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教学法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04:59: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竞赛教学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交际教学法在口语教学的应用探究
摘要:针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高职英语口语技能竞赛的视角下,以教学理论为支撑,从常规口语教学和竞赛口语教学两个层面出发,对交际教学法在这两个层面的应用分别进行了教学可行性的分析和具体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究。
关键词: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口语技能竞赛;交际教学法;3S+3P教学模式;4S+4D教学模式
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英语语言的运用和交际能力,培养能适应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际合作愈加紧密的实用性人才。然而,高职英语口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为推动全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朝着“以职业交际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的方向发展,高职英语口语技能大赛应运而生。以赛促评,以赛促教,有效赛教结合将有助于推动高职英语教学研究更上新台阶。顺势而为,本文将从高职英语口语技能竞赛的视角,以教学理论为支撑,探究英语口语教学的优化途径。
1交际教学法在口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1.1交际教学法的简介。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前,情境教学法是英国最具代表性的英语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有意义的情境活动,让学生练习语言的基本框架结构,以此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语言教学的发展,英国应用语言学家们对过去的语言教学法产生了质疑。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语言学习者更需要获得的是交际能力,而不只是通过传统教学中学习的语法、词汇概念来描述分析语言结构。发展革新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是大势所趋:政府的支持,语言学家们的著书立说以及此基础上语言教材的更新换代,各种语言课程发展研究中心的成立,语言教育专家教育实践中的积极响应,交际教学法应运而生并得到进一步补充、分类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交际法的教学活动类型主要分为两大类:功能性交流活动和社会性交互活动。功能性交流活动一般是以各种语言任务组成的,侧重个人基础的理解沟通表达能力;社会性交互活动常常需要两人以上的学习者参与,更具社会性,更侧重综合的交际能力,1.2交际教学法在口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教学实践需要教学理论的指导。教学理论的选择与应用,则要先对理论与实践是否匹配进行可行性分析。1.2.1交际法在高职英语口语常规教学中的可行性。1)交际法引导常规口语教学的方向。我国目前很多英语课堂依然采用单一的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加上英语各种过级考试的压力,学生易学成哑巴英语。同时,部分英语课堂单一采用听说法进行口语练习,听说法主张反复操练句型来培养学生的口语听说能力,该方法虽促使学生大量接触口语,但忽视了语言学习的多样性,机械操练句型的单调性会消磨学生的兴趣,不能持之以恒。交际法在高职口语常规教学中的运用,既可解决哑巴英语的困境,亦可避免口语的机械性操练,激发学生表达欲,提高学习兴趣。因此,交际法的运用为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做出了教学方向上的引导。2)交际法优化常规口语教学的方法。交际法不仅在教学目标上注重语言的社会功能性,而且还鼓励在教学方法上营造语言交际的社会场合。口语的教学在反复操练句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以交际法为基点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建立更真实的交际情景,优化学生口语学习效果。3)交际法补充常规口语教学的不足。交际法在常规口语教学中的运用并不代表全盘舍弃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和其他口语教学方法,而是对常规英语口语教学课堂的有效补充。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把握以培养交际能力为核心的口语教学方向,又需从教学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面临的考试压力和就业选择,做到有的放矢,综合多种教学理论和方法完善课堂,体现多元统筹的教学特点。1.2.2交际法在高职英语口语竞赛教学中的可行性。从历届高职英语口语比赛规程不难看出,大赛对口语技能的要求愈加侧重学生的交际能力。1)高职英语口语竞赛命题原则与交际法教学理念基本一致。命题设计上,注重体现职业岗位和社会交际的需求,对旅游、医疗、教育、商务、金融等真实职场情景以及公益活动和社区服务等社会交际场合中所需的交际活动进行了充分还原。命题内容选取上,则是以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公共英语》相关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对接行业、国家、国际有关标准,并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和职业岗位需要,适当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等相关内容。2)高职英语口语竞赛赛项内容与交际法课堂活动完美融合。竞赛赛项内容分别为职场描述(presentation)、情景交流(in⁃terview)和即席辩论(debate)。职场描述是由参赛者抽取一幅反映行业、企业业务发展或社会、经济等热点问题的统计图表或图片,根据给出的说明,在充分理解图表或图片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口头描述和观点阐述。交际法的功能交际性课堂活动本身便设置有训练学生观察分析图片信息,特点和线索的能力、和学生根据已知信息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Functionalcommunicationactivitiesincludesuchtasksaslearnerscomparingsetsofpicturesandnoting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solvingproblemsfromsharedclues.