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9 00:51: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精准扶贫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精准扶贫论文

精准扶贫司法保障论文

摘要:精准扶贫的法治保障主要体现在立法与司法两个方面。为了保障精准扶贫的顺利实施,中央扶贫立法十分必要。中央立法需要在地方立法实践的基础上,根据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在立法上明确或者规范“谁来扶”、“扶持谁”、“怎么扶”、“如何退”、“如何监督”等问题。司法相对立法而言,在精准扶贫法治保障中的作用应该是次要的、辅助性的。司法除了降低职务犯罪的发生以防止扶贫资源的不当漏出,还可以通过恢复正义、人权保障、司法监督的方式减少、预防贫困现象的发生和增强扶贫的针对性,为精准扶贫的顺利推进减少难度和阻力,从而提供全面的司法保障。

关键词:准扶贫;法治;中央立法;司法;全面保障

党的报告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精准扶贫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提出,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指的是绝对贫困人口的脱贫,而相对贫困的问题又会随之而来。鉴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发展的不平衡是以后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所以,扶贫工作会长期在路上。目前,精准扶贫的法治保障显然已经成为法学界一个重要课题,需要进行理论研究以满足实践的需要。从法理的角度讲,法治保障应该体现在立法、司法、执法、守法这些环节,但由于我国目前扶贫领域总体处于立法缺失状态,所以执法、守法这个两个环节无法纳入本文的研究内容。精准扶贫追求最大限度减少贫困情况的发生和扶贫效益的最大化,它强调瞄准效应,不但要瞄准贫困对象,还要瞄准贫困原因、瞄准扶贫资源的效益。不可否认的是,违法犯罪是导致贫困情况发生、扶贫资源不当漏出的重要原因,有必要加强精准扶贫的司法保障。基于此,本文将精准扶贫的法治保障限于立法与司法两个方面。

一、学术回顾

近年来,出现了不少针对扶贫立法研究的学术成果,笔者目力所及,主要限于学术论文。由于这些成果大都发表在2013年之前,缺乏从精准扶贫的角度对中央扶贫立法具体问题的研究,此研究的不足与客观原因有关,因为精准扶贫理念是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调研扶贫工作时首次提出。有学者从精准扶贫的角度进行了一些立法方面的思考,一致当前我国扶贫立法是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是建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重要保证并且已经具备了立法的可行性,这种认识十分到位,为我们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但当前究也存在以下不足:研究内容比较单一,不够全面,仅集中于地方扶贫立法保障,没有从精准扶贫的角度清晰论述中央扶贫立法的必要性,如张静认为将精准扶贫的有效落实局限于地方扶贫立法的创新。[1]再如杨秀丽认为由于精准扶贫处于困境要依法扶贫,依法扶贫是不是仅靠地方立法扶贫就够了,并没有从精准扶贫的顺利实施需要中央立法的保障来探讨。[2]此外,学界对精准扶贫法治保障的研究主要限于立法领域,司法保障的研究相对薄弱,并且对精准扶贫司法保障的内容相对狭窄,主要围绕如何预防与打击职务犯罪展开研究。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可以有效减少扶贫领域的腐败现象,防止扶贫资源的不当漏出,提高扶贫资源的利用效益。但这样的研究就显得不够全面和深入。但在我看来,精准扶贫的司法保障不限于此。当然这种研究的片面化也许是受到了实务界的影响,如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在全国检察机关、扶贫部门集中加强和整治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会议上指出,通过开展为期5年的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工作,保障扶贫资金落实到位,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基于此,需要深化对精准扶贫司法保障的研究,提高司法者的相关思想认识水平,以促进精准扶贫的司法保障能够全面到位。

二、精准扶贫的中央立法保障

查看全文

国家审计精准扶贫论文

[摘要]本文从扶贫审计的实施背景入手,结合审计项目实际,重点研究国家审计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的作用,同时指出扶贫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国家审计;精准扶贫;作用

一、扶贫审计的实施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把扶贫、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提出要坚决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开启扶贫工作新局面。党的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以解决。在具体扶贫工作中,按照“中央部署、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总体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将帮扶措施落实到每一名贫困群众。截至2018年,全国脱贫成效显著,已有6300多万人口实现脱贫,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审计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本质属性上看,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能够预防、揭示、抵御国家治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从特点功能上看,国家审计接触部门多、了解情况多、实地核查多、上下联动多,通过审计可以了解各方情况、发现问题漏洞、提出意见建议。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加大对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扶贫工作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农业农村事业最大的民生任务,加强扶贫审计是体现国家审计本质属性、发挥审计功能、落实审计职责的必然要求。

