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生活会:党在我心中
时间:2022-11-26 11:28:00
导语:党组织生活会:党在我心中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这是党中央作出的科学判断。关键时期抓关键,关键在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会遇到很多新挑战新考验。
国际局势发生新变化,正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各种力量此消彼长,进一步分化组合,围绕多极还是单极的斗争依然十分激烈。
科学技术继续新发展,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对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等领域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生物技术、空间技术、能源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出现了革命性飞跃,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前,一些西方国家凭借他们的经济实力和科技优势,打着“平等竞争”的旗号,利用国际组织制定和推行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经济关系规则,不断在全球拓展市场范围,控制世界资源和战略要地,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和政治利益。
同时,国内外敌对势力也出现新的动向,他们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以各种手段和方式联手行动,恶毒攻击党的历史,妄图影响人们对党的信任;丑化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妄图打击我们发展的信心和信念;谩骂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妄图损害我们党的形象,削弱党的威信,蓄意破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随着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的出现,西方价值观和思潮的涌入,造成有些人把崇高的理想消解为漫画式对象,躲避崇高,放逐理想,消解责任,享乐当时,游戏人生。这种状况对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带来很大影响。
党的十六大强调,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最近,党中央又作出了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部署,这是中央审时度势、深思熟虑后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下面,我结合个人的学习认识,谈几点体会。
第一点体会:我们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为党的事业、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使命崇高,神圣光荣
我们党已经走过了83年的光辉历程,在全国范围执政已经整整55年,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也已经26年。我们党的奋斗史,是一部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领导人民群众富起来的历史、领导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史上一束最辉煌灿烂的画卷。越是学习中国近代史,越是深入研究我们党的发展史,就越能深刻地理解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就越能深切地感到党的伟大、光荣、正确,丰功伟绩、彪炳千秋。
辉煌之一: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20年代,在我们党诞生前的80年,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进行过无数次不屈不挠的斗争。尽管每一次革命和起义都对中国社会产生过影响,动摇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但都未能也不可能取得根本性的胜利。1921年,中国共产党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领导中国革命,建立新中国,中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这充分印证了这么一个历史结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出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道路,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结束了旧中国饱受西方列强欺负压迫的历史,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真正独立和解放。
辉煌之二:党领导人民群众富起来。我们党执政以后,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党带领各族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建设发展成就;特别是通过26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已经基本解决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到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按照国际公认标准已经走出了低收入国家的行列。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举世瞩目的变化。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5年,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中国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下降到现在的2900万人,平均每年脱贫人口七八百万。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辉煌之三:党领导中华民族强起来。同志把改革开放与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起,并列为20世纪中国三件最伟大的创举。这其中两件大事是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将永载史册:一是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共和国;二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自1978年以来,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正在走向富强文明。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的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上升到世界第六位。国外许多评论说,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经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我们党在带领全国人民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后,又提出要抓住新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宏伟蓝图、发展目标的不断实现,将进一步深刻改变中国的面貌,将进一步引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05年元旦前后,西方主要媒体纷纷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美国媒体称中国的崛起将取代其在全球的主导地位;英国媒体称中国为苏醒的巨龙震惊世界,世界正和着中国的节拍翩翩起舞;德国媒体更是称中国经济的繁荣带动了世界经济的景气。在2004年的国际舆论界,一个重要的热点话题就是关于“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讨论。