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法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8 19:10: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金融法学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际经济法学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论文对20世纪我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的成果从六个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评述。论文积极肯定了该学科在短时期内所迅速取得的成绩,认为与相邻学科相比已毫不逊色,在某些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亦有胜出之处。论文同时也指出了现有研究五个方面的主要不足。作者预言,中国国际经济法学在21世纪将走向繁荣,获得与美国、欧洲、日本国际经济法学同等的影响力。作者最后就未来20年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的主要任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将来应予关注的16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回顾与展望
「正文」
伴随着人类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经济法已渐成为人类法律实践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国际经济法研究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正蓬勃发展令人瞩目。在21世纪国际经济法将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和机遇,并担负着促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任,世界和中国国际经济法学必须回应实践的呼唤。
21世纪中国国际经济法学将如何顺应实践的要求而发展?这是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人在世纪之交有必要思考和作出回答的一个问题,也是诸多业内业外人士所关心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又不可避免地与中国国际经济法学20世纪的总结和回顾相关联。
本文不揣挂一漏万之嫌,拟对20世纪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短暂的历史和丰硕的成果作一述评,并结合国外研究状况,对21世纪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的发展进行展望,希望能对有关人士了解该学科已有的重要成果、存在的问题及把握其未来走势有所裨益。
国际金融法经济与社会分析论文
《国际金融:交易、政策和法律》(InternationalFinance:Transactions,PolicyandRegulation,HalS.Scott,PhilipA.Wellons)是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哈尔·S·斯卡特和菲力普·A·维仑斯教授写的教科书,这本书整理了他们多年的研究和教学成果。
该书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论述了“国际上主要金融市场的法律与监管”,在这部分介绍了美国的证券法,美国的国际银行法,银行与证券领域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欧洲单一金融市场,欧洲货币体系和汇率体系,欧洲货币联盟和日本银行与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等问题。
第二部分介绍了“国际金融工具和离岸市场业务”。在这一部分介绍了欧元存款和银行存款,国际支付系统,跨国的资产冻结,欧洲债券和全球债券,国际资产证券化,国际股票市场的竞争,国际清算结算系统,国际期货与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国际掉期和离岸互助基金等内容。
第三部分介绍“国际新兴金融市场”。这部分着重介绍了亚洲一些国家的项目融资、新兴市场国家的民营化与机构投资者、亚洲货币危机。
从内容来看,书中收录了两位教授的有关论文,选摘了其他著名教授的有关论文和著名著作中的片断,还引用了一些法律和国际条约的原文,严格说来,本书是作者“半写半编”而成的。由于本书的领域涉及广泛,内容复杂,每部分都请最好的专家来写,请最有名的权威来支持。这种既突出重点,又体现合作的方法,使本书内容的每个部分都是最好的,全书也是最好的。
这两位法学教授在分析国际金融法的时候,不是就有关法律条文或判例进行介绍,而是从经济学与统计学的方法出发,用统计数字和图表向读者展现国际金融的现状与发展,然后进行金融市场的各种交易分析,再转入各国的国际金融政策分析、国际机构的政策分析,最后才落实到各国的有关法律和国际金融机构的条约。这种风格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国际经济法论文
一、定义“法学方法论”
什么是“法学方法论”呢?要分析“法学方法论”的内涵,笔者认为,必须先弄清“方法论”的概念。许多权威词典,对方法论的概念,作出类似的定义:在朗内斯特1983年所编的《哲学词典》中“方法论”指的是“对那些总是指导着科学探索的推理和实验原理及过程的一种系统分析和组织……也称之为科学的方法,因而,方法论是作为每一门科学的特殊方法的一种总称”;1977年出版的《韦伯斯特大学词典》则将方法论定义为“一门学科所使用的主要方法、规则和基本原理;……对特定领域中关于探索的原则与程序的一种分析”。梁慧星教授在论及“法学方法论”时,也提及了关于“方法论”的定义,他认为:方法论的任务是说明这样一种方法,凭借这种方法,从我们想象和认识的某一给定对象出发,应用天然供我们使用的思维活动,就能够完全地即通过完全确定的概念和得到完善论证的判断,来达到人类思维为自己树立的目的;方法论与人的活动有关,它给人以某种行动的批示,说明人应该怎样树立自己的认识目的,应该使用哪些辅助手段,以便能够有效地获得科学认识。从而,笔者认为可以将“方法论”理解为一种指导研究,统领分析,认识世界的工具。正如德国卡尔•拉伦茨在其名著的《法学方法论》中所言:“法学之成为科学,在于其能发展及应用其固有之方法”,法学也具有其固有的方法论。对于“法学方法论”的定义更是莫衷一是,引用比较权威的说法,卡尔•拉伦茨教授是这样定义其的:“法学方法论是以诠释学的眼光对法学作自我反省。自我反省指的不是对法律决定过程的心理分析,虽然这种分析亦自有益,但是于此所指的是发掘出法学中的方法及思考形式,并对之作诠释学上的判断”。简而言之,法学方法论就是为法学问题提供思路与观念和对于法学问题提供解决方法的理论和手段。
二、“国际经济法方法论”的界定