二、国家审计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精准扶贫是一项由多部门联合开展的系统工程,国家审计由于其本质属性和功能的特殊性,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助力贫困人员的精准识别。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首要前提,是实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目标的基础,识别贫困人员数据是制定扶贫政策、落实帮扶措施的重要依据。在实际操作中,对贫困人员的认定实行属地化管理,具体由市县部门开展,通过“个人申请—提供材料—民主评议—审核审批—公示公布—档案管理—事后监督”等环节进行认定。在认定过程中,市县扶贫部门大多停留在对上报材料真实性、完整性的审查,并未关联匹配其他部门掌握的数据,导致最终认定的贫困人员名单不精准。审计在核查中,将多个政府部门提供的信息数据与现有贫困人员数据进行核对,以核实贫困人员的认定是否精准,如将贫困人员数据与工商部门企业注册数据、税务部门缴纳个人所得税数据、财政部门财政供养人员数据、公安部门死亡人员数据、交警部门车辆登记数据、住建部门房产登记数据等分别进行核查比对。经过比对,发现贫困人口中存在经商办企业人员、高收入人员、财政供养人员、已死亡人员、拥有高档轿车人员、拥有商品房人员等情况。(二)规范教育补助的精准发放。扶贫先扶智,要解决贫困地区代际传递问题,教育普及是重要方式和有效手段。教育扶贫主要针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问题,要求实现控辍保学、应学尽学,切实减轻贫困家庭上学负担。目前,扶贫教育补助的发放涵盖学龄前至大学全过程,使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得以保障。但实际中,仍然存在扶贫教育补助发放不规范问题。审计在核查中,通过将教育部门的历年扶贫教育补助发放情况数据与扶贫部门的贫困户家庭信息数据进行比对,发现存在部分贫困家庭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未获得教育补助,而非贫困家庭子女获得补助的情况。同时,将贫困户家庭信息数据与教育部门的学籍信息数据进行比对,发现存在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家庭子女辍学情况。此外,结合贫困户家庭信息数据及高中毕业生大学录取数据,与历年教育补助发放情况进行比对,发现存在部分贫困大学生未获得补助的情况。(三)推动扶贫资金的管理完善。扶贫资金是财政专项资金,在实际操作中,扶贫资金的发放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具体的管理使用由各级扶贫部门主导。如何让扶贫资金落到实处,让贫困群众享受到实际的帮扶政策,使扶贫资金产生最大效用,取决于资金能否按时、准确发放和规范管理使用。现实中,往往存在财政部门扶贫资金结余过多、扶贫部门对资金的管理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审计在核查中,通过调取当地财政部门的预决算报表、财政指标支付进度情况,发现部分市县、乡镇存在扶贫资金结余过多、许多扶贫补助资金应发未发、扶贫项目进展缓慢的问题。通过调取各类扶贫补助标准制度文件,向扶贫、住建、教育、医疗等部门了解扶贫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状况,发现部分市县存在盲目提高标准、吊高群众胃口,多发、错发补助资金的情况。而在扶贫资金具体使用中,投入企业用于产业扶贫项目的资金缺少有效监管,企业对扶贫资金任意使用,财政资金的安全存在风险隐患。(四)核查产业扶贫的绩效水平。产业扶贫是通过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发展的扶贫方式,使贫困户既能获得项目经营产生的分红收益,又能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实现给贫困户“造血”的目的。具体而言,产业扶贫采用“农户+合作社”的运作方式,通过将扶贫资金投入各类农业种养殖合作项目,让贫困户参与到项目的生产经营中。而在实际运行中,产业扶贫由各市县扶贫部门主导实施,村镇确定拟实施的产业项目,上报扶贫部门,审核立项通过后,报财政部门申请拨付资金。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产业项目经营不规范、绩效较低、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审计在核查中,采取项目绩效评价与实地调研的方法实施审计。首先,审计人员调取扶贫部门历年的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情况表,对各类产业项目进行整理、分类和筛选;其次,调取财政部门出具的产业扶贫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对绩效评价较低的项目予以重点关注;再次,实地调研重点关注的产业项目,查看项目的运作模式、经营收益情况、贫困户参与情况等;最后,通过分析和实地调研,发现产业扶贫项目存在以下问题:合作化模式下,贫困户很少参与到项目的种养殖经营中,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呈现“输血”状态;许多项目的产品销售情况不佳,投入的扶贫资金不具备长期效益;部分合作社未与贫困户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书,贫困户的利益缺少保障。(五)监督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农村危房改造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一环,是改善贫困户基本居住条件的重要措施。危房改造需经过“个人申请—村级评议—镇级审核—县级审批—市级备案—公示公布—组织实施”等环节开展,改造工作申报人数多、投入资金大。在农村危房改造中,存在村干部优亲厚友,同一家庭、同一人员重复申报危改资金,提高改造标准等情况,造成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的损失浪费。审计在核查中,对于不同年度农村危房改造数据表,利用与危房改造人员的身份证号进行关联,发现存在同一人员重复申请危改资金的情况;通过将历年农村危房改造数据表与农村户籍信息表进行关联,发现存在同一户家庭以不同家庭成员的名义重复申请危改资金的情况;通过将历年农村危房改造数据表与住建部门危房鉴定等级表进行关联,发现存在鉴定为局部危险的房屋按照拆除重建的补助标准进行危房改造,随意提高补助标准的情况;通过将上述问题疑点情况与村委两级干部信息表进行关联,发现存在村干部优亲厚友的情况。

