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工实习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2 05:15: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金工实习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金工实习论文

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文章在“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新工科”等国家重大战略的背景下,分析了我国工科专业面临的形势。以西安理工大学机械类专业为例,提出了在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将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分别从课程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创新创业活动等方面,阐述了采取的具体改革措施以及成效,为推动新工科建设步伐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

高等工程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建设工程教育强国,对服务和支撑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1]。2016年6月,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当前,国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2-4]。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017年2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之后先后形成“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5-9]。全国各高校纷纷通过开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科学与技术等新专业,以智能制造、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来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以满足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的需要[10]。西安理工大学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多学科多方协同交叉融合培养的新理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学校多年来在装备制造、水利水电等方面业已形成的特色优势,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改革的丰富经验,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紧密结合,瞄准“智能制造”和“智慧水利”等新经济、新产业未来发展需求,一方面主动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另一方面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树立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工程教育“新理念”,构建新兴工科和传统工科相结合的学科专业“新结构”,探索实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教育“新质量”,建立完善中国特色工程教育的“新体系”,积极探索新工科专业建设改革试点工作。西安理工大学机仪学院为推动本院新工科建设步伐,探索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造升级路径,将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机械类专业传统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大部分高校机械类专业传统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从层次方面说,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可以分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四类。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与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并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使学生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等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中得到验证。西安理工大学针对机械类专业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系统的、合理的、标准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

查看全文

化学化工学类实践教学体系分析

摘要:作者对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应用(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化学工程;实践教学;实习实训

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的前身是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遵义师专”)化学系。作为一所具有100多年师范办学经验和历史传承的师范类院校,在培养中小学教师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得到了业界和社会的好评。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是遵义师专5个最老的系之一,自然也传承了老师专的优良传统。自2001年升本以来,化学化工学院在原有化学专业(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又分别于2008、2011、2018年成功申报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三个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生。升本以来,遵义师范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赘述。作为遵义师范学院的一名老教师,亲眼目睹了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的发展,但也感到,我们在目前已经取得的成绩背后,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化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难度逐年增大,专业已经显现出衰落的景象(在此不予讨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等工学类专业在实践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针对化学工学类专业在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作者作了一些思考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1实践教学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部在新时期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1]。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的学生就是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地方经济又与当地的企业、行业紧密联系,学生要服务于地方,就必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简称“留、下、用”),同时还需要有合适的平台,也就是接收学生的用人单位。学生能否被用人单位录用,学生的能力水平是关键因素,特别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除了先天因素外,在学校期间的相关训练是决定其能力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涉及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广义的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对应的实验课、专业方向课程对应的实训课以及到相应的企业、行业进行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实习。作者讨论的实践教学,主要指专业基础课程对应的实验课程。化学化工学院有几十年化学(教育)专业的办学经验,课程设置也相对稳定和合理。但对工学类专业,办学经验较少。如在刚开设应用化学专业时,其课程设置就是在原化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增加了几门应用化学专业的方向课,删去了几门化学专业的方向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技能),实(验)践课程几乎是原样复制。这样就导致我们应用型工学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专业特色,基础实验课仍然沿用化学专业老的课程体系: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在这一课程体系中,由于各门实验课是独立开设的,有些实验项目在不同的课程中出现了重复开设的现象,如玻工操作在无机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中就重复开设,滴定操作在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中也出现了重复。在当前学分和课时数都大为减少的情况下,就显得极不合理。其他兄弟院校大多已根据实验体系,按初级、中级、高级分层次安排教学,并已有相应的教材[2],因此我们的实验课程体系亟待优化。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我们开设的运用新方法、新手段的实验还很少,如微波合成法、超声波合成法、微波萃取、超声波提取等均未开设;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缺乏综合应用合成技术、成分分析、性能测定等一系列实验手段的创新性实验,如树脂、涂料的合成、制备,性能测试,生产工艺、配方的优化等综合实验;也缺乏目前化学化工领域比较前沿的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等实验。化学化工学院工学类专业在经历了办学初期的迷茫、困惑后,通过走出校门到省内外高校取经学习、到大型企业参观、请企业、行业专家到学校座谈等形式,已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几次大的修订,但我们认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离完善还有一定距离,如我们的课程设置中能有效训练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设计实验、综合实验还比较少;部分实验因条件不具备而延期开设;部分实验因实验时间长、操作繁琐、有一定危险性等因素而没有开设。