根据笔者的思路,在已知“法学方法论”概念的基础上定义“国际经济法方法论”就要先理清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根据王传丽教授在其主编的新版《国际经济法》教材中的诠释,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即调整国际经济交往中关于商品、技术、资本、服务、在流通结算、信贷、税收等领域跨越国境流通中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总和。国际经济法作为国际法项下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其方法论的概念理应与国际法方法论的概念息息相关。按照《国际公法百科全书》中的经典诠释,国际法的方法论这个概念,既指其广义的概念,即用于获得国际法律体系的科学知识的方法;也指其狭义的、更专门的概念,即用来确定国际法规范或规则的存在的方法。尽管与与其同宗的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际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有其独有的特点:首先,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不同,国际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是国家间、自然人及/或法人间,以及自然人和法人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这种关系不涉及国家间的政治关系,而国际公法调整的一般是国家间的政治、外交、军事等非经济法律关系,国际私法主要调整涉外民商事法律适用问题、外国人的民事法律地位以及国际民事诉讼的规范;其次,国际经济法具有其特殊的法律渊源,国际经济法的渊源除了国际条约外,还包括了作为商人习惯法的国际商务惯例以及相关国内法,而国际公法的主要法律渊源为国际条约及产生于国家间的政治和外交活动的国际惯例,国际私法的主要渊源基本上是各国国内法中的冲突规范以及极少的旨在解决法律冲突的国际条约。因此,根据上述概念与特征,笔者认为可以引用何志勇教授的观点,将国际经济法方法论的定义抽象为:为国际经济法问题提供宏观的观念和对于国际经济法问题提供解析工具的理论和手段。
三、国际经济法的常用研究方法
(一)实证研究法
北方工业大学法学本科教学体系构建
摘要:本文对北方工业大学法律系法学本科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展示了近些年由中青年教师进行的若干新探索,结合当前国内国际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的最新发展趋势,对法律系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北方工业大学法律系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法学实践教学,积极支持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新探索,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始终保持稳定的水平,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本文对我校法律系法学实践教学的框架体系进行了全面总结,结合当前国内国际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的最新发展趋势,提出了完善建议。
1法学本科实践教学开展情况
北方工业大学法律系十分注重法学专业本科教育,除开设国家教委指定的十六门法学核心课程外,根据法学专业的特色,还开设了金融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以及政府法治管理等方向的选修课程。法学专业本科生教育侧重在经济法(公司证券)、民商法(知识产权)方向,培养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能在司法机关、金融证券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正常课堂教学之外,法律系尤其专注于学生综合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有完备的模拟法庭、教学示范中心、知识产权教育基地、法律人才培养基地,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等多家司法机构属于共建单位。法律系本科生近几年来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学生竞赛奖项,在大学生科技项目、创业实践研究等方面均表现优异。
(1)大纲规范实践教学。一是实践实习。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形成了体系化的实践实习培养模式,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具体来说:一年级暑期开展法学认识实习;二年级暑期开展社会实践;三年级暑期开展毕业实习(现调整至三年级下学期前八周集中进行)。三种实践实习都有专门的教师担任总负责,根据具体情况再分派不同的教师分组开展指导工作。二是模拟法庭(纳入课程体系)。目前我系已形成以模拟法庭辩论队为基础、参加各种模拟法庭竞赛为主要形式的模拟法庭实践教学体系。此外,民诉、刑诉等程序法授课教师在授课中引入模拟法庭的教学方式也是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实验实训(拟纳入课程体系)。学院法律系2013年起开始拓展法学专业本科培养实验实训的教学方式。通过申请有关项目经费支持,法律系购置了相关设备,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安装实验仪器的调试、运行以及对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工作。实验室的建设为学院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推动,为物证检验与鉴定实验室的建设打下了基础。四是毕业设计。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在学校的整体框架体系之内,同时,针对法学专业学生的特殊性,法律系委任专门的负责教师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总负责,加强全系指导教师的组织管理工作,研究出台针对法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文件,如选题指南、文献综述方法推荐等。
中英法学本科教育差异比较探讨
摘要:中国和英国的法律体系分别属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这两大法律体系差异巨大,因而中英两国在法学本科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以中英两国法学院的本科教育为对象研究,两国学生在培养模式、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研究能力、就业取向等法学本科教育当中存在重要方面的差异,从第一手的亲身经验和第一线的教育教学实践出发进行探究,有助于加深对本科阶段法学教育的规律性认识。
关键词:中英;法学本科;教育;差异
一、中国与英国法律体系的差异
