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跨境贸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00:31: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进口跨境贸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跨境电商进口食品监管现状分析
摘要:近几年,跨境电商因税收优惠、免于提交进口许可证、商品进口直接面向消费者等诸多优势,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随着其贸易量的增大,其安全的风险也在不断的增大,特别是进口食品,关系到民生问题。跨境电商是新生事物,国家的政策是鼓励和支持,国内外对其的研究也在实践中摸索和探寻中。相比一般贸易进口食品,跨境电商进口食品属于政策洼地,存在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准入门槛低、企业主体责任难落实等实际问题。本文从检验检疫的角度,联系实际,分析了现阶段跨境电商进口食品监管方式,提出使跨境电商进口食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跨境电商;进口食品;风险分析
跨境电商贸易从2012年试点至今,得到迅猛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一方面是国家“稳外贸增长”、“刺激消费回流”等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跨境电商本身有一般贸易无法比拟的优势,如税收优势: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享受零关税,增值税、消费税按一般贸易税率的70%优惠征收;门槛低优势:免于提交进口许可证件;零等待优势:直接面向消费者,网购渠道日益便捷,另外国内消费者购买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人民币国际支付能力的增强直接推动了跨境电商贸易的发展。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1~6月,我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货值55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22.0%,仅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达67.8亿元。跨境电商贸易在不断丰富国内消费者选择的同时,也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特别是进口食品。跨境电商进口食品往往从国外贸易商处采购,产品来源复杂,质量参差不齐,且直接面向国内消费者,不需要来自注册企业,没有官方卫生证书,给海关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从检验检疫的角度,分析了现阶段跨境电商进口食品法律法规和监管方式、阐述其不足、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跨境电商的健康发展。
1跨境电商的定义
跨境电商,可以理解为外贸商业活动的电子商务化,是指交易主体利用电子网络平台向境内外的销售主体完成购买下单、支付,并利用跨境物流进行商品运输和配送的跨关境商业活动,主要包括跨境物流、商品数据传递、跨境支付以及相关单证的电子化等内容[1]。跨境电商进口食品是跨境电商商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需要满足一般监管要求,还需执行食品安全相关监管要求。
2跨境电商进口食品的监管要求
义乌创新发展进口贸易路径探讨
“主动扩大进口”是我国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出台进口促进政策,以推动进口贸易的发展。在全国大力发展进口贸易的背景下,把握发展进口贸易的新机遇、新趋势,是推动义乌国际贸易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推动义乌在全国率先建成全业态国际贸易中心的必然选择。
1进口贸易发展的新特征和新趋势
1.1进口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进口消费群体逐渐扩大、需求不断提升、消费行为趋向常态化。《中国进口市场研究报告》指出,2017年天猫国际消费者人数是2014年的10倍、消费者从商品消费正在逐渐转向服务消费、新用户的客单价和购买品类也逐年增加。这说明中国消费品进口市场展现出巨大潜力,未来进口业务将会持续发展。1.2跨境电商成为海外品牌进入中国的战略路径。跨境电商在更加开放和积极的政策支持下,大大缩减了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同时跨境电商的不同模式可实现海外品牌的不同需求,B2C模式可实现海外品牌与消费者的直接互动,帮助其确立经营体系;B2B模式通过平台资源对接,无须和消费者接触,巨大的流量资源即可推动商品的销售。《中国市场跨境电商的机遇》指出,跨境电商模式已成为消费者接受度最高的跨境商品购买渠道。跨境电商的持续渗透,为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持。1.3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服务不断集成和优化。大量的跨境交易集中在电子平台完成,相关的服务也在平台上集聚,这大大促进了行业供应链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各大电商平台也在加快布局和创新全球供应链服务。如菜鸟供应链,正在依托互联网技术、全链路监控体系将进一步打造全球物流服务体系,争取在72小时内实现全球货物端到端的配送。因此要实现进口贸易的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推进贸易要素服务改革和创新。
2义乌发展进口贸易的问题分析