2实习实训

查看全文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摘要: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教育中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重要环节,在其构建过程中,要按照工科的发展特点与规律,优化实践内容与实习体系,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行系统化的构建设计。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十分重要,是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部分,高校应当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无机非金属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高等工程教育逐渐注重起这方面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开设了一系列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实践课程,为培养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型人才做出巨大贡献。

1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随着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比越来越大,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教学课程,为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当前工程教育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工程实践,使学生在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素质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上严重缺乏,主要表现为:第一,重理论,轻实践。在当前的大部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教学中,教学课程的安排多以实验演示为主,学生动手实践环节较少。设计课程安排不足,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也不足,导致学生实际工程能力差。由于缺乏实践因此在创新实践教学上表现大打折扣,学生缺乏创新实践能力。第二,实习效果不佳。在无机非金属材料教育专业中,实习是非常重要的阶段,然而在实习时经常会出现担心学生能力不足而导致影响生产或者承担安全责任导致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到实践中去,除此之外学校在于地方企业合作时在学生实习的落实上也有所缺乏,加上学校的实习经费缺乏,使学生实际实习时间缩短,实习效果不佳。第三,教师素质问题。近年来诸多高校为了科学研究以及教学体系的构建,引进了一批高学历的年轻教师,然而其缺乏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工程实践经验,在实践教学的操作不足,导致其在教学时偏向理论化。

2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查看全文

冶金专业课程设计论文

摘要:以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冶金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为研究对象,基于成果导向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区别与联系,提出系统层次划分的教学体系改善方法。有效应用层次化的教学体系可以使课程设计形成具备逻辑性和实用性的整体模块,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方法,具备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冶金专业;课程设计;系统层次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冶金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必须达到认证标准,即以教育成果为导向实施人才培养(0BE)[1'这将对教育过程产生重大影响,如冶金工艺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一系列教学实践环节都将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工程认证的要求。

一、冶金工艺课程设计现状分析

一学过程僵化,设计应用化程度偏低。传统的冶金工艺课程设计流程是冶金专业系部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指派教学任务,专业指导教师拟定课程设计题目并下达给学生,学生接受题目进行设计。在此过程中,学生参与感低,没有自主选择设计题目的空间,易造成盲从;依据工程认证教育模式,企业参与设计的作用没有体现,造成教学过程的固化,Xf认证结果产生负面影响。此外,设计流程中的题目拟定环节存在较多问题,教学任务提出的设计要求是先由专业指导教师集体讨论并拟定题目,再由专业负责人进行题目审系统层次文章编号:1007-0958(2020)(02)-039-03核,审核通过后才可以下发。现实中,很多设计题目的制定并没有严格遵守教学规范,甚至流于形式,设计题目陈旧、僵化、不切实际等。上述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实用性和应用化程度。二学体系有待完善。髙等院校对工科专业工艺设计很重视,如重庆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开设冶金工程设计原理、冶金工程课程设计等课程'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钢铁冶金方向开设冶金单元设计与操作、现代冶金3:程设计与实践等课程[4]。上述髙校设置的工艺设计类教学体系基本是“理论+实践”方式。按照工程认证第M指标点中对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毕业要求,应重视设计环节中的创新、安全、法律、文化等意识。这些恰是国内高校的弱势所在,也是冶金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院校的冶金工程专业“重实践、轻理论'以实践设计代替理论学习,x#设计理论的学习流于表面。另有少量冶金专业打算“兼顾实践与理论”,但实际执行时对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分配平衡不到位,设计课程浅尝辄止。三学观念因循守旧。目前,冶金工程开始向“绿色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其中冶金工艺流程设计成为关键环节。国内外的高等院校对这一观念有着相同的认识,即在冶金工程理论、方法以及设计的学习和实践中活学活用,实现理论成果和创新成果应用化,为冶金行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保障[5]。但是,在教育过程中,这种观念与认识却极易与教学体系和方法脱节,导致教学理念的“狭隘”。例如,多数冶金:C程专业的设计类课程教学目标是为相关钢铁或者有色冶金企业服务,实际上很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并不局限于冶金行业,与之相近的金属材料行业、建筑行业、矿物加工行业都涉及“工程和流程”概念,因此,教学观念必须“宏观'有一个开放的胸怀,以适应工程认证的背景。