2004年5月,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发表了美国外交委员会成员雷默的研究报告《北京共识》。他认为上世纪90年代西方为拉美国家开出的药方“华盛顿共识”已被事实证明不可行,而中国20多年发展的显著成就已形成了“北京共识”。不少专家预测,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未来10年中国完全有能力保持国内生产总值每年8%左右的增长速度,中国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力量,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所探索实践的发展道路也将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从中国的发展历程看上海的发展历程,也同样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我是1992年到市委工作的,对于上海这些年来一步步走过来、取得伟大成就,有着特别深刻的感受。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最深刻感受的话,我会说: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党的坚强领导是最根本保证!得出这个结论,我想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一是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二是历届市委班子的正确决策,三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于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第一,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为上海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大家都记忆犹新的是,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从1988年到1994年连续7年与上海人民共度春节,这对正在从计划经济中走出来的上海不断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大干快上是多么大的鼓舞和促进!邓小平同志上世纪90年代初来上海过春节时说:“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当时我们的干部群众听到这样的话后热血沸腾。这句话,是站在历史的高度,环视世界发展形势,对中国发展全局作出的战略思考,是确立上海大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战略定位。
同志担任总书记期间,上海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得到中央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在党的十四大上确立了上海要建设“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目标,后来又在建设“三个中心”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的目标。这是一个国家战略,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上海来说都具有标志性的历史意义。同志每年全国“两会”期间都参加上海代表团的座谈,对上海提出殷切期望,这对我们的工作是巨大的鼓舞,对上海的发展是极大的推动。
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上海新世纪的建设和发展高度重视。去年7月,同志视察上海,充分肯定了上海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把科教兴市作为主战略是正确的战略选择,并对上海提出要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全面地走在全国前列”的新要求。
正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取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承办权,使上海的发展又一次面临重大机遇。回想其中一幕幕动人心魄的情形,中央的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是成功的关键。当时,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申办2010年世博会,中央马上给予明确的支持。同志、朱镕基同志都亲自会见国际展览局负责人,李岚清同志、吴仪同志、唐家璇同志多次参与我们申博的现场活动。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承办权,是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分不开的。
第二,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带领下,上海正走出一条“三特”之路。
把中央精神、发展形势和上海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走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发展道路,我们昂首阔步、顺利前进。
大家可能都还清晰地记得,改革开放之前的上海是一个怎样的情景。那时候,处在计划经济中的上海产业结构、城市建设都十分落后,家家早晨刷洗马桶,使用煤球炉、公用自来水龙头,人均住房面积不足4平方米。政府那时候有句话,叫作“历史欠债太多”;群众那时候有句话,叫作“上海弄不好了”。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励精图治、突破困境,连连实施大手笔:造高架、筑大桥、盖新房、建绿地、治污染、开发浦东、内外开放、产业调整百万人大转岗、城市建设百万人大动迁等等。就拿旧区改造来说,1992年市第六次党代表大会确定了到20世纪末解决365万平方米危棚简屋的任务。任务提出来了,资金在哪里?按照当时的财力计算需要100年时间。在反复讨论后,我们想出了土地批租的办法,提出利用上海土地资源级差地租的差距,引进外部资金进行旧区改造和商业设施改造。就是通过这个创新的办法,上海旧区改造的步伐大大加快,广大市民的住房条件也大大改善。
这里有两组数据:一是1992年到2004年,全市建造销售了近2亿平方米的商品住房,如果按照每套住房70~80平方米计算,总共相当于250多万套住房,其中绝大多数是上海市民购买的;二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城镇居民共有100多万户,到目前为止已达近400万户,从100万户增加到400万户,住房是基础。这说明,与10多年前相比,上海市民的住房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就发生在你我的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好处,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实事求是地说,这样的成绩,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可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一项事关全市发展大局的重大决策,往往从准备、调研、决策到部署实施,再到取得成效,没有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一届届市委、市政府班子一棒接一棒持续不断地努力。路是一步步走过来的,正是历届市委、市政府一届连一届、一棒接一棒,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探索创新、大胆实践,与全市党员和干部群众一起,坚定不移、坚忍不拔、坚持不懈地走出了一条具
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新路子。
第三,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挥了中坚骨干的作用。
中央和市委的正确领导,还需要有人、有组织来坚决有力地贯彻执行、积极发挥作用。这些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团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与全市广大群众一起拧成一股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了中坚骨干的作用。