2.1义乌企业主体多、电商活跃,但规模较小、供应链整合能力较弱。义乌电商企业活跃,内贸、外贸网商密度分列全国第一、第二位,在阿里巴巴国际站注册的企业就达5000多家,居浙江省首位。这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是义乌发展进口贸易的潜在资源,但大多企业规模较小,对进口资源掌握有限,在海外货源组织方面不具备优势,又缺乏多元化的营销渠道,因此不易取得海外品牌,尤其是大品牌的权。此外,布局全球供应链服务体系,对企业的资本、技术、人才都有较高要求,以单个企业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存在较大困难。2.2义乌拥有跨境电商综试区、“一带一路”捷克站合作。基地等政策优势,但尚未实现协同发展跨境电商综试区是开展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开放平台,“一带一路”捷克站合作基地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动实践,但捷克站与跨境电商综试区尚未达到协同发展,对进口贸易的贡献不够突出,捷克作为“中心、中枢、中转”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基于以上分析,充分利用好义乌跨境电商综试区、金义综保区和“一带一路”系列站的优势,加快进口贸易的创新发展,应加快贸易要素服务改革,积极打造适应于义乌进口贸易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进口采购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3义乌创新发展进口贸易的路径设想———“一区多站”服务网络
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研究
一、跨境电子商务的内涵及我国的发展现状
1.跨境电子商务:对传统外贸模式的颠覆式创新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来自不同关境的贸易参与者依托互联网、移动端等在线交易平台,完成展示、商谈、成交、支付结算等交易环节,并通过跨境物流将商品送达顾客,惠顾消费者的一种国际贸易新业态。跨境电子商务通常由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物流公司和跨境支付平台三大模块构成。跨境电子商务基于互联网、移动端在线交易等优势,对传统外贸模式进行颠覆式创新,在交易与支付环节、物流和运营方面极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1)交易环节的减少
以B2C(企业对消费者)出口模式为例。跨境电子商务基于线上交易平台的运作,整合取代了传统外贸模式下的境内渠道出口商以及境外渠道中的境外进口商、境外批发商、境外零售商等繁杂的中间交易环节,拉近了境内生产商与境外消费者间的距离,从而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提升利润空间,为消费者提供实惠。等第三方跨境支付平台结算货款,避免了传统外贸模式下开立信用证等繁琐步骤,使得货款支付结算更加便捷,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3)物流时间的节约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领域监管探讨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境电商零售规模日益扩大,有效促进了世界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中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利润。然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给市场监管部门带来的工作压力不容小觑,对此,市场监管部门必须依法履行本部门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领域的监管职责。
关键词:市场监管部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领域;监管职责
当前境外商品入境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行邮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邮寄境外物品和个人行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模式、普通贸易进口模式。相比而言,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模式更为高效和灵活,国家于2018年11月针对该模式了《关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活动属于国内消费者运用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购买境外商品,然后经过“直购进口”或者“网购保税进口”运入国内的一种消费行为,而确保该项消费的顺利完成,则需要市政监管部门积极履行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领域的监管职责。本文将简单分析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监管现状,系统论述中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监管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并综合探讨解决对策。
一、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监管现状
据国家财务部所编辑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统计,当前有将近1300种商品参与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活动,主要商品包括化妆品、服装、食品、饮品、婴幼儿用品和儿童玩具等。从消费限额来看,国家将个人每次的消费限制到了两千元,年度消费限额为两万元。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呈现持续增长趋势,2016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利润高达322.3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为74.9%。同一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易规模增长到了1.2万亿人民币,增幅达到30%以上[1]。此外,当前已有80%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由保税备货模式来完成,进一步创新了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发展制度,使传统的大量零散采购转变为集中式采购,满足了国民对境外商品的海量需求。
二、中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监管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钢铁跨境电商平台未来发展及建议