[1]因此,在口语竞赛项目一的教学备赛中,教师运用交际法教学是非常契合的。情景交流则是由参赛者抽取一个场景题目,根据题目的要求扮演某一职业角色,与外籍主试官进行一对一的现场问答。赛项三的辩论是就某一职业领域或社会热点问题分正反两方进行现场即席辩论。赛项二与赛项三中的角色扮演、现场对话以及辩论很明显就是交际法中强调的社会性交互活动:Socialinteractionactivitiesin⁃cludeconversationanddiscussionsessions,dialoguesandroleplays,simulations,skits,improvisationsanddebates.[1]所以,交际法的课堂活动中几乎涵盖了口语竞赛中所有赛项的形式与内容。3)高职英语口语竞赛评分标准与交际法教学目标不谋而合。交际教学法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什么是交际能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姆斯认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面对不同人时,一个有交际能力的人会以不同方式选择表达什么和不表达什么。“Whentospeak,whennot,andastowhattotalkaboutwithwhom,where,inwhatmanners.[1]”随着交际教学法不断发展,交际能力又被细化为三种能力:一是语法能力,即语言能力(语音、语调、语法、词汇及各种句子结构);二是社会语言能力,即说话要得体(语气语态,辩论分析建议解说决策等能力);三是基本会话策略能力,即进入主题,语言过渡,话语转换(准确适时使用连接词,会使用幽默语)。由此可见,交际能力不仅仅只是语言上的事,它还涉及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诸方面因素,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而高职英语口语竞赛的评分标准正是从“语言,内容,逻辑,举止,应答”等五个方面综合考量参赛者的表现,与交际法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综上,交际法在高职英语常规口语教学和口语竞赛教学中的应用都具有可行性。
2交际教学法在口语教学中应用的模式探究
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语文论文
一、自主学习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教学法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因此,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法通过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等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和动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中,通过采用语文学习小组等方式学习高中语文,有利于学生间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发挥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狂人日记》时,通过小组学习方式的自主学习教学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作者的基本概况、写作背景、文章特点和其他著作等进行全面、认真、细致地了解和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的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热情的激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学校有必要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以丰富高中教学方式方法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根据教学提纲要求,按部就班地要求学生分析和学习这一文章。而是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就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等方面自有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思考文章的内涵和特点。一方面,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又被动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中职英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情境模拟教学法、互动参与教学法和竞争激励教学法三种新的英语教学法。创设这三种教学方法是为了解决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现存的困难,激发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促进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情境模拟;互动参与;竞争激励
英语始终是职业学校教学中困难较大的一门学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该学科不感兴趣。然而事实上,在全国范围内英语培训却是热火朝天的。为什么在职业学校中英语教学就没有市场呢?从社会上一些英语培训机构的教学中可以窥豹一斑,那就是他们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先进的,是生动的,是吸引学生的。这就要求同样身为教师的中职教师们也应该在教法上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根本目的,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乐学、爱学。
学生不是不爱学,如果方法得当,教法科学,完全可以让学生学进去并爱上这门学科。作为一名教师应以教会学生为宗旨,这也是身为一名教师教学的根本任务。而要想教会学生,首要的则是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法上进行探索和研究,寻求一些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近年来,我国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的理念、新的教法、新的教材也不断涌现。由戴宗显、王立善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英语》(1—4册)(以下简称《英语》)就是一套科学合理的、适应职业学校各个专业学生学习的优秀教材。但光有好的教材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先进的教法与之配套。为此,在日常教学中就要重视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教法改革上要苦心钻研、大胆尝试。笔者在研究了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并分析了教材特点之后,尝试运用了情境模拟教学法、互动参与教学法和竞争激励教学法,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就这几种教学方法的含义、特点及实施等问题总结如下,以供交流和研究。
