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式教学法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06:03: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竞赛式教学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竞赛式教学法

园林设计类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是当前转型期的地方民办型院校的人才培养之道。针对该类院校原有园林设计类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总体框架、培养方向、课程门类、课程体系等方面重塑课程结构,并尝试将PBL(Problem-BasedLearning)问题导向法运用于规划设计的样本课程中,更新以问题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促进课程内容实用化、教学过程实战化,培养“易上手、后劲足”的专业人才,从而使学生的就业率得到提升,就业质量得到改善。

【关键词】就业导向;园林设计类;课程体系;PBL教学法

1就业导向下的新型人才培养

我国高等教育已接近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经济转型与调整,地方型民办院校的就业形势逐渐严峻,“实用、好用、能用”已成为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重要标准[1]。同时,在当前独立学院“转设”背景下,该类民办院校(以下以湛江科技学院为例)既面临脱离主校,完全依靠自身办学发展的压力;同时还须面对本科教育职业化转型对培养模式、教学条件、师资建设等问题的冲击。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充分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发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应用型人才是该类型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2]。园林设计类课程作为园林专业的核心版块,其教育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具备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能力,能独立完成城市居住区、城市公园、风景旅游区等各类城市绿地的景观方案设计,从而参与解决城市问题,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但该类课程在Z校旧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存在课程设置不完善、教学模式单一等诸多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不够,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基于此问题,利用新版培养方案的编制契机,重塑园林设计类课程体系,并尝试运用PBL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模式更新。

2原有课程体系的局限

2.1课程门数与学时不足

查看全文

高校艺术教育方法探讨

摘要:教学实践是高等教育中考察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实现理论内容升华为实践操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的方法包含两个方面,项目式和竞赛式,两种教学实践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也同时存在随机性和不规范性。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项目式和竞赛式设计教学实践现状,结合项目式和竞赛式案例教学案例分析,尝试分析项目式和竞赛式教学的利弊,为高校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竞赛式教学;利弊分析

1项目式设计与竞赛式设计教学实践现状

项目式教学和竞赛式教学是根据课程内容将对应的社会项目任务或者竞赛项目融入到课程当中,放在理论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通过项目实践和竞赛,将理论部分所学习的内容应用在实践操作中,从而锻炼专业技能,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的项目成果和比赛结果来判断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内容、方法的可行性。1.1项目式设计教学实践现状。项目式设计教学目前在大部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都有所实践,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个别差异性,整个实践过程不够完整,随意性较强,教师自主性影响学生对项目的理解与判断。首先,从教学培养上看,高校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性和专业的前瞻性,在培养过程中,一方面吸收专业理论知识,一方面掌握专业技能,能够生存于社会而引领于时展,这一点是要有别于技术性专科院校的。在设计各专业,项目式教学实践十分突出,但突出的教学方式并不意味着是一种成熟的教学方式,教学实践内容是根据任课教师自行制定的,教学培养没有统一标准,学生技能层次差异大。虽然没有绝对理想和统一的教学模式,但不可否定,大多数高校都在积极的探索项目式实践模式进行设计教育,以应对社会需求和环境变化。1.2竞赛式设计教学实践现状。竞赛式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组织竞赛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竞赛式教学法组织实施的关键在于立足学生的需要,激发竞赛动机,促成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1]竞赛式设计教学,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应用的概率高于项目式设计教学,目前,在大多数高校中,竞赛式设计作为教学实践的重要部分,使学生能够通过比赛过程产生竞争意识,从而带动学生更加深入探索专业技能的未知领域,提高学习意识有较大的帮助。但竞赛式教学模式发展到至今,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竞赛项目较多,教师在制定竞赛任务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随机性,对锻炼学生能否达到最佳效果必然有所怀疑,因此怎样的竞赛任务是符合教学要求的,值得探讨。