摘要:钢铁跨境电商市场是一片前景广阔的蓝海市场,有待新兴企业进行探索。在此背景下,通过分析我国钢铁进出口现状,论述钢铁跨境电商发展必要性及存在问题,在充分梳理国内钢铁电商平台代表——“找钢网”的发展模式后,发现“找钢网”模式可较好地应用在钢铁跨境电商未来发展中,并分别从营销渠道、配套服务、人才引进、发展方向4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钢铁跨境电商;找钢网;钢铁进出口;产业链优化
国内已有的钢铁电商B2B平台超过300家,但涉足跨境业务的并不多,目前仅有找钢网、钢银、中钢网等少数几家平台就跨境业务进行了尝试,以信息发布和交易撮合为主;此外,宝钢等大型钢企也建立了自有跨境平台进行买卖。从全球范围看,针对钢铁等大宗商品跨境交易的电商平台相对较少,目前还不存在知名度较高的钢铁跨境电商平台。总体而言,目前钢铁跨境电商平台市场还是蓝海市场,发展不成熟,进入者较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基于对国内钢铁电商代表平台——“找钢网”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探究风靡一时的“找钢”模式是否仍然适用于钢铁跨境电商市场,并据此提出建议。
一、我国钢铁跨境电商平台市场分析
1.近年来我国钢铁进出口贸易现状(1)近年进出口波动较大总体来看,我国钢铁进出口发展并不稳定,受国内外市场影响较大(见图1)。2020年我国钢材进口量为2023万吨,同比大增64.5%;2020年我国钢材出口量为5367.7万吨,同比减少16.5%。2020年钢材进口量出现较大增长,与国内消费需求旺盛和钢材产量阶段性不足有关;而出口受外围市场需求影响,下降幅度继续扩大。(2)进出口钢材种类集中,同质化严重图2、图3分别为我国2020年不同品种钢材进出口情况。对于进口,进口量最大的是热轧宽带钢,进口量737.6万吨,占总进口量的36.5%;其次是冷轧宽带钢,进口量302.5万吨,占比15.0%;再次是中厚板,进口量284.9万吨,占比14.1%;镀层板,进口量206.2万吨,占比10.2%;线材,进口量127.2万吨,占比6.3%;进口品种十分集中。对于出口,和进口钢材种类类似,占比从高至低分别为镀层板、热轧宽带钢、涂层板、冷轧宽带钢、中厚板。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进出口品种较为一致,但进口钢材在各项特性(如强度、纯度、耐候性等)上都要优于国内钢材,在某些高端领域(如医疗器械业)的应用是国内产品无法替代的。(3)进口地多为发达国家或地区,出口地多为东南亚国家以2020年我国进出口数据为例,我国钢铁主要进口地为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印度和马来西亚,分别占比25.1%、23.7%、10.8%、10.3%和9.4%,合计占比79.2%;主要出口地为韩国、越南、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分别占比10.4%、8.3%、6.8%、5.6%和4.0%,合计占比35.1%。在进口方面,前三大进口地均为钢铁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他国家或地区则属于铁资源丰富且进口成本较低的国家或地区。出口方面,除韩国外,我国钢铁出口地多为东南亚国家,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钢铁贸易额有了明显提升。2.发展钢铁跨境电商平台的必要性(1)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发展钢铁跨境电商平台是响应国家战略的必然发展方向。钢铁企业走出去,不仅可以借助传统的贸易手段;在互联网时代,紧跟潮流发展跨境电商也至关重要。(2)提高钢铁进出口效率发展钢铁跨境电商平台有助于提升钢铁产品进出口效率,扩大贸易规模。与传统贸易模式(如电话、邮件、传真等)相比,跨境电商平台能够优化产业链,弱化传统贸易链条中的某些环节,能更迅速、准确地传递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此外,完善的系统也有助于相关企业缩短交易流程,减少线下办公的繁琐手续。(3)助力中小型企业发展发展钢铁跨境电商平台也为中小型企业、贸易商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相对于大型企业,我国中小型钢企、贸易商数量较多,所生产或代理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度不高,在定价上也缺少话语权。钢铁跨境电商平台可以帮助中小型企业找到合适的贸易伙伴,加深与海外市场的联系。3.钢铁跨境电商平台可能选择的发展模式现有钢铁跨境电商平台多是国内平台的延续。据此,对国内钢铁电商平台模式进行分类,或许可以对钢铁跨境电商平台未来发展模式进行预测。从业务类型来看,国内钢铁电商平台可以分为3类:一是“自营”模式,即平台发起人本身为钢厂或大代理商,买卖的产品来自于1家或少数几家钢厂,本质是为线下买卖提供线上交易平台,代表平台有荷钢网、东方钢铁在线等;二是“撮合”模式,即平台本身不生产或提供钢材,而是作为第三方整合信息并反馈给客户,促进买方和卖方的交易,代表平台有中钢网、中国钢铁现货网等;三是“自营+撮合”模式,即平台既作为第三方发布信息进行撮合,又作为代理方买卖合作钢厂产品,代表平台有找钢网、钢银、钢钢网等。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钢铁跨境电商平台也将分为这3种模式:一是“自营”,主要是将线下对外贸易转移到线上;二是“撮合”,以提供国内外钢材价格、供求信息为主;三是“自营+撮合”,即同时支持信息发布和自有钢铁买卖。4.钢铁跨境电商平台发展面临难题(1)销售渠道欠缺跨境贸易最大的难点在于打开市场,特别是在我国出口钢材品质多为低质钢、出口种类同质化严重、产品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如何吸引并留住国际客户最为困难。(2)配套服务欠缺对钢铁跨境贸易而言,配套服务主要是指跨境物流和跨境金融两方面。首先看跨境物流,相对国内物流,国际物流收费更昂贵,消息更新滞后,服务质量良莠不齐且缺乏标准评价体系,仓储环境和技术得不到保障。而跨境金融方面,跨境支付、跨境融资、跨境保险等环节都不完善,存在各种问题。以跨境支付为例,目前国际上缺乏简洁有效的在线通用支付工具,安全性不足,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并未得到有效控制。(3)商业环境陌生钢铁跨境贸易涉及多方,不同国家之间的语言文化、宗教信仰、消费习惯、法律法规、相关产品技术标准都存在差异,在贸易过程中可能缺乏有效沟通,造成误解。此外,频繁的国际贸易摩擦也遏制了钢铁产品的跨境交易。
二、“找钢网”发展模式分析