情境模拟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与数学建模教学改革路径
摘要:首先以数学建模课程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梳理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接着从数学建模课程的内容设置、学生知识掌握运用的差异性、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命题导向及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团队构成等4个方面,对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从教学设计、项目设计、项目验收、团队建设等4个方面提出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数学建模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以期能全面提升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数学建模;实践路径
进入21世纪,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的不断升级,社会发展和时代所需向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7年2月以来,在教育部的积极推进下,新工科建设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从“复旦共识”到“天大行动”再到“北京指南”,这些对新工科建设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诠释,而对于培养理工科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教师来讲,培养复合型人才则是适应新工科建设进而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的有效措施,而复合型则需要综合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教育理论研究主要设计一些基本的训练和规则来引导学生完成一些有意义的任务,使学生能积极独立地掌握知识[1],通过项目教学法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自主学习、组织协作、信息挖掘与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门数学应用技术课程,本文以数学建模课程为教学平台,结合项目教学法,利用合适的数学工具和计算机软件对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经济热点、社会焦点等十分重要的实际问题建立多个项目清单,进行针对性的项目教学,探索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独立思考、协同合作、信息挖掘、信息聚合、科研等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而提出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数学建模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
1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
自1992年第一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至今,其参赛规模在逐年增大,2020年,有来自中国及美国、英国、马来西亚的1470所院校/校区45680队(本科41826队、专科3854队)13万多人报名参赛。作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其影响力愈发深远,相应地围绕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也比较多,目前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一方面,分别从科学研究[2]、项目驱动[3]、问题情境驱动[4]和智能教育[5]的维度对数学建模课程进行教学方法创新,还有一些学者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6]、双向式教学和自学与导学式教学模式[7]引入到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中去;另一方面,一些学者把项目教学法引入到高职数学建模课程的讲授中去[8-10]。这些研究对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发展无疑是有益的。然而,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数学建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传统课堂多以讲授为主而教学理念创新的动力不足,重视理论知识讲解而轻视上机实践操作,聚焦竞赛获奖等级而忽略平时成绩考核,关注学生整体知识获取而忽视学生个体潜能挖掘,师资力量倾向“单兵作战”而缺乏团队建设的理念,知识讲授过多倚重单一教材而缺少“量身定制”内容的补充。这些问题既与数学建模课程作为多数高校选修课[11]需要讲授的内容偏多而设定的课时较少有关,也与多数高校只看竞赛成绩不问教学效果的功利视角相连,同时还与传统教学模式盛行、创新教学方法不足的整体教学氛围有较大关系。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围绕项目教学法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的深入运用,探索破解制约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效果的瓶颈问题。
2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数学建模教学改革的理论分析
提升智能建筑弱电体系教学效果
一、引言
