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语文作业的途径
时间:2022-06-05 04:45:00
导语:拓展语文作业的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操作型作业,实践中深化语言的理解力。
为了增强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结,使课文静态的文字变成学生脑中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场面,活生生的人物,我常设计操作型作业,即让学生依课文内容画一画、做一做、找一找。
1.画一画,再现情境。
让学生将课文的内容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可以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①画画面:对《荷花》、古诗《小池》等写景文,让学生画一画,可以再现美景。②画游览图:对一些游记类文章,让学生画游览线路图,可以明晰思路,抓住特征,如教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后,我让学生画一幅作者游览线路图。要求标明路程、位置,景点名称、特点等。这就提高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力、概括力。③画方位图:弄清空间位置,如《小站》一文,学生往往弄不清前后左右的位置。在课前预习时,我让学生思考如果站在列车上看小站,看到什么,在什么位置,然后用简笔画成简图标出。由于课前形成鲜明的表象,学习课文时,对文中“左”、“右”、“正前方”等方位就清楚了。
2.做一做,验证事理。
通过做,可以浅化知识难点。如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时,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我就让学生认真读课文后,试着做一做文中的实验,总结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需要哪些条件。大部分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出两个铁球必须满足同为铁,必须同时,必须从同一高度,才会有同时着地的结果。在获得这样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理解文中亚里斯多德的话:“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十磅重的铁球先着地,速度是一磅重的十倍”,便能敏锐地抓装铁球”、“同时”、“同一高度”等词说出条件中两个铁球的共同点,十磅、一磅是条件中的不同点,“先”和“十倍”是结论中的不同结果。加俐略分析亚里斯多德推论的严密的三段论推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而此时学生能边演示,边讲解,难点迎刃而解。在学完之后,再让学生做。按课文的思路、叙述的事理,边操作,边口述。这样,可以将课本知识内化为学生脑中的知识。
3.找一找,体会特征。在星期天、假日,我常布置学生到野外去找一找课文中介绍的景物,如爬山虎、荷花、壁虎、蟋蟀等,亲眼看看与课文描写的特征是否一致。外出游玩,留心哪些风景我们从课文中已经熟悉。由于从兴趣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完成作业,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
二、观察型作业,生活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学中,我找准读写结合点,细化观察要求。
1.结合课文,模仿观察。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课本学到的观察方法及时地运用于观察实践,如教学《挑山工》一文,我布置学生观察皮鞋匠是怎样为顾客服务的,小贩是怎样销售自己的商品的。对同一个人,安排多次观察;对不同的人,进行比较观察,使得模糊的印象清晰,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2.激发趣点,情境观察。
我根据作文训练要求,将学生已熟知的但又模糊的素材移到一定的情境中,训练他们获取素材的能力。如设计“骗”爸爸妈妈,当爸爸妈妈询问学习情况时,就说成绩不理想,且被老师批评了。再细致观察他们的表情、语言、动作。结果,各具特征,可亲可敬的家长形象流露于孩子的笔端。
3.捕捉素材,随意观察。
除了布置有目的观察外,我还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多留心观察,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然后通过小组讨论会等形式,让学生在毫无顾忌的谈笑中交流,或者让学生写进日记。这样,为写作文积累了素材。
三、表述型作业,交际中提高表达能力。
语言的巩固训练,光靠几题书面作业是远远不能凑效的。教学中,我注意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的搭配。低年级,我建立了学生每天向家长汇报制度。学生可以述说一天中学到的新知识,说印象深刻的事。家长则给予孩子必要的思想诱导及语言表达方面的矫正。教师通过家长会、家长留言、学生自我汇报等形式了解学生作业情况。这一看似简单的作业,却包含着学生观察吸收———内化理解———语言表达这样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小朋友也很乐意做这样的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为中、高年纸写作文打好选材、语言等方面的基矗随着年级的升高,我扩大表述范围,提高表述要求。
1.内容转述法。
即转述他人内容,可以详述、概述、改变人称、语气,但不改变原意。学生可以在兴趣盎然的对话中得到训练。
2.专题讨论法。
压岁钱怎么花,双休日怎么过,会在孩子与家长、同学的讨论中,明辨事理,发展思维。实践证明,这种不定场所,自由度大,但又有目的表述型作业,能把学生训练得能说会道、语言训练效果显著。
- 上一篇:现代文阅读评析检测的非语言因素
-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应把握的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