探讨跨境人民币结算失衡的原因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失衡的原因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市场接受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对人民币结算的接受程度不同是造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失衡最主要原因。从我国商务部统计的对外贸易国别数据来看,近几年我国出口最大的市场为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进口来源地除欧盟外,东盟、日本、韩国、中国香港、澳大利亚等占据很大一部分。而美欧等发达国家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意愿低,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采用人民币意愿较高。2012年西联公司旗下的西联商业支付部门针对1000多家允许采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的我国大陆试点企业进行的调查报告明,美欧等发达市场的公司更不愿意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美国企业的不愿意度最高(占42%),欧洲企业(占23%)其次,而日本企业(占8%)和澳大利亚企业其次的不愿意度最低(占2%)。一般来说,要使贸易对象接受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工具,最主要是人民币持有者能够用人民币买到他们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优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我国一般有能力满足,但对于发达贸易对象国所需的很多商品和服务的要求,尤其是高科技产品和环保型产品,还不能满足,美欧贸易对象尤其如此。因此,在人民币结算业务操作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贸易伙伴、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美欧等贸易伙伴。由于美欧是我国最大出口市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又在我国进口来源中所占比例较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失衡的局面也就自然形成了。
(二)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导致企业议价能力低在国际贸易实务中,一笔贸易采用何种货币计价一般由进出口双方事先协商约定,可以是出口方所在国家的货币,也可以是进口方所在国家的货币,甚至可以是第三国货币。但是由于从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到贸易合同的履行要经历很多环节,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最后到货款的收付一般时间较长,在此期间一旦计价货币的汇率出现大幅度的波动,进出口双方的经济利益必然直接受到影响,因此如何选择计价货币对双方都显得格外重要。而到底由谁来选择计价货币这就关系到贸易双方企业的议价能力,企业的议价能力高,自然就有选择计价货币的权利。虽然世贸组织的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在全球的货物贸易额排名中位列第二,仅比美国少150亿美元,全球贸易处于低位增长,我国贸易地位继续提升,但是在全球生产网络上,我国还处于低价值链环节,无论是在生产分工还是收益分配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当前,我国出口产品由于技术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产品的差异性不强,且面临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东盟激烈的竞争,企业议价能力非常有限,因而在计价货币选择中居于弱势地位,关于贸易计价货币的选择,自然大多参照贸易对象国所指定的货币,再加上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在我国出口贸易中采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比例自然较小。如我国出口加工贸易产品,一般附加值较低,产品差异化程度偏小,技术含量也比较低,属于买方市场,替代性强,需求价格弹性大,买方议价权高,多采用进口方指定的交易货币结算。
(三)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美元作为国际贸易中主要计价及结算货币,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美国金融体系整体陷入信用和债务危机,造成美元汇率处于动荡之中,流动性骤然紧缺。与此同时,欧元、日元也大受影响,出现大幅波动。而与美元、欧元和日元等全球“货币锚”的剧烈动荡相比,在我国进口贸易中,广受国外机构和企业欢迎。2010年6月我国实行汇改,自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重新进入双边波动的升值通道。重启汇改三年来,人民币年均升值3%,这个预期可能还会持续若干年。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使得境外企业和居民有较大的动力持有人民币长头寸。对于企业来说,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更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而将负债美元化,所以在我国出口贸易结算中,境外机构和企业即使拥有人民币,也不愿意用于支付,而希望选择其它的外币去支付,让持有的人民币资产享受升值收益,这样我国出口就大多采用外币而不是人民币结算,人民币收入少。同理,在进口贸易中,境外机构和企业则更愿意接受人民币结算,反对外币结算,收入人民币,获取升值收益,我国进口贸易就大多采用人民币结算,人民币付出多。因此人民币升值预期也是造成人民币跨境结算失衡的重要因素。