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课程是集现代通讯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技术课程。课程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话电视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消防报警控制系统、照明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广播音响系统、信息显示查询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集成等内容,理论知识丰富,动手操作的要求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加上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水平也各不相同,假如不结合具体项目或实训操作平台讲授,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实践动手能力也比较差,理论讲授面临很大的困难,学生听不懂或者不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部分课程中建议实施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模拟仿真、项目教学等方法,提高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效果。
二、几种提高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1.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保障。我们学院建成的楼宇职能弱电系统综合实训室提供了很好的实训环境,包含了综合布线、安防系统、广播系统、可视对讲系统、门禁系统等实训平台。学生反映效果很好,这样的实训环境学生很喜欢,通过实训操作大大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并加深理解理论知识。实训教学具有其他的几个作用:①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经常组织参加技能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我院学生多次参加高职楼宇职能化工程技术相关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②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借鉴社会培训机构的成功经验,创造条件推进学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以岗位技能要求,指导实践教学,努力摸索出符合我院实践教学的方法。与企业如西安开元、TCL、威康VCOM等公司合作,完成一些施工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认证工作。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的角色。在本课程中本人经常挑选一些经典的案例给学生教授某个系统的知识,例如:综合布线系统,理论讲完后,以某栋办公楼为例子,让学生学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研究讨论如何规划、设计、计算材料工程造价、施工注意事项等事宜,将学生划分为由3~6人组成的几个小组,这样他们在准备和讨论时,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就多些,让每组派代表上来发表本组的意见,这样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3.模拟仿真教学法。模拟仿真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教学手段,更是未来智能化教学的发展方向。使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实验环境,从而替代或补充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学生像玩游戏一样就可以学习。我们学院的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建设应用了一些课程的模拟仿真教学平台。比如: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模拟仿真教学,学生要把摄像枪、监视器、硬盘录像机、显示器等设备放到相应的位置,如果放错地方系统会报错误提示,正确则会显示配置正确,放置正确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模拟仿真教学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拓想象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以及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环境设计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从完善基础课程、重视应用类课程、细化专业课程这三方面分析了完善课程体系,指导实践教育的方向,然后从案例教学法、模型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竞赛式教学法和重视考核过程这五方面提出了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的创新策略。希望对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师提供帮助,促进其更好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教育模式
环境设计专业实际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一个专业,其培养出的人才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与创新思维,但是有很多高校的进行该专业的教育时,教育模式老套,教学方法传统,并不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培养,培养出的人才并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就主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下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完善课程体系,指导实践教育
(一)完善基础课程。高校的课程体系是进行专业教育的核心与基础,所以要想创新教育模式,就要从课程体系入手,完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具体指导学生的实践。首先学生的基础课程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对基础课程进行优化,要将基础课程与环境设计课程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我国大部分高校进行基础课程主要是在大一、大二阶段,开展的课程主要以色彩训练与素描为主,基本是笼统的公共课程,与环境设计专业的相关性不强。所以要对此问题进行优化,可以减少一部分课程,将剩余的几门课程中融入与环境设计专业密切相关的部分。例如,可以将单一的素描课改进为以学习空间或结构为主的素描,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空间设计,从而深化环境设计的实践内容。还可以让环境设计教师与美术教师合作上课,这样可以与后面专业的学习形成较好的接洽,从美术功底方面落实环境设计的实践。(二)重视应用类课程。