2项目式设计与竞赛式设计教学实践利弊分析

2.1优势分析。项目式教学需要把握实践原则,相对标准化和规范化,项目式教学实践的优势在于,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安排社会项目交给学生完成,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逐步适应社会需求。下面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项目式教学实践的优势,比如VI设计课程,此课程划分为两部分教学计划,一部分是理论教学,一部分是实习教学,两个部分各占一半的学时,在实习教学部分教师采用了项目式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某跨国旅游项目公司的VI手册设计全套,要求学生从该公司旅游项目的整体性出发。系统的整体性思维主张从一个系统整体角度出发,着眼于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从整体上去认识局部,再综合到整体,这是分析和考察事物的一个基本方法。[2]分析跨国旅游公司的公司经营项目,收集材料,并提取与旅游相关的元素,应用于标志设计中,在此次项目完成后,经由该公司审核后,采用了其中两名学生的设计作品作为前期设计稿(如图1)。竞赛式教学实践的优势在于竞赛任务的数量较多,针对的比赛对象较为广泛,有针对学生的,有针对专业设计人员的,更多的是没有任何限制条件的,取材相对于项目设计比较容易,下面分析一个VI设计的竞赛式教学实践的案例,在实习教学阶段,教师采用竞赛式设计的形式,通过互联网教师确定了竞赛任务,某历史建筑博物馆的标志设计,从博物馆的背景资料中可以找到两个关键词“历史”和“建筑”,从这两个词出发,寻找视觉元素,该比赛针对的是大众,范围非常广,因此,夺得头筹十分困难,但学生最终的设计作品从设计结构和设计寓意上都有极大的进步(如图2)。2.2劣势分析。项目式和竞赛式教学实践都有其弊端,项目式教学实践虽然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但项目的取材比较竞赛式来说较为困难,随机性较强,项目大小不一,项目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符合程度较低,不能够保证在每一次教学中都能有符合要求的项目;竞赛式教学实践,虽然取材容易,但相对于项目设计来说,社会要求较低,尤其是针对学生的比赛,设计作品会有所宽容,对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作用略小,同时无法适应社会要求,因此两种方式应用在教学中目前还尚未成熟。

查看全文

环境设计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从完善基础课程、重视应用类课程、细化专业课程这三方面分析了完善课程体系,指导实践教育的方向,然后从案例教学法、模型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竞赛式教学法和重视考核过程这五方面提出了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的创新策略。希望对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师提供帮助,促进其更好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教育模式

环境设计专业实际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一个专业,其培养出的人才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与创新思维,但是有很多高校的进行该专业的教育时,教育模式老套,教学方法传统,并不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培养,培养出的人才并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就主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下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完善课程体系,指导实践教育

(一)完善基础课程。高校的课程体系是进行专业教育的核心与基础,所以要想创新教育模式,就要从课程体系入手,完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具体指导学生的实践。首先学生的基础课程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对基础课程进行优化,要将基础课程与环境设计课程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我国大部分高校进行基础课程主要是在大一、大二阶段,开展的课程主要以色彩训练与素描为主,基本是笼统的公共课程,与环境设计专业的相关性不强。所以要对此问题进行优化,可以减少一部分课程,将剩余的几门课程中融入与环境设计专业密切相关的部分。例如,可以将单一的素描课改进为以学习空间或结构为主的素描,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空间设计,从而深化环境设计的实践内容。还可以让环境设计教师与美术教师合作上课,这样可以与后面专业的学习形成较好的接洽,从美术功底方面落实环境设计的实践。(二)重视应用类课程。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将来要成为一名环境设计师,他们不仅要有创新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施工与实践的基础知识,尤其要了解不同环境下对不同材料的使用,及施工工艺等众多方面的知识,这有了解这些,才能够保证设计出科学、合理、安全的环境方案。但是很多高校教师不重视此环节,所以在完善课程体系的时候,应该提高应用类课程的比重,将课程与环境设计的要点全面结合起来,将材料构成、装修、施工等相关内容加入在课程之中。并且还要教授学生施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在课上积极的开展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三)细化专业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还有细化专业课程,因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性非常高,其与社会需求的联系密切,所以对学生的专业化程度的要求也是极高的。学生毕业后要在餐饮、建筑、酒店等公司从事设计工作,而这都涵盖在公共空间设计的领域内,所以教师在进行原有教学的同时,还要深化、细化这部分知识,加入空间设计的相关内容。例如,可以开设室内空间设计、园林设计、建设设计等选修课程,丰富专业的课程体系,让学生选择更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细化、针对化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教师也要在研究这些课程的差异性,积极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实践。