(四)跨境套利存在人民币跨境结算套利是指在无真实贸易背景或融资需求背景下,通过人民币跨境结算来获取利差和汇差的行为。跨境套利操作会进一步促使人民币结算失衡,这主要是因为与内地相比,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香港存在着溢价。即使外国出口商不想持有人民币,外国出口商也可以从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中获取人民币,然后拿着人民币以更具吸引力的离岸汇率将其兑换成美元,从而在两个市场间进行套利。以最常使用的信用证套利为例:进口商提出申请之后,银行给其开具30万美元远期人民币信用证;转交香港银行,由其审证核押后再交给境外受益人,即该进口商的境外关联体;关联体以此信用证作担保,在香港银行即期借入30万美元;关联体随即在香港银行做一笔“卖出人民币、买入美元”的远期合约。通过此过程,进口商获30万美元融资,并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获取利差收益。实际上,在此过程中,内地银行、香港银行、进出口商均获益,最终央行为套利承担成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国境内企业一般会向我国境内银行申请保付加签或者远期信用证等银行信用担保。关联企业在向境内出口之后,就会利用应收境内的人民币债权,特别是银行担保信用,在境外申请低息美元贴现,到期利用无本金交割远期(NDF)汇率卖出人民币归还美元贷款,获得汇率和利率的双重套利。因此,人民币跨境结算套利的存在使得外国出口商更青睐于用人民币结算,收入人民币,加大了我国进口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比率,也使得外国进口商不愿意支付人民币,减少了我国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比率,从而造成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失衡。
(五)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发展缓慢离岸金融中心是指在高度自由化和国际化的金融管理体制和优惠的税制条件下,主要由非居民参与的、经营可自由兑换货币、在货币发行国境内或境外进行资金融通的、基本不受法规和税制限制的自由交易中心。目前我国主要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有中国香港、英国、新加波、法国、中国台湾等,但总体来说,我国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发展缓慢。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是我国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2010年内地与香港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到内地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额的七成以上,2012年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交易逾2.6万亿元人民币,年上升37%,占内地以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总额的九成以上,大量人民币通过跨境贸易流入香港。截至2012年底,香港人民币客户存款及存款证余额分别为6030亿元及1173亿元,恒生银行曾预计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在2015年会超过美元存款,成为香港存款第二大主要货币。尽管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增长速度较快,但整体规模仍小,流动性不足。对除香港企业之外的其他境外企业而言,获得人民币贸易信贷以及用富余的人民币投资都比较难。再加上香港银行的人民币借贷利率较高,造成人民币融资业务规模较小,有融资意愿的企业宁愿选择以港元或者美元借贷而不愿意采用人民币借贷。而境外进口企业由于人民币贸易结算的转换成本较高以及获得人民币融资比较困难使得我国出口采用人民币结算开展较为缓慢,这样我国出口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比率较低。
外汇管理分析论文
跨境租赁贸易是指境外出租人(Lessor)直接将租赁物件租给境内的有进出口贸易资质的企业或租赁公司,以收取租金,承租人(Lessee)可以留购或复出口租赁物件。亦指境内有进出口贸易资质的出租人直接将租赁物件租给境外企业或租赁公司,以收取租金,承租人可以留购或复出口租赁物件。?眼1?演租赁物件主要限定在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和仪器仪表等,它是服务贸易的一种。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日益开放,跨境租赁贸易呈现较快的发展,但与之相适应的外汇管理等监管措施却不是很完善,使得这种跨境贸易方式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监管漏洞。本文从国家外汇管理局扬州市中心支局工作中遇到的案例入手,分析了跨境租赁贸易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完善对策。
一、案例基本情况
国家外汇管理局扬州市中心支局在日常开展的国际收支数据非现场核查中发现某外国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以“租赁”和“安装调试费”等名义于2005年9月,2006年3月、5月累计向境外母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支付12.4万美元租赁设备项下费用。
据调查了解,A公司在办理租赁项下租金对外付汇时,向银行提供的是一份其于2005年3月与境外母公司签订的资产租赁合同,租金每年24万美元,租期五年,累计120万美元,由出租方负责采购、安装、调试、维修和服务。该成套设备的商业发票显示是其出租方境外母公司B公司于2000年6月从韩国进口的,当时采购价值843万美元,在被租赁前是B公司的固定资产(具体流程见图1)。除此以外,该公司在办理租金项下付汇时还向银行提供了付汇申请书、租金的商业发票和完税凭证。而在事后查阅该套租赁设备的进口货物报关单发现其贸易方式是“外资设备物品(2225)”,与租赁贸易应该对应的贸易方式(“租赁不满一年”、“租赁贸易”和“租赁征税”)不一致。
二、跨境租赁贸易中可能存在的管理风险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银行在仅审核了该公司提交的付汇申请书、租赁合同、租金的商业发票和完税凭证等资料后,即以《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现行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的非贸易项目售付汇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3〕35号)为依据办理了租金的对外售付汇业务。笔者认为如仅仅以未明确规定的非贸易名义办理跨境租赁项下售付汇业务是一种简单化的、不严谨的操作行为,并不符合当初该文件的立法本意,且存在不少管理风险和漏洞让企业有机可乘。
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特点及贸易新需求