查看全文

农商银行精准扶贫论文

摘要:自市场竞争机制引领金融界以来,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农村信用社便开始了改革。将农村信用社易名为农商银行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都是新疆农商银行为了保住既有信贷受众的同时,又能相应的拓展信贷市场。当下,以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倡导“精准扶贫”大政,是新疆农商银行拓展信贷市场、巩固“三农”服务阵地的又一契机。为此,新疆农商银行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的自我建构就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疆;农商银行;精准扶贫;自我建构

2001年,我国在常熟、张家港、江阴三市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将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简称农商银行。最重要的是,邮政储蓄、村镇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与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构成了争奇斗艳的局面。农商行定位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三农”和中小微企业。农业、农村和农民是我国整体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基础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关注的焦点,也是当下党中央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在新形势下,如何继续在国家“三农”政策和精准扶贫战略实施过程中抓住机遇,既能在“三农”金融活动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又能壮大和发展自己,不被邮政银行或村镇银行取代,是一个值得天山农商银行深刻思考的问题。

首先,天山农商行的员工,需要树立竞争意识,需要充分认识到农村信用社时代一家独大的经营模式和单一的信贷产品都已经不适应当下的新形势了。否则,员工的思想很难统一。为此,天山农商银行多次组织员工学习国家宏观政策,了解新疆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精准扶贫工作带来的契机等,综合分析了银行服务“三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践行普惠金融政理念,深耕“三农”市场,稳定壮大农村业务市场的奋斗目标。

其次,面对竞争,“当下的银行业都是同质化竞争,大家做同样的事,在一个问题上很难胜出……只有发展特色业务,形成差异化竞争,才能成为赢家”。因此,天山农商行充分认识到,为了能够更好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胜出,积极开发适应“三农”的金融产品,主动满足“三农”需要,助力“精准扶贫”,突出产品特色,才是当务之急。比如:天山农商行通过积极搭建“农贷通”存贷平台,开展电子银行业务,拉动第三方支付等多种投资融资和结算方式,主动为客户提供资产评估和管理,开通网上银行、移动、电信和联通等渠道的电话银行,设立自助银行等多种便捷服务模式以及抵押循环贷款等产品服务,以及首款惠农和互联网+产品等。天山农商行还紧紧围绕城镇化建设,积极支持农民安居工程,开发了农户购房按揭贷、城镇住房装修消费贷、个人住房担保贷、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家庭亲情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家乐、设施农业、特色产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等,来创新信贷产品。同时,天山农商行还可以积极向内地卓有成效的农商行学习,借鉴了他们打造的“小额信用贷款、个体商户评级授信、小微“四贷四通”、“公司+农户”扶贫贷款等金字招牌金融产品”,以此来完善天山农商行的金融产品种类。第三,天山农商行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需要完善组织机构。在原有组织机构基础上,需要设置专门负责“三农”工作的专门机构。这些机构全权负责农户和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收集及指导,经营方略培训,开发信贷产品,开拓信贷市场,培育信贷客户,以及监督管理等具体的一线工作。例如:各行社建立评级授信委员会,制定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评级授信管理办法,由专门机构和人员整村逐户批量评级、批量授信,既能有效防控信贷操作风险,又能让信贷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农户和微小企业。此外,还需建立专业化农户信贷条线队伍和管理考核体系,并不断修正完善制度和流程。确保以评级授信促“三农”信贷,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长效资金链。第四,天山农商行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大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农户统一评级授信工作就是天山农商行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的具体措施之一。因为这些措施可以为农户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活动提供标准化、流程化、智能化、便利化的服务。农商行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一系列电子信贷业务,以“农贷通”产品为契机,简化了办贷流程,提高了办贷效率,

方便了广大农户。农户和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在“新流程、新模式、新平台”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中,充分享受了便利的高质量服务。同时,“审贷分离、高度集中、分层管理、批量授信、名单管理”等新的农户信贷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不但减少了审核环节,也为农户节省了审核时间,有效规避了信贷业务风险,提高了农商行的社会绩效效度。此外,建立必要的正向激励及尽职免责机制,以“扩面、增贷、提质、增效”为员工考核标准,严格划分营销、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责任人,明确职责,尽职免责,奖勤罚懒等工作原则,充分调动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再者,天山农商行有必要强化授信农户和小微企业的考核力度,提高小额农户和小微企业主的不良贷款容忍度。2017年,天山农商行加强了对已授信未用信的50万农户营销活动的考核力度,保护评级授信结果,确保授信客户的贷款需求。同时,各行社已建立监督机制,设立举报电话。总行一旦发现对已评级授信农户“拒贷”的,必须追究责任人的责任。而对于那些帮助农户制定营销策略并获得一定收益的员工,则给予奖励。以上措施,最主要的是降低了天山农商行的信贷营运成本,使农户和小微企业获得了便利,实现了“精准扶贫”的天山农商行的社会绩效价值,实现了信贷机构和“三农”、小微企业双赢的工作目标。