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最基本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有许多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有的领导干部,比如前副市长倪天增同志、朱宗葆同志,为党为人民辛勤工作,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再如,我们的好党员、好干部赵为民同志,也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2岁。
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凝聚力工程”建设,十年如一日,凝聚人心千千万万,凝聚力量方方面面。大家可能还都清楚地记得,2003年非典期间,闸北区有一人被列为疑似病例,于是就把涉及的61人集中在一个隔离区,为了有效管理这个成员复杂的临时集体,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当隔离区里人心波动、情绪低落时,支部同志们说“党员与你们在一起”,党员们一个个挺身而出,保洁、打水、送饭、买报、维持秩序。患难时刻见真情,在危难时刻我们的党员能“豁得出”,这是先锋模范作用最生动的写照。
我常说,广大党员干部干的是最难的工作,拿的可能是世界上同类岗位最低的工资报酬,从事的是最伟大的事业,取得的是最了不起的成就。正是因为我们的各级党组织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的决策坚决有力,领导发展、凝聚人心,发挥关键作用;正是因为我们的广大党员在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时刻豁得出,为身边的群众带来了信心和勇气,产生了巨大的鼓舞和凝聚力量,从而保证了我们执政的基础坚如磐石,保证了我们前进的动力永不枯竭。
一名多年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记者曾说过:“中国具有保证胜利的内聚力。”这个内聚力在哪里?就在我们每一个党组织那里,在每一个党员身上,就是我们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产生的威力和影响力。
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市委的正确决策、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发挥,都在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党是带领我们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主心骨,是领导我们胜利前进的核心力量。
回顾这些年来的成绩,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比如,坚持中央精神、发展形势和上海实际的紧密结合;比如,坚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不断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积极发挥市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比如,坚持两个“三性”的有机统一,就是开创性、坚韧性和操作性的有机统一,连续性、稳定性和开拓性的有机统一;比如,坚持“两手抓”的工作辩证法,时刻保持清醒、坚定,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比如,坚持体制、机制、法治“三位一体”,等等。这些宝贵的经验,也都是我们进一步前进的指导原则。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些基本经验,我还是那句话:党的坚强领导是最根本的保
证!
第二点体会:党领导人民取得的革命和建设成就来之不易,在新形势下推进党的事业要坚定不移
党的事业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前进的道路并不是笔直坦途。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遭到各种反动势力的“围剿”,在前进的过程中发生过失误,遭受过严重挫折。但是,我们党依靠自身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可以说是历经沧桑见辉煌,这正是我们党的力量所在、伟大之处。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经受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第一次是大革命失败,6万多党员只剩下1万多;第二次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而转战陕北。王明的“左”倾错误使革命力量受到极大损失,红军从30万减到3万左右,党员从30万减到4万左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不多,党的领导对形势的分析和对国情的认识有主观主义偏差,发生了“反右”扩大化这样的错误,发生了经济建设急躁冒进也就是“”的错误,后来又发生了“”这样全国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我们党遭受的挫折是在探索前进的道路上发生的,这是由于中国国情的复杂和特殊、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而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照抄,也由于对革命和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党没有被挫折所吓倒,没有被困难所压垮,更没有在挫折和困难中迷失前进方向、丢掉理想信念,而是百炼成钢,不断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成熟起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
无论是回顾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走过的曲折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来之不易的伟大成就,我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关键因素。
(一)我们党坚持活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说过,不能为死教条而牺牲活的马克思主义。同志也说过:“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理论之源,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理论总是在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中向前发展的。邓小平同志说过,学马列要精、要管用。什么叫精?就是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什么叫管用?就是能够解决问题。“”10年给我们带来灾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上的禁锢、观念上的僵化。怎么来拨乱反正,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就是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通过这样的大讨论,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高屋建瓴,拨乱反正,势如破竹。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站在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高度,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内容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句话既精又活,既内涵丰富,又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实践没有止境,创新没有止境,我们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使我们党始终与时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二)我们党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写到:“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独立的意义。”马恩的这一段话,是在《共产党宣言》公开发表25年后说的,也就是在130多年前他们就告诫我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与本国实际结合起来,强调“随时随地”,也就是要根据发展着的客观形势、从实际出发来运用基本原理,而不是拘泥于个别论断,那样只能使马克思主义失去活力,成为僵化的教条。现在学习马恩这段话,我们仍然觉得十分透彻深刻、发人深省。我们不能小看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贡献,也不能小看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危害。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当地化,需要伟大的创造,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在马克思主义最兴盛的时候,世界上拥有万名以上党员并自称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就有200个以上。但只有俄国、中国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人民政权;而这些国家今天只有为数不多的还坚持社会主义。苏东等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根本原因,就是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结合起来,与发展形势结合起来。