摘要:本文通过对全球跨境电商与各国之间的对比,重点突出了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特点,并描述了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所处的政策环境,针对跨境电商产生的新需求及我国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对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特点;政策环境;贸易新需求
跨境电子商务,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企业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跨境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中国对外贸易产业链的布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增长缓慢,但是跨境电子商务却蓬勃发展,占进口贸易的比例日益增加。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跨境电商零售B2C和跨境电商B2B两部分)的不断扩大,促进了产业升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方式,政府积极支持跨境电商的发展。通过对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特点、政策环境进行分析,发现跨境电商发展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急需外贸综合服务业的支持,而且诸多WTO贸易规则对跨境电子商务已不再适用,需要制定更高标准和更自由的新贸易规则来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一、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特点
1.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规模逐年递增
根据阿里研究院与埃森哲的《全球跨境B2C电商市场展望》报告,2014年全球跨境B2C电商市场规模超过2300亿美元,并将于2020年达到近1万亿美元,同整体B2C电商、消费品进口额和消费品零售额相比,全球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高达27%。全球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在整体B2C电商中的比重也将由2014年的14%增长为2020年的29%。届时,跨境B2C电商消费者总数也由2014年的3.09亿人增加到2020年的超过9亿人,年均增幅超过21%。到2020年,接近半数的网上消费者会进行跨境网上消费。在全球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规模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015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2万亿,同比增长42.8%,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7.3%。从历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和增长率来看,2011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仅为1.8万亿元,2013年交易规模达到了3.1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约50%。2014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规模达到4.2万亿元,是2011年规模的2.5倍。预计2015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达到5.5万亿元,2016年将达到6.8万亿元,2011年至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实现约32%的年均增长率。
中小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与应用
摘要:2008年欧美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作为我国主要进出口地区的欧美经济低迷对我国传统对外贸易也产生的一定的影响,也正是这个时候,跨境电子商务应运而生且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成为全球经济的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跨境电子商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家也推行各项政策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程度,为充分发挥跨境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需要分析区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路径。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力量,且中小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开展对外贸易更具优势,本文旨在分析山东省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本文首先概述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然后分析了山东省中小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梳理了中小企业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储备、商品结构、物流与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中小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策,建议山东加快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合作,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山东省;中小企业;跨境电商