我国是大陆法系的典型代表。英国是英美法系的发源地和母国,也是我国的法学本科毕业生科毕业之后,以及我国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学生出国留学首选的热门留学目的地国之一。即使是在2020年开始的疫情期间,申请赴英国留学的法学毕业生也人数众多。笔者在国内接受了全面系统的本科法学教育,然后在英国接受了系统完整的法学硕士阶段和法学博士阶段的教育,之后又在英国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的两所大学的法学院进行法学教育和法学科学研究工作。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三年级,完整地教过多届英国法学院的本科生,并且多年完整地指导英国法学硕士研究生(LLM)。2016年又全职回到国内进行法学教育和科研工作。至今,笔者对于中英两国的法学教育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第一手的亲身经验和较深刻的切身体会,本文试图从法学本科教育的主要方面,对于中英两国的法学本科教育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和论述。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学教育都是根植于该国的法律体系的,中英两国的法学本科阶段教育的不同也是根植于两国不同的法律体系。所以中英两国的法学教育的不同之处要从两国法律体系的不同说起。被大众熟知的是,英国是普通法系的发源地,是英美法系的母国,英美法系的大部分原则,理念和规则都能够从英国法当中找到源头。然而,更为精确和严谨的,也更为学术的说法是,英国法的法律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苏格兰法律体系、北爱尔兰法律体系、英格兰与威尔士法律体系。其中苏格兰法律体系是民法法系与普通法系的结合,北爱尔兰法律体系是纯粹的普通法系,而英格兰与威尔士法律体系才是真正的英美法系的源头和发源地。英格兰与威尔士的普通法法律体系才真正通过18、19世纪英国在全世界的殖民扩张活动,而被传播到全世界各地①。目前,全球采用英美法的重要经济体包括但不限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若干非洲国家。英国法本身也由于其确定性,灵活性,成熟程度等特点,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事活动和国际仲裁与争议解决中,经常被选择成为准据法,广为适用。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属于民法法系,英国是海洋法系国家,属于判例法法系。在英格兰与威尔士法律体系中,英国最高法院、英格兰与威尔士上诉法院,以及英格兰与威尔士高等法院的法官是有权威,能够通过判例来创造法律的。而创设的判例,原则上是需要被下一级的法院的法官在未来遇到类似的案件时所遵循的,这就是英美法当中的“遵循先例”的原则。我国各级法院的法官主要职能是适用法律,法院的法官无法通过判例创设法律,即使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案例,也并非正式的法律渊源,而是具有示范性,建议性和参照性的作用。
二、中英法学本科教育之差异
正是由于法律体系的巨大差异,中英两国大学的法学院对于法律人才的培养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多媒体在法学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内容摘要]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极大的资源共享性、丰富的表现力和良好的交互性等优势,在法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必然趋势之一。在法学CAI课件的制作中应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筛选适当的信息,精心搭配各种教学媒体。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当注重教学的双向交流互动,注重启发式教学,要走出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关键词]多媒体法学教学CAI课件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趋势之一。笔者在讲授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法等课程时,尝试运用多媒体技术,并且建立了国际贸易法专业教学网站。笔者深感多媒体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学效果,但也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惑。为了提高法学教学水平,特撰写本文探讨如何看待多媒体教学,制作和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并走出认识和操作上的一些误区。
一、在法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势在必行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把教学内容演变为文字、图形、动画、影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教学的新技术。[1]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极大的资源共享性和丰富的表现力等优势,促进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乃至于教育思想的重大变革。法学教学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推行多媒体教学。
(一)多媒体教学丰富了法学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深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保险中介的教与学探讨
摘要:法学本科生又迎来毕业季,法学专业依然位列红牌榜。经历2020年的疫情后,很多行业受到影响,但保险业与保险中介业却静静的增长。今年2月某保险公司,因存在中介业务造假等违规行为,被举报并受罚,而引发整个保险行业都连带经受质疑,还诱发“退保”风险隐患凸显,使得保险中介的完善与监管亟待加强。然而,当前在保险法学习中,相关保险中介内容是有很大误区的。因此想通过对法学本科生专业困境与就业现状介绍,以及对保险中介业发展与就业宽口径的分析,探讨强化保险中介内容的教与学,能够实现相关目标,不失为法学本科生在专业晋升,提高能力,以及拓展就业之另辟蹊径。
关键词:保险中介;保险营销;教学探讨;互动学习;就业选择
一、思考初衷
(一)现实的纷纷扰扰