查看全文

农田水利精准扶贫论文

1花垣县基本情况

全县人民经过60余年的水利建设,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借助西部大发展的东风,水利设施总体布局基本形成,全县范围内基本形成了以水库为骨干、塘坝为基础、蓄引提并举、大中小相结合的灌溉体系。花垣县位于湖南西部边陲,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造成全县农业生产条件差,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困难。“十二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项目建设年”为抓手,不断拓宽思路、创新机制、集中连片、重点打造,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小型农田水利和贫困村基础设施现状

(1)农田水利设施基本情况。全县共建中、小型水库52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中型水轮泵站1座,小(I)型水库10座,小(II)型水库39座,总库容11411万m3,有效库容8968.5万m3,设计灌溉面积0.687万hm2(10.31万亩),工程完好率75%。骨干山塘243口,总库容132.73万m3,设计灌溉面积541.3hm2(0.812万亩),工程完好率71%;小型水轮泵站75处,设计灌溉面积313.3hm2(0.47万亩),工程完好率51%;小型堰坝引水工程666处,工程完好率48%。大小渠道252条,总长1458.5km。其中明渠142条长1439.93km,工程完好率46%;隧洞35处长8685m,工程完好率61%;倒虹吸管40处长7572m,工程完好率66%;渡槽25处长2315m,工程完好率68%。花垣县内有大型灌区1处,酉水灌区(包括小排吾灌区、红卫提引联合灌区和兄弟和水库灌区),在花垣县内的设计灌溉面积0.534万hm2(8.01万亩),实灌面积0.26万hm2(3.91万亩),灌溉范围包括排吾乡、雅桥乡、猫儿乡、龙潭镇、道二乡、花垣镇、团结镇、长乐镇、边城镇。花垣县内有中型灌区2处,分别是莲花山灌区和广车灌区,莲花山灌区设计灌溉面积986.67万hm2(1.4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53.33万hm2(0.53万亩),实灌面积280hm2(0.42万亩),灌溉范围包括吉卫镇、补抽乡,现有骨干渠道2条,总长度45.40km,其中防渗衬砌长度为8.17km,衬砌率为18%;有渠系建筑物22处,其中流量在2m3/s的渠系建筑物,目前建筑物完好率为45%;灌区范围内已发展田间节水灌溉面积53.3hm2(0.08万亩)。广车灌区设计灌溉面积826.67hm2(1.2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53.33hm2(0.83万亩),实灌面积293.33hm2(0.44万亩),灌溉范围包括麻栗场镇、雅桥乡,现有骨干渠道2条,总长度38.2km,其中防渗衬砌长度为6.88km,衬砌率为18%;有渠系建筑物19处,其中流量在2m3/s的渠系建筑物,目前建筑物完好率为52%;目前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约336.67hm2(0.505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838.93hm2(1.2584万亩)。全县干流长度在5km以上的河流32条,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4.32万kW,技术可开发量9.1万kW。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开发水电站22座,装机总容量3.33万kW,占技术可开发量的36.59%。电站年平均发电总量为1.10亿kW•h。(2)贫困村基础设施基本情况。花垣县目前有贫困人口4万多人,占农村人口的23%,是全国低收入贫困人口比例的三倍多。花垣县有162个贫困村,占整个行政村总数的56%多,全国有重点贫困村14.8万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1%,花垣县贫困村的比例比全国高出两倍多。花垣县计划到2017底摘除贫困县帽子,农村贫困发生率减少到3.8%以内,贫困人口下降到0.99万人以内。全县162个贫困村,2016年第一批退出贫困村93个,减贫25000贫困人口以上,2017年第二批退出贫困村69个,减贫剩余贫困人口的22109人。目前已经实现乡乡通等级公路,村级公路和村间道路硬化率81%。“十二五”期间,截止2016年底,全县162个扶贫村新建及改造渠道145.025km,配套渠系建筑物新建改造627处。除险加固整治重点山塘61口,整治小溪坝12座,新建排涝渠12.05km,新建水窖138口,灌溉蓄水池8口4150m3,新修引水隧洞工程1处6km。