随着全球贸易市场日益激烈竞争,为在贸易领域占据有利地位,各国寻求新的增长方式,集网络计算机为一体的新型贸易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简称跨境电商)应运而生。由于受到国际环境影响,贸易进出口额增速放缓,但跨境电商表现强劲增势,推动了外贸无纸化进程。跨境电商在发达国家初具规模,我国沿海地区企业约70%以上建立内部局域网,90%以上企业连接互联网。2019年实施的电商法规定国家支持小微型企业从事跨境电商。在目前国内外经济整体呈下行趋势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借助跨境电商平台打开国外市场,不仅有利于我国产业升级,而且会成为稳外贸的重要支撑点。
一、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概述
根据海关总署的定义,跨境电商指分属于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基于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资金链紧张,以大批量为特点的传统国际贸易形式受到较大的影响,而以小批量、多批次为特点的跨境电商受到了各国的青睐。在全球贸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跨境电商抗大环境干扰,持续提高行业渗透率,同期跨境电商业务保持增长。据网经社的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10.5万亿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16.7%,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3.29%,行业渗透率相比去年也在稳步提升,跨境电商在助推传统贸易发展上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进出口结构上,目前出口跨境电商整体交易占比较大,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出口占比达76.5%,进口占比23.5%。因进口跨境电商起步较晚,进出口结构总体相对稳定,但进口比例在不断扩大。跨境电商格局中出口电商超过进口份额,呈现出偏重发达国家的特点,我国出口电商市场主要市场是欧美国家,美国是中国最大出口电商贸易市场,2018年占出口电商市场的18%,欧盟占出口商贸易额的15%,东盟等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市场站总量的12%。在交易模式结构上,B2B交易占比超过80%,占据主流,主要是由于B2B模式在我国发展时间长,且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也是以促进B2B的发展为主,在各项政策措施方面都予以一定的倾斜,但是因消费者需求结构的变化,消费者更加追求个性化需求,B2C模式的交易在跨境电商中的占比也越来越大,且有继续扩大的势头。随着各国电商普及发展,部分跨境B2B出易有望转化为B2C模式,目前跨境电商交易已经呈现出贸易模式高度复合化,B2B2C的模式作为一种符合贸易形态,既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又符合智能化的需要。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自2012年开始,商务部等其他国家多个重要部门就相继颁布了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额相关政策。这些政策设计跨境电商的多个方面,从总体制度建设到具体的操作环节,如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试点、税收、通关、支付、物流等方面,为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2012年至2017年,国务院相继颁布了《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以引导跨境电商的规范化运行。海关总署了《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公告》《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跨境电商出口退税政策》等政策,对跨境电商实施365天无休息日监管,以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目前跨境电商相关政策频繁出台,各地政府探索跨境电商路径,提出发展策略,不断增强对跨境电商发展的信心。
二、山东省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商务局三季度总结及第四季度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区商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着力扩出口、促进口、引外资、稳内需,努力推动全区商务工作平稳健康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1年前三季度工作基本情况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1—9月份,预计全区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67.5亿元,同比增长153.4%,其中出口14.6亿元,同比增长123.4%,进口52.9亿元,同比增长163.2%。原油进口272.5万吨,其中,华联石化完成原油进口132.5万吨(由联合石化进口95.5万吨,自主进口37万吨),完成配额的77.9%;富宇化工完成原油进口140万吨,企业已于9月上旬停工,常减压、催化和焦化装置准备拆除,参与省龙口裕龙岛项目整合。除原油外,其他产品进出口总额16.25亿元,同比增长123.7%,其中出口14.65亿元,同比增长123.4%,进口1.6亿元,同比增长126.8%。
1—9月份,预计全区实际到账外资5027万美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52.3%。其中,制造业外资实际到账560万美元,制造业占比11.14%,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90万美元)的56.6%。
1—9月份,社会消费和批零住餐行业发展方面,分行业初步上报数据,批发业同比增长84.4%,零售业同比增长10.8%,住宿业同比增长13.4%,餐饮业同比增长39.1%。
1—9月份,全区实现累计网络零售额5.69亿元,同比增长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