公允价值的具体表现。因此,相关报表编制者通过计量价格的选择来操纵公允价值信息,使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大大降低。那么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我们将采取哪种模式作为现实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与可操作性呢?
公允价值定义的前提是假定企业处于持续经营状态,不打算或不需要清算,不打算大幅度削减其经营规模,或以不利的条件从事交易。如果交易对象存在于一个交易活跃、信息传递迅速、监管机制健全的市场上,那么现行市价反映了所有公开的信息。现行市价就是公允价值的具体体现。虽然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价值变化频繁,同一品种衍生金融产品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价格,但其价格是围绕其公允价值上下波动的。总体上它们是趋于一致的。但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中现行市价作为公允价值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非技术性手段利用市场的弊端(根据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原理,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衍生金融产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达到控制衍生金融产品价格)使衍生金融产。品的价格背离公允价值。随着金融市场的发达与衍生金融工具估价计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市场价格不能获得时,估价计量公允价值将发挥更广泛的作用(估价技术参考类似资产与负债的价格或者其它的估价模型)。在存在一个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中;有一个合理的计价模型;相关数据来自发达的证券市场且可以得到可靠地认证。这些将使估价的可靠性达到可以公允地表达财务报表内容的程度。也可以避免在以现行市价作为公允价值时,通过一些非技术性手段达到操纵公允价值的目的,从而影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尤其是电脑技术的运用),相关的信息资料可以容易、可靠、完整地得到。根据当前形势的发展,估价计量公允价值将成为一种趋势。所以,我们应从以下几点做好准备:(1)继续建设与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2)健全与完善监管机构与机制。(3)建立专门机构对证券市场与相关数据进行评估。(4)建立完善计算机网络系统,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数据库,加强数据的管理。(5)加快计价模型的研究,根据现实情况对计价模型的前提条件进行调整使其假定性更加合理以及被计量的金融工具所隐含的变量更符合使用模型的条件,提高计价模型的可操作性。
对于部分处于市场缺乏活跃性,同时又不存在来自机构或者来自模型的估价或者交易规模较小的衍生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就不能得到可靠地计量。在这种情况下或者在现行市价无法取得的情况下,如何确定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呢?研究这一问题,对我国无疑有更为现实的意义。一方面,随着我国成功加入WTO,根据相关协议我国的金融管制将逐步放松(比如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外国金融机构在我国扩大业务范围等)。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经济危机破坏力大大增强金融机构及至跨国企业集团防范、分散金融风险的需要不断加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将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最后,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的实现完全取决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我国的金融市场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不能不顾我国的特殊环境,简单地模仿发达国家的模式。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和上述所提到的问题,我们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以市场为基础来确定我国的计量模式。如果考察对象存在于一个交易活跃、监管机制健全的市场上,我们应按前面提到的方法进行确认;如果不存在活跃的市场,我们应将采取类似前面提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