二、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的创新策略

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论文

一、数学建模教学现状分析

在数学建模教学中,“讲授法”还是主流教学法,虽也有启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但由于互动不足,学生自主参与较少,主动性和积极性没能有效调动起来,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没懂多少,没有理解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二、数学建模教学的改革举措

1.加强宣传。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数学建模,可通过纸质媒体、电子媒体进行宣传,还可通过组建学生数学建模协会开展活动广而告之,还可通过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的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建模及其特点,产生学习数学建模的兴趣。2.分类开课。为了让更多学生受益,虽有竞赛任务,数学建模选修课还是不应限定选课学生范围,比如只限定一年级学生或者有意参赛的学生,而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又考虑到选课的学生不全是以参加竞赛为目的,不全是对数学建模感兴趣,甚至有些是因为没得选而又必须完成选修课学分的要求,可将选修课班级分“普及班”和“竞赛班”两类供学生选择,既满足学生选课的需求又兼顾竞赛的需要,对不同班级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3.优化教学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模型类型不宜太多,不要搞得太复杂,比如只讲初等模型、简单的优化模型;二是模型数量不宜太多,以4-6个为宜;三是难度不宜太大,还应循序渐进,内容最好为学生了解、喜闻乐见,所选模型应有利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四是加入数学软件的教学,让学生“玩起来”,初步学会数学软件的使用,体会数学建模与普通数学的不同之处,体验到数学的用武之地。4.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学生一般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要学好数学建模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更多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来,因此应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

三、收获与体会

从2013年开始,我们在数学建模选修课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有如下收获和体会:1.数学建模课堂教学面貌换然一新。任务驱动、互动式、研讨式等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积极探索的新型学习模式,践行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育精神;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学会独立运用其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知识发现与重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使课堂充满活力。2.树立了学生学好数学建模的自信心。由于教法得当,优化了教学内容,加入了数学软件的学习,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通过亲身实践、主动探索去学习发现知识,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克服困难的乐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渐进的内容安排,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建模难以学习;而且内容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不再认为数学无用武之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3.教师要善于组织、指导、监控。教师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时,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要有透彻的理解,教学设计要有较强针对性,切实可行,要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在学生自主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碰到有哪些困难,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或组织学生攻坚克难。

查看全文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运用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深入发展,教育方略得以创新,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其中,情境教学法作为营建科学有效教育氛围、为学生构设寓教于乐教育环境、凸显学生课堂教学本体地位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在新课改浪潮下顺势而生。文章通过对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略进行研究,以期为推动初中历史教学良性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历史教学;应用

情境教学法主体是学生,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角色扮演、情境体悟氛围及情境教学问题,使学生将自身情感投入到所学内容中,为学生思维与教育内容有机融合提供路径,学生在深切体悟教育内容基础上,可系统掌握相关知识,相较于以往口传心授式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更具趣味性,学生课堂教学实践性更强,继而在落实教育目标基础上,达到培养学生表现力、领悟力、观察力、自信心等核心素养教育目的,凸显情境教学法应用价值。基于此,为使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得以提升,研究情境教学法应用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善用生活实践资源落实情境教学法

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向学生主观灌输历史知识,使学生无法有效体悟教育内容,影响初中教学水平提升成效,究其内因源于教师未在学生思想体悟与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有机关联,使学生无法积极主动注入自身体悟学习历史知识,为此教师应善用生活实践资源,依据“以史鉴今”教育理念,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学氛围,引导其在情境体悟过程中,通过生活实践经验,感受并理解历史知识,在自身与历史知识之间建立关联,为高效落实历史教育目标奠定基础[1]。