2021年2月,中国人寿前员工网络实名举报嫩江支公司造假,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举报事件发生后,公司立即成立专项调查组,根据调查结果,中国人寿嫩江支公司存在虚挂中介业务套取佣金、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其他利益、未经批准变更营销服务部营业地址等违法违规行为,相关人员受到顶格处分。此次举报事件,连带整个保险行业都经受质疑,还诱发“退保”风险隐患不断增加。举报视频和相关内容被利用,微博和抖音上出现了大量怂恿、诱导消费者委托其“全额退保”的内容,多家保险公司遭遇退保风险。而受此影响的退保者大多来自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且恰恰是对保险需求最多的群体,甚至出现退保一周后遭受意外而无法获得保险赔付的极端案例。抖音也因非法讲解保险业务,曲解保险,误导大众,被浙江银保监局罚款97.67万元。可见,我们身边有个专业靠谱的保险中介人,很有必要。这几年来,也有不少法科毕业生在从事保险中介工作,他们从保险营销开始,有的做到了团队负责人,也有的后来专职做了保险律师。域外有个很普遍的共识,即企业应该有三个顾问:法律顾问、财务顾问、保险顾问,法科学生显然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现实中,却存在明显的学习误区。
(二)相关的学习误区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论文
摘要:近年来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有了长足发展,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类金融控股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处于脱法状态,蕴含着极大风险,金融控股公司亟需专门的法律规范和强势金融监管。本文拟从各国(地区)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经验入手,在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应采取分步进行的方式,并对监管模式及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监管模式
一、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界定及其现状
根据国际上三大金融监管部门一一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券联合会、国际保险监管协会于1999年2月联合的《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原则》,金融控股公司被定义为“在同一控制权下,所属的受监管实体至少明显地在从事两种以上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业务,同时每类业务的资本要求不同”。从狭义上来说,控股公司是通过持有其他公司股份以达到支配该公司经营活动的目的的公司;而从广义上来说,控股公司并不以持有他公司股份为要件,只要取得对他公司实质上的支配权即可。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领域的控股公司形态,具有控股公司的基本特征。从防止关系人交易、利益冲突及维持资本充足性等方面来考量,对金融控股公司应采取广义控股公司的界定方式,即不以持有股份为要,只要以控制他公司之人事、财务或业务等方式实质支配他公司者,都应属于金融控股公司。事实上,这种广义的金融控股公司定义方式已经体现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中,如美国和台湾的立法①。
近年来,我国综合经营趋势明显,金融机构从事多元化金融业务、大型国企进军金融业、民营资本参股金融业等现象比比皆是。当然,涉足两个以上金融行业的企业集团不一定就是金融控股公司。判断金融控股公司的重要标准,是母公司对涉足金融企业是否控股,以及集团能否对各金融企业实现战略协同。实际上,我国严格意义上的金融控股公司很少,有的只是初步在金融领域布局并形成金融控股雏形,有的只能算是参股金融业或产融结合,只是它们的发展方向都是金融控股模式,可以统称为准金融控股公司。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未被正式承认、未直接注册、未称谓金融控股公司或金融集团,但实际上已按照金融控股模式运作的公司至少有200~300家。(准)金融控股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企业高额利润的追逐。由于我国金融业的进入门槛较高,金融业存在较高的利润空间;同时,发展金融控股公司能获得较为明显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二是政府顺应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综合经营潮流,对我国企业发展多元化金融业务采取的默许和试点的政策。
但在没有明确法律地位和缺乏政策支持规范下,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正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处于自发状态并缺乏必要监管的金融控股公司运营存在着巨大风险。一方面,各类企业都敢于组建金融控股公司,进军金融市场;另一方面,各类金融股公司亦敢于“大胆”经营、四面出击,求大求全地扩大规模增强实力。盲目发展的金融控股公司在运营中往往具有行业风险、资本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等。一旦风险爆发,那么受损失的可能不仅仅是其自身以及其客户、投资者和债权人,甚至于将风险波及整个金融行业,威胁国家金融秩序与安全。因此,有必要尽快制定金融控股集团法,对金融控股公司的设立、业务范围、法律地位、金融控股公司与子公司以及子公司之间的法律和经济关系、监管责任等予以明确,使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在法律框架下进行。在此过程中,考察和借鉴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性银行法律地位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探讨了政策性银行的法律地位问题。政策性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新出现的一种新型法人,具备我国法律关于法人成立的条件,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但我国民法对法人的分类并不能囊括政策性银行这类新出现的法人,因为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和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既不是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也不是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入世”后强调公私法的区分和公法人私法人的划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我国政策性银行设立的目的、宗旨及国外的实践来看,政策性银行应是公法人,具有充分的根据。理论界对政策性银行法律地位的认识存在偏差,应予纠正。