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将来要成为一名环境设计师,他们不仅要有创新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施工与实践的基础知识,尤其要了解不同环境下对不同材料的使用,及施工工艺等众多方面的知识,这有了解这些,才能够保证设计出科学、合理、安全的环境方案。但是很多高校教师不重视此环节,所以在完善课程体系的时候,应该提高应用类课程的比重,将课程与环境设计的要点全面结合起来,将材料构成、装修、施工等相关内容加入在课程之中。并且还要教授学生施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在课上积极的开展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三)细化专业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还有细化专业课程,因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性非常高,其与社会需求的联系密切,所以对学生的专业化程度的要求也是极高的。学生毕业后要在餐饮、建筑、酒店等公司从事设计工作,而这都涵盖在公共空间设计的领域内,所以教师在进行原有教学的同时,还要深化、细化这部分知识,加入空间设计的相关内容。例如,可以开设室内空间设计、园林设计、建设设计等选修课程,丰富专业的课程体系,让学生选择更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细化、针对化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教师也要在研究这些课程的差异性,积极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实践。
二、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的创新策略
游戏教学法在德育课程的应用
1技工学校目前德育课程开展现况
1.1教学过程制式化,教师主体性地位过高技工学校德育课程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培养技校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倾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因为课程本身的理论性比较强,因此承担德育课程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是较多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课程基本照着复习、导入、上课、作业、考试的流程开展,教学课堂缺乏活力。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能力水平、场地道具的缺乏等因素的限制,教师基本不采用游戏教学方法,偶尔进行的游戏活动也只是作为枯燥课堂的调剂品,游戏内容与课程内容并无关联。1.2课堂教学满堂灌,学生缺乏话语权和参与感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老师自身都是课本的忠诚传递者,又如何能培养学生们拥有创新精神,做到推陈出新呢?有过一线教学经验的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上课当老师提问学生问题时,学生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翻开课本查找答案,因为知道只有标准答案才是老师心目中的满分答案,这样的提问环节看似互动,其实只是师生双方的一场早知台词的剧本演出而已。学生对于老师或者课本给出的标准答案全盘接受,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成为毫无主见只知随声附和的应声虫。
2在技工学校德育课程中开展游戏教学法的依据
大多数人对于游戏功能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娱乐这一项,而忽略了游戏其他功能,例如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专注力等。游戏教学法是指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习得某种知识或技能的教学方法。在技工学校德育课程中开展游戏教学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相对于一般教学,游戏教学法有以下优点:2.1游戏教学法符合技校生行为认知发展特点。技校学生多为15~18岁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这一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处理事情能力,对新鲜事物有极大的好奇心和适应能力,喜欢刺激和挑战。技校生的这些行为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不会再如少儿时一般,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一味地空谈道理灌输道德规范反而有可能激发其逆反心理。传统教学方法往往是以老师的独白教学为主,而游戏教学法并不直接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而是通过游戏让学生亲身感受,激发学生对某一道德规范的合理性的思考,进而接受这一道德规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也将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肯定,成为教学成功的推动力。2.2游戏教学法符合道德的经验习得性的要求。道德规范的学习是一种经验式的学习,生活体验是道德学习的来源,而在德育课程中开展游戏教学法其实就是一种体验式的德育教育方式。当学生进入游戏教学时,就会与游戏所隐含的道德要求产生互动,学生参与游戏的过程同时也是道德体验的过程。学生在游戏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认知习惯进行道德探索,实现道德内化的目的。2.3游戏教学法寓教于乐,生动活泼。传统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形式单一,学生常处于被动接收的位置,兴致不高。游戏教学法教师成为主持人,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激发学生主动积极性,积极参与其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探索精神,课堂气氛活泼愉快。
