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动”中学
时间:2022-06-05 03:42:00
导语:让学生在“动”中学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弄清楚触、巴、拉、紧贴的关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而课件又难以把触、巴、拉、紧贴这一细微变化关系演示清楚。教学中,我决定让学生来演一演,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出爬山虎爬的动词,然后引导学生表演好:
师: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谁来演一演?
(生苦思冥想,一片沉默)
师:在我们演的时候,可以把我们的身体当作茎,一只手当作……
(生顿开茅塞)
生:叶子,另一只手就是爬山虎的脚。
师:为什么?
生:因为爬山虎的脚长在叶柄的反面。
师:谁来演一演?
(生跃跃欲试。师指名一人边说边演。)
师:谁能评价一下?
生1:“触、紧贴”这两个动作演对了。可惜“巴”和“贴”没有演好。
生2:演“巴”时,可以把手掌当作小圆片,刚开始用手指碰墙表示“触”,表示“巴”时整个手掌就贴在墙上。
生3:爬山虎能把茎拉一把,是因为脚变弯曲了,产生拉力。因此演“拉”时手要弯曲,带动身体贴着墙。
生4:开始表演时,身体离墙要远一点,到了脚变弯了,身体尽量挨近墙,这样一来,效果就会更明显。
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对表演学生说)我们相信你一定能演好的。
(学生表演。)
师:你演得真棒!现在你们明白爬的吗?
生:细丝由直变弯,缩短了距离,产生了拉力,从而使茎在墙上贴得更紧。
[反思]
陶行知说:儿童的思维在手上,所以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动一动。“演一演”这一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理解抽象的语言,这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又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中让学生评一评,既体现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又培养学生理解、评价的能力。同时,生动的表演,使得本课的难点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