二、建议

查看全文

毕业论文大纲设计思考

一、置换课程与一体化设计的关联缘起

何谓置换课程?何谓一体化设计?本文所关涉的置换课程与一体化设计之间有着怎样的缘起和关联?这是思考的基点,首先审视二者的关联缘起。《安阳师范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5版)的指导性意见》,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发展战略定位,秉持以人为本、助生成长的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导向,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类培养四类人才———基础教育师资、行业企业人才、学术后备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上以培养“爱教之心、懂教之理、会教之能、善教之艺的扎根基础教育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实施卓越培养计划,创办“彰德名师培育坊”,实施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计划;压缩学分学时,以“新”“精”“实”为原则,适当减少课堂讲授学分学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构建分段分类培养新体系,实行“121”学程分段培养模式———第一学年主要进行通识教育,第二、第三学年主要进行专业教育,第四学年主要进行集中的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不仅实践教学的学分及其比例在人文社科中占到24%、理工科占到32%,实践教学内容也增加到了10个环节———军训、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的课程实践、学年论文、课程设计、项目课程、专业实训、专业(教育)见习、专业(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金工(木工)实习,而且创新性地设置了实践教学年。在师范类专业,为了切实强化教育职场的实习教师的道德成长和切实提高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促进师范生的师德与师能共进,安阳师范学院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校(园)深度联合,在第四学年一体化设置了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毕业论文(设计)不少于10周,各专业校外实习不少于12周,实习期间可完成1-2门置换课程。本文中的一体化设计与置换课程缘起于此,即置换课程是一体化实施过程中的必然要素,一体化实施顺畅有效必须借由置换课程的设计与落实。

