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生存 不可以不做工作狂
时间:2022-07-24 04:53:00
导语:OL生存 不可以不做工作狂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现在再劝人们去做工作狂(Workaholic),已经变得不合时宜。相反,崇尚享乐主义、追求轻松生活,却是很受欢迎的话题。称赞别人“你很懂享受”,比说“你工作很拼命”,更能让对方听了心花怒放。这种缺乏反省的享乐倾向,令人担忧地塑造了一批又一批过于懒散、叛逆、缺乏敬业精神的“Lazy一族”。
专家们由此发问:目前中国社会是否富足到了可以让我们停下来歇息的程度?我们的工作饱和度是否到了亟需减负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拥有了不经努力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天赋?
话说回来,谁自愿做工作狂?多半还是被别人逼出来的。
案例:笔者刚踏入策划界的时候,一次在临下班前接到任务,要求为某项策划活动写新闻通稿,言明须在次日中午之前上交。当时接到同样任务的,还有另两名同事。很不凑巧的是,晚上大家都得一起陪重要客户吃饭;更不凑巧的是,有几个人当场就喝趴下了,特别是我的那两位同事,几乎已经站立不稳,散席后,还要靠别人开车把他们送回家。
我也没少喝,为保持清醒,我一遍一遍地用自来水淋头,写一会儿稿子,就跑出去狂吐一阵,涕泪交加地回来继续写。这样到临晨1点多,才算把稿子赶出来了。但我终究还是没能在领导面前抢得头功——因为第二天一早,同样将打印稿端端正正地摆到领导桌上的,还有我的那两位同事;而且其文章思路之清晰、遣辞之准确,怎么看都不像是“酒后胡话”——这实在大出我的意外。
宁愿做工作狂,不做没事之人
哪一天闲下来,哪一天下课。提一个问题:你是乐意多承担一些工作,还是天天巴望着工作量越来越少?
傻瓜才愿意多做事!可我的另一位在家电界工作的朋友,却甘做这种“傻瓜”。一年前,朋友是所在企业终端科的科长,只负责对销售终端布置的规范性进行指导和提供咨询。可他好象喜欢跟什么工作都沾些边——企业培训导购员之时,他是当仁不让的组织、策划和对口管理部门;对外采购买赠活动所需的礼品,他老到的谈判能力和对消费者需求的熟知程度,使领导同意由他负责具体的评审、采购工作;他还大包大揽地承接了信息收集工作,为此安排专人每日为企业高层与相关职能部门整理、送报各项最新资讯……
现在,朋友的部属已从起初的2名,增加到了近20名;而且随着人员的扩容和职能的增多,其所在的部门,也从科级待遇升格为部级编制。到这时候,还有谁会说他是“傻瓜”。
勤奋一点,做出众的人物
工作狂得到了什么?前微软中国总裁唐骏日前在央视做《对话》节目时说的一句话,深获我心。那句话是:“比别人勤奋一点点,就能超前别人一大步。”
我们身边就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位我所尊崇和熟悉的经济学家,他平时研究、讲学工作已极其繁忙,同时还身兼多家机构的顾问之职,但就是这样一位大忙人,在最近的2年间,居然独力出了4本书。一次他告诉我,为了工作,他每天只睡6个小时,可见再怎么才华出众的人物,要成就事业,也须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代价。
而业绩无疑是“工作狂”最好的回报。常有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不愿为工作牺牲哪怕一丁点儿的私人时间,坚拒加班,理由是——下班后的时间是属于我自己的,况且即使我在加班,也未必能被领导看见,那么还争什么表现?对于这种脑子拎不大清的朋友,我们只能对其职场前途表示悲观和寄予同情。
工作狂:加班就是娱乐
加班岂止对企业才有利?我是认为,白天的干扰和杂事太多,相形之下,晚上尤是难得的能静下心来思考、学习和工作的时间。
看看香港的MBA。一群毕业数年后聚会的MBA学生当知道其中一位同学每天晚上九点半可以下班,只有周六要加班,周日可以休息时,齐齐发出羡慕的“哗”声。所以说,MBA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为追逐金钱和成就,不惜付出常人无法忍受的代价的生活态度。而这也正是每一位工作狂共同秉持的生活方式与态度。
“工作狂”之所以被认为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因为其吃饭没有准点、睡觉更没规律、熬夜是家常便饭。但现在的心理学专家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最重要的是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对工作不满的情绪自然有损健康,而对工作的满足感则对健康有利。”
休闲和赚钱,哪一个先?一个“渔翁的故事”,正好拿出来在这里献宝。
编后语:几乎所有欢乐的取得都要经历痛苦,只是承受痛苦的方式不同而已。可是不管怎样,我们绝不应自暴自弃,为了成功,惟有竭尽全力,默默忍受一切。等待我们的当然并不都是成功和喜悦,但是我们最终明白,那此曾经奋斗拼搏的日子正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也正是我们希望拥有的美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