在同志的倡导下,我们党十分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重视以实践为土壤进行理论建设,先后产生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达到新的高度和境界。
在新世纪,具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够在这种结合中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一个辉煌走向更大的辉煌,促进马克思主义发展从一个飞跃走向新的飞跃。
(三)我们党坚持发展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无产阶级先进性和世界观的必然要求,在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每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特殊作用。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并首先运用于俄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的组织实践中。我们党从一开始就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创造性地运用了这一原则,制定正确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处理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制度,形成了党在组织建设上的鲜明特征。党在全国执政后,又把这种制度运用于政权建设,在国家机构中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们党和国家的长期实践经验表明,民主集中制是科学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说它是科学合理的,因为它正确规范了个人与组织、下级与上级、领导与群众、纪律与自由、权利与监督的关系。集中因为有了民主,而不流于专断;民主因为有了集中,而不流于散漫。民主集中制有利于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有利于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正确结合,有利于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发生了失误也能得到有效的纠正。说它是有效率的,因为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形成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有利于做到决策迅速、执行有力和监督有效,可以避免相互掣肘,造成力量分散和相互抵消的弊端。
有的人特别是国外的朋友不了解我们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实践,他们从电视上看到我们开会讨论问题,集中一致地通过,很奇怪怎么没有人反对,感到不可思议。实际上,我们不但在会议中进行了广泛讨论,会议前更是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集中了大家的意见。比如政府工作报告,就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经过这些会前的活动,再提交会议审议。会前的准备过程,就是一个广泛发扬民主、听取意见、形成共识的过程。
邓小平同志说:“民主集中制也是我们的优越性。这种制度更有利于团结人民,比西方的民主好得多。”事实已经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这是我们的优越性所在,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所在,同时也是国内外敌对势力攻击和诬蔑我们最为集中的火力点之一。敌对势力攻击我们最厉害的地方,往往也就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千万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一定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同时要善于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在学习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时候坚决不能犯政治上的幼稚病。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根据自已的特点和情况,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当前俄罗斯的经济总量仍未达到1990年的水平,不到中国经济总量的一半,还有五分之一的贫困人口。而在苏联解体前,中国经济总量只有它的一半。印度独立与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差不多,经济基础也相近,但印度政治上搞西方式民主,走资本主义道路,付出的发展代价很高昂。从总体上来看,印度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要落后中国10多年。据统计,2003年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不到中国的一半。通过分析比较,我们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不移地走自已的路。
(四)我们党的事业有坚强的领导集体和忠诚的党员作保证。
对于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还需要有英明的领袖人物、坚强的领导集体以及忠诚的党员队伍。列宁对领袖、政党、阶级、群众之间的关系作过精辟的论述,特别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他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来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同时也要看到党的领导集体和党员队伍的巨大作用。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都有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和一支忠诚的党员队伍,是我们革命取得成功、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组织保证。在形成坚强的领导集体方面,我们党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表现得越来越成熟和自觉。在党的早期,由于没有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既犯过右倾主义错误也犯过“左”倾主义错误,在确立了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后,党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就结束了中国革命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局面。“”结束后,我们党逐步形成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在正确的航向上前进。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同志主动提出不再担任中央领导职务,我们党的领导集体再一次顺利实现新老交替,并且更加成熟,更加制度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这对整个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意义十分重大。