二、一体化设计与置换课程之关联实质

一体化设计需要置换课程,置换课程助推一体化设计。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里的“一体化”设计对师范类专业而言,专指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但在更大的范围内,安阳师范学院的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包括师范类专业和非师范类专业,因此,也表述为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是以高校和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等合作伙伴关系为依托,通过双方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在双方导师的共同指导下,毕业生在真实、复杂、丰富的实习情境中,发现问题,在反思问题中开展行动研究,紧贴实际,真题真做,以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作品、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深度融合,促进毕业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创新精神培养”[1]的一种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的设计形式。对师范类专业而言,就是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即师范类专业的大四学生在中小幼实习基地校(园)进行为期一个学年的教育实习过程中同时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调研和撰写,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在同一个时空进行,同样的指导教师。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的“一体”,主要是指时空一体、指导教师一体与指导过程一体。一是时空一体。论文选题是在教育实习的实践过程中对所遭遇到的真实教育教学问题进行聚焦、斟酌、酝酿和选定,然后设计问卷或访谈提纲以进行调研和访谈;二是导师一体。即师范院校和实习学校共同为实习生安排、配备指导教师,且共同指导实习生的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三是指导过程一体。即师范院校的指导教师同时指导实习生的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负责指导实习生在师范院校实习前的教育实习准备与毕业论文选题,同时还要指导实习生在实习基地学校的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实习生在实习基地的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管理。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不仅成为安阳师范学院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亮点和特色,也作为安阳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在《中国教育报》上以《问题导向培养“接地气”优秀教师》[2]为题进行了报道。但是,这里也存在着问题和风险点,即在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一个学年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管理?如何扎扎实实地有效推进?如何避免“放羊式”教育实习?如何达成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的初衷和实习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师德师知师能”共进的目的?置换课程的有效设计和实施是一个重要抓手。置换课程究竟指的是什么?置换什么?或以谁置换谁?哪些可以作为置换课程?置,即搁、放、安放、搁开、购置、布置、设立。197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将置换解释为“一种元素把某种化合物中的其他元素置换出来。”[3]《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除上述解释外,还增添了一项关于“置换”的解释,即“替换:通用件是可以互相替换的。”[4]《辞海(缩印本)》将“置换”解释为:“数学名词。n个不同元素一个排列变成另一个排列称为‘置换’。”[5]百度百科将置换这样解释:“意为替换或指一种元素把某种化合物中的其他元素替换出来。应用于化学、商业、数学。”[6]简言之,置换就是一个替换另一个。在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中的置换课程之“置换”,主要意思是时空置换,指导方式置换和学习方式置换。首先是时空置换。即在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一个学年的过程中,仅仅满足于进行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还不够,在教育实习这个实习基地现场还必须具体设置几门服务于卓越教师培养的课程,包括师德养成、师知扎实和师能锻炼的教师职业必须修习的课程,以培养中小幼教师的良好师德、扎实师知和过硬师能,涵养教师气质。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7]正像有学者所说:“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要在教育职业生涯中,通过不断地反躬自问、不断地总结、不断地调整去实现。实践和反思是教师道德修养实现的关键。”[8]其次是指导方式置换。校内校外结合,主辅制转换。师范生在师范院校主要由师范院校的指导教师指导,作为实习教师在实习学校实习后置换为师范院校的指导教师与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双方共同协作指导;再次是学习方式置换。师范生在师范院校的学习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在实习学校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具体学习方式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理论与实践统一,主要以实操为主。基于此,所谓置换课程,旨在配合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所设置的与基础教育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紧密联系的教师礼仪练习、书写技能实践、说课技能训练、教师基本功实践、教学名师观摩、地方基础教育调查研究等教育实践类课程。置换课程的设计能够进一步涵养师范生的教育情怀,强化师范生的教育知识,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同时,也使得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真正落在实处,避免实施过程中的虚浮、形式化和学生无所事事而导致的指导真空现象。可见,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过程中的置换课程主要是在师范院校的指导教师与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共同合作指导下,校外与校内、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师范生在实习学校的时空中,选修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置换课程2门以上,由双方指导教师共同联合指导,由师范院校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所给予的成绩评定进行最后考查评定,给出成绩,完成规定学分,达到预期目的一种课程实施方式。然而,既然作为课程设置,就必须有其相应的教学大纲以作为具体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三、置换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个案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相关联。课程标准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标准性文件。”[9]课程标准一般包括说明和本文两个部分。说明部分主要概述课程的目的、性质、任务和选择具体内容的依据等,本文部分主要列出教学内容的章节标题、内容要点及授课时数和学分安排,以及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学参考书目和现代教学技术指导意见等。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之间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在新中国成立前称为学科课程标准,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苏联改称教学大纲,后随着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也改为课程标准。”[10],在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过程中,设计置换课程并进行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制订,从理论依据来说,主要依据的是泰勒原理。美国阿尔夫?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泰勒原理”:“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11]简单说,泰勒原理包括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和评价学习结果。据此,置换课程教学大纲需要从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数、课程实践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进行设计;从实践取向理念上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将实践取向作为重要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12]也就是说,师范院校的实习生在实习学校的实习场域的真实情境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在教育职场的真实场域中,促进教师道德成长,锻炼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逐渐形成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从这个角度上看,在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一个学年的时空中,设计教师教育类的置换课程十分必要。从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来看,这里的置换课程既要设计毕业五年后的一般课程目标,又要设计毕业时必须达到的课程要求。