3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统筹规划问题。“十二五”期间,花垣县大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已基本由县委、县政府统筹规划,但仍然存在不少漏掉村,特别是一些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的贫困村。一部分单位申报项目选在经济相对发达、基础设施条件好的地方便于出成绩,一部分单位不愿得罪人仍然沿用“撒胡椒面”办法,造成项目建成后,效果不明显,发挥不出应有效益。(2)资金政策问题。由于经济差距问题,湖南省除少数县市外大部分地方财政收入都无法和发达地区相比较,虽然在人饮安全、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已经基本取消了地方配套资金,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仍然存在部分配套及投工投劳,由于本身就是国家贫困县,县级配套根本难以到位,加上贫困村原就是因为农民收入低,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外出务工,在家都是老小,投工投劳属于“纸上谈兵”。(3)建后管理问题。工程管理机构不健全,规范化管理滞后。12个乡镇无明确管理机构,工程无固定专业管理人员,缺少必要的监测设施和管理资金,对工程设施维护管理全靠政府投入,投资渠道单一化。但由于政府投入极其有限,无力对工程进行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管理,只能采取“头痛医头,足痛医足”的近利办法进行简单维护管理,使得工程整体功能严重下降,农民用水户协会形同虚设,难以正常运作。

查看全文

农村精准扶贫职教论文

摘要: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职业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准扶贫中起到扶“志、德、才、技”、扩大教育消费需求、提升人才质量、降低社会经济管理成本以及环境绿色发展的作用。国家需要转变扶贫思路,从制度、政策、内容、形式等方面强化教育精准扶贫理念、加大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实施力度,制定相应的职业培训体系和协调机制,实施“三个共建”、严把经费使用与管理关,开发民办学校扶贫潜力,以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力度,开创精准扶贫的新思路。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作用;思路;对策

现阶段,国家大力重视农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和攻坚环节。几年的实践和探索,精准扶贫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从长远来看,教育元素特别是职业教育元素并没有列入精准扶贫的重大项目之中,国家也没有出台与职业教育相关专项政策以及专门扶贫经费预算和支出项目。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具有长效机制,其主要功能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精准针对扶贫对象,使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相关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脱贫致富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是最有效的“造血式”扶贫。当前职业教育在增加贫困个人的经济性资本、符号性资本以及缄默性资本方面成效显著,但在精准聚焦、拔根除贫和长效保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客观困难〔1〕。为助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效用,研究其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思路以及路径尤为紧迫与重要。

一、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战略性作用

(一)职业教育可以对贫困地区做到扶志、扶德、扶才、扶技。职业教育的特点是职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通过对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子女进行系统的职业教育,不仅使其掌握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知识与技能,还使其精神强大起来,立志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因此,在贫困地区加大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力度,能够从总体上提升贫困地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达到扶志、扶德、扶才与扶技的目的。(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有利于扩大教育消费需求。在贫困地区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主要是发展当地的职业中专、职业大专教育,做到有计划、有层次、有目标,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加大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这样可以直接增加贫困地区人口的消费需求,引导当地农民把有限的消费投入到职业教育的正当消费中去,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农村的封建迷信、麻将赌博、婚丧娶嫁等不正确消费,可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足而持续的消费动力,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面貌。(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有助于提升贫困地区人力资源质量。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贫困极大影响着个体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美国科学研究会的最新成果研究表明,农村贫困环境成长中的孩子相比于城市里富裕家庭的孩子,在智商、情商上普遍落后,而且这种差距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翻倍,这也就意味着在贫困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在身心发展、智力支持和社会交际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通过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可以不断提升贫困地区人口智力水平,拓宽人力资源开发渠道,增强贫困地区人力资源质量。(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有助于降低社会经济管理成本。贫困有可能会加剧社会物质价值升值、精神价值贬值的不利现象。当今社会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各行各业盲目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不知不觉地加快了投机行为。有关研究表明,在贫富差距拉大的情况下,社会的焦虑感会普遍上升。教育过程本身是管理过程,通过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孩子们接受教育,就是接受管理,就无机会去做危害社会和自身的事情。所以在贫困环境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可以保护弱势群体权利免受侵犯。同时随着社会保障费用投入的不断加大,缓解了贫困人口对生活的畏难情绪和急功近利思想,增强了人们劳动创造价值的自信心,无形中降低了社会经济管理费用和成本投入。(五)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有助于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传统生态扶贫发展进程还存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较为严峻、建构生态扶贫体系面临社会阻力、生态扶贫的整体运行机制亟待完善、加快贫困地区生态扶贫政策的顶层设计迫在眉睫等主要问题。绿色减贫是脱贫攻坚战的价值取向,职业教育可以系统了解脱贫攻坚战中绿色减贫的内涵、定位及其价值,系统灌输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意义,利用职业教育所学的技能和知识,改变命运和环境,而不是靠过度的破坏环境来维持生存。

二、职业教育助推精准扶贫的基本思路

查看全文

水利精准扶贫论文

[摘要]水利精准扶贫工作不同于教育、卫生等扶贫工作,其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重。分析了水利精准扶贫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水利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以期为水利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精准扶贫;建议