现在,全党全国人民正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我们党非常重视锻造一支忠诚的党员队伍。有了一支党性强、素质高、信念坚定、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绝对忠诚的党员队伍,党的事业就有了中坚力量,就能使我们党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前进,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困难,作为有着崇高理想的共产党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一定要坚定信念,增强对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心和坚定性。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于苏东剧变而处于相对低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在经济文化上的相对强势地位,我们党内的腐败现象没有得到根治,在快速的改革发展中又遇到深层次的障碍和困难,于是有些人对党、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甚至提出了“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理想信念发生动摇。2002年全国30万党员思想状况大调查结果表明,有的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对社会主义心存疑虑,在回答“如果让你再选择一次,你会入党吗”问题时,竟然有少数党员选择了“不会”,而且这个回答是在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的情况下作出的。对此,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针对这样的情况,为了使党员队伍能更好地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我们党抓住党员先进性这个魂,决定在全党开展教育活动,就是要进一步教育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的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
第三点体会:自觉维护党的权威和形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共同责任
同志在视察广东社区时,为基层党员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他说,“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全党共同努力”,并强调指出,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就应该坚持崇高理想,牢记历史责任,提高自身能力,树立良好形象。这段话非常深刻,应该成为每个党员、每个党员干部的座右铭。高楼万丈平地起。执政党党员的素质、执政党党员的先进性,就像万丈高楼的根基一样重要。
截止到2003年底,全市共有党员139万,每年大约有近3万名的新党员不断加入,这是一支规模宏大、力量不断壮大的队伍,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资源宝库和伟大力量。如果每个党员都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全市党员包括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党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党性锻炼无止境,在为党为人民事业的奋斗中,每个党员都要切实做到“三个增强、一个树立”。
(一)要增强宗旨意识。
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要求。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就是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正因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才能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才能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不竭的智慧和力量,才能立党立得稳、执政执得牢。
一个共产党员,与群众的距离远了,就是与党拉开了距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了,就是“数典忘祖”;心中没有群众,就是忘本,就是变质,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有句话说得非常好:“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与人民群众,是鱼水关系、种子与土地的关系。党群关系密切,我们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处理不好,就是自毁长城。
1934年,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说过,土地、劳动、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妇女学犁耙问题、生小孩问题,小孩要读书的问题,修桥的问题,群众生疮害病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看上去琐碎,但对每个群众和每个家庭来说,就是大事。同志反复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化为具体行动,贯穿到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各项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真正体现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要牢牢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为群众操心,在基层使劲,摸实情、办实事、解难题,做人民群众需要的发展带头人,做人民群众信赖尊敬的贴心人。
(二)要增强党的意识。
党的意识,是共产党员独特的社会身份和社会作用在观念上的反映,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党的意识是党员的灵魂,是党员的思想“身份证”。有关调研分析表明,当前,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现象值得警惕。党的意识的模糊、淡化,是我们党员精神上的“贫血症”、思想上“水土流失”的表现,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怎样才能体现党的意识强,怎样才能增强党的意识呢?
第一,要对党绝对忠诚。入党,既是每位同志自己的重大决定,是个人作出的神圣选择,也是党组织按照严格程序、十分慎重的组织行为。进了党的门,就是党的人。许多老党员在入党时不说大道理,而是用很朴实的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愿:“入了党就是党的人了,以后这百把斤就全部交给党了!”既然是“党的人”,就应该自觉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党的事业联系起来,时时处处与党一条心,心中时刻想着党。我们每个同志在入党誓言中都讲过这样一句话:永不叛党!这句誓言要求我们每一个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与党保持一致,与党同心同德,听党的话,做党的事,坚决跟党走。
第二,要增强组织观念。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自觉维护党的团结,保证党的政令畅通,使党的意志和要求能够得到全面落实。对于发生的重大情况和重要信息,首先要想到向党组织主动请示和汇报,自觉遵守党的组织纪律。