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师范类专业学生毕业时覆盖的要求,包括“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方面要达到合格、一流标准,从而监测、规范和引领师范类专业的发展,进而建设一流的教师教育,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指标所关涉的“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或“师德规范、教育情怀、知识整合、学习设计、技术融合、班级指导、综合育人、自主学习、国际视野、反思研究、交流合作”,如何落地达现?仅靠师范院校内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依凭大实践教学体系。在安阳师范学院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所创设的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实施过程中,需要面向基础教育类的置换课程助推师范类专业认证目标的落实。亦即从性质上讲,以基础教育师资需求为导向、以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师范类人才培养质量的合格性认定和卓越性认定,为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过程中的置换课程的实施催生了需求。依据以上分析,以“教学名师观摩”课程为例,其教学大纲设计为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叙写、课程内容、学时分配、课程实践与教学评价等几个部分。具体如下:(一)课程性质及任务。教学名师观摩课程是安阳师范学院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所设置的专业教育平台上、个性拓展模块中的基础教育人才类的一门置换课程。该课程依据实践取向理念,基于前期所学的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在教育实习场域中,通过师范学院和实习学校双方指导教师的指导,尤其是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现场指导,对教学名师的职业道德、备课、上课、班级管理、师生互动、名师工作坊建设、科研教研等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活动进行观摩学习和实践。主要以“校内校外”“理论实践”“线上线下”“名师带徒”等方式进行,内容包括学名师德、听名师课、跟名师管、参名师坊、读名师书,写名师得等方面。通过全面向名师学习,体悟名师的高尚师德境界,感受名师备课、上课、作业设计、班级管理艺术,学习名师的教学技能和做人处事的态度方法,达到全面提升教师教育综合素质和综合教学能力的目的。(二)课程目标。1.学名师德。了解教学名师的成长和发展历程,向名师学习敬业爱生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师德。2.听名师课。向名师学习教学技能,提升教学能力。包括备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师生沟通能力、学习评价能力、板书能力、组织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研究能力等。可以通过线上进行,也可通过现场听名师课进行。3.跟名师管,向名师学习班级管理、与学生家长沟通以及班主任工作的艺术。4.参名师坊。参与名师工作坊,跟随名师的工作坊活动向名师学习教学研究和团队管理能力。5.读名师书。通过阅读教学名师的随笔、文集、教学案例等,向名师学习。6.写名师得,记录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名师心得,树立争做名师的理想。(三)课程要求。1.学名师德。通过接触名师,观察名师,名师带徒等形式,主动学习名师的优秀师德品质。跟随名师,了解名师的成长历程,领会名师的成长轨迹及突出的师德故事,领会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师德。教学重点:学习名师高尚的师德。了解名师,研究名师,具有向名师学习的愿望,坚定地向名师学习。教学难点:发现名师的高尚师德,产生内在的学习愿望,并能学习到名师的师德。2.听名师课。通过跟随名师学习备课和听评课,全面向名师学习。尤其是向名师学习教育教学的能力,包括备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师生沟通能力、学习评价能力、板书能力、组织教学能力、控场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教学重点:向名师深度学习、全面学习。听名师指导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教学难点:全面学习教学名师的教学能力。3.跟名师管。跟随名师,向名师学习时间管理、课堂管理、学生管理、班级管理等艺术,学习名师与学生以及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能力。教学重点:向名师学习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艺术。教学难点:学习名师的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艺术。4.参名师坊。参与教学名师工作坊活动,学习名师工作坊的运行方式,跟随名师工作坊活动向名师学习教学研究和团队管理能力。教学重点:追随名师,学习名师,积极参与名师工作坊的建设工作,向名师学习教学研究和团队管理能力。教学难点:参与名师工作坊的教学研究活动。5.读名师书。通过阅读教学名师相关随笔、教学优秀案例、教育教学文集等,深入、全面地向名师学习。教学重点:阅读名师作品或案例。教学难点:全面、深入地学习名师。6.写名师得。通过向名师观摩和全面向名师学习。写出名师观摩笔记,一学期不少于9次,撰写名师观摩心得体会,每学期1篇,每篇不少于2000字,并交由教学名师和教育实习指导教师批阅指导。教学重点:及时记录和整理名师观摩笔记,撰写名师学习心得。教学难点:完成并上交名师观摩笔记和名师观摩心得,并交由教育实习指导教师批阅。(四)课程学时分配。(五)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与内容。置换课程是在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过程中、主要在实习学校偏重实践的课程类别,因此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很大。教学名师观摩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在实习学校由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监督指导和管理下进行,整个课程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实践为主,在跟随教学名师学习的状态下进行。实习生在师范院校进行实习准备时主要由师范院校指导教师指导为主;实习生在实习学校作为实习教师实习时,主要由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指导,师范院校指导教师监督,实习教师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在实习学校实习结束回到师范院校后,由师范院校指导教师指导实习生进行“实习回来话实习”的实结活动,这个阶段由师范学院实习教师根据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所给予的实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实习生在实习学校参与名师观摩的次数、记录名师观摩的笔记数量和质量、撰写名师观摩心得的质量等总体情况,对实习生在实习表现和实习成果做出成绩评定。具体如下表:(六)考核与成绩评定。本课程主要属于实践类课程。根据“学生为本”“自主学习”的理念,采用“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名师带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师范生未到实习学校实习前,主要以师范院校的指导教师指导为主,同时结合线上教学,读名师书,观名师课;师范生在实习学校作为实习教师实习期间,主要在师范院校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以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监督带领实习教师跟随教学名师学习观摩,进行名师观摩课程的主要教学活动;师范生作为实习教师从实习学校实习返回师范院校以后,主要进行“实习归来话实习”的教育实结评定环节。这一环节以师范院校指导教师为主,主要根据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对实习教师给予的现场评定进行总结性评价。1.考核方式。考查。根据多元评价、发展性评价理念,采取多种方式评价。将校内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评价、实习教师自评价、同一实习学校的实习生互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兼顾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校内准备阶段和理论指导阶段主要由校内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的指导教师负责实施评价,实习学校实习期间主要由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切实根据实习生在实习学校参与名师观摩的真实情况的记录而判定。最后指导成绩由校内指导教师根据自己指导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情况以及最终学习结果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评价而判定该门置换课程的成绩。最终成绩以百分制记分法记分。2.考核标准与比例。校内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主要由校内一体化指导教师进行评定,占20%;实习学校具体对名师的观摩由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评定,包括听名师课和参与名师坊次数占20%,记名师观摩笔记占20%,撰写名师观摩心得和教学名师观摩报告占40%。3.考核与成绩评定档案。这里的档案包括听名师课记录、学名师德体会、参名师坊笔记和最终不少于3000字的教学名师观摩报告。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材料上必须有师范生所在的师范院校指导教师和师范生所参加的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签阅的审核意见,同时必须有实习学校的书面鉴定等。总之,置换课程是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的产物,没有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也就没有置换课程,没有转换课程,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也难完整。置换课程能够丰富和充实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促进一体化有效扎实地落地成功。只有做细做实做好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促进“师德与师能齐抓共进”[13],才能真正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促进卓越教师的培养。