一、引言
所谓政策性银行系指那些多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金融机构。1政策性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国家干预、协调经济的产物。2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有政策性银行,其种类较为全面,并构成较为完整的政策性银行体系,如日本著名的“二行九库”体系,包括日本输出入银行、日本开发银行、日本国民金融公库、住宅金融公库、农林渔业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北海道东北开发公库、公营企业金融公库、环境卫生金融公库、冲绳振兴开发金融公库、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韩国设有韩国开发银行、韩国进出口银行、韩国中小企业银行、韩国住宅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法国设有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法国对外贸易银行、法国土地信贷银行、法国国家信贷银行、中小企业设备信贷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美国设有美国进出口银行、联邦住房信贷银行体系等政策性银行。这些政策性银行在各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构成各国金融体系两翼中的一部分。
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及其他文件,我国也于1994年相继建立了国家开发银行(1994年3月17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1994年11月8日)、中国进出口银行(1994年7月1日)三家政策性银行。迄今,我国政策性银行设立、运作已近八年,但人们对于政策性银行的法律性质问题却并不明确。笔者认为,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试图对此问题加以探讨,以促进我国法人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是独立法人
法人是一种享有民事立体资格的组织。国外的政策性银行立法一般均确认政策性银行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例如,《韩国产业银行法》第2条规定,韩国产业银行为法人;《韩国住宅银行法》第2条规定,韩国住宅银行为法人;《韩国进出口银行法》第2条规定,韩国进出口银行为法人;《韩国中小企业银行法》第3条规定,韩国中小企业银行为法人。《日本输出入银行法》、《日本开发银行法》、《日本农林渔业金融公库法》等关于“二行九库”的立法也均确认这些政策性银行具有法人资格。
政策性银行法律地位分析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探讨了政策性银行的法律地位问题。政策性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新出现的一种新型法人,具备我国法律关于法人成立的条件,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但我国民法对法人的分类并不能囊括政策性银行这类新出现的法人,因为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和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既不是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也不是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入世”后强调公私法的区分和公法人私法人的划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我国政策性银行设立的目的、宗旨及国外的实践来看,政策性银行应是公法人,具有充分的根据。理论界对政策性银行法律地位的认识存在偏差,应予纠正。
一、引言
所谓政策性银行系指那些多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金融机构。1政策性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国家干预、协调经济的产物。2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有政策性银行,其种类较为全面,并构成较为完整的政策性银行体系,如日本著名的“二行九库”体系,包括日本输出入银行、日本开发银行、日本国民金融公库、住宅金融公库、农林渔业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北海道东北开发公库、公营企业金融公库、环境卫生金融公库、冲绳振兴开发金融公库、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韩国设有韩国开发银行、韩国进出口银行、韩国中小企业银行、韩国住宅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法国设有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法国对外贸易银行、法国土地信贷银行、法国国家信贷银行、中小企业设备信贷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美国设有美国进出口银行、联邦住房信贷银行体系等政策性银行。这些政策性银行在各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构成各国金融体系两翼中的一部分。
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及其他文件,我国也于1994年相继建立了国家开发银行(1994年3月17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1994年11月8日)、中国进出口银行(1994年7月1日)三家政策性银行。迄今,我国政策性银行设立、运作已近八年,但人们对于政策性银行的法律性质问题却并不明确。笔者认为,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试图对此问题加以探讨,以促进我国法人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是独立法人
法人是一种享有民事立体资格的组织。国外的政策性银行立法一般均确认政策性银行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例如,《韩国产业银行法》第2条规定,韩国产业银行为法人;《韩国住宅银行法》第2条规定,韩国住宅银行为法人;《韩国进出口银行法》第2条规定,韩国进出口银行为法人;《韩国中小企业银行法》第3条规定,韩国中小企业银行为法人。《日本输出入银行法》、《日本开发银行法》、《日本农林渔业金融公库法》等关于“二行九库”的立法也均确认这些政策性银行具有法人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