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教学教案
时间:2022-08-16 04:04:00
导语:一面教学教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肖像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手法。
3.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以及鲁迅先生为革命鞠躬尽瘁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6年,伟大的鲁迅先生与世长辞,这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悲痛。如果你是鲁迅先生的亲朋好友,学生,或者就是一位鲁迅先生的一位仰慕者,这时,让你写一篇文章来悼念先生,你怎么写?
一般来说,纪念伟人介绍伟人的文章,多从介绍其生平开始,摘取能体现其崇高品质,伟大成就精神的重大事迹来写。的确,当时有很多很多的人写诗赋文来悼念鲁迅先生,记叙他一生突出的事迹,歌颂他的精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其中一篇。但这篇文章相对于大多数的文章来说,构思很精巧独特。另辟蹊径,选择了一个小的角度,即选取同鲁迅先生的一次偶然而短暂的一面,选取鲁迅先生生活中极其细微的一件事,来表现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将一次“小”的见面同鲁迅“大”的精神人格巧妙结合起来,以小见大。
下面我们就来朗读课文,看看在一个普通工人眼中,鲁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课文分析
本文结构,以空行自然分开,分为两部分,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1.“我”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
2.“一面”对我的影响和激励。
(一)第一部分
1.开篇交待了什么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环境)
环境描写:
店外的景象:“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给人的感觉是什么?(阴冷)
为什么要描写店外的景象?有何作用?
明确:既点明了当时的自然环境,说明我进店的原因;又暗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开篇作者就点明了时间,1932年,中国正处于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非常猖獗,大肆捕杀革命人士,各大城市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中,中国革命处于低潮阶段。
2.从店外进入店内,店内又是如何一种景象呢?我是如何观察书店事物的?其观察视角(描写顺序)是如何变换的?看2~5段,请注意表示作者眼光移动的词语,从中体会作者的感受。(观察视角的转换就决定了描写的顺序)
提示:a先描写“书店的全景”: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往上钻。(冷清)b再“书架一角近景”: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惊喜)c最后“一本书的特写”: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兴奋)
从“赫然”“像得到保证似的”这些字眼你体会到一种什么情感?
(体会到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看出鲁迅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分量)
那么这一笔有何作用呢?(从情感上为后文鲁迅从幕后走到前台做了一个铺垫)
书店这个特定环境的描写作者是按视角的转移按远景近景特写来安排描写顺序的,同样,对于鲁迅先生的描写作者也是按一定视角的转换来具体描写。
现在就请你迅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鲁迅先生肖像的语句,并按“远景”“近景”、“特写”的顺序对其进行分析。
提示:远景:“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因为在暗处看,距离又远,只是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体态(瘦)、年龄、衣着;句中的“模糊”、“火光”、“烟雾”则是对远而暗的观察条件的揭示。
近景:
鲁迅从店后面走出来,距作者较近,观察较细,描写也就进了一层:先写面容,次写头发,再写胡须,把人物最鲜明的外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逐一展现在面前,逼真地再现了鲁迅外形消瘦精神抖擞的形象,从而由形入神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
特写:
第23节“竹枝似的手”,第38节“他的手多么瘦啊!”
第32节“黄里带黑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面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鲁迅先生以极低的价格把两本好书卖给了一个“被人轻视的工人”。“我”不能不“惊异地望着他”,距离很近,犹如电影里放大了的特写镜头,再次展现人物鲜明的外部特征,连同对“手”的描写,表明了“他”的健康“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灭了”的现实,深情地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
描写人物忌讳泛泛而谈,应抓住特征进行描写,作者写鲁迅先生外貌时抓住了什么特征?(用一个字概括)反复描写这一特征有什么作用?
提示:
“瘦”。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瘦”是鲁迅先生顽强战斗忘我工作的结果,是先生为革命工作鞠躬尽瘁的体现;反复写瘦,从一个侧面表明作者对先生的关心与敬爱之情
3.除了肖像描写,本文还有什么描写?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其中“我”同鲁迅先生的对话很精彩,意味深长,请你找出我同鲁迅的对话。
从这些对话中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感受,对先生的感情在随之不断变化?下面我们就从对话入手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
第一句是“你要买这本书?”,当时我的反映是什么?
“立刻感到受了父亲的抚摩”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父亲,我们最亲近的人,我是一个处于最下层的公交车售票员,被人歧视,然而此刻鲁迅先生却对我这样温和,这样亲切,使我从心底感到温暖,感到亲人般的亲切,感到长者的慈爱。
下面就请模仿老师这种分析,分四组分析后面的对话。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哦!您,您就是——”
“我那一本,是送给你的。”
4.小结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完整记叙了“我”与鲁迅先生相见一面的情景。鲁迅先生荐书、赠书给一个素不相识的普通青年工人,正体现了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鲁迅先生那“瘦得叫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已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为革命鞠躬尽瘁。鲁迅先生的品格是崇高的,精神是伟大的,这令人难忘的一面,将会给“我”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二)第二部分
阅读讨论。
(1)“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明确: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它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2)“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
(3)文中说:“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意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公务员之家:
明确:对先生的逝世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这才是对先生最好的悼念。“不是时候”是指当时社会太黑暗,要赶快投入顽强的战斗,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
(4)最后一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不能自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既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又通过议论抒情,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不能自已”强烈地表达了上述感情。这一部分是写与鲁迅相见一面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总结课文
1.归纳中心思想
明确:本文叙写“我”偶然见鲁迅先生一面的往事,赞颂了鲁迅先生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关心和敬爱之情,及继承先生遗志奋勇前进的决心。
2.记叙顺序:
时间顺序,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
- 上一篇:8月甘肃泥石流救灾思想汇报
- 下一篇:秘书创先争优党课分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