1水利精准扶贫的特点

1.1水利精准扶贫难度大。有人把精准扶贫工作形象地比喻为精准滴灌,要确保不落下一个贫困人口,而农村水利涉及千家万户,不可能像医疗卫生、义务教育、民政救助等工作一样进行一对一的扶贫,除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外,其他任何形式的水利工程都不可能把每项工程建设到农户家里,只能以民生水利建设为主,力争通过“大水漫灌”惠及千家万户。1.2水利精准扶贫任务重。根据有关方面调查统计资料来看,目前农村致贫最重要的原因是疾病,占贫困户的40%左右,而饮水安全和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要有效预防和减少农民疾病的发生,除卫生部门的努力外,必须改善农村水环境,确保农村饮水安全,这是水利精准扶贫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抓紧抓好,抓出成效。1.3水利扶贫具有持久性。从全国各地的情况看,导致贫困群体致贫的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家庭成员年老体弱和残疾智障,缺乏健壮的劳动力;二是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或突发疾病、重病;三是交通闭塞,缺乏资金和项目;四是文化素质低,缺乏创造性生产力;五是自然环境不好,水力资源匮乏,农业生产条件差;六是自然灾害。要解决好自然环境恶化、水资源匮乏造成的贫困不是一朝之事,水利扶贫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有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打一场持久的水利扶贫仗。

2当前水利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对于水利精准扶贫,我国许多地方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是由于水利工作的特殊性,水利精准扶贫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水利精准扶贫难以满足高效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民持续增产增收难;二是水利精准扶贫难以彻底解决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局面;三是水利精准扶贫只能试点进行,难以满足大面积贫困农村的需要;四是水利精准扶贫是使用水利部门的建设资金,没有整合其他部门,如国土、林业、农业等部门的开发资金;五是水利精准扶贫缺乏整体规划,项目建设拉动效果不明显。

查看全文

精准扶贫思想政治学论文

摘要:精准扶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命题,也是2030年“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人类共同理想的政策实践。通过政治学视角,梳理扶贫到精准扶贫理论的发展演变,探究精准扶贫政策实践过程中国家宏观规划指导与基层推进政策落地之间的运行逻辑,最后落脚到分析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在改善基层民生与实现公共资源分配均等化、实现乡村振兴、达到国家善治目标的政治现代化价值。

关键词:精准扶贫;政治价值;全面小康

扶贫是重大的政治使命,精准扶贫是改善基层民生的惠民工程。2013年11月,“精准扶贫”是由在湘西、贵州、云南等地考察时第一次提及[1];2015年1月,他视察云南时对“精准扶贫”的举措进行了补充说明;2015年,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中,总书记明确了中国农村反贫困的基本政策是“精准扶贫”[2];党的报告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政策指导,明确指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依据现行扶贫规定,保证2020年帮助区域性贫困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3]。中国精准扶贫的实施,既具有继承过去的历史成绩,又富有新时代新常态的政治现代化价值;既是对古今中外世界反贫困历程和现状的精确把握,也是建成全民共享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

一、从扶贫到精准扶贫的发展

贫穷在历史发展中阻碍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如何消除穷困,如何将贫困问题更好地解决,长久以来备受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也是政治学所研究的民生热点问题。回顾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真正将贫困纳入到政治学视域下进行研究的先行者。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中贫困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是资本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4]恩格斯也讲过:“工人阶级处境悲惨的原因不应当到这些小的欺压现象中去寻找,而应当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中去寻找,无产阶级贫困化的根源和本质就能够揭示出来。”[5]每一种理论、决策、制度都源于社会现实,并指导社会需要的发展。精准扶贫思想及其政策的实施正是植根于中国反贫困实践和贫困人口的现实情况[6]。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国际国内治国理政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反贫困,作为全球人口第一的国家,中国的精准扶贫事业,范围很广、进行之艰难,在全球属于绝无仅有。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精准扶贫进行理论归纳,不仅是满足国内民生发展需要,也是服务于国际扶贫事业发展。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在扶贫相关的事业上赢得了很多国际上的赞许和认可。但是由于一直以来,实际国情体现为穷困人群过多,在开展扶贫帮贫事业上存在较多复杂问题,比如对贫困人数没有实际统计、真实贫困情况也没有摸底、措施针对性不强等。所以,新时期的扶贫战略关键思想就是精准扶贫,它是指导整个扶贫开发事业的关键,更是党领导人民破除贫困问题的指南针。

二、政治学视域下精准扶贫政策运行的逻辑

查看全文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论文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业已成为共识。“治愚”和“扶贫”的根本手段是发展教育。教育扶贫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使命,其实现路径被描述为“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2013年以来,“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精准施策”“精准落地”“精准推进”等一系列“精准”理念的先后提出,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南。职业教育就是教育精准扶贫最主要、最核心、最骨干的力量。