3技工学校德育课程开展游戏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3.1德育课程游戏教学法的实施原则。3.1.1从实际出发设计游戏教学环节技校生知识水平和解决能力水平有限,德育课程每次开展的时间和场地也是有限的,因此在设计游戏教学环节时要注意从学生的行为认知水平出发,从实际教学的时间和场地出发,设计天时地利人和的教学游戏。举个例子,数独与消消看皆为游戏,但在学生群体中,玩数独游戏的人数大大少于玩消消看的人数。究其原因,就是数独的游戏规则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要求更高,对于学生而言存在一定难度,挑战时不易获得成就感,反而容易滋生挫败自卑心理。3.1.2不忘初心,实现教育与娱乐的有机结合首先,游戏教学法并不代表着将课堂教学完全变为娱乐的天堂,不能仅仅为了游戏而游戏,忽视了教学任务和教育目的。其次,倡导在德育课程中开展游戏教学法,也不是要求把游戏教学当成任务作为固定模式去开展。游戏教学法应是娱乐和教学的结合,在设计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如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游戏空间和游戏体验,使他们真正投入学习中去,最终实现教学目的。3.2德育课程游戏教学法的实践案例。3.2.1简易类游戏在德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此类游戏的特点是简单易操作,对时间空间人物均无苛刻要求,学生可以非常迅速地从游戏中感知教育目的。我们以德育课本第一册第三课一节诚信精神的教学为例。(1)教学目标:诚信精神的重要与可贵(2)游戏工具:A4纸若干张(3)游戏规则:假设A4纸代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如果有一天信任被破坏了,教师将纸张揉成一团再展开,纸张布满褶皱,请同学们想办法将A4纸恢复原貌。(4)联想归纳总结:学生尝试各种方法,然而纸张上还是会留有褶皱痕迹,再联想到生活中的失信案例,比如目前奶粉市场安全问题等,领悟到诚信是宝贵而脆弱的,一旦失去诚信,想要重新建立信任是非常困难的。3.2.2限时任务游戏在德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人类天生喜欢游戏喜欢挑战,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当人们完成某项挑战时,大脑会释放一种名为“多巴胺”的神经递质,这种神经递质可以激发人们为了获得快乐而去努力付出。因而我们可以在某些教学互动环节上增加时间限制,使之成为一项限时任务游戏,激发学生积极性。此处以技工学校德育课本第一册第一课第二节学习方法的介绍为例。教师说明游戏规则:记住这组英文字母EARTVFBIGEUSA,用时最短的胜利。取得胜利的学生介绍记忆方法,比如分组记忆法,EAR-TV-FBI-GE-USA,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不同记忆方法。3.2.3休闲益智类游戏在德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此类游戏以动脑思考为主,具有一定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好胜心理,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以德育课本第一册第二课第二节人际交往的作用为例。教师在投影屏幕上展示图片,游戏任务是找出图片中共包含多少个三角形。游戏规则要求四个学生为一组,最快得出正确答案的组为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的惯性思维导致自己只能看到一部分三角形,而同伴的不同视角往往能给自己带来启发,通过组员合作,最终找到所有三角形,远远多于自己所想到的答案。最终领悟到人际交往的信息交流与互补作用,并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3.2.4体验类游戏在德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体验类游戏需要一定的道具、场地、服装,可使学生置身于某一特定场景中,唤起其道德情感。例如在讲德育课本第一册第二课第二节家庭内的人际关系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换位体验母亲的角色。游戏规则:学生将装有10kg哑铃的书包背在胸前,不仅要完成打扫课桌椅的任务,而且要时刻保护“胎儿”不受伤害。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亲历”了母亲孕育胎儿时的辛苦,再联想母亲平日里除了工作还要兼顾家庭的辛劳,进一步深化了对母亲的敬爱之情。3.2.5竞赛类游戏在德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竞赛可分为个人竞赛或者小组竞赛。例如教师可将课堂提问环节设置为竞赛模式,采用抢答方式来回答老师提问,回答的又快又准者就可以加分。竞赛类游戏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能力。3.2.6素质拓展类游戏在德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素质拓展类游戏形式多样,并可用于多种用途。例如花开游戏,学生扮演花朵,教师播放音乐,音乐声停,教师宣布花开了,几朵花开,则几个学生聚集在一起,既可用于帮助老师进行学生分组,也可以考验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当代许多公司也会不定时地举办素质拓展活动来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技校学生作为未来的就业者,通过素质拓展类游戏,可以在活动中提高应变能力,并在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运用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深入发展,教育方略得以创新,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其中,情境教学法作为营建科学有效教育氛围、为学生构设寓教于乐教育环境、凸显学生课堂教学本体地位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在新课改浪潮下顺势而生。文章通过对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略进行研究,以期为推动初中历史教学良性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历史教学;应用
情境教学法主体是学生,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角色扮演、情境体悟氛围及情境教学问题,使学生将自身情感投入到所学内容中,为学生思维与教育内容有机融合提供路径,学生在深切体悟教育内容基础上,可系统掌握相关知识,相较于以往口传心授式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更具趣味性,学生课堂教学实践性更强,继而在落实教育目标基础上,达到培养学生表现力、领悟力、观察力、自信心等核心素养教育目的,凸显情境教学法应用价值。基于此,为使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得以提升,研究情境教学法应用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善用生活实践资源落实情境教学法
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向学生主观灌输历史知识,使学生无法有效体悟教育内容,影响初中教学水平提升成效,究其内因源于教师未在学生思想体悟与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有机关联,使学生无法积极主动注入自身体悟学习历史知识,为此教师应善用生活实践资源,依据“以史鉴今”教育理念,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学氛围,引导其在情境体悟过程中,通过生活实践经验,感受并理解历史知识,在自身与历史知识之间建立关联,为高效落实历史教育目标奠定基础[1]。