查看全文

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摘要: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优先,培养爱国、爱党、守法,有良好道德,勇于担当、视野宽阔、心态开放,基础理论实、专业技术精、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的能力和较强就业创业能力,能从事汽车技术服务、汽车金融、汽车营销服务、汽车售后服务、车辆评估与鉴定以及交通规划等工作,旨在培养服务于当地汽车、交通等相关行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地方型;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1引言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旨在打造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培养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工程思维,依托已有的汽车、交通行业的优势,以创新实践与解决汽车服务工程技术问题能力培养为重点,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1-2]。形成了“以汽车服务管理、汽车电子维修”为特色,立足现代汽车产业、兼顾交通运输行业,培养基础知识宽厚、理论联系实际、工程实践能力强、面向基层的行业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特色。能从事汽车技术服务、汽车金融、汽车营销服务、汽车售后服务、车辆评估与鉴定以及交通规划等工作,旨在培养服务于当地汽车、交通等相关行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3-4]。

2基本信息

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080208汽车服务工程修业年限:4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可在4-6年内完成学历、学位层次: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工学学士学位。

查看全文

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摘要】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构建,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概述绍兴文理学院纺织工程专业的“课程为基、产教融合、项目驱动、基地支撑、全程覆盖”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其实施效果。“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加强了学生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科研、学科竞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纺织工程;五位一体;实践教学;实施效果

纺织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与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构建,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专业紧紧围绕构建“五位一体”(“课程为基、产教融合、项目驱动、基地支撑、全程覆盖”)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以培养高水平应用型纺织人才为目标,通过统筹规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构建了多维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加强学生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1本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能够创造性地解决纺织领域内较为复杂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实践教学作为本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总体培养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同时,对学生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均有重要贡献。本专业的时间教学培养目标为: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见表1。

2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培养目标实现路径与举措

查看全文

工业工程教学革新系统

0引言

现代工业工程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制造工程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学科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工程,它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为导向,采用系统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决策等工作,使之成为更有效、更合理的综合优化系统。美国田纳西大学工学院郭位教授认为,工业工程只有贴近当地社会,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服务于社会,解决工业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1]。作为交叉学科,工业工程是一门在原有基础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中所产生的新学科[2]。因而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很宽广,与相关学科也没有一个明晰的界限。

在美国,工业工程与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计算机工程、航空工程并称为七大工程[3],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开始引入工业工程。在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面,2004年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工业工程>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及主要实践环节》规范[4],对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规定了明确的要求。2006年7月,由天津大学齐二石和西安大学汪应洛为主任和名誉主任的“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开发出版了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规划教材。按2004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基本要求》,编审委员会编制了《工业工程实验与实习教程》,对工业工程专业的实验项目和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

