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热"折射出什么

时间:2022-02-02 01:27:00

导语:"公务员热"折射出什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公务员热"折射出什么

——与西南交通大学陈光教授谈社会转型期的择业观 2005年全省省级机关及垂直管理系统公招数据显示,报考人数与录用名额的比例超过100:1的职位达18个。其中,报考人数与录用名额的比例最高者达884.5:1。 四川公务员报考的“火爆”场面不过是全国的一个缩影。据国家人事部统计,全国有36.5万人参加2006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比上年增加47%。10282个岗位平均每个有35人竞争,竞争难度大大超过高考和考研,各大媒体形容,国家公务员考试已成为“目前中国最艰难的考试”。 为什么公务员考试如此火热?“公务员热”又向我们透露出哪些信息?如何看待“公务员热”?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光教授。 “热”自何处 记者:2001年,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人数为3万多人;到2005年,这一群体达36.5万人。仅仅5年翻了10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陈光:今年对公务员考试的一个生动形容是,“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礼堂,本科生一操场”。对于公务员考试一年比一年火,我的看法是,首先,这是公务员考试制度造成的。在现代社会,“凡进必考”的公务员考试,为广大考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平台。其次,从2004年开始,公务员招考放宽门槛,包括取消户口限制、取消身份限制、减少专业限制等条件。 记者:今年四川公务员报考有什么特点? 陈光:总的来讲,今年公务员招录有3大特点:一是考录比例非常悬殊。据我测算,四川今年的考录比例是53:1,高于全国47:1的平均比例,超过已往任何一年;二是报考者的学历层次比较高,研究生占考生比例约20%-25%之间;三是报考者大部分为应届毕业生。 记者:据调查,针对“公务员吸引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被调查者选择“工作稳定”的达53.3%,看来,这是吸引众多大学毕业生和社会在职人员报考公务员的主要原因所在。 陈光:正是如此。公务员的职业特点决定着它在诸多工种中具有的较高吸引力。它的公共性,使人们对公务员掌控的社会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充满较高的预期;它的稳定性,使公务员成为风险最小的职业,从而备受人们的青睐;它的保障性,让公务员能够最充分享受社会保障体系带来的实惠。人们往往看重社会声望较好的职业,而公务员正满足这个条件。

“热”至何时 记者:20世纪80年代,伴随全国“下海”热潮,许多年轻人纷纷走出国家机关。20年后,众多年轻人却纷纷又从外面的世界“挤”进机关。这说明什么? 陈光:与过去的创造社会共同财富、实现个人价值不同,现在的人们更热衷于使用财富、管理财富,参与公共事务。“公务员热”不可能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出现。那时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经济生活,所以会有“下海”创业热,而经过20多年经济的相对高速发展,人们经济比较宽裕了,同时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短时间内创业盈利的空间变小,于是整个社会的管理问题开始被更多人关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势必影响到人们的择业心态和行为;另一方面,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对人们择业观仍有重要影响。应当指出,当前政府、公务员在掌控公共财力资源、公共信息资源、话语权以及获得工资外福利待遇等方面,不仅优于其他行业,而且他们的失业风险还是最低的。所以,从短期来看,“公务员热”还很难改变。 记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务员热”中的人们是非常理性的,他知道千军万马中自己一旦冲出去,得到的要比付出的多得多。 陈光:这就有一个责、权、利相匹配的问题。人们也许更多地考虑到公共职位的“优越性”,但是要做一个称职的公务人员,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公务人员应当是素质最为优良的职业人。公务员职位的稳定性、保障性是与崇高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是相匹配的。“公务员热”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任务艰巨,我们的行政行为急需规范。 怎样看“热” 记者:“公务员热”持续升温表明:与公共事务相关联的岗位已成为人们就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选项。这揭示出什么问题? 陈光:在我们分析后得出,“公务员热”表面反映了人们就业思路在转变,表明人们更加渴求公务员工作的稳定,以及社会形象、社会地位、福利待遇较高的一种心态。但实质揭示出三个问题,即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公务员机制建设的缺陷,社会保障体系的不足。 记者:那么,“公务员热”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吗? 陈光:它也是国际上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尽管不同国家公民的就业观念各不相同,但公务员考试竞争的激烈程度却不相上下。比如,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举行过500多次公务员录用考试,平均考录比例达21:1,其中有些高级职位考录比例甚至达333:1。但应看到,中国的考录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应当说,“公务员热”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又具有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 记者:我们应如何理性应对当前“公务员热”现象? 陈光:“公务员热”反映的不仅是一种职业选择理念的变化,也是一种社会治理结构的重大变化。在社会转型期,“公务员热”是一个必经过程,它并不是盲目的,甚至可以认为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产物。当然,在大量人才涌向国家机关的新形势下,政府在公务员选拔过程、相关制度设计方面应更加合理规范;作为“机关人”,公务员应牢固树立为大众服务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实现公众利益;作为个人来说,特别是年轻的大学生们,要用心研究公务员的职业特点和要求,做好长远的职业规划,要克服一定的盲目性。毕竟,公务员并不适合每一个人。[观点]