一、职业教育是教育精准扶贫最主要、最核心、最骨干的力量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在湘西考察时提出来的,当时,他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到了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4年3月,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的理念: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2015年1月,把云南作为新年首个调研地点,他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个月后,又来到贵州省调研,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于是成为了各界热议的关键词。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事关成才,也事关就业谋生。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能力,并创新、引进及推广技术,加速区域技术进步,是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手段和途径。社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便是劳动力,其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劳动技能和方法的提升,将直接决定社会财富的增长。而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是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具体执行者。因此,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何忽视,都会严重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国际竞争能力。而要形成这样一支队伍,必须依靠职业教育完成,职业教育也将逐渐成为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手段。[1]职业教育是实现精准脱贫、提升人生价值、摆脱代际贫困的有效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前四年已经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564万人,年均1391万人,这与贫困地区结合地方实际兴办企业、大力发展种养殖业,使他们能够到企业工作或者从事种养殖业从而脱贫致富有关。这么多的贫困人口,无论是到企业上班还是从事种养殖业,实际上都或多或少地接受过相关的技能技术培训,有的就是上了职业学校,学到了一技之长,从而使自己、甚至使家人摆脱了贫困。目前,我国基本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职教扶贫制度体系。2016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把职业教育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实施了东西中职招生协作兜底行动,2016年合作办学跨省招生规模达31.9万人,辐射20多个省(区、市)的2000余所学校;稳步提升了贫困地区职业教育能力和水平,逐步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职业教育资助全覆盖。截至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已对所有农村学生、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补助每生每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高等职业教育建立了“奖助贷勤工助学”的多元资助体系,奖学金、助学金分别覆盖30%、25%的学生。现在,来自贫困地区的上了职业学校的年轻人不仅改变着自己,也希望以自己的力量改变家乡。脱贫攻坚的实践充分证明,职业教育扶贫是见效最快、成效最显著的扶贫方式。贫困家庭子女通过职业教育,学到一技之长,有了致富的本领,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并能够带动一家脱贫。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极为迫切的民生需要。只有办好职业教育,才能培养新一代农村劳动者。让贫困人口脱贫的最好办法是让他们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及其他手艺,成为有文化的、拥有一技之长的现代农民、种养殖业专业户、现代手艺人及其他经营者,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或者是城市的建设者,必须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特别是职业教育。而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往往是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发展教育缺钱。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这已经成为中央的政策。如今,中等职业教育为贫困家庭带来了希望,特别是免除学杂费等政策,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了学习技能的机会,这些孩子读完中职就业后,有效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正如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所指出的,职业教育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最主要、最核心、最骨干的力量。贫困家庭学子通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学到一技之长,增强了致富的本领,就可以实现一人高质量就业带动全家脱贫。就读中职学校也成为很多贫困家庭子女初中毕业后的主要选择方向,“智力扶贫”切实达到了良好效果。

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扶贫作用依然没有得到重视,发展迟缓是严峻的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十八大以来,随着的批示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的落实,现代职业教育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已经初步构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但是,毋庸讳言,职业教育的质量还不高,与产业发展的要求还不十分适应,而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就更多。据统计,我们目前还有4000多万贫困人口,而相当部分的贫困人口,是由于缺少文化、缺少一技之长造成的。职业教育是拔穷根、摘穷帽的关键,职业教育让劳动者掌握技能、实现稳定就业、提高收入十分关键,是帮助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途径。但是,贫困人口多的地方却往往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这是十分严峻的现实问题。贫困地区相当部分的青壮年劳动力没有得到有效开发,贫困群众没有掌握过硬的致富本领,这是脱贫致富的最大瓶颈。甚至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以为实现“普九”就大功告成了,却不知道不少农村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无技傍身,只能靠体力挣钱,回乡几年后便成为扶贫对象。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习惯把地方的贫困落后归因于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却对造成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教育贫困,尤其是职业教育的贫困视而不见,无动于衷。这些地方的职业教育没有在扶贫攻坚中发挥“最后一公里”作用。在2016年召开的云南省“两会”上,不少政协委员为此而痛惜。有委员指出,如对职业教育不重视,有可能造成基础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巨大努力功亏一篑,难以实现价值转化。民进云南省委在向大会提交的建议中不无忧虑地指出,观念落后是云南省职业教育跨越发展的最大阻碍。商家、资金、技术、项目、高端人才可以引进,但立足于云南红土地上的几千万劳动力的素质没办法从外面引进,只能靠自己的教育来提升,尤其是靠职业教育来提升。云南省的情况实际上反映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岛这些贫困地区的共性问题。

三、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查看全文

计算机技术精准扶贫论文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领域。其在精准扶贫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也有较长时间,且应用手段已十分成熟。文章具体探析其应用于精准扶贫中的意义、应用的具体表现、应用中存在的不足等问题,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精准扶贫;应用