在《工业工程专业实验与实习教程》中,列出的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包括:基础工业工程实验、人因工程实验、制造计划与控制实验、质量管理实验、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综合实验和信息技术基础实验。如何保障培养质量,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工业工程专业来讲,实验教学系统是关键环节,因此,为了能够培养现代企业需要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构建符合我国高校现状的科学的现代工业工程教学实验体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直到1992年才在西安交通大学和天津大学设立工业工程专业,迄今已发展了十余年。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工业工程的应用已经引起了广泛重视,一些企业应用工业工程也取得了初步成效,这就加剧了工业工程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研究。然而,在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国内高校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各教学环节设置仍不完善,特别是其实践教学体系更是落后于课堂理论教学。从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多数高校工业工程专业教师非常注重工业工程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研究,缺乏对实践教学的足够认识;2)各实践教学环节独立,多为具体的课程服务,缺少衔接纽带,没有形成体系;3)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先进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有效性,主要是因为设备条件有限或实验设备陈旧,很多实践教学内容脱离科技发展和企业的需要;4)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使得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5)对实践环节处于一种失控状态,特别是某些实践环节缺乏具体的目标与任务,致使实践过程成了“随便看看”、“随便做做”的完全失控状态。目前有关工业工程实践教学环体系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从仅有的文献资料来看,他们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研究成果不深入具体,仅仅泛泛而谈,并不能形成有效的指导;(2)对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研究,各个高校开设工业工程专业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如何结合特色进行相关实践教学的创新,应该予以研究;(3)研究成果几乎没有借鉴与参考作用,难以推广。

查看全文

特色贸易的教学探究

本文作者:白孝忠何艳工作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国际贸易专业特色体现了专业的国际化要求.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与发展,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产品与市场的不确定性考验着每一个外经贸从业人员.我们教育界也需审时度势,适应国际贸易职业的发展趋势,满足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越来越高的要求.2008年湖北省某高校问卷调查湖北省120家外贸企业,针对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的情况作了统计分析(见表1),前十项基本反映了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要求.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以及全球竞争的加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为培养适合产业升级以及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轻工人才,根据湖北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特点,结合本校现有的教学资-174-源,笔者将轻工类应用性国际贸易人才的实践技能体系划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拓展技能三大层面(见表2)这三个层面的技能突出各自核心能力培养同时,也反映了技能之间的相互渗透、逐层推进,是一个完整的实践技能体系.

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搭配。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业职业能力.根据表2实践技能体系,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结合国际贸易工作流程,把轻工类应用性国际贸易人才实践教学划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和综合拓展模块.基本技能模块为了解湖北工业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情况,本课题组在本校2010级及2009级共发出165份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60份.针对学生找相关工作所遇到障碍,82%学生担心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会遇到问题,72%学生认为待人处事、沟通能力欠缺,86%学生认为计算机应用能力还有待于提高,特别是电子商务、网页制作与设计方面的能力急需增强.国际贸易人才的涉外特征决定了合格的外贸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但大部分高校的国际贸易教学存在专业课与英语教学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毕业后与外商英语沟通的能力不强.基本技能模块中,实践教学内容意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人际交流能力,重点提升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具体实践环节包括案例教学法、社会实践、生产型实践、专业模拟大赛等.案例教学法很适合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实践中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室实训.课堂上以仿真的案例为背景,针对商务社交、商务谈判、商务管理等方面加强学生英语口头能力的培养,实验室实训以计算机和信息网络为基础,设置企业网页设计、市场调研、业务关系的建立、商务磋商、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等工作流程,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和英语写作技能.社会实践即通常意义上的假期实习,一般安排在每一学年的暑假.教师根据每学年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提供一些社会问题让学生开展调研,或建议学生积极从事一份短期工作,以逐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待人处事及组织协调能力.生产型实践模块就是让学生到当地的经济活动现场,通过亲身实践提供某些方面的实践能力.随着武汉市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中国国际机电博览会、中国国际五金博览会等大型国际展销会在武汉市常年举行,学校可以和组委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在博览会期间以志愿者身份参与接待、服务工作,学生不仅英语口语有很多的实践机会,更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待人处事能力.专业模拟大赛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一个有效手段.针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每一学年组织一次商务英语口语、网页制作与设计等模拟大赛,这种以赛促练的方式能极大促进学生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专业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针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问卷调查中,93%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培养重理论轻实际,学生缺乏互动参与,91%的学生认为专业实习很有必要;85%的学生认可职业资格证书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本模块根据表2专业技能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模拟型实验实训教学;认知实习;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见表3).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对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以实验实训和专业实习为主.实验实训包括校内实验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专业技能实验实训的设计应具有渐进性、动态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整个实验实训体系以认知实习为起点,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作准备,主要采取的办法是“走出去,请进来”,即在学生接触专业课程之前,带领学生到当地大型外资或外贸企业、工厂、集装箱码头等进行参观考察,或请当地的企业家或外贸专家到学校讲座,以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单项模拟实验教学.湖北工业大学经管实验中心现有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单证、进出口业务流程、电子商务、企业会计、证券投资等教学软件,基本能满足本专业学生模拟教学的需要.单项模拟实验完成后,学生基本具有外贸实务的操作能力,但毕竟是通过电脑完成的,与实际操作有很大的差距,学生还需要进入生产实习基地,亲身体验企业的运作.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需将实践教学与岗位资格证书认证相结合,在全程技能培养过程中,鼓励学生获得国家承认的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外销员等资格证书.2.3综合拓展模快对于国际贸易人才培养除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还应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具备终身适应社会和学习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设置综合拓展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国际贸易实践中,综合运用对外贸易政策、产品日常管理、开拓国际市场、跨文化管理以及维护客户关系等方面的能力.湖北工业大学学科专业涵盖轻工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原材料、机械设备加工与制造、生产过程管理等整个轻工业产业价值链,国际贸易专业应充分利用学校轻工特色优势,在每学年安排学生金工实习,加强学生轻工产品日常管理能力.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参与课题研究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学校应紧密结合本专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选题,指导学生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结合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去解决和解释现实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国内外政策的实际应用能力。