二、依据“新旧”历史知识关系创设教学情境

查看全文

微项目教学法在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

摘要: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解决民办高校学生基础薄弱、能力层次不一、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本文以项目式教学方法为出发点,提出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将教学内容、知识点融入一个个微小项目中,以真实的电路环境,引导学生独立、快速地完成项目,同时培养学生个人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升学习自信心与积极性。

关键词:微项目;《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法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一门不可缺少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该课程是学生准备走向更复杂更实用的应用领域,是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前的技能培训课程,作用在于巩固基础、注重设计、培养技能、追求创新、走向实用。学好该课程,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是电气、电子及通信等电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涉及知识点多,实用性强,纯粹的理论讲解并不能满足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加大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很多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积极进行项目式教学的课堂探索,但因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本身的限制,展开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强,而且相关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再加上整合项目过程中,仍脱离不开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对民办高校学生而言,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本文从民办高校学生能力需求为出发点,以微项目为载体,重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改革进行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市场竞争力。

1民办高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电子技术》是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核心课程。该课程前身为《数字电路》,最早面向2004级本科学生开课。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按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命名方式,更改为《数字电子技术》。这期间,对理论和实验教学课时比例进行多次调整,但教学方法上仍偏重于理论知识点的讲解,导致学生实验时,做出实验结果,却不能将理论运用其中,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也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弊端。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教学内容上讲,课堂教学偏重理论,各种数字电路的实物元件基本以图片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的直视感不强,同时理论教学注重基础知识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会分析和设计各种功能的数字电路。目前,课堂教学上主要让学生按照分析或设计的步骤,完成功能的分析,或设计出逻辑电路图,真正的实物制作过程并未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不够。这样,工程设计的理念无法完全呈现在学生面前,仅限于理论设计部分,参与到各种学科竞赛时,就会感觉在看天书一般无从下手,直接放弃参赛机会,与其他院校学生同台竞赛的机会也就丧失了,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2)从实验教学上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实验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逻辑表达式或逻辑电路图连接出正确的电路进行实验结果的测试。但在调试实验电路、分析实验结果上存在很大问题,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连接电路后未能得出应用的实验现象时,就会畏难,直接放弃调试;更有一部分学生得出正确的结果,但却不知如何将所学习的理论与实验结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严重。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不善于主动思考,积极解决问题,对教师依赖性强。(3)从考核方式上,以传统试卷方式进行考核,对实验的考核欠缺,而且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占比不高,没有统一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学生重视性不强,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了理论考核上,同时对创新能力的考核也无法在试卷中体现出来,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无法很好地达到要求。由此可见,我校目前关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无论从教学内容上还是考核方式上,都无法满足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2微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查看全文

浅谈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应用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医学教育事业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医学机能学实验是基础医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对促进学生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和培养临床技能操作、科研思维、动手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传统的机能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对机能学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未来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目前已经实施的医学机能学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深化机能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机能学实验;病例讨论;临床手术模式;实验竞赛;PBL;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未来学生的职业的发展、科研兴趣的培养和临床技能的提高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医学机能学实验是以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相关基础医学学科知识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很强的实验学科。但是由于理论学科间教学内容缺乏相互交叉和渗透,学生对学科内容缺乏认识和理解,从而导致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不足,也造成了实验教学内容的重复和浪费。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在对机能学实验教学进行不断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一、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的机能学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课堂结合多媒体课件授课,课上教师讲解完实验原理、目的、动物、材料、方法后,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教师实时指导答疑。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和教师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备课,且每组学生所做的实验内容是一样的,学生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内容和书写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方法中适用于积极主动,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且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临床知识联系较少,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师生缺乏交流等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病例讨论式教学法

查看全文

高校混合式教学法探讨

摘要:近年来,混合式教学法在高校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如高校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滞后、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割裂、教和学主体能动性缺失等。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院校;混合式教学法;在线学习