“公务员热”凸显三个问题 ▲就业形势 35个人竞争1个职位,这样的比例虽然在公务员考试中“再创历史新高”,但在其他事业单位的招考中,却并不算什么新鲜事。“公务员热”折射出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乃民生之本,缓解就业压力,可谓任重而道远。 ▲机制建设 竞争机制、淘汰机制的缺失或形同虚设,很可能让一些人端着无风险的“铁饭碗”却损害工作效率,造成财政虚耗。而这一弊端,在择业者看来却很可能成为“优点”,并进而成为自己“首选”的因素。不能强求每个考生都从公共利益来考虑问题,但构建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应是公务员队伍建设中不可轻忽、不可懈怠的一个命题。 ▲社会保障 公务员成为考生眼中的“香饽饽”,除了“铁饭碗”的诱惑,还有“铁保障”的诱惑。别的暂且不说,单是培训、医疗、退休养老等方面的保障,就是其他职业群体无法望其项背的。为什么“单位人”很难向“社会人”转变?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社会保障畸轻畸重,发展不均衡。社会保障体系应朝着更公正公平的方向前进。[交锋]

是铁饭碗? 正方:作为现今许多人的一种就业选择,公务员当之无愧地成为社会上的一个最大的就业热门。公务员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是,公务员正点上下班,工作条件良好,而且工作压力也相对较小,前途较稳定,不吃青春饭,只要不犯错,可以安安稳稳一直做到退休。近几年来,经过多次加薪后,与社会上大多数职业相比,工资待遇也优于普通民营企业。同时,公务员的社会地位比较高,福利待遇也有保障。最重要的是,由于我国是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政府部门掌握有大量的资源,使得人们对公务员的评价和职业期望值都比较高。在人们心目中,公务员不仅是“铁饭碗”,甚至变成了“金饭碗”。 反方:当公务员并不等于进了“保险箱”、端了“铁饭碗”。公务员工作虽然相对稳定,但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已经在逐渐建立。尤其是近几年,公务员的工作节奏不断加快,“首问责任制”、“限时答复”、“末位淘汰制”等制度的实施,使得公务员工作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公务员法》突出了对公务员行为规范及考核的量化制度的建立,公务员“进口”将更严格,“出口”渠道更加畅通。公务员不是市场经济下的最后一个铁饭碗。 利弊几何? 正方:公务员热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公务员热与我国的公务员招考更加注重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密切相关。在公务员报考中,已经不再设户籍限制,这为全国范围内的报考者提供了平等的报考机会,这表明我们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其次,众多人报考公务员,有助于人才的选拔和公务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反方:我国报考公务员热的“奇观”,是市场吸引力正在迅速流失的一个明确预兆。其本质,则是中国人对市场的信任正在急剧下降。由于人们之间横向的传统信任纽带遭到肢解,导致民间企业本身很难超越地域提供信任资源。如此,民间企业本身的市场就只能局限于狭小的范围内。低水平的信任被迫重新向官僚系统纵向聚集。它不仅为官僚体系提供了合法性,也为一些官员最大限度地寻租提供了可能。 是正常的人才流动? 正方:公务员热与“大城市热”和农民工赴城“找工热”并无实质的区别,这些都是人才流动的正常规律。在过去的计划经济年代,大多数人一辈子固守在一个单位,做着从一而终的工作。而公务员招考给人才流动提供了相对简捷和公正的渠道,它使越来越多的人有了第二次选择工作的可能,而不是把第一份工作作为自己毕生的职业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务员热加速了人才流动。 反方:公务员的众多职位均要求高学历,说明国家对于公务员素质能力高要求的重视。但这样的规定,会造成政府和社会争夺人才,不利于人才流动到企业、科研机构等生产一线单位,不利于人才流动到基层岗位。随着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国家对公务员的素质能力要求提高的同时,培养公务员实现公共利益的责任意识尤为重要,更需要引起政府注意。(记者陈婷)[专家简介]

陈光,1961年生,安徽濉溪人,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科技政策与公共管理、科学学与科技管理、技术创新与管理领域的研究。先后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物宝天华国际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四川省重点软科学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等项目10余项。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4)、全国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奖(2001)等多项奖励或称号。 [链接] 一些发达国家在设置公务员招考条件时,门槛并不是太高,但是涉及具体职位时,要求往往严格而又细致。由于人才流动、自然减员及职位增加,当今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每年都要招考公务员。 欧盟:身体条件不作苛刻要求 欧盟许多成员国家招考公务员,一般对外貌、身高、体重、肤色不作限制,只对于“患有影响正常履行职责的严重疾病者”不给予报考资格等。但对于一些肢残等人士,只要“身体缺陷不会威胁公务员本人及其周围人群的身体健康,不会严重干扰公务员履行职责”,录用机关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给予特殊照顾。对于军队、警察、消防等特殊行业还是有特殊要求的,并向公众解释清楚。值得一提的是,欧盟许多成员国家在公务员招考公告时,一般不会对每个职位报考人员的学历和专业作出苛刻限制,但是会对每个职位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职业技能作出详细而又具体的描述。 美国:不设最高年龄限制 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从1955年开始,美国各级政府在招考公务员尤其是中高级公务员时,纷纷将报考人员的学历资格限定为大学毕业。至于年龄限制,美国各级政府并无统一的限定标准,对报考人员的最低限制年龄一般在18岁至21岁期间,但是对最高年龄限制则不多,尤其是对涉及法律、财经等特殊职位,往往还会适当提高报考人员的最低年龄。需要指出的是,长期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从未对报考人员的最高年龄做出任何限制。 日本:任何人不得阻挠报考 日本十分鼓励公民报考公务员,认为这是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一种表现,因此对报考人员的限制条件比较宽松,录用考试一般分为高级考试、中级考试、初级考试3个等级进行。为保障公民报考国家公务员的权利,日本《国家公务员法》规定,凡是符合报考条件的人都有权利报考公务员,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阻挠,否则将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完)(陈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