查看全文

大学物流管理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在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契合社会发展需要。以广西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从供给侧改革视角对接产业发展,阐述产教融合的作用,提出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认知层、业务流程操作层、综合能力应用层三个层次,并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矩阵,倡议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最后提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实践教学

2015年主席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此后我国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新阶段,各行业“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广西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2015年以后学校办学定位为国内先进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这意味着人才培养从过去的学术型转变为应用型、实践型。应用型就必须树立主动服务社会的理念,从供给侧上对接企业需求,在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培养上满足企业实际要求。

1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供给与需求脱节。柳州物流业在供给侧改革中降本增效,形成现代物流集聚区,到2020年计划建设完成3个制造业与供应链管理工程项目,支撑柳州成为我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供应链及物流枢纽城市,支撑柳州工程机械企业建立并完善内部物流准时化管理和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由此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数量将不断增加,而对物流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也会不断提高,需要熟悉采购、仓储、生产工位准时配送、信息处理流程与实务操作,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及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而广西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供给上,侧重于学科型人才培养,注重物流规划等定量研究能力的培养,轻视实务操作技能的训练。另外,近几年柳州作为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大力开展港口码头建设,阳和码头已于2013年通航,在建官塘码头作业区、鹧鸪江码头片区2期,不断完善机场、铁路、公路建设,为开展国际多式联运提供了设施基础,并在加快筹建柳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这将需要大量的熟悉揽货、包装、仓储、中转运输、集装箱拼装拆箱、报关报检、保险等业务流程与操作的物流人才。但广西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供给上,没有重视国际物流这一方向,实践上缺乏对该方向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1.2实践教学学分偏少。广西科技大学实践教学环节共有30学分,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模拟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占总学分的比例仅为18%,实践教学学分偏少,很难提高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1.3设施设备不足,专业实践课程软件模拟为主。硬件设备主要有电子标签货架、RFID卡和阅读器,设备不足导致无法系统开展硬件设施设备的认知和操作教学,所以实践课程以模拟为主,模拟第三方物流的部分作业流程。由于物流软硬件设施不足,没有条件模拟综合性的制造业物流流程。另外缺乏国际货代模拟软件,无法训练学生对国际物流流程的实务操作。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物流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和利用,但是AGV机器人、自动存储设备、自动分拣设备等价格昂贵且占用场地面积,学校由于场地和资金限制没有购买意向,所以教师也只能简单地通过视频向学生介绍,学生也无法掌握智能技术在制造业物流的应用。

2深化产教融合

查看全文