当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蓬勃兴起,改变了人类获取知识和技术的方式,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全球共享成为可能。这对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引起了专家学者对高校广泛应用的混合式教学法的重新审视。

1混合式教学法的应用状况

Garrison和Vaughan把混合式教学法(BlendedLearning)定义为面授与在线学习的有意融合。面授的口头交际与在线书面交际最优融合在一起,两种学习方式的优势相结合,成为独特的学习体验[1]。教育范式正在向包含更多的在线学习、混合式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方向转移[2]。混合式教学法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已推广多年,但是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论文拟重点探讨我国高校基于网络课程平台的混合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混合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查看全文

项目教学法与数学建模教学改革路径

摘要:首先以数学建模课程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梳理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接着从数学建模课程的内容设置、学生知识掌握运用的差异性、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命题导向及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团队构成等4个方面,对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从教学设计、项目设计、项目验收、团队建设等4个方面提出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数学建模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以期能全面提升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数学建模;实践路径

进入21世纪,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的不断升级,社会发展和时代所需向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7年2月以来,在教育部的积极推进下,新工科建设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从“复旦共识”到“天大行动”再到“北京指南”,这些对新工科建设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诠释,而对于培养理工科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教师来讲,培养复合型人才则是适应新工科建设进而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的有效措施,而复合型则需要综合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教育理论研究主要设计一些基本的训练和规则来引导学生完成一些有意义的任务,使学生能积极独立地掌握知识[1],通过项目教学法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自主学习、组织协作、信息挖掘与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门数学应用技术课程,本文以数学建模课程为教学平台,结合项目教学法,利用合适的数学工具和计算机软件对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经济热点、社会焦点等十分重要的实际问题建立多个项目清单,进行针对性的项目教学,探索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独立思考、协同合作、信息挖掘、信息聚合、科研等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而提出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数学建模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

1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

自1992年第一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至今,其参赛规模在逐年增大,2020年,有来自中国及美国、英国、马来西亚的1470所院校/校区45680队(本科41826队、专科3854队)13万多人报名参赛。作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其影响力愈发深远,相应地围绕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也比较多,目前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一方面,分别从科学研究[2]、项目驱动[3]、问题情境驱动[4]和智能教育[5]的维度对数学建模课程进行教学方法创新,还有一些学者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6]、双向式教学和自学与导学式教学模式[7]引入到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中去;另一方面,一些学者把项目教学法引入到高职数学建模课程的讲授中去[8-10]。这些研究对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发展无疑是有益的。然而,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数学建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传统课堂多以讲授为主而教学理念创新的动力不足,重视理论知识讲解而轻视上机实践操作,聚焦竞赛获奖等级而忽略平时成绩考核,关注学生整体知识获取而忽视学生个体潜能挖掘,师资力量倾向“单兵作战”而缺乏团队建设的理念,知识讲授过多倚重单一教材而缺少“量身定制”内容的补充。这些问题既与数学建模课程作为多数高校选修课[11]需要讲授的内容偏多而设定的课时较少有关,也与多数高校只看竞赛成绩不问教学效果的功利视角相连,同时还与传统教学模式盛行、创新教学方法不足的整体教学氛围有较大关系。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围绕项目教学法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的深入运用,探索破解制约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效果的瓶颈问题。

2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数学建模教学改革的理论分析

查看全文

市场营销调研体验式教学研究

摘要: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文章以《市场营销调研》课程为研究对象,探索项目体验式教学在课堂授课渠道、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渠道、专业实习基地平台校企合作项目渠道的多渠道应用实施方案,总结了方案实施的意义,并指出实施多渠道项目体验式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多渠道;项目体验式教学;市场营销调研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数据覆盖的环境下,企业迫切需要能实施高水平市场分析的应用型人才,市场调研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分析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市场营销调研》课程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门应用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目前现有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多地接受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而缺乏实践操作应用的机会,同时单一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欠佳,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2018年9月,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指出:健全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培养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因此,实施多渠道项目体验式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市场营销调研》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动手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多渠道项目体验式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调研》课程中的实施方案

多渠道项目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课堂讲授市场营销调研理论知识的同时,组织、策划和实施体验整套调研项目,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以课堂授课为基点,借助专业特色实习基地平台,参与全国性技能大赛,多渠道全方位提升学生市场调研的综合应用研究能力。多渠道项目体验式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调研》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方案如图1所示。(一)课堂授课渠道中的项目体验式教学。《市场营销调研》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明确调研选题、确定调研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实施现场调研、数据整理分析、编撰调研报告这几个模块。在传统的课堂理论授课中,学生只能了解各模块的内容,难以体会具体的实际操作,更别提各模块之间知识系统化的融会贯通,而使用项目体验式教学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任务中来,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能所用。在课程开始之初实施分组,让6-8位学生组成项目组,在教师具体讲授市场营销调研相关理论模块的同时,各项目组同步实践体验完成整个市场营销调研过程,具体的项目体验式教学过程如下:1.明确调研选题在选题阶段,项目组依据各自的兴趣点自主选择调研选题,在搜集、整理和分析二手数据的基础上,学习识别区分现象,明确具体的调研目标和假设。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把握选题的价值和意义,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真正锻炼学生二手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能力、诊断营销问题的能力。2.制定调研计划在制定调研计划阶段,项目组需要在各自选题的基础上,依据已经明确的调研目标和信息需求,制定一个整体的调研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体验如何在宏观上把握一个项目的整个调研过程,体会具体实施一个项目之前制定计划的重要性。3.设计调查问卷在设计调查问卷阶段,项目组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设定问题和测量方式、确定问卷结构布局和评估问卷、预调查。教师需要帮助项目组把控问卷的质量,便于各项目后期数据分析和调查报告撰写的顺利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真正参与设计问卷,从而真正掌握问卷设计的流程和技巧。4.实施现场调研在现场调研阶段,项目组可以自主使用市场调研中常用的访谈法、调查法、观察法。教师需要帮助解决在问卷发放的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访谈过程中有效沟通的技巧。5.数据整理分析在数据整理分析阶段,学生需要针对项目组收集的问卷在教师的帮助下,使用相关的数据处理软件,实施整个的数据处理过程,通过软件处理,不仅仅可以获得简单的描述性统计信息,还可以探索检验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获得感和成就感。6.编撰调研报告在调查报告编撰阶段,各项目组将之前获得的数据结果,用文字和语言有效地传递出来,赋予数据以意义,从而完成前期的设定的调研目标,并且学习如何用最佳的方式展示和汇报。因此,通过课堂授课渠道的项目体验式学习,学生可以充分掌握市场营销调研的基本技能。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二)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渠道的项目体验式教学。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是大学生思维能力实战化训练的有效途径,为大学生展示创新能力和成果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因此,市场营销调研的各项技能需要在实践应用中才能有所提升,学生应该配合参与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在比赛中有效运用所学习的方法,提高调研能力,展现学习成果。通过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渠道的项目体验式学习,可以引导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提高他们的组织、策划、调查实施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专业实战能力,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市场敏锐度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比赛,学生在与兄弟院校的专业技能较量与交流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市场营销调研的综合运用能力。(三)专业实习基地渠道的项目体验式教学《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要提升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广泛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逐步扩大参与企业范围和领域。通过课程渠道和比赛渠道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市场调研的具体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和技能如何在企业中实际运用并为企业创造价值,也是《市场营销调研》课程教学中的难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都在倡导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尤其是应用型专业。校企合作与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和专业见习都不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时常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调研课题,企业也十分乐于与高校合作,帮助其解决问题。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在专业实习基地实习的机会,实现此类合作。通过专业实习渠道的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真实参与企业的市场分析决策,在市场动态竞争中进一步检验其市场调研的综合应用和分析能力。

二、多渠道项目体验式教学实施的意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