1前言

精准扶贫是国家第一民生工程,是普惠千万贫困群众的善举,也是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诚信体系。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向贫困宣战,实现百年奋斗目标,时间紧任务重。由此,把现代计算机技术完美地应用于精准扶贫全过程,以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战。

2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精准扶贫中的意义

精准扶贫是一项牵涉面广、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早期政府扶贫开发管理手段单一,往往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和听取汇报等途径收集贫困信息、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情况,从而产生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全面,监管措施不到位,重复劳动多、工作负荷重等现象,难以客观及时地反映动态工作。因此,改变旧有的扶贫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尤其需要完善对贫困人口精准扶贫模式、方法、监督及成效考核方式。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手段,对贫困户、项目库、扶贫资金和结对帮扶情况等扶贫过程实现动态化精准管理,减少重复劳动,实现信息共享,工作快捷、高效、精准。有利于加强监督,科学考核,提高服务职能,确保脱贫实效,其意义不容小视。

查看全文

精准扶贫档案管理论文

摘要:党的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动员令。因此,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因此,必须不断完善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制度,严守档案工作纪律,强化档案干部队伍职业道德,培育和发扬全体从业人员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为档案工作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实现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关键词:扶贫档案;管理

当前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对精准扶贫档案的规范性建设要求提高,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也要做到精准到位。需要我们档案干部及时适应新时展的客观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增强现代化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以开展学习贯彻落实精神为抓手,要求党员干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周一集中学习制度,主动搞好自学,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政策理论的学习。

围绕“三严三实”目标,通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等特色鲜明的教育活动,进行革命传统再学习再教育,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看齐意识。结合工作实际,年初制定干部差异化月考核方案,严格按照考核方案兑现奖惩,并对照考核结果及时对工作开展不够、工作缺乏主动性的人员当面提醒提示。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和“一岗双责”责任制,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书》。结合全县安排部署,制定干部纪律作风整顿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并将阶段学习工作内容细化到天,明确牵头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职责。

搜集整理相关学习内容,采取集中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学习教育整顿力度,确保学习教育整顿工作有序、有效开展。二是精准定位,全力提高工作效能。将自身工作任务定位于服务,召开扶贫档案工作专题汇报会、工作推进会,指导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数据录入等工作,确保扶贫档案资料的真实、准确、规范;主动到县水利局、交通局、卫计局等专项任务较多的部门对项目资料的收集进行指导,做到有序积累;积极与县委宣传部配合,制作专题片、利用多种媒体宣传扶贫档案工作;同时动员各乡镇组织村社干部进村入户,召开村(居)民小组会议,为开展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奠定群众基础;主动跟进扶贫工作进程,对外学习取经,对内调研创新,为扶贫项目资料收集提供清单,为文书档案资料收集提供指导,为档案整理提供技术支撑。三是精准服务,适时调整任务、持续跟进,全面配合检查刚需。组建业务队伍全程参与扶贫档案工作。在扶贫工作开展之初,深入部门、乡镇、村等地开展扶贫档案工作专题调研,掌握县、乡、村三级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现状,对精准扶贫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资料和载体种类、档案的分布等情况进行了充分了解;掌握先进地区的经验,对照先进地区查找出自身的差距,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下一步的开展奠定基础、找准目标和方向。在调研、分析、研究、论证的基础上,与县扶贫办共同协商制定精准扶贫档案分类指导意见、精准扶贫档案整理指导意见,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县、乡、村三级材料收集清单,对各个阶段、各个层面工作要收集的材料提供一个目录详细、流程清晰的参考,并统一各类表册,统一文本材料,确保整个工作流程和每个工作环节所产生的材料,特别是关键性的材料能及时、完整、规范地进行收集。在扶贫工作开展之中,确立以县扶贫办、乌兰花镇、陆家村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示范点,打造出扶贫档案工作标本。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县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现场推进会,对精准扶贫档案工作进行要求,统一精准扶贫档案整理方法及档案盒、目录的样式,以点带面,推进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全面开展。在扶贫工作开展后期,主动承担专项任务,融入“一户一档”资料的精简、项目档案的收集、村级档案资料的门类确定等工作,既考虑档案自身整理的需求,更充分尊重扶贫工作迎检的刚需,并根据上级要求不断进行调整、补充、完善,确保对扶贫档案事前部署、事中指导、事后收尾,确保实现档案服务到位而不越位、工作有为而有位。四是精准督促,压实责任到人、主动参与,全程落实工作责任。

争取县委、县政府把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纳入到对各乡镇、各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档案业务人员会同县委督查指挥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一道,对脱贫攻坚主要任务和责任单位每月开展扶贫工作督查检查,对精准扶贫档案资料、硬件完善情况进行同步督查,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经验做法及时在全县范围内予以通报;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流程和情况,采取面上检查与个别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精准扶贫工作各阶段工作产生的文件材料进行检查审核,确保精准扶贫档案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