二、依据“新旧”历史知识关系创设教学情境
中专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医学模式由“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社会对护理人才需求加大,本文主要阐述了中专学校教学改革,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极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优秀护理人才。
【关键词】中专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方法
我国近些年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需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的实用型的优秀护理人才,要实现这个目标,中专学校必须立足我国实际情况,在教学改革中通过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属于本行业切实可行的创新之路,不断促进我国护理教育教学的蓬勃发展。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当下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发生变化,中专学校培养人才观要与时俱进,把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作为第一要务。教师在教学中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培养出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和综合素养的专业护理人才;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护理人才;培养出具有能从事预防保健、临床和康复护理工作的专业护理人才。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复合型应用性专业人才
案例教学法在化工课程的运用
一案例教学法的由来及其发展
约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和希腊的苏格拉底分别采用启发式和问题式教学法,可以被认为是案例法的雏形。现代的案例教学法以哈佛大学为代表,最初应用于法学,后被推广到医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领域。20世纪末形成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在很大程度上为案例教学法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撑。现代案例教学法的一个主要特征是突出学科特点和学生就业后从事工作的职业特性,以培养具备职业素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为导向,把教学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近十年来,随着对高等院校培养实用型工程技术人员要求的提出,特别是“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国内高等教育工作者对案例教学法在工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
二有效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方法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如何在完成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形成丰富、高水平和具有实效性的案例群,对高校教师是一个挑战。我们根据任课教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从三个方面寻找案例素材。第一,来自于教材和传统工业的经典化工过程。这些案例都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工艺往往比较成熟,适合用来引导学生入门。此类案例极为丰富,而且都有详尽的描述和解释,可以用来建立基础的案例库。根据化学工程和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科特点,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从工程的角度看待和描述问题,而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习惯,即“授人以渔”。因此,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求精而不求全,避免为了案例而案例。我们从《化工过程分析与设计导论》教材中选取了合成氨和庚烷提纯介绍过程设计的总体思路,选取海水脱盐、流体管内流动分别介绍建模和无量纲分析两种重要的设计手段。针对这几个具体案例,采用课堂讲授为主的形式,把相关的问题搞透搞细。第二,来自于专业教师的在研项目。我们在每个班次一学期的教学中,安排三位老师分别就自己的科研项目中提炼一个案例,一般包括一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两个横向课题。我们将学生也分为三组。每一个案例首先由教师利用两个课时进行讲解和介绍,然后由一组学生用两周的时间按照要求完成设计任务,并以墙报的形式提交作品,最后再利用两课时进行学生间答辩和讨论以及教师的点评。这些在研课题中抽取的案例具有真实性和前沿性,也是教师最熟悉的领域。教师最有把握掌控该部分内容,能够做到深入浅出,给学生以最到位的引导。第三,来自于学生学科竞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每年暑假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由主办方委托专家命题,近三年分别为CO2的捕捉及综合利用、甲醇制烯烃(MTO)和C4组分综合利用,都是我国化工行业中正在大力发展或推进的综合性项目。
本课程授课老师负责指导该系列竞赛并担任初赛和决赛评委。在准备作品和参赛、评分过程中,教师会对可能的产品路线、技术路线、生产工艺以及项目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在学期初,我们即安排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团队在课堂上进行PPT作品展示,一般包括项目背景介绍、工艺流程、设备设计和选型、厂址选择及厂区布置、经济评价、环境保护以及3D动画厂区展示等内容。然后把该项目布置下去,要求每名参加本课程学习的研究生在学期末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作品,并进行PPT展示和答辩,作为成绩考核的主要内容。
本文作者:余卫芳徐进赵亚娟工作单位: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