第三,要自觉参加组织生活。党内的各项组织生活,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锻炼的重要舞台。要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党员,离不开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教育。忽视组织生活,放松党性锻炼,往往是一个党员走向蜕变的先兆和开始。因此,要坚持和完善“”制度,切切实实过好党组织生活,开展积极的思想交锋,经常开展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主动地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强化党员意识。对于各级基层党组织来说,要通过党内通气会、民主生活会、支部会议等途径,及时传达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有关精神,统一思想,交流认识。要坚持和发扬重大问题让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执行的好传统,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要正确看待成绩、名利和地位。树立正确政绩观,摆正个人与组织、个人职业与党的事业、尽岗位职责与尽党员之责的关系。作为执政党的党员,任何工作岗位都是党指派的,都是代表党去开展工作,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必须时刻牢记,是组织教育培养了我们,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无论是在什么岗位上,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绩,离开了组织,没有党的教育培养,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个人的一切成绩和功劳都应该归于党。
(三)要增强执政意识。
党员的执政意识强不强,是决定执政地位巩固与否的一个重要前提。特别是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我们要始终明白“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从而更加自觉地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增强执政意识,在政治上要把关定向、维护大局。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具体负责什么工作,讲政治都是共同的、首要的责任。头脑中如果没有了讲政治这根弦,就谈不上执政。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讲政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重大决策和紧要关头,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不断提高把握大局、维护大局的能力。对于那些造谣诽谤、恶意中伤和不负责任的现象,我们要敢于斗争、敢于纠正,以保证我们的建设不受干扰,保证我们的事业不偏离航向。
增强执政意识,在工作上要做到勤政敬业、争创一流。执政是具体的,执政意识必须体现在现实工作中。每位党员和干部都必须明白,党和人民给予我们的权力,不仅是名誉和地位,更是责任和义务,是为党为人民努力工作的舞台和条件。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是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骨干力量,担负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把中央、市委的精神和要求与本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创一流业绩。
增强执政意识,在作风上要做到率先垂范、扶正祛邪。一个人的习惯和嗜好是存在于人们自身的道德资本,向善,可以“增值”,一生受益;向恶,就会“贬值”,祸及终身。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人应该慎言、慎行。一个执政党党员,更应该“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要经得起大是大非和大风大浪的考验,也要经得起小事小节的考验,小事小节中有形象、有影响、有人格。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许多都是始于个人的习惯、嗜好等一些小事小节,被人打开缺口、乘虚而入。面对改革开放中的各种复杂情况和多种诱惑,特别是在利益面前,首先应该想到自己是一名执政党党员,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自觉抵制“糖衣炮弹”的进攻,保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高尚人格。
(四)要树立党员形象。
无论是增强宗旨意识、增强党的意识,还是增强执政意识,都是为了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树立党员形象,关键是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如果说党员形象是外在的形,那么先进性就是内在的魂。外在取决于内在,灵魂决定形象。一定要牢牢抓住先进性这个魂!判断一个党员是不是具有先进性,是不是具有良好形象,标准很简单,就是看他是否做到了“平常时刻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得出来”,是否在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在群众中有好的口碑。
党员应该是群众的“贴心人”。要做到与群众心贴心,要让群众“我把心事全托付”,非常不容易,必须在平时多深入群众,和群众心连心、肩并肩,及时了解群众在想什么、干什么、愁什么、盼什么、需要什么、憎恶什么,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使群众有话跟党说、有苦跟党诉、有难要找党;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要求和实际困难,带着深厚的感情竭尽全力去办理、去解决,把实事好事办在群众开口之前,把思想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之中,千方百计地帮群众之所急,送群众之所盼,排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把党的温暖送到周围群众的身上;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有过硬的思想理论水平、过硬的业务技术水平、高尚的人格魅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感到党员信得过、走得近、靠得住。
党员应该是群众中的“一面旗”。“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这面旗是群众队伍的领路人,是引导群众前进的航向灯。这面红旗是否鲜艳,取决于我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体现得是否突出。
我们有许多好的传统和做法,如“党员突击队”、“党员示范岗”在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每个党员、每个党员干部,都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到改革创新闯在前、勇挑重担走在前、完成任务做在前;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善于与群众打成一片,把自己所在单位特别是自己周围的群众都带动起来,用党的思想和主张统一群众的认识,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召群众、凝聚群众、引导群众,当好团结带领群众前进的“火车头”。
我们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具有光荣历史、光辉业绩的党,是英才辈出、人才济济的党。在我们党内,有许许多多共产党员,凭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凭着自己的党性,凭着对祖国、对人民深深的爱在工作着、奋斗着;有许许多多共产党员,忠于职守,敬业奉献,负重前行,不辱使命,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有许许多多共产党员,舍小家、顾大家,没有节假日,没有双休日,夙兴夜寐,超负荷工作,甚至牺牲了健康和生命;有许许多多共产党员,严格自律,清正廉洁,用一身正气坚守着党性和人格。这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也是我们巨大的力量和优势。“共产党员”是最可贵的称号,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成员,无尚光荣。在新时期新阶段,作为党的一员,我们每个党员都一定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共产党员这份称号和荣誉,一定要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鞠躬尽瘁、竭尽全力地为党